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他认为流通行业需要提升的是服务品质的升级,并不是大家说的经销商有90%在亏损。这是阴谋论,我们的行业是非常健康的,只不过到了一个转型升级期。
通过今天座无虚席的场面可以感受到,大家在这种汽车市场的转型期,对金融的关注度更高了。安亭国际汽车金融论坛不仅是国内一个高层次的论坛,也能办成一个国际高层次论坛。
刚才说了我们进入转型期,转型期的标志就是,以产品为导向的卖方市场已经过去了,我们进入了一个以消费为导向的买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中国汽车市场开始走向成熟。今天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体现了国际汽车市场的特征,就是新增加置换。
未来如何保证中国汽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要努力扩大消费、创新消费,靠消费去拉动。另一方面,我以为要靠我们创新技术革命,通过结构调整来保持汽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要说到新能源汽车,回头看2008年,在那样的金融危机下,汽车业界提出了要弯道超车,但是当初的愿望没有实现。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当时仅仅停留在会议的研讨当中。
在这一轮经济的下行中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在发展和制造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可以看到,国务院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从研发、制造、使用、消费方面出台了密集的一系列政策。
我也看到了,北京已经宣布对新能源汽车取消限号,这是一个重大利好。我也看到经销商在这一轮中也加入到新能源的发展中。
今天在座的从电动车的研发、生产、布桩、经营的企业人士都有,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缩影,又重新在转型升级中显现了流通的作用。一方面帮助生产企业卖车,一方面帮助消费者解决用车的后顾之忧。我们的市场要靠消费,要靠新技术的革命推动它。
我们如何扩大消费?如何去引领消费?如何创造新的市场?
我国金融市场的渗透率和国际市场差距非常大,这正是我们未来的成长空间,我刚才跟邵行长交流的时候说到,平安银行在过去十几年,在流通行业里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现在有8000多家经销店的合作。
对于经销商而言,在市场转型过程中,我们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也要转型和提升。这个行业要深入融合,通过金融产品在经销店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来扩大消费,引领消费、创新消费,这是其一。
其二,如何让经销商做大做强?进入了新的转型期,这个行业也进入了深入的调整时期。2015年流通行业的兼并重组,很多事件成为这个行业的热点,而兼并重组的过程,一定离不开金融的作用,金融要助力行业调整,让行业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能够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我觉得今天这个会议非常重要,也看到来了很多大的经销商,大家都非常关注。通过金融的助力,让行业做大做强。
关键词:金融危机;房地产行业;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一、金融业与房地产行业的关系
从次贷危机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房地产与金融之间日益密切的联系,房地产行业与金融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房地产业与金融业从某种意义上是对孪生兄弟,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兴衰成败直接影响到金融业,房地产行业的波动风险会直接演变为金融风险;同样世界金融危机也会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中国,而房地产行业无疑会受到显著的影响。
二、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世界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中国,我国房地产行业也受到显著影响。无论是居民的消费能力还是消费意愿,在金融危机中都出现大幅度下降,我国房地产业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积累效应和金融危机波及效应的双重打击。
(一)经济调整将危机传导到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行业中市场预期很重要,在经济上升期,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会带来明显的财富效应,人们手中的资产都会显著升值,购买力和变现能力都很强。在乐观的预期下,房地产价格和成交量都处于稳步上升阶段。然而当宏观经济增长减缓甚至停滞时,人们的消费预期不足,资产价格萎缩,财富缩水。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成交量不足是最大的问题。
(二)外资撤离中国楼市直接影响房地产行业景气。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华尔街大批投资银行或者倒闭,或者被托管,很多与此相关的外资机构也在2008年9月份前后开始抛售上海高档物业。外资出售在中国的房产物业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金融危机使这些外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流动性出现问题,需要从亚太等区域回收资金;二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销量明显下降,部分区域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下跌,各方对后市分歧严重;三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子放缓。
(三)失业和减薪降低住房消费能力。宏观经济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较大的减速,这必然导致失业率上升、职工收入下降和居民消费意愿减弱。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大量规模以上企业倒闭,其中有很多用工规模达到几千人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国家统计局的社会需求指数和社会收入指数显示,2008年这两个指标出现大幅度下滑,其中收入指数下滑更加严重,已经接近1992年以来的最低点。
三、房价稳定于合理价位的意义
近三年来国家实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最直接的目的是稳定房价,在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推动市场房价回归理性以保持房价稳定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近期国家采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已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不少城市商品住房成交量有所回升。而房地产市场要得以发展,重点还在于让房地产市场由投资为主导的市场向以消费为主导的市场转移,而在这个转移过程中,房地产价格回归理性是根本所在。只有在此基础上,房地产内需扩大才能够产生效果。
(二)有利于重建购房者的信心。2008年,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烈,而调控只是一个手段,是否能唤醒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调控是否能让一直处于观望的购房者,重新建立起购房的信心。
总而言之,高房价是不能救中国经济的,保经济增长不是保高房价。中国高房价的理性回归有利于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必须建立在广大老百姓、尤其是占权重最大的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有效需求的基础之上。只有房价理性回归,稳定在合理价位,才能给购房者乃至整个行业、整个国家带来较多利益。
四、金融危机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下,中国房地产行业如何走出困境呢?我国政府、房地产企业纷纷采取了哪些措施或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呢?
