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图书馆建设

数字图书馆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图书馆建设

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第1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和知识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日益加深,文献信息资源成为大众不可或缺的知识技术保障。而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切实保障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基本性、公益性、便利性,推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成为建设柳州数字图书馆的背景。

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求

面对快速发展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的信息环境,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亟待通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整合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建立层次结构科学、空间布局合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以便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信息渠道和知识获取平台。国家图书馆自1995年起开始跟踪国际上数字图书馆的研发进展。1998年,由国家立项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并开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筹备工作。2000年,文化部开始在全国倡导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旨在建设超大规模的优质中文信息资源库群,并通过国家高速宽带网向全国及全球提供服务,最终形成世界上最全面、最系统的网上中文信息基地和服务中心。

(一)构建数字图书馆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建设现代化城市,加快城镇化建设,是整个时展的需要,是中国梦的一部分,柳州市作为西南地区工业重镇,先后实现了由“柳州制造”到“柳州创造”进而到“柳州智造”的升级转型,加快促进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国民经济与宜居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三个同步”发展。但全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高,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图书不到1册,乡镇综合文化站及城市社区书屋、农村行政村农家书屋覆盖率不足100%,对柳州市今后的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就目前我市的各级图书图书馆文献的现状,无论从存储数量和利用方式上而言都无法满足广大市民,更不能为他们提供一个信息创新、信息共享的知识平台。我们所说的数字图书馆不是简单的资料库和信息库的存储,而是运用“数据挖掘”、“知识关联”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后的知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技术分析和服务,最终实现知识增值。

(二)构建数字图书馆可以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多年来我市各级公共图书馆都存在购买经费增长跟不上书刊价格上涨,图书馆新书新刊入藏量逐年下降,馆藏资源老化的现状,加之网络科技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致使各种文献有效保障率日益降低,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直接标志。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它担负着向广大市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使命,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特别是馆藏数字资源的建设非常重要,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从根本上可以提高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质量,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使城市文明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实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

近年来,柳州市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并在2013年初成立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管理项目小组。通过分析比较后,我们认为柳州市图书馆在条件和实践基础上具备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

(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从1996年开始,柳州市图书馆就着手图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工作,该项工作实现了图书期刊的计算机管理,从而改变了图书馆传统手工操作的状态,形成了采访、编目、流通各个环节的计算机网络操作,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访问查询和统计工作。该系统的使用结束了图书馆手工借阅的历史,创建了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的开端,这是实现数字图书馆的首要环节。

(二)电子数据资源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柳州市图书馆已具备了一定的电子资源数量,包括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的读秀知识库,虽然数量不够丰富,但这些电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条件。

(三)网络环境和硬件设备

2002年柳州市图书馆根据整体布局及实际需求进行结构化综合布线,建成了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局域网,并建成了柳州市图书馆网站。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柳州市图书馆网络环境和硬件设备已初具规模,中心机房位于图书馆四楼,面积35平方米,铺有防静电地板及防雷保护。机房有4台服务器及三层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能为馆内外读者提供服务,让读者能实时地了解图书馆文献借阅览室情况,通过网络,使读者无论在图书馆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网上注册、书目查询、网上续借、网上荐购、借阅查询等服务。这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前提保障。

三、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构建虚拟网,联通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

目前,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已建成的标准规范、软硬件系统和资源建设成果在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推广使用,柳州市图书馆将数据库资源分类整合,再通过VPN等网络设备就可以联通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核心,以省级数字图书馆为主要节点,覆盖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与全国各地区数字图书馆间资源与服务的全面共建共享。

(二)建立数字资源库群,实现无障碍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建立数字资源库群,通过外购与自建的方式建设本地独特的特色数据库系统。依托覆盖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通过集中采购、统一认证等方式,实现数据库资源的共享,建立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进而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与资源的无缝集成。

(三)建设专业化、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

数字图书馆将在构建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广电网、移动通信网,对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组织、知识挖掘,实现元数据集中与统一检索,建立不同需求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研究型用户提供专业化、深层次信息与知识服务;为地方各级政府的决策与立法工作提供信息服务;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以及广大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通过新技术应用,提供基于移动通信网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

(四)建设目标

将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技术、标准、理念,通过建设“一库一网一平台”,打造数字图书馆服务新业态,即建设分布分级式数字资源库群,建设优秀文化展示和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借助移动电视、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以互联网、广电网、移动通信网为通道,为公民终身学习、教育科研、政府立法决策等提供专业化、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

