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性格分析

教师性格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性格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性格分析

教师性格分析范文第1篇

1.性格的基本涵义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想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或者说,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品质,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良好的个性包括直率,诚实,热情,大方,勇敢,谦逊,乐观,有礼貌,有信心能忍让,是非观念强,勤奋好学,求知欲望盛等。而虚伪,奸诈,冷漠,吝啬,怯懦,自卑,高傲,悲观,粗鲁,急躁,懒惰,无所事事,不求上进,则是不好的性格。

2.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影响

家庭的影响奠定了儿童性格形成的基础。家长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与养育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家长不同的教养态度是形成孩子不同性格的重要原因。家庭人际关系,心理氛围对孩子的性格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和睦的家庭气氛对孩子性格有积极影响,争吵的家庭气氛会给儿童性格留下很坏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化方面的影响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出来。

(一)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化方面的影响

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逐渐爱猫扑.爱生活地掌握他所处社会的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适应社会需要。如果儿童社会化发展顺利,就会在其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社会变化的能力和处理各种复杂社会现象的技巧。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需要,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由此可见,儿童的社会化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众多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中,家庭教养是最基本动因,是儿童社会化的基础。

每个孩子都将通过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参与社会活动,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人的社会化始于家庭,因此父母采取怎样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所受家庭教育的效果。具体说来,关于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可以得出几点简要结论:

(1)父母越多使用惩罚,限制,儿童对道德规则的内化及道德形成越慢。

(2)精神鼓励优于物质奖励,对儿童社会化发展举足轻重。

(3)父母与孩子之间充满温情和慈爱的关系,对儿童宽容民主的引导,可以积极的促进儿童内部控制力的发展及认知能力的提高。

(4)父母不宜孤立地使用某一种教养方法。

(5)同一种教养方式在不同的家庭中对儿童的社会化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如同样是限制,在专制型家庭中,其作用是消极的,而在民主型家庭中的作用是积极有效的。

二、 改变家庭教养方式的策略

1.提倡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

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说:通过多项全国性少年儿童调查发现,当代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分为六种类型: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最利于孩子成长的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高,相应地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较强,容易形成敢说敢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否定型教养方式则相反,父母经常责备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训斥多于鼓励。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低,总是甘居下游,对自己的前途常怀恐惧无望之心,这样自卑的心态往往会对他们未来参与社会竞争产生不利的影响。

民主型的家长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和爱猫扑.爱生活性,又坚持自己合理要求;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爱猫扑.爱生活自主。

综合来说,专制的父母为孩子规划所有的事,将孩子训练成听话的机器,并不能帮助孩子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终究不能包办孩子一切的时候,那时放手就太迟了。放任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往往使孩子面对挫折无法适应。唯有民主的父母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自我,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被尊重,又不乏父母的引导和要求,往往成为最爱猫扑.爱生活而有自信的人。可以肯定地说,民主型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孩子的心理发展都是有益的。所以,我们提倡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2.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

人的性格不是天赋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其中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和睦、父母勤俭,热爱劳动,儿童就容易形成诚实、爱劳动、责任心强的性格。家长过分溺爱和放纵,会使孩子胆小、幼稚、任性、娇气、自私。

要培养孩子的健全性格,首先不要训斥、打骂孩子,即使孩子有了错误,或者能力较差,也应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因为拳打脚踢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这种创伤有时是难以弥补的。

但是对孩子也不能过于溺爱,不能事事都替孩子去做,使孩子养成依赖性。溺爱播下的是甜蜜的种子,收获的却是苦涩的果实。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为孩子做出,如果父母热情好客,豪爽要强,乐于助人,工作积极努力,从不与别人吵架,这些性格也会传给孩子的。

3.重视家园沟通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决不可低估。同时,学校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学校的教育活动对形成孩子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性格起着主导的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家园联系。教师应把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出来的性格行为及时反馈给家长。而家长也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性格行为向教师反映。双方的沟通可以从多方面、较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性格行为。教师和家长就能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拟定对策、“对症下药”。同时,教师应对家长所采取的一些不正确的教养方法提出整改意见,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相信父母会理解和接受。

教师还要利用〈〈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以及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宣传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育儿知识,并向家长建议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法,并介绍具体的做法。

