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残疾人调研报告

残疾人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残疾人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残疾人调研报告

残疾人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我县残疾人基本状况

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有各类残疾人1.35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4.8%,其中城镇残疾人1124人,农村残疾人12376人。从劳动能力情况看,18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9158人,占残疾人总数67.8%;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950人,占7%,他们主要靠父母、兄妹、亲友养育,或通过社会救济。从就业情况看,从业和个体就业(含农村有耕地的)的11475人,占85%。从家庭情况看,全县有5800多名残疾人处于贫困或贫困边缘状态,占43%。尚有部分劳动能力、可扶持的3962人。贫困城镇残疾人人均年收入在680元左右,农村在570元左右。全县特困残疾人中有824人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从总体上看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是较困难的。

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级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我县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残疾人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较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残疾人会因残因病返贫,全县贫困残疾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残疾人扶贫工作任务和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与社会各项事业同部署、同安排。为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立足县情,相继出台《*县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计划(*---2010年)》和《*县残疾人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关于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通知》等文件。各乡镇结合实际也制定了扶助残疾人的措施和办法,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脱贫、维权、社会福利等方面给予保障,努力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这些政策为残疾人稳定脱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调查显示,全县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5300多人次,共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使4074名残疾人脱贫;每年平均走访慰问残疾人420余户,送去慰问金达8万余元;享受低保救助的残疾人824人,临时救助736人;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785对。残疾人工作已融入“四在农家”活动,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深入挂帮村和社区为残疾人办实事,对残疾人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在“四在农家”活动及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各部门平均每年投入到挂帮村的助残扶贫资金达50余万元,向农村残疾人发放实用技术书籍达3000余册,帮助142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危房改造。

全县有3982名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和治疗,通过开展“健康快车”行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彭年光明行动”,531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90%以上,有效缓解了残疾人看病难,因病返贫的问题。

全县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107人,集中就业172人,个体开业254人,扶持8970名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0期,培训城乡残疾人达2610人次;20*年以来,累计投入助学资金5万余元,资助78名残疾儿童少年重返校园,全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98%。

全县助残环境明显改善,公德意识明显增强,基层助残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扩大。我县自20*年已连续5年深入开展“五个一”康复工程捐赠活动,累计募集助残资金28万余元,帮助残疾人康复、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实施危房改造,受到社会普遍赞誉。

三、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一是自身素质低。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人在农村,分布在边远及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能力较差,由于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劳动形式单一,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劳动。缺乏劳动技能,导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现象普遍。例如:白泥镇梓桐社区李克刚一家三口人,全部是残疾人,他本人双腿截肢,下肢重度残疾,父亲耳聋背驼,母亲又有间歇性精神病,全家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调查显示,我县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12%,扶持难度大。

四是社会助残尚有差距。部门和公众助残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心残疾人的问题,如不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五个一”康复工程捐款等。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另外,由于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和身体功能的影响,致使残疾人贫困面较大。

四、扶贫解困的建议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的群体给予特别扶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

1、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事业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没有残疾人温饱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已成为关系到全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扶贫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残疾人扶贫纳入社会扶贫工作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残疾人以重点倾斜。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

2、稳定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推行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要重点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为保障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依法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障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和个体经营、直接扶持残疾人脱贫等。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产业带动的乡镇及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稳定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

3、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使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的保障。

二是要重视和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把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当作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残疾人在出行方便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地方建房,使他们安居乐业。

三是健全农村新型残疾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方便残疾人就近医疗。建议对贫困残疾人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再适当提高。

四是建立救助制度。政府设立救助资金,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补助,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子女就读中、小学或特教学校无法交纳学杂费的残疾人均能申请到特困救济补助。对因自然灾害受到损失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救助。

4、继续开展“四在农家”帮扶和“五个一”康复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对特困残疾人进行扶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在“四在农家”和“四民社区”活动中,对贫困残疾人的扶助要优先考虑,要大力加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要从资金、技术和物资上给予一如既往的支持,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继续深入开展“五个一”康复工程等爱心捐赠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田。

残疾人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残疾人。回良玉副总理说过:“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安居乐业的社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准确掌握全镇贫困残疾人状况,镇残联组织就我镇贫困残疾人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镇残疾人基本状况

