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治理的建议

乡村治理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治理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治理的建议

乡村治理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存款保险;影响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涵义

(一)定义。存款保险制度,简而言之,就是以存款机构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专门设立的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当该机构发生危机或面临破产时,由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按照保险赔付额度进行赔偿的制度设计,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起到稳定金融秩序的作用。

(二)起源及发展。存款保险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据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之初的经济大萧条,导致美国先后有9755家银行倒闭,存款人损失约14亿美元。为了稳定金融秩序,恢复市场发展信心,美国国会于1933年6月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并于同年成立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从193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开启了存款保险制度的先河,并为美国的金融秩序稳定和存款人利益保护起到巨大作用。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效抑制了银行大批破产倒闭状况的继续发生,帮助大多数银行度过了金融危机,此后,各国都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纷纷仿效并结合自身特点,研究设立存款保险制度,以此作为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持存款人对银行体系信心的重要举措,并进一步促进其国内的金融体系稳定,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伴随着各国银行危机的不断发生,存款保险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截至2011年3月,世界上共有111个国家建立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三)类型。从广义上看,存款保险制度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前者是指一国或地区没有对存款保险作出具体制度上的安排,由于政府在以往银行发生危机或倒闭时,提供了某种形式的保护,因而形成了公众对存款保护的预期;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一国或地区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存款保险的存款人、存款保险机构以及有问题银行的处置等作出明确的法制规定,它要求银行参加存款保险,并接受存款保险制度的管理,当受保银行发生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由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全部或部分存款。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一)保护存款人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当投保银行面临危机或破产倒闭而不能支付存款人的存款时,投保银行就可从存款保险机构那里获取赔偿或取得资金援助,或被接收,兼并,存款人的存款损失就会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有效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

(二)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后,存款保险机构会对相应的银行机构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管理,在有问题银行面临危机或破产时,还能提供一定的财务援助或对存款人进行赔付,这实际上增加了一道金融安全网。同时由于社会公众对该制度形成一定的信任和保障预期,也可有效防止银行挤兑风潮的发生和蔓延,从而促进了金融体系的稳定。

(三)为银行业适度竞争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促使公众获得优质廉价服务。尤其对于中国来说,国有及大型商业银行已形成一定的垄断之势,不利于中小银行的发展。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中小银行,促进公平竞争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使存款者形成一种共识,将存款无论存入大银行还是小银行,该制度对其保护程度都是相同的。同时还可以分散公众的存款风险。

(四)有利于革新传统观念,提高公众风险意识。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我国公众对于储蓄存款的风险认识不足,对银行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基于二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公众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金融市场改革后,对于自身利益的保护。也不利于金融改革的推进。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以上方面都是存款保险制度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存款保险制度同样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存款保险制度可能诱发道德风险。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使得存款者风险意识下降,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实现以后,他们就可能不顾银行经营风险,将钱存到愿意支付最高存款利息的银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风险约束机制也会弱化,在经营活动中就可能为追求高额利润而过度投机。

二是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部分银行敢于铤而走险。也就是说,存款保险制度刺激银行承受更多的风险,鼓励银行的冒险行为。因为银行知道,有存款保险机构作为最后贷款人挽救它们,为了追求高收益,它们可能会走向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本来目的相反方向。

三是产生逆向选择问题。由于存在存款保险制度,因而存款人更敢于冒险选择高回报的高风险银行,从而损害经济资源和市场约束的效率。在自愿参加保险和存款保险费率统一的情形下,经营好的银行将会推出存款保险体系,经营不好的银行也要缴纳更高的保险费用,从而威胁到存款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银行体系性风险也将扩大。四是存款保险制度本身也有成本。

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于中国的意义和影响

2012年7月16日,人民银行在其的《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中称,目前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与此同时,上述报告还称,2012年还将探索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与利率市场化一样,存款保险制度在近一两年内,被业界广泛讨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经揭开了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序幕,而存款保险制度将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为了确保改革成功,减小改革风险的奠基之作。

关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于中国的意义和影响,作者认为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保障。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为了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必须加快改革进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都将调整经济结构摆到了突出位置,要想从根本上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肯定离不开金融机制调节这根指挥棒,只有实现银行业的充分竞争和保障金融秩序稳定,中小民营和科技型企业才能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才能有效的改变经济产业结构,促进中国经济向更高层级迈进和发展。

(二)有利于防范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当前,中国经济的持续下行让经济体中所蕴含的金融风险逐渐暴露。比如近期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和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表示担忧。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广大储户的利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会使得存款者风险意识下降,特别是在实现利率市场化以后,储户更愿意选择存款利息高的银行,可能会不顾银行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存款保险制度会刺激银行承受更大风险。但不管怎样,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将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创造了条件,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市场化制度保障。

(三)增强我国金融机构活力。市场经济发展越深入,市场机制越健全,市场竞争就越充分。有了健全的存款保险制度,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就要缴纳更高的保险费率甚至退出市场,这可以激发金融机构的活力和提高经营业绩的动力,提高我国金融机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避免行政关闭金融机构产生的巨大社会冲击和负面影响。

(四)构建更加严密的金融监管体系。对中国银行业的监督,过去是由央行和银监系统进行监管,而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将增加一道对银行监管制度,构建一道新的风险“防火墙”,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构建起稳固的“金融安全网”,有效避免银行机构风险扩散传染效应。

(五)提高公众金融风险意识,保护存款人利益。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公众对于银行的经营风险有了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公众分散存款风险,从而保护存款利益不因银行系统风险遭受损失。同时,社会公众风险意识的树立,反过来又能促进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为中国向新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迈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德余.存款保险制度研究.

