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责任感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90后”和“00后”的青少年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其中很多人缺乏责任感,“自我和任性”意识却很强,他们很少意识到个人的言行都是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更没想到自己应负的责任。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失衡,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出现了偏差,他们虽然在学校接受的是“理想教育”,但是在社会上是“商品教育”,在家中则是“实惠教育”,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损人利己思想的影响,对社会服务和树立社会利益的责任感越来越没兴趣。从根本上讲就是由于丧失了对事业、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全人类的责任感。所以我们必须教育学生: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我校把加强学生责任感培养看成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点,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把它当作学校抓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口和突破口。
首先,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生责任感培养目标。将责任教育作为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和主要内容,把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固定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突出责任教育,细化标准,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标分解要求,做到目标与内容具体化,构建起以“纵向、横向、交叉”三维立体化的学生责任感培养目标,使德育环境在各个层面上都有责任教育目标。
1.纵向目标:根据高中生在三个学段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比如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中,我们要求高一学生做到“我自信,我能行”;高二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高三学生在前面两个基础上还需增加“关注生命,对生命负责”的要求。使学生责任感培养有序可循,可操作性强。
2.横向目标:将“学生责任感培养”内分解成五个方面:
(1)自我责任感即对自己负责,包括对自我身心、人生理想、权利、义务以及学习、生活、工作等具体生活形式的责任感,包括对自我行为过程与结果、承诺、过失等方面的责任承担意识。
(2)家庭责任感即对家庭负责。结合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培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基本人伦责任意识。
(3)集体责任感即对集体负责,积极通过建设班集体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集体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包容、懂得取舍、学会控制;让学生明确如何使个人的行为遵循集体的规范,个人的利益服从集体的利益,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负责。
(4)社会责任感即对社会负责。教育学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争做一名服务于社会的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自觉维护社会秩序。通过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社会,对社会负责,做一名服务于社会的人”主题教育。
(5)国家责任感即对国家和民族负责,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具有热爱祖国的信念、情感及保卫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意识,教育学生必须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个人利益服从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勇于参与社会变革。
3.交叉目标:在学校活动(学科活动和教学活动)家庭活动和社会活动中都渗透责任感培养,互相补充,保证实验活动的全方位进行。
其次,实施分年级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责任态度。遵照德育具有层次性、渗透性和连续性的规律,我们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基本方法概括为八个字: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即分阶段,有步骤地落实教育内容;“整体推进”指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在相同时间内都能向高层次的目标发展。
高一年级抓好新生的入学教育,以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尽快了解熟悉并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开展“我负责、我光荣和四热爱”主题活动,即爱自我(自我风采展示)、爱学校、爱班级、爱国家,注重主人翁意识培养,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勤奋、和谐、进取”的合格学生;教育学生懂得今天的学习是为将来做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打基础,因此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校及家庭负责。
高二年级的“自主、自律、自强”系列教育活动――“国旗下的誓言”宣誓活动、“在青春的起跑线上”系列活动、“争做文明高中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我的人生我主宰”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强化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负责。开展“我生长的这片热土”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教育与法制教育为主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教育学生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负责。
高三年级开展“三爱”责任示范岗创设活动,通过爱学习示范岗、爱工作示范岗、爱学校示范岗、值日班长示范岗、行为规范示范岗、仪容仪表示范岗、环保责任示范岗的竞聘上岗,强化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开展以“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公民权利与义务教育,帮助学生确立享有公民权利和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此外,在各具特色的年级主题教育活动基础上,开展节日教育,培养学生的尊敬师长、热爱祖国、尊老爱幼、感恩社会等责任意识,使活动更贴近学生,更具实效性。