我镇总人口18900人,各类残疾人276人,约占全镇总人口1.46%,其中城镇残疾人14人,农村残疾人262人。从劳动能力情况看,其中18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155人,占残疾人总数56%;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32人,占12%,他们主要靠父母、兄妹、亲友,或社会救济维持生活。从就业情况看,从业和个体就业(含农村有耕地的)的89人,占32%。从家庭情况看,全镇有61名残疾人处于贫困或贫困边缘状态,占残疾人总数的22%,贫困城镇残疾人人均年收入在3600元以下,农村在2160元以下的有44户。全镇特困残疾人基本都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但从总体上来看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正常人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级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我镇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残疾人受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较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残疾人会因残因病致贫或者返贫,全镇残疾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残疾人扶贫和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残疾人由于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和身体功能的限制,加之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残疾人贫困面较大。

一是自身素质低。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能力较差,由于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劳动形式单一,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劳动。缺乏劳动技能,导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现象普遍。例如:南鹿村残疾人朱军标和妻子吴水英均为残疾,奶奶年事已高,父母双亡,虽然其奶奶有土征养老安置保险,但年事已高,全家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和朱军标做村保洁员的收维持生计。调查显示,我镇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扶持难度大。

四是社会助残尚有差距。有关部门和公众助残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心残疾人甚至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如不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按国家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三、扶贫解困的建议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特别扶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不仅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需求,更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需要。

1、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事业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没有残疾人温饱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大问题。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扶贫工作大盘子中,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残疾人以重点倾斜。要针对残疾人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热难点问题,制定相应的救助措施。

2、稳定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推行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要重点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为保障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障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和个体经营、残疾人就业等。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产业带动的乡镇及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稳定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

3、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使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的保障。

二是要重视和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把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残疾人在规划范围内,在出行方便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地方建房,使他们安居乐业。

三是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来解决残疾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方便残疾人就近医疗康复。建议对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的额度再适当提高。

四是加大救助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补助,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子女就读大、中专学校给予助学结对等帮助。对因自然灾害受到损失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救助。

4、呼吁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献爱心,对特困残疾人进行扶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要大力加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要从资金、技术和物资上给予资助,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社会各界要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人人都伸出友爱之手,多渠道、全方位地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田。

残疾人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市残联以分管理事长为组长、业务科室为成员的调研工作专班,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业务,深入基层,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县(市、区)残联也要结合自己的本地情况和残疾人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选好议题,开展不同类型的典型进行调查,形成有一定分量的调研报告。

二、调研内容

(一) 扶助贫困残疾人(教育就业科)

1、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何开展残疾人工作。

2、在整村推进中如何加强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

3、如何构建农村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

4、如何对农村重残、一户多残实施社会救助。

5、康复扶贫贷款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 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宣传科)

1、乡镇机构配套改革后,乡镇残联组织建设、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到位情况。

2、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如何发挥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3、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的现状和建议。

(三) 残疾人教育(教育就业科)

1、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和分析。

2、特殊教育资源的调整。

3、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的有效方法。

(四) 残疾人就业(教育就业科)

1、贯彻《湖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情况(主要经验,好的做法,有什么问题和困难)。

2、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情况(城乡残疾人数、比例、城镇就业年龄段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人数、总的就业人数、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和个体从业的比例等)及对策。

3、社会福利企业退税及退税后给残疾职工的生活、工作条件改善情况。

4、自强创业的典型。

5、残疾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

(五)残疾人康复(康复科)

1、根据《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拟定我省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给农村残疾人带来哪些方面的利益,还存在什么问题,将残疾人康复项目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有哪些作法和建议。

3、重点康复与社区康复相结合有哪些好的作法和建议。

(六)残疾人维权(组织宣传科)

1、贯彻《湖北省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情况。

2、 对修改省政府145号令有什么建议和要求。

3、对修改《残疾人保障法》有什么建议和要求。

4、残疾人机动车营运情况。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上有哪些好的作法,对营运有哪些建议。

三、调研的时间、要求

1、为把调研工作与平时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做到调研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在平时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要注意资料的收集,掌握第一手材料。

2、调研时,要注意上下联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力求观点正确、事实准确、数据确凿。

