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业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前程无忧(51job)日前《2006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下称《调查》)显示,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2005年,面向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超过了上届,供求不匹配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障碍。民营企业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提供的收入水平已接近外资企业。1000元月薪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底线,4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低于这一收入宁愿待在家里;与此同时七成以上企业认为2005年毕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职位空着。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和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
本次调查,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40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58665名,访问涉及33 个大行业5800 家聘用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
需求:民营超出外企
5800 家受访企业中3515 家聘用了2005年毕业生后,计划在2006年再次招聘毕业生,其中3108家提出明确招聘人数,提供空缺职位60000~65000 个,平均每个企业需要19.4~23.5人,比上年增加了三分之一。但是计划招聘人数超过100人的企业只有148家。中兴通讯股份计划在全国招聘3000名毕业生,是受访企业中对毕业生需求最多的一家。民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最大,1169家民营企业计划招聘 28750~30500 名毕业生,超出了外资企业22800~23500 名大学毕业生的人才需求
计划招聘毕业生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计算机、电子技术、快速消费品、生物制药和房地产,需要人数38600~39500 个,仅青岛啤酒股份一家就计划招聘1000名毕业生。此外尽管受访的零售、汽车制造和保险行业的企业分别只有27家、16家和11家,但是单个企业招聘的平均人数最多。苏宁电器计划在全国招聘毕业生1000人,上海易初莲花计划招聘400人;奇瑞汽车在安徽芜湖需要毕业生500人。毕业生愿意投身的前五大行业依次为通讯电信、金融证券、计算机、互联网和贸易。
有2300多家企业的人事经理对2006年能否招募到适合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不敢乐观”,超过招聘企业总数的60%,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35%的企业则表示“虚位以待,职位长期有效”。
企业最缺销售人才
这是一个老问题了。据说有保险公司到一家重点大学联系校园招聘会的事宜,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直接劝企业放弃,因为没有毕业生愿意毕业后做保险业务代表。
《调查》发现,企业最缺销售人才,提供空缺职位29680~30350个,其次是技术研发和应用8770~9480人,再次是生产制造和工程、工艺设计和市场广告等方面的人才。3515家计划招聘2006年应届毕业生的企业中,2866家有意让毕业生做销售工作;148家招聘规模超过100人的企业95%以上招聘毕业生担任营销职能。但是毕业生愿意从事的工作职能前五位分别是技术研发、市场广告、人力资源管理、贸易采购和行政后勤,尽管愿意从事销售的人数排名第八,但是相对30000多个空缺职位,5477张投票实在太过渺小。
批发零售、保险、生物制药和房地产行业最缺销售人才。
在生物制药行业,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人员流动率高,很多跨国企业都想招聘大学毕业生,培养和储备销售人才。生物制药的销售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药理知识,但是很多医学院的毕业生表示宁愿在小医院拿低工资,也不想到跨国公司任医药代表。
前程无忧的另一份《薪酬报告》显示,入世后中国服务业需要一大批兼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营销人才,他们是市场和收入的保证。一个汽车高级销售经理的年薪约50万元,优秀的保险业务代表年薪可达百万元,但这样的人才往往有价无市,企业苦寻而难得。
北京、上海、广东:只进不愿出
不出所料,上海、北京和广东成为2006年应届毕业生最愿意工作的地区(地区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其次为浙江省和江苏省。尽管毕业生以“经济发达、机会多、平均收入比较高”为选择工作地区的第一标准,但是在这三个地区选择如此集中还是令人吃惊。每个参加调查的毕业生可选取1~3个愿意工作的地区,上海得票46399,北京38739,广州35312,而浙江和江苏分别为 12458 和12432。参加调查的上海、北京和广东的毕业生共15308人,占调查总人数26.1%,愿意去这三个地区之外工作的人仅15.0%,很多毕业生重复填写三个一样的地区,以显示自己只愿意在一个地区工作。
校园招聘会成本不菲、效果有限
《调查》显示,参加校园招聘会、浏览工作网站和搜索目标企业是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最常用的三大渠道,但是毕业生对在校举行企业招聘会的态度冷热不一,即使是跨国的、知名的大企业,学生也未必一贯捧场。