(一)政府:提升市场信心是关键。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拉动钢铁、建材及家具用品等产业发展举足轻重,对金融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应落实和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下阶段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要方向仍然是提升市场信心问题,而提升房产市场信心可采取“组合拳形式”的政策来调控。1.连续降息。在全球经济发展放慢的环境下,如果政府要保证经济平稳发展,就要对房地产信贷资金捆绑放松,从而刺激资本市场信心。2.二套住房限制的松绑。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贷款需求,金融机构可在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上按优惠条件给予支持;对非自住房、非普通住房的贷款条件,金融机构适当予以提高。
(二)房地产企业:提高危机意识,适时调整。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光有政府的政策和行动是远远不够的,我国房地产企业也要积极行动起来。1.适应市场需求开发房地产,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优化。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在发展中国家,正常的商品房市场应呈“金字塔”型,即底部是广大老百姓消费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中间是有较高要求的白领阶层,最顶端是能消费高档豪华房的小部分人,而我国是倒“金字塔”式发展。为了改善我国现阶段房地产的供求状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适应百姓的需求,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促进我国房地产结构的优化。2.提高危机意识。金融危机下,尽管很多房地产企业采取降价销售,但目前仍有人高喊房价还要上涨,所谓“物极必反”,房价短期的快速上涨,终将对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房地产开发商应提高危机意识,考虑购房者的疾苦,不应一味追求房价高升。房地产企业应认清市场规律意识到“保增长不是保高房价”。3.密切关注国家政策,适时作出调整。当前,配合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降价是房地产商应对市场变动的首选策略。
参考文献:
[1]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关键词:三角关系;分析工具;金融消费者保护;综合性法律机制
目前,全球关于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的理论与实践都已经趋于成熟。理论上,研究者运用经济学理论、法学理论等对金融消费者保护进行分析;实践上,以美国为首的很多国家已采取诸如成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和进行金融消费者立法等保护举措。但是这些理论和实践一般过于分散,从某个侧面对金融消费者保护进行阐释,没有从用系统化的全息视角梳理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导致金融消费者保护片面化、碎片化。
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以主体为基准,金融消费者、金融提供者、金融监管者天然构成一个三角结构模型,这个模型有其自身的逻辑平衡。金融消费者为政府监管提供政治支持与援助;政府监管又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并限制金融供给者的不当行为;金融提供者必须遵守与金融消费者之间的契约并保有自身的声誉。
一、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主体三角平衡
(一)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工具分析:经济主体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是不完全信息。因此其决策和行为都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金融消费领域来看,金融消费者专业知识的有限性和金融机构垄断性地位导致金融供给者的信息优势明显。部分金融机构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就可能用虚假的信息误导消费者,从而实现掠夺性的金融交易。信息搜寻是解决金融消费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但由于金融产品的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使金融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成本过高。为了解决金融消费者为信息买单的问题,需要引入必要的政府监督机制,对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
(二)从委托-理论工具分析:委托理论研究委托人如何使人努力工作以实现委托人的最大利益。激励问题是委托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当签订合约后,人面临着道德风险,需有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显性激励机制和隐性激励机制。显性激励机制是让人与委托人承担部分风险,将风险与收益挂钩。在金融消费市场,金融提供者与金融消费者签订的金融合约中要包括金融机构收益获取和其服务质量应挂钩,达到奖勤罚懒。隐性激励机制认为,没有显性激励合同,人也会积极工作,因为人的市场价值决定于其过去的经营业绩。在金融市场当中,金融机构一旦知道其声誉受损将带来严重的损失,就会努力维护与金融消费者之间的约定。这样,金融服务供给者在显性和隐性的激励机制下有可能重视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信守与消费者之间承诺。
