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道路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道路建设;现状;问题;解决方案
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ject of city planning, city road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residents travel is convenient more importantly road construction is reasonable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city, is the key process of city. Therefore,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oa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high,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city road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road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现代城市道路建设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兼顾环境和人文因素,在发挥其自身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道路建设的景观价值。因此,城市道路建设要不断深化改革,针对发展现状不断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性方案从而促进城市道路建设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一、城市道路建设特点
城市道路建设是一项复杂并且工期较长的工程项目,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要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实施、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等。所以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要统筹管理,并进行相应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以设计出城市道路建设规划方案。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不是单一的修建一条公路,其涉及范围较广,有显著的建设特点。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其建设规模相对较大,通常要涉及天桥、道路、排水、地下燃气等等相关工程的建设,所以在道路建设的规划中,要首先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合理安排其他相关项目的后续实施。除此之外,城市道路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项目的建设期,会对交通和运输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在梳理城市交通顺畅方面要下功夫进行相应治理。同时,由于城市道路建设中会涉及地下原有管线的影响,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如何降低这些地下因素的影响,同时保证施工不会影响管线的正常运行。城市道路施工是一个高质量要求的工程,这是城市建设的要求之一,那么在城市道路的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涉及范围广泛,就要不断进行人员的调配和机器的协调运作,以此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城市道路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道路建设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道路在建设中能够考虑一些外在因素,从而保证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然而,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道路建设仍面临着一些问题,道路建设现状不容乐观。而道路的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所以完善好道路的建设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2.1 城市道路的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
城市道路建设是一项基于全局规划考虑的一项建设项目,需要考虑到道路建设的实用性和效益性,这是道路建设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同时在道路的建设过程中,要规划好道路实施后的交通缓解措施,要不断改善交通由于道路建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只有这样,道路的建设才是有意义的。如果由于建设城市道路而造成城市交通的混乱或者影响城市正常的运作,那么道路建设的效益性就会大大减少。当下,城市道路建设中缺乏必要的科学发展意识,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以牺牲其他基建设施为代价,或者道路的建设给人们的城市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这都是在规划设计中欠缺考虑的后果。所以,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要不断深化道路统筹管理和规划的意识,以期发挥道路建设的根本,保证城市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道路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质量是衡量道路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道路建设的水平和城市化发展的要求。那么保证城市道路建设的质量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当下在道路建设的质量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首先表现在道路路基处理不尽科学,路基不实直接导致了道路建设的残缺,由于路基的回填设计欠缺,很容易造成道路建设后的沉降,使得道路难以得到长期使用,在经过使用后,会降低道路的承受力,使路面结构破坏。除此之外,由于施工方对道路建设的投机心理,使得道路路面质量较差,道路路面极易出现裂缝或者是其他问题。在道路的建设中,施工工艺的欠缺,使用材料的欠缺,都会对道路建设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道路的效用,阻碍城市化的进程。
2.3 城市道路建设的排水设计不尽合理
