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城市市场

智慧城市市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城市市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城市市场

智慧城市市场范文第1篇

6月20日,主题为“智能改变未来”的第11届大连软交会拉开帷幕,来自英特尔、IBM、国内三大运营商等806家参会企业,齐齐将目光聚焦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希望在这轮引发万亿元市场规模的资本狂欢聚会上,分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蛋糕。

住建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表示,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在RFID(无线射频识别)和智能IC卡方面已取得成效,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基本确立。据了解,在年初公布的首批90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第二批50个试点城市也将于6月底完成初审。

140个智慧城市的开工建设,将为IT市场带来超过1万亿元的收入。在这轮谁也不想缺席的盛宴中,谁能成为佼佼者?

挡不住的热潮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并提出以“物联网”和“互联网”为主要运行载体,解决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难题。

智慧城市概念一经推出后,立即形成一股挡不住的热流,将无数企业和地方政府裹胁其中。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中以往难以跨越的技术难关,被逐一攻克,并得以迅速发展。

但 “智慧城市”真正让人感兴趣,是从2012年12月5日住建部下发的一份文件开始。在这份题为 《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下发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中,让IT企业看出了个中隐藏的财富信息。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宗旨确定后,第一批90个智慧城市名单于今年年初出炉。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

《IT时代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家开发银行为了配合智慧城市的建设,特对其给予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据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元。

这仅是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表示,预计“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各方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在既有政策扶持,又有资金配套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地方政府的热情被一一点燃。

据了解,全国目前开始建设“智慧城市”的地方遍及东中西部。除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智慧城市”的建设。浙江省日前还成立了“智慧城市”促进会,计划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预计投资28.68亿元。此外,湖北、湖南、山东、辽宁等省份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业内分析师认为,智慧城市的背后,实质是大数据的挖掘再利用。在政府的投入支撑下,智慧城市将持续高速增长,涉及大数据应用的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地理信息、云计算、物联网等细分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智慧城市已成为行业和地方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据大连市沿海办主任、外经贸局局长刘德春介绍,本届软交会将重点聚焦在IT产业的智能应用,分享智慧城市的生活改变、探讨商业智能的发展方向,为业界提供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

千载难逢

智慧城市的开工建设,最兴奋的是IT企业。

IDC预测,中国政府行业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总IT花费占到IT市场的60%-70%。中国城镇化未来10年建设的总投资将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为IT市场带来的价值将超过1万亿元。

在IT产业整体萎靡的情况下,智慧城市的上马,犹如给它们打了一针兴奋剂。特别是在大数据盛行的今天,智慧城市的开工建设,也为IT企业提供了一个亲身体验的舞台。

据了解,2013年大数据对全球IT开支的直接或间接推动将达960亿美元,到2016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2320亿美元。无论是硅谷新贵,还是老牌IT王者,显然都不愿意错过这场即将到来的盛宴。在PC增长速度放缓的“后PC时代”,英特尔、微软等传统巨头,更需要借此寻找新的增长点,在大数据时代再次风光。

对于芯片巨头英特尔来说,大数据是一个全新的也是最重要的战场。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它一度迷失方向。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它找到了翻身的资本。作为最早一批进军大数据市场的企业,英特尔占有重要的位置。现在,大数据与云计算、高性能计算,被视为其最重要的三大战略。

“大数据正在改变着软件行业、IT产业,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何京翔告诉记者,“产业正在重构,英特尔愿与合作伙伴一起,迎接智慧城市建设中日益严峻的大数据挑战。”

《IT时代周刊》在大连软交会采访期间,与会人员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它能解决当前一系列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中国一线城市为例,每年居民健康档案产生的数据量可达5PB(1PB=1000TB,相当于时长约13年的高清视频),每个季度智慧城市所产生的数据量,更是高达200PB。而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和信息量,必然将成为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先锋。

IDC预计,2020年中国数据量将是2012年的23倍,它是中国最具潜力的IT市场。未来5年中,中国大数据市场将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