再次,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责任感。每年“九九重阳老人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表演节目,作为学校的一项传统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还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发现社会、家庭乃至自己身上存在的生活陋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告别生活陋习,养成良好习惯”的活动,让学生从自身行动上落实,从身边小事做起,并带动家庭一起改掉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每年三月开展“学雷锋月,做环境卫士”的活动,带领学生走上社会,宣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破坏森林,不浪费水电等环保知识,并开展领养绿地,调查水资源污染、回收废旧电池、回收一次性筷子等环保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培养了关心环境、关注社会的责任感,这种主题体验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大课堂中感受到个体与他人、社会、外在世界的真实存在,感受到个体与外在世界的息息相关,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自我、国情和社会,判断、选择、承担其所应承担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取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增强责任感。
最后,家校联合,巩固和延伸责任教育于家庭生活之中。在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过程中,除了抓住课堂与活动这两条线,又以家庭为辅,利用好家长学校资源,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召开家长座谈会,引导家长达成共识,共同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联系,使家长明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在家的教育工作,能够充当家庭主人或帮手,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务等。我们还开展了系列“为父母献孝心活动”,要求学生为父母过生日、在家为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做一次家务和一顿饭、为父母端上一杯茶、给父母一个拥抱等活动,让学生懂得自己在家庭中应尽的义务,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对自己的希望,激发学生对家庭的责任和感恩意识。
关键词:农科;大学生;责任感
1选题背景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农科类大学生和其他大学生一样身上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他们不仅仅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要肩负起相应的责任。然而当代有些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感淡薄,因此加强农科类大学生责任教育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农科类大学生主要服务于农业或者与农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他们必须具有专业的农业知识,掌握着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成为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生产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十分重要。
2.1加强农科类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是高等农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责任感教育是健全大学生人格,保障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更多地高素质农科类大学生。大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不稳定,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片面的认识社会责任感,容易受到社会多元价值、拜金主义等等的影响,因此加强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教育他们立志成才,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2增强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我国高等教育总体目标是培养有才又有德的综合型人才。高校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把学生教育成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农科类高素质人才,因此农科类高校不能只着眼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1]。
2.3加强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础,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农业,而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农业,确保我国各种各类的农产品充足供应,才能避免世界粮荒对我国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确保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地发展,使我国立足于不败之地。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科类大学生作为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虽然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如今许多农科类大学生对农科专业认识不够,具有轻农思想。有些学生甚至对自己的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农科工作又累又脏等,同时认为农科以后毕业发展前景堪忧、薪资低、就业差等。因此加强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让学生乐于为“三农”服务,是我国农业高校教育的重任。
3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很多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责任感的问题了,并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农科类大学生具有专业的农科类知识和实践能力,大力培养农科类大学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经济,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宣传科学的理论知识。尽管我国主流农科类大学生是积极向上,但是还是有些大学生严重缺乏责任感,如:毕业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怕苦怕累等等,当然这些现象有着各种社会因素。
3.1学校责任感教育不足
