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创新模式

企业创新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创新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创新模式

企业创新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模式

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成为企业提升核心 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企业的生产活动完全是 指令性和计划性的,产品实行国家订购、国家统销, 这实际上是一种“收购经济”加“政府保护”。在这种 情况下,企业内无动力,外无压力,基本没有创新活 动。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 要作用,但在引进过程中没有进行很好的消化和吸 收,从而陷入了“引进一落后,再引进一再落后”的怪 圈。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有自身特定的 国情和战略需求,不能长期依赖技术引进。实践也证 明,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真正的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国企业需要加强自主创新, 取得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

近年来,通过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 作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正在增强。在全部 研发经费投入中,企业投入已占到了60%,一批依 靠自主创新获得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正在崛起。但是, 我国企业总体上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同知名 跨国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尽快确立企业技 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 心竞争力,不仅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紧迫任务和经济 发展的当务之急,也将决定我国在未来世界经济竞 争中的战绩。

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2.1 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增长明显

从调查状况来看,大多数企业都加快了自主创 新的步伐,加大了科研开发的投入,为企业的长远发 展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从2001年到2005年, 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增长明显,平 均每年增长50%以上,占销售总收入的比例已经达 到4%,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比例 已经超过了5%。

2.2 企业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观念也在改变

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残酷性使企业意识到:要想 发展,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单纯靠技术模仿和引进是 不行的。调查中,企业家们已经走出了“技术创新就 是技术改造和引进”的认识误区,大多数大中型企业 已经从依靠技术引进转变为自主研发。这些企业在 技术开发过程中主要经过商业分析――技术开 发――市场实验――营销战略――商品化等阶段的 管理和操作。这一现象表明,本地区的企业自主创新 能力有所提高,已在逐渐摆脱依靠外国企业技术转 让的局面。

2.3 民营企业在创新中显示较大活力

加入WTO以后,民营企业面临着国内、国际双 重压力,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根本途径就在于自主 创新,增强民营企业活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变,而这也正是本地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持续生存 的最重要条件。民营企业一般管理体制灵活、决策较 快,在创新上往往能快速出击。如作为民营企业的先 声药业,由于企业高层管理部门对自主创新比较重 视,且制定了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从而实现了创新 能力的快速提高,在短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一家知名 制药企业。

2.4 产学研结合在企业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京具有显著的创新人力资源优势,每年都会 产生大批发明创造项目及专利和科研成果。但这些 单位主要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成果的转化还是要 靠企业。另一方面,大多数中小企业因缺乏资金不可 能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其技术创新大都通过委托 高校和科研院所完成或直接受让技术。这样,产学研 结合就成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 径。在调查中有85%的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 合作关系。

2.5 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 核心技术创新有待提高

企业创新中,大多是通过“不断创新一形成核心 技术一生产核心产品一衍生系列产品一形成核心竞 争优势”的模式来逐渐培育其核心竞争力的。其中, 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是关键。从全国范围来看,真正 由南京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还不是很多,现有发明 专利也是掌握在少数大企业手中,其它实用新型和 外观设计专利大都属于产品的小改小革,不能形成 核心技术。企业中也缺少像海尔、华为等全国知名且 极具科研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2.5.2 自主创新机制不够完善

企业的自主创新过程不单单是一个科研开发和 进步的过程,所调查的大多数企业创新意识虽有所 提高,但对创新的理解和把握还远远不够。许多企业 对设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都持肯定态度,但对这 些机构建立起来以后作用的发挥认识还很模糊,尤 其对创新所取得的知识产权的利用和获益存在严重 的认识不足。这说明企业对自主创新的目标存在认 识偏差。

2.5.3 企业在创新管理中缺乏有效激励手段

调查发现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缺乏 对创新的激励机制和措施,对研发项目有重大贡献 的科研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奖赏和激励。研发中,科研 人员往往呕心沥血才能开发出关键技术,并在实施 后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但却不能获得任何奖励。长 此以往,就使得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降低 到了最低限度,这无疑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最大 障碍。

2.5.4 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困难

对民营中小企业来说,创新中的一个较大难题 就是技术研发融资困难。我国虽然也设立了各项创 新基金,但申请条件都比较严格,只有少数企业能获 得支持。在南京范围内的民营中小企业数量较多,而 且大多处于发展初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研发,我 国企业创新风险基金制度又不完善,进行融资就显 得愈加困难。

3 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

3.1 基本发明创新

基本发明创新,即原始性创新,是建立在一整套 不同的科学技术原理上的新的发明创新,属于基础 性研究,一般是基于科学原理产生的。它打破了经典 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两分处理方式,强调基础 研究的用户导向和应用性研究的重要性,常常能开 启新的市场和潜在应用。例如爱迪生的留声机,在完 成之前不存在任何记录人声音的装置,像这样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就是基本发明,另外的晶体管取 代电子管、聚乙烯、纳米技术的产生等都属于基本发 明,但是基本发明创新一般研究开发周期较长,必须 投入大量资金并要有雄厚的研发实力,而且风险很 大、成功率也较低。