残疾人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商务;就业岗位;肢体残疾;听力言语残疾

一、引言

据国家公布的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残疾人人数已经到达850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34%,在所有的残疾类别中,肢体残疾和听力言语残疾两类群体已达到一半以上人数,约占残疾人总数的54.74%。因此,在我国残疾人群体需要就业的数目和范围都较大,但目前残疾人群体的就业率总体偏低,从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来看,残疾人就业率仅41.6%,而且近几年就业增长缓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随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高度重视和推进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把“就业帮扶”、“‘互联网+残疾人’服务能力”列入省残联“十大全面小康提升计划”,并把“健全残疾人创业孵化机制”列入工作重点之一,要求“推动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机制,鼓励各地创办以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的残疾人创业孵化园(基地),并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全省每个县(市、区)都有1个以发展残疾人电子商务为重点的残疾人创业孵化园(基地),残疾人电商就业人数达到2000人”的目标。2016年5月25日,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颁布《关于实施电商助残计划支持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意见》,这个是浙江省首个通过电子商务促进残疾人成长、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政策文件。所有这些对于在就业中出于水深火热的残疾人群体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二、就业岗位调研具体情况

(一)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资料查阅、实地调查、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及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调研问卷55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52份,主要面向网商企业、传统生产商贸类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以及部分残疾毕业生就业的电商企业,覆盖了电商行业所有企业,保证了调研结果的有效性。

(二)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从电子商务企I需求情况及适合肢体残疾、言语听障残疾人群的就业岗位展开,具体的调研结果如下:

本次被调研的企业主要是网商企业、传统生产商贸类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及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电商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达到总数的64.71%(见图1)。从企业员工人数看,不足100人的小企业所占比例为71.59%,100人以上的只有29.41%(见图2),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因此,中小型民营电商企业将是残疾群体在电子商务行业今后就业的主要目标企业。

企业未来三年对电商专业人才有需求的达到89.47%,不确定的达到10.53%,没有需求的企业0%(见图3)。其中,愿意招收残疾学生的企业37.5%,不确定的企业占56.25%,还有6.25%的企业不愿意招收残疾学生(见图4),其中选择不确定的企业主要是因为对残疾人群体缺乏了解,不确定残疾群体能否适应岗位能力的需求,但企业也都纷纷表示,只要残疾群体符合就业岗位能力要求,他们都会跟健全人一样公平对待,愿意招收残疾群体。另外,企业认为目前最迫切需求的岗位分别为客服人员(29.27%)、运营助理(21.95%)以及技术人员-网络美工(19.51%)(见图5),而最适合残疾人(肢体残疾、听力言语残疾)的电商岗位主要包括客服人员(51.61%)、文案策划(25.81%)、运营助理(9.68%)、网络美工(6.25%)(见图6)。

对从事电商行业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企业反映最为重要的素质是团队合作精神、其次是专业能力强、抗压能力强、善于交际和吃苦耐劳(见图7),企业认为最为重要的能力是数据分析能力、其次是市场调研能力、另外文案策划能力、争议预防与处理能力及沟通和交际能力(见图8)。

(三)调研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 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下,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将会持续、良性发展。因此,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仍然保持较大规模的增长。此外,随着互联网最新技术持续应用发展,整个行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呈现复合性、精细化的趋势。

2. 中小型民营电商企业是残疾人群体就业的主要方向。由于各类网商企业、传统生产商贸类企业及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规模不同、业务类型不同,导致岗位设置会有所不同,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也有差异。小型企业在岗位设置上比较倾向于一人多岗,中大型企业的岗位设置则比较精细。

3. 在中小型民营电商企业中比较适合残疾学生的就业岗位包括客服人员、网络美工、文案策划、运营助理,其中运营助理岗位的工作内容最为复杂,对就职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最高。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多数企业就是否录用残疾学生存在不确定,很大原因是企业对这部分特殊群体不了解,如果在同等条件下专业技能过硬,残疾学生同样也会受到企业的青睐。

4.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电商行业就业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水平,尤其强调的是数据分析能力、市场调研能力、文案策划能力。此外,团队合作精神、专业能力、抗压性、善于交际等综合素质也是电商行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