教师性格分析范文第2篇

学科专业知识也是综合类院校教育教学的必需内容,但与教师教育教学相比,其不同之处是,“一般综合大学的专业内容都是向纵深和精细发展的,这与它特定的教育目标是相一致的,即培养专门的科研、技术、管理人才,精细纵深的专业内容是他们职业素质的直接组成部分”[5],是在“广与博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专与精”[6]。而教师教育培养教师,其学科专业知识强调“厚基础,宽口径”,是“在针对性(将来是中学教师,还是小学教师)、专门性(是属于文科,还是属于理科)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广与博”[6]。这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新动态、新研究、新发展及新成果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内容是教师能否成为合格教师的最重要的前提,也是体现教师教育教学目标个性的重要内容。教育科学教学内容是使教师“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养成必备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7]的内容,它包括教育科学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两方面。

教育科学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教”的知识,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特殊性知识,也是教师职业知识区别于其他职业知识的关键,充分体现教师教育师范性的内容。教育科学知识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的背景与规律、学生心理变化及应遵循的教学原则;能帮助教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技能与方法,适度而有分寸的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还有助于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并把有益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等等。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的工具。由此可知,重视与加强教育科学教学内容,既是实现教师教育个性化教学目标的保障,也是教师教育师范性的要求,是教师教育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针对职前教师而言,它是职前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教育实践“对于他们(职前教师)了解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和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形成和发展专业精神与信念,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尽快适应教师职业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9]。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独特内容,是教师的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类人才实践活动的特点。以与医生的实践活动比较为例,教育实践是教师直接参与的、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教育活动,而医学实践是医生直接参与的、与医学临床活动或义诊等有关的活动。二者最鲜明的活动范围区别是:教师在学校进行实践活动,医生是在医院从事实践活动。教育实践的目的是培养教师“基本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专业操作和运用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以及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10]等等。

纵向教师教育教学内容的个性是指教师教育系统内部不同层次教师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的特殊性,也是在“师范性”这一共性基础上的个性,这是由不同层次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决定的。在小学教师教育的教学内容中,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涉及的内容较宽泛,如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这些内容一方面为小学教师奠定宽广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为小学教师承担两门以上学科教学提供保证。小学教师一般承担语文或数学再加一到两门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学教学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更高,更需要“通才”教师,更需要具有多科教学能力的教师。因此,小学教师除扎实掌握语文、数学等基础知识外,在广泛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还需精通一到两门其他课程内容,以适应教学工作。中学教师教育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与小学教师教育相比,其综合性较强、内容较深,如哲学、文学、美学等,其目的是为教师从教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行为。由是观之,教师教育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差异,包含着各自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学科专业教学内容方面,小学教师教育一般以语文、数学作为学科专业,教学内容以语文、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内容为主。中学教师教育较小学教师教育专业性强,专业内容划分细致。小学教师教育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内容在中学教师教育中,几乎每门课程单独设置为学科专业,且内容较小学教师教育广而深。此处暂且不论学科专业划分,仅从学科专业知识角度说明小学教师教育与中学教师教育在学科专业知识内容上相比较的特殊性。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知识体系是按照人的心理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编排。从知识难易程度而言,中学的知识内容难于小学,因而中学教师应掌握高于小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

由此可推知,在教师教育的教学中,中学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之难度高于小学教师教育,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逐级提高,这是由各自教育对象的认知能力等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也体现了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教学内容在各自培养目标层次上的特殊性。教育科学知识与技能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工具与条件。无论中学教师,还是小学教师,都要掌握一定程度的教育科学知识与技能,他们除掌握反映共性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教学规律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等内容外,还需掌握反映各自从教对象与从教阶段特殊性的教育科学知识与技能。如,小学教师应侧重掌握反映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小学教学规律的小学生心理学与小学教育学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或小学数学教学法等学科教学法,以及测量与评价小学教学活动的知识与技能等等,这些是小学教学活动顺利达标的保证。而中学教师应掌握反映中学生心理特点与中学教学规律的中学生心理学与中学教育学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指导中学学科教学的学科教学法及与之相应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知识与技能等等。因此,不同层次教师教育的教学需根据培养不同层次教师的目标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科学知识,便于教师根据所学的教育科学知识与技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综上所述,教师教育的教学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鲜明的个性,即无论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同层次教师教育的教学内容之间,都展现出鲜明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不仅为教师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依据,而且保证了不同层次教师教育的个性化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付丽和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

教师性格分析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人生影响,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和道德标杆,因此高校教师的人格塑造是一项事关高校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对高校教师的人格作用和在社会转型期存在的不足做了分析,并对完善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传统上,界定高校教师的优劣,多从学历、学术成果、教学水平等层面来看,忽视了对教师内在品质的考察。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师素质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最直接的影响,而人格起决定作用。了解教师的人格特征,能更好地对教师的心理、思维、道德品质等做出合理的评价,更有效地提升教师素养,从而散发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积极影响高校的教育。基于此,在社会转型期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人格影响作用,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榜样,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1 高校教师高尚人格的作用