四、效益分析

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第2篇

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并通过网络进行访问。它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形式、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是一种能为读者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服务机制。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特点:

1 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数字图书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

2 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地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

3 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数字图书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可互操作性,并正在探索深层语义上的可互操作性。它采用一种联合式或协调性软件,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目前,在网上查资料,需逐个站点地查询,实现数字图书馆以后,读者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会按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

4 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功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重大的差别,它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对读者进行“引导”或“导航”,向读者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推进数字化图书馆路径

1 不断加强对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研究。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说来,数字图书馆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与分析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等。我们必须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背景。综合运用有关原理和方法,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2 完善版权法等相关法律,妥善处理知识产权。有关部门应尽早立法,使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能在有法可依的环境下顺利地发展。知识产权的明晰与否,将直接影响数字图书馆资源数字化的进度和数字化信息的时效性,所以,完善知识产权立法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数字资源库的过程中,应借鉴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教训,尽早制定统一的适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的标准规范及法规:尽量地使用国际标准,对那些不是按标准格式进行组织资源库,也必须考虑数字项的充分描述,并要有灵活的接口,以保证日后对数据的转换与衔接;同时在进行资源库的加工过程中要考虑对版权问题的处理,以做到充分地尊重知识、尊重智慧,使我国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伊始,便遵循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发展道路。

3 持续和全面广泛地进行人才的在职培训,全面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技能以及素养。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图书馆职业教育的引导,各业务单位应扩大受训的对象;培训应分层次进行,包括馆领导管理的培训、具体业务的培训、中层干部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计算机”范围,培训课程既可以请馆内业务能手讲授,也可以请外部专家或业务骨干讲解示范。

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图书馆;信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外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其核心思想是把分散的力量加以联合,提供给每一位成员使用。具体地说,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通过云计算,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而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即可获得学习所需要的数据和服务。作为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在Amazon、Google、IBM、微软、Yahoo、Sun等IT巨头的推动下,云计算迅速得到发展,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也逐渐为人们所了解。以云计算为支撑的云服务将对互联网的运作和服务模式产生深刻影响。与数字化、网络化相关的图书馆,在开展资源建设过程中也将与云服务信息相关[1]。

1.云计算

1.1 云计算的定义

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云、云计算的定义并没有达成共识。张渝江认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Cloud)是指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是数据存储和应用服务的中心,主要完成存储和计算的工作;“云”可以随时更新,并且这种更新是透明的;主要的IT厂商,如谷歌(Google)等都已经具有并正在建设“云”。蔡学墉认为:云是网络的象征,其最广义的解释就是“网络计算”。综合各位学者之谈,其实云计算并不是一个概念,它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在云计算中,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保存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里而不是存储在本地计算机内,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运行在互联网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中而不是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负责管理和维护数据中心的正常运作,为用户提供足够大的存储空间和足够强的计算能力;而用户只需接入互联网,就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在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使用数据和服务,实现低配置设备享受高性能的计算服务。如目前戴尔已推出“云计算解决方案”项目,对外提供数据中心设计、硬件设计及其相关服务。

1.2 云计算的功能

看似高深的云计算理解起来并不难,就是把所有的计算应用和信息资源都用互联网连接起来,供个人和企业用户随时访问、分享,管理和使用相关的应用和资源可以通过全球任何一个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来获取。真正的云计算平台应该能实现以下3方面的功能:①提供“资源”。包括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这就需要服务提供者架设规模巨大的全球化的数据库及存储中心,能够实现“海量”的存储、出色的安全性和高度的隐私性和可靠性。此外,它还应是高效、低价、节约能源的。②提供动态的数据服务。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经过处理的结构化数据。一个好的云计算架构一定要有提供大规模数据存储、分享、管理、挖掘、搜索、分析和服务的功能。③是提供云计算平台。包括软件开发API、环境和工具。只有这样的云计算才能真正形成一个有生命力、有黏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云计算不应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用户理应自主决定最符合其利益的资源部署方式,从而在“云”和“端”之间实现平衡。只有通过云端,云端互动才能最大程度利用云的功能实现最佳的用户体验[2]。

2.云计算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

云计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给数字图书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为数字图书馆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1 改变现有的数字图书馆模式

