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规范化管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建立动物防疫档案的目的及意义
建立动物防疫档案是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动物疫病防控效果的重要依据,是制定防控政策的重要支撑,也是降低防控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外动物疫情复杂,疫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提高监测范围的科学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设置疫情监测指标体系,还应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动物防疫档案的归档率和利用率,为疫情形势的分析评估和预警预报奠定坚实基础。
二、当前动物防疫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党和政府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重视,动物防疫、检疫、动物卫生监督、疫情处理等各项工作不断完善、规范。重大动物疫情处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其最大的缺失是没有一份完整的动物防疫档案卷宗。在动物疫情处理的各个阶段形成的各种资料,往往分散在省、市、县(甚至乡)各级兽医主管部门或兽医部门,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大动物疫情处理指挥系统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兽医行政部门、兽医部门只是负责指导、督查等工作,省市指挥部等的工作人员,领导在工作现场往往处于指挥位置。二是兽医技术部门疫情报告不规范。疫情发生后,乡镇或县级兽医技术部门向市一级报告基本是采取电话方式,没有完整的报告资料。三是疫病临床诊断缺失或不规范。实际工作中,由于时间紧、场面杂,往往造成兽医专家初诊、复诊的“临床诊断书”及采集的病料化验单据等依据缺失或程序脱节。四是政府部门之间的通报不规范。五是重疫情处理,轻监督检查。六是缺少统一的验收方案和规范性程序。
三、做好动物防疫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设立专职档案员
各基层畜牧站应该设立专职档案员。档案员必须是热爱档案工作,保密性强,具备档案管理知识,熟悉动物防疫工作法律法规的专业人才。档案员在严格国家和上级部门档案管理工作政策、制度的同时要根据当地实际,开拓性的开展工作,切实做好档案材料的保管、统计、利用、鉴定和销毁工作;及时、主动向本单位主管领导和上级档案主管部门反映情况,接受指导、监督和检查。档案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法》,提高政治敏感性,妥善放置不公开的文件、会议记录、领导讲话等机密材料,严禁无关人员出入档案室、借阅涉及保密事项的案卷。
(二)做好归档材料搜集整理工作
随着动物防疫工作的深入和细化,各基层畜牧站也形成了很多档案材料,但是一直没有规范整理。为此,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做好机关档案归档的同时,指导各基层畜牧站对往年形成的规模场的免疫证、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动物饲养防疫管理登记档案》、基层站的《官方兽医监管日志》、免疫程序、督查记录等动物防疫档案材料进行全面的搜集,并按照文件类、总结汇报类、表格类、责任落实类、人员管理类以及疫情监测类等进行整理。
(三)指导基层畜牧站开展归档工作
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专职档案员在做好机关立卷归档的同时,还要做好基层畜牧站的立卷归档指导工作,指导基层畜牧站如何进行目录编排、档案装订、案卷编号和档案台账建立。这样不但方便了档案的检索和查询,还确保了动物防疫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房屋产权;产籍档案;规范化
房地产开发作为一个产业得到飞速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城市化进程决定的,与之相应的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制度也需要根据新的发展要求进行变革,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对房产权利人、房地产行业、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发挥,才能为房地产的有序发展和繁荣提供基础。以下从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意义、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等几个方面展开说明。
1.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及时对房地产权属问题进行登记,并颁发房地产权证书,房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另外,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为房地产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有了明确的房产权属界定,在以后与房产有关的转让、租赁、抵押以及拆迁等利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依据,避免一些纠纷的产生,现在的住宅区管理服务、房屋的维护都是以产权产籍管理为基础的;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资料能够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房屋产权产籍管理也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促进房地产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综上,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权益纠纷问题的避免和解决以及城市的科学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完备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2.当前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房屋产权管理是随着不断变革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发生改变的,房地产产业的繁荣也要求当前的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制度做出调整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当前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制度保障,产籍管理工作混乱无序
我国对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探索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根据现实发展的需要设立了相关的房屋权属管理机构,调配了相关人员展开工作,也对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方面提出了规定,这算是理论意义上的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规范,但是,随着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前的规范很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规范没有形成,而旧的规范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造成了当前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和无序。没有统一的规范,管理人员没有依法管理产权产籍档案的意识,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就会存在随意性,这会对房产产权产籍管理工作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
2.2档案管理方法落后,效率低下
