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范文第1篇

[摘 要] 以就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设计具有时代性和素质性的生药学课程教学模式。采用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和生存能力。通过生药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实现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与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就业需求;生药学;教学实践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103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230- 02

0 前 言

2015年11月17日教育部下发了教学[2015]12号《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文中第十二条指出“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要把高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行业动态和发展需求,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多形式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高校教育其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必须体现出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由于中药产业的生产、管理、营销一线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较高,针对生产、管理、营销岗位职业技能,在生药学课程学习中根据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设置专门化的教学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增强适社会发展的职业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就业形式的把握,和自我定位的意识,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以培养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中药学人才。

1 生药学专业学生面临的现状

生药学是佳木斯大学药学院药学本科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与药用植物学、中药商品学、中药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时生药学硕士点也是我校最早建立的硕士授权点之一,学生毕业后适合于在药厂、医药公司、医院药房等单位从事中药药品生产、经营、中药学服务等工作,也可以在药品检验监督部门从事中药检验监督管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其招生规模不断增加,出现了就业难,不好找工作的问题,面对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和对应用型人才高要求的不断增强,有必要构建以就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生药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与职业技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以便更好地满足医药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学习生药学课程毕业后要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包括研究与开发领域中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能力。医院、医药企业及药厂等单位,所能提供都是一些基层职位,例如去医院中药房的工作内容就是调剂(抓药),制剂室就是制药,企业一般先会分到下属药店做销售人员,根据表现才会逐步转到管理岗位,药厂也要先去生产一线做技术工作,这些都是基层的工作,也是很多本科生难以接受的工作,因为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一旦熟悉了长时间干下去又会感觉很枯燥,而且一些职位需要一定交际能力,但待遇普遍不是很高。很多本科生感觉自己接受了四年高等教育,结果要做这些以前都是初中、中专毕业的人员做的工作,拿着相对来说“微薄”的工资,很辛苦。所以很多同学选择了医药销售这条道路,这条道路几乎没有门槛,靠的就是一张嘴,也就是所谓交际能力,而且没有工作时间的限定,因为工作就是到各个医院或者药店去跑业务,不管什么时候去,也不管在这上面花多长时间,只要每个月都能完成上级分配给的业务,就能拿到基本的工资,多出来的业绩算额外收入。基于就业需求,对生药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2 对生药学课程的改革

(1)以总论学习为例,注重建构学生在学习和多种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指导学生在学习生药学总论中明确毕业后合适的工作岗位,注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考察、探究、调查、总结等多种活动,对于生药学总论内容,在讲授生药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讲授中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包括中药品种来源混乱,质量标准低下,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资源匮乏等等,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中药行业发展中的诸多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增强学生传承发扬中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思考未来和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工作岗位与职业创新能力。

(2)中药材鉴别人才后继乏人,无论是药材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不缺少擅长仪器分析检测的毕业生,而是大量急需具有药材实际鉴别能力的生药学人才,形成了提升本专业优秀本科生、研究生未来就业或继续深造均具有良好前景,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通过对总论的讲述,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生药学专业的学习兴趣,熟悉学科特点,掌握药材实际鉴别能力的重要性,确定努力的方向,对个人未来发展树立信心,为各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3)在各论学习中如何帮助学生尽快抓住药材鉴别的要点,是生药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尊重并重视经验术语的应用就是一条很好的捷径。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忽视经验术语,更追求掌握现代技术手段来鉴别药材,而前人总结的经验术语是对药材特征描述的生动概括,是区别于其他药材的最重要特点,言简意赅,便于记忆。如大黄的星点;黄芪的心;贝母的 怀中抱月;党参的狮子头;人参的芦长碗密枣核J,紧皮细纹珍珠须等等。这些术语使零散复杂的描述变得清晰而简单,易于掌握,很受学生的欢迎所以对于传统的鉴别经验,要作为宝贵的财富来珍视,在较好地保留继承的基础上,再谈合理的发扬光大。

(4)注重通过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形成创新精神与能力,注重以就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为主要价值取向开展多种科技创新活动。在课堂上适当播放药材相关视频短片,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比如对吉林省万良县人参市场的介绍,从来源到采收,从鉴别到市场,使学生对人参尤其是野山参有了全方位的认识;还专程到河北安国药材市场实地考察,制作短片,让学生了解药材交易中心的规模概况,