在这样的趋势中,无数IT企业的积极性得到提升。除了英特尔、IBM这样的跨国公司关注外,国内三大运营商以及用友等软件厂商也纷纷摩拳擦掌,希望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

壁垒待除

在诸多IT企业中,英特尔对智慧城市的布局是积极性最高的跨国公司之一。依仗英特尔自身X86平台的迅猛发展,它在大数据领域拥有其他企业不具备的硬件与软件优势。“英特尔在软件方面的发展早已经着手去做了。”英特尔的苗凯翔博士介绍,早在2012年第三季度,英特尔在中国公布了大数据解决方案——英特尔Hadoop的发行版软件。

英特尔在智慧城市建设能兵行先着的原因在于,它看到了国内医疗、教育、金融、电信、交通等行业都急需大数据解决方案。智慧城市的建设虽然呼声很高,但真正落地的方案却很少。正是看到了这一机会,英特尔在2009年就开始着手研发Hadoop。现在,这一软件已开始为医疗、金融、电信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

而作为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对于智慧城市的关注则早了许多。据了解,中国移动是国内最早启动无线城市建设的运营商之一。早在2008年,它便与厦门市政府宣布合作建设无线厦门,成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成功的无线城市项目。

在中移动的带动下,中国电信也于2011年2月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的工程。

而作为最晚进入“智慧城市”的运营商,中国联通则选择以城市光网络、WCDMA无线网络、WLAN三大网络为基础,以九大数据基地为依托,以基于云计算的全国统一的智慧城市平台为载体,构建“共建、汇聚、开放”的发展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发展。

IT企业的蜂拥入局,能否顺利掘到属于自己的财富?何京翔告诉《IT时代周刊》,现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刚刚起步,与收获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英特尔的策略是在这一轮浪潮中提前布局,收获先行优势。

智慧城市市场范文第2篇

2.场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无脏乱差现象;场外无乱披挂、无占道经营、无乱停乱放;

3.有符合标准的物防(有防盗门、防盗窗、锁等)、技防(有视频监控)、人防(有安保人员)、消防(无锈死、无粉等现象,消防器材一定要在有效期内)设施;无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现象;

4.市场内无过期、变质、伪劣食品;

5.场内做到合理分类,不凌乱;明码标价,醒目处设有公平秤;

智慧城市市场范文第3篇

未来五年,长春市将以“政府智慧运行、产业智慧发展、市民智慧生活”为目标,围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公共交通、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等领域,构建“智慧长春”的基础支撑环境,建立起“智慧长春”的初步框架。

“智慧长春”建设将建立三个中心,搭建三个平台,启动六大工程。即建立电子政务管理中心,搭建运维电子政务公共支撑平台;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搭建运维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立智慧城市综合运营指挥中心,搭建城市综合运营指挥平台。

提升信息设施建设

长春市将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以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为主线,着力构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全面推进“智慧长春”建设。

加快光网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及云计算三大公共平台。以“下一代互联网(IPV6)”、“新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及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核心,大力推动智慧感知网络建设、城市宽带网络建设、无线城市建设和“三网融合”。

到2017年,长春市将基本建成全面感知、普适计算、融合应用、安全可控的信息网络设施。实现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2T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0%以上,3G网络覆盖率达100%,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全市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率达100%,住宅小区实现100%光纤接入,行政村实现100%光纤覆盖。

通过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监控应急和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同时,规划建设应急防范、灾难备份等平台设施,构建与“智慧长春”建设相适应的信息安全体系。

完善智慧旅游城市

长春市正积极建设智慧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硬件基础设施,实现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涉及旅游环境的WiFi全覆盖。启动了长春市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智慧旅游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选择重点A级景区、星级饭店等旅游行业单位作为首批智慧旅游建设试点单位,进行智慧旅游改造升级。

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长春市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届时,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查询长春旅游信息资源、产品、服务。