根据不同的应用技术、不同的通信协议,目前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服务模式主要有两种:基于点播的短信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简称SMS)和基于浏览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数字图书馆站点服务。然而这两种模式各有其不足:在SMS模式下,使用者通过定制短信息获得数字图书资源,服务端短信一般都是编辑完成后通过短信平台传递给使用者的,使用者无法与服务端进行实时交流,即使将问题以短信方式回复给服务端,服务端也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解答。而且,短信息的发送、接收也受信息堵塞、网络是否通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WAP站点模式下,由于目前建立的WAP站点不多,因此数字图书馆资源十分有限;并且由于WAP协议本身的数据传输速率不高,从而导致使用者获取资源的效率比较低:再者,WAP站点收费比较高,有时甚至超过在个人计算机条件下获取网络资源时所需的费用,因此很难得以普及。数字图书馆现有模式的诸多不足从根本上限制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弥补了这些不足,使得数字图书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在云计算背景下,大量数字图书馆资源将存储于云服务器中,使用者无需再通过短信点播或WAP站点浏览等方式来获取数字图书资源,只需使用移动设备通过浏览器即可接入“云”端存储器自行选择所需资源。而且云计算整合了多方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突破了单一WAP协议的限制,加之目前支持HTTP协议的智能手机、PAD的平民化发展,使得使用者可利用低价的移动设备、廉价的网络收费与云服务器进行快速的通信。

2.2 整合最丰富的数字图书资源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的聚合,而云计算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信息的整合、存储及通过网络服务进行共享,这使得图书馆管理者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不断丰富数字图书资源。在现行的数字图书馆模式下,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往往都依托于某个特定的机构,如政府机关或高校,因此读者必须通过该机构的认可后才能进入其网站进行资源的搜索,这使得该机构之外的许多读者被拒之门外。而在云计算时代,全世界范围内图书馆的数字图书资源都可能聚合到“云”端的的存储服务器中,图书管理者只需遵守服务端既定的访问规则输入关键词即可获取来到自世界各地的数字图书资源。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和管理者还可以在既定的规则下对既有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从而不断地完善资源共享库[3]。

2.3 创建自主、多元的虚拟图书社区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其在信息处理和交流协作方面的优势日益显现。为了更广泛的交流协作,以形成共有文化、发展共同兴趣为目标的虚拟社区大量出现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云计算背景下,这些虚拟社区将得以向更个性化、自由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为所有数字图书资源和应用程序都将整合在“云”端,每个使用者都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和应用程序自由地创建虚拟社区,构建自己的虚拟环境,并根据有共同学习目标或兴趣爱好的其他读者一起交流与协作。由于这些虚拟社区由使用者自主创建,没有特定的管理者,共同的学习目标或兴趣爱好就成为了对使用者秩序约束的唯一准则,因而使用者可以充分发挥其特长,展示其个性,自由地交流。此外,由于虚拟社区是基于网络的,这使得读者群的构成突破了传统图书馆辐射范围的限制,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都可以进入虚拟图书社区交流协作、借鉴经验和丰富数字图书资源,实现了多元化的文化知识交流。

2.4 对数字图书馆终端设备的要求大幅降低

目前,数字图书馆终端设备仍然是以个人计算机为主,这是制约数字图书馆发展和普级的重要因素。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之法。云计算背景下,所有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都将在“云”端的计算机群进行,其强大的计算能力不但使处理速度比个人计算机快很多,而且还能完成一些个人计算机无法应付的数据处理任务。由于所有数据的处理都是在“云”端进行,使用者只需通过浏览器便可进行类似于在个人计算机上的一切操作(如一些应用程序的安装和使用等),所有这些操作本身都无需硬件系统的支持,因此对移动设备除了运行浏览器本身所需计算能力以外,再无其它数据处理要求。而这样的要求,普通的手机就可以胜任[4]。正如1989年比尔·盖茨在谈论“计算机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时所说的那样:“用户只需要640K的内存就足够了”。[5]从使用者角度来讲,云计算将带来硬件的死亡。而且,现在的PAD正向着电脑和手机融合的方向发展,其内置的操作系统和支持HTTP协议的浏览器将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浏览器功能。在通信方面,目前第三代无线移动通信(3G)技术正快速发展,它将带来2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能够更好地为移动设备和“云”端的无线通信服务。

3.云计算建设数字图书馆应注意的问题

云计算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有众多的好处,可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Garthner的一份名为《云计算安全风险评估》的报告中就指出云计算存在七种风险,即特权用户的接入、可审查性,数据位置、数据隔离、数据恢复、调查支持和长期生存性,所以当我们运用云计算进行图书馆资源建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6]。

