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档案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一、工会电子档案的基本要求
(一)完整性。工会电子档案与其他文书档案一样,由于组织机构不同,制言语主、发文、收文、整理的要求亦有所不同;由于行业不同,规格、形式、期限、组盘的方式亦有所不同;由于专业技术水平不同,有关人员知识、技能、方法的标准亦有所不同。而且在基建、设备、科研、房地产等领域,内部文件、外来文件、审批文件、评审验收文件,经常处于滚动状态,如不及时整理归档,可能会使信息资料失散,造成档案不完整。
(二)真实性。工会电子档案可被原样复制,亦可在复印中变质,而且被修改后不会留下痕迹,所以在工会电子档案的建立、检查过程中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工会电子档案极易失真,这不是电子文件本身的缺陷,而是在形成工会电子档案的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方法、软件、格式不同,因此,信息内容“出错”的概率会高于传统档案。
(三)安全性。工会电子档案的数据、文字、影像极易被非法操作更改,容易被“黑客”击伤,可被随意篡改信息,这些都会直接损害工会电子档案的安全性,而且磁盘、磁带的支持体,也易产生静电,直接影响信息再现,出现不安全问题,吸引尘埃导致卷曲、磁粉脱离、磨损生霉等。因而,必须保证工会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二、工会电子档案的优越性
(一)工会电子档案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网络系统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这就为工作人员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等困难,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强度,在提高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的同时,也将文书档案管理从手工直接建档的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二)工会电子档案有利于文档的保密。纸质档案时代,查阅档案时通常是整卷提供利用,尽管查阅者只需利用卷中的一份或几份文件,但却能够看到整卷档案内容,显然,这是不能保证文档管理的保密性要求的。但工会电子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则可以克服这一缺点能简单地将其改为单份文件提供利用,这样查阅专利申请无法接触其他无关的文件,保证了文件的保密性。
(三)工会电子档案可以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查阅和使用,但要提供可供查阅和使用的档案,就必须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文档卷宗作为保障。然而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由人来完成的,即由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操作,显然立卷人对立卷标准掌握的尺度有很强的主观性,立卷标准很难做到完全统一,这必然影响到案卷质量水准,从而给日后的档案的查阅和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但若文书档案从而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档案编研及二次信息开发利用上来,这就较好地提高了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质量和利用效率,从而保证了文书档案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时效价值。
三、加强工会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一)工会电子档案的形成制度要进一步完善 。在形成工会电子档案的过程中,必须遵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格式标准,对于不同媒体工会电子档案的接收、存储、参数指标和载体形式加以规范。同时,对于工会电子档案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也应一同加以保存,以保证形成的工会电子档案具有完整性。
(二)工会电子档案要执行更为科学的归档制度。归档是整个文档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不同于纸质档案的是工会电子档案的归档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检测档案文件在相应软硬件环境下的有效性;检查同工会电子档案有关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以保证内容和相关说明与描述的一致性;工会电子档案机读目录及相关软件、说明等也应同时归档;工会电子档案所使用的存储载体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对工会电子档案的归档时间、范围及归档方式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以维护工会电子档案在程序上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在归档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应以国家有关规定为参照进行,目前,我国已通过先后颁布实施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与要求,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确保了工会电子档案在归档过程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建立严格的保管制度。工会电子档案归档后就需要一套严格的保管制度以确保其安全。首先,要把住存储载体的质量关;其次,要规范存储载体的保管条件,工会电子档案的保管应远离有害气体与强磁场环境,并建立一个适合磁、光介质保存的物理保管环境,同时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再次,加强计算机的病毒检测,确保保存电子文件的载体不带病毒,并将载体置于保护状态,同时,注意对加密工会电子档案的管理最后,为了确保记录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可读性,以及载体无损伤,应定期对工会电子档案进行安全性检查,一旦发现信息或载体产生损坏时,及时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进行拷贝或修复工作。
(四)规范工会电子档案的利用制度。在工会电子档案利用阶段,相关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提供利用过程的管理和对人员的管理两方面。要制定完善的工会电子档案利用制度与规则就必须对上述两个要素加以明确。在利用制度中对利用过程和人都应做出较为明确的要求。一是对利用过程的制度管理。档案部门应当以自己的信息安全技术条件为依据,采取适宜的利用方式。在确保提供工会电子档案信息完整、真实的基础上,以工会电子档案的密级为根据,进行有效地分层次管理;二是对人员的制度管理。工会电子档案利用所涉及到的人员众多,有利用者、数据系统管理者和工会电子档案保管人员等。
综上所述,档案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工会电子档案是新生事物,也是社会潮流的产物,迎合了信息时代的信息丰富、传递迅速的社会特点,我们要全力以赴采取多种措施管理好工会电子档案,利用好工会电子档案,使其更好的为我们工作、学习、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晓伟.浅谈数字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科技创业家,2011(1).
