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双师型教师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双师型教师,“文武双全”
职业教育有它的独特性,作为双师型教师,也必须具备超人的素质,要允文允武,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登台授课、解惑答疑、巧于沟通、滔滔雄辩的能力,尤其是要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要“上的课堂下的车间”,“既是老师又是师傅”,建设这种特殊能力的教师队伍,打造品牌专业,搞活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更快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
二、理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
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律,依据原则,按照合理路径,制订计划;认清现状,建立管理机制,设定评价办法,规定激励措施,以长线专业和重点专业师资培养为主要,以职业道德和教师基本素质培养为核心,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培养年富力强的双师型教师为先头,力求满足师资需要,不遗余力,全力推行。
三、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们要求“双师型”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为先,业务水平紧随其后,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学用双行,爱生如子,以生为友,德才兼备;不断通过讲座、进修来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实施“星级教师”奖励办法,开展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吸取先进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四、“双师型”教师必备的三种能力
前面所论,德才兼备是“双师型”教师的起码条件,我们要求“双师型”教师要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1.组织管理能力
“双师型”教师要深谙企业运行规律,懂得经营之道,能够做到在企业任职就有企业家的水平和魄力,以此带动学生学习,具备实践能力。
2.协调交往能力
“双师型”教师要懂得市场规律,有鲜明的市场论,有质量第一的观念,能够遵循价值规律,面对市场,能够游刃有余;面对客户,可以稳操胜券。
3.具备创新能力
没有创新,就有可能随时被市场吞没;没有创新,就不能知机识变、运筹帷幄、知人善任,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接受新信息,才能在社会的大潮中浪遏飞舟,不断进取。
综上所述,我们要制定措施,采取多种形式,使“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处,为学校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倾注身心、竭尽微忱、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建设;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58-0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工作质量的基础条件,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要条件。双师型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素养,还需要具备技能素养与专业理论知识。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还需要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和企业实行技术合作,实现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共赢,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又具备对应的行业技能与知识,持有技能等级证与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双师型教师虽然属于在校教师,但也要慢慢走向社会,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生产情况等,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双师型教师要在具备企业岗位基本技能的条件下,把自身所具备的技能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标准
(一)专业化的知识结构
职业教育院校更加注重应用性、操作性、技术专项性、职业岗位等,所以双师型教师要具备更加广阔的知识面,除了本专业的专业技术与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充分了解相应的科学知识、人文知识、文理科交叉知识等。双师型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知识等,还要对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有全面的了解,能虬迅鞲鲎ㄒ怠⒉煌类型的技术、技能、知识进行相互转化、融化、渗透等,以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为主要教学理念。
(二)专业化的能力结构
专业化的能力结构包含了教育教学能力、科技开发能力、操作能力等。教育教学能力是指组织生产实习与指导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能够把技术、技能、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并且高效地传递给学生;科技开发能力是指不断地推广和开发高新技术与应用理论研究,并且要充分把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优势发挥出来,解决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技术问题,破解技术方面的难关,把理论成果转换为实际的生产力;操作能力是指要充分履行实际生产岗位中的实践操作,掌握技术工作中的操作流程与内容要求,能够规范技术规范,正确运用职业岗位的工具,掌握一定的设计能力与实验能力,能够高效地维修设备、排除故障等。
(三)专业化的素质结构
双师型教师要具备优秀的职业素质与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是指除了要具备本专业相关的能力与知识之外,还要具备相应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知觉能力、行业眼光、创新潜能、专业智能等,合理运用高新技术,并要充分关注高新技术专业的发展情况;道德素质是指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要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组织纪律性等。
三、目前双师型教师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的认定
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存在很多问题,不具备统一的观点与制度。很多职业教育院校制定了双师型教师的认定程序和标准,但是这些认定程序和标准无法体现出高等院校的发展需要和自身特色,并且在调查双师型教师人数的时候,通常都是根据教师是否具有“双证”来进行统计的,这就意味着只要教师具备讲师以上职称,并且拥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归为双师型教师。虽然这种统计方法较为便捷,但是却无法真正统计、反映出教师是否具备真正的双师型标准与资格,不能够对教师的实践技能、理论教学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实施检查。
(二)教师队伍的机构设定较为不合理
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结构上设定较为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的学历要求较高,并且人员数量有一定的规定,但是很多教师的本科与研究生学历都不是原始学历,而是通过函授、党校、成人教育等方式获得的,因此含金量较低,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产生此类问题的最大原因是:职业教育院校不具备长久的实践培训活动,教师通常更加注重理论教学的任务;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较为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一些职业教育院校和企业之间不具备长久的合作关系;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学工作,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工作的发展。