(5)针对生药学内容特点,借助图文并茂的生药学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的原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等,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药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锻炼出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硬的药材鉴别本领,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来积累经验的。因此,在加强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大幅增加实验课所占比例,提高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在实验课的设计上,将部分实验课由验证型改为研究型,原有的生药学实验是已知药材名称,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查找药材的鉴别特征,在学期期末,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课学习,在已经具有初步鉴别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开展研究型实验 根据镜下观察的特征,来判断药材名称,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把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点的检索系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实践鉴别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工

(6)实验课之余,生药实验室长期开放,配备多种生药标本,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认药;或者把若干易混淆品种混合打包,以供学生比较辨别;带领学生走访药材市场,实地考察认药,就地讲解;聘请省内知名专家来校讲座,让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了解中药行业的状况。适时开展小型认药比赛,激励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对理论课教学的巩固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

3 结 语

配合教育部全力实施工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计划,可以有效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未来走入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使得药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毕业后从事中药相关专业的学生,尽快适应实习和工作岗位,从而提高就业率,满足中药行业人才需求,推动中药事业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7-01-18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师资;培训体系;管理;建设

基金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2011年教学改革课题

建立护理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以保证护理教师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同时为师资队伍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可能。护理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做好“帮、扶、带”的工作

护理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主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骨干教师组成,在构建护理师资培训体系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帮、扶、带作用,使其带动整个护理师资队伍的发展。对于新进的青年教师可以为他们分配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主要由一些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可以配备青年教师担任骨干教师的教学助手。使用“帮、扶、带”的方式培养护理师资队伍,以此来学习其他教师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长处,弥补自身不足,加强自身建设,从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的水平。

二、加强护理教师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对每一位护理专业教师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内容涵盖护理专业发展规划、先进的护理专业知识、教育学相关知识和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前沿知识。对护理师资队伍开展继续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举办各类讲座、学术交流或是通过笔试答卷形式。举办继续教育的讲座,应当聘请国外或国内发达地区请来的优秀专家和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作为主讲人。

继续教育应当实行制度化,并作为护理教师年终评优和职称聘任的主要依据之一。护理院校要对师资队伍中不同职称的护理专业教师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学时制定最低标准,并且在年终有继续教育相关内容的笔试答卷,同时将护理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和答卷分数记录在案。

三、护理教师的进修学习制度化

护理专业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对现有工作或职务的胜任上,也体现在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追求上,护理院校的管理者应该重视提升护理教师的职业素养,把教师的个人发展和教师的培训体系构建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护理教师的进修学习制度化。出台政策鼓励护理专业教师进修深造是要构建完善的护理师资培训体系的方式之一。护理院校应从学院的长远发展与现实需要出发,优先选送部分求知欲强、专业基础扎实的中青年教师到进行6个月至3年的专业进修培训,培训地点可以是国内医疗和护理水平较为发达的地区。通过对护理师资的进修深造可以使教师能及时的跟踪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理论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进修学习对于优化护理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为学校发展吸引和储备大批优秀人才也有着重要意义。护理院校还应该合理规划和使用资源,创造更多的条件扩宽护理专业教师的视野,在加强教师进修学习上可以使用在职培训、自学进修、脱产轮训、各种研讨班、进修班、访问学者以及出国进修等各种形式,以此来为护理教师提供一个可以与护理专业中知名专家学者交流学习、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的机会。这样的培训体系不仅可以护理专业教师提供个人职业发展机会,而且可以让广大教师看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景,感受到学校的重视和人文关怀。

四、加强护理教师岗前培训

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护理教师要不仅有渊博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人文社会学、心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更要具备把这些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充分、准确、恰当的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能力。这些内容都是在护理教师岗前培训中必须加强的。

针对这方面的培训护理院校可以采用分段式的岗前规范化培训。护理院校可以聘请教育学专家对护理师资进行50学时左右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的知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训和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在培训后及时进行笔试考试和教师试讲,在教师试讲中注重考核其教案的书写,并要求其板书要规范清晰、简洁,同时要恰当、适度的配合使用多媒体,要求教师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授课内容表述准确,讲课风格幽默生动、举例恰当。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重点和难点的清晰讲授,心理素质、教学形象、逻辑思维等方面做出量化评价并写出考核意见。最后,经过培训的护理专业教师根据考评成绩和评价意见同时结合自我评价和反思后,还要向学校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听课、学习,寻找自身的差距与不足的同时写出改进材料,补充和完善自身。

