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程序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伤控制骨科 (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目的是救命、保全伤肢、控制污染、避免生理潜能进行性耗竭、为计划确定性手术赢得时机[1],可提重多发伤病人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自2007年以来,我们以DCO概念为指导,制订了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程序,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7-2009年应用DCO概念救治了58例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16~68岁,平均36岁。58例均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29例骨折,其中13例多发性骨折,12例合并颅脑外伤,9例合并胸部损伤,27例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创伤严重评分ISS(injury severity score)[2]20~54分。ISS评分是将身体划分为6个区域,分别是头颈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骨盆的损伤。多处创伤时,计算3个最严重创伤区的最高AIS (abbriviated injury scale)值的平方和,即为ISS总分,分值越高、创伤区域越多、死亡率越高,ISS>16分为危重伤。本组58例按创伤严重评分ISS 20~25分25例、>25分21例、≥40分11例、54分1例。
2 护理
根据此类患者病情复杂及骨科DCO概念,制定了科学、规范的护理急救程序,即ABC制护士抢救配合分工程序图,通过规范化的分工,预见性的抢救程序,在抢救患者时忙而不乱,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2.1 A护士的职责 负责呼吸系统管理。抢救过程中位于患者头部。
2.1.1 快速评估伤情 患者入急诊科,A班护士主动迎接,边问边看边检查[3],看即观察面色、表情、伤处情况等;问:受伤史、伤后时间、处理情况等;检查:①意识状态、瞳孔;②在5~10s内看、听、感觉患者有无呼吸;③监测脉搏和指端温湿度;④监测生命体征,迅速掌握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明确处理重点,对清醒的患者予以心理安慰。
2.1.2 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患者呼吸的深浅度、频率,有无呼吸困难,胸廓运动是否对称等。头偏向一侧,尽快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血块等异物。防止误吸,解除呼吸道梗阻,持续吸氧,及时吸痰,必要时使用简易呼吸器。
2.1.3 协助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止血,用无菌纱布覆盖加压包扎止血,若病情允许可将头部抬高以减少出血量。
2.2 B护士的职责 负责循环系统、生命体征的管理。
2.2.1 维持有效循环 护士以最快速度用静脉留置针开放2条或3条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保持室温,使用复温输液装置,使患者恢复热平衡。研究表明,加温至36~37℃液体用于静脉输液安全、可靠和舒适,尤其是已存在休克和低温的患者,输注加温的液体可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4]。作相关药物过敏试验,留取血标本查血常规、血型、备血、生化、出凝血时间、动脉血气等。
2.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变化,协助医生进行除颤。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出血量、尿量以助判断伤情。留置导尿,准确记录尿量,以便观察组织灌注量,作为调整输液的依据之一。
2.2.3 协助控制出血、妥善固定 外伤出血伤员每延迟抢救10min,伤员生存率下降10%[4]。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创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较浅血管破裂出血可直接结扎止血。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皮肤撕脱伤者可现场紧急压迫止血,并用夹板妥善固定骨折肢体,抬高患肢,尽量少搬运患者。做各种检查必需搬运患者时,患肢应保持功能位,轻抬轻放,减少局部出血,减轻疼痛。
2.3 C 护士的职责 负责病情记录,对外联系,术前准备。位于急救治疗车旁。
2.3.1 病情记录 对急救护理全过程记录要完整、准确、及时,如病情变化、出血量、用药、治疗及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瞳孔及执行口头医嘱等。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给患者佩戴腕带,快速识别并核对患者。
2.3.2 尽快做好手术前的一切准备 如备皮、留置胃管、手术通知单等,对危及生命的脏器损伤保证手术及时进行。
2.3.3 后勤保障 提供药物和抢救用物,如导尿包、静脉切开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环甲膜穿刺、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心包穿刺、胸腔闭式引流、血管结扎等。联系相关科室查急诊心电图、B超、X线、CT或MRI,准备氧气枕等物品,联系陪送员;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通知麻醉科准备手术。
2.3.4 负责与相应科室的联络及护送患者进入ICU病房,严重创伤患者DCO完成后应立即送入ICU处理。通知ICU病房做好准备工作,做好交接工作。经ICU治疗,在病情允许时,转回专科行确定性手术和后续治疗。
3 结果
5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2例死亡,56例治愈,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运用DCO概念制定并应用护理急救程序,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主动性、准确性,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从82.6%提高到96%。
4 讨论
4.1 严重多发伤骨科DCO概念的应用,是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思想的重大进步,而护理急救程序的应用是保障骨科DCO概念在临床实施成功的有力措施。本组58例多发伤患者均在2min内完成伤情评估,5min内通知医生入抢救室、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导管,15~20min内固定伤肢、止血、完成备血和术前准备。
4.2 应用骨科DCO概念初期采取救命措施的同时要配合医生止血、清创、固定,这就要求护士在现场能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无疑对护士的自身素质和专科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抢救程序合理,护士分工明确,措施果断,效果明显,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32-35.