首先,高校的责任感教育方法单一,一味地用传统地单向灌输式教育,缺少了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和有效的指导,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校教师仅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说教,教学效果的考评上,教育方法完全流于形式。这种单一的形式主义教育是农科类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的原因之一。其次,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发展规模在不断的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人数也日益增长,学科专业的发展也日益呈现出课程综合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资源将会被高校投入到科研建设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中,因此学生专业课所占比重有所增加,而忽略了思想道德教育。再者,很多高校开始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但是其内容又存在局限性。教育内容没有顺应时代对当代农科类大学生的要求,这种错误的教育模式必定会导致农科类大学生与社会严重脱节。
3.2农科类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代农科类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归根到底是学生自身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当前农科类大学生多半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而且他们大部分人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百般溺爱娇宠下使得有些孩子的性格变得自私自利,做任何事都先考虑自身利益。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尚未形成健全而又成熟的心理品质,学生变得更加关注自我发展,忽略自身的责任感。大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斗志也是导致责任感缺失的重要原因。因此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之努力奋斗,才能更好的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农科类大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目标开始不明确,从而失去理性,产生责任感缺失的消极心态。
3.3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出现经济成分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多种文化观念的相互碰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之改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侵蚀着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大学里的学生也开始变得性情浮躁,好高骛远,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的培养。
4教育对策
责任感是属于德育教育范畴的词汇,是指个体在责任认知的引导下,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和国家所实施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从本质上讲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是责任认知的体验[2]。培养农科类大学生责任感并不是一件易事,而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来自社会、高校和学生自身三方的共同力量。
4.1学校加强实践教育,创新教学方式
一个人的责任感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行为过程的统一,而统一的基础,就是社会实践[3]。责任感若是停留在认识和情感上还不够,只有在实践中以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并形成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与特征,才能成为真正完整的责任感[4]。首先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德育落实在实际教育中,切勿搞形式主义。加强课程实践,不能单纯地以灌输性的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地机会,例如: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大学生去农村参与实践活动。既能够学以致用,又能够更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专业,从而有利于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其次,责任感教育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等等,培养学生对这门专业的兴趣,间接地帮助农科类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4.2提高认识,增强自我教育识
农科类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自身的责任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内化对责任感的认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责任有义务学习好专业知识,树立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对本专业的兴趣,学会学一行,爱一行。
4.3营造优化社会环境,帮助大学生增强责任感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责任教育过程十分重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坏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社会主流媒体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对那些负有责任感的人加以宣传和表扬,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对那些不负责任的人给予严厉的谴责和批评,为社会弘扬正能量。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了无形的道德感召和影响,从而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5结语
农科类大学是祖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栋梁之才,他们对责任的认同和承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毋庸置疑,当前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感主流是好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责任感严重缺失。因此我们要正视其责任感缺失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探索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途径。加强农科类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重要任务,需要来自社会、学校和学生三方力量的共同协作。
参考文献