三、构建两类残疾人群就业岗位群

(一)构建以肢体残疾人群为主的网络运营方向的就业岗位群

肢体残疾人一般仅有肢体上的残疾或缺陷,而心理上并无明显的特点和缺陷。他们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与常人并无明显的区别,只是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不同于正常人的突出特点。而肢体残疾人群常常表现出较为顽强的意志力,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往往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惊人的毅力。所以他们不仅能跟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还可能为社会做出比正常人更大的贡献。而网络运营岗位群的首要因素需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而肢体残疾人群在沟通等方面完全没有问题。因此,只要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和技能的强化,完全可以达到岗位群各个岗位的能力要求。

(二)构建以听力言语残疾人群为主的网络美工方向的就业岗位群

听力言语残疾人群的听力损伤、语言能力伤失使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完整、不准确,但是听障学生的视觉、触觉、振动觉、嗅觉、味觉等健全感觉,发挥着补偿听觉缺陷的作用。其中,视觉起的作用最大。听力言语残疾群体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主要依靠眼睛的观察,越是听力损失重的,越要以目代耳。我们会看到听力言语残疾群体会不停地盯着别人的口型和面部表情变化,以此⑻不清或者听不到的话语看懂。长期的锻炼使他们视知觉能力有很大提高,观察事物比较敏锐细致,对颜色有较好的敏感度,大部分听力言语残疾人群在中学时期就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并且都很喜欢画画,对于学习网络美工都具有较大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基于各类软件对网络店铺的产品详情页、海报图、直通车图、活动图等项目的制作进行系统的教授,并通过项目化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听力言语残疾人群完全有能力胜任这个岗位。

四、提升残疾群体就业岗位能力的建议

通过上述的调研,我们要结合两类残疾群体的特点,根据具体岗位能力要求,突出对残疾群体实操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培养,才能切实提升残疾群体就业岗位能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坚持以岗位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我们将客服人员、文案策划、运营助理、网络美工四个岗位作为肢体残疾和听力言语残疾两类残疾群体主要初始就业岗位,并对四个岗位的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前提确定相应的学习课程。所有课程的开设都是紧紧围绕提升四个岗位的职业能力。(见表1)。

(二)加强实践环节的构建,提升残疾群体的岗位实战能力

为使残体群体尽早接触工作岗位,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综合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在培养就业岗位能力过程中,除了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加强与电商企业的合作,构建提升就业岗位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提升残疾群体的实操能力。这样不仅调动残疾群体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而且有效检验技能培养的效果,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三)贯彻全人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残疾群体综合素质

以提升人文、科学素养为主线,积极探索以“主题引导-内外结合-社会实践”为基本构架的残疾人群体素质教育模式。主题引导―即以“人文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提高残疾人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 内外结合―将课堂内外的教育活动融为一体,通过项目运作的方式引导残疾群体广泛开展有益于自身素质提高的活动。社会实践―加强在不同学习阶段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聘请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切实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锻炼能力,开阔视野。通过贯彻落实全人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残疾群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忆特.我国残疾人状况及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

[2]杨洋.中职电子商务人才企业需求调查研究――以惠州市中小企业为例[D].兰州大学,2014.

[3]廉串德,罗秋月,徐桂花.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现状、问题及建议[J].城市社会,2014(12).

[4]刘颖.北京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6(02).

[5]黄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2).

[6]李菁.我国残疾人从事电子商务的现状[J].中国残疾人,2011(10).

[7]李成刚,董新平.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特征分析[J].电子商务,2014(03).

[8]朱兴荣.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研究[J].电子商务,2012(10).

[9]明巧英.基于需求调研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究[J].知识经济,2016(03).

[10]文燕萍,倪辛佳.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差距研究[J].电子商务,2014(05).

残疾人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残疾人 生存现状 就业状况 就业保障 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D6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1-0009-04

引言

我国现有八千多万残疾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数,他们的就业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历史和现实表明,残疾人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2006年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湖北省的残疾人所占全省人口比例为6.64%[1],残疾人已显然成为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湖北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救助体系,适当提高20万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补助标准,争取每人每月在低保的基础上提高20~30元。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取消残疾人医疗报销起步线,扩大残疾人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增加工伤保险、职业康复项目等内容,使残疾人得到医疗救助的比例大于85%,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不低于95%[2]。