[2]孙犇.存款保险制度与中国选择.

乡村治理的建议范文第2篇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3)

摘要:通过选取的4个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结合1998~2013年四川省乡村旅游代表性景点的年旅游收入、旅游年投资额与当地农村总收入数据,运用Stata12软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了解四川省“农家乐”乡村旅游的概况以及乡村旅游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并通过对内生性问题、景点数量问题处理后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在分析回归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结论性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年投资额;农村居民收入;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4-0997-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4.059

收稿日期:2014-10-22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项目(LYC14-26)

作者简介:王玉霞(1970-),女,四川宜宾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电话)13568063331(电子信箱)wangyuxiaqzh@126.com。

1 四川“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省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省份,拥有众多闻名中外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环境的建设。在社会各方的推动下,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根据统计数据,四川省2005年旅游总收入721.26亿元,2013年增长到3 877.41亿元,增幅达到年均23.4%。同时,该省2005年的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为9.8%,2013年占到了14.1%,旅游产业基本上成为了四川省支柱产业之一,四川也成为国内旅游重点省份和热点地区之一。

四川的“农家乐”乡村旅游也随着四川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得以蓬勃发展。早在1987年,成都郫县农村就有了面向成都市民开展的“农家乐”旅游服务,但那时的游客数量还不多,游客来源面也较窄。近年来成都锦江区打造的“五朵金花”旅游项目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

“五朵金花”是成都市对精心打造的5个旅游专业村的宣传用名,“五朵金花”位于锦江区三圣花乡,这里实行了城乡一体化建设[1]。其中,“花乡农居”位于该乡红砂村,主要发展小盆花、鲜切花和旅游产业;“荷塘月色”位于万福村,以生态荷塘景观出名,是以艺术创作、音乐开发为特色的艺术村;“东篱菊园”位于驸马村,这里有绚丽的美景和丰富的菊文化,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幸福梅林”位于幸福村,以梅花文化为中心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位于江家堰村,以“市民认种一分田”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春有红砂、夏有荷塘、秋有菊园、冬有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如此,美丽的锦江“五朵金花”逐季竞相开放,在给游客带来美好享受的同时,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两年到“五朵金花”景区的游客的人已突破1 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78亿元。农业生产总值经过5年的时间增长了9 023万元,年均增长82.3%。由于景区大受欢迎,整个景区的地价也大幅上涨,上升了5倍多。土地产出效益也日益增多,由每公顷的3万多元提高到上15万元,农户的资产也随之增值了,增值额超过13亿元。全区农民通过出租房子、租地、投资等多种形式来创收,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7 000多元。“五朵金花”的成功运作,使当地农民不必离开家乡、不进城就能享受城市的文明成果,国家旅游局对成都锦江区的成功做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旅游业界也一致好评并纷纷效仿。

如今,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成为该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有效促进了该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四川省创建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已达到2.8万个,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收入突破了450亿元,全省750万农民年收入都有增加。预计到2015年底,四川省休闲农业将实现收入1 000亿元,预计会带动1 000多万农民增加收入。

2 “农家乐”乡村旅游对提高四川农民生活水平的带动

“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兴起还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省农产品的生产。四川省凭借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田园风光和民族文化三大优势,通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各地有特色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也得以迅猛发展,成为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和积极购买的旅游商品。如来自“5·12”地震灾区北川的茶叶、汶川的苹果和都江堰的猕猴桃、泡菜,还有来自雪域高原藏区的牦牛肉,“喝”矿泉水长大的白菜等。“农家乐”乡村旅游推动了农业产业的高效化和优质化,在生态、安全和深加工的调整和发展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普通层面来看对粮食、禽蛋、水果和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从深层次看乡村旅游对农业新品种和现代种植技术的引进推广都起到了引导作用。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民创业增收带来了新方式。农村的观光农业通过吸引城镇市民来到农村的田地中直接摘取瓜果的形式使得农民种植的农产品便捷地实现了销售,解决了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农产品是从田地里直接到了终端消费者的手中,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农产品能卖出更好的价格,农民可以获得相比传统销售方式更多的收入。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年为4 856.1元,2013年为6 218.7元,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1 362.6元,增长了21.4%。2012年的城乡收入比是2.9∶1,2013年这一比例缩小为2.79∶1。另外,2013年四川省粮食总产量又获得大丰收,实现连续五年增长,农产品供给充足。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一个全新的途径,“农家乐”的经营成为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首先,乡村旅游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劳动力进入容易,专业技术要求低,容易掌握;其次,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乡村旅游业与农业产业的关联程度高,带动面十分广泛,能够促进其他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提供广阔空间[2]。另外,乡村旅游还对妇女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传统的农业分工中,妇女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在社会经济系统的分工中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进程中,妇女与男子相比在体力上的差别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从妇女本身的情况来说,她们天生细心,与人的沟通能力较强,这些优势不仅为她们在乡村旅游的兴起中增加了就业的机会,也提高了她们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在许多地方,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与妇女的努力密不可分。而且女性通过相关的职业培训以及与外界接触交往机会的增加,不仅提高了她们受教育的程度,也拓宽了她们的视野。

