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能力总结

大学生能力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能力总结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培养;总结

根据本人参加教学工作的体会,对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做出总结。

1.抓好简单应用题的教学

大家都知道,解简单应用题是解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无论整数应用题或分数应用题都是一样,它们有共同的教学规律。 打好整数、分数简单应用题的基础就为解复合应用题做好了准备。

怎么叫做打好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个人体会主要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会分析简单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然后能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运算方法,并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下面做一些具体的分析。

1.1 初步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解答一切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正像有的教师所讲的,虽然应用题的内容是千变万化的,但都是四则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 往往有些学生不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解答简单应用题时乱猜算法,或者根据题目的某个词语选定运算方法,这样是不能真正培养起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的。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要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的认知特点分成不同的层次来教学。低年级要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理解每种运算的含义。例如减法,只要通过摆物品和图画等使学生懂得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高年级再进一步抽象,使学生懂得减法是已知两数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高年级教学分数除法也是从乘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理解的,这样就便于在解题时应用。

1.2 使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一项基本功。即使是简单应用题也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绝不能因为应用题简单而忽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分析清楚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明显的,学生容易弄清的。例如,“有5只黑兔,又跑来3只白兔,一共有几只兔?”学生很容易弄清,把原有的5只和跑来的3只合并起来,就可以知道一共有几只兔。但是有些简单应用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就困难一些,结果如遇到求白兔比黑兔少几只的题时发生混淆。 例如,“有5只黑兔,黑兔比白兔多3只,白兔有多少只?”有些学生往往不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简单地看到“多3只”就判断用加法。因此,教学时最好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弄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1.3 紧密联系运算的意义来选择运算方法。

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密切联系运算的意义(或含义),把对运算的意义(或含义)的理解与应用直接联系起来,很容易确定运算方法。 例如,当学生分析出要把两个数合并(结合应用题内容具体分析,如上面求白兔的只数的应用题),就联想到用加法;分析出要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就联想到用减法;分析出要求几个几是多少,就联想到用乘法;分析出要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或者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联想到用除法。由于运算的意义(或含义)与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起直接联系,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运算意义(或含义)的理解,一方面学会应用运算的意义(或含义)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培养检验的良好习惯。

解答简单应用题同进行四则计算一样,也要注意培养检验的习惯,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另一方面可以为培养检验复合应用题的能力打下初步基础。检验应用题要比检验四则计算复杂一些,首先要重新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然后再看列式、计算、答案是否正确。较高年级还可以通过改编应用题并解答来进行检验。通过检验还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对解答结果的负责态度和自信心。

2.重视教学解题的一般策略

这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性问题。正如前边所讲的,会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并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而是通过所学的有代表性的应用题达到使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策略。这在现今的信息社会尤为重要,要使学生成为能够处理信息的人,通过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解题的一般策略是一个重要途径。关于解题的一般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条件和问题的收集。

为了解一道题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给了哪些已知条件,要求解决什么问题。识别或收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收集信息的过程,也是理解信息的过程。 在低年级往往要求学生口述已知条件和问题,到高年级也可以教给学生用图(如线段图)或表解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清楚地表述和表示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一般地说,题目的问题和所需的已知条件都已直接给出。

2.2 分析数量关系。

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 无论解简单应用题或复合应用题,都要认真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答的方法。 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通称综合法;另一种是从问话入手,通称分析法。综合法比较容易掌握,但其缺点是学生往往看到前面相邻的两个已知条件就进行计算,而忽略后面的已知条件,未从整体考虑。提出的中间问题不一定是解这道题所需要的。 从问话入手稍难一些,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提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实验表明,开始教学解两步应用题,宜于从条件入手,即使采取了这种分析的方法,也还会有部分中、差生难以提出中间问题,需要经过一段训练逐步掌握。但是逐步要转到训练学生从问话入手,这对提高学生解多步应用题的分析能力很有帮助。至于学生自己解题时用哪种方法分析,不必加以限制。 考虑到进行分析需要一定的训练时间,课堂上解应用题时要给学生口头分析的机会,除了教师指定某个学生分析外,要让同桌的学生互相练习分析。不宜过早地让学生书面分析,这样费时间,会减少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学生有了口头分析的基础,可在课外安排少量的书面分析作业。此外,订正时也要重视让学生进行口头分析。