(三)教师无法在企业中得到相应的锻炼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还要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中需要加强校企合作,让教师能够在企业中得到一定的锻炼,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很多学校都给予教师去企业参加培训的机会,以此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较多的企业对高等院校教师存在一定排斥心理,无法把教师作为企业真正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把教师安排到边缘岗位,并且很多企业的核心信息、产品、技术都是保密的,教师根本不能得到相应的锻炼,无法提高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四)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体系与机制不完善
首先,由于高等院校的不同专业科目对于教师的技能、知识水平要求不同,并且专业科目较多,很多院校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会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评估与分析,并且依据教师的自身特征来制定一定的培养计划。但是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制定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与机制较为不完善,无法把培训体系与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严重降低了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其次,政府的投入力度较小,缺乏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培训、培养制度体系,很多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只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无法真正地投入到企业中。最后是教师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较低,很多教师由于工作量较大,根本就没有精力、实践去进修和培训。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方法
(一)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首先,要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逐渐增长,此类型院校也能够培养出高素质与高技能型的人才。学校要设立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理念,在传统教师培训体系基础上,加入一些实践体系与融合知识体系,让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够从知识本位向着实践本位转换。教师不仅仅要接受专业理知识培训工作,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其次,要让双师型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法制化与正规化,政府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制定完整的法律、法规,并且要严格执行每一个条款。
(二)加强信息技术和教师培训的相互融合
在双师型教师培训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和教师培训的相互融合,充分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效率。目前我国很多职业院校的培训手段较为落后,无法跟上互联网+时展的脚步,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慕课、微课等,实施脱产和在职、线上和线下等多形式的培训工作。并且在信息技术和教师培训相互结合的过程中,要满足教师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提高教师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三)制定培训的计划
在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制订全面的培训计划,做出相应的系统设定,包括培训预算、考评方式、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讲师、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课程、培训对象、培训目标等。其次,还要对每位教师实施归类,结合教师的真实情况,做出统筹管理、规划,明确教师是需要进行技能培训,还是需要进行实践能力培训等。
(四)加强校企合作
在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校企合作工作,让教师能够投入到真实的企业工作中,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能够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校企合作中,要加强政策激励,例如对能够接受教师进入企业培训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培训经费,对于表现优秀的企业在项目竞标与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社会与企业实现共赢,让教师可以在企业实践中学到更多的技能。
五、总结
总之,在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让教师能够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对自身专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其次要加强培训计划,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培训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最后还要完善资格认定、激励评价等制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树峰.从“双师型”教师政策的演进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位[J].教师教育研究,2014(3):17-22.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践
我们学校的发展已从量的扩展向质的提高过渡,学校正在着力教学实力派的名牌学校,让学生真正能学到知识,“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品牌学校的脊梁。要想把学生招进来出得去。创建一所有思想有实力的百年学校,还必须从根本上创建学生的技能特色,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创技能特色的先决条件。实践能力是专业教师的必备资格,专业教师要求是“双师型”教师。
目前,我们学校 缺乏“双师型”专业教师,在这方面,特别是有些专业,如汽车专业的教师,同样其他很多专业的教师虽然不缺,但都很难达到”双师”的要求,很多人可能有双证,但离“双师型”还有较大距离。双证是“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一个即有专业岗位能力素养,又有教师教学能力素养,并且能把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培训而成。这是很多学校思想的误区,我们许多教师积极投入培训考证行列,培训可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但仅仅通过培训是不可能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在实践中获得真正解决问题的技能才是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根本途径,所以我个人认为学校领导在这方面应该多做引导,给出相应的政策或方案.否则,这个目标很难实现。
比如我校的汽车维修专业,就目前情况教师大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大学直接到本校来工作的人员,没有真正解决实际汽车故障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讲的底气不足,也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型;还有一部分是原来在汽车维修店工作过的年龄50岁以上的人员,这类老师在工作思想上很可能难以跟上学校教学的步伐.还有少部分是有经验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理论教学稍有欠缺。