关键词:医疗 事业单位 电子档案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档案管理技术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电子档案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取代了传统纸张档案,成为了各大单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首选。医疗事业单位服务的主要目标是病人,在工作中涉及到大量病患资料、档案以及相关信息,使用电子档案可以有效防止这些档案信息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发生遗失或损坏,是医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医疗事业单位电子档案发展现状
(一)缺乏对医疗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事业单位的首要任务是为人民服务,而医疗事业单位工作中的重点就是为病人服务。医生的天职在于治病救人,而电子档案工作则是一项后续性的完善工作,与治病救人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因此,许多医疗单位管理者、工作者以及病人患者、家属等,对于医疗事业单位的电子档案工作并不重视。由于对于医疗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不足,使从事该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受单位领导部门的重视,导致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不高。
(二)管理制度有待于完善
首先由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许多医疗事业单位在管理病人档案时,都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自身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解来进行管理的,不仅缺少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其次,由于单位高层领导对档案部门不够重视,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时并没有考虑事业单位自身情况,而是直接将其他现成的制度条例搬过来,导致部门无法完全按照制度条例来工作。
(三)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我国医疗事业单位中,由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与其他部门存在一定不同。因此,单位的管理者对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的要求并没有其他部门单位那么严格,尤其是在工作人员的选拔方面,不仅缺乏有效的选拔机制,也缺乏对在岗人员的考核机制,致使从事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较低。
对电子档按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不足,还表现在设备的更新方面。许多医疗事业单位的电子档案管理设备,已经使用多年,技术功能方面远远落后于高科技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四)其他不利于医疗事业单位电子档案发展的因素
电子档案管理是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代替传统手工档案管理的一种科技手段,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档案信息资料的安全。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点问题以外,在医疗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有些人认为,电子档案管理就是使用一台电脑设备对电子档案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也有的单位为了节省档案管理工作消耗的资金,减少成本投入,使用拼凑的形式,将许多不同型号的设备进行组合,形成所谓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不同规格、型号的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相互影响,发生故障,使档案信息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制约了医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改变医疗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及建议
(一)明确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医疗事业单位传统的理念中,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一项重要性的工作。因此,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医疗事业单位传统的管理观念进行适当的更新,明确电子档案管理在医疗事业单位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树立现代化、电子化的档案管理意识,对医疗事业单位实施科学化的管理方式。
(二)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与选拔制度
医疗事业单位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档案管理类的工作职责一样,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讲,医疗事业单位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中所有资料进行存储,为有可能产生的医疗纠纷案件提供依据。因此,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时,其内容应该包括电子档案的收集与归档以及电子档案的利用与保管,并规定相应档案的保管期限以及归档范围等。对于从事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选拔时,要严格规定录用的标准、条件,对于满足条件的才能给予录用的机会,以免因为专业水平不足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失误,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提高电子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不仅要建立严格的员工录用选拔制度,还要加强在岗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其次,从事医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与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还要熟悉医院科学研究的相关内容。只有熟练的掌握这些相关知识,才能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促进医疗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使其能够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技术设备的相对落后,将会导致工作效率不断下降。