五、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培训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信息技术将带来教育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随之还将带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料等多方面的变化,必将引发教育教学领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1]。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加强对教育技术应用知识的学习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知识传授者的任务之一。护理院校要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培训作为构建护理师资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院校要有计划、大面积对教师的信息应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能力进行培训,力争达到通过培训后每一位护理专业教师都可以较为扎实的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将高科技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护理专业教师只有了解并熟悉了信息知识,掌握了信息的采集、应用能力,他们才能更好的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不断更新自身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临床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发挥作用。

构建护理师资培训体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护理院校在这个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解决培训经费的问题,可以采取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其次,注重培训效果反馈,通过培训是否真正达到了学校的培训目的,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都应通过培训效果中反馈,高校可以根据反馈结果找出不足为制定下次教师培训提供帮助。再次,要注重学校内部的学习交流,定期举办汇报交流会,护理教师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范文第3篇

国内外精神科护理教育的模式

1国外

在国外,精神科护士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专门教育模式,另一种为普通教育模式[15]。英国、爱尔兰等国家多采用专门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入学时就选择好今后的执业方向,如内、外科护理学与精神科护理学等。如英国著名的国王学院为入学护生提供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为精神科护理、成人护理及儿童护理。学生入学前就需选好专业方向,入学后根据其方向接受相关方面的课程教育和培养,学生毕业后也只能在相关领域进行护理实践[16-17]。美国、澳大利亚等多数发达国家则采用了普通教育模式,该种模式允许学生在入学时暂不选定日后的执业领域,接受相同的基础护理教育和相关专科教育[18]。此类学生毕业后即取得执业资格,此时可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执业领域,如接受精神科护士专门教育并通过考核,则取得精神科执业资格。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随着“去机构化运动”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专门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护士难以适应新的医疗环境,其弊端日益突出[19]。因此,目前趋势是将此两种模式融合,各取所长,在精神科护士的教育和培养中既注重基础知识又体现精神科专科特点,强化注册执业前的教育项目[15]。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将此种教育称为毕业护士教育项目,通过此种过渡期教育来培养精神科护士的专科技能和能力[5]。为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精神科护士的教育方式为终身性,各种继续教育项目得到日益规范和完善。如澳大利亚护理和助产士委员会规定,注册护士每年必须参加20小时以上的在职继续学习项目[20]。也有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认为此种教育项目有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除传统的授课方式外,护士还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络等接受此类继续教育[21-22]。

2国内

与国外类似,我国精神科护理教学也采用了融合模式。绝大多数学校将精神科护理教育纳入临床护理教育中,与内、外、妇、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并列,作为一门护理专业课程讲授[23]。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取得相应学位,通过考试取得执业护士资格后再选择进入某一领域进行临床护理实践。如护生选择了精神科,用工医院或所在科室多会提供精神科护理相关的岗前培训项目,护士接受此类培训后方可进入精神科进行临床实践[24]。此外,精神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在我国日趋受到重视和推广。继续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为主的终身性教育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适应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需求,指导护士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执业能力,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5]。张槐平等[26]认为继续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单位组织的护士学习、科室组织的学习和护士个人自学等,通过实行学分制管理使继续教育与护士的聘任、评比、晋升等挂钩。有调查显示,精神科护士接受继续教育主要为了提高业务能力、满足学分管理及晋升需求,其首选形式则为参加各种学习班[27]。根据护士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完善考核制度并建立激励机制可协助精神科护士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国内外精神科护理课程简介

1国外

国外精神科护理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获得作为精神科护士的基本资格,如具备整体护理理念,具有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及应对病情变化的能力等。在教材的选择上也各有特点,没有使用统编教材,各院校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选择多种形式的资料,如书籍、文献、影像视频资料等[28]。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29]。教师的责任不再是单纯地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课程设置上各院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不同方式。如美国的匹兹堡大学护理学院为本科层次学生开设了精神科初级卫生保健实践者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护理技能和精神科临床护理能力[7]。通过该项目护生能够对常见急、慢性躯体和精神疾病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并评价。美国的耶鲁大学护理学院在研究生层次开设了精神科开业护士的教育课程[30]。通过此类教育,学生可达到美国护士协会及美国护士资质认证中心对精神科高级临床实践护士的相关要求,通过取得相关资格认证承担起精神科高级护理实践者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除传统的讲授外,还多使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网络学习,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情景教学等形式[31]。此外,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各学院都非常重视临床实践,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临床实习纳入到课程设置中,有相应的学时要求[32]。这种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的安排方式会由于有及时反馈而对学习有更强的指导性,同时也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到一起。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多方面的,综合小组讨论、课程学习、临床实践等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国内