计算机的兴起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有计算机的参与,事实也证明计算机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房屋产权产籍管理需要大量的统计工作,这正是计算机最擅长的工作。虽然,有很多大城市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了现代化的设备,但是一些市县依然用手工记录的方式来开展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房屋产权产籍档案建立的过程历时长,查阅检索也存在诸多不便,档案资料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2.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首先,大家对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认识存在严重的不足。大家普遍认为档案管理就是记录信息形成档案以及档案的维护工作,档案管理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意义大家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被认为是谁都可以做的工作,很多档案工作人员年龄大,素质较低,也没有人去学习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方面的人才也就极其缺乏。新环境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记录、维护档案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另外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年龄较大,对先进观念以及现代化技术的接受能力不强,致使很多先进的管理制度以及档案管理手段得不到推广,严重阻碍了相关管理工作的发展。
3.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
针对上述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代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3.1制定统一的规范,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对房产权利人以及对社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现在房产产权产籍管理工作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而造成的混乱,制定统一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规范是势在必行的,这样就能够使得管理人员做到依法管档,按照统一的规范来展开工作,便于管理。同时,有统一的规范也便于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有利于对工作人员形成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档案管理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
3.2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先进的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总能促进一项具体工作的发展,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大家熟知的计算机的强大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功能对产籍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适用的,引进先进的技术能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档案的检索、查阅便于档案的利用,另外,建立统一的房产产籍档案管理系统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将统计的产籍信息用科学的手段加以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为房地产开发以及城市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档案的应用是一切档案管理的落脚点,而这正是提高档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建立网络化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与外网进行对接,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就相关的信息提供网上查询、下载等服务,对相关的业务流程以及收费标准进行公布,便于信息的透明公开。另外,有关部门可以就有关业务进行网上办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便利。
3.3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人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要素,提高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水平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现在的档案管理体制中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是因为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首先要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管理的高度,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措施吸引人才,重点做好对有关信息的分析和把握,能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档案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积极学习新的观念和技术,尝试新方法,以满足新形势下对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3.4创新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大家对档案管理工作应该有一个全新的、深刻的认识,树立服务意识,转变职能;创新档案管理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对管理体制的创新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对阻碍管理水平提高的工作环节、管理技术加以改善,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是很多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建设会促进很多其他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应重视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以便为其他相关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洪波.浅析房地产产权档案管理[J].档案时空.2010,06(07):127-128.
[2]袁增春.城市房屋拆迁与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初探[J].管理观察.2012,35(11):24-25.
成都市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的要求,通过制定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措施,不仅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之中,而且纳入了目标管理。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还成立了由局领导为组长、相关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单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根据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结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实际,各单位都配备了政治可靠、忠于职守、熟悉业务、相对稳定、文化水平高(大专以上学历)的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建立了档案管理网络和业务档案工作流程,明确了分管领导和业务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将业务档案工作列入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工作程序,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则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和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对各处(科)室业务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各处(科)室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对本部门形成的业务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此外,成都市档案局、市社保局、市医保局联合成立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由双方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指导开展全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二、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设施建设
