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值班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思品课;小班化教育;教师素养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基本的法律意识、是非观念,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健康人格、良好品格及生活适应能力和交往沟通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而小班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能够从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出发,在更大范围、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内关照每一孩子,包括学生的思想品格、精神生活和全部生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大班教学相比,小班化教育是从“粗放型”向“精致型”转变,“强制化”向“人性化”的转变,“失衡性”向“公平性”的转变,小班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其自身条件相称的教学机会与教学条件。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减少被边缘化的学生;能够更多地关注教育细节,适应更多学生的需求。在关系小班化教学成效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小班化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新挑战
一、对教师教育观念的新挑战
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以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变化为依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创设的情境,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思考感悟、主动践行。因此,无论从教育的目的观、价值观,还是教育的功能观、质量观上都应有新的认识。这就是说小班化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当作是完整丰富的人而不是有用的工具来培养,不能以应试为目的,而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在认知水平、动作技能、学习能力等智育方面的进步,更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品质、审美情趣、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明显发展。
二、对教师教学设计的新挑战
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班级课堂内师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相对增加,教师花在学生管理上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基本的教学任务自然可以比大班化教学能更高效率的完成,但这是以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为基础的。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坚持面对全体、适应差异的原则。既要明确全体学生要达到的目标,保证基本的教学要求,又要设计出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达到的较高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要有效地组织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鲜活的情境材料,围绕教材和补充材料开展具有拓展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多重关系的交互中和矛盾冲突中去探究、感悟和践行,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培养他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策略的设计上,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熟悉的或生活中的故事引发问题,通过层层递进的小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对教学目标开展深入探讨。可以开展以组内、组际之间的竞争为特征的小组学习,也可以通过搜集和处理信息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挑战
小班化的形式使教室里不再是济济一堂,课堂教学环境更具人文性、开放性、情感性、生活性。教师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那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静态走向动态,从静坐、静听、被动回答到动口、动手、动脑、动情。至于学生座位的排列,则可以更具需要来安排,可以是半环形或对称型,便于“对话”,可以用椅子围成马蹄形以配合活动游戏型课堂等等。
四、对教师沟通交流艺术的挑战
小班化教学比起大班化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均交流时间大大增加,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对教师也是一个新的挑战。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把回答的机会尽可能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覆盖率。其次,在交流方式上,生生互动中,教师要明确提出激发学生探究的疑问,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在师生互动中,应多给学生一些选择性思考与答问的空间,充分肯定学生答问的合理性、创造性,必要时加以补充、完善,特别要鼓励学生答问中的不拘成见的思维。
小班化教学教师职业素养的养成
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小班化教学背景下,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人格修养,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滋养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应主动研究和适应小班化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提高小班化教学实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聆听专家讲座,提高理论素养,更新观念、拓宽教育视野。因此但凡有外出学习、听课观摩等机会,我们一定不要错过,借此机会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新的理念、经验。其次,同校同组教师之间、共同体学校同科教师之间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也很重要。名师的教学模式可以模仿,但更重要的是根据实际进行创新。集体备课加上二次备课,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加深对小班化课堂规律的认识,优化对教学策略的选择。
“经验+反思=成长”,这是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中外学者一致强调反思在教师素质成长中的重要性,因为通过反思,个体与自我对话中产生新的认识,教师不断修正教育观念和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来进行自我反思:一是写教学日记。记录每天的教学心得,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整理好之后附在教案的后面,以备日后参考使用。二是写教学案例,把教学中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实践记录下来。第三,也可以用微博实现与他人的共享、交流。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青年专业导师;本科实验班;人才培养;定位;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19-03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推动创新的核心要素,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是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新的形势下,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迫切。拔尖创新人才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谁拥有更多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更多的创新资源,就越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1,2]。