2.3 拟订解答计划。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继续。就解决一般的问题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在小学数学中,解答简单应用题时则没有必要,只在解答复合应用题时才有必要,而且有时边分析边拟订解答计划边解答,往往与上一步的分析数量关系或下一步的解答合并起来。从掌握解题的一般策略来说,还是单把它划为一个阶段为好。拟订解答计划是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解答需要分成几步,每步要解答什么问题。这是分析、推理的直接成果。正确地拟订解答计划,表明学生对所解的题目有了整体上的理解,同时又对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做出了合乎逻辑的规划。能否在解答之前正确地拟订解答计划也是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的标志之一。实验表明,好的学生一般能在解答之前订好解答计划,而较差的学生往往能正确解答,却不一定能正确地提出每一步所要解决问题。因此,教学时在这方面适当加以训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一定的好处。

2.4 解答。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最后阶段。如果说前面各阶段主要是思维的过程,那么这个阶段要产生思维的结果。当然这个阶段也是有思维过程的。例如解答每一步要选择哪两个已知数,进行哪种运算,如何使计算正确等,都要深思熟虑,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正确结果。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既重视思维的过程,也重视思维的结果,达到正确解答应用题的目的。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往往学生把算法选对了,但把得数算错了;或者竖式里的得数算对了,最后抄错了数。 因此这个阶段特别要注意培养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

2.5 检验与评价。

对应用题的解答的检验与评价实质上是对信息的检验与评价。这一步教学不仅对提高应用题解答的正确率有帮助,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对信息的正确评价的能力。有经验的教师对这方面的教学比较重视,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是也常常遇到教师虽然重视了,但有少数学生仍没有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甚至有少数好的学生做得很快,但是检查不出错误。因此在培养检验习惯的同时,还要适当教以检验的方法。检验方法有多种,通常低年级只要教学生从审题到解答逐一检查。中、高年级有些题可以逐步教给学生用不同解法来检验。例如,原来应用题是用连减计算的,检验时可以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里减,去,看两次算得的结果是否相同。以后还可以适当教学生把求得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把另一个已知的量作为未知的,然后倒推求出结果看是否与已知的相符。这只作为一种检验方法教给学生在解答中练习应用,不宜作为考试要求。 通过检验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解答具有负责态度和自信心。 检验之后还要能对自己的解答进行评价。为了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可以开展相互评价,或教师给学生一些案例让学生练习评价。

解题的一般策略除上述几方面外,还有预测、解释等。这里从略。 总之,今后应用题教学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是在加深应用题的难度上下功夫,而是要通过有代表性的又为学生容易接受的题目,着重培养学生解题的一般策略,使学生能够产生迁移,这样即使遇到一些未解过的题目,学生经过自己的分析、推理也能找出解答的方法。

3.重视变式练习

练习在培养解答应用题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练习要合理地组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别是适当安排一些变式练习,对于克服简单的机械重复,提高解题效率,培养灵活的解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表明,通过变式练习,很多学生能够排除应用题中非本质特征的干扰,正确地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和选择运算方法,求得正确的答案。 应用题的变式练习从低年级起就要做一些安排。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改变叙述的顺序。例如,乘法应用题,第一个已知条件不仅有需做被乘数的,还要有需做乘数的。复合应用题,有些相邻的两个已知条件可以进行计算的,也要有些不可以进行计算的,使学生能在真正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地选配已知数进行计算。

3.2 改变叙述的方式。例如,加法应用题,不宜每题的问题都出现“一共”,已知条件中也可以出“飞走”“跑掉”等词语,以防学生简单地根据个别词语错误地判断运算方法。在高年级教学分数应用题更要注意适当变化叙述方式。例如,“小华家养鸭24只,它的1/3相当于鹅的只数,小华家养鹅多少只?” 这样可以防止学生死记“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而加强分析数量关系。