虽然社会各界都认可了“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3],但目前关于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贡献的定量分析还不多。本研究选择四川省不同区域和类型的乡村旅游样本点,通过对实地调研所获得的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了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3 代表性旅游景点的选取

乡村旅游样本点是选择那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不同类型乡村,主要有如下几种。

1)以农家园林为依托型。成都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是这种类型乡村的代表。友爱乡农科村是“农家乐”的发源地,还是花草、盆栽、苗木、桩头等园艺景观的培育基地,在全国较为有名,该村被规划进了国家生态示范区。在该村可欣赏到更好的风景,享受更恬静的农家生活,使身心都得到放松。它集农家生活和园林艺术魅力于一体,体现了川西平原农家休闲旅游的主要特色。

2)花果观赏型。这种类型的景区主要位于东郊丘陵,比较有代表性的景点是龙泉驿的书房村、工农村、桃花沟、苹果村等。前些年龙泉山的果品在国内外都较有名,销路好、销量大,农民获得的收入也很可观,果品收入成为龙泉驿区的主要经济收入。不过,近年来兴起的花果观光旅游似乎更受欢迎,对旅游收入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已超过了销售果品的收入。这种旅游方式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为游客可以先赏花再采食果实,既赏心悦目,还饱了口福,使游客得到了身心合一最大限度的满足。龙泉山水果业这种由传统农业向现代观光农业转变的方式,为同类景区的农民提供了发家致富的新思路。

3)景区提供旅舍型。这种类型的景区主要位于远郊区,比较出名的有都江堰的青城后山、蒲江县的朝阳湖、彭州市的银厂沟、大邑县的西岭雪山等。他们以景区为依托,在景区附近开设有农家旅舍,由于农家旅舍“接地气”,乡土气息浓厚,价格相对便宜,城镇游客乐于在游玩之余选择居住,既赏了景,还体验到了农家生活,一举多得。因此,景区旅舍“农家乐”以经济实惠和农家特色受到了游客的青睐。

4)花园客栈型。这种类型的景区大多由原来的农场改建而来,知名度较高的有泥巴沱风景区,它是由新都县农场改建而来的;还有由邛崃市前进农场改建的东岳渔庄等,这种将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生态旅游景点的做法,推入市场后广受欢迎。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原来农场低效率或闲置的农业用地进行绿化美化之后,建成了小有特色的旅游地景观,效益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改造的园林式农家乐建筑,再配套齐全的生活设施,管理方式上接近影视剧中的那些客栈,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和喜爱[5]。

本研究特选取郫县友爱乡农科村、龙泉驿的苹果村、蒲江县的朝阳湖、邛崃市的东岳渔庄为样本景点,这四个景点既是不同类型的乡村又分别位于四川省的不同区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4 实证研究

4.1 变量、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本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四川省“农家乐”乡村旅游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选择各村居民年总收入为被解释变量Y,乡村旅游收入为解释变量X1,由于农村居民收入、乡村旅游收入都跟乡村旅游年投资额、政府补贴密切相关,所以将乡村旅游年投资总额、政府补贴额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模型中,分别记为X2、X3。

研究数据来自于1998~2013年《四川统计年鉴》、《四川农村统计年鉴》以及乡村旅游样本点的实地调研数据。调查数据来自对乡村旅游样本点的实地调查,除通过当地村委会财务报表和对外公布的数据信息外,还对乡村旅游从业者和当地村民进行了抽样访问。数据统计过程中,对不合理的数据进行了重新核实与修正,进行实证分析所采用的均为有效数据。

由于所调查的乡村旅游样本点的乡村旅游类型、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仍然采用截面数据或者时间序列数据来检验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度,将忽略各样本点的差异性从而使计算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为此,本研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各调查样本点的时间序列数据所得到的面板数据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少的共线性以及更多的自由度[4]。

4.2 模型建立及回归方法

按照研究的目的,根据整理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将理论模型建立为:

Yit=α+βX1it+γX2it+δX3it+εX4it+μit

式中,Yit指t时期i村的居民年总收入,代表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X1it是乡村旅游收入,X2it是乡村旅游年投资总额,X3it为政府补贴额,X4it为一系列的控制变量,μit为随机误差项。在控制变量方面,乡村旅游产业实现的就业人口数也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将各村的乡村旅游领域的就业人口数纳入模型当中。

在回归方法上,首先,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的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相关参数进行估计,由此获得模型的初步回归结果。其次,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变量、样本点问题进行处理后,再考察解释变量在模型中的回归结果。实证操作通过Stata12完成。

4.3 模型估计

表1给出了回归结果,采用的是固定效应模型。这四列的惟一差别在于所加入的解释变量不同。第一列(1)是乡村旅游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回归结果,第二列(2)加入了乡村旅游年投资总额,第三列(3)加入了政府补贴额,最后一列(4)加入了乡村旅游产业实现的就业人口数。由第一行的影响系数可知,每一个系数都是正数,而且每一个t值都是显著的,说明变量X1即乡村旅游收入对农民收入具有正相关关系,虽然随着变量个数的增加系数在变小,但是显著性没有发生变化;变量X2乡村旅游年投资总额、X3政府补贴额对农民收入也具有正向影响,虽然贡献度不如乡村旅游收入大,但是影响也是显著的;最后一个变量X4乡村旅游产业实现的就业人口数虽然对农民收入有正向影响,但是由t值可知影响不显著,可能与就业人口的服务类型以及文化素质有关系。