近年来,湖北省政府以及省、市、区等各级残联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安置残疾人就业、组织岗前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状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残疾人的自身状况参差不齐,残疾程度各有不同,接受教育的能力有高有低以及社会各方面对残疾人在就业岗位上的排斥现象仍然存在,使得湖北省残疾人的就业形势仍然较为严峻。

残疾人群体俨然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从基层的角度去研究残疾人的生存现状,探索更多的就业保障机制,对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研对象

本次课题的调研分别针对两个群体来实施:一是残疾人群体,二是正常人群体。

我们调研组共设计两份问卷,针对残疾人的问卷旨在从他们的回答中在主观角度体现出他们的生存现状;针对正常人的问卷旨在从客观的角度反映残疾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待遇、工作现状等。希望从两份问卷的比较分析中总结出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新的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

为深入了解湖北省残疾人就业状况和采集样本及数据,我们调研组走访了湖北省的省残联、武汉市残联、部分区残联和相应社区及福利企业,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并专门对武汉市武昌区附近残疾人社区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单个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和个案访谈,我们调研小组共抽样206人,相关数据结果分析如下:

1.受教育程度与就业情况

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残疾人受教育状况差是制约残疾人成才就业、影响残疾人与正常人平等竞争的重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小学文化或以下者就业率为58.1%,初、高中文化者就业率为66.1%,大专文化者就业率为63.9%,而本科以上就业率达到79.7%,就业率和文化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态势。残疾人就业大多集中于工厂或一些对文化水平要求不高的岗位,实际情况是残疾人就业“就低不就高”。但是当文化程度达到本科或研究生以上时就业率又会大大提高,故残疾人的教育也是政府不容忽视的,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是提高他们就业率的重要举措之一。

2.职业培训层次较浅,难以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在其中抽样的206名被调查者中,有73人回答接受过各级残联组织的计算机中、高级培训,7人参加过按摩技能培训,18人参加过编织、绣花技艺培训,16人参加过电器修理培训,有其他培训的共25人。虽然从调查的结果看,参与培训的人数并不在少数,但是所有的这些培训皆以初级为主,除了计算机举办过中、高级班之外,其余皆是常识普及性的培训。受各种条件制约,存在师资生源缺失、培训时间受制等问题,导致这样的培训既缺乏专业化,又缺少针对性,严重影响了职业培训的质量。

在对于残疾人最希望得到何种帮助的问题上,有88人回答需要参加各种职业培训,掌握一定技能。我们在走访中发现,仍有相当大一部分残疾人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并且很大一部分人很多没有工作。在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越来越多地成为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的决定性因素而大多数又缺乏专业技能的情况下,职业培训作为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的必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3.就业渠道相对较窄,需要拓宽

在调查的已经就业的残疾人中,按比例安排就业和集中就业的只有15人,自主创业的只有5人,其他多靠自己或亲朋好友帮助等渠道找到工作。按比例就业和集中就业本是残疾人就业的三大途径之一,但其实效性却并不理想,所以,应该加强此两种途径对残疾人就业的作用,完善按比例分配就业和集中就业机制。

4.收入来源渠道有所增加

在收入方面,工资性收入依然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占到42.7%。而就业渠道的增加,使得其他收入占到36.9%,完全靠政府补贴的比重相对也有所下降。

在调查的206人中,16岁以上的共有200人,即已经达到工作年龄的残疾人占到被调查者的97%。他们之中有工作或自己创业的有139人,占到69%,其余的无业或下岗待业。从这个表中,我们还可以探索出新型的收入模式,如:工资收入+家庭营业收入、工资收入+其他收入等。

5.残疾人社会地位有待提高,社会基本权利需要保障

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中对残疾人有明显歧视、态度不友善的依然占到12.4%,这是对残疾人社会地位的轻视,同时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他们的社会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问卷中残疾人对周围无障碍设施表示满意的仅占到8.7%,而根本不知道无障碍设施或对其感到不满的却共占到了52.4%。由此可以探见,绝大部分的残疾人都没有能够很好地享受应有的社会权利。残疾人的社会地位会影响到残疾人融入到这个社会,进而也会影响到他们参与就业的竞争。我们应在社会中营造出帮助残疾人的积极氛围,减少对残疾人的歧视,使他们在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去参与就业竞争。