对40所全国重点学校的了解发现,本届进校的企业数量普遍超过上届,尽管很多高校组织集中的展位式的招聘会,但是更多企业愿意举办自己的单场招聘说明。许多高校一时会场、教室告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穷于应付,办公室里海报、宣传单堆积如山。粗粗算来,如果一家企业在上海、北京和广州分别举办两场招聘会,计划招聘100名学生,那么仅就海报、宣传页、横幅和展架等制作和分发,加上招聘会场租金、差旅费等成本就超过10万元,用于每个候选人的费用不低于1000元,而之后的笔试、面试等费用也不少。
尽管企业耗资不菲,但是招聘会冷场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其中不乏一些财富500强企业。《调查》也显示,毕业生求职时会优先考虑“在校园开招聘会的企业”,认为这样的企业通常待遇不错,有针对毕业生较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但是,通过校园招聘会进入理想企业的毕业生毕竟是少数。对2005年聘用应届毕业生的5800家企业调查发现,base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的企业(总数2300家)45%以上事先没有招聘毕业生计划,聘用应届毕业生的原因是“企业不特意招聘也不拒绝毕业生,他正好符合了企业的需求条件而被录用”。
1000元是毕业生求职底线
毕业生在求职时首先着眼发展比较快的行业和企业,认为“会有比较多的空缺职位,提供较大的个人发挥空间”,求职也相对容易些。工资和福利待遇其次。而以往被毕业生看重的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考虑被放在了第五位。
全国范围,毕业生对于收入的预期以1001~2000元者居多,占参加调查学生总数的35.1%,有11.7%的毕业生希望毕业后首份工作月收入超过5000元。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毕业生的收入意愿集中在月薪2001~5000元。60.5%的上海、北京和广州高校毕业生表示不会考虑月薪低于1500元的工作。其他地区毕业生求职的收入底线多数设在1000元,低于这个报酬则宁可待在家。
《调查》对5800家企业了解到,提供应届毕业生平均月薪1001~2000元占企业总数的55.2%,近三分之一的企业给付的薪资在2001~3000元,只有2.4%的企业提供毕业生的月收入超过5000元。但是城市差异很大。上海、北京和广州2005年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四成以上在2001~3000元。对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毕业生收入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半数以上毕业生收入超过3000元。
课题题目:滨州市未就业毕业生3、关于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基层团支部的成立,40%同学希望它能提供考研信息咨询,35%的同学希望它能提供推荐考研学校的帮助,20%的人希望它能提供住宿等生活帮助和心理压力疏导。此外,同学们建议基层团支部应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人才交流中心附近,并加强对未就业毕业生的信息管理,随时了解未就业毕业生存在的困难,能够及时和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
4、大部分未就业毕业生面对未来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找朋友倾诉和记日记、网络日志的方式缓解未就业带来的压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找到自己倾心的工作。
5、经调查统计,自己的性格和兴趣、薪酬与福利、个人发展机会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前三位因素。对于自主创业,被采访者普遍认为最大的困难是财力不够和缺乏经验。关于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校扩招造成的应届毕业生供给过多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是毕业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如50%的同学认为是自身专业专业知识不足,另外各有35%同学认为工作经验欠缺和无社会背景造成自身就业困难。
6、大部分未就业毕业生的生活水平处于中等,月消费在500元左右,由家里供给,主要作为基本生活费。
(二)面对面采访部分:
下面将逐个分析了解到的滨州医学院、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学院和滨州技师学院的就业情况及未就业毕业生的思想现状。
通过与这些大五的学生进行交谈,我们了解到,医学类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原因已经在前文中分析过了),大部分人选择考研。如该校一个70人的临床医学专业的班级会有50-60人选择考研,最终大约能考上20-30人,除此之外,还会有4-5人选择从事医药代表的行业,2-3人选择与公立医院签订五年工作合同的合同工(每月工资800-1000元),4-5人在个人诊所等地临时就业以及3-5人其它选择,也就是说未就业毕业生大约占45%的比率。这些未就业毕业生还会有一半选择继续考研,另外一半的同学通过降低对工作环境、薪水的要求(如选择在乡镇医院就业等)临时就业。据了解,私立医院对医学类毕业的同学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但考虑到其不稳定性且没有五险一费的劳动保障,因此,几乎没有同学选择去私立医院工作。择业时大部分人选择回家乡就业。就该校来说,影像专业和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能达到50%-60%。总的来说,与其他几所学校相比,滨州医学院的同学承受的就业压力最大。