[1]李思明.浅析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缺失及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03:117-118,124.
[2]张桦.关于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04:110-113.
[3]赵玉杰.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06:81-82+90.
关键词:责任感 教育 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05-01
教育专家认为,管理是一种素质,是国民的基本素质之一,班主任是育人的,应该让学生人人参与管理。管理,其实就是让学生担负一份责任。有一位小学校长在介绍教育经验时说,她的学生“人人都有责任田”;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老师也在他的微博中说:“让学生在责任中长大”。这些观点给人很深的印象。身为教师,我们应该从小抓住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
前一段时间,有人对某市离婚情况作了调查。近两年,这个城市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离婚率上升,而其中有30%的离异者是80后的青年。专家分析,80后结婚三两年就分手的原因是配偶双方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没有独立生活过,更没有管过家,生活能力差,对家庭缺少责任感,因而夫妻关系容易破裂,以至劳燕分飞。笔者以为这种分析基本上是正确的。现在独生子女比率仍然较高,他们从小有父母、爷爷奶奶照顾,衣食无忧,在学校也有老师管着,除了学习外,没有自己要操心的事,时间一长,部分孩子自然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不管不顾的心理。因此,小学教育中的责任感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主要方式之一是主体参与。就是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有责任。对于缺乏责任意识的学生,要从小事做起,让他负责一些很小的具体工作,比如管理几张课桌或一组课桌的卫生,启发他的责任意识。班级管理工作都是琐屑的事,交给几个班干部,往往搞不好,还会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可尽量将工作细化,使每个学生都有责任,既做管理者,也做被管理者。班干部可轮流当,人人有责,各显其能。对于少数组织能力的确较差的学生,可分配其做一些具体管理工作。总之,通过参与管理,所有学生都能树立责任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都在责任中成长。
教师的示范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尽职尽责,言传身教,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会受到熏陶。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每说一句话,每写一个字都认认真真,遇到问题虚心向人请教,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学生就会模仿,养成事事负责任的好习惯。
责任意识的培养,不可只局限在学校,要向家庭,向社会逐步渗透。在家庭,孩子们往往觉得自己吃穿不愁,连天气变化加减衣服都有父母包办,所以无忧无虑,养尊处优,责任意识淡薄,对己、对人、对集体、对家人、对社会很少想到自己有什么责任。不讲原则,不思进取,不讲奉献,万事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应在感恩教育的同时,进行责任感教育。因为单纯的感恩报恩教育,会让部分学生觉得长辈对我好是天经地义的事,不知道为什么还要报恩。要向学生灌输一种“我在家中有责任”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感恩报恩不仅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责任。同时,还要渗透一些社会责任感教育,让学生从小就知道,自己总要长大,“将来的我们,一定是主人”,是主人,当然就要负主人的责任。这种责任要从小开始,从点滴小事开始,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仅是讲究卫生,还是避免对别人造成危害等等。这样坚持下去,正如有教师说的“认真出效益,坚持能大成。”
责任感的强弱,还是一个孩子将来能否成功的关键。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职业培训专家沃尔特·米勒就曾说过:“责任心是通往梦想的关键桥梁。”作为一名班主任,热爱学生是自然而然的。但要真爱他们,就必须从长远为他们考虑,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爱是一种呵护,但不是骄纵,也不是迁就。《战国策·赵策》中记载了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赵惠文王去世后,秦国趁势攻赵,赵太后请齐国出兵援助,齐国愿意出兵,但要求以赵太后的小儿子为人质。赵太后听后不愿将小儿子送到齐国做人质。赵国左师(执政大臣)劝说赵太后,委婉地指出赵太后溺爱幼子,不让他为国家担负风险、为国家建功立业,不是真爱。赵太后终于被说动,将小儿子长安君送齐国为质,齐国也出兵解了赵国之围。这个故事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是历来教育儿女从小担负责任的重要例证。但今天的教育工作中,家长和教师都往往只强调“爱”,而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是有失偏颇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对整个社会的未来也是不利的。
笔者以为,对儿童进行责任感教育,最好的方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事。讲道理,孩子们往往不爱听,出现听觉疲劳。而多搜集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启发学生的责任意识,效果会好得多;其次是建立奖励机制。对班级负责任、有成效的班干部或一般学生及时给予奖励,对在家积极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学生给予口头奖励;三是把学生的日常学习与他们将来担负的责任结合起来。让他们懂得:积累知识、增强能力是为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打好基础;还有,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们担负一定的责任,锻炼他们的责任能力。相信在家长、学校、社会的齐心协力下,孩子们会健康成长,健步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 林忠章.浅谈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3).
[2] 康锁英.实施情感教育 提高德育实效[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2).
[3] 高中建,苏永荣.养成教育视域内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培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0).
关于社会责任感教育,让我们深有感触的是加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开放、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每年圣诞节前夕,温哥华Pan Pacific酒店都会面向社会组织一次盛大的“礼物塔”募捐活动圣诞早餐会,12月8日,我们有幸在Janice老师组织下参加了这次令我们产生强烈震撼与共鸣的慈善义捐活动,真切地感受到加拿大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秩序素养。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得知Janice在做校长的十几年里,每年都会组织全校的学生参加圣诞义捐,倡导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为买不起圣诞礼物的孩子捐献礼物。每当这时候,她都精心安排每个班派学生代表带着礼物参加圣诞早餐会,为的是让他们亲身体验这种博大的关爱、奉献与责任,然后把这种体验在班里宣讲,把爱与责任传递给全校学生。