(三)以父爱主义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工具分析:个人或家庭在金融消费市场通过选择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实现个人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是自由主义的体现。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等因素制约了市场效率的实现。父爱主义理论是指采取阻止自我损害,增进利益来提升当事人的福利、需要和利益。这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监管政策来对金融消费市场进行规制。同时,公共选择理论为金融监管者进行规制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由。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政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金融消费者作为理所当然的选民,其必然要用选票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政府监管机构和政策法规制定机关,保障自己的救济方式和救济程序。
二、金融消费者保护中的供给、需求、监管
(一)金融需求方作用:在金融消费市场,金融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迫切需要的是信息和知识。金融消费者作为单个个体,其信息不对称几乎不可避免,金融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组织建立可以消减个人的弱势地位,同时良好的救济机制同样必不可少。
(二)金融供给方作用:金融机构在只考虑短期利益下会损害消费者利益来增加自身利益。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为金融消费者的侵权提供了动力,一些金融中介机构与金融产品的提供者形成一种代售关系,代售行为的薪酬结构与佣金模式激励金融中介机构给予消费者不恰当的购买方式。金融机构的创新对金融消费者构成威胁,过分复杂的衍生品交易,加剧消费者的信息劣势。但是,从长远来看,金融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利益相关者,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利益是一致的。为了实现金融行业的长久发展,金融行业的自律对保证行业发展必不可少。
(三)金融监管方作用:自从泰勒提出“双峰理论”,政府在金融消费者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已基本为各国监管当局认可。政府通过管制和干预,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谋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同时金融消费者保护要适可而止,复杂的监管体系会让金融消费者无所适从,造成监管困境。
三、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路径分析
(一)行业自律:自律监管的好处在于自律的灵活性可以弥补执法和司法对抗产生的缺陷:僵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成立诸如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保险业协会,加强自身的行业规则制定,更多考虑到消费者的保护和行业的长远利益而不是单家机构的短期利益。内部控制也是金融主体行业自律的一部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减少不法行为的产生。
(二)消费者自治与救济:成立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可以有效对消费者进行教育。救济方面,国外金融ADR制度是非诉救济方式的一个很重要的制度设计,非诉讼救济比诉讼救济具有廉价省时的特性。诉讼救济方式的前提是有一个好的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的立法文本,然后有保障程序实施司法手段。
(三)政府监管:金融交易结构日益复杂,金融产品日益创新,如何创设适应金融综合化经营的法律监管机制有赖于金融监管理念转变。金融监管要保持平衡,要适当监管,消除负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垄断等市场失灵功能,同时避免监管乱用。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要构建金融监管当局的合作机制。
所以,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从主体、供需、保护路径来看,呈现三角金字塔结构。三角结构中的三角关系是动态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割裂三者之间关系的做法和行为会导致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的断裂。(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赵煊,魏 建.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述评[J].东岳论丛,2012(3).
[2]呼建光, 毛志宏.金融消费者保护:经济理论与法律形式 [J].社会科学,2013(2).
[3].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制度困境及其完善,上海经济,2012(4).
[4]张蕴萍.信息不对称与金融消费者保护 [J].学习与探索,2013(1).