高校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更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高校教师的人格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被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是教育者本人,即实施教育工作的人,教育者自身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对被教育者的感染程度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特别是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他们与学生有着最直接的联系,肩负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的责任,因此他们的人格将会为学生树立一个标杆,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教育工作要真正解决学生思想和道德品质上的问题,仅依靠教说和行政权力是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人格的力量去感化学生,让他们认可这种教育和感化,继而内化为自身的优秀品质。

高尚的人格蕴含着高山仰止的力量,是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它比理论知识的教授和真理的宣传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一定程度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相信程度依赖于宣传知识和真理的人的人格力量,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会感染、引导和启发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高校教师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教学成果和学生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反之,会阻碍学生完美人格的培养。

2 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人格存在的不足

2.1 理想信念不明确,缺乏完善人格的内在动力

社会转型期下,多元文化和思想冲击着人们的择业观。很多人看中了高校宽松的工作环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却很少考虑自身的素质和人格特征是否符合教师的岗位,仅仅把教学工作看成谋生的手段。长此以往,工作中缺乏奋斗的激情,对岗位懈怠,缺乏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对学生的态度和教学质量不能保证。一些教师由于欠缺社会实践经验,外观视野极度受限,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容易犯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错误,走极端,甚至不考虑后果;还有一些教师对自身人生理想和目标定位不准确,造成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反差,从而心理失衡、不思进取,对完美人格的塑造产生消极影响。

2.2 角色的冲突使得教师协调不当

教师是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其职责要求其不能把日常角色带入到教学工作中,不能因为个人的喜怒哀乐而影响教学效果。但事实上,教师也是社会人,具有多重社会角色,既是教师、领导,又是学生、下属,并担当不同的家庭角色等,这些关系的融洽协调使得他们具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当协调产生矛盾时,其情绪的不稳定无形中会带入到教学活动中,影响对学生的态度,也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3 塑造完美的高校教师人格

人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很强的可塑性。高校教师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在社会转型期,其完美人格的塑造对于大学生有重要的鼓舞作用,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人格的塑造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应对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加强对高校教师的人格塑造。 转贴于

3.1加强理论修养,强化各项能力

人格修养要从点滴做起,作为高校教师,首先就是要不断的充实自我,加强理论修养。智慧是人格的基本要素,学习知识、加强修养本身就是人格提升的一个过程,丰富的知识可以使人更加自信、坚定和理智。高校教师,特别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在实践中运用正确的理论、立场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广泛的涉猎各类知识,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和思想动态,不断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恰当运用感情,增强亲和力

人格组织的核心是情感,高校教师作为教学与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情感对于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工作中教师要讲究情感艺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强调工作的方式方法要科学,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与学生平等相待,关注他们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务实性的人格发展,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还要怀有坦荡的胸怀,以自己的坦诚和热情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关怀,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3.3 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为教育加分

我国传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强调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孔子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疏也不正;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孟子亦有云:教者必以正。高校教师最有魅力的人格特征就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这也是最能打动人、感化人的人格特征。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时时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力求在各方面为学生作出一个表率。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奉献的浩然正气、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

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塑造是一个没有止境、不断追求的过程,只有注重平时的不断积累和点滴进步,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塑造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完美人格,散发高尚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冯秋香.论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素质构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8).

[2]唐善梅.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

[3]胡晓军.高校教师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7(3).

[4]杨敏杰.高校优秀教师人格素质结构的建立[J].科技与管理.2006(6).

[5]刘清华,杨玲.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4).

[6]蒋建国.新世纪大学生道德人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7).

[7]张广济.人民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8]詹万生.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J].教育研究.2002,(9).

教师性格分析范文第4篇

摘 要 篮球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总体的教育水平提升,新课改倡导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但由于篮球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篮球教学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单一,对学生的情感变化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因此高校中的篮球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文就新形势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篮球教学 改革对策

篮球一直都是高校学生中广受欢迎的一项运动项目,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篮球教学对体育课程教学来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发生了改革,在新形势下,高校篮球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向全体学生展开篮球教学,但就目前而言,高校中的篮球教学现状并是十分乐观,教学效果不理想,需要对篮球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就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对策,促进我国高校中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理论教学