[2] 朱佩芳,周继红.创伤评分[M]//王正国.创伤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8.
[关键词] 整体护理;护理程序;角色转换;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36-02
通常我们所说的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1],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整体护理强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现代护理观是建立在现代医学模式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现代护理实践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2]。
1现代护理观的内容
1.1护理学的框架结构
护理学的框架结构是由人、环境、健康、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组成的。而其他的众多概念是从这四个基本概念上展开的。这四个基本概念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护理框架的四个基本概念。
1.2整体护理观
整体护理观的整体概念包括几方面的含义:①整体护理要面向整体的人,人是由身心、社会、文化各方面组成的,其健康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②人的一切均需要护理,护士要关心人的生命过程的整体。③护理是连续的,护士不仅当人生病时给予照顾,而且要关心其康复、自理,达到个人健康的最佳水平。④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通过整体护理促使护理从个人向家庭、社区延伸[3]。
1.3护理发展的阶段性
护理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以疾病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二阶段是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三阶段是以健康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
1.4护士的职能与角色的扩大
以往主要是医院需要护士承担患者的护理工作,现在的护士职能将由医院向社会扩展,由照顾患者扩展到与其他人员合作,共同维护人类健康。因此,护士的角色也不再是单纯地照顾患者,现代护士的专业角色将是多方位的,现代护理工作者应具备适应多方位专业角色的基本素质,集多方位角色一体。
整体护理要以护理程序作为工作框架,将现代护理观的整体思想融入具体的护理工作中,从而实现整体护理所制订的优质护理目标。对于优质护理的理解,不同的护理观将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按生物医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躯体问题就是优质护理;而在现代护理观指导下的整体护理,则对优质护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即根据患者的身心、社会和文化需要所提供的护理才是优质护理的前提,在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患者的满意度就是一项反映优质护理的重要指标,因为患者的满意度涉及其复杂的心理、社会和文化背景[4]。要实现优质护理,除了能有效地解决患者的躯体问题,还应从患者的心理、社会和文化需要出发,因人施护。为了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需要进入不同的角色。
2整体护理中护士的不同角色
2.1朋友的角色
在整体护理过程中,“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主要通过护理体格检查、阅读、观察及交流等方式收集患者的有关资料,为确定护理诊断及护理计划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患者有的由一个健康人变成了一个患者,有的由一个轻患者变成了一个重患者,角色的转换,在心理上极不平衡,产生了焦虑、恐惧、灰心及逆反的思想。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善于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的不同,运用朋友间交流的技巧,使用和善平等的语言,具有同情心,特别是在为患者做护理体格检查时,应注意保护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解除思想上的顾虑。使患者觉得你是他的知心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白衣天使。这样患者才会对你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从而能使你收集到真实全面的资料。然后根据收集到的真实资料,综合分析,制订出护理计划,对症施护[5]。
2.2同志的角色
护士在收集到患者真实可靠的资料进行入院评估后,尽可能地让患者及家属参与制订护理计划,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与护理目标,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应是和患者及家属共同祛除疾病,促进同志的健康。从单纯的患者护理发展为对同志式的健康人的预防保健,即护理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且包括促使健康人更加健康。
2.3慈母的角色