顺应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的精神科护理教学也改进了课程设置,综合并精炼了课程内容,建立了以专业知识和护理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各护理院校持续重视精神科护理教学,根据学生的培养层次和学时要求选择了相应的精神科护理教材,努力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推动精神科护理教学的发展[28,33]。不过由于学时数及实习医院等条件的限制,许多护生对精神科护理的认识并不十分充分,再加上文化和目前精神科护士执业情况对学生的影响,使得绝大多数护生,特别是高学历护生毕业后选择精神科从事护理工作的寥寥无几[34]。因此,进一步合理安排护生在校期间的精神科知识学习,不断加强和深化学生对精神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了《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35]。该规范要求针对护理本科学生的精神科护理教学在24~4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至少20个,实践学时至少4个,规范还要求在精神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应包括2~4周的临床实习时间,这是现阶段我国本科层次护理教育中精神科护理教学的最低标准。

展望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目前现状;教学管理的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21-01

成人继续教育是全社会普遍共同的教育,它是每个成年公民抑或其他群体的公民能够依法自由享受的教育权,也因此天经地义地需要各方面积极和有效的参与。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由于历史与地理、经济与政治、民族与文化等因素,人口素质偏低,尤其是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基础溥弱,但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能歌善舞的天然优势,顺应社会及云南特点,云南艺术学院成人艺术类函授教育于1994年开办。专业为音乐学、美术学、舞蹈编导专升本;音乐表演、美术、舞蹈表演高起专。通过近20年的办学,为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类教师和文艺骨干。近年来,我院的继续教育在经历“脱产、夜大、函授”的发展阶段后,从1999年开始,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现代远程教育的蓬勃兴起,普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的学历补偿任务已基本完成,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生源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1 目前成人艺术类继续教育现状

1.1 学历补偿教育规模缩小日趋明显:近年来,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挤压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空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滑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学历补偿功能在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逐渐饱和和日渐消弱,中小学艺术类教师利用各种学习的渠道获得学历,艺术成人教育的学历补偿教育的生源下降,规模逐渐缩小,这也是云南省艺术专业成人教育面临的问题。

1.2 艺术类成人教育没有形成独有的特色。成人艺术类学历教育还停留在套用普通艺术类教育方式,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考核方法、教学管理等都与全日制普通教育相同,加上目前艺术类成人学历教育办学形式为函授,除了专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成人教育的认识误区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也缺乏监控,函授教学中因日益突出的“工学”矛盾而出现的“函授不函,面授不授”的问题,如果再加上管理力度不足,那就会出现有真文凭,没质量的毕业生,继而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1.3 艺术类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比较僵化。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从事成人教育的人员,大多数都是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在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上,始终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框框,很多仍然沿用着普通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管理制度仍然沿用普通高等教育学年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不研究成人教育教学的特点;不研究构成成人教育对象的不同,对成人教育教学缺乏研究与创新。从上到下实施的是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课程体系结构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分配比例不甚合理,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不够紧密;课程设置缺少任选课。成人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课程。在教学管理上,突出了一个“管”字,忽视了成人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接受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成人学生常常出勤率较低,学习效果较差,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管理方式不当,没有适应成人学生的特点造成的。

2 针对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艺术类成人教学管理新思考

2.1 构建新时代结构合理的艺术成人教育体系:从层次上而言,学历教育应该有中等艺术教育和高等艺术教育之分,高等艺术成人教育又应有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四种学历层次,为广大艺术师资素质的不断提高提供平台。

在内容上,应该设专业和选修课程,学术性课程和适应各级艺术类教育所需的不同课程,以适应成人教育的特点。

从时间上,应分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培训时期,短期从半天到几周时间不等,用于解决教学中一些实在或者实际的问题,或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及新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中期脱产或半脱产数月甚至一年以上时间,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进修课程及各种文凭证书课程,目的是深化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或补充学历,长期课程主要是所读学位,可采取学分制的办法,让参加学习的教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不确定的时间内学完规定的课程,通过相应级别的论文答辩获得学位。