3.3 改变个别已知条件或问题,使其具有不同的或特殊的解法。例如,教学正比例之后出现这样的应用题,“果园里有梨树100棵,桃树与梨树的棵数比是4∶5,有桃树多少棵?”学生很容易用比例解答出来。 如果把第二个已知条件改成“桃树的棵数比梨树少1/5,就要根据这个条件先求出两种树的比”才能用比例解答。又例如,“玩具厂原计划每天生产玩具42件,8天完成。实际只用6天。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学生一般都能列成算式:42×8÷6 -42。 如果把“6天”改为“7天”,虽然仍可照上面方法列式解答,但是还有特殊解法,有的学生会列成简便算式:42÷7。 因此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切入点;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8-0136-0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文明进步不竭的动力。为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我国正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但大学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如何培养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既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更是当前我国高等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和热点。教育部教高[2011]6号和教高[2012]4号文件明确提出,通过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和创新训练等措施,着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并颁布了《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高等学校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应该以主动服务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和着力点,配合学校教学改革,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1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1.1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组合体,其强弱主要取决于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能。创新学习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标新立异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包括基础知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交叉知识水平和创新知识水平;创新思维能力包括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灵感思维能力等;创新技能包括新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及物化能力[1]。

1.2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主要形式

以我校为例,从组织形式上看,目前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1.2.1创新训练基金项目

创新训练基金项目以能完成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课题为目标,按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管理”的要求,通过“自由申请、公开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以项目为研究载体,在导师指导下,资助学生开展科研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立项的本科学生个人或团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研究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项目选题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我校已初步建立学校和院系两级创新训练基金项目体系,包括国家、省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重点基金项目、校创新训练计划基金项目、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和校大学生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

1.2.2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项目

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是考察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擂台,也是大学生展示创新能力的舞台。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不下几十种,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广告艺术大赛等。这些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活动具有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师生响应热烈,参赛非常踊跃,我校每年均划拨专款对40项左右的国家、省和校级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项目进行立项资助。

1.3创新实践活动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2]、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3]、教学内容与方法[4]、学业评价与教学评估及学校创新文化氛围建设等诸多方面。其中,创新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3.1创新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实践,而主动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实践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能力不强仍是当前大学生突出的薄弱环节,究其根源,普遍存在的被动实践问题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在被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其害处不仅仅是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难以深刻。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对象的确定,方法的制定,程序(路线)的设计,问题质疑,分析总结等,学生成为了实践的真正主体,进行着主动实践,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独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实践效果显著提高[5]。

1.3.2创新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创新实践活动需要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拓宽和改善知识结构;创新实践活动强调完成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独到之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要通过动手实践把设想、创造、发明变成现实,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把所学知识真正消化吸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团队合作的创新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6]。

2高校图书馆主动服务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切入点与着力点高校图书馆拥有全方位多学科知识信息资源、强大的人机合作构成的信息检索处理体系、独特的科技文化交融的人文环境、自由无拘束的学习条件和学术氛围,为进一步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应选准切入点,选好着力点,主动融入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主要包括项目选题与立项、研究探索和成果总结3个环节,图书馆服务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主要在项目选题立项和成果总结2个环节,具体有以下3点。

2.1选题

学生要进行创新实践活动,首先要确定创新实践的对象、目标和内容,这就是选题。正确的选题是创新实践活动通向成功的基石。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选题的基本原则是“自主选题”,即使来源于指导教师科研课题的项目,学生也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如何正确选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目前,选题难是导致大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人数比例较低的主要原因,选题不当(佳)是导致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不显著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图书馆通过向学生提供近期各类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选题汇总,特别是本校、重点院校和同类院校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和受表彰项目的相关资料信息,用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和求知欲等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跳出思维定势、拓展思维视角,结合自身生活观察、社会实践、所学专业、个人兴趣和其他文献的检索,获得创新灵感,根据项目申报或竞赛选题指南,提出项目初步选题。另一方面,通过查新服务,确定选题的新颖性和创新性,提高选题的水平和质量,为顺利立项和取得高水平创新实践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项目申报书