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的排水性能,雨水和污水的滞留会直接影响到道路的长期性能,同时给城市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尤其对一些居民居住地的道路建设,更要考虑到道路的排水性能,以方便居民的居住。排水性能不好的话,会造成大量的垃圾水污染,同时会直接影响道路的安全。由于降水的影响,会使得路面形成一种水膜,水膜的存在会降低路面的抗滑性能,从而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还会由于路面长期的积水降低路基强度,影响城市道路使用效率。那么在当下道路的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这些问题,道路的排水系统设计较差,导致排水不方便,使得路面堆积大量积水,损害了道路的用途,同时对交通产生了较大影响,所以应着力解决道路建设的排水系统优化问题。
2.4 城市道路建设对周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城市道路建设的根本是为了满通运输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然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过程中,过度忽视了道路建设对环境的损害作用。这是一种建设理念的根本扭曲。道路的建设要不断推进理念的改革,在保证基础功能的前提下,力图使道路建设具有其他更重要的价值。然而,当下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为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在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这就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同时机器运作的时候,产生噪声污染,这对城市居民产生了生活上的干扰,这是城市化道路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弊端。
2.5 城市道路建设缺少绿化概念
城市道路的建设环境也是道路质量的评价方面,在道路的建设中,要不断完善绿化的推进,使道路建设更符合现代的审美视觉。道路建设的绿化设施推进,会直接影响道路的质量,同时会对生态的平衡产生影响。然而在当下的道路绿化中,道路的绿化项目推进程度较慢,一些城市道路规划单位过于忽视次干路或者居民区支路的绿化项目,这就造成了道路建设的缺憾,道路仅仅发挥的道路的作用,而忽视了市民对环境的要求。
三、城市道路建设的对策
3.1 科学合理设计道路规划建设方案
市政工程中的道路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一,那么在道路建设之前,首先就要做好道路的设计方案,合理优化方案,使得道路建设与其连带设施统筹发展,做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在道路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道路建设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要合理控制交通流量,保证市民生活在最小影响的范围内。同时要综合考虑地下燃气、通信等等管线的影响,在道路的建设中要尽量减少对基础设施的破坏,使其发挥正常作用。那么这些在道路的设计中都要给出具体的处理办法,以保证道路建设工程的顺畅。
3.2 严格控制道路建设质量
城市道路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效用问题,那么道路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着力点。如果道路的质量得不到很好的控制,那么首先就会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处于城市化推进的要求,道路就会被迫复修,那么在道路的复修过程中,又会涉及连带的一些项目的整改,所以质量问题是一个连环问题,在道路的建设中一定要严格控制质量。在材料的选取方面,要及时掌握市场材料的信息和厂家的一些详细资料,选择一些信誉度较高的企业来提供高质量的道路建设材料,以此保证在选材方面的安全性。那么材料的安全和高质量是道路建设的基础。除此之外,在道路的施工过程中,要对道路的相关指标进行设定,对路基的回填要做到充分的质量保证,防治路基的下陷,这些都是道路建设的根本,同时要做好路面质量的控制,防止路面的裂缝问题,以此保证道路建设的质量。
3.3 完善道路排水项目设计
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是充分保证城市环境保证道路长期使用的重要方面。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要逐步完善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城市雨水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致导致大量的雨水或污水在城市中的堆积。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要在道路下铺设必要的排水管道,设置必要的雨水口收集雨水使其在管道中排放到永久性的出处,减少雨水积留对道路质量的影响,从而为道路的长期效用和城市环境做好了保障。
3.4 加强道路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的建设要不断引入绿化的理念,这不仅是保证城市环境的要求,同时给道路创造额外的观赏价值。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不断加大对道路的绿化程度,要对所有的道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绿化方案,以此不仅可以增加绿色的覆盖面积,还有助于吸收道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环境污染因素,例如粉尘等等。
随着道路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大,道路的绿化要不断被引入到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这是发挥道路综合效用的必要手段。
四、结语
城市道路建设是顺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那么城市道路建设就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以此来完善道路建设现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展,城市道路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支撑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对城市化向更高层次的推进起到了推动作用。城市道路建设是一项长久的项目,是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基础设施。所以在市政工程的实施工程中,要不断克服道路建设中的问题,改善道路建设的现状,从而提高道路建设的效益和效用,提高道路的使用价值,开发其额外价值,使道路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理念。
参考文献:
[1]胡向前.城市道路工程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与管理对策[J].山西建筑,2008,(34):279-280.
[2]章立.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03):225-226.
[3]尚苏昌.关于城市道路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162-163.
[4]彭慧军.如何加强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0,(13):208-209.