结合上面的分析以及回归结果,选择第三列的值作为回归系数,因此得到回归方程:Y=0.965+3.23X1+1.13X2+1.08X3。由回归方程可知,变量X1的系数是3.23,说明乡村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将导致总收入增加3.23元,变量X2的系数是1.13,说明乡村旅游年投资额每增加1元,农民总收入将增加1.13元,而政府补贴影响不大,基本处于1∶1的比例,没有乘数效应。

4.4 稳健性检验

内生性问题是研究几个变量之间关系时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本研究而言,一方面,乡村旅游收入增加、乡村旅游年投资额的增加对农民收入的作用存在相应的时滞,故很可能存在乡村旅游收入与农民收入之间相互作用而引发的内生性问题。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对乡村旅游收入也有影响。农民收入增加了,他们就会加大对旅游景点的投入,增加基础设施,美化旅游景点环境,这样反过来又会增加农民收入。鉴于此,本研究对自变量作滞后一期处理以消除或尽可能地减轻内生性问题对模型估计带来的误差。考虑内生性问题后,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2的第(1)列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考虑内生性问题后,尽管各变量的影响系数及其显著性均有所变动,但前文关于解释变量的结论依然成立。

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是4个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代表性景点,表面上看来代表性很强,而且回归结果也比较显著,但是样本数据太少,容易造成回归误差。为了减少样本点选取带来的偏差,可增加样本点的数量,新增龙泉驿的桃花沟、都江堰的青城后山、宜宾蜀南竹海农家乐以及泥巴沱风景区四个代表性农家乐景区。增加样本数量后的回归结果如表2的第(2)列所示。由表2可知,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增加样本容量后,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年投资额这两大主要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都至少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成立,也就是说前文的结论依然成立。即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年投资额的增加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乘数效应,带动农民收入更大幅度的增加。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研究以四川省1998~2013年的农民总收入、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年投资额、政府补贴额以及乡村旅游产业的就业人数为研究对象,以Stata12为计量工具,采用逐步回归的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相关参数进行估计,对乡村旅游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综合以上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几个结论:①乡村旅游收入对农民收入确实具有乘数效应,能成倍数地增加农民收入;②乡村旅游年投资额对农民收入也具有正向影响,只是影响不如乡村旅游收入大;③政府补贴基本上以1∶1的比例对农民收入起作用;一般来说,乡村旅游产业的就业人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应该很大,但是回归结果显示,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跟就业人员的素质和文化程度有关。

结合以上研究结果,特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投资力度。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年投资额对农民收入是呈正相关关系的,所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在农村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造福当地农民,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反之,还可惠及政府,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提高;二是努力提高乡村旅游就业人员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就业人数的增加之所以对农民收入增加影响不显著,是因为就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太低,不能提供令游客满意的服务。所以乡村旅游就业人员要以旅游服务为发展平台,为游客设计更多的主题活动,让游客充分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让游客愉悦身心到放松,游客满意了,收入自然就提高了。三是各“农家乐”风景区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每个风景区都有自己的依托,有的依托于自然风光、有的依托于民族风情、有的依托于当地传统文化,不管属于哪种类型,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盲目模仿,要给游客传达一种新鲜感,以保持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 倩.深化发展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项目探讨[D].重庆: 西南财经大学,2010.

[2] 王 健,乔立娟.乡村旅游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3(5):18-22.

[3] 周 林.农家乐旅游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4] 宋慧林,宋海岩.中国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关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旅游科学,2011(4):22-30.

乡村治理的建议范文第3篇

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现代农业领域

(一)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达到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标准的,可优先晋升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

(二)允许社会资本参与组建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的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支持规范发展的示范社承担国家和我省有关涉农项目。鼓励供销合作社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规模租赁经营或股份、合作经营农村土地、草原、林地、水面、湿地,兴办农场、牧场、渔场和非国有林场,发展棚膜经济、林业和特产业,可享受我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新建畜禽养殖、屠宰、销售全产业链的屠宰加工项目,支持企业建立全程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实行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进县域畜牧产业升级。

(四)引导社会资本发展良种和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开发农村 “四荒”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扶持种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向种业投资,培育具有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较大的 “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二、鼓励社会资本投建农村医疗机构

(五)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确保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六)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举办农村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农村个体诊所。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农村医疗机构。鼓励各地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及人员培养等方面对社会资本建立的农村非公立医疗机构给予积极扶持。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捐赠。

(七)落实农村非公立医疗机构税收和价格政策。社会资本举办的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提供的医疗服务和药品要执行规定的价格政策。有关部门要将社会资本投入农村非公立医疗机构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社会资本举办的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社会资本投入建设的医疗机构应当为其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八)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农村非公立医疗机构配备大型医用设备,由相应卫生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监管。

三、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农村教育事业

(九)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农村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建设培训、实训基地设施,特别是到贫困地区和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办学。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在农村利用非财政性资金依法独资、合资、合作办学。支持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在农村投资兴建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民办学校。鼓励农村民办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实行联合办学,形成和发挥品牌效应。