谈到未就业毕业生,历史与社会学系的一名辅导员老师这样说:就业目标偏高是造成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通过与滨州交运集团的积极沟通,起初社会学专业的九名同学与此单位签订了有养老保险等就业保障的正式的就业合同,后来一名同学专升本成功,还有一名同学觉得在大厅工作比较底层也比较累就放弃了。还有几名在鲁滨金店工作的同学也是因为觉得工作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而离开。另外,毕业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进入工作单位后不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角色慢也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一大因素。还有一名英语系的辅导员老师说:专科学生的就业要求低,反而比本科的同学更好就业。该系中分为商务英语(专科)和英语师范类(本科)两部分,据该老师说,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都在本地普通的外贸出口企业工作,就业率能达到95%,而英语师范类毕业生未就业率超过50%,这些同学大都因为本科学历对自己定位偏高,对一些普通的外贸公司看不上眼,中小学教师编制又基本处于饱和,少数同学因此选择在一些不知名的私立学校任教。
3、滨州职业学院和滨州技师学院:很遗憾没能联系到这两所学校的辅导员老师和未就业毕业生,我们仅通过该校就业处的老师了解到一些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技术类和高职类院校,这两所学校的就业率在这四所高校中位于前列,特别是滨州技师学院,未就业率最低,仅为4%-5%。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校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培养,专门面向有招工需求的企业工厂培养所需数量的技术人才且专门培训相关技术,基本做到毕业即就业;另一方面,毕业生实践能力强,上岗后很快能适应环境完成相关工作,且这些毕业生就业目标要求较低,基本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如滨职的家纺专业、滨州技师学院的电气专业等。
二、反映出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
1、未就业毕业生普遍反映自身工作经验不足,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因此建议学校或者基层团支部与各地区人才服务中心或大型企业单位联合成立就业见习基地。如滨州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就与北京神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了就业实践基地,让毕业生就业前有机会根据需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工作素养,以达到上手快的目的。
2、若要减少未就业毕业生的数量特别是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学校的教育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第一是学校开设的课程、专业与社会需求差别大,许多交叉学科师资不够,如据滨州学院计算机系的一名辅导员介绍说,工科类专业大都只是按照传统的培养模式毕业生数量够质量不够。去年中卡通公司来我校招聘同时具有卡通绘画基础和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的毕业生,结果没能招到。这也是需要学校思考和改进的地方。二是不同学校间重复设置相同的专业,比如说山大和滨州学院都设有计算机科学系,那相比较来说当然是山大的同学更容易就业。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面向社会需求多设置一些特色专业提高就业率,如滨州学院设置的航空专业,该专业的学生未毕业就被一抢而光,就业率高达100%。三是学校只是单纯的讲述理论知识,同学们缺少实践机会,到工作单位后上手慢,因此学校应该争取让教学实践相结合。
3、对于未就业毕业生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各地的就业招聘信息,因此基层团支部不仅要对本区域内的未就业团员进行档案化管理,跟踪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还要在网上及时提供各类有价值的招聘信息,还可以多举办几场可操作性强的招聘会。
4、未就业毕业生中几乎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除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外,资金不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基层团支部可以加强对未就业团员的政策扶持,如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等,鼓励同学们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解决就业问题。
5、基层团支部要加大对三支一扶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入伍预征、招考士官、支援西部等工作的号召力度,引导未就业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从7月6号正式去往温州到7月10号,我们用了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走访了温州三十家服装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属于市级企业,以有限责任制的形式存在的,以私营企业居多,我们采访的这些企业大多是中型的,大型的我们只采访到一家,有XX多名员工的庄吉集团。