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通常采取“自由申请、公开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高质量的项目申报书既是项目获得立项资助的前提,也是项目取得优良成果的基础。不同类型的项目,其申报书格式可能有异,内容繁简不同,但一般都包含项目名称、背景、选题依据、目的/目标、具体内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主要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研究条件和安排等主要内容。作为初次接触、没有项目申报经验的学生,要完全依靠自己写好项目申报书实属不易,因此,一方面指导教师要加强指导,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加强有针对性的服务。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具有创新性、探索和继承性等特点,在项目研究探索活动尚未付诸实施的情况下,撰写项目申报书时,学生必须了解项目的研究历史和进展,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必须要认真阅读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并对不同来源的资料进行比较和筛选,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学习提炼出自己的观点。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普及、图书馆文献电子资源的丰富和检索工具的发展,通常认为,目前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应该较强,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7]。因此,在项目申报书撰写阶段,图书馆应重点加强对学生文献检索工具选择与检索路径确定的指导,为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引导学生养成以用图书馆数据库为主,利用百度、Google为辅的文献搜索、收集习惯,提高学生有用信息的获取能力;充分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文献处理与加工能力强的优势,加强学生文献优劣鉴别和文献重要程度判断等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理解与加工处理能力。

2.3成果总结

经过艰苦的研究探索,创新实践活动完成阶段性目标或项目总体任务后,必须进行项目成果总结。通常,项目结题验收的依据是项目总结报告,部分竞赛项目要求有项目(或作品)说明书,两者内容与要求相近。项目总结报告一般包括项目实施内容、方法以及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效益评估、与预期目标相比较说明完成项目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建议等内容。项目总结报告是对立项报告的回应、答复、展示与深化,就说明研究背景、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结论及其论证和意义。在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可以通过申报专利或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项目成果总结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创新实践项目成果的认可度、显示度和效益。针对项目成果总结工作,图书馆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应及时查新,提供期刊目录、投稿指南、参考文献及论文写作格式等投稿导引信息,帮助学生及时申报专利或,提高成果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同时,在项目总结报告写作方面,图书馆可安排有写文献提要和文献综述经验的咨询馆员或学科馆员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重点是创新成果的提炼、研究问题深广度的拓展和研究资料论证力的加强,提高学生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

3图书馆主动服务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对策

为更好地主动服务于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必须融人和贯穿于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目前,图书馆应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3.1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信息资源建设

总体上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的时间不长,不同类型项目的实施目标和形式不同,牵头组织的部门不同,学校内部的管理没有统一归口,导致项目管理制度各异,体现在创新实践项目信息方面,较为散乱,学生获得相关有用的信息较为困难。随着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迅速发展,科技实践主体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作为学校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应该为学生提供结构科学、层次分明的信息资源,应该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本校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跟踪,行使对项目管理(项目立项申报、成果提交、作品评审、成果展示等)、数据分析、数据查询和数据统计的网络化管理,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创新实践项目选题动态和项目总结报告等信息资源,这些信息服务就可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产生创新的观念,激发创新的灵感,走上创新实践的道路。

3.2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是以“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为核心、以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所展开的一系列教学和培训活动[8]。因此,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改革,如: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改革考试和学业评价方法等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效果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大部分专业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设置选修课,且该课程开课时间通常安排在高年级,仅在该课程上下功夫还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需要,图书馆还必须举办各类培训班,并开设专题讲座介绍国内外有关创新活动的最新进展与案例,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激情,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潜在的能力[9]。目前的重点是:首先,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教育与培训,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图书馆内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和能够得到的信息服务,降低学生对互联网的过分依赖和迷信,吸引学生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产生兴趣,进而引导他们到图书馆寻找感兴趣的资料,逐步培养检索能力。其次,通过学科馆员的导读,将尚未收入课本的新知识、新信息通过文献检索课横贯于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培养信息意识,开发创新能力。

3.3为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为切实帮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在服务教师和研究生的基础上,图书馆应将有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积极性的大学生纳入学科馆员的服务范畴,或将他们列入咨询服务的重点对象,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深度信息服务。重点服务内容:一是为学生提供科技查新服务,在项目选题、项目申报、专利申请、和成果总结的创新性认定方面提供评价依据。二是结合创新实践项目,加强对学生检索的方法与技巧、对信息的分析与鉴别能力和文献综述能力的培养,提高利用信息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负责收集、整理创新实践项目的相关信息资源,并通过主页或发送资料等形式向学生及时通告。

4结论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优势,以大学生创新训练基金和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项目为重点,以项目的选题立项和成果总结两个环节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主动开展项目选题、申报书撰写和成果总结过程中参考信息提供、查新服务、信息能力和成果表达能力的培训等工作,并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素质教育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家祺,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8)134-137.