(十)利用社会资本在农村新建、改建、扩建民办学校,各地政府应当依法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使用国有土地的,凡符合《划拨用地目录》,可以按划拨方式供地;以营利为目的的要实行有偿使用,其中,使用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的应以招拍挂方式供地,使用自有国有建设用地的可以协议方式供地。教育用地不得用于其他途径。

(十一)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占用耕地,按政策规定免征耕地占用税,对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提供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免征营业税,对托儿所、幼儿园提供养育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十二)社会资本在农村兴办学校的教师在业务进修、进修培训、课题申请、评先选优、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在户籍迁移、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人才引进政策。社会资本在农村兴办学校的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同等纳入国家助学体系,在政府资助、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社会优待等方面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学生享有同等权利。

四、鼓励社会资本开展农村养老服务

(十三)支持社会资本以独资、承包、合资、合作、联营等方式兴建农村养老院、养护院、老年公寓、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之家、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鼓励民办养老机构接收安置政府供养对象,当地按照规定标准足额拨付供养经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居家无障碍设施改造、紧急呼叫、安全援助和老年餐桌等方面服务。

(十四)将社会资本兴办农村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符合条件的,依法供地;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占用耕地的,按规定免征耕地占用税,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

(十五)建立社会资本兴办公益性农村养老机构建设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农村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提供养老服务,根据其投资额、建设规模、床位数、入住率和覆盖社区数、入户服务老人数等因素,适当给予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

(十六)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民办养老机构投保责任保险、养老意外保险,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对社会资本开办的农村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

五、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商贸流通领域

(十七)积极引导农产品流通领域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平价商店等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支持供销合作社和大型民营农产品流通企业向农产品生产领域和零售环节延伸经营链条,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销一体化水平。

(十八)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经营农村社区便民服务店、大众浴池、生活服务网络平台等满足大众需求的基础服务设施。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国家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项目建设。

六、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产业

(十九)鼓励社会资本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利用乡村自然景观环境、田园景观特色、农林牧副渔生产景观、民俗文化风情、古镇村落景观、农家生活场景等特色乡村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农家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周边乡村休闲度假带建设,积极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支持社会资本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利用乡村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和可以开发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开发旅游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依法采取多种形式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各类农业、林业、水利、湿地等乡村旅游资源以及其他具有旅游利用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

(二十)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乡村旅游道路、旅游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码头、游览索道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社会资本投资运营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可以享受与国有资本投资同等的收费减免政策。

七、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农村金融服务业

(二十一)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和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农业银行要做实畜牧业贷款中心,推进与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的合作,提升涉农信贷业务水平。开展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创新试点,邮政储蓄银行要充分发挥遍布农村的网络优势,运用银团贷款等方式促进资金回流县域。规范供销合作社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资金互助。

(二十二)鼓励银行、证券、保险、担保、股权基金等机构结成金融服务联盟,对产粮大县开展集成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鼓励民间资本与金融机构合作搭建P2P、金融电商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的线上、线下整合,推进社区金融服务,扩大农村移动支付业务应用领域,改善农村融资环境,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

(二十三)支持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服务 “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与农机设备制造商加强业务合作,开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以现有种植业、养殖业保险为基础,推进开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保险试点,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丰富农业保险产品。

八、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

(二十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参与农业产业园区、都市农庄、郊野公园、农民创业园建设,可享受政府农业补贴、政策扶持、土地支持、金融服务等配套政策,享受建设项目永久自主冠名权。

(二十五)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土地整治,参与建设和经营农田水利、小流域治理、乡村水源建设、河塘整治、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农村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燃气设施、停车场等准公益性项目。

(二十六)鼓励社会资本从事农村广告、印刷、演艺、娱乐、文化创意、文化会展、网络文化等活动,建设农村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生产体育用品,建设农村各类体育场馆及健身设施,开展农村体育健身、竞赛表演等活动。

(二十七)鼓励和引导社会团体、各类企业、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志愿者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等多种方式,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通过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积极开展“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热潮,鼓励社会资本投身广阔农村市场。

九、优化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的政策环境

(二十八)坚持 “非禁即准、平等待遇”的原则。凡是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农村投资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各地及有关部门要及时清理或修订带有所有制差别的政策规定,在项目核准、设立登记、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土地使用、规划选址、环评审批、设计审查、税费征收、供水供电、安全监督、竣工验收、人才引进等方面,不得对社会资本投资单独设置附加条件。

(二十九)完善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土地供应政策。在严格落实招拍挂出让制度的同时,对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领域的项目用地,与国有企业享受相同的供地政策。严禁社会资本以投资农业为名圈田占地,用于非农业建设。

乡村治理的建议范文第4篇

所谓项目,就是在规则的工夫内,在特定的地域、某单元(或企业)从市场和国度财产政策动身,依据微观经济评价后果,装备各类出产资本,构成出产才能,以获取预期效益的悉数投资运动的有机全体。项目是一个地域经济社会开展的载体,我们做的各项任务,如制订的经济开展计谋,中长时间规划等,最终要落实到项目上。没有项目,就没有根底,没有项目支撑,任何开展规划都如海市蜃楼,毫无意义。