在护理过程中,患有慢性或致残的疾病,患者的悲剧观心理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那些脊髓损伤高位截瘫的患者,终日以泪洗面,对治疗失去信心。这时护士应特别给予同情和关爱,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护理。在患者极度悲痛时,护士应以慈母的爱心,给予极大的关心,用关怀的话语安慰他们,生活上给予照顾。在患者久治不愈,或对治疗失去信心而出现易怒,处处挑剔,对护理工作不理解时,应像母亲那样给予极大的宽容,而不是去与患者争吵。在做每项护理操作时细心并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尽量避免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忧虑。
2.4亲属的角色
人在患病时,特别是老年患者,最需要亲人的陪伴和关怀。而在住院期间,亲属不可能随时陪伴左右,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亲人的探视。久病不愈患者和年老体弱患者极易产生被抛弃和是家里人的累赘的心理,倍感孤独,终日闷闷不乐。护士应把自己放在患者亲属的位置上,像子女一样关心这些患者。勤巡视病房,多利用时间跟患者交谈,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生活需要,每当患者需要时,护士就及时来到患者的身边。而当患者在住院期间生日时,护士一句“祝您生日快乐”,送给患者小小的生日贺卡及生日蛋糕,给患者格外的惊喜与感动。衷心的祝福和小小的生日礼物,拉近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
2.5老师的角色
在整体护理中,患者的健康指导是护士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体现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通过健康指导使患者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早日恢复健康。在作健康指导时,应根据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对文化层次高、职务高的患者应采取建议使用哪种有关的健康方式及推荐有关的健康教育书籍为主,否则患者会产生一种护士是在教训人,患者被小看了的感觉;而对那些文化层次较低及年老记忆力差的患者,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多次耐心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同时也应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以求得家属的积极配合,共同达到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2.6学生的角色
进行整体护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6]。在进行评价护理的效果时,护士同样应请患者共同参与,此时护士应是个学生,认真听取患者对护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充实完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充当学生这一角色过程中,护理人员本身在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业务知识和技能都逐渐得到提高,护患、医护等关系进一步改善。在患者康复出院后,护士一个关心的随访电话,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会体现出关心的真正含义,使人觉得现在的护理不光是关心在院的患者,而更注重人的健康保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并提高护士在社会中的地位[7]。
护理学作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学科,它的任务已经超出原有的只对患者的护理,护理工作场所也由医院扩大到社会和家庭。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医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一定社会条件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健康的内涵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护理着重点不仅在患者某一生物学意义的疾病上,更应把人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把患者当作护士自己的朋友、同志、儿女、亲属、老师、学生,这样才能给患者提供适合于每个人的最佳的整体化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海燕,曹丽杰,白莹,等.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6):136.
[2]刘玉莹,黄津芳,翟晓红,等.整体护理管理模式研究[J].护理杂志,2003,23(6):77-78.
[3]阎凤玲.患者对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68-170.
[4]王方方,张亦珍,潘绍山,等.现有人力资源条件下实施整体护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14(8):505.
[5]唐淑云.基层医院整体护理的实施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4,4(1):26-29.
[6]傅翠英.护理评价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3,9(6):F003.