[2]刘宝存.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3,(5):6-11.

[3]姜延秋,沈静.高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5-76.

[4]张德江.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5):7-10.

[5]李培根.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19-20.

[6]甘世斌,王志勇,陈钢,等.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建形式和保障措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7-229.

[7]刘海昕,周晓杰,苏在滨,等.高校图书馆信息异化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7):287-288.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训练项目;实施探索

一、引言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全球化形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从本质上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团队的方式来开展设计方案,组织科学实验并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研创新活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主要是为了通过对学生的创新性研究教学来达到培养其思维活跃多元、创新意识强的目的。

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过程是整个创新型训练实施的核心,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在很多的高校中学生的创新训练都是由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和科研工作的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所以在进行创新训练时还要根据学生本身对于项目的兴趣和能力来因材施教,使学生对于创新训练计划能够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一)创新训练项目的选题与立项

大学生的创新训练计划主要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和院级这四个层次,在初步的立项阶段,学校应当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组织高级职称的教师对于已经申请的项目进行可行性的探究和分析,包括理论依据、研究 目标、技术路线和整体的方案等等都要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和评审,并且在评审的过程中要考虑实际的生产管理环节,具体的选题要求目标明确,对于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状态和相应的标准以及必要的技术指标等等都需要有系统的分析。除此之外,在立项阶段,还要包括详细的申请理由和项目方案,以及预期的成果和经费的支出等,一般来说,大学生创新训练的选题应当考虑社会的需求和热点问题,尽量能够服务于社会,解决一些社会上的实际问题,并且教师要尽量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特点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

(二)项目实施过程的指导与监督

大学生的创新训练项目与一般专业课中的教学实验有一定的差异,很多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涉及到的科研问题是没有固定的答案的,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自主的进行一些科研项目的实验和分析,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记录活动的情况,撰写总结报告并且定期的向指导老师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总结所完成的前期工作。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研究课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指导他们自主的去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训练项目要有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包括教学检查和成绩的评定。除此之外,指导老师还应当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根据项目的进度制定计划和目标,并且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整个团队能够相互合作,发挥团队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大学生训练项目的实施和探索

(一)开设相关的大学生创新训练的课程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训练计划,使之能够更加深入的开展,结合当前的教学形势和教学特点,在大学开展相关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课程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在高校当中,将创新训练正式的融入到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创新教学的质量,使得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的参与,老师再将创新训练项目与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的观察和研究问题,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独立的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便可以有效的实现。

(二)增加一些开放性的创新型实验

目前很多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不能够全面的开展,这就造成了参与创新研究的人数减少,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克服这种困难,可以在大学期间引进一些开放性的创新型实验,将大学生的创新训练计划加入到这些开放性实验中去,这样就能够更大范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这也有利于开放型实验项目的研究。相比于传统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实验的创新性和广泛性,以集思广益的方法来推进科研,会使得结果更加的完善。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不仅仅是对于学生自我素质的提升,也是对于整个国家软实力的一种提升,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训练计划。并且,创新项目的开展,可以使每一个参与进来的学生和老师进行学习和探索,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学生在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创新意识和表达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探索出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模式更加先进化。总而言之,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更是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立钢.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探讨化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2013(3):27-29.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第4篇

当前,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未来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教师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但可以避免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脱节的弊端,也可使教师避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评价方式使用得当,既能帮助学生在课前了解自身基础状况,又能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方法及过程,还能给学生的学习以客观反映,使学生更明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同时,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的教学评价,客观准确的评价能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反思及改进教学。

就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言,现行教学评价体系的弊端暴露明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相对老化,与学生现状需求相差较大,学生对待本课程多抱以疑虑、怠慢的态度。虽然以往教学采用的评价方式多以开卷考试为形式的总结性评价,但师生之间信息反馈很难及时,交流的信息量明显不足,不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当前,现代教育模式正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向能力培养转变,提倡能力培养为基础。该阶段培养目标的实现反馈-矫正是重要环节,而教学评价则是完成这一环节的重要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新的评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评估和调整。为此,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提倡教师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相结合,探索出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更合理的评价方式。