一、本科拔尖创新人才
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石,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需要。本科拔尖创新人才是指既有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既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初步具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本科人才,是本科生中的佼佼者[3-5]。在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拔尖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是大学本科教育所面临的一大任务和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进入到大众化的时代,绝大多数的高教资源被配置在了相对标准化的普及教育领域。要在本科生中培养造就拔尖人才,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是在高校内部分化出专门的培养拔尖人才的机构,如实验班、荣誉学院、精英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6]。与此同时,也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本科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
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同一学校内选拔出小部分具有较高智力水平、较高能力倾向、较高学习期待的本科生组成实验班来加以差别化培养的模式,它是高校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重要实践[7],下文仅就此模式做一定的探讨。以我校为例,学校于2007年成立启新学院并按类组建实验班,探索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院秉承我校创始人林启、老校长朱新予的办学思想,汲取现代高等教育的精髓,启迪智慧、追求新知、铸造卓越,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拔尖人才。学院根据全校专业布局,每学年按大学科门类开设5―6个实验班,从报考的高分考生中选拔优秀生进入实验班学习,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基础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培养质量,学院采用“滚动淘汰制”,定期进行动态调整,即前期培养阶段,被学校其他学院录取的优秀学生经考核后可申请进入启新学院学习,而不适应该培养模式的学生将被退回到入学时的原班级学习。同时,进入到后期培养阶段,开始实行专业导师制,从各学院择优选聘教师担任学业导师。
开展本科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有其必要性,体现在三个层面[7]:(1)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人才是驱动创新的关键要素,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和具有批判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因此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更加突显个性化,实验班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个性化教育的需要。(2)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办实验班,有利于选拔优秀学生,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更多的创新实践和锻炼来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并且在实验班的带动下,能促进全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切实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3)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要。对于已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的大学生群体仍旧采用中小学式的步调一致的培养模式,不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开设实验班,探索培养模式对学生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举措。
三、本科专业导师的角色定位
我校启新学院从第四学期起,将学生按每3―5人为一M进行分组,每组配备1名专业导师。在第五学期时,实施“培养有计划、指导有方向、学生有目标”的专业导师指导制,从学生个性化培养、研究性学习、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学科竞赛等多方面开展精细化指导。采取专业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发挥高水平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全方位拓展,满足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1.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具体讲就是组织教学、科研岗位上的骨干教师甚至是学术、学科带头人对本科生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制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科研素养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弥补仅依靠课堂教学造成的学生实践能力不高、创新意识不强等方面的不足[8,9]。
本科生专业导师制一般按以下办法实施[8]:(1)导师、学生双向选择。制定导师选聘办法,符合条件的教师提出申请,经评聘成为专业导师后提出指导计划。学生在充分了解导师情况后,选择意向导师。原则上按双向选择结果确定对应关系,有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2)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和能力拓展。专业导师组织学生参加讲座、研讨等学术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训练,参与各类课题研究工作,参加学科竞赛和专业技能比赛,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3)制定考核评价机制。按年度或聘期对专业导师进行考核,按结果给予相应的指导津贴,并对优秀导师进行适当奖励。同时,考核结果也将作为下一轮导师选聘的重要依据。
2.青年专业导师。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猛增长,师资规模也在相应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硕士、博士入职于高等院校,为高校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生力量。我校的师资情况也基本如此,青年教师在整个师资结构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而这部分青年教师也成为启新学院实验班专业导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笔者所在的材料与纺织学院为例,目前被启新学院聘为专业导师的教师约有45人,而青年专业导师大致占到总数的1/3。
四、青年教师担任专业导师的优势与不足
1.青年专业导师的优势。虽然比起年长的导师还有很多需要历练的地方,但青年专业导师也有以下一些优势[10,11]:(1)总的来说,青年导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能够更好地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科研实践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学生在导师L时间的言传身教下,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更快地形成基本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较小的年龄差距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双方容易在交流互动中建立起感情,取得彼此的信任。这种“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2)青年导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科学素养,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了解自身的专业领域,掌握本专业的学习方法和科研发展动态。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高校能培养大批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又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些方面,青年导师显然更具优势。(3)实验班大学生学习需要更大的挑战性和更切合其需求的科研锻炼[12]。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熟悉科研工作,能亲力亲为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青年导师的钻研探索精神、科学的学习研究方法,必将会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创新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加以实践运用、融会贯通,最终转化为自身的创新能力,在体内真正植入创新“基因”。