因此,医疗事业单位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强化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医疗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由于技术设备不断更新,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更新技术设备的同时也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使其可以将新设备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促进医疗事业单位电子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不断显现且发挥出来,而医疗事业单位开始逐渐意识到了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加大了对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与资金投入力度,使得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在技术和设备方面不断得到重视与提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要本着以自身为本,力求突破创新作为发展方向,以更好的为病人服务为核心,不断促进医疗事业单位向着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⑾丽.加强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
1、规范电子档案从形成乃至形成之前到归档保存的合法程序;
2、根据电子档案的构成要素,确定完整的电子档案应包含的信息并且形成规范的元数据集合;
3、确保电子档案真实性的方法是从档案管理角度对电子文件管理进行提前介入和全过程监控;
4、确立电子档案完整性和真实性的认定方法;
5、确立电子档案长久保存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识别性。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现有标准和规范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电子档案真实的完整的保证要求和真实的认定方法及提供一种可行的管理模式。根据软件及计算机行业标准规范结合档案管理具体情况实现电子档案能在各种结构系统下的无链数据交换。
一、对电子档案的真实性的保证方法
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是针对其信息的原始性而言的,真实性是指其内容和显现形态等全部信息都保持着反映历史原貌的原始状态。历经传输、拷贝等操作过程,电子档案的内容形态不变。档案的真实性是对原始性认定后的结论,因此电子档案的原始性是电子档案真实性的基础。
电子档案首先是可以被原样复制,也可以被改动后而不留痕迹。别外电子档案与载体相分离,使其信息原始性和内容性的衡量标准带有相对性。
保证电子档案真实性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第一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信息的原始性是确定其真实性的基础。第二建立环环相扣的责任者链接,分别对编制、审核、发放等过程进行把关。第三保证原始性的基础上,建立真实性的认定方法和手续,明确判定电子档案真实性的检验要素。这些要素,总体上就构成了档案真实性的充分条件。明确鉴定的执行部门和责任者,且应有合法的权限。
二、对电子档案的完整性的保证方法
电子档案本身信息结构复杂,容易造成信息的缺损。伴随着处理过程而不断累加,很容易丢失,造成档案来龙去脉不清。影响其读取还原能否保持原貌。
电子档案完整性的保证方法是建立档案收集和积累制度。并且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设立一个空间足够大的共用的存储空间。另外在档案的处理过程中对必要的背景信息的项目做出规范化的要求,组成一体化管理的信息库。并在电子档案归档或移交时按要求对元数据进行登记和说明。
三、对电子档案的安全性的保证方法
电子档案有隐藏性易更改性,为非法操作提供了便利。造成对其可靠性鉴定的困难,有了问题也难以查证。在赖以生存的网络环境中安全问题成堆,网络中对操作者身份认定的技术方法尚未彻底解决。是一种与网络共存亡的危险状态。
电子档案安全措施是要完善电子档案流转跟踪登录管理,对随时变化的内容、背景、结构及相关元数据等进行严密管理的记录。在管理系统中建立有效的操作权限,设置自动启动的电子文件操作日志,选用加密技术,采用防火墙技术将内部网与外部网进行可靠隔离保证电子档案传输的安全性。
四、对电子档案法律效力的保证方法
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是指归档档案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所体现出的法定凭证作用。现行电子档案的合法性认证方式主要有:签章、口令、责任者代码等。不过正因为对合法认定过程依赖交接的手续,所以往往只注意最后的手续,从而造成其办理过程的背景信息不完整。对以后向外部证明其合法性和确定其价值时,由于来龙去脉不清带来认定上的困难。还要对归档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的确认问题。确定归档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需要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电子档案本身具有法律效力所要求的全部必要属性,二是有相应的立法条文来认可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也就是说,立法必须规定电子档案应具备的必要条件,由于电子档案的性质决定,不能仅在归档时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具备,而必须从电子档案产生起就开始积累或保证这些条件。这就是归档电子档案的保管部门应介入到电子档案管理的前端,从电子档案产生起就提出要求。
电子档案的管理从制度和技术方法上综合采取措施要从管理制度的保证
措施。管理制度的保证措施是指以相应的规章约束参与制作处理电子档案的全部人员和环节。尽管各个单位具体做法上有所不同,但主要着眼点都有这样两个:一是管理过程的统一和严密,使电子档案的整个生命周期连续得到有效控制;还要通过对人员的管理最终保证电子报告的真实的完整的可靠的。
管理制度的保证措施有以下几种:
1、从制度上对电子档案及其相关信息的捕获方式、范围和内容等提出要求。
2、档案一体化管理,对活动电子档案和非活动电子档案实行连续性控制;
3、对归档电子档案的保管部门要提前介入电子档案的管理,提前接收电子档案,并建立起各交接环节的连锁责任制度;
4、技术上的保证措施。管理制度的保证虽然有效,但也有其局限性。所以
采取一些特定的技术措施很是必要也很是有效。常的一些技术措施有以下一些:
1》、建立对电子档案处理过程的跟踪记录,从而把对电子档案的任何操作都记录在案,以备确认其法律效力时查考,此方法对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很有效;
2》、电子签章技术,即以类似于纸质文件处理中的批注和印章来处理电子档案,可在一定条件下为确认电子档案的合法性提供依据;
3》、相关电子档案的联结技术,把为解决同一问题的电子档案在存储器中建立逻辑指针,做到处理其中一个时其他的也不被遗漏;
4》、电子档案的捕获技术,即在电子档案的运作过程中的必经途径上设置捕获关口,把管理责任不确定的电子档案及时收集起来,避免丢失,从而保证电子档案体系上的完整;
5》、对背景信息的采集技术,即在电子档案各上处理环节中设置采集接口,把电子档案生成的原因、处理意见、处置方法、产生的结果等信息收集起来,并与电子档案建立起逻辑关系,从而保证电子档案自身的完整;