在省颁《标准》框架下,各学区教委会在社会责任感教育中承担着提供课程资源和专业指导的职能。进入高贵林学区网站,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可供教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数字图书馆,针对4个维度的发展目标分类推荐的主题阅读书目和电子书刊,各年级、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应有尽有。学区数字图书馆包括60000多个安全有效的网站链接,所有的教师、学生都可以从学校图书馆的链接进入学区数字图书馆,通过主题和年级类别查阅各种课程资料和个性化学习资源。
除可供选读的课程资源外,高贵林学区教委会还组织专业人员开发了EBS(Effective Behavior System,有效行为系统)评价标准和一系列社会责任感观察与评价策略。在高贵林学区6年级至8年级学生EBS评价中,教师向一组学生呈现了下列情境:
丹尼的爸爸是个渔民,休渔期里他在一家修车店做临时工。一个周六的下午,丹尼决定去跟爸爸学习一些修车的技术,这样等他有了自己的车就会省一大笔费用。看着爸爸和另外两个工人忙着换车胎、试车轧、换油,丹尼问有没有他可以帮忙做的事情。爸爸把他带到一堆胡乱堆积的汽车配件前,旁边有一些擦车布和清洗剂,“把这些拿到河边,用清洗剂把他们洗干净,记住,一定要把油污和机油清洗掉。”丹尼犹豫了,他不知道如何是好。
教师要求学生二人一组发现问题,并采取头脑风暴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成功解决这一问题的标准,写一份行动策略,完成后在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
这是一个集科学、社会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于一体的两难问题情境,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在观察不同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和提出的解决方案,敏锐捕捉其认识水平的差异和有待发展的方面,有的学生只是看到了油污会污染河水,却提不出有说服力的恰当的解决方案;有的则提出告诉爸爸不能污染河水然后走掉;还有的在头脑风暴中提出了叫警察、告诉妈妈、找各种理由溜掉等极端和不切实际的办法。师生最终选择了一个相对完美的方案:告诉爸爸我会清洗汽车部件但不是在河里,因为那样油污和化学品会毒死河里的鱼,并且被污染的河水流经其他水域会带来更大的污染,危害更大的生态。除此之外,师生还共同确定了好方案的评价标准,即:说服对方他那样做是错的,阻止他继续那样做;让对方知道他们的行为会毁掉生活在河水、湖水和小溪里的鱼和其他生物;帮助对方认识到不只是他在做这样的事,他有责任告诉其他人不要这样做;告诉对方他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了一个不爱护环境的负面榜样。
1.1高校创业教育内涵
创业教育与创业的定义和内涵密切相关。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张健与林强明确指出,创业是一个跨越多学科、多领域的一个较为复杂的现象,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均从其独特的视角出发进行研究,上述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然而,各个学科、各个领域衍生出了不同的创业研究方向。关于创业的定义,我国学术界尚无统一界定。现阶段,创业一词在社会中的运用愈发广泛,它与开创、创新、创造性、坚持、成功等联系在一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9年11月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研讨会”上提出应重视学生事业心与开拓心的教育。事业心与开拓心教育就是现在意义的创业教育。戴蒙斯教授被誉为现代创业教育之父,他认为创业教育、学历证书与各种资格证书是未来人应掌握的三种教育基本护照。此外,戴蒙斯还认为,应将高校的创业教育提升到与学术性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所谓的创业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创业教育教学等相关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换而言之,创业教育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与基础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价值取向的教育。创业的基本内容包含“就业”与“创造新的岗位”两个主要方面,我们所说的创业教育并不是指“就业”,而是指“创造新的岗位”。
1.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
意大利著名思想家朱塞佩•马志尼以人在一生中的角色将责任分为人对自己的责任、人对家庭的责任、人对社会的责任以及人对人类的责任等。人们一般将责任分为两种,即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自我责任是指个人对自身生存与发展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社会责任是指个人对社会的生存、发展、繁荣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包括朱塞佩•马志尼所提到的对家庭的责任与对人类的责任。社会责任主要是指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的态度。社会责任是个体与社会关系的真实反映,它要求社会中每一个独立个体的行为表现除了考虑到对自身的影响外,还应考虑到对社会的影响,进而选择对社会有利的行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我国当代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强弱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成败,更将对国家的兴衰与社会事业的成败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首先,一个没有基本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将不能够成为文明社会的成员。因此,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中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其次,一个没有基本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必然缺乏诚信意识,个人道德也不能够受到大众认可,这样的大学生不仅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更没有相应的资格与能力参与到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此,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中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在提高我国创业教育成功率的同时提升大学生自身品德与素质。
2高校创业教育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2.1创业价值取向———重视个人利益,轻视社会利益