3.1 数据位置问题。在现在运行的系统中,许多用户并不清楚自己的数据储存在哪里。用户应当询问服务提供商数据是否存储在专门管辖的位置,以及他们是否遵循当地方隐私协议。所以在建设图书馆这样的公共服务机构的数据库时,可以由国家来主导,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云”的建立。

3.2 所需的费用问题。因为“云”的建立需要硬件,目前还不清楚使用所有这些云计算应用程序生成的数据有多大困难或者有多昂贵,但是,在目前的世界中,这些应用程序和数据对于用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3 网络建设问题。由于云计算也是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所以网络的畅通与否就关系到图书馆数字资源能否顺利的利用与共享,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问题[7]。

4.结束语

云计算模式的出现,给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当然,目前云计算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相信随着图书馆界对云计算的关注以及安全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孙恒,黄国彬.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J].图书馆建设,2009(9)1-6.

[2]杨明芳,袁曦临.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09(9)7-9.

[3]施海燕.云计算和移动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09(9)10-12.

[4]卢晓娟.云计算与未来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2)23-24.

[5]蔡学墉,漫谈云计算[J].程序员,2008(11):50-51.

[6]邓健敏,云计算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7):21-22.

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第4篇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也开始引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在传统图书馆功能基础上进行创新,加强对现代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这也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为高校教学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知识。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特征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产生

在高等院校中,教师和学生在图书馆中查阅资料,增长自己的理论知识,也是人类信息文明进步的象征,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历史文献资料。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到各个领域,而传统图书馆也开始引入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这样也就诞生了高校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共享化。数字图书馆建立后,用户不必再为了一本书或资料,而转遍整个图书馆,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局限,用户只需要在网上进入图书馆,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名称即可,不仅提高了资源的搜索效率,还减少了时间的浪费,也实现了资源的快速共享,具有网络化和共享化。

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在传统图书馆中,信息载体主要是以书籍、电子期刊等形式展现,而高校数字图书馆建立以后,开始出现以声音、图像和视频等为形式展现的信息载体,体现了图书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有效促进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丰富。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在高校数字图书馆建立以后,传统纸质文献开始转变为数字信息,用户只需要在计算机系统中检索资料名称即可,减少了图书馆的存储空间,丰富了书籍种类,也促进了远程文化交流。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传统图书馆具有局限性、有形性和单一性,用户必须要到图书馆自己查阅需要的资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借阅手续较为繁琐,容易出现书籍丢失等问题。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知识的需求,用户节约了借阅时间,还减少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地位,有效推动了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充足的资金。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具有规模大、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需要高等院校在图书馆人员培训、软件开发、日常管理与维护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这给高等院校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很多高等院校由于资金不足,导致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搁置。

缺乏健全的信息技术和安全防范体系。在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主要是依靠信息技术对图书馆进行管理,从数字化处理、存储和传输等多个方面都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而且高校数字图书馆缺乏健全的信息技术和安全防范体系,将会给网络黑客留下入侵图书馆的空隙,导致高校数字图书馆安全隐患较多,重要信息资料无法得到安全保障,严重阻碍了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行。

信息资源匮乏。想要实现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真正目的,就是必须要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要能搜索到需要的信息资源,还要能支持读者查询图书馆藏书的书目信息。但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尚停留在以书目查询和引进光盘等电子出版物为主的阶段,许多用户都认为在线图书馆的程序较为复杂,使用难度较大。

资源共享意识淡薄,重复建设严重。由于各个高等院校对数字图书馆进行独立管理,缺乏沟通交流,导致图书馆信息资源无法共享,而且各个图书馆的管理规则不一致,这样就迫使读者必须按照相应图书馆的规则来进行信息检索,导致读者阅读十分不便,对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十分不利。

缺乏数字化专业人才。在高校数字图书馆建立后,完全是依靠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图书馆日常工作进行管理,但是我国高等院校缺乏数字化专业人才,许多图书馆管理人员都无法熟练使用各种数字化管理软件,同时对于图书馆科研方面的人员培养也不足,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计划。

提升高校数字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主要对策

加强资金投入。政府要加强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视程度,要给予资金支持,加强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引入,同时还要对图书馆管理人才进行培训,要提高其业务水平,给予管理人员继续深造的机会。

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数字图书馆统一管理标准的建立,要加强数字资源的标准化建设,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同时为真正实现“虚拟馆藏”的共享服务,保证在网络上流通无障碍,必须按标准建设的数字资源才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