高校会计档案是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培训等其他会计核算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高校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发票、合同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根据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主要包括纸制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形式。
1 新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对比分析
1.1 总体情况对比
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共31条,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十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修订:首先,新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会计档案的定义和范围,明确了电子档案也是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其次,增加并明确了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要求;此外,新办法还完善了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明确了会计档案出境的管理要求、调整了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延长了会计档案向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期限。
1.2 管理要求对比
新办法从会计档案的范围、保管、移交、销毁等方面增加了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规定。明确了电子档案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单位内部生成和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进一步肯定了电子档案的有效性和可替代性;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与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于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电子会计档案销毁时,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1.3 管理期限对比
为便于单位档案的统一管理,并结合会计档案的实际利用需求,新办法明确了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其中定期保管期限由原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类调整为10年、30年两类。新办法明确了对于需要定期保管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会计档案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保管期限为30年,银行对账单等保管期限为10年。
2 当前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缺乏学校内部的具体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基本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但是却没有相应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会计电算化产生的程序文件和数据库等电子资料纳入学校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还只是停留在按照旧办法仅对会计的纸制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等。
2.2 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与经验
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与经验,对会计档案人员及设施投入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是会计人员兼任,会计档案只停留在对纸制档案的保管,不具备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专用?O备。那些兼任的会计人员更多的只懂会计的专业知识,而缺乏档案管理知识。同时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更换和流动过于频繁,再加上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对会计档案管理要求缺乏系统的认知,再加上会计档案的数量逐渐增多,高校会计档案的质量无法保证。高校容易忽视对专门的会计档案的管理,没有专门的经费投入,导致会计档案管理的水平很低。
2.3 高校缺乏对会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大部分高校都已实现会计电算化,有相应的财务核算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结算。这些会计软件可以实现对会计账簿和报表的电子化保存,高校会定期将会计账簿和报表打印输出并装订成册,实现电子档案的纸制化保存,但是对于账目的原始发票等支持材料并没有扫描形成电子化管理,电子档案与纸制档案不同步,装订成册的会计档案没有实现电子化管理。各高校使用的财务软件全套文档资料及财务原始数据和备份数据也没有连同会计档案同时归档管理并分别存放于三个以上地点。高校针对电子档案的管理意识和制度都还不够,没有专门的电子档案电子化管理制度及设施等。
3 规范并优化高校会计档案的建议和对策
3.1 提高并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高等学校的会计档案管理属于档案管理的一部分,应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认识,加强投入。它是国家各类检查以及科研结题审计的重要支撑材料,是学校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高校应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并增加对会计档案的投入,妥善安全保管、科学有序存放,保证会计档案的完整性,方便及时查阅和利用。
3.2 建立并健全高校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
各高校应根据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或修订具体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文件以供参考和查阅。同时制定会计档案工作目标,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内部治理范围,促进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体制度可包括:(1)完善会计档案检查监督制度。由高校财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联合,开展会计档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留存,不断地促进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2)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制度。在会计档案保管上,对电子会计档案及其数据元,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与其读取平台一并保存,应实行双重备份,异地保管的制度。(3)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内部牵制制度。应建立以内部管理、会计控制和审计监督为核心的内控体系。以经济责任制度、不相容职务和岗位为风险点,具有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的会计档案的内部牵制机制。