基本发明的创新模式在我国主要适用于从事基 础研究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实力较强的企业可 以与之进行联合研发。

3.2 核心技术创新 核心技术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研发取得产品 关键部件或部位、元器件的制作工艺、技术,并在此 基础上继续推动核心技术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 术和产品商品化的创新活动。像电视机的显像管技 术、电脑CPU技术、DVD的光驱读取技术等都是核 心技术创新的典型。

核心技术创新有三个基本特点:(1)创新的核心 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突破,是企业依靠自身 力量,主要通过独立研发而获得的,这是其本质特 点,也是与其他创新模式的本质区别;(2)核心技术 的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在技术开发的竞争中,其他 晚于该创新专利人的同类成果都不能受到专利保 护;(3)相关知识和能力支持是核心技术创新成功的 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 等创新的每一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的支 持。

跨国公司中的都多数企业像西门子、飞利浦、索 尼、IBM等都非常重视核心技术创新。像3C、6C掌 握的DVD生产核心技术,英特尔掌握的半导体芯片 技术等都是核心技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 高科技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 资金和人才实力,可以进行核心技术创新和产品的 转化研究。这些企业一般集中在能源化工、电子通 信、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

3.3 改进技术创新

所谓改进创新,是指企业引进技术后,通过消化 吸收,在掌握其基本原理和专有技术后,在自身技术 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再根据市 场需求,对引进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纵深挖掘其价 值,并实现质的突破,进而摆脱对原技术的依赖。

改进创新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新行为,并具 有自身的特点:(1)技术的跟随性。改进创新能够最 大程度地吸取率先创新者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吸收与继承率先者的成果。在技术方面,改进创新做 有价值的新技术的积极追随者;在市场方面也不用 独自开辟新市场,而是充分利用率先者开辟的市场, 从而可以节省先期开发费用;(2)改进创新并不是单 纯的模仿,它并不单单照搬照抄率先者的技术,而同 样需要投入足够的研发力量,并对率先者的技术进 行完善和进一步开发;(3)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 改进创新避免了前期开发的投入和风险,能够集中 力量在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备改造等创新链的中 游环节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改进技术创新的主要缺点是被动性。由于创新 者不做研究开发方面的广泛探索和超前投资,而是 做先进技术的跟进者,因此,在技术方面有时只能被 动适应。改进创新还会受到率先创新者取得的知识 产权的法律保护壁垒的制约而影响实际效果。

对于改进技术创新,具有中等以上研发实力的 企业都可以实施。企业可在取得先进技术的许可实 施后,集中攻关,掌握其基本原理和专有技术,并在 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和研发。

3.4 产品设计创新

产品设计,是对产品的外在造型、内在结构和整 体性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包括内部设计和 外部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自身的外观和性能,对提 高企业生产技术,以及企业品牌建设都会产生直接 的影响。产品设计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程,从产品设计构思审视阶段进入产品设计选择阶 段,再到最后的产品设计实施阶段,从而最终将技术 和市场结合在一起。

产品的设计创新,适合那些技术力量薄弱的中 小企业。这些企业可以从工业晶的外观设计和实用 新型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和创造方面着手,这两 个方面具有广阔创新前景,特别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实用产品,如实用制品、生活用品、工艺品、玩具等 等,尽管简单但市场潜力很大。

3.5 传统文化创新

同志曾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 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 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国是 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由各民族和 地域群体所创造并传承的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知识 尤为璀璨夺目,我国企业可以加强这方面的优势,在 我国的传统文化领域和民间艺术方面大力挖掘,进 行这方面的自主创新开发。

在传统文化的利用创新上,许多企业也已经进 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像南京的“荣萍”服 装制造,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已经成为中式服装的领 军品牌;中医药企业挖掘传统中医药秘方,融入现代 加工工艺,也已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中小企业如能 利用好传统文化这块资源宝库进行深入发掘,一定 能走出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

3.6 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原则

3.6.1 模式选择要和企业经济及技术实力相符合

不同类型企业的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不同,选 择的创新模式也应该不同。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 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企业在选择 时要考虑的自身因素有经济实力、科研开发投人、科 研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组成、科研管理体制、产品市场 需求状况等等。

企业创新模式范文第2篇

1)工业设计开发能力匮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表现在设计师、设计资源及设计投入严重不足,缺乏系统性的设计团队,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且品质及档次低;2)缺乏品牌形象设计与营销传播是提高中小型企业知名度的主要阻力,其主要表现在缺乏对企业形象的统一规划和设计,整体形象混乱,营销观念落后,缺乏对消费者及市场的深度研究,目标市场模糊,营销方法单一,不注重品牌形象建设与维护,设计传播力度广度不够等。