关键词:城市道路;扬尘;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道路建设中扬尘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扬尘管理主体难以确定。
无论是监管还是处罚,都需要明确对象,即环境污染责任者。施工扬尘及其他工业扬尘可以很清楚地界定责任者,而作为城市扬尘主要来源之一的道路交通扬尘就很难界定责任主体。道路交通扬尘主要来源于车辆扬尘和遗撒,还有裸地因水蚀、风蚀而带入道路的尘源,因此,道路交通扬尘责任主体很难确定。
(二)扬尘控制意识淡薄。
目前,控制扬尘所产生的环境效益与经济利益相比,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后者。虽然已经要求运输渣土车辆采用机械式拱形钢质屏蔽顶盖,但是由于超载,顶盖无法密闭,在运输过程中经常有抛撒现象。市政设施、道路挖掘及路面维护过程中,施工工地周围一般都没有设置硬质密闭围挡,在有风的天气也没有采取洒水等措施,导致扬尘漫天,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和过往行人的身体健康。
(三)扬尘污染管理监管松散。
扬尘污染管理不仅涉及环保部门,还涉及住建、城管、园林、交通等多个部门。目前,很多地方尚未成立具有协调功能的扬尘管理办公室,扬尘污染长期处于多头管理的状态,导致不少控制扬尘污染措施难以落实。
(四)是缺乏扬尘排放强度标准。
因为扬尘排放规则复杂,迄今为止没有出台以排放限值为根底的可以量化查核扬尘排放强度的规范。太原市住宅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曾针对施工扬尘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则和规范, 对施工扬尘的多个环节提出了相应规则, 其他许多省市也连续公布了相似规则。可是,这些规则多是行动规则,并不是真实含义上的限值规范,难以对扬尘排放强度进行具有法律含义的量化查核。
(五)扬尘的监测量化相对困难。
重量法是目前我国颗粒物污染源监管执法中,唯一具备法律效力且可以溯源的监测方法。但重量法气体采集周期较长,不能实现在线监测,而且不够便捷。同时,没有标准、难以量化,对于相关监管部门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二、城市道路建设中扬尘的控制
(一) 强化环保宣传,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进一步加强施工扬尘控制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定期对在建工地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专项教育培训,使其主动做好防尘、降尘等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对扬尘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地跟踪报道,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公开曝光。
(二)强化体系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标准体系。将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量化,界定建筑施工时的扬尘控制标准,进一步完善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技术标准,超标的要限期改正,并给予经济处罚,为依法行政提供技术保障。二是建立责任体系。根据扬尘污染源治理牵涉部门过多的特点,科学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建立各部门单独执法和联合执法相结合的责任体系。三是建立管理体系。实施源头管理和重点防治,实现“监督、监察、监测”三监联动。四是建立监督体系。设立监督和处罚机构,从行政、公众、经济三个方面实施监督,以行政监督为基础,辅以公众监督。公众监督可采取媒体监督,设立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供群众监督。
(三)图牌公示。
施工现场出入口有整齐明显的 “八牌五图” ,包括质量、 安全监督部门联系牌、 安全生产牌、 文明施工牌、 应急预案救援牌、 重大危险公示牌职业岗位权利义务告知牌、 农民工权利告知牌、 工程总平面导向图、 工程效果图、 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监控流程图、 工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组织网络图、 工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分布图。
(四)物料堆放。
施工料具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确定的位置放置;水泥、 石灰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严密遮盖或存放在库内、 池内。砂石设置专用池槽进行堆放,控制进料数量,做到随到随用,不大量囤积。堆放时做到堆积方正、 底脚整齐干净,并将周边及上方拍平压实,然后用密目网罩进行覆盖。砂石料如过于干燥,应及时进行洒水。施工用的砖及砖块必须在指定场地进行堆放。进场后及时进行洒水湿润,定时由专人对堆放场地进行清扫。 施工现场任何易产生尘埃的物料装卸、 物料堆放,采取遮盖、 封闭、 洒水等扬尘控制措施;不得使用空气压缩机式设备清理车辆、 设备和物料的尘埃。
(五)临时道路清扫扬尘污染的控制
安排保洁车辆每日对施工现场的临时道路进行1-2 次的清扫,清扫前对路面进行洒水。天气干燥或风力较大时,增加洒水频次。道路清扫扬尘污染的控制在施工现场主要道路边、生活区域内场地适当位置安装一些水龙头,使洒水皮管、 洒水车能就近使用,便于操作。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粉尘经分类袋装后及时地投放到指定的地点。
(六)土方施工、 堆放扬尘污染的控制。
管道沟槽开挖,路基土方开挖施工中,土方应有序堆放在指定位置,挖掘机应轻挖轻放,不准高空抛撒。 路拌石灰稳定土时,石灰应用铲车端至现场,放低料斗轻放,然后人工洒布,不得用铲车边走边撒,有条件的地方,石灰稳定土可集中拌和,机械摊铺。在场地内堆放作回填使用土方应集中堆放。同时,在土方未干化之前,经表面整平压实后,用密目网进行覆盖。定时洒水维持湿润,以有效地控制扬尘。
(七)生活垃圾扬尘污染的控制
生活垃圾安排专人进行收集、 清理,按指定地点与建筑垃圾分开堆放,并进行密闭遮挡。生活垃圾应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出场。 禁止在现场焚烧建筑垃圾、 废弃木料、 塑料品和热熔沥青,以防止对大气的污染。
(八)强化城市道路保洁。