传统观念认为,篮球教学主要是实践教学与室外训练,在篮球教学中理论教学部分明确不足,教师缺乏对篮球理论教学的正确认识,而部分教师在开展篮球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篮球理论知识的兴趣难以被有效激发出来,从而导致篮球的理论教学效果较差,间接影响了学生的篮球实践教学质量,在篮球实践教学过程中无法了解相应的篮球战术及技能,训练目的不明确,导致学生在进行篮球训练时处于被动地位,对篮球战术不能深入的掌握,从而导致篮球基础薄弱。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合理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落后,不能满足于现阶段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1]。在篮球训练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技术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对篮球的基础动作进行掌握,但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及主动性存在忽视,因此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现阶段,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竞技化发展的倾向,学生个体差异受到教师的忽视,因此高校中的篮球教学难以满足时展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二、新形势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有序的开展篮球教学活动。新形势下要求高校的体育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化及学习能力实行因材施教的方法,并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及教W资源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2]。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需要符合现阶段体育教学的要求及时展需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思想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而教学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新形势下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应将篮球教学的思想进行转换,从本质上讲,篮球教学过程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及提高学生意志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使学生运动技能得以提高,还要将篮球文化进行渗透,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通过篮球运动来自我娱乐及情操陶冶[3]。因此在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中需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从而提高高校中篮球教学的质量及水平。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还要注重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篮球教学有效改革的重要措施。首先,体育教师需要自觉学习专业知识,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对最新篮球运动的科研成果进行深入了解并完全把握。其次,还要高校与地方政府部门加强对篮球教学改革的投入,对篮球教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定期组织篮球教师进行外出交流与学习,对现阶段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优化[4]。最后,高校需要积极引进专业型人才及高素质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提高高校篮球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高校篮球的教学改革需要根据目前高校篮球教学现状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改革对策,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对策,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其次需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篮球教学质量,最后还要加强高校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篮球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高校篮球教学改革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影响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9):198-199.

[2] 胡松芹.略论新形势下我国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137.

教师性格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模式;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创新;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如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的变化,计算机知识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对于其他的教育方面也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知识在教育中对于其他的专业教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改革。如今,我国的教育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成为了主要的发展形势。通过计算机能够实现远程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加的节省时间和精力,并且能够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工作效率[1]。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要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实践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都是计算机教育模式改革的重点问题。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要非常强的实践性,但是在现如今的计算机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所以在基于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必须要将强改革。突破传统计算机教育注重理论式教学的教育模式,将计算机的学习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结合理论知识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计算机教育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一、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重要性

现代是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让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教学模式也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的开展打破了传统教学上空间的限制,并且教学内容更加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够针对学生个体因材施教,教学内容也更加的科学化,更加的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方面的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对于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在全国各地以及院校中,经常会举行多种类型的计算机技能大赛,不仅能够大大的提升了学生们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技能。计算机技术在如今的社会已经十分的普及,并且学生在学校中也会学习一定的计算机基础[2]。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基础差距较大,并且对于计算机学习需求性也较大。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都会采取一体式的教学方式,不会注重学生在基础上的差距,这就势必会造成在教育过程中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而且基础相对于来说比较好的学生超越教学进度,对于计算机教学的质量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现在大多数的学习为了顺应社会的需求,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等级证书,对学生来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用证书等级的考试来衡量,在教学中一味的追求合格率,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考试技巧以及大量的习题练习等和考试相关的技能知识练习中。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并不会得到任何的增长,甚至连最基础的计算机操作都不能独立完成[3]。这对于现有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新问题。

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在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上,首先要先改变传统的只注重计算机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观念。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以及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计算机的教学目标和整体的教学内容能够和计算机实际操作相结合。并且把计算机的整体发展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反应到教学课程中,对学生所传授的知识不断的更新。并且结合计算机基础特点,能够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基础、技术基础以及实际应用基础三个基础层次。并且抛弃传统方法上的填充式教学方法,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不能采用使用多媒体教学大屏幕“电灌式”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和目的。由教师首先提出教学任务,并且由学生主动的完成任务,并且师生能够一起归纳总结具体的课堂学习内容。并且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充分的做到教学一体化的概念,结合学生实际来布置教学任务,把计算机的教学重点由以往的理论式教学转移成为实践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际操作机会,并且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计算机理论知识,体验和领悟计算机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创造能力,增加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于学生今后计算机在实际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让学生提高对于计算机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三、结束语

在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中,能够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和基础内容有着重要的租用,并且能够帮助提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对于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应该结合实际,更加的有针对性提出强有力的计算机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培训,让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参考文献:

[1]曹月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探究——评《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评论,2017(5):166-166.

[2]邢翠芳,韩庆龙,杨玫.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38(a0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