建设智慧城市公共平台

围绕着市民智慧生活,长春市正在重点建设六个智能应用系统,即市民卡综合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卫生医疗综合服务系统,智慧教育信息系统,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系统,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长春市计划建成一系列集硬件、软件、集群设备、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信息于一体的公共支撑平台,面向政府运行、产业发展、市民生活等领域提供有效的支持。以应急指挥中心为依托,面向政府构建智慧政务应用支持平台;通过呼叫中心、智能手机APP应用、社区服务站等多种形式,面向市民建设社保、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公众服务应用平台。以电子商务、农业及农品为切入点,面向企业建设智慧产业应用支撑平台。

还将构建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化支撑体系,建立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及协同办公体系。政务公开信息网上率100%,政府部门普遍实现网上办公,90%以上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通过网络办理。

长春市将以“市民卡”为载体,整合各类与个人社会事务相关的社保、医保、公积金等政府部门信息系统,推动教育、医疗、交通、社保、档案等各领域的智能化服务。让市民从吃、住、行、教育、医疗、社区生活等方面全面享受智能化服务,城市公共服务更加便捷。

促进智慧产业发展

为实现智慧产业规模化提升,促进“两化”融合,长春市重点培育智慧产业集群;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培育智慧农业示范区;推动传统商务模式转变,培育智慧商务示范区;整合文化旅游信息资源,培育智慧文化旅游新业态。

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产业发展和智慧型城市建设。近年来,长春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火炬计划软件园区”等诸多称号,信息产业涵盖了光电子、汽车电子、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等广阔领域,信息产业产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保持增长,基本形成了重点企业引领、科研院所支撑、园区集聚辐射、政策环境保障的信息产业发展格局。

到2017年,长春市的智慧产业将实现规模化提升,产业规模将达3000亿元。传统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率将达到80%以上,重点产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比重达到90%,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0%以上。

长春市正在建立智慧医疗体系,即“智慧医疗云”,以智慧医疗平台为主体,医院可以公开其医疗资源、医疗技术方案和医药价格。通过这个系统,患者通过网络、电话和短信多种方式的实名门诊预约,医生可根据患者预约门诊时提供的病情和以往检查结果,进行必要检查项目的预处置,并根据预约时间排队。

长春市还实施建设了“1378”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即建立一个平台、三个数据库、融通七个系统、实现功能。未来将建立一个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公共卫生服务三个数据库。联通医疗、疾控、妇幼、血液、急救、卫生监督、卫生行政等七个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互联互通,改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卫生服务协调与快速应急反应能力,提高为百姓询医选医约医,获取健康知识服务能力,提供医疗质量、基本药物、财务监管服务等八项服务职能。

相关链接

智慧城市建设需破解三大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广乾认为智慧城市从三个维度认识:“两化”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城镇化。

我国的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还是在地方、业务层面,尚未与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相衔接。在具体实施时并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落实。

近年来诞生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共同构成新一轮、更强劲的信息化浪潮。这一轮信息化浪潮对于经济社会的潜在影响,我们尚难以预料。但是,可以预料的是,当前基于传统的行政区划而展开的智慧城市建设不适应技术发展要求。

智慧城市市场范文第4篇

前日本副大藏相原英资日前预测,2002年日元兑美元将急剧贬值到150至160之间。对于有“日元先生”之称的原英资,货币市场上一向十分看重。然而,为什么日元没有如他所说应声而落呢?

我们认为有四方面的理由。第一,日本央行暗示,在通货紧缩的压力下,将继续执行弱势日元的政策;第二,许多对冲基金已经大量沽出日元;第三,尽管日本财务省(原大藏省已改名为财务省)认可弱势日元政策,但是他们更愿意看到日元逐步下滑而不是快速贬值;最后,由于原英资已经离开了日本政府,他对市场的影响力也相对减弱。总之,我们的观点是,日元将长期低迷,但不会达到原英资预测的水平。