对于以上情况,实际教学时不能结合本学科的岗位能力进行,而专业岗位应用能力则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所在,也正是我们职业学生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这些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那么势必影响学校学生在校的稳定率。
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目前,我校正大力要求学校老师下厂下企业实习,这个实习可以尽可能地安排老师到相应的企业学习实践,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紧密型合作企业挂职定岗,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学校每年可以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企业文化,及时了解生产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变成校领导要求的专业特长的教师。
二、聘请社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兼任专业教师,因下企业人数有限,学校可以,把这些请来的“行业骨干”请进来兼课的同时,也可以对在校专职教师进行特训,从而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当然,这些行业骨干教师由于是非师范出身,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甚至有些言行不符合老师的身份,甚至有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带进学校来,难免出现教学经验、教学技巧缺乏的情况,我觉得,对于那些想长久留在学校工作的那些骨干教师应考虑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师范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授课技巧,要加强对他们理论的培训,努力提高其学历次层次和理论水平。让“行业骨干”与专业教师优势互补。
三、同时,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以逐步提升师资队伍整
学历层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教师
四、建立双师型教师考评以及奖励机制。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专业能力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目前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简单的可以概括为: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的能力特征,同时获得中级职称后又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技术应用能力的职业资格证等证书或职称,能够反映教师在本专业领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尽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过了多年的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很多职业技术学校 “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迅速提高,有的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90%,然而,教学质量依然难以获得质的提升,显然,目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效果并非像我们期待的那般高成效,通过分析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主导作用缺失,缺乏资格标准及相应制度。职业教育相关行政部门虽然出台了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发展的系列相关政策,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缺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任职资格标准,目前只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标准,而缺乏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任职资格的界定,政府权威部门缺乏具体、严谨、细致的规定,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这样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评价和选拔缺少制度保障,增加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难度。
(二)企业对参与双师培养缺乏积极性。校企合作是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企业的深度参与是构建双师教师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不容乐观,企业和学院在各自追求的目标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企业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成本争取盈利,并不具备为高职院校培养和训练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和企业合作,其目的是想应用企业的人力和设备资源,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培养,两者目标不同,即使互相合作也只是停留在较浅层次,并不具备解决教师实践能力这种实质性问题的合作程度,这些问题既导致“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缺失,也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引进渠道的畅通。
(三)学校双师来源渠道不畅,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在当前情况下,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主渠道还是学校自身培养。由于学校缺乏“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政策和管理机制,存在培训资源少,时间短,专业难对口等诸多问题,导致培训质量不高。其次,一些职业院校把教师拥有“双证”等同于“双师”, “双师型”教师演变成了容易被量化和计算的“双证”教师,教师只要取得了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相应的资格证书,加上教师原有的的教师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但现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师的“能力”问题。这种情况导致虽然双师教师比例提高,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明显。