推行城乡一体的道路路面保洁制度,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程度,加大对市政设施、道路挖掘施工工地周围的洒水频次。加大道路和地面改造的投入,逐步改造低质材料路面。
(九)展宣传全民监管。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通过设立宣传广告牌、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大力开展扬尘控制的宣传,加强对扬尘管理相关科普知识、扬尘整治先进单位和典型案例的宣传,增强公众环境保护认识。对各类扬尘控制措施制定出详细的操作规范、断定办法,经过全民监管、有奖举报的方式,对扬尘行动进行曝光、处分,不光可以推进扬尘污染控制工作,还可以增强公民的环境认识。
(十)其他扬尘控制中注意事项
1、土方作业过程中,安排专人及时清除路面遗洒的泥土,并使路面始终保持较湿润的状态,做到不泥泞,不扬尘。土方施工期间,当气象预报风速达到5 级以上时,停止施工作业。
2、禁止使用空气压缩机来清理车辆、 设备和物料的尘埃。
3、清扫路面采取先洒水后清扫的方法。
4、野外施工现场主要运输道路,应进行地面硬化,及时洒水。
5、对于施工场地平整作业造成的粉尘排放,要及时洒水。
6、施工过程中,所需水泥库应设防护棚,四周封闭,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水泥袋及时回收扎捆入库。
结束语
城市道路施工中的扬尘会对城市造成严重污染,对城市面貌产生不良效果,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危害,文章中介绍了几种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道路施工中扬尘,从而保证我们生活城市的清洁和人们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郑水平. 强化工程施工管理 切实降低扬尘污染[J]. 武汉建设,2013,04:12-13.
[2]记者 王彬. 省领导在济调研建设扬尘治理工作[N]. 济南日报,2013-11-12A01.
[3]左叶,殷悦,任钢毅,冯雨,何春.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村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J]. 企业技术开发,2013,05:152-154.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延伸,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道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道路工程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是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拉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经济对于交通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在交通体系当中,道路交通建设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道路将会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道路建设的特点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问题日益突显,是整个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城市道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在建设前,一定要认真规划与进行现场考察,使设计出的方案最优。一般城市道路建设有以下特点:一是建设规模大,内容复杂,拆迁困难。通常一条城市道路工程包括道路、桥梁、电力、给排水、燃气、路灯、通讯等专业工程,工程量大,并且受各专业工程的相互制约,施工过程中需要协调配合,统筹安排。二是要充分考虑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安排,尽可能避免对行人和交通产生大的影响,区别与其它施工不同的最主要特征。只有保证施工质量,才能提高效率。三是要充分考虑原有管线拆移。在城市中分布着许多地下管网,不论是哪方面的施工,都会影响到其他管线的正常使用,所以,在施工中一定要通盘考虑,不影响已有管线的正常使用。四是涉及面广泛,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一样重要,缺少哪方面都不行。五是为尽可能少影响交通同时改善周围环境,施工工期通常都比较紧,且参加施工的作业队伍较多,同时质量目标要求又高,需要项目经理部做好协调组织工作。
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排水系统不完善
由于管材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产生接口开裂或破损,管道基础条件不良会造成基础与管道出现不均匀沉陷,导致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接口开裂或管道断裂。由于检查井施工质量差,导致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闭水封口不密实,因为在井内而常被忽视,导致管道渗水,闭水试验不合格。在施工中,长因监控不严或疏忽,致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检查井与雨水井和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检查井下沉与变形,导致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井盖质量与安装质量差,随意安装铁爬梯,影响其使用质量与外观。导致路面和检查井的接缝处出现塌陷。
城市道路路基、路面的质量问题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社会、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的载体,对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很高标准。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却存在着主要质量问题:一是道路路基方面。地基处理不科学合理,压实路基质量较差,桥台路基回填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导致桥头路基工后沉降大,造成桥头明显跳车。二是道路路面方面。路面基层强度不够,路面结构早期破坏;混凝土或沥青路面龟裂、纵横向裂缝、平整度差、壅包、推移、角隅损坏、断板。出现这样的病害主要是因为质量控制不严格、施工工艺不合理、盲目抢工等原因造成施工质量差所引发。