成都市根据《规定》的要求,结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加大了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设备设施的投入,为业务档案的安全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档案用房配置上,市社保局业务档案库房250余平方米,做到了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室和办公室三分开。大多数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档案库房也达到了40平方米/万卷的标准,能够容纳近期应接收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其中,龙泉驿区人社局建立了档案管理中心,集中统一管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中心建筑面积达400余平方米,除做到“三室分开”外,还设置了档案整理等业务用房。在档案设备设施配置上,各社保经办机构均配备了符合国家要求的档案柜(架)和档案装具,并按照档案安全管理的“九防”要求,配备了温湿度计、空调、除湿机、灭火器、防盗门窗等设备设施;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刻录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这些设备和设施,从物质上确保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三、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业务建设
为提升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成都市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的宗旨,按照《规定》和四川省人社厅、四川省档案局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有关要求,市人社局和市档案局联合印发了《成都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实施细则》,要求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通过建立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收集、整理、保管、保密、统计、鉴定、销毁、移交等制度,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业务建设工作。在收集方面,该《实施细则》要求各社保经办机构定期对各种门类、载体档案和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确保各种业务档案材料归档及时、完整。在整理方面,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全市统一制定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整理工作方案和具有操作性的整理流程,并通过市、县两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督促指导,严把业务档案整理质量关。在保管方面,《实施细则》要求全市各社保经办机构对各门类、载体业务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除了按照保管期限、年度、类别排列外,还要做到业务档案存放位置的指引标识清楚。同时,各社保经办机构档案管理人员还须定期对业务档案的保管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的规范、安全管理。
四、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利用服务
为方便群众查阅利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成都市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的要求,修订完善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查阅利用制度。目前,全市社保经办机构已全部使用统一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进行管理,都建立了业务档案目录数据库,编制了规范的业务档案检索工具,实现了快速、准确查阅业务档案的目的。成都市人社局还开通了社会保险业务网上经办系统,参保单位和个人不仅可以在网上办理参保登记、信息变更、网银缴费等业务,还可以查询社保信息、历年缴费标准、业务办理情况等。
五、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问题整改
医院风险档案的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降低医院在进行医疗活动中的风险,最大程度的保障医疗安全。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能够完全地记录风险管理的过程,对其进行分析,提升其管理价值。
(一)分析医疗事故的原因。风险档案管理中,发生了医疗事故之后,需要进行全程的追踪和调查,从而保证事故问题得到处理,确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解决的基础,通过对事故资料的研究分析,可以确定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确定多种解决方案并实施。
(二)提升风险管理方档案的管理水平。当医院进行了风险档案管理后,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会得到很好的提升,主动的避开自己岗位中存在的医疗风险,认识到风险所带来的后果,使得风险得到更好的规避。其次可以保证医疗活动的质量,医疗质量是医院业绩的重要体现,而风险管理档案就是检验质量的最好过程,医院加强风险管理的宣传,有助于在院内营造很好的管理氛围。
(三)促进医院决策更加科学化。档案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为医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现阶段很多医院的风险档案管理缺少统一的管理模式,大多采用部门方式的管理方法,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缺少完善的考核体系,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风险。规范化的风险档案管理能够有序的收集档案,让内容更加标准和完善。采用专业的人员进行填写和保存,减少了档案保存的随意,从而更好的帮助医院进行科学化的决策。
二、风险管理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管理性文件。管理性文件指的是能够保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比如法律文件、医院委员会组成、变动文件、责任授权、管理程序规定、管理目标的制定文件、事故报告、任务表等文件,这些文件使得风险管理中的活动有依据可寻查,过期文件和无效的文件被及时的清除,使得风险档案的管理更加有效。
(二)操作性文件。第一,档案中的资料性文件,指的是风险管理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事件报告、风险调查资料、患者资料、安全检测等与风险管理活动相关的数据性资料,事件包含药品不良事件、员工伤害事件、物品丢失和暴力事件等;第二是指标档案,比如医院的统计、国家统计和文献中已经确定的风险指标;第三,已经确定的风险和改进的措施,医院的风险管理部分根据信息对以往风险的分析,确定出预期的改进目标、风险检测和方案评估等,第四是已经实施的方案,根据资料的评估情况,实施改进措施,确保档案修正的有效性,第五是评价风险的有效性资料,比如医院进行评审后确定有效的资料,评审的范围、预期目标,修正可以减少风险,保证医疗活动的安全性。第六是风险档案培训资料,加强培训,从而保证医院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决策性文件。决策性文件包含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的沟通和决策,在与部门进行沟通的时候,对于问题的结论、建议和有效性改进等方面进行的资料记录,定期地向相关科室进行风险报告,呈现出改进报告和评价报告。
三、规范化管理的应用途径
首先要明确风险档案管理的责任人,成立以院长为主要负责人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各种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协调,定期召开风险评估会议,分析风险问题并且进行改进,确保风险管理方案可以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其次是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用于负责医院各项风险事件的管理,比如制定事故原因调查表、报告表、评估记录和改进方法等,收集、分析、整理各项风险事件的档案资料,形成报告,定期向风险委员会进行报告。再次是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根据科室的特点,明确其风险任务,制定出风险管理资料,并且定期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规范化的风险档案资料。最后是医院全员参与,根据风险档案中不良事故的资料,向医院医护人员讲述风险事件,从而提升其风险意识,能够在各项医疗活动中规避风险。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要形成事件报告,按照风险档案管理的程序进行资料的提交,配合调查,帮助医院完善风险档案管理。