(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缺乏动力。随着职业学院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长,专业教师不仅要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技能实践、技能竞赛,还要完成课程改革、专业建设、项目申报等多项工作,工作任务繁重,教师缺少深入企业学习锻炼的主观意愿,“双师”能力提高缺乏动力,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行政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双师教师为导向的职称评价体系,政府部门要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构建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职教发展和职教师资队伍成长的职称评审制度。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应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突出职教特色,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体现“双师型”职教教师特点的教师任职条件,统一组织职称评审,逐步建立独立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体系,要减少教师学术科研水平的要求,增加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标准,以此提高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升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二)企业着眼全局,主动参与双师队伍建设。企业应该建立长远的利益观,企业以自身长远利益为基础,通过与学校建立相应制度,既解决学院教师企业实践的实效性,又解决企业盈利性的问题,把与学校的深度合作作为“双赢”的有效途径,积极采取措施,参与职业院校师资培养,通过与学校合作建立“教师企业工作站”,把学院优质的师资资源作为企业新产品研发、项目开发、产品试制及职工培训的智力支撑,如江南工业集团,多年以来通过与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互相合作,与学院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工作站,通过与“校中厂”合作,利用专业教师的产品制造工艺能力及先进设备的加工能力,完成某中程杀爆弹关键部件“折叠舵翼”的选型、工艺、制造、定型工作,为企业新产品研发试制起到了关键作用,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三)学校与企业建立互惠互利机制,强化校企合作深度。学院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过程共管、责任互约、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开放的运行保障机制,企业共享学校的生产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学校共享企业的企业信息、用人需求信息、生产管理、生产项目和研发技术等资源,通过共同构建开放的教学体系,确保学校按照企业及社会需求组织教学。同时建立适应校企合作要求的服务体系,为教师下企业锻炼、为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建立开放的运行保障机制,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
(四)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1) 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职业教育的质量检测,是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助推器。职业院校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也要求自身积极参与到行业及企业的各类竞赛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目的,如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要求教师和学生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分别有学生组和教师组,学院从2004年第一届大赛开始,至今参与了六届,共有5位专业教师参加了全国总决赛,获得过全国第五、第六、第十的优异成绩,通过大赛极大的提高了教师专业技能。(2)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提高实践能力。根据职业教育规律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用“真设备,真岗位,真产品”的育人环境,通过共同完成真实产品的生产,促进教师主动探究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和认真敬业的职业素养,如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向合作企业 “接单”的方式引入企业真实的产品来作为教学内容,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实战式”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的职业能力都得到了提升,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真实产品的生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力,同时也锻炼的专业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
总之,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因素,“双师型”教师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重点,通过从“政府主导、企业主动、学校主体、教师主力”四个方面借力,强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协调四个方面诉求,共同破解“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难题,从而实现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26-03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职业院校作为承担高层次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其教学水平、服务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则是决定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始终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在招聘新教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没有严格的标准和定义。常见说法有“双职称”、“双素质”、“双证书”、“双能力”、“双融合”等,其实这些都不是确切的,只有教育部的说法比较权威:“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一是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的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二是近五年中有两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在教学中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三是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四是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实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属先进水平。概括起来,“双师型”教师应是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又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技能。“双师型”教师有校内的专职教师,也有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两者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构成了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只是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产物,还不是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来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整合为“一”,而不是目前所强调的“双”。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行业办学和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优势,坚持以“内培外引、制度激励、校企互动、协同合作、实践锤炼、整体提升”为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421名,其中专任专业教师372人,占专任教师的82%,“双师型”教师336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90.3%,高于教育部80%的规定,已基本形成了一支学历、年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与其他职业院校一样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教师队伍呈年轻化,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目前3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有195人,占专任教师的47%,35岁至45岁之间的专任教师有138人,占32%,45岁以上的有88人,占21%;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57%,高级职称的仅占24%;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33%,学士及以下的教师占76%。由以上数据可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队伍具有年轻化、低学历、低职称的特点,这与前几年为解决生源扩招导致的师资力量不足而大量招聘高校毕业生有关。这些教师年轻、充满活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优势,但是缺乏系统的专业实践训练与工作经验,虽然经过职称评聘或职业资格考试或下厂实践,对所授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有了整体的了解,但是由于工作时间短、资历甚浅,在实践应用方面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相关行业动态把握不够透彻,他们的实践技能还有待提高,在某种层面上他们只能算是浅层次的“双师型”教师。