2.2 突破教学时空的局限,缓解工学矛盾:目前,在普通高等教育艺术本科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普遍。而在成人教育中则相对较为薄弱。限于成人教育短暂的面授教学时间,更多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教学进度,泛泛讲解、满堂灌等方法效果远远不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充分使用。引进多媒体及网络课程使传统的函授教学活动不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使教学活动极大的延伸,可以异地实时交互。也可以异地非实时交互:学习者不用担心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的限制,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需要学习自身所需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工学矛盾,为成人学员的自我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2.3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化专业实践:成人艺术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从事相关或相近行业的在职人员,教师应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锻炼,注重成人学员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精神;其次要加强社会实践培养,注重与实际工作的联系。

2.4 改革考核方式,使其与成人教育教学特点协调:成人教育考核的重点不是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是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就要求成人教育摈弃普通高等教育程式化的考核模式,转而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实用的考核方式。如学业成绩的比例,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减少期末成绩所占的比例,平时工作中的获奖都可以记入相应课程,把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再如:考试尽量多样化,如增加各种实践内容,减少纸面背诵内容,采取演出、作品展演,个人音乐会,画展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实战能力。总之,考试方式引导教学改革方式,成人教育特殊的教学方式需要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与之相配合,只有打破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固有认识,才能彻底推行新的教学方法改革。

2.5 完善课程设置,积极推行学分制: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岗位要求,因为成人教师大多数为中小学艺术类在职教师,他们的学习意愿更多的是提高自身能力和获取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选择性。目前我院成人艺术类的课程设置大多是照搬普高的模式。而成人艺术类教师在以往的中专或大专学习中已经接受此类课程的培训,大家普遍对重复的东西无学习兴趣。故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应该充分切合成人艺术生的学习特点和艺术专业的特点,建立以整体技能为导向的新的课程结构,缩减基础课程课时,适当增加专业及专业实践课程课时,注重实践和技能的培养。

同时要积极探索、推行学分制,国外成人教育普遍实行学分制。所谓学分制是指以学生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的是弹性学制。建立成教网络教学虽然能缓解学院的学习需求,但成本较高,就目前我院的情况来看现实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实行学分制,我院可以借鉴普通全日制推行学分制的经验,学分制与学年制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以学生选课为基础,教学内容相对灵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毕业,而对于差生则可以起到激励和鞭策,因为修不够学分就要推迟毕业;三是能使成人学生摆脱学年制带来的时空上的限制,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时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学矛盾。由此可见,对成人教育实行学分制,更符合成人教育的实际情况,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 结束语

总之,成人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有效补充,云南艺术学院要保持在省内艺术类继续教育的领先地位并提高在国内其他省市地区的影响力,需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制定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方针策略,在不断的变革与创新中加强竞争力,积极改进管理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学院品牌,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参考文献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范文第5篇

摘要:在产教融合视域下,以浙江省高校和院校合作企业的现状调查和分析为切入点,分析发现高校社会服务模式的顶层设计思路没有完全打开,社会服务平台建设还有待完善等问题。要求教师今后的社会服务在形式上多样化、规范化,内容上全方位多角度。

关键词:社会服务;产教融合;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21-02

大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和社会的沟通”。在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作为高校三大基本职能之一的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已经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在产教融合视域下,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是发展双师型教师的需要;高校教师多种形式为企业服务,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深化高校和实训基地、合作公司的合作重要基石。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前提,把握教师社会服务的现状,拓宽教师社会服务的途径,是新时代下高校发展的指向标。

一、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现状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讲,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5年工作要点》指出,“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常态化。深入推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和在线教育联盟建设,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向全社会开放。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应用性人才需求紧俏的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时展的趋势。西方发达国家深度产教融合的高校教育体制,为我们高校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国际环境和发展思路。自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最早将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新功能,时下高等院校除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之外还有社会服务的职能。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是国家与社会之需要,“职业教育之目的,一方为人计,曰以供青年谋生之所急也;一方又为事计,曰以供社会分业之所需也”。现在高校教育要求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同市场“零距离”对接,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应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生产、服务、管理行业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加强科学研究,高校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工作,强化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职能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推进作用。高校推动地方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的崛起、企业的本地化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浙江省受访的高校调查结果来看,时下多数高校的顶层设计社会服务模式建设思路没有完全打开。社会服务还没有上升到高校基本工作之一的层面,只是作为师生工作之余的工作。大多数安排在及假日等闲暇时间进行,很少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属于师生自发组织行为,学校层面的大多局限于鼓励,作为中心任务加以布置、规划推进还在少数。再者,社会服务平台建设还有待完善。服务的模式单一,多数为学校为企业提供服务,而缺少和服务对象的足够互动,只有企业和高校的持续深入合作,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成为校企合作的主体,才能充分发挥高校职业人才的优势。