【关键词】 心理护理;现状;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65-01
自整体护理开展以来,其核心组成部分即心理护理已在临床护理领域广泛展开。而与此同时,临床心理护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医护人员与患者缺乏护患沟通,实施效果不显著等一系列问题深深困扰着工作人员。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国内临床心理护理的发展现状,提高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水平,笔者对国内和国外的临床心理护理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尝试提出相关对策。
1 心理护理的概念及应用目的
1.1 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尽可能通过有效方式和途径,积极的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尽可能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姿势和行为,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减轻病人的痛苦,以发挥最佳的医疗效果。
1.2 心理护理的目的 人在患病时,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将受到很大影响,在这时他们非常需要广大工作人员的帮助。他们需要得到理解,关心,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缓解病人的痛苦,消除病人的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去适应新的环境。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创造有利条件,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心理治疗以达到身体和精神状态恢复到最佳状态的目标。
2 我国心理护理的现状
2.1 心理护理评估的临床现状 在全面开展整体护理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临床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愈加关注。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是选择心理护理对策的前提,这在临床护理上已达成共识。常用于临床心理护理评估方法有主观和客观的评估方法。主观的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观察调查法,同时结合研究者的临床经验来进行判断分析。客观的评估方法包括心理自我问卷调查法,同时借助评定量表进行判断分析。每个国家对评估标准规范或每个刻度的界限都有明确的规定。用客观和定量的方案代替主观评估并以此作为制定干预措施的依据,关注干预措施的质量和效益,这已成为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2.2 心理护理临床诊断的应用现状 心理护理诊断是心理护理程序的核心。我国主要采用北美的心理护理诊断,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临床护士对心理护理诊断精神和心理护理诊断理论还没有系统的学习,导致大多数护士在应用心理护理诊断方面存在困难。应用心理护理诊断来减轻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的能力存在差距。许多临床护士近乎盲目一地用一些词语诸如焦虑,抑郁,恐惧,担心的词汇来形容病人的心理问题。
2.3 实施心理实施的临床现状 心理护理的临床效用取决于它的可操作性,而心理护理缺乏可操作性恰恰是使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性因素。目前,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心理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护理临床实践中,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高血压患者放松疗法,音乐疗法,对中风患者早期用认知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用行为干预等。实施方式也从一一情感上的支持到集体心理上的辅导。实施分类临床护理,心理护理的对象可以从有限的病人延伸到患者的家庭和社区,并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从而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 临床心理护理的有效实施
3.1 强化评估目的 在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进行干预的重点患者,优先解决他们的心理危机。这确保了医护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提高了心理护理的工作效率,真正体现了心理评估的价值。
3.2 促进规范化程序的运用 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展现形式,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应展现操作的程序性。临床心理护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障碍,深深困扰着医护人员。临床心理护理的可操作性与规范的实施程序、科学的评估工具手段息息相关,最终要落实在对病人心理危机的干预上。具体来说,如何将有严重的心理危机的患者迅速从患者人群中识别出来,能够准确地确定其心理危机的性质及主要原因;能够针对其心理危机的特征施以显示良好的对策,能够作出及时和适当的调整计划或修改方案。临床各科护士,完全有能力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针对最常见的问题探索最合用的模式,以扩大运营模式的路径。
3.3 尽快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心理护理模式 由于心理护理评估模式,方法,实施具体措施等方面存在不足,临床护士感到没有具体实用的临床规范模式指导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所以心理护理质量一直徘徊不前。刘小红将心理护理程序分为八个环节,在临床心理学的护理模式上进行了探索。
3.4 护士职业心态的调整 无论多么先进的护理模式,都需要护士通过主观努力来实现。因此,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可以称之为要素中的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由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构建起来的和谐的护患关系本身是最有效的心理治疗。
3.5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源自国外,确实存在着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对于护士的概念就有很大的差异,语言翻译也比较生涩,因此,引进的护理诊断名称应该具体分析,使其与国家的整体护理水平和国情相适应。
3.6 分析病人的需求 人在患病状态下,会有一些特殊的需求,不同病人在不同时期需求也各不相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研究人员对病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陈瑶,刘晓虹.从杂志刊文窥见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现状[J].护理杂志,2012,21(2):30-32.