这次我们调查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基本情况,二是企业对所聘人才的要求,三是关于企业的招聘情况,四是关于企业已聘毕业生的情况。所有问题的回答都是由企业的部门主管所回答,其准确性是值得信赖的。以下,我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我们这次的调查结果。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这个我在以上就有提到,如企业属于哪种性质,哪种行业,在温州服装企业大都是私营的,这跟当地的政策带有一定的关系。温州是中国经济较繁华的城市,温州是大都以私营性质而致富的,所以这边的企业大都是私营企业。
二,企业对所聘人才的要求。一般来说企业需要的大多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在调查中,结果显示,不管哪个公司对于人才要求主要还是会看是哪个缺哪种岗位,再筛选人才,也就是不同岗位有不同的需求,现在这些企业最需要的主要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学历上,虽然都说看不同的岗位再决定需哪种学历的人才,但是大多数的企业还是比较偏重于大中专学历的人才,原因虽词不同,但大意大同小异,认为本科学历的学生眼高,容易跳槽,且大多数在技术上也并不是很优异,在薪资与学历上,挂钩并不是很大,若是刚入某企业,大多数企业并不会根据学历的高低来平定薪资的多少。企业在录用应届毕业生时对于其毕业院校声誉、成绩优秀、学历的高低、或党员的身份及或是学生干部并不是很看重,只是做一个参考,并不是一个决定因素,而在社会实践、专业学习及实践工作经验上大多数企业是非常看重的,除专业能力,在思想素质能力上也非常的重视,在调查的这些企业上,大多数企业认为员工的思想素质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息息相关的,且相关程度达80%以上,思想素质能力与专业能力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多数服装企业认为是同样的重要,在企业招聘时,他们是认为能力比专业更重要,会优先考虑能力,这也应证了许多毕业生在毕业后走了以自己专业相关不是太大的路。还有,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在考各种的证书,根据我们这次的调查,对毕业生所持的各种证书及证明,企业单位有以下看法:学历证书上,企业认为学位证与毕业证稍微重要点,其他的如辅修证,双学位证只是起一个参考的作用;在国家等级考试证书上,企业单位较重视英语四级或六级的证书或分数及计算机二级证书,对于计算机三级要求不高,只是起参考;在荣誉证书上,如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奖学金等,只是参考;在竞赛获奖证书上,如全国比赛、省市比赛,校级比赛在应聘时大多数企业也只是把它们当做个参考物;在职业证书上,企业就较重视,如管理认证,技术认证,这些就很重视,而对于英语重视不是很高,只做个参考;在他人评价证明上,如实践单位、老师同学等,他们的评价中是做个参考,不起决定作用;以上这几条关于证书证明的,在这只是大多数服装企业对于服装专业证书的看法。总的来说,企业看中的是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思想素质能力,实践能力,实践经验,而对于学历的或是一些现在大学生特别看重的那些证书的,企业单位并没将其做为决定因素,只是做为一个证明,一个参考物。所以在校大学生别只以为拿个学历证书就可以,重要的还是要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实践能力,思想素质能力,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
三,主要是调查关于企业的招聘情况。服装企业的服装专业毕业生主要是来自综合类性质的学校,服装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专业工作,与其所学专业一点都没有关系的非专业工作很少。现在,大多数服装企业很难完成招聘服装专业毕业生的计划,而影响其的主要是单位的发展需要。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心态未调好,眼界过高,不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这也是导致企业难以完成服装专业毕业生招收的计划的原因之一,再者,有很多企业,其发展需要与一些大学生的需求存在着异处,这也是一些大学生跳槽的一因素。总的来说,在今后的三年里,对于服装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总体需求将呈上长升趋势。现在的服装企业一般是通过该校校友在单位的工作表现,或其他用人单位的反馈或其他途径来了解毕业生所毕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情况,接下来,我来讲讲企业在各种招聘渠道的使用频率及招聘后人才的使用效果及选拔方式的使用频率与其效果:1)、在调查的这三十家企业中,经常使用的渠道有“公司现有员工的推荐”但是效果一般;只是有时使用下渠道有“主动来求职的”、“去大专院校招收的”、“在人才交流会上的”、“在职业中介机构的”或是“在internet网上做广告的”,这些渠道都只是有时用下,效果呈现只是一般,而在另几种渠道上,虽然只是也只是有时使用下,但是效果不错,较好,如在报纸上做广告招收的及在杂志上做广告招收的这些人才,最后的使用效果都不错;2)关于选拔方法的使用频率及其效果:现在企业经常用的有求职简历、面试、专业知识或技能考试、工作取样(实际操作),这些常用的方法除了简历形式的效果只是一般外,其它几样效果都不错,简历只是一个参考,其实也相当一个毕业生的名片一样,而那些通过评价中心或是推荐资料的方法,只是偶尔用下,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另外如心理测验的或体检的方式的很少使用,就算用了效果也只是一般般。在这个方面里,主要是希望学生懂得调整心态,知道选择或是了解何种应聘方式。
一、××镇珍禽产业现状