二、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途径要求

1.完善双师型社会服务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社会服务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质量社会服务的保障。挑选建立一支学高校和行业高素质“双师型”社会服务教师队伍,保证参与社会服务的教师都具有较强社会服务的能力。根据高校要求,加快建设一支熟悉产业状况、服务产业转型、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教学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真正实现服务教师的双师素养。

2.服务途径形式要多样化、规范化。推进高校教师社会服务途径形式要多样化、规范化。政府政策层面扶植,建立技能名师工作室。以技能名师工作室的形式牵头开展社会服务。《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切实提高校业教育的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依据产业发展需求,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共建产学研联合体、技能名师工作室,使其成为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院校的资源,积极主动承担各级各类社会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学历和技能水平。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十三五”期间,在杭州市职业院校扶持建设30个技能名师工作室”。现在很多杭州高校已经着手建立名师工作室。根据受调查院校的数据显示,现在高校对于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正在做出很大的努力。现在高校关于教师的挂职锻炼形式有:脱产式、半脱产式、非脱产式等三种形式。具体来讲,脱产式是教师承担学院部分工作量,如4个课时左右。不再担任学院其他教学工作任务,在行业企业全职担任职位工作。如120个工作日。半脱产式。教师承担高校部分工作量,如6个课时左右。在行业企业担任职位工作。如60个工作日。非脱产式。教师在高校基本工作量不变,利用寒暑假期间去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如30个工作日。社会服务是根据高校的挂职锻炼政策,基于实训基地的合作情况,结合企业的服务需求和内容,探索一项新的社会服务途径。

3.实现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内容全方位多角度。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内容全方位多角度,有走出去也有引进来。社会服务的内容要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根据公司的要求订立相关的内容。可以分模块、分层次进行。高校教师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素养培训服务。主要内容是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应该具有的职业品质。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企业文化教育等。采用的形式是利用员工的业余时间分开授课。校企合作加强职业考证和鉴定服务。企业在人员培养、员工素质教育、学历提升方面,有急切的需求。尤其是以制造型企业为代表。员工的职业素养不是很高,已经深深困扰雇主和员工,影响员工的职业发展,也影响了企I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升。利用高校的多学科优势,集合区域内总工会的资源情况,开展专业技能和学历学位的提升,为员工建立完整的考证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实现员工的综合素质发展。进一步完善企业人才的高校聘用服务制度。高校各个专业结合学科、专业、行业发展情况,确保高校聘用的企业人才质量。完善聘用流程,规范聘用程序,让聘用不再浮于形式,注重可持续性。建立校企对接窗口。

4.真正的校企双赢才能可持续发展。要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社会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搭建服务平台,从政策扶持角度入手。现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入。学院聘请企业人员为兼职讲师、教授。开展讲座、校园招聘、提供企业岗位一对一实训服务等。拓宽服务d体,增强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开门办学”就是要“把企业专家引进来,让高校教师走进企业,让培养的人才落户企业”。首先,初期社会服务主要形式为教师为企业进行教育培训为主要任务。教师转变只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对时下热点和本区域发展状况,找到服务的行业和服务的点。通过广泛的调查与交流,寻找适合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适应企业需求情况的服务的方法和教学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其次,要不仅进行理论研究,同时要重视应用类的研究,尝试承担横向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意义

高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有效补充形式,能为社会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他的教育方式是与社会实践联系最紧密的。强化教师社会服务能弥补学校时间经费的不足,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业水平,还可有效地连接社会各界。提高的学校的知名度,建立实践教学平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社会需要高校教师的才华和专业知识为其服务。高校也需要社会这片广阔的天地进行实践。社会服务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总之,“以系统的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产教深度融合为主线,以促进行业产业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背景下,建立双师型社会服务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质量社会服务的保障。并要求社会服务在形式上多样化,内容上全方位多角度,真正的企双赢才能持久,让教师的社会服务真正落地、落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徐学兰.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社会服务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4,(4).

[2]刘剑峰,刘德发.浅谈实现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的途径[J].职教研究,2012,(3).

[3]王文凯,彭换新.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