2.青年专业导师的不足。虽然青年专业导师均有着较高的学历,都接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独立指导学生的时间不长,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开展研究还缺少经验积累。大多是博士毕业后即进入高校工作,“从校门到校门”,缺乏社会历练,除了可给予学生科研方面的指导外,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不一定能给出太多的建设性意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较大的考核压力,承担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存在着个别青年导师没有花精力指导本科生的现象,给学生的学业带来了不利影响。作为被学校和学生寄予很大期望的青年导师,有必要在思想认识、教育理念、师生关系、业务水平、指导方法等方面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增强责任意识,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身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导师。
五、青年专业导师的素质要求
在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下,对青年专业导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0,13]。
1.思想、人文素质。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榜样与模范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青年导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严格要求自我,遵守学术规范,并以自身高尚的情操品格、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等“正能量”来教育和感染学生。拔尖创新人才首先要求具有健全的人格。本科生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青年专业导师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敬,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以“德”服人,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人文教育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专业导师也需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以更好地配合人文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启迪智慧。
2.科研、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和课题研究是专业导师的重要任务。青年导师有了一定的学术积淀后,仍需不断学习,及时“充电”。只有这样,才能依靠更加坚实的业务水平,广博的专业知识,创造出更多的学术成果,进而将自己的学术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科学氛围和创新实践中真正学到知识、获得锻炼,培养造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学历的青年专业导师虽然有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经历,但在解决面向产业的工程技术问题方面往往欠缺经验。为了提高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的衔接水平,保障培养的学生具有应对产业需要、处理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青年导师也很有必要提升自身在“工程实践”方面的业务素养,尤其是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导师。
3.创新能力。参与科研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14]。青年导师应积极申报和主持科研项目,通过开展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来丰富自己的科研经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主持科研课题一方面是保障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另一方面是使学生能参与课题研究,逐步培养和锻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只有导师自身具备了较高的创新素质,才能使培养的学生更具创造力,所谓“名师出高徒”。
4.管理水平。熟悉导师职责和工作要求,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对学生参与课题申请立项、文献资料收集、实验设计实施、数据统计分析、学术论文撰写等科研实践环节进行规范的组织管理,并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保障他们能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开展创新实践。同时,也要管理协调好课题组的人际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都能融洽地参与分工协作,获得成长。
六、结语
实验班是高校探索建立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积极尝试,专业导师在该模式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相对学历高、年纪轻的人群,担任专业导师既有优势,也有不足。青年专业导师应找准自身定位,努力适应角色要求,不断提升各方面的素质,提高指导学生的能力水平,培养和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赵排风.基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95-96.
[2]沈蓓绯.荣誉学院:美国高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0,(4):59-63,91.
[3]杜枫,周冉.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5-16,34.
[4]张晓倩.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2011,(19):11-16.
[5]陈小丽,马建辉,甘世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以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创新实验班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3,(1):98-102,107.
[6]扶慧娟.地方综合性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7]季靖.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J].当代青年研究,2010,(12):81-83.
[8]陈高扬.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21):41.
[9]牟万利.专业导师制:卓越人才培养的“孵化器”[J].中国冶金教育,2013,(S1):21-24.
[10]张昌松,郭晨洁.引导青年教师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议[J].新西部,2014,(14):141,151.
[11]黄亮亮,曾鸿鹄,吴志强.浅析高校青年专业教师如何做好班导师[J].高教论坛,2013,(2):91-93,122.
[12]于海琴,李晨,石海梅.学习环境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8):62-70.