缺少相应的绿化设施
一直以来,道路绿化设计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一直都是作为道路设计的辅助部分,很多设计也只是照着已建成的城市道路照搬,或是机械的套用标准图,而没有充分考虑道路的功能与城市的特点等因索,很少去创新。除此之外,因为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城市老城区人口、道路狭窄,房屋干燥,绿化覆盖率低。再加上在改建、扩建道路时拆迁费用等其他因素,致使城市道路绿化速度进展很慢,直至完全消失。
修路频繁
道路的使用寿命和道路的维修之间有联系。通常来说,道路的使用寿命短,损坏的快,需要经常性地维修。当然,道路的使用寿命长,破损得慢,维修就少一些。但是,也不尽然。当道路破损的特别严重的时候,常规的修补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失去了维修的意义,就不再维修了。城市道路,尤其是中小城镇的道路过于频繁维修。
加强我国城市道路建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重视排水项目的设计、施工
在城市道路工程建设中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监督检查可以随时发现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到预防问题的扩大化。在施工阶段,质量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于每道工序都应该严把质量关。要求监督人员以严谨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项施工工作,对施工设备、机械与材料要严格把关,经常的,及时地进行监督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保证设备的完好无缺,也要定期对现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考核,保证工程施工的每项工作都能够到位。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良处理,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
城市道路基本设施建设
1、严格把好设计关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枢纽,不仅要考虑其承担的交通重任,还应考虑到与其他专业的统筹衔接高标准规划,合理、科学的选择确定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时要结合长远期规划与城市定位综合考虑与热力、电力、给排水、通信、燃气等符线的平面布置与互相交叉。
2、材料质最控制
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选择信誉、商品质量好的厂商,随时掌握材料的价格、质量、厂商的供货情况,选择有国家认证的生产许可企业,资金雄厚与一定的技术检验。并且在社会上有一定信誉度的生产厂家,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最,又可降低材料的成本。
3、竣工验收
当工程竣工时要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方法与标准进行完工验收,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评定,来保证是否达到建设单位所要求的使用价值与功能,进而实现建设投资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加大城市道路绿化建设
城市道路设计中包括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并且是非常重要的,新路建设时应就长远考虑,采用宽绿化带,宽分隔带。建议采用三板四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可以用两条分车带将其分开,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两侧,这种道路适合我国自行车较多的特征,有助于行车安全。在制订红线宽度时,适当考虑“绿线”的加宽。“绿线”尽量形成疏密有致高低起落的立体窄间结构。可选择遮荫面积大,树形优美的树种进行交替种植,其下种植灌草丛复合型植被。
要加强道路建设的资金管理
道路的质量也受道路建设资金的影响,道路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道路的使用寿命影响着道路维修的频繁程度,道路建设的频繁程度影响着市民的出行方便程度。解决城市道路建设存在问题的一项重要途径,就是要管好用好道路建设资金。因此,必须加强城市道路资金的管理,确保政府投入 100%地用到城市道路建设上。
加强城市道路养护维修
城市道路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养护和管理同等重要,养护与维修相结合,预防与维修相结合,以养为主的原则,依据道路养护维修周期,做好计划,定期进行维修,保证城市道路的完好。养护维修施工单位一定要依据有关技术标准与《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质量管理,进而保证工程维修质量。
(六)加强城市道路路政管理
城市道路路政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城市中的车辆、行人一定要按照规定的线路通行,不能损坏道路设施;铁轮车、履带车与超过限载标准的车辆,不能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由于特殊情况一定要行驶通过的,需要采取有效安全的防护措施,同时经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与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审查批淮后,并且在派人现场监护的情况下才能通过;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要保证设在城市道路上的各种箱盖、校阎盖、井盖等配件牢固、完整、安全。
结束语
城市的道路是人们日常生活出行的必须硬件设施,对人们的日常出行生活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加强城市道路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道路施工质量控制,做到及时养护维修,才能保证城市道路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鑫.论城市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2(05).