××县××镇珍禽产业始于2008年5月,是××镇大学生村官引进的该项目,在××村闲置的蘑菇大棚中试验养殖,同时成立了××镇苏阳养鸡专业合作社,在技术和市场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带动当地十名大户从事山鸡、贵妃鸡、火鸡和孔雀的养殖过程中,主要以山鸡为主,其它珍禽品种还在试验养殖过程中,山鸡养殖主要集中在××和集东村两个村,目前,大学生村官带动的养殖区占地50亩,拥有育雏室5个,成鸡室29栋,山鸡活动场一万平方左右,拥有成鸡近3000只,脱温鸡2000只,雏鸡4000只,种鸡100只,其他珍禽达到300只。主要销往上海、苏州、常州和江阴等地,仅去年销售山鸡达12000余只,实现销售额48万,帮助1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几位大学生村官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过细致调查研究,决定把发展中草药山鸡养殖及加工项目作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山鸡等珍禽养殖和中草药种植的循环经营为载体,拉动大户,带动贫困户。××镇政府已把该项目作为2010年重点农业项目进行大力扶持,在集东村征地100亩,打算投资200多万,从事正规化、规模化产业开发,把珍禽产业作为××镇的特色产业,潜力产业,朝阳产业强力推进。
二、××镇珍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
如果把我镇珍禽产业,放在全省的大环境中,与泰州、盐城地区相比,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够强。我镇珍禽产品以初粗产品为多,在饲养技术方面缺乏拳头技术。以××镇苏阳珍禽养殖基地为例,所饲养的山鸡啄羽现象比较严重,目前还无法有效解决的方法,造成山鸡饲养周期变长,外观不美丽,以至于出售价格偏低,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收入。所以说,档次提不起来,竞争力相对弱。
2、产业规划不统一,生产经营盲目性大。
本地的珍禽产业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组织机构,行业协会不健全,缺乏科学规划和引导,造成整个地区的产业就像一盘散沙。很多养殖户盲目地、凭感觉生产经营,生产要素得不到合理配置,限制了饲养技术的更新和水平的提高。各养殖户为了争市场、抢客户,竞相抬价压价,在本地、本行业搞恶性竞争,形不成竞争优势,降低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行业平均利润。
3、品牌意识差,创新能力不强。
××镇现有的珍禽产业中,虽然有的产业达到了一定规模,在全省市场上占的份额也不小,但是缺乏过得硬、叫得响的品牌。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创品牌的意识,认识不到品牌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二是走“捷径”,挂名牌。热衷于和名牌“联合”,进行“贴牌”加工,把自己的产品挂上别人的牌子销售,甘当人家的加工车间和“打工仔”。
4、产业链条不完整,专业化分工程度低。
一是链条不完整,纵观全国市场来说,从事山鸡等珍禽品种加工的企业极少,近乎可以用“没有”来形容,山鸡的销售主要还是分布在饭店、宾馆、还有就是零售,这样就给珍禽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市场风险,也压缩了市场需求,缺乏产品终端客户,就造成了产业链条不完整的现象,目前,在我省的珍禽产业中,还没有一家规模较大的珍禽产品的生产企业。二是产品扎堆,雷同度高。三是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这两点主要体现在研发人才缺乏和没有专业化的分工。
三、对策及建议
在一定意义讲,经济的竞争就是产业的竞争,产业的竞争就是特色产业的竞争。要根据农业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规模化、规模品牌化、品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推动××镇珍禽产业加快发展。
1、加强引导管理,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农产品企业限于自身能力的原因,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有时很难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管理资源,为本地的珍禽行业提供咨询服务,让珍禽产品开发企业随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要从产业的发展规划入手,加强科学引导管理,逐步把本地珍禽产业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特别是珍禽产业所在地的县(市、区)和乡镇政府要把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根据资源情况和行业特点,制定好相关发展政策,引导资本投向。建议由县农工办牵头,尽快制定全县珍禽产业发展规划,以县政府的名义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县珍禽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各类珍禽产业发展的具体工作思路和目标,使每类珍禽产业都有人管、有人抓,进一步聚合生产要素,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本地区的珍禽产业驶上“快车道”。
2、提升珍禽产品开发
企业的素质,培植壮大龙头企业。骨干龙头企业知名度高、带动力强,在整个珍禽产业发展中发挥着“火车头”的作用。要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珍禽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政策扶持、“放水养鱼”等措施,促其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要继续抓好珍禽产品开发的人才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整体素质,为地区产业长足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本地区选拔个别发展潜力大的珍禽产品开发企业,对资金、用地、用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鼓励引导参股、联合、兼并,迅速实现规模扩张,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3、搞好科技创新,争创著名品牌。产业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要引导优势特色农业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积极与科研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建好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品牌是企业的招牌、产品的名片,是构筑特色产业的基础。要引导农产品企业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借助参加农展会、展销会等会展的机遇,搞好品牌宣传。同时,要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的基础上,开发强势产品,打造地方名牌和企业品牌。