我们认为对新一轮亚洲货币竞争性贬值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与1998年最大的不同就是,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收支平衡已经得到了改善。2001年美国IT行业崩溃导致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急剧减少。新加坡、台湾、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受美国IT泡沫破灭的影响最大,预计其出口量到2003年才能恢复到2000年的水平。然而,由于实施浮动汇率制,新加坡、台湾和韩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得到了改善,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从1998年年中到2001年,韩国的外汇储备由410亿美元增加到1020亿美元,台湾和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在此期间也分别由800亿美元和700亿美元增加到1240亿美元和760亿美元。储备增加加大了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因此,如果美国经济如我们预测的那样在今年年中回暖,韩元、新台币和新加坡元甚至会在未来12个月略有回升。至于最近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对日元贬值的强烈警告,主要是由于该国货币林吉特不能像香港那样执行严格的联系汇率制。因此,是否保持林吉特的联系汇率制是个政治问题,我们没有必要对马哈蒂尔博士的言论大惊小怪。

对香港而言,尽管近期日元贬值,我们所计算的货币条件指数却表明市场上资金仍然宽裕。在货币局制度下,利率是市场达到均衡的手段。根据我们的预测,即使日元和其它亚洲国家货币对美元贬值10%,香港资金市场上的流动性也仅仅会削弱到1999年的水平。

当前日元贬值的原因和1998年完全不同,意味着中国在亚洲地区扮演的稳定器的角色已经减弱。就像弱势日元是一个长期趋势一样,日本公司的外部采购和向新兴市场特别是向中国的迁移,也是一个长期趋势。日元再贬10%也不能改变日本公司的外部采购和向外迁移的进程。我们预计2002年中国的出口将增长8.5%,贸易顺差约160亿美元。同时,加入WTO将使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达到500多亿美元。据此我们推测,2002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将很可能超过2200亿美元,今年人民币实际上没有贬值的压力。

智慧城市市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中间价波动幅度

当前,在保增长、调结构、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的背景下,完善人民币的市场化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一、汇率市场化改革进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不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期间虽有反复,但一直沿着市场化方向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和汇率走势,大概可以被归纳为3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1993年~2005年)市场化改革的启动期。从1994年开始,央行正式确立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防止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的进一步扩散,我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主动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在8.27元/美元左右的水平。第二阶段(2005年~2008年)市场化改的正式开启。2005年7月21日,正式开启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终止了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价从8.27元/美元一路升值至6.83元/美元,累计升值约21%。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市场化改革的调整与重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避免本币升值对出口产生更大压力、稳定市场预期,2008年三季度起我国再度收窄了汇率浮动区间,维持了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基本稳定,窄幅横盘长达22个月。2010年6月19日,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对汇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放宽了市场准入,并扩大了波动汇率的波动幅度。然而,原本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价格形成机制又回到以盯住美元为主。2010年6月起,人民币兑美元汇价从6.83元/美元升值至6.1元/美元。随后,人民币汇率逐步进入有限度的双向波动的市场区间。2015年4月份后,在国内外压力冲击下,人民币再次陷入窄幅波动。人民币兑美元实行“软盯住”虽然有助于在经济动荡时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避免资本外流的冲击。但盯住美元加之日汇率中间价由央行完全决定,导致了价格发现机制不健全,造成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即期汇率的偏离。特别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后,美元开始走强,人民币因此相对非美货币被动升值。在此背景下,央行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做了一次实质性的推进。201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宣布完善中间价定价机制,将中间价定价权由央行转移至市场,同时下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约1.9%。回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程,可以看出,央行逐渐减少对汇率的干预,市场力量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基本实现市场化定价,使人民币汇率更能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和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缓解人民币官方与市场汇率的偏差。其次,央行基本退出常态化市场干预,逐渐放松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汇率双向波动的预期应形成。2005年汇改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日波幅限定为3‰,经过2007年~2014年间的3次调整,浮动幅度以扩大至2%,同时,中间价报价机制的完善使中间价弹性增大,也相应提升了即期汇率的波动性。最后,弱化了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安排,逐渐做到与美元脱钩,防止在汇率走势及货币政策制定上出现被动局面。