(二)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招聘高技能人才具有难度。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广西机械工业学校和广西机电职工大学,最早建校于1958年,历史悠久,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现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工商管理系等10个二级系部,其中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是传统的老系、大系,学生数量多,教师数量多,各专业的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建设,无论是年龄结构还是职称结构都相对合理。但是有些系还很年轻,如艺术设计系、建筑工程系,各专业团队人数相对偏少,大部分以青年教师为主,职称较低,缺少实力较强的专业团队带头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前两年公开招聘专业教师时适当地向艺术设计系和建筑工程系做倾斜,招聘一些具有高职称或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某些专业的带头人,招聘一些能工巧匠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并适当降低年龄条件的要求,结果连续两年招聘都达不到开考条件,无奈只好降低了职称和学历的招聘要求,从众多年轻的考生中挑出潜质好的高个子,准备通过内部培养的办法计划在三到五年内将他们培养成符合“双师型”的高技能人才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三)教学任务繁重,“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有待完善。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主要培养的是制造业方面的人才,受行业特点影响及职业教育办学的需要,这两个系的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各占50%,其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实践课通常采取分小班教学,导致实践课的总课时比理论课的课时多很多。另外,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目前在校生有13000多人,而专任教师才421人,为了缓解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学院从企业聘请了兼职教师。即使这样,专任教师仍存在教学任务繁重的现象,他们每人的周课时基本上达到16节课左右,年人均课时大约在600节左右,导致教师每天忙于备课、上课及课后辅导,还要完成学院规定的科研工作与专业建设任务,没有多余的精力接受下企业培训和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虽然学校制定有相关教师下企业培训的制度,但是面对教学工作量繁重的现象,学校没有强行要求教师每年必须完成一定的下企业实践天数,对下企业的教师也没有在职务晋升或薪酬待遇上给予政策倾斜,导致有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教学与教改科研,轻下企业实践锻炼的现象。
(四)兼职教师在数量与质量上还有待提高。专业课教师缺乏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在实际方面存在短板,无法将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传授给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及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发展及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喜欢自己优秀的员工及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工作时间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工作。同时,兼职教师的课酬由职业院校自行承担,受办学成本的影响,学校不可能付高薪聘请兼职教师,导致有部分专业在聘请兼职教师时困难重重,聘不到兼职教师或聘到的兼职教师不稳定,流失率较高,优秀的企业人才留不住。另外,企业人员本身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结构,承担教学任务时往往存在“会做不会教,会教不会说”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以上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以骨干验收和加强内涵建设为载体,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一)加强新教师入职培训,强化教育理念。近几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招聘了一百多名专任教师充实到各专业教学团队,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正处于精力旺盛、风华正茂的时候,他们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很强。为了让他们站好进校的第一站,顺利进入教师角色,了解学院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掌握各种教育教学技能与方法,尽快接受和认同学院的教育事业发展和文化理念,快速融入学校各项工作当中,学校建立了系统的新教师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由人事处组织为期两天的新教师入职培训班,并举行了庄严的入职宣誓。会后,由相关职能部门与教学系部在一年内落实完成对新教师的培养,如定期举办专题教学与科研培训、指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统筹安排参加教师资格证的岗前培训、下企业参加对口专业的相关实践培训等。通过紧张而有序的职业培训、学习与考核,新教师成长与进步很快,对高等职业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有了深刻的理解,掌握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技能与方法,了解了职业教育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明白了肩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及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