做好项目争夺任务,增强建立项当前期任务,推进项目带动计谋的施行,是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农业财产化和城镇化历程,加速新乡村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根底;是调整投资构造,促进财产优化晋级的首要路子;是进步投资效益,增进投资决议计划科学化民主化的要害环节。要树立“前期就是投资”的理念,深入看法前期滞后就是投资滞后、就是开展滞后的事理,要仔细挑选储藏一批、谋划推进一批、开工建立一批严重建立项目。要起劲争夺更多项目列入省、市以上重点建立项目,以有用应对地盘资本等瓶颈,并经过项目标建立,促进财产大提拔、经济大开展。

一、“十五”项目任务回忆

2001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分抢抓西部大开拓和扶贫开拓的前史时机,连合协作,开辟进步,用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视野,加大项目争夺、建立和治理力度,创始了项目任务新场面,使我县项目争夺任务获得了必然的成果,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效果。

“十五”期间是余庆的根底设备和根底财产建立最快的期间。农田水利、动力、交通、通讯、城镇、生态情况建立、社会事业等成为投资的重点,完成了乡乡通油(砼)路和村村通公路,构建了“一纵三横六联线”的主干公路网;处理了城镇和乡村平安用电,到达了乡村初级电气化规范;集镇饮水坚苦已悉数处理,乡村人畜饮水已处理80%;邮政收集掩盖城乡,德律风网掩盖到镇村,完成了传输网光纤数字化,余庆的根底设备获得极大改善,“瓶颈”有所缓解;特殊是2003年构皮滩电站开工建立和以“四在农家”运动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加强了余庆经济开展的生机和动力。这些项目标建立和投入运用,改善了投资情况,对我县的经济社会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效果。

在项目任务中,我们紧紧掌握国度、省财产政策和资金投向,连系县域实践,容身当时和久远,仔细剖析、研讨、挑选,充分和完美了项目库,根本步入了“投产一批,开工一批,申报一批、储藏一批”的项目任务良性轮回的轨道。五年来共争夺国度、省、市项目150余项,争夺国度、省、市项目资金近3亿元。触及交通、农业、水利、生态情况、城镇根底设备、城乡电网、动力、旅行、教育、卫生、计生、文明播送、底层组织、社会保证、民政福利事业等项目。在做好国度、省、市项目资金争夺的还,我们经过仔细剖析县域内各类优势资本地点,一直做到集中精神,仔细担任,按行业、分范畴编制了《招商项目册》,并经过收集优势积极向外推介项目,为招商引资发明了前提。

二、项目争夺任务的几点领会

㈠指导注重,高位推进是包管

为了争夺上级有关部分更大的支撑,县首要指导和分担指导在上级有关部分来我县反省任务或调研时,尽能够抽出工夫伴随,而且还应用外出开会和进修的时机,自动与上级营业部分联络,使上级部分加深了对我县的调查,增进了彼此间的情绪。指导的注重,构成的高位推进效应,进步了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㈡把握信息,选准项目是前提

为使项目争夺任务做到有的放矢,我们仔细剖析国度、省的投资意向,容身实践,做好项当前期任务,充分项目库,挑选契合立项前提的项目,克制了盲目性。如:这五年来,我们抓住国度、省将加大根底设备建立力度这一时机,及早入手,做好相关前期任务,使我县的公路建立速度加速,交通“瓶颈”获得改善。

㈢立异办法,争夺自动是要害

跟着西部大开拓计谋的不时深化,全省各县市争夺项目标认识进一步增强,竞争愈加剧烈,我们的压力也随之添加。经过剖析各类要素,我们一方面夯实项当前期任务,另一方面节省本钱、进步效率,积极追求省市发改、交通、水利等部分的支撑和协助。更主要的是全县项目任务人员发扬舍小家顾人人,勇于贡献的精力,随时自动与上级部分沟通和联络,进步了项目争夺的竞争力。在项目争夺进程中,发扬忍劲和韧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力跟踪项目,使一些看似不成能的项目,酿成了能够。如:大乌江景色胜景区旅行根底设备及生态情况建立项目,这一项目未列入“十五”规划,也不是省市的重点项目,争夺的能够性较小,但我们经过协调各方面关系,成功争夺到1000万元国债资金的投入。再如:易地扶贫搬家项目,国度规则只布置贫穷县,但思索到我县局部地域贫穷面还较大,扶贫攻坚的义务还较重,在县委、县当局的注重和支撑下,我们积极向上级发改委报告请示状况,并约请省、市发改委指导来我县实地检查。为使这个造福于民的项目尽早施行,我们又想方设法征得省发改委指导的支撑,带我们相关人员赴北京,协谐和处理有关问题,为项目立项奠基了坚实的根底。使该项目最终在国度、省立项,共争夺到640万元易地扶贫国债资金,搬家450户1781人,改善了搬家户的出产生涯前提。

㈣严厉治理,增强监视是前提

为确保投资效益的发扬,做好建立项目标“投资、质量、进度”节制,我们充沛发扬项目办对重点项目稽察的本能机能,从泉源、准则和顺序上对重点建立项目进行监视治理,克制了“主要轻管”景象的发作。如:交通项目、国债旅行项目、县城供排水项目、教育项目等等都发扬了应有的效益,使上级部分对我县的项目建立治理赐与了承认,为后续项目标争夺发明了前提。