两市都为山东省的农业大市,农业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已形成了一些农业观光景区、景点,对于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旅游业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对发展农业旅游的认识比较明确。农业旅游是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高效特色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基层管理部门,对发展农业旅游的认识正在得到不断更新。提高认识的突出表现是,无论是在工作的安排上。资金的投入上还是对外宣传的力度上,农业旅游都占有了一定的位置,这和几年前农业旅游是一个空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感受较深的是,由于强烈的致富愿望,广大农民对发展农业旅游有了新的认识,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农民主动向旅游部门进行咨询,并开办家庭农业旅游项目。在开展旅游的农户中,其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农户,这对其他农户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发展农业旅游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两市的农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农业兴旺,民风淳朴。各地充分依托这些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高起点的农业旅游规划。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两市都有了一些农业旅游产品雏形。应该说,发展农业旅游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三)发展农业旅游已形成了一些新的模式。两市发展农业旅游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
种模式:
1.利用果木园林发展观光旅游。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临沂、枣庄两市近年来广泛开展了退耕还林工作,大面积种植果木经济林,比较集中的如枣庄峰城区的万亩石榴园、山亭区的万亩梨园和正在建设的万亩枣园,临沂郯城县的万亩板栗园和正在建设的万亩银杏园、费县的万亩梨园、蒙阴县的百里果乡园等,并出现了许多无粮村、无粮镇,还出现了一些远近闻名的葡萄村、银杏村、苹果村、梨村等。为了增强园林观光旅游的观赏性和参与性,这些地方普遍在园内设置游览线路,建设的各种景点或小品点缀其中,在不同季节推出不同的旅游项目,如踏青、赏花、采果等。枣庄市峄城区以万亩石榴园发展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在全国已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为其他地区把发展果木与旅游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先例。
2.利用农村民居开展民俗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山东省旅游业就开展了以"三同"(游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特点的民俗旅游。近年来,枣庄、临沂两市也开展了以农村家庭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如枣庄峰城的王府山村。该村坐落在著名的万亩石榴园内,近年来农民在房前房后种植果树,利用闲置的房间开办家庭餐馆、旅馆,吸引游客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发展了多项产业,年创产值359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据悉,2000年该村人均收入已达到3600元,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庭院经济开发现场会议上被列为参观示范点,收到与会人员一致好评。
3.建设新型的民宅,开展修学旅游和观光旅游。可分两种模式,一种如临沂蒙阴的桃花峪村,该村坐落在山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在政府的指导下,村民自筹资金建设家庭旅馆,吸引游客观光和学生来此开展修学旅游。在我们调研时,有100多名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在那里写生,学生们分住在各个家庭里,自己做饭,同时完成写生学业。据悉,仅此一项每户农民年收入在2万多元。另一种模式如临沂蒙阴的八达峪村,在政府管理和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置换,使农民分散建房,每户4-6亩土地,连片开发,形成房前房后种植桃树,庭院内养殖长毛兔,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洽谈生意。