3.3 加强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是专业的会计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的经验和认识,缺乏全面综合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因此,高校应配备专业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既懂得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又懂得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进而提高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3.4 加大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
高校应提高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度认识,加大对会计档案工作的投入,改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环境,既要适应安全保管会计档案的需要,又要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和效率。保证足够的会计档案存放空间,同时配备专用的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管理设备,方便查阅。
3.5 提高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高等学校应该根据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高校会计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与数字影像技术,不断实现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创新。
1.电子档案储存的安全性问题
医院保存的电子档案大部分是属于重要的文书材料,如今很多储存设备具有高速读写的速度,如果被盗取了,受侵害的程度是非常大的。其次,因为信息化手段所使用的都是统一的字体与标识,丧失了手写汉字的特点,这样也不利于对真假进行鉴别,导致被侵害的文件不易被察觉。另外,网络传输的风险性也很大,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被修改、被恶意破坏、被盗用等风险。因此电子档案储存的安全性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2.电子档案管理的长期可读性问题
电子档案的信息存储在不同的载体上,信息的读取与储存需要指定的设备,这样会导致信息对软硬件的依赖。当前信息技术等发展非常快,计算机影响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若是在兼容性方面出现了问题,也有几率会让信息丢失,直接将电子档案的使用寿命缩短。
3.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
应用办公自动化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绝不是仅仅懂得纸质档案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管理人员所能胜任的,也不是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的人员所能胜任的。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引进了现代化的设备,却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那么就谈不上档案管理信息化。
二、信息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提升设备的安全性,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前面提到电子档案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性,因此,要重视这个环节,要针对性地加强档案储存设备的安全性,方法可以是:对相关软硬件进行检查、更新、升级、维修,要定期对相关设施与网络服务期进行检测、维护与清理,要以此为职责设立网络安全监督员,定期对存档的电子文件,特别是重要的电子文件进行备份与更新,还要加强身份验证、数字签名、网络防火墙等等,利用这些手段来提升设备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子档案在传输、储存、运用操作的过程中的保密性、发展性、持续性、安全性。同时,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进行电子档案管理时,必须遵照相关的要求,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擅自修改与下载,最大限度地防止电子文件被其他用户进行非法使用或者随意修改,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
2.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对电子档案操作流程进行规范
首先,在利用信息技术对具体的电子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相关制度进行科学完善,如电子文件保密制度、归档制度、用户身份确认制度等等,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安全程度。最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该构建一个相对规范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与操作标准,需要将各个部门的储存格式、处理手段进行统一,对保管、使用、收集等各个环节的标准进行完善与规范,最大限度地防止在转换过程中又或者兼容性的问题导致电子文件被破坏,杜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漏洞,同时更要保障电子文件制作与检索过程中与电子档案管理及时同步。
3.利用信息技术分步推进,实现电子档案信息管理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医院推出总体规划条件下,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分期方案。然后,重视所有电子档案管理必须重视的环节,就是特殊性与安全性,从而构建系统平台,制定规范的管理模式。最后,需要对电子档案数据进行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长期坚持,要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因此,只能从实际出发,根据医院现有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来对阶段性的目标进行明确。基于目前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来分析,必须要分步推进,实现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最后需要加强这方面技能与思想方面的培训,从而拥有正确的电子档案信息服务意识。
4.强化技能培训,提升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