2001 年,全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为436 亿元,这一数据截至2008 年年底,达1583 亿元,至2011年底,突破3000 亿元。而根据近日的国内首份汽车金融行业年度分析报告预测,未来十年,中国汽车消费金融市场容量将超过1万亿,至2015 年汽车消费金融市场余额将达6700 亿。
《投资者报》采访获悉,尽管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近十年来最严峻的考验,在刺激政策退出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汽车行业在经历着增速回归正常、新车销售利润下滑的转型期,但汽车金融,风生水起。
在银行业界看来,包含消费金融、汽车租赁、二手车在内的现代汽车服务业将消除工业发展与服务增值的不对称,帮助汽车企业成功实现转型升级,而以消费贷款为代表的汽车消费金融,将为汽车流通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仍多集中批发融资
广义的汽车金融,是指在汽车的生产、流通、购买与消费环节中融通资金的金融活动。狭义的汽车金融服务,通常是指汽车销售过程中对消费者或经销商所提供的融资及其他金融服务,包括对经销商的展厅建设和设备贷款、库存融资和对用户的消费信贷、融资租赁、保险等。
在民生银行与德勤联合的国内首份汽车金融行业年度分析报告——《2012汽车金融报告》中披露,实证表明,汽车生产环节只创造了约30% 的利润,而流通和售后服务环节却能带来约70% 的利润。这一数据显示,汽车金融服务是汽车产业价值链上最具价值和最有活力的一环。
因此,早在20 世纪20 年代的美国,就催生了汽车金融,当时的业务由汽车制造商向消费者提供汽车销售分期付款开始。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业务起步较晚,可以说直到1998 年10 月央行《汽车金融管理条例》起,中国的汽车金融市场才算正式启动。
与成熟市场相比,汽车金融的核心业务——汽车批发金融、汽车消费金融在中国都只有不到30年的历史。相比国有银行而言,股份制银行中的中信、民生、平安银行等更为活跃。据《投资者报》调查,目前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汽车金融服务看,仍多集中于批发融资领域。
近年来,伴随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经销商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集中的发展历程:截至2011 年底,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共有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72000 余家,其中狭义乘用车的品牌授权经销商共有20181 家。2011 年,汽车流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8810 亿元,其中,乘用车平均单店营业收入约为9993 万元,平均单店销量为642 辆。
继中升控股、正通汽车、联拓集团、庞大集团、安徽亚夏、宝信汽车、国机汽车、物产元通、上海永达等汽车经销商集团成功上市之后,2012 年,广汇汽车、广物汽贸等集团也在积极筹备登陆资本市场。同期,正通集团收购中汽南方,中升汽车收购龙华汽车,广汇汽车收购四川申蓉和山东鸿发,大型经销商集团通过行业整合加速发展。
随着行业增速变缓,一些资金实力较弱的经销商遇到困难,而大型经销商集团获得了扩张自身实力的良机。目前,广汇、庞大、国机汽车3 家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 亿元,另有21 家集团收入过百亿元 。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新车销售利润趋薄,让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将盈利重心由新车销售向维修、配件、精品、二手车、金融保险服务等后市场业务转移。
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携手创新
《投资者报》了解到,经销商需要包括建店融资、存库融资、并购融资、现金管理在内的综合金融支持。而目前汽车批发金融的主要市场参与者为汽车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前者在厂商配合、服务效率方面优势明显,后者则具备资金充足、产品丰富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经销商库存融资需求快速增长,迫切需要额度充足、发放及时和使用方便的融资支持。然而,受到监管机构对其资本充足率、业务增长规模限制性要求,以及货币政策收紧、资金紧张的宏观形势影响,汽车金融公司无法独立满足经销商快速增长的融资需求。在此背景下,部分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合作,分别发挥双方在融资能力和经销商渠道管控方面的优势,推出经销商库存融资联合贷款服务。
“银行具有资金实力,整车厂商对车辆价值和销售数据充分掌控,汽车金融公司拥有专业的系统及作业团队,经销商最了解客户,汽车金融市场的这四方参与者各展所长,充分合作是汽车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民生银行交通金融事业部总裁韩峰向《投资者报》透露,面对经销商对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需求,民生汽车金融对基础产品进行了创新性的重构,并于2010 年在业内首家推出“汽车经销商金融支持计划”一揽子金融产品与服务方案。
此计划中,针对经销商从建店、运营到提升的不同发展阶段,可提供建店融资、存货融资、融资租赁与消费信贷等不同的金融支持;面向经销商集团的扩张、整合、运营提升及上市规划,可通过金融管家团队提供包括现金管理、公司理财、并购贷款及财务顾问服务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韩峰透露,在目前排名前50位的汽车经销商集团中,民生银行为30多家集团提供金融服务。庞大汽贸集团就是在民生银行交通事业部的扶持下于2011年4月在国内上市。
借助在批发业务中积累的渠道资源,商业银行在面向消费者的零售业务领域也可以通过快速复制实现规模化扩张。
消费金融将成增长新动力
《投资者报》注意到,汽车金融的另一核心业务——汽车消费金融被商业银行寄予厚望。
汽车消费金融是指汽车销售过程中对消费者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新车消费贷款、汽车租赁、二手车业务等。目前我国汽车消费金融的业态尚不完整,主要以新车消费贷款为主。
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新车销量已跃居世界首位,汽车保有量亦于2011年11月突破1亿大关。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中国的汽车后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及成熟度上均较成熟市场有较大差距。
据中国民生银行交通金融事业部汽车业务部总经理王炜向《投资者报》介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渗透率仅为10%左右,即每100个消费者中仅有10个人贷款买车,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信贷渗透率高达50%~70%。
为何渗透率与发达国家相差如此之大?