【关键词】
Roy适应模式;坠落伤;护理应用
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骨科将Roy适应模式应用于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坠落伤患者17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1例、女6例。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坠落伤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49岁,平均37岁,住院时间均>2周,意识清楚,能通过语言、肢体语言或笔谈正常交流。
1.2 方法 观察组将Roy适应模式应用于坠落伤患者的护理2周。根据Roy适应模式的理论框架和护理方法, 护士通过评估对患者产生影响的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和固有刺激,明确护理目标,采取干预措施使全部刺激均落在患者的适应范围内,再运用护理程序促进患者在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4个方面的适应性反应,减少或消除无效反应,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有些专家认为[1], Roy适应模式可适用于危重病患者的护理。因为只有提供高度个体化的护理和患者及其家属的适应度,才能使危重病患者适应其生理失调及心理上的焦虑。Roy适应模式中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评估方式来引导护士有效、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所以应用Roy适应模式对危重患者施行整体护理时不会忽略各方面的问题[2]。
1.2.1 干预组
Roy适应模式的护理程序有6个步骤,包括一级评估、二级评估、诊断、制定目标、干预措施和评价,基本与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相对应。
1.2.1.1 一级评估 是收集与4个方面相关的输出行为行为,坠落伤患者无效性反应主要表现在:①生理功能适应不良的无效反应,其表现为疼痛、腹胀、营养不良、失眠等。②自我概念适应不良的无效反应,其表现为失落、焦虑、对疾病无能为力、自责等。③角色功能适应不良的无效反应,其表现为角色冲突、角色压力过重及原有家庭角色功能缺失。④相互依赖适应不良的无效反应,其表现为孤独感、被动依赖及其社会角色行为的退化[3]。
1.2.1.2 二级评估 此阶段护士对收集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对患者产生影响的主要护理问题明确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及固有刺激。并据此制定出相关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并进行动态护理评价。①坠落伤患者生理适应层次方面 主要刺激:排泄异常腹胀,与腹膜后血肿有关。相关刺激:手术创伤和刺激加重腹胀。固有刺激:躯体移动障碍多发骨折活动受限引起。②自我概念方面:焦虑、紧张、恐惧。主要刺激:患者缺乏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可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相关刺激:担心医疗费用高,家庭负担重。 固有刺激:患者性格内向,病情危重对死亡的恐惧等精神因素。③角色功能方面:角色冲突。患者不能适应由健康人转变成患者的角色,尤其是坠落伤患者多是中青年,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主要刺激:住院使自己由健康人变成患者。相关刺激:生活方式改变。固有刺激:面对新的群体[4]。④相互依赖方面:患者进入医院的陌生环境,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使患者家属不能陪伴;患者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患者缺少心理社会支持。主要刺激:家属不能提供更多的支持。相关刺激:医院的探视制度。固有刺激:患者对亲人的依赖。
1.2.1.3 护理诊断 ①排泄异常腹胀与腹膜后血肿有关。②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胃肠减压有关。③疼痛与多发骨折及手术刺激有关。④睡眠形态紊乱与多发骨折及手术引起疼痛及焦虑有关。
1.2.1.4 护理目标 ①通过各项护理措施运用尽快促进肠蠕动恢复,排气,恢复正常进食。②行肠外营养保障营养摄入,维持正氮平衡。③按医嘱执行 WHO 三阶梯止痛方案有效控制疼痛。④通过与患者有效沟通使其适应患者角色,动员其家庭支持系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开展康复治疗。
护理措施:①腹胀的药物处理:a.复合VB1 0.22加入液体静脉点滴,1次/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b.胃肠动力药物应用:吗丁啉等胃肠动力药物可选择性的肠肌间神经丛节后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促进胃肠蠕动[5]。c.内服中药法:四磨汤口服液、生大黄6 g泡水每日三次胃管内注药。d.及时补钾:因不能正常进食者监测血清钾,低钾血症及时补钾。e.针灸疗法:腹部针灸及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闭。灌肠法,王平等[6] 采用新斯的明肥皂水灌肠防治术后肠胀气,取得了满意疗效。我们使用1∶2∶3灌肠液保留灌肠,使用气囊导尿管代替灌肠管,注射器推注低压保留灌肠也取得了满意疗效。②疼痛的处理:自入院第一天开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做疼痛评分,两组首先育内容(疼痛概念、疼痛对身体的影响、疼痛评估方法、术后常用镇痛方法及其优缺点、止痛药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及预防等)。由责任护士观察和记录每位患者疼痛情况;入院后一天、三天、七天、两周疼痛VAS评分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应注意做好入院宣教,使患者熟悉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耐心回答他们的疑问,介绍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鼓励患者自主床上功能锻炼。有效的沟通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性格特点分析,坠落伤患者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意外受伤使其由健康人变成患者,担心伤残甚至死亡对家庭结构产生影响,以及社会角色转变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落差。④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同时做好家属及亲友的工作,保持其对待患者的信心及耐心。