>> 城市道路网络优化设计探讨 浅谈城市道路网络优化 城市道路网的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网互通立交设计探讨 浅谈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中的问题 城市道路网络管理规划与建设刍议 城市道路网络管理规划与建设 基于GIS的城市道路网可达性评价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道路景观设计的统一协调 城市道路网络优化设计方法初探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统计指标研究 城市道路网机动车容量计算模型研究 城市道路网等级结构布置方法浅析 对我国城市道路网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小城市道路网规划问题及原因分析 城市道路网设计及预估思路研究 城市道路网系统规划思想及实例解析 城市道路网立交布局与形式探究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地形结合探究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网规划策略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4-10。
②2015年度中国“十大堵城”出炉 北京依旧“首堵”(组图)-中金网-汉丰网 ,2016-1-29.
③平成25年版土地白。
④2014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国土资源部:http:///zwgk/zytz/201504/P020150422317433127066.pdf,2015-7-10。
⑤根据《城市规划资料集10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表5.3.2-3《国内外部分大城市道路网密度》和表5.3.2-4《2003年国内35个城市道路网密度统计》数据整理而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51页。
⑥根据『|京都y年a2010“表4-1地域、Ne道路の延L及び面e(平成23年)”编制。http://toukei.metro.tokyo.jp/tnenkan/2010/tn10q3i004.htm,2012-11-26。
参考文献:
[1] 周建高,王凌宇.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关系探析――基于东京与北京的比较[J].中国名城,2015(3):50.
[2]郭继孚.从行车路径看城市路网结构功能问题――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7(6):77-80.
[3]陈锦富.卢有朋.朱小玉.城市街区空间结构低碳化的理论模型[J].城市问题,2012(7):14.
[4] 伊藤雅春.都市画とまちづくりがわかる本[M].东京:彰国社,2011:50.
[5] 周建高,王凌宇.日本住宅统计调查的内容、特点与启示[M].中国名城,2013(11):27―28.
【关键词】城市;道路;有机更新
一、前言
“有机更新”指将城市作为鲜活的生命体对待,通过梳理、改造、更新使其生命基因重组,从而重新焕发生机,正是契合了保存并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宗旨。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演变。城市更新不是简单意义的拆迁旧有建筑,营造新型建筑,而是应该根据城市的历史和需求,进行有机的更新。而道路作为城市骨架,交通网络,则理当成为“更新的重点”。文一西路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轴线位置,西起余杭镇狮山路,东接西湖区界,是科技城东西向的主干道,是未来科技城连接杭州主城区,沟通临安青山湖科技城的交通要道。原道路建设于2005年,但因杭州城西区块的快速发展,交通量急剧增加,道路病害也日益增多,道路通行能力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道路景观突显落伍,更不能满足未来科技城招商引资的需要。因此,管委会于2011年实施了文一西路有机更新工程。
二、城市道路更新的基本原则
(1)城市是有机生命体。在道路更新过程中,应该把城市看做一个有机生命体,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可持续发展。城市道路的更新也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方面应该对城市的遗产和文化进行继承;另一方面应该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按照新事物产生的规律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更新应该循序渐进,有张有弛。(3)以人为本。城市道路作为一项基本公共设施,是群众的共有财产,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程度的做到利民、便民。(4)生态优先。城市是人群密集的居住区,应从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以生态理念为导向,为居民营和谐生态环境。(5)系统综合。城市道路的有机更新体现在综合性层面。道路的更新应该涵盖道路两侧及周边的广告牌位,商店门面,线路等诸多方面,从整体出发,进行全面整改。(6)打造精品。城市道路更新因避免落于窠臼,应该重视细节和质量的推敲,打造特色精品工程。
三、城市道路的现状