6.就业遇到的障碍与困难需要多多支持

在调查残疾人就业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时,认为自身缺陷使择业受限的占53.9%,认为用人单位存在问题很少招聘残疾人的占53.9%,认为社会对此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的占30.1%,认为没有十分有效的法律法规的占31.1%,认为整体就业形势不佳的占26.7%。由此看出,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的最主要障碍仍然还是自身的身体局限,同时也有企业的用工歧视、法律法规的缺乏、社会的忽略和整体就业竞争大等各方面原因。因此,一整套完整的保障体系需要被构建。

(二)残疾人就业难原因的综合分析

1.政府关于保障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不完善,执行力度弱

目前,我省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保障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文件,例如《湖北省残疾人劳动就业规定》[3]。然而政策的执行效果却相当不尽如人意,例如:《湖北省残疾人劳动就业规定》中第七条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其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残疾职工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用人单位跨行政区域使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所安排的残疾职工人数之内。然而在实际寻访中我们却发现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招收规定数量的残疾人员工。第二十八条规定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职业适应评估等服务,然而调查结果显示50%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就业培训。从中国残联“两建办”调研组《湖北省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4]一文中我们了解到,福利企业和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转产专营政策也不够完善。

我们实地走访了解到,许多企业按比例雇佣一部分残疾人后,以不正当理由和方式辞退,如安排残疾人做一些不适合的工作使其自愿离岗。另外,残疾人劳动力遭受剥削、招聘时受歧视的事件也时有报道。职业适应的评估对于残疾人的就业方向具有指导性作用,但这一点在我省的残疾人工作中并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都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执行力度差有直接的关系。

2.自身缺陷导致择业受限,无法提高自身劳动技能又恶化这一处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9%的残疾人认为阻碍自身就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自身缺陷。因为自身的身体或精神的缺陷使他们的工作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另一方面,残疾人的教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在整体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我省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教育是人获得知识和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说已经错过了“上好学”这一班车,那么理应赶上“学身手艺”这趟车,自身劳动技能的缺乏加重了就业困难的处境。

3.社会和企业对于残疾人的接纳程度较低

我国2007年正式实施的《残疾人就业条例》[5]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中从事全日制工作的残疾人职工,应当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25%以上;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承担着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责任。而实际情况却是,正如徐建在《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6]一文中所说,许多企业宁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安排残疾人就业,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和社会责任的冲突归结在对残疾人的排斥上。在介意和残疾人一起工作的人当中,14.9%的人表示原因是残疾人的劳动能力不如正常人。在社会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呈现“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许多人认为应当集中资源让健全人创造更多的价值总量。一方面,在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法则下,加之进城农民工和毕业待业的大学生两股“寒流”的冲击,使得残疾人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的严峻。另一方面,赵燕平在《残疾人就业的模式创新探索》[7]一文中提到,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把“残”等同于“废”,这种思维定势严重地损害和歪曲了残疾人的形象,否定了残疾人的存在与价值,残疾人往往因此被人为地归为另类而遭到主流社会的排斥。

4.社会对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劳动力价值缺乏认识

在问卷中就“是否关心残疾人就业问题”一题中,大多数人表示仅仅只是听说过并不清楚,社会对此问题缺乏认识。59.4%的人都表示不介意和残疾人一起工作,41.6%的人愿意主动为残疾人提供帮助,这说明大众对于解决残疾人处境问题在心态上还是积极的。

然而,社会对于残疾人就业的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将改善残疾人就业当作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也就导致了残疾人就业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于是出现了“就业难无人管”的怪现象。直接表示愿意招收残疾人的被访者仅占20.3%,更多的人认为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不愿意招收残疾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认为其能力不能胜任该项工作,或者认为正常人能够做得更好些,干嘛要招残疾人带来更多麻烦呢。事实上,残疾人的确在某些方面劳动能力不如正常人,但是在他们能够胜任的工作中,他们具有更坚强的意志力并更加珍惜工作机会。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劳动力的价值认识不足,有过多的担忧。

5.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的不断萎缩

福利工厂是成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单位,但我省的福利工厂总数在整体上呈现萎缩态势。一方面,传统的福利工厂大多规模甚小,管理水平、设备等都没有及时更新,自然导致一系列问题,最终走向倒闭。另一方面,我们在走访中发现不少福利企业都是大企业的附属企业,做的是“面子工程”。福利企业的综合实力减弱,其能够容纳的残疾人职工数量也随之下降。福利企业的发展停滞直接导致集中安排就业这一重要途径遭受阻碍。另据相关数据显示,残疾人职工的收入普遍低于当地劳动力市场上的平均收入。新型的大规模的福利企业亟待被开发创造。