一、假前做好教育和安全自查工作。
1、开好班子会。
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假期工作的领导,行政班子开好会,认真研究部署本校的值班护校工作,认真落实上级要求的平时及节假日值班护校的规定,切实把节假日的安全保卫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2、与值班教师签定安全责任书。
为了使全体教师度过安全、祥和、愉快而有意义的春节,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单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学校特与每个教师签定了《20**年寒假教师值班安全责任书》。
3、对假期安全工作认真部署,严格要求。
①开好全校师生假前安全教育大会。
放假前,要对全校师生开展一次假期安全教育,提醒师生注意交通安全,不得乘坐无证无牌车辆,出行少坐摩托车;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应急技能。针对雨雪天气的特殊情况,要求停止一切集体活动,确保学生出行安全。防食物中毒、防违法犯罪为重点的安全教育。节日期间,强调烟花爆竹燃放要以安全为主,教师们带头落实好相关要求,到具有销售许可证的商业网点购买烟花爆竹,并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燃放。
②开好值班护校工作专题会。
本校认真制定了假期值班安排,明确要求。明确突发事件的处理。切实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带班干部、值班教师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到勤巡视、勤检查,要按时交接班,做好值班记录,保证电话24小时畅通。对于各类安全隐患及寒假期间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4、加强对硬件设施的检查。
各班级在放假前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安全工作大检查,(重点是:门、窗、水、电、火、锁、报警器),通过检查没有发现重大的安全隐患。
二、做好春节期间的安全检查工作。
1、加强巡视。
值班人员和门卫在节日期间增多校园巡视的次数,确保学校的各方面的安全得到保障。
2、现场慰问。
农历腊月三十晚上,我校周校长亲自到学校慰问值班教师,为值班教师购买了橘子、瓜子等节日慰问品。
三、保证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对学校的报警器、照明灯、防盗门、各种电器加以维护,使得各种设备设施正常运行,为学校假期安卫工作保驾护航。
四、做好开学前的安全检查
学校在开学前,在校长的统一安排下与正月十四进行了学校安全大检查。
一、建立科学化的管理制度
寄宿制学校,内部管理是核心因素。我校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办学目标,根据学校实际,建立了一系列符合学校实情的岗位职责和奖惩管理制度。如:《寄宿生健康基本信息和反馈制度》、《学生宿舍纪律卫生考核细则》、《寄宿生一日生活活动考核细则》、《寄宿生缺课跟踪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生管教师以及其他值班教师在每一时段的安全责任。学校对生管教师、每日值班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工作作量化记载,将结果列为评先选优的依据和学期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并经常进行督促检查,形成了凡事有章可循、有章必依的良好风气。
二、探索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1.严。学校每晚安排四位老师值班,除了一位生管老师,其余的三位教师都是兼职教师,白天上课,晚上值班。教师值班时和学生同吃同住。为了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我让孩子已上大学或是参加工作的教师每周值一到两次班;而孩子还小,在小学和中学就读的教师每两周值一次班。并且学校免费为值班教师提供晚餐,还给予适当的补助。但要求教师值班时严格遵循制度,对工作要一丝不苟,高质量地完成值班的各项任务。由于学校在安排值班时能够体谅教师的具体困难,因此大家都具有很强的责任性,从吃晚饭——夜间查床——陪上厕所——帮助整理被褥——组织洗漱,都能做到万无一失,出色地完成这一宿的值班任务。
2.爱。我对老师说:“管理寄宿生不仅是一种工作的体现,更是一种情感的付出,爱心的奉献。”为了把宿舍变成学生的第二家园,使学校成为家长最放心的地方,我多次组织召开寄宿生管理专题会,商讨如何给寄宿生倾注爱;及时分析总结在寄宿生管理中的得与失;要求教师既要尽到教师的责任,又要尽到父母的责任。这样一来值班教师对寄宿生的关照可谓“不是母亲,胜似母亲”,时时处处关心呵护学生,全力营造家庭氛围。
3.助。长川村地处边远山区,经济条件差,为了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让学生吃饱、吃好,我通过各种渠道向慈善机构、工商联等部门提出救助申请,我校很快得到了这些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他们为寄宿生捐赠了面粉、棉被、棉衣、毯子等生活用品,解决了家长的实际困难,极大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通过多次深入学生生活实际,发现张天才(留守儿童)等同学,家庭贫穷,每周带的馍总是不够吃,我和老师们经常给他们给馍,学校还做出了“免去张天才生活费”的决定,并给他们送了学习用具。于是这些学生的学习及行为表现有了极大的转变。
三、安排合理化的作息时间