(1)道路阻塞。城市道路一般都位于城市的主要交通聚集地,同时受到初始城市建设形状、投资等条件限制,断面小而不合理,极易造成交通堵塞。(2)路面情况比较复杂,存在问题突出。首先道路因交通荷载、临近建筑施工干扰等原因,路基扰动破坏,路面及基层多处出现路面开裂、下沉等现象;其次传统道路分隔形式及景观不能符合日益提高的城市审美需求;最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受到机动车的占用,出现了很大程度的人行路面损坏和设施破损问题。(3)管线规划布置不合理。城市的管线笼统概括为地上管线和地下管线。地上管线主要是电话线路、通信线路、电力线路等,由于规划不合理,常常出现线路连接。交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地下管线主要指自来水管、污水管等,也面临同样问题。(4)公共设施。公共休闲设施是市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往的公共设施建设由于没有同一的规划,缺少统筹全局的观念,所以分布不合理,景观效果比较差,不能满足更高的休闲观赏需求。(5)交通组织。个别道路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不健全,常出现管理盲区。
四、城市道路有机更新内容及措施
(1)优化道路断面。机械地扩大现有道路断面宽度举措,对于城市中心道路来说是行不通的。应该根据不同道路区位、不同道路等级、及主要交通类型等具体分析,来确定道路断面布置。对于单幅路,应该进行车道的划分。划分主要针对中央车道和快慢车道两个方面。同时为了适应行车需要,可以在道路比较宽敞的位置设置停车位,有效防止混乱停车阻碍交通的状况。在红线宽度足够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对向车辆分幅、机非人分离通行的断面形式。由于目前我国的私家车和机动车辆数量急速增加,因此,对于停车位的需求也迅速提高,城市道路有机更新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根据城市实际路况,适当在繁华商业街、中心街,以及其他人流密集的区域安排机动车停车位,或道路地下停车库。(2)车行道路面。车行道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路面损坏,所以应该对损坏的路面进行必要的维修。路面损坏维修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常见的措施有:第一,表层或局部损坏。路面破损比较轻微,主要为强度不足而造成的表层损坏,路面平整度及外观差。这种情况可以在刨除表层结构后,采用加铺一层细粒式沥青砼方式处理。第二,路面结构整体损坏。解决措施为挖除整个路面结构或依据破坏深度维修,但从实际整治效果来看,往往路面修复后,同一位置短期内又出现相同病害。建议开挖对路基进行检查并进行必要的换填或加固处理。前者通常可以利用现有路面基层甚至是面层,而后者一般只能利用到路基。从材料方面讲,为提高城市道路舒适性,耐久性,环保降噪,建议面层改用SMA沥青。(3)人行道的改造。有机更新需要首先对其进行必要的区域划分,然后按照不同的区域逐步施工。理论上把人行道划分为公共设施带、非机动车停车区、汽车停车区和人行通道四个区域。对于人行通道的改造是核心,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铺装。目前我国的基本人行道铺装采用砌块砖、花岗岩等材料,施工时应该根据城市的需要和经济条件进行合理选择。二是盲道及缘石坡道。盲道宽度一般根据实际人行道宽度取30cm~60cm,同时应该充分考虑残障人士的使用需求,及连续性和导向性,并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合理组合行进和停步盲道。缘石坡道是方便行人和残障人士通行的必要设施,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三是侧平石。改造时根据人行道实际使用需要,确定采用高侧石或低侧石,有必要提升品位的可以采用高湖石、优质花岗岩材质。四是树池。材质建议采用花岗岩。树池边框与人行道路面高差一般不宜大于5cm。五是绿化。如果人行道较宽,行人流量较小,可考虑在设施带或人行道外侧至建筑后退范围内设置绿化带;如果人行道较宽,外侧为商铺等街面用途时,可以考虑种植多排乔木,同时也可以利用树间距适当安排停车位。六是管线。管线改造应该在保护和充分利用现有管道的基础上进行。特别要做好各管线管理单位施工协调工作,避免延误工期和造成不必要的反复开挖。对于管道数量、断面要求高,预留量大,线路很长的主干道,建议采用共同沟,这样可避免日后管线的反复迁改,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管线管理成效。(4)交通组织的有机协调。一是渠化交通。交通的整改应该有主次,分重点,首先着重处理主要路段暴露出的重点问题,比如路口的通过能力,行人过街安全及秩序问题等。二是发展公交设施。随着倡导低碳出行的呼声,城市道路更新应该为公共交通预留适当的发展空间,保证公交车辆的顺利通行,特别是提前做好快速公交站、公交专用道的规划。(5)以人为本,文化、生态融合设计。有机更新,并非只对硬件设施而言,对于城市文化、景观绿化、生态环境的综合考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要有特色,要有主题,或是以文化为底蕴,或是以景观为基础,或是以生态为主题。例如建筑小品、仿古碑文可以体现历史文化;同样可通过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布置彩色路面、塑胶跑道等,形成运城休闲区,或建设小型健身广场,以此来倡导运动文化。景观设计要“亲民”,既要实用,又要美观,还能让市民身临其中赏景色,同时能体现城市特色,或山、或水、还要园林等等。临河、临山的道路应充分利用河道、山地景观,打造综合景观休闲区,建立有特色的慢行系统,给市民多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