加强对信息技术和安全体系的完善。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可以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模式,要加强对信息技术体系的健全,开发图书馆技术管理软件,不仅要能满足图书馆的日常工作需求,还要起到安全防护作用,要对重要信息资源进行加密处理,建立防火墙和杀毒系统,有效提升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安全防护水平。

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扩展。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处理,存储在光盘或硬盘上,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形成一个数字信息资源的集合系统。为有可能提升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我们需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及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特色化建设 共享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地文献、数据等信息资源通过因特网进行全球性的共享和交流。全球性信息化的形势下,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整个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顺应时展要求,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是当务之急,本文就如何进行数字图书馆特色化建设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1 高校数字图书馆特色化建设意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个数字图书馆都只是全球性信息库——因特网中的一个小节点,信息资源不受时空的限制,它面向世界、服务于世界。因此在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如果没有特色信息资源就无法吸引读者,无法在互联网中承担部分职能,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与价值。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只有坚持走“专而精”的特色化道路,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才能在信息化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数字图书馆也是社会化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学科建设、科研重点,充分利用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建设有本校特色的数字馆藏,形成多学科、多层次、优势互补的文献资源格局,开展特色服务,以便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文献资源,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2 数字资源特色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建立和完善本馆的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采用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其中书目数据库和读者信息数据库是图书馆基础的一个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开展比传统图书馆服务内容丰富、准确、便捷的网上个,其内容主要有书刊目录检索、新书通报、读者信息查询、图书网上预约和催还及馆际互借等服务。根据各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可以针对不同读者群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2.2 对特色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

开发特色数据库是实现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最佳方法,是在信息化社会中立足的有力保障。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是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的,在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上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传统图书馆的一切优点均可得到借鉴与发扬体现,并与传统图书馆互补。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建设,在馆藏文献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它们都是围绕本馆的服务对象、研究范围进行搜集、贮存的。因此,在馆藏资源数字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特色文献进行整合及深层次加工、分析建立专题性资料库、全文特色数据库,并提供目录体系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供读者使用。

2.3 大力发展网络数据库的采购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图书馆都购入一定数量的电子图书、网络期刊。提供大量的中文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并进行了学科分类与导航,提供给注册用户自由检索与浏览下载。在网络出版物采购过程中应注意基础性与专业性的兼顾。既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的电子文献,如《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超星数字图书馆》、科学技术成果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数据等大型数据库,也要根据本校的重点学科和专业特色购置一些专业相关特色数据库。

2.4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与一些科研人员一起,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与方向,根据本校读者的重点需求,遵照专业化、专题化、特色化的指导思想,根据可用性、稳定性、正确性、更新频率、检索性能等要求利用搜索引擎、下载工具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采集、筛选,加以专业化的组织与整合,就不同的专题组建各种专题数据库,同时要建立相关索引、摘要与链接,方便师生寻找到有效的信息。由于网上信息内容更新快,应定期进行跟踪发展动向,对各类专题数据库加以更新与补充。

3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原则

3.1 要因校制宜、因需制宜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要将有限经费投入到各馆的重点特色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学术优势、强大的科研优势,树立精品意识、特色意识,建设独树一帜的数字馆藏,为资源共享奠定基础,提高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才能最大的发挥各馆的优势,创造出最大的整体效益。要紧紧围绕本馆的资源

势与核心读者群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

3.2 要统筹安排、共建共享

目前,各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尽管投入较大,但是往往缺乏宏观上的统一管理与协调,造成一种各馆相对独立,相对分散的状态,存在较多的信息重复建设和信息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高校数字图书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对此进行宏观管理与协调,建立起相应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体制,发挥高校图书馆界的整体优势,以因特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和校园网为依托,建设校与社会之间、校际之间、馆际之间的共事通道,实现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

3.3 要统一标准、严格规范

目前,无论是置标语言、元数据标准、还是对象库存的开发,国际上都有不同的标准,有些已成为国际标准。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各项数字化项目。只有按标准建设的数字资源才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才能网络上流通无障碍,真正实现“虚拟馆藏”的共享服务。

3.4 要注重技术、重视人才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技术与人才则是实施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培养,两者缺一不可。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对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例,鼓励工作人员自觉加强学习,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不断创造人才进修与培训的机会,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4 结语

数字图书馆建设意义深远,特色化建设道路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各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建设好有本馆特色的数字图书馆,为学校及社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同时必将促进我国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吴志攀.移动阅读与图书馆的未来,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