三、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创新探索

(一)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的法律法规,加强执行力度

我省已经制定了一些保护残疾人就业的相关制度,但是因为执行强度不大,这些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道德约束对企业对社会来说是不能起到根本效果的,法律的保障是解决整个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根本。用人单位对待残疾人的行为就需要政府来严格规定指导,政府应不断地完善细化保障条例及违反处罚条例,并严格执行。在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上需要完善法律条例,避免让企事业单位钻空子。通过严格执法来保障残疾人群体参与社会就业。

(二)探索“政府统配”福利企业发展新模式

与福利企业密切相关的集体就业是残疾人三大就业方式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不能对福利企业不断萎缩的现状坐以待毙,而应积极努力地采取措施来制止这一现象的持续,探索福利企业发展的新模式。由政府按地区的划分来开办福利企业,每个区块按照区残疾人口数量确定需要开办的福利企业数目。政府可以收购并整合现有福利企业的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这样就可以解决很多福利企业单枪匹马所面临的问题。政府甚至可以根据地方条件和需要,不断改进该地区福利企业的规模和生产结构,开发能接纳残疾人职工远超过20%的“超福利企业”。政府还可对传统的福利企业提供更多相关政策的优惠,管理模式的创新培训等帮助其成功转型为适合现代竞争社会的福利企业。同时,政府可以开发几个层次的福利企业,可指定符合条件的一般企业转成合适层次的福利企业。避免有的企业一个条件不符合就不能“转福”。

(三)探索制定完整的“渔网型”分配就业制度

虽然国家法律规定了企事业单位必须招收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员工,但实际寻访中我们发现这一规定并没有很好地执行。帮助残疾人就业不应该仅仅只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而应被整个社会共同承担。分配就业不应该仅仅针对于企业,大到医院、商场、娱乐场所、饭店等等公共场所,小到药店、商店、饭馆、理发店等等单位,横向延伸到各个社区,都可以开发出不同数量的工作岗位供残疾人就业。应根据这些单位的不同能力按不同比例分配残疾人职工,在不改变社会整体劳动力结构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全面撒网,创造“渔网型”分配制度,为残疾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工作岗位。

(四)加强残疾人劳动能力的恢复和探索有效的劳动技能培养方案

调查结果显示50%的人不曾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而有53.9%的人认为择业受限是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一个有含金量的劳动技能是很多残疾人无法就业的原因。通过训练恢复残疾人的劳动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能从根本上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自身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和价值才是改善他们就业的根本方法。劳动能力的恢复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必须依靠相应的残疾人组织来执行落实。姚新福在《对做好残疾人个性化职业指导的若干思考》[8]中也提出了残疾人职业培训的建议,在劳动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区分,依照文化程度、年龄、伤残程度和性别等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五)利用电子商务的发展,探索残疾人电子商务就业模式

在全球网络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为我们创造了很多的机会,残疾人群体也理应把握好这个机会,顺应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我们调研组在进行网上调查时,很多我们的寻访对象的工作都与电子商务有些关系,他们当中年轻人偏多。对于年轻的、有较高文化水平的青年人可以进行有关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在家里从事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在家里从事经营网店、网络营销、网上客服等等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开他们身体缺陷的影响,几乎能够和正常人创造相同的价值。职新建在《残疾人就业需要不断探索新模式》[9]中也提到了残疾人电子商务就业模式。吕洪良在《电子商务兴起与残疾人就业模式创新》[10]一文中也详细表述了这一观点,这种就业模式的实施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一规划和组建,建立独立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一种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协调,与现有的淘宝网、拍拍网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达成战略合作,由他们专门开辟出专属残疾人商家的、网络无障碍的商务专区。