为了充实寄宿生在校的生活,从下午放学后到晚休前,学校建立了以学生活动、学习、养成习惯的培养为核心的活动课、辅导课和生活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1.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利用寄宿生的特点,在时间上统一调配,内容上精心设计,安排了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开展床铺整理大比武活动;宿舍联谊文娱活动;文明宿舍创建活动,以及乒乓球、绘画、手抄报等活动;还建立了教师参与活动的机制,师生共乐。通过有益、有趣的活动,让大家感受集体的温暖,形成了一种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氛围,达到了育人目的。
2.扎实有效的辅导课。长川学校教学成绩长期以来排在全镇倒数第一,导致合并成的班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差,参差不齐,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困难。为了尽快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在面向全体的同时,重点抓好寄宿学困生的补差辅导工作。针对寄宿生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特点,辅导课上要求学生分班坐在一起,采用小组合作式的方法进行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首先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析,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给辅导老师,老师不厌其烦地解答问题,并对学困生单独辅导,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哪个班的同学对哪块知识掌握不够,第二天再来反馈给任课教师,有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全面的辅导巩固。经过一学期的潜心辅导,学生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
3.耐心细致的生活课。我们每天开设一节生活课,由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帮助寄宿生,培养洗脸、洗脚、叠被、换洗衣服、洗刷餐具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时起床、睡觉,准时就餐、活动,养成守时和遵纪的好习惯。同时,学校采用全封闭管理,寄宿学生周一上午到校,周五下午离校,每天就餐、课外活动、晚间活动、就寝,自始至终都在老师的监督指导和悉心呵护下进行。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卫生习惯、自理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而且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乐,极大地丰富了寄宿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了德育教育的内涵。
应急处理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控制事故发展,降低事故损失的有效措施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公共安全应急预防工作要求及《安徽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校可能出现的不定期停电情况,如遇晚自习或宿舍停电,为了全体住宿学生的安全,学校应相应制定停电应急预案。
二、工作要求:
一旦在晚上有停电突发事件发生,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预案,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各司其职的原则,及时控制局面,努力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三、预防及应急前准备:
1、总务处定期对学校电器、线路等进行检查,避免因本校自身因素出现的意外停电事故。
2、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配置应急灯,保证每个寝室以及各疏散通道都有应急灯,严禁在寝室使用蜡烛。
3、对生活指导教师、值班行政等配备好手电筒以备急用。
4、经常利用班会课、校集会等对学生进行停电应急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并能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
四、教学楼晚自面积停电的紧急预案:
1.各班辅导老师首先将学生控制在教室内,稳定学生情绪。
2.值班行政迅速了解情况,通知有关负责人;如停电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须疏散学生,应立即通知各班辅导老师。
3.疏散学生时,所有辅导老师分别控制楼道和楼梯口,组织学生有序疏散,教育学生下楼梯一律靠右边行走,禁止学生在疏散过程中停住弯腰去系鞋带或捡丢下的物品,各楼层疏散必须错开时间,防止拥挤、践踏。
4.疏散时所有辅导老师应随所在班级同学一起,负责疏散时的指挥和组织,直到所有学生离开教学楼。
五、宿舍停电的紧急预案:
1、生活指导教师在第一时间通知值班领导,并听从值班领导的安排。
2、停电后,各个宿舍学生必须保持安静,严禁大声喧哗、嬉闹,不准私自点蜡烛。
3、宿舍长指挥本宿舍学生迅速就寝,并注意安全;
4、在此期间,住宿学生严禁互串宿舍或到楼下来;
5、如有特殊紧急情况需要出宿舍,必须打电话报告值班教师,经允许后由值班教师领出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