1.2.2 对照组 给予常规骨折知识健康教育和骨科常规护理2周。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3 讨论
坠落伤患者经过突发变故,遇到骤然产生的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加之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和角色转变及角色适应不良造成患者无法适应及面对。本文通过Roy适应模式在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系统的运用一级、二级评估坠落伤对患者的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4各方面的刺激进行评估,协助患者更好地熟悉和适应目前的角色,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College of Nursing Hong Kong. Speciality standard subcommittee (intensive care nursing)standards for intensive care nursing practice. Hong Kong:College of Nursing Hong Kong,2002:2.
[2] 陈永强.ICU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1例SARS病人.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93596.
[3] 邹峋.现代护理新概念与相关理论.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76177.
[4] 胡晓俐.Roy适应模式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23(2):128.
【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护理管理;现状
随着护理专业领域的扩展、教育层次的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更是迫切地需要对专业人员进行评判性思维培养[1]。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其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疗水平和病人安危[2]。在医院的组织系统中,护士长是最基层的管理者,是护理决策的执行者[3]。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护士长应该学会应用评判性思维,不断提高护理管理能力[4]。所谓评判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护理界人士在教育和临床实践领域开始重视、强调和应用评判性思维的方法[6]。国内外护理界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有着重要意义。
1评判性思维的发展过程与概念
1.1评判性思维的由来评判性思维作为人类诸多思维形态的一种,其概念源于哲学,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哲学学派提出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教育价值观[6]。1989年美国国家护理联盟将评判性思维教育作为评价护理本科教学质量的特殊标准[7]。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评判性思维的研究开始受到护理界的关注,国内护理界最早发表的评判性思维研究的文献是陈保红等于1997年译著的《批判性思维与护理教育》[8]。近年来,虽然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但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由此可见,评判性思维研究在我国的护理界还处于起步阶段。
1.2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目前,关于评判性思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有学者提出,评判性思维在哲学中是一个概念问题,在心理学中是一种经验问题,而在教育学中则是一种实践问题[9]。在护理教育中最早的概念之一是1964年由Watson和Glaser提出的,评判性思维是发展技能、主体知识和实践者态度的综合体现,包括质疑的态度,有效进行推理、抽象、概括所具备的知识,以及应用上述知识的能力[7]。我国护理界对评判性思维的定义,首先是姜安丽等学者于1998年提出的,评判性思维是在护理决策中,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和反思推理过程[10]。
1.3评判性思维的构成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用批判、挑剔眼光或质疑的精神来看待事物,是解决问题和临床决策的基础,包括两种基本能力即评价和判断理由。简单说,是指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能力[11]。因此,评判性思维对个体的要求很高,要求具有评判性思维的人具有理性,善于反思,积极进取,并能够独立思考,这些是现代护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12]。
2评判性思维在基层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1基层护理管理者必须具备新型护理管理理念
2.1.1不断反思,听取意见,改变观念[13] 护理服务的多元化要求护理管理者不断学习现代管理知识,由护理管理型或“猫”与“老鼠”型、上下级型向多元服务型转变。护士长应用评判性思维对执行不利或效果不佳的护理决策,首先重新审视这个决策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临床护理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现有人力资源等,与所有参与护士进行探讨,收集有利和不利因素,重新修订具有充分理由和依据的决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并对护士们的合理建议予以肯定和表扬。
2.1.2实施人性化管理主动学习现代护理管理理论,与时俱进。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只有重视员工的成就感、责任感,以及对她们的工作认可才能真正使员工满意,激励她们的工作热情[3]。改变过去的“管家婆”、“一言堂”等做法,实施人性化管理,做到权利下放,提倡自我管理,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做好护理工作,在安排班次和调整工作量中,实行新老搭配、弹性排班制,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得到大家的认可。如对加班加点参与抢救病人或对病区建设提出合理建议被采纳者,给予奖励;根据护士特长,将急救设备、药品管理、表格书写、技术操作等项目分派给不同护士管理,并且自愿接受护士长检查和考评,与奖惩兑现,取得较好效果。