依据这些年任务的经历领会是:凸起一个“韧”字,即要有锲而不舍、坚贞不拔、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力;强化三种“理念”,即走出去争上促商理念,项目就是开展理念,全社会参加理念;落脚在五个“求”字,即想方设法央求国度、省的支撑,千言万语追求市相关部分的了解,脚踏实地追求县指导的协助,需求各乡(镇)、各部分的共同,坚持不懈要求项目施行后出现优越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在经济欠兴旺的区域,项目争夺自身就是一个扫除万难的进程,个中的悲欢离合只要身临其境的人才干领会到,然则当看到经由起劲,项目得以落实施行时,我想到但凡为项目标争夺支付辛勤的人,他的那种成就感就会油但是生,这才不会孤负全县各族群众的期盼,对得起县委、当局的重托。县发改局这些年就是在“求”的情况中打拼,在“求”的进程中磨炼,在“求”字上做文章,固然在“求”,但这是站起来“求”,不是跪着“求”,这“求”合理,有庄严,由于他是“公求”而堂堂正正,而不像“私求”鬼头鬼脑。他是为余庆开展而求,不是为小我的好处而求,不求一切,但求地点。往后,只需有利于余庆的开展,我局还会持续“求”下去,我局还会持续为各乡(镇)、各部分牵线搭桥当红娘,甘为人梯,甘为铺路石。

三、项目争夺任务中存在的问题

固然这些年来项目任务获得了一些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应惹起各级各部分的高度注重。

⒈单个乡镇和行业主管部分对项目争夺任务看法不到位,自动性较差,缺乏容身本部分和当地方的实践状况积极争夺项目标认识,单个部分为其本身好处影响项目申报,以为项目争夺都是发改等部分的事,在报送相关材料进程中不实时或质量不高,耽搁了项目上报列入省市规划和立项的机遇。

⒉大大都项目建立单元可以按国度投资项目标要求进行标准治理,但仍有单个建立单元“主要轻管”,在项目建立中存在工程材料不全,相关手续不齐备,项目完工验收后不实时决算和审计,有违规运用资金景象。这些都将影响项目标争夺。这些年县财务、审计、监察等部分在增强项目资金监管方面出台了系列治理办法,也做了一些变革,我想,对今后的资金运用将起到必然的标准效果。

⒊严重项目储藏缺乏,小项目、普通性项目多,主干项目少,且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对财产构造调整、促进经济开展的拉举措用不敷分明。

⒋项当前期任务经费缺乏,未设立项当前期任务专项资金,致使项当前期任务滞后,影响了项目争夺任务。

⒌全县从事项目任务的人才匮乏,培训力度不敷,影响项目标争夺。

四、若何做好2007年项目争夺任务的考虑

㈠任务思绪

项目是出产力诸要素的调集体,是资本装备的依托前提,是处理县域经济开展资金匮乏的主要路子,是拉动经济建立完成跨越式开展的载体。项目争夺任务总体思绪:经过“一个推进、两个进步、三个到位”展开项目任务(“一个推进”即“高位推进”,“两个进步”即“进步项目争夺资金总量,进步项目可行性研讨申报的科技含量”。“三个到位”即争夺项目标自动认识到位、项当前期任务经费到位、抓项目标专业人员到位),调动一切积极要素,容身施行“十一五”规划和加速农业财产化、城镇化和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乡村建立的历程,挑选、储藏、申报、落实项目,确保项目任务步入良性轮回轨道,持续坚持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进,加强投资对经济的拉举措用,完成余庆经济和社会继续、疾速、安康开展。

㈡任务义务、重点

2007年是完成经济社会开展要害的一年,项目将是拉动经济增进最有用的伎俩之一,因而,我们在上一年制订了《余庆县“十一五”分行业争夺国度、省津贴资金方案》的根底之上,进一步挑选、细化,年内方案重点申报污水处置项目、县城渣滓处置项目、易地扶贫搬家项目、湄余二级路延长公路、大乌江赤色旅行、龙家至湄潭石莲公路、S305线二级公路、村庄路途项目、老干运动中间、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顿区根底设备项目、人畜饮水项目、病险库除险加固项目、农业财产化建立项目、生态建立项目、自然林坚持项目、乡镇畜牧站项目、石漠化综合防治、底层派出所项目、乡镇法庭建立项目、村卫生室建立项目、乡镇文明站建立项目、单薄黉舍建立项目、乡镇方案生育效劳站建立项目、乡镇司法所建立项目、播送电视村村通建立项目、乡村电网完美等一批项目在省立项并尽快开工建立,拟争夺中心专项和国债资金6000万元以上。

㈢任务详细办法

2007年,国度将持续执行稳健的财务和钱币政策,刊行适度的国债,一是拟布置长时间建立国债500亿元;拟布置中心预算内常常性建立投资804亿元,比上一年预算添加250亿元;中心当局建立投资总规划为1304亿元,比上一年添加150亿元。二是当局预算支出和当局投资要优化构造、凸起重点。当局投资运用要确保“三个高于”,即:用于直接改善乡村出产生涯前提的投入高于上年,用于根底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高于上年,用于西部大开拓的投入高于上年。还,加大对节能环保和自立立异的支撑。三是合理布置中心财务超收收入。添加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添加社会保证基金、企业政策性破产、居民最低生涯保证等支出。因而,我局依据国度微观政策信息将接纳以下办法,展开项目争夺任务:

一是仔细研讨国度、省投资政策,捕获信息,不时追求争夺项目标潜在时机,挑选一批表现当地特征、契合国度财产政策、有竞争实力、对县域经济开展有严重影响的项目,充分完美项目库。并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省市项目库和开展规划,夯实项目任务的根底。

二是以县发改局为主充分有必然营业才能和专业才干的人员,树立一支高本质、精壮的项目班子,担任项当前期任务,指点、监视、协调项目业主和有关单元做好项目标立项、可研、初设(施行方案、功课设计)等前期任务,依照根本建立治理顺序组织项目标报批。

三是持续加大项目信息的汇集和反应,增强同上级有关部分的联络,加强争夺项目竞争力。

四是充沛发扬项目争夺的各类优势,整合项目争夺的各类资本,构成项目争夺的强壮合力,不时加大向上争夺项目和向外推介项目标力度。

五是发扬好部分优势,积极争夺国度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搀扶,加速根底设备建立,改善项目建立的前提。以发奋有为的精力形态,兢兢业业的任务作风,进一步加强项目争夺认识,强化项目任务根底,完美项目任务机制,改善投资情况,加大对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开展全局的重点项目标争夺、施行与治理力度。

㈣几点建议

为确保在完成本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亿元目的义务和30个重点建立项目标进程中,县直各部分要构成合力,促进各项任务能顺畅展开,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县当局出台项目任务奖罚方法。在项目标申报、立项、建立治理等环节,明白第一责任人,关于立场积极、成果凸起的第一责任人赐与必然的物质奖励或精力鼓舞。并树立项目争夺基金,对争夺到项目标部分和乡(镇)处理项当前期费,以进步积极性。关于消极看待,不尽职尽责的第一责任人进行经济处分和批判教育,形成严峻结果的赐与行政处置甚至追查刑事责任,以包管项目任务责、权、利清楚,而且把项目任务作为审核各部分、各乡(镇)任务业绩的主要根据。

二是建议行业主管部分对本部分项目进行从新定位和挑选。建立项目标项目建议书(已列入全省“十一五”专项规划的项目不再编制项目建议书,视为立项,可直接编制可研)、可研申报均应托付有天资的机构编制,到达规则的任务深度。建立规划的定位应有久远的目光和计划,规划到达国度、省规则的局限。依据国度、省新的投资体系体例和资金投向,建议水利、交通、城建、农业、生态、卫生、教育等行业加大项当前期任务力度,做好项目总体规划,以利于抓住机遇,争夺国度、省更大的支撑。

三是建议各相关部分增强协作,进一步完美余庆县项目库。经过研讨国度财产政策,连系余庆实践,科学论证,精心选择农、林、水利、交通、城市根底设备建立、新乡村建立、旅行开拓、生态情况维护等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严重项目,充分项目库,为项目标申报立项打好根底。

四是建议各行业主管部分确定专人对本行业项目执行全进程担任。在增强同上级有关部分的联络,做好项目信息的汇集和反应任务的还,增强项目治理,使项目任务落到实处。

五是建议进一步增强建立项目标治理任务,具体落实“六制”既项目法人责任制、本钱金制、招招标制、合同治理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责任制。各级本能机能部分要增强建立项目标协调、组织和治理任务,落实建立进程的各项配套前提,实时处理项目建立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坚苦。发改、财务、审计、监察等部分做好对项目资金的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确保投资效益的发扬。

乡村治理的建议范文第5篇

__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着力点,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和人文历史资源,突出村庄建设的风格和品位,科学规划,完善机制,开拓创新,上下联动,狠抓落实,确保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确保实效。

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根据我镇镇域经济发展思路,注重当前和长远发展,结合村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幸福美丽家园建设纳入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解决当前问题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一是畅通民主渠道,发挥民主组织作用。为调动群众投入到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中来,我镇围绕纵深推进“四个覆盖”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发展,着力强化“三议一行一监督”机制规范运行,每年至少开展2次“提意见、听民意”活动。由村民代表入户听取民意,广泛征求群众对政府的各项惠民举措等各方面的意见,群众填写民主征求意见卡(群众随时都可向村民代表反应意见,填写意见卡),村党支部汇总整理意见建议,并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建议,再向村代会进行提议,并最后形成决议。这样一来,由民意到决议更加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村民反映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提高了群众建设幸福美丽乡村参与度,为村庄建设献言献策,让群众纷纷加入到村庄建设义务工作队伍中来,亲手打造自己的幸福美丽乡村。二是坚持“村民自建原则”,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充分利用该村劳动力,始终坚持“一事一议”和“自主自建”的方式实施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村民自觉投身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了建设幸福美丽乡村的信心和决心,发挥了群众实干巧干精神和力量。

围绕纵深推进“四个覆盖”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发展,着力强化“三议一行一监督”机制规范运行。成立了农村公共服务办公室,对“四个覆盖”机制运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幸福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服务监督考核,使政府服务职能更加细化延伸。截至目前,公共服务办公室通过对各村的“四个覆盖”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服务,现已有46个村建立了村级环境卫生垃圾治理模式,并制定了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聘用了保洁员、清运员、监督员,各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提升。

为提升村干部工作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群众满意度,我镇组织各村六十岁以下村支部书记前往保定、唐山、衡水、青岛等地先进村庄培训学习,听取在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等工作中好经验、好措施、好方法,学习种植、养殖先进知识。不仅让大家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更为提升各村群众满意度、幸福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督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