(二)有序开展教师下企业轮训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学院结合骨干建设任务要求,积极做好专业团队的梯度建设规划,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称的教师提出不同的下企业培训计划:要求所有专任教师必须利用寒暑假期间主动融入行业企业,5年内累计下企业实践时间须达6个月以上,鼓励教师带课题下企业,有计划重点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企业或地方挂职锻炼。近三年来,学院的教师下企业锻炼、顶岗实习的人均累计时间已在3个月以上,大部分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取得明显成效,视野得到了开阔,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目前共建成电气自动化、物流管理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6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培养出广西教学名师2人,广西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1人,广西技能大奖3人,广西技术能手13人,广西青年岗位能手2人,广西行业技术能手1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3人,学院教学名师10人,焊接专业团队教师在广西焊接学会等行业协(学)会和企业中担任各类职务,真正打造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三)创新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其教学能力。学院高度重视校外兼职、兼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把兼职教师作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部分来管理。目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宁广发重工公司、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上汽通用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集团、上海特略精密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海信科龙集团、南宁富士康、科研院所等众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起一支约700人左右的来自行业、企业一线能工巧匠和专业人才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人才库,其中半数兼职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较高的实践技能水平,具备良好的实践指导教学基础。为了不影响兼职教师的本职工作,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排课时优先照顾兼职教师,尽可能地将他们上课的时间排在晚上或周末。为了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由各教学系、部指定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专任教师对其进行培训与指导,使其在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安排兼职教师参与教育系统内的培训,让他们参与校内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专业建设的讨论,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兼职教师目前在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专业课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基本实现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学生对兼职教师的满意度也在逐年很高。
(四)实施继续教育培训,优化知识结构。高职教育是属于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跨国界的知识与技能。为快速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与职业素养,优化知识结构,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三步走”:一是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学院连续多年对获得高学历的教师给予重金奖励,并对教师外出学习期间的教学工作量进行了减免,大部分具有本科学历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参加在职教育,获得了硕士学位。二是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交流学习,如到国内或国外名牌大学深造进修,到国外合作企业接受一年的技术培训,到我国香港、德国和澳大利亚进行短期培训学习先进职教理念等。三是每学期聘请多位职教专家、教学名师和科研专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以上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国际视野得到了进一步开阔,培养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学生:2013年“林德金杯”国际青工焊接大赛中,机械工程系的团队获得了团体综合成绩平均分第一名,其中一位同学还荣获个人第四名;焊接1101班学生在“WELD CUP”国际焊接大赛暨2013中欧国际焊接技能对抗赛上荣获国际焊接大赛个人第四名和团队第二名;数控0601班学生获得南宁市五一劳动奖章。
(五)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骨干院校建设结束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把工作重点转为内涵建设,通过不断深化与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暂行办法》《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管理暂行规定》《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暂行办法》《科研工作考核办法》《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考核办法》《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等,明确了“双师型”教师岗位工作职责及到行业、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的目标与任务和各项工作的考核办法,明确了兼职教师的聘用条件、工作职责、聘用程序、管理与考核办法等,并在经费与薪酬待遇上给予支持。对在企业实践期间为学院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做出明显成效和贡献的,学院将按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取得专利、科研成果的则参照学院科研改革建设工作项目奖励试行办法予以奖励。自从有了相关制度的保障后,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攻关的积极性提高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戴建树教授主持的“基于激光视觉传感的焊缝跟踪跟踪系统开发与应用”、物流管理专业刘津平教授主持的“基于RFID技术构建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研发与应用”、电气自动化专业李翔副教授的“新型高精度粉尘浓度传感器项目”等3项科技项目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项目。电气自动化专业韦瑞录副教授主持研发“一种新型计量器箱”获国家专利,与南宁广开电气有限公司合作投产,实现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经济效益。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高了。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内培”与“外引”,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实践能力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广西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人才贡献。在“十三五”期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秉承“自强弘毅,知行合一”的校训,积极创造更好的环境与平台,不断提升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及优化“双师”结构,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质职业化人才,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刚,冯玮.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5)
[2]陆江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创新研究[J].学术论坛,2013(9)
[3]王旭善.必须加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的研究[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