大学生的创业价值取向决定其创业实践与决策的发展,并最终影响其创业行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有关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的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其中,个人利益主要是指从个体的需要、利益出发,并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对创业目的、创业内容与创业方式进行设计,重视创业为个人发展服务;社会利益主要是指个体从社会的需要、利益出发,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创业目的、创业内容与创业方式进行设计,重视创业为社会发展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创业的个人利益并没有错误,但将其引向极端就会使大学生过分重视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利益,进而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担当,是片面的。这种片面的重视个人利益的创业价值取向对大学生创业实践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例如以自我为中心,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个人利益、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奉献精神、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忽视应当承担的某些社会责任。
2.2创业目标追求———重视功利主义,轻视社会责任
功利主义是道德哲学中涉及的内容之一,它认为人们行为的目标与准则是利益与功利,幸福是没有痛苦、求得快乐,而利益与功利是幸福、快乐的基础。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目标分为三类:第一类:开创事业,做自己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实现自我价值;第二类:自己做主,自己做决定,不为别人打工,不看别人脸色;第三类:经济利益,期望在短时间内赚取足够的钱,以获得最大利益。第二类与第三类是大学生创业目标的庸俗化理解,从而使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目标停留在创造财富等功利性层面上。这种重视功利主义的大学生创业目标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此外,功利主义的创业目标,即将赚钱视为创业的最终目的极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实用、利己、享乐等消极思想与行为,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2.3创业思想观念———重视实用主义,轻视理想愿景
实用主义哲学分为实用主义法学化、世俗化与生活化三部分。受皮尔士与詹姆斯等实用主义世俗化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思想过分重视实用主义,轻视理想愿景。实用主义认为,与开端相比,结果更为重要;真理与行动的意义是效果。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多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但他们的理想与抱负仅局限于实现物质化与实用化的个人利益中。大多数创业的大学生均没有将创业与理想愿景联系在一起。换而言之,大学生创业成功后并没有将创造出的社会价值回馈社会,更没有将创业与遵守社会公德相结合。缺少理想愿景的创业大学生即便取得成功,但仍然无法表现出成功企业家所具有的敬业精神、冒险精神以及创新精神,他们通常无法挑战自我,更无法实现全面、自由的和谐发展。
3高校创业教育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策略
3.1树立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业理念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展时间较短,创业教育模式与活动较为单一,加之具有价值的创业教育研究成果较少,从而使人们对创业教育理念的认识产生偏差,即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企业家,他们认为只需要在现有的专业教育与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添加创造学的相关知识与创业的相关技能就能够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创业教育的目标,高校应在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树立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业理念,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等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国创业教育的目标追求与思想观念,将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到创业教育全过程,以实现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的创业教育目标。
3.2开展丰富的创业社会实践活动
从社会责任感的本质特征出发,我们可知大学生获得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培养品格、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创业教育所包括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参观学习、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以及科技研究、服务等。高校应在创业教育中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增加资金投入、配备专业指导教师等方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创业相关的、具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去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从而使其了解企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企业的发展史与企业家的奋斗史等相关知识,以增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3.3加强高校校园创业教育文化建设
校园创业教育文化主要是指与创业教育相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与心理意识等内容。校园创业教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思维与创业行为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校园创业教育文化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良的环境与氛围。一方面,高校可对校园布局进行较为合理的内化,从而让创新意识、创业思想深入人心。创业教育文化可使学生意识到创业不仅仅是为自己获得更多利益的必要途径,更是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高校可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并邀请知名企业家来高校进行演讲与交流,从而为高效创业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大学生与成功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可在分享成功企业家创业心得与经验的同时意识到创业的艰辛,进而激发并不断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