通过该项教学改革以期达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由目前较为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式改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其能更加及时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评价,保证师生之间信息反馈-校正环节的质量,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字】创新工程;普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0-00

引言

创新指的是在已有思维模式利、知识以及物质的基础上,提出不同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并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和方法等,以取得一定的有益效果。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创新的过程中,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对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重任的高等教育来说,想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就必须积极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部也积极的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训练,大量多层次,多角度的创新工程项目和科技竞赛也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出来。本文,笔者即对创新工程普及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进行探索。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可以促使大学生积极地回顾自身学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实现高校大学生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为大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学习等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多方面发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多方面综合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大学生的创造意识。于是,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最终实现全民族创新主体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呼唤。

现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知识来说,本质便是不断的创新。而想要实现对各种知识的创新,更好地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便需要大量具备较强的创新欲望的和具有较高创新水平的人才来予以实现。只有拥有数量巨大的创新性人才,才能占据有利的制高点,在知识经济时代占据一席之地。所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势在必行。高校的大学生是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抓住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主动权必不可少。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创新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课题,对高等教育来说更是如此。长期以来,我国也一直十分注重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获得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认识水平问题。目前,很多高校虽然都或多或少的开展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或者活动,但大多力度不够,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学校没有清醒的认识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很多学校在相关活动经费方面的投入较小、不够及时,活动时间安排等也较少。于是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种创新活动大多以“课余活动”的形式出现,无法获得较好的培养效果。其次,大多数高校在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相关活动的时候,都较为随意,缺乏必要的教师引导等,对学生的辅导力量不足,导致各种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另外,在组织叙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时候,没有注意对活动效果进行控制,于是导致很多学生在活动一开始参与积极性较高,但时间一长却失去热情,无法继续坚持下去。加之很多学校存在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以及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没有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配套措施,凡此种种,导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方面不尽如人意。

三、普及创新工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与教育管理部门和各个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均存在较大的联系。因此,要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需要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来予以大力的普及。从而使更多的大学生可以参与到各种创新活动中,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来看,我们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予以尝试:

(一)为学生制造创新机会。

为了更好地对更多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首先需要为学生制造尽可能多的创新机会。学校可以以学院(系)为单位积极地对本院(系)各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创新能力水平等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并与学院(系)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鼓励广大教师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广大学生提供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机会。并充分发挥出教师自身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为广大学生保驾护航。在这一过程中,学院(系)可以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例如,对表现出色的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时予以补助等等。然后,学院(系)可以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创新工程项目中,呼吁大家踊跃报名。而后,对学生的报名情况进行统计,并按照具体的创新工程项目类型进行详细的分类。之后分配给相应的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也为教师们的各种创新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实现了双赢。在积极吸收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工程项目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合理的安排。例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其知识储备还较少,科研能力还不够强,无法胜任难度较大的科研创新等工作。因此,对于这些学生,要鼓励其以参加各种基础学科的竞赛为主,避免打击到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对于那些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较强,因此可以积极的安排其参与到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研究活动中,以更好地促进其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各学院(系)还要积极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各种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院(系)可以争取各方资源加大对各种创新培养活动资金的投入,设立各种创新基金,并积极成立创新实践基地和创新实验室等,为学生各种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学校还可以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学分等方式,为表现突出的学生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活动。此外,对相应的指导教师,也要制定出一定的奖励措施,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创新活动的实际成果与教师的岗位聘任以及年终考核等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好地激发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创新活动的最终效果。

(二)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为了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学校还要积极地鼓励各个学院(系)对原有的教学计划予以合理的调整。首先,在低年级开始,学院(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科研训练方面的课时。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先由学院(系)的教师自行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提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综述性等科研课题,然后由学院(系)进行统一的汇总。汇总之后再公布给学生,由广大学生进行自主选题。在学生进行自由选题后,学院(系)要指派相应的教师进行全程指导,以保证学生研究课题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对实践教学中实践技能模块方面的学分进行合理的调整,适当减少课堂理论教学模块方面的学分所占比重,并适当增加实践技能模块方面学分所占的比重。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之中,自然科学类专业和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技能模块学分所占比重往往低于30%和25%。应适当地提高其所占比重,如,可以将比重设定为40%以上,并制定一定的学分抵消措施。如果学生参与各种竞赛获得名次或者奖项,以及在各种期刊杂志发表文章,可适当抵部分选修课学分等。例如,南开大学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创新能力”抵算学分的政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和“挑战杯”、创新创业比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种竞赛,以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将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予以进一步的升华、提高,并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南开大学还将学生的获奖等级分为四档,即校级创新立项优秀成果和市级以上单科竞赛,以及国家级科技竞赛和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对于获奖的学生,在经过项目申报以及学校专家组的严格评审之后,因为具有不同的“创新能力”等级,可以分别获得一到四个专业选修课学分。于是每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在学期期间获得的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奖项来申请相应的学分,并计入学生毕业所修总学分数。另外,各高校还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安排自身的修学计划,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创新实践环节。