(六)开发专门的残疾人创业区并统一开发管理

职新建在《残疾人就业需要不断探索新模式》[9]一文中也曾提到“在区域中心建造专门的残疾人就业园区”。调查中41.7%的人希望能够自己创业,创业对于正常人来说尚且非常困难,残疾人群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其中艰辛可想而知。如果能够建立专门的残疾人创业区,如残疾人饮食一条街,卖各种小吃等,政府和相关单位再提供租税减免、管理技术指导等等帮助,这能给残疾人创业减轻很多困难,让残疾人创业在保护中成长。残疾人创业成功,招收更多的残疾人职工,这种机制能够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如果能建立完整的管理、宣传、发展方案,将残疾人创业就业专区开创成地方特色,其成功性是可以想象的。比如,建立A市残疾人饮食特色街等等。

(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及时提供就业信息

调查研究发现,残疾人从政府和亲友熟人处所获得的工作信息,对找到工作影响显著,有效性远高于从残联、居委、劳动市场等获得的信息。这一方面反映出提供给残疾人的就业机会比较少,在劳动力市场上他们处于劣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残疾人获取有效就业信息渠道的狭窄,只有从政府和亲友熟人处得到的信息对就业有帮助,这种信息的不对称让残疾人就业更加困难。因此,政府和社会要加大力度,完善残疾人就业的外部环境,创造更多的残疾人就业机会。

(八)探索残疾人新的收入模式

在关于收入来源的调查中,工资性收入、家庭营业收入等都占有重要比例。工资性收入、家庭营业收入、家庭零收入等等收入模式是可以相互组合的。很多残疾人的日工作时都比较短,假使他们的工作对时间和地点的要求不高,同时还有余力,可以再创额外营业性收入,如下班时段经营小卖店、编织袋加工等等。编织袋加工,这些零收入单次收入固然很少,日积月累会达到相当的效果的。工资收入+家庭营业收入、工资收入+其他收入等各种收入模式相互组合,以达到收益最大化。

(九)加强第三方部门的管理

第三部门是与国家、市场相对等的社会三大部门之一,是非营利性组织,例如各个级别的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社区委员会等。“渔网型”分配制度,新型福利企业,分类进行就业技能培训以及探索残疾人员工的管理方法等等,都需要第三部门来负责。再比如: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招收残疾人的原因,除了认为残疾人职工能力不够外,另一个就是担心承担残疾人职工在工作中出现事故的责任。他们认为,在残疾人职工的管理中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代价,并承担更多的压力。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可以进一步细化残疾人职工的管理条例和事故责任归属问题,为企业管理残疾人职工提供技术指导,并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从而减轻他们对残疾人职工的排斥程度。如此多而繁杂的工作可由第三部门来分担。目前,我省许多第三部门已经建立,但还需要更明确的分工,杜绝推让责任的行为发生,切实为残疾人就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小结

本文以调查问卷与实地走访为主,通过了解发现残疾人的就业现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不规范、社会歧视、自身技能有限等。以相关分析的结果为基础,提出了要规范法规增强执行力,让社会能更多地重视到这一领域,并大力培训残疾人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第三方部门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但是在调查分析中也发现,教育水平与就业率中间呈凹形曲线态势,表明中间水平的就业率出现异常。这一点说明部分残疾人士现正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这就涉及到残疾人心理情况的调查,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34号.湖北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006.

[2]王祥楠,严文龙.“十二五”我省助残更给力.荆楚网-楚天金报报.省略/ctjb/ctjbsgk/ctjb06/201101/t1586328.shtml,2011-01-12.

[3]湖北省残疾人劳动就业规定,2010,02,01起施行.

[4]中国残联“两建办”调研组.湖北省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省略.cn/special/2getixijianshe/content/2009-06/24/content_30247100.htm,2009-06-24.

[5]残疾人就业条例.2007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6]徐建.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J].宜春学院报,2008(S1):5-7.

[7]赵燕平.残疾人就业的模式创新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55-59.

[8]姚新福.对做好残疾人个性化职业指导的若干思考[J].台州社会科学,2008,06.

[9]职新建.残疾人就业需要不断探索新模式.中国劳动保障报.省略.cn/jiuy/content/2011-01/06/content_30305313.htm,2011-01-06.

[10]吕洪良.电子商务兴起与残疾人就业模式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0(17):89-90.

Survey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disabled in Wuhan and exploration of employment security mechanism

WANG Fang,ZHAO Jiaxin,LIU Wenjing,SHI Lei,XU Qing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