王炜分析说:“除了受宏观经济环境和车价不断下探影响外,贷款门槛较高、贷款购车手续烦琐等原因导致消费者贷款购车不踊跃。另一方面,我国消费者对于购买汽车时可选用的多种融资方式缺乏了解。”
此外,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也是主因。目前,消费者信用记录非常分散,金融机构难以掌握完整的客户收入以及信用情况,而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能为汽车金融的发展提供切实保障,降低系统性风险。
“还有一个原因是,汽车消费贷款的单笔金额偏小、手续繁杂,银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汽车金融公司受制于资本充足率约束、资金来源、资金成本等问题,资产规模受限。”
7%的平均利差诱惑
目前,国内汽车消费金融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即商业银行的消费贷款、信用卡分期及汽车金融公司消费贷款。数据显示,2011年汽车消费金融产品金额达3000亿元,其中,商业银行贷款金额达到1367亿元,占比41%;信用卡车贷分期850亿元,占比26%;汽车金融公司消费贷款金融达936亿元,占比28%。
《投资者报》注意到,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金融公司——上汽通用汽车金融(GMAC-SAIC)的数据,让金融圈“艳羡”。截至2011年12月31日,GMAC-SAIC资产总额348.21亿元,资本充足率13.37%,不良贷款率0.13%。近年来平均利差保持在7%左右,资产收益率、资本回报率均保持较高水平并逐年提升。
正是由于丰厚的资本回报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争相进入此领域。
在王炜看来,汽车金融公司与所属厂商品牌充分整合,通过系统对接提高效率。但受制于资金来源、资金成本等因素,资产规模受限,产品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需要;商业银行虽然资金充足,可为消费者提供综合的产品和服务方案,但可获得厂商支持有限,致使效率偏低,操作较为繁琐。目前商业银行在汽车消费金融投放的资源有限,近几年余额都保持在1000亿~1500亿左右。
“随着消费群体年轻化、产品供给丰富及服务效率的提升,国内汽车消费金融渗透率将在未来十年提高至30%甚至更高,这期间商业银行将会加大创新力度,力争以汽车消费贷款为主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将能稳固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他透露,商业银行传统的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由于缺乏对渠道的掌控力,推广成本高,而借助银行擅长的批发业务所积累的渠道资源,可以通过快速复制实现规模化扩张。
“批零结合的创新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发挥银行资金充裕的优势,弥补渠道掌控力偏弱的不足,将会成为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民生银行已关注到这一市场需求,将借鉴汽车金融公司作业系统和模式,批发式地开展消费贷款业务,构建汽车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王炜透露。
我国大力发展汽车金融行业,不仅可以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也能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还能提升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1.推动汽车行业发展如表1所示,根据2007年的数据显示,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消费贷款比例都超过了50%,其中西班牙比例最高达到了80%的比例,就连位处发展中国家的印度都达到了65%。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汽车贷款比例已经上涨到了80%左右,而我国汽车消费贷款比例仅为10%左右,远比不上日本7年前的水准。可见,现阶段国人购买汽车的时,选择贷款消费的比例仍较低,这就压制了大量潜在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如果在汽车金融的大力推动下,国内汽车消费贷款比例可以提升40个百分点,那么由此带来的汽车销量也就无法估量了。
2.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汽车金融行业的快速增加,还会带动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如果发展得当,汽车行业在汽车金融的推动下快速提升,还将引发汽车上、下游产业(钢铁行业、橡胶行业、汽车销售业等)的持续增长,使得整条汽车产业链散发出勃勃生机。在产业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行业的发展必定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例如:汽车修理行业、汽车销售行业等隶属于第三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能吸收大量的就业人口。汽车金融行业既能带动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又能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对于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出于产业竞争需要在国内,积极建设汽车金
融公司的企业都是国外的知名品牌,例如:丰田、大众等。它们的汽车本身在技术层面已优于国产汽车,再加上这些外资品牌能够提供优惠的金融服务,这就增加其品牌的综合竞争能力。不仅如此,汽车金融本身就有其丰厚的利润,增强外资的盈利能力,对于国产汽车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我国大力推进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改变外资在国内汽车金融领域的产业格局,对国产汽车提升产业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目前汽车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现阶段,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但也遭遇到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汽车金融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前文已述,汽车金融行业具体涉及到汽车经销商融资和汽车消费信贷,但目前整个汽车金融市场以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为主,所以本文只对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潜力进行分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01年我国汽车的消费信贷余额已达到436亿元,截止2008年汽车消费信贷余额有1583亿元,截止至2013年底汽车消费信贷余额已经突破3500亿元了,现阶段汽车金融市场已经初具规模。