为了更好地提高创新活动的效果,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实提高,学校需要注重加强创新实践环节。通过创新实践,学生可以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在各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出自身创造的火花。首先,学校要积极的为学生打造创新实践平台。例如,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地与其他高校以及企业等进行合作,开展联合创新实践培养,积极开展高校之间以及校企之间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实践机会。对于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积极地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即在本校西校区设立了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该基地拥有8个现代化实验室、1个多媒体教室以及1个计算机机房,具有大量技术先进的多种高科技装备和仪器,资产总值300万元。通过设立该基地,有效地 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该基地采取集中安排与学生自选相结合的作业方式,改变教师准备、确定方法步骤的方式,由学生独立提出设计方案并独立或合作完成。 在保证完成一定数量的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可充分利用实验条件,提出拓展性、延伸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或具有创新见解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自由选择的时间内,独立或小组共同完成。将论文式实验报告、科技报告和项目成果等作为学生实验或工程训练的考核内容。例如,在基地的创意组合课上,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创新设计能力。学生可根据基地提供的设备功能要求,自己进行方案设计,并将设计方案按比例组装成实物模型,模拟真实工作动态演示,直观调整、验证并改进设计方案。基地每年还组织创新设计比赛,由学生自选题目,提出设计方案,经创新评委会的评审,可立项的方案,学校予以经费支持,基地并指派指导老师协助完成。于是,在该创新实践基地的大力支持下,该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次,高校要注意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内部的创新活动,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学校可以指导各学院根据本学院各个专业和年级的实际特点,设计出针对性较强的,趣味十分的科技活动,例如电子设计校园大赛等等,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高校还可以定期邀请校外以及社会上的专家学者等来学校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和报告会等,并组织学生集体参加,以不断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增强其创新意识。

(四)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在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高校还要注意不断地进行总结回顾,及时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各高校要定期对本校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活动进行汇总。然后,组织各学院(系)的教师一起对活动的成效,尤其是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根据问题,学校要及时地提出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措施予以完善和改进,并制定出更加完善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开展创新培养活动。例如,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即在深入学习国家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高校工委关于大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之后,积极地对本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情况予以回顾和反思。该校将本校的学生创新培养工作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审核宣传,然后是推进实施,接着在半年度进行总结提升,并进行继续的推进实施,年底进行年度总结提升。在审核宣传阶段,该校开始研究部署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实施方案。后进行推进实施,并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沙龙活动,不断回顾总结本阶段的工作效果和问题。而后学校会开展半年度总结提升活动,对上半年的活动开展情况和经验做法予以总结回顾,制定出下半年的具体安排。随后继续进行推进实施,并认真落实每周工作计划,合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到年终的总结提升阶段,全校会认真总结全年度学生创新活动开展的情况和经验做法,形成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成果,探索增强内生动力、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不断地总结回顾,该校的学生创新能力活动开展的有生有色,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结束语

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是现实和时代的需要。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并积极分析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我们较为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普及创新工程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高校和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随着创新工程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将会被培养出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稳步提高。

致谢

本项目得到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项目号:2013JSJG155)和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号:XJG201259)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刘青林,张新虎,魏彦明,等.实施大学生创新工程 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J].甘肃科技纵横,2011,40(6):116-117,110.

[2]佟会文,佟绍成,卫绍元,等.实施"大学生创新工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24(6):125-126.

[3]尹喜云,南.实施教育创新工程,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237-238.

[4]章成伟,何德梁.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1,(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