4.建设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发展农业科技旅游。如枣庄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沂南大地农业科技示范园、临沂罗庄飞龙花卉等。其主要做法是,引进国内外种植高新技术和品种,使园区内的果木、花卉、蔬菜等植物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园内往往分为多个区域,如育苗区、栽培区、温室区,果木、花卉按种类又分为各有特色的种植区,游客对此感到十分新鲜。
5.建设绿色旅游区、旅游带,开展生态旅游。如蒙阴的山村果香旅游带、莒南的沂蒙乡村风情国、临沂的茶山观光果茶园艺区等。其突出特点:一是旅游区、带都聘请旅游、园林等专家进行了规划;二是区内以某种植物为主体特色,如蒙阴山村果香旅游带以种植苹果为主要特色,莒南沂蒙乡村风情园以板栗为主,是著名的"国家高产优质板栗示范基地",临沂茶山观光园艺区以茶叶为主要特色,等。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两市开展农业旅游业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业旅游的发展应该说才刚刚起步,农业旅游产品也仅仅为雏形,今后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矛盾和问题。两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山东省其他市地普遍存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正确引导和支持农业旅游的发展问题。目前,广大基层和农民发展农业旅游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但如何正确加以引导,使农业旅游能够顺利快速地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例如,究竟如何开发旅游资源才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农业旅游产品已具有一定基础的乡镇如何再作进一步发展?再比如,果树在每年开花结果时节都会吸引许多游人,但旅游收入却非常少,如何使农业旅游发挥最大的效益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各地发展农业旅游积极性比较高,但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的思路和模式却近似,如建民俗旅游点、在果树园里建景点等,多有雷同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以后的经济效益。农民在资金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如果投入了农业旅游而将来回报不高,则会极大地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二是发展农业旅游的投入问题。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基础好,在已具备较好基础的地区,只要增加一些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就可以产生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但投资的主体始终没有解决,仅凭乡镇或县区自筹显然是杯水车薪。滕州滨湖湿地旅游区被国内专家喻为中国北方最佳湿地之一,在省内是独一无二的,近期工程急需建设资金1400万元,但截至目前仅筹集到400万元。农业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这是当前严重制约农业旅游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是管理体制问题。据了解,目前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和旅游部门都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标准,以评定景区景点的等级,同时也有相应的管理政策。在广大农村和山区的景点、园林、森林、库区往往是旅游景区景点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造成了多头管理。有些景区几个部门都各自作规划,甚至都设卡收门票。这种一哄而起,管理无序的情形对于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极为不利。
三、几点建议
为了促进农业旅游这个新兴事业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根据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理顺并使全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尽快理顺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全面激活。快速增进农业旅游发展的关键。从枣庄、临沂两市农业旅游现状来看,各农业旅游县区在招商引资、景点建设及旅游产业的体系建设方面,都没有形成一整套灵活的机制,亟须理顺并健全管理体制。建议各地成立一个由旅游、农业等有关部门组成的专门机构,由本级政府一位分管领导挂帅,负责指导、协调和管理本地区农业旅游工作。其办公室可设在旅游部门。工作中要注意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专家们的意见。
二是要广开财路,加大资金投入。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组织投入,经济实力普遍较差。因此,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旅游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群众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以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