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要依附于汽车的最终消费,而近几年我国的汽车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早已越过年销售1500万辆汽车的大关。如表3.1所示,2008年至2012年期间,我国新注册民用汽车数量从每年763.2万辆增加到1772.5万辆,虽然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是新注册汽车的整体规模还是在不断扩大的,并一直保持汽车销量“世界第一”的头衔。随着汽车销售规模的增加,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容量也在不增长当中,除去汽车销售增加因素,只要提升汽车消费信贷比例,就可以使市场规模成倍的增加。根据民生银行和德勤的估算(2013),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到了2015年能达到6000亿元的规模,可见其市场潜力。
2.汽车金融行业发展问题分析汽车金融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总的来看有以下四点:
(1)征信体系不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的不健全,已经影响到了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方面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由于缺乏健全的信用评估体系,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呆坏账”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这些“呆坏账”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四大国有银行。这就迫使这些商业银行在操作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时,要求更加严格、条件更加苛刻,使得汽车金融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2)经营业务单一根据《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规定,汽车金融公司可从事“购车贷款业务”、“经销商采购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等八类业务。前文已述,目前汽车金融行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上,经营业务的单一也导致经营风险的放大。但客户本身还拥有汽车置换、租赁等其他的金融服务需求,对于汽车金融行业而言还是有市场前景的。但受到资金规模、人才数量和政策制约等限制,现在汽车金融行业无法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业务组合,以满足客户消费诉求,使得这些汽车金融公司经营业务单一、盈利渠道单一。
(3)销售网络受限《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还规定:汽车金融公司如要开设分支机构,必须得到银监会的批准。这就增加了汽车金融公司开设分支机构的成本,对于网点的布局和功能设置需要做更长时间的规划,极有可能错失发展的良机。不仅如此,如果银监会不允许开设相应的分支机构,这限制了汽车金融公司构建、发展自身的销售网络的发展目标,使其金融服务产品不能推广到目标市场中去。最后,在限制汽车金融公司扩张的同时,也遏制了整个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
(4)缺乏复合型人才根据《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银监会对汽车金融公司中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了严格的核准制,但对中下层人员的工作要求并未作严格限制。就目前的国情来看,汽车金融行业的综合性人才还是十分缺乏的,该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外企、商业银行和汽车企业。汽车金融行业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优秀的从业人员势必会影响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汽车金融行业发展对策
综上可知,汽车金融行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只要妥善解决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就能使汽车金融行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1.建立健全征信体系社会征信体系的不健全已经影响到了汽车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建议加快建设个人征信系统,为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营造“诚信社会”的氛围。其中,个人征信系统应包含个人的各类信用信息,以及相应的评估体系。这样,汽车金融公司就可以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降低个人信用风险。
2.适当减少政策限制随着国内汽车和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国内外汽车金融环境的变化,银监会应该逐步放松对汽车金融行业的管制,通过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放松对汽车信贷利率的管制,减少经营业务的约束,提升我国汽车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在使汽车金融行业突破政策制约的同时,让汽车金融公司调整发展业务思路,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最终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3.加强网络渠道建设现阶段,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影响到社会、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大汽车金融公司完全可以依托现有的信息技术,大力推动汽车金融的电子商务化,使得各类汽车金融服务网络化、信息化。这样,汽车金融公司就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相关业务的审核,突破现有的地域限制,增加销售渠道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