2.1.3善于批评自我批评护士长不是完人,有错就改,才能不断完善,无论什么事,会运用评判性思维去解决[2]。当出现问题时,先反思自己,管理上是否有缺陷,勇于承担责任,不要一味地责怪护士或他人,以理服人,对于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对于不良倾向及时批评指正。让大家感觉到你是一位有责任感、正义感,有修养、胸襟坦荡的人,从而树立威信,更好地开展工作。
2.2提高护理质量控制
2.2.1护理业务查房多数护士缺乏评判性思维能力,出现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收集有效的资料,对常规中的措施生搬硬套,评价不确切等问题[14]。这就要求护士长经常培训大家评判性思维能力,查房总结指导中体现分析原因、临床推理、严谨求实的质疑能力,纠正在整体护理中机械、僵化地执行护理常规或标准护理计划。同病种病人查房应反映个体差异性,引导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2.2.2业务能力及新业务、新技术护士长应用评判性思维方法,及时发现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隐患,对危重病人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于临床疑难护理问题应反复思考,及时判断、及时解决,杜绝了护理纠纷的发生。护士长应主动学习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并应用于临床,探讨利弊关系,撰写护理论文,开展护理研究,拓展护理服务。
2.3将评判性思维运用于教学查房
2.3.1带教老师的选择首先,护士长选择带教老师应是大家认可,经过培训,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反思、积极进取的人,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评判性思维融入教学中,培养年轻护士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评判性思维是解决问题和临床决策的基础,要求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体现评判性思维的内容和方法,给予护生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空间[15]。
2.3.2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创造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给护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学生生硬接受老师观点和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性思维能力[16]。带教老师注重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护生积极参与教学,激发护生研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热情和乐趣,鼓励护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17]。
2.3.3提供典型病例,对基础问题进行讨论张丽芳等[12]提出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学查房,由带教老师提供典型病例,指定护生负责汇报病例,在病例汇报中,在护生和带教老师双方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进一步引导护生进行开放性、创造性思考,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护生提出假设后,引导护生表明其作出推理假设的思维过程,陈述假设的理由。同时鼓励护生持有不同观点,鼓励护生向带教老师提问,如果护生不能提出带教老师期望的问题,老师要给予护生适当的帮助与引导。护生依据提出的问题从教材、杂志、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并进行总结分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18]。
2.3.4寻找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对资料进行权衡,寻找遗漏,进行初步推理后,老师可以引导护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15]。通过讨论,展现评判性思维中分析、推理、评价和自我调整的技巧,同时体现公平、谦虚、诚实、坚韧、勇敢、充满同情和富有灵活性的评判性思维的情感特性。
2.4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13]护士长带领护士学习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通过院护理质控委员会和质控小组定期的工作检查反馈及护士长平时对护士抽查,每月召开一次病区质控小组讨论会,应用评判性思维不断分析问题原因,质疑薄弱环节,确定改进方式,对问题隐患提出预防措施,将结果公示,警惕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并与目标考核挂钩,使护士改有方向,不断改进工作,各项检查考核获得好成绩。
2.5在护理实践中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2.5.1提高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是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工作方法[19],评判性思维与护理程序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应用于护理程序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临床病例和专科操作中运用护理程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护士长在此过程中负责引导护士分析、思考,遇到有争议时,让护士寻找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护士长最后点评,在反复运用护理程序的过程中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20]。