二、改革的必要性和带来的冲击

进一步加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内而言,富有弹性的汇率机制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吸收外部冲击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扰动,对经济起到金融稳定器的作用;有助于央行在货币政策上避免受到汇率因素的掣肘而能够更加专注于国内,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对外而言,我国需要更灵活的汇率以融入全球金融市场。首先,市场化的汇率能够防止由于在岸、离岸市场的分割造成的套利行为;其次,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助于排除人民币国际化的技术障碍,从而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战略。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强,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首先,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有较大的贬值压力。中短期看,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复杂、经济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等造成全球避险情绪上升,加之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后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出现分歧,市场对中间价市场化改革反应过度等原因,都会造成人民币汇率超预期贬值的风险。同时,由于中国广泛渗透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加大汇率市场化力度,极易产生国际联动效应,形成竞相贬值的局面。其次,跨境资本流动的压力增大。随着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的开放,资本大进大出会成为常态,从而造成汇率的双向振荡。我国在汇率短期贬值预期下实现汇率形成的市场化,不免会加大资本流出压力。最后,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不免会加剧国内资本市场波动和脆弱性。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大了实体经济的经营风险。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币汇率频繁、大幅度波动,将增加外贸部门的汇率风险,主要体现在汇率双向波动带来的冲击。汇率波动在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制成品的出口及行业所负外债的水平3个环节上影响外贸部门的利润率,尤其不利于生产周期长、出口依赖程度高、对中间品进口依存度高及外债水平高的产业。从微观层面看,企业和居民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面临汇率波动的风险。特别是企业普遍缺乏汇率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随着走出去不断发展,企业对外币汇率避险需求急速增长,但汇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波动将使其面临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加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体系还相对薄弱,金融市场防御功能欠缺。短期内市场化改革对人民币国际化有一定的阻碍。币值稳定是强势货币的特征之一,也是履行国际货币职能的前提条件。虽然市场化的汇率机制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但短期来看,市场化使人民币波动预期的加大,会影响其在国际上的信誉,对其国际化的进程造成一定冲击。

三、政策建议

1.保持实体经济的平稳,提高出口行业竞争力。实体经济走弱是汇率预期不稳的根本原因。只有伴随着经济数据的好转,才能阻止经济低迷-资金外流-货币贬值-经济低迷的恶性循环。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出口,扩大内需,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此外,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加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从而掌握在国际贸易中定价的主动权,规避汇率风险。2.建立、健全具有完备产品体系的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增强企业避险意识。推动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丰富可供企业选择的汇率避险工具如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等。加强对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教育和引导,充分树立危机意识。鼓励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长期联系,提高企业的外汇风险意识和专业知识储备。鼓励汇率风险敞口较大的企业签订远期、外汇掉期和外汇期权等人民币衍生品合约。3.稳步布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与汇率市场化改革相辅相成。首先,加强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的联系。随着在岸金融改革的深化,进一步放松管制,增加在岸、离岸市场间的互动,警惕风险在市场间的传播。其次,有序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增强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交易主体、提升投资额度,开放更多资金双向流通渠道,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最后,促进外贸模式的转变,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在对外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产能输出和资本输出为主过程中,增大人民币的国际流通量。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战略安排,加强国际合作、扩大人民币结算规模和资本流动,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规避汇兑损失。4.确保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有序完善。首先,加强监管。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困难性和长期性,加强对跨境资本的监管,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甄别合理投资和投资套利行为,严查贸易项下伪造和投资项下的造假,防止资金大量无序流动。其次,加强预期管理,主动适度干预。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流动性,如在市场形成贬值预期自我强化的风险时,为维持汇率稳定,央行买入人民币,并采用逆回购、MLF等方式投放基础货币,缓解流动性紧张。完善调控手段和工具,如实施托宾税防范投机行为,稳定汇率。

参考文献:

[1]曹凤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J].金融研究,2005(01).

[2]何慧刚.放松资本控制进程中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弹性化[J].国际贸易,2007(05).

[3]刘敏,李颖.“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浅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8(06).

[4]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后危机时代汇率市场化改革[J].社会科学,2010(04).

[5]逯新红,杨远沛.汇率市场化中的风险控制[J].中国金融,2015(04).

[6]吕铁,李萌.“十三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对中国工业发展的影响[J].国际贸易,2015(06).

[7]许志峰,王观.汇率市场化程度再提高[N].人民日报,201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