四、结语
【关键词】 慢性病;社区;康复治疗;规范化管理
慢性病(chronic disease),又称慢性非传染疾病,是指长期的,从发病之日起超过3个月的,且几乎不能被治愈的一类疾病。这是对于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指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疾病等疾病。这类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一般无传染性。慢性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以及治疗的医疗费用昂贵等特点。因此,在社区广泛开展有效的康复治疗,并进行规范化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慢性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慢性病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达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单靠临床治疗已无法控制其迅速的增长趋势,而在社区开展的康复治疗却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有调查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与规范化管理可以使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减少,显著延长患者生命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分别对慢性病的发病特点以及该类疾病在社区中的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报道如下。
1 慢性病的发病特点
慢性病的发病特点为病程缓慢且呈逐渐加重之势,引发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且常伴有不可逆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保健和治疗。目前对慢性病尚无确实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使患者痊愈,只有找出可能引起这类疾病的这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有效地控制这些因素,对易感人群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来减轻该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此外,慢性病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其发病方式和病理特征的复杂性,通常不是一个单一的病理问题。因此,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不能采取简单的对症下药的方法。
2 开展社区康复治疗的意义
对慢性病患者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可使广大患者都得到康复治疗,节省患者的治疗成本。减轻治疗给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同时,采取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措施,不仅利于疾病的控制,也可以促进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
3 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
3.1 加强社区康复治疗的宣传力度:加强社区康复治疗的宣传力度,使患者和家属能了解社区治疗的优势,而选择这种治疗方式。由于慢性病是一类长期、且一旦发生就几乎不可能治愈的疾病。因此对于该类疾病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这类疾病的社区康复治疗可通过对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力度和提高社区居民的保健意识是干预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针对与各种健康问题相关的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培训,来提高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和保健意识,让其能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状态,最终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3.2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是我们国家整个卫生保健体系的基础,为广大居民提供最便捷、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的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机构对社区内所有人群的健康进行维护。因此,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及时发现慢性疾病,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 慢性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4.1 建立慢性疾病管理档案:建立慢性病患者完整的病情管理档案是能否有效控制病情的关键。在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病历的书写和病情和治疗情况的记录,建立完整的疾病管理档案,并对相关文件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定期查阅,以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掌握,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4.2 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监测:慢性病的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测,主要随访的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效果,同时,预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4.3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病患管理联系:社区卫生组织应及时与上级医院进行患者情况的沟通,并与其加强病患管理联系,这也是慢性病社区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这样,一旦患者的病情恶化,需要转入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时,上级医院的医生能快速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并迅速反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为患者节省宝贵的治疗时间。
慢性病的主要治疗策略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而社区卫生组织接触的是范围最广的社区居民,是可以对疾病进行控制的最直接机构。对慢性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可通过建立慢性疾病管理档案、对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监测以及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等手段,来控制慢性病的发展。在社区中加大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力度,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医疗花费,达到控制慢性病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鲁,施榕. 社区预防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3.
[2] 吴毅,陆蓉蓉. 加强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1(24):967-968.
[3] 陆蓉蓉,吴毅. 慢性病社区康复的适宜技术与规范化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1(24):1052-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