2.5.2创造主动实践的临床护理氛围是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外部动力评判性思维具有逻辑思维、深思熟虑、疑问态度、自主思维等特点[20],然而评判性思维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在护理队伍这个彼此影响、密切配合的特殊团体里,需要参与性,需要教与学的互动,管理者应首先成为学习的模范[21]。因此,护士长必须首先成为评判性思维的自觉践行者,发挥其在科室护理团体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同时让主动思维的护士带动能力弱的护士,在全科形成主动实践的临床护理氛围。
2.5.3反思性教育是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反思性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欧美护理领域的[4],它侧重的不是实践者对实践进行预测和控制,而是在活动中确认和分析问题的思考方式[22]。王芳[4]在ICU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实践中提出进行反思性记录效果好,全科护士每人选择一次在当月工作中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成功实践,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分析实践中的收获与不足,如第一次参加大抢救等,每月末交予护士长评阅,并在每月一次的护士会上开展交流。可以提高护士反思的主动性和能力,拓宽思维空间。
3对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方法
邓友芳[14]提出三种评价方法:①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调查内容包括技术操作、理论水平、温馨服务、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健康教育、爱心与责任心等。②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护理部每月向全院临床科室医生发放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认知技能、临床判断、应急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等。③护理人员相互评价。护理部每季度在临床科室发放问卷调查,护理人员自评、互评,评价指标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服务质量、分析推理、应急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等。
护士长在护理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出更加合理有效的临床判断及更加客观公正的决策。因此,护士长必须首先成为评判性思维的自觉践行者,发挥其在科室护理团队中的核心领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肖灿华,刘军红.培养护士批判性思维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迫切性[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304-306.
[2]王世珍.护士长的人格魅力与管理艺术[J].护理研究,2005,19(1):182-183.
[3]郑丽英.护士长搞好护理管理的艺术[J].护理研究,2006,20(3):827-828.
[4]王芳.培养ICU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6,6(4):28-30.
[5]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9.
[6]朱秀丽,沈宁.走出批判性思维的认识误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13-714.
[7]姚敏,孙雪洁.批判性思维研究与高等护理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6):67-69.
[8]陈保红.批判性思维与护理教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113-115.
[9]符丽燕,朱念琼,康丹.批判性思维测评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5(7):137-138.
[10]陈保红,姜安丽,李树贞.在高等护理教学中培养批 判性思维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12(1):7.
[11]夏素华,孙宏玉,郑修霞.护理专业本科生评判性思 维的测定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6,41(5):445-447.
[12]张丽芳,青华,王静.评判性思维在心内科护理带教 中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0):18-19.
[13]邱碧秀,刘海霞,张爱荣.评判性思维在护理管理中 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5):35-37.
[14]邓友芳,姚琴,刘中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J].护理学杂志,2005,20(12):78-79.
[15]沈建华.谈护理教学中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J].护 理教育,2004,22(12):84.
[16]李亚洁,蔡文智,李瑛,等.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认知现 状调查与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627-629.
[17]陈松兰,丁殿坤,孙铮,等.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的教 学方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33-35.
[18]韩继明,王亚飞,薛继红.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运 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6,6(3):16-17.
[19]姜安丽,石琴.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9:132-146.
[20]尹萍,夏晨帆.评判性思维在健康评估中的作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04,4(5):60.
[21]刘苏君.护理管理者在继续教育实践中的责任[J].护 理管理杂志,2002,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