2工业设计产业集群与中小型企业设计创新

2.1工业设计与产业集群

2.1.1产业与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则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公司、企业、相关机构、支持体系等,因共同性和互补性而形成的地理上接近的相互联系的群体。据其定义,产业集群行为主体包括企业、知识机构、服务机构,具有主体地域化聚集、高度专业化分工、社会化竞合的市场特征。综上可看出,产业集群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是特殊地域、同业交往、行业文化、产业技术链和价值链等的集中、融合,其实质是分工、合作、竞争、创新、知识共享和文化共通。

2.1.2工业设计及其产业化分析

工业设计是以批量化工业产品为对象,综合运用工学、美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延伸化的工业设计还包括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对产品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咨询与开发等创新活动,其目的在于为产品、开发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随着工业设计市场的发展与成熟,工业设计逐步摆脱工业产品这个载体而从生产向服务、流通领域扩展,呈现出产业化特征。从工业设计的性质来看,工业设计具备产业形成的条件———规模性、商业性、组织性,是从工业产品生产环节中分离出来的服务于制造业的服务产业,属于生产业,其核心是创意和文化;从产业要素来看,工业设计产业化要素应该包括外部环境因素、产业集群要素、政府要素;从产业链来看,工业设计产业链不是一个单向的线性结构,而是一个循环的网状结构,工业设计产业链由设计教育、设计资源、设计创意、生产制造、营销传播、分销渠道、消费者等构成,并且通过一系列运作将工业设计创新的价值传递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销售商、售后服务通过信息反馈指导下一代新的产品开发,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2.2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设计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

审视中小型企业工业设计创新现状,通过对工业设计产业化及集群经济的理论研究,笔者主张,工业设计产业在经历专业化到规模化发展后须走集群化的发展道路。所谓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就是指大量高度专业化、个体独立在整体上却相互关联的工业设计企业(包括工业设计公司、企业、高校组织等)以及与工业设计产业链相关的企业,依据专业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区域内柔性聚集并形成的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型集合体。这种集合体对于提升区域工业设计创新,带动区域经济,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2.2.1工业设计产业集群是中小型企业工业设计创

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有效组织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设计创新项目日益庞大、技术日益复杂,再加上工业设计创新不是简单的孤立事件,而是系列化和群体化现象,对中小企业而言,仅凭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很难独立地、系统地完成整个创新过程。产业集群专业化的高度集中,既具有内部规模优势,又具有支持体系,同时在集群过程不断产生集群效应,不断提高区域内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故而在工业设计创新的过程,既能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自身优势,又能克服中小企业在工业设计创新过程中人、财、物等创新资源的不足,因此,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工业设计产业集群优势,是实现其自身工业设计创新的有效形式。

2.2.2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的促进作用分析

产业集群聚集了大量专业化的工业设计公司及与工业设计产业链相关的企业,聚集后的资源共享对于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提供更大的优势,[5]主要表现在:1)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分工和协作减少了企业自身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资源的分散,同时集群内的企业存在不同的优势,可实现优劣势互补;2)工业设计产业集群中的集体学习机制,形成产业内部的学习和创新机制,为中小企业互动式、开放式学习提供了可能,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不足;3)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化有利于降低中小型企业设计创新的成本和风险;4)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化有利于降低中小型企业设计创新的成本和风险;5)工业设计产业化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扩散与转移,产生协同效应。

3基于工业设计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模式

随着创意产业及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每个城市由于地域、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层次不齐,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创新程度也表现出巨大的不同,如北京、上海等地与湖南、江苏、安徽、湖北、浙江等地工业设计的创新水平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每个城市应该根据自身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的不同发展工业设计产业。依据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的特点及工业设计产业的特点,总结了2种以工业设计创新为主线的创新模式。

3.1政府主导下的政产学研创新模式

该模式适合江苏、浙江、广州、深圳、湖南、湖北等以外向型制造业为主的省市。

3.1.1政产学研概述

根据上述分析论证,结合产业集群的特征,笔者认为产学研能够很好地实现优劣势互补,是促进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和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途径。但正如广州美术学院的童慧明教授所说,我国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仅仅依靠“产学研”是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政府,因此主张在政府主导形式下的产学研,即政产学研。政产学研是指在政府主导作用下,综合利用产出主体———企业(本文中指中小企业)、学习的主体———高校、研究的主体———高校与科研机构三者不同的实践资源、知识资源、科研资源等各自的优势协调,满足三方利益,形成一种教育、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

3.1.2政府主导的必要性分析

1)工业设计市场及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需要政府主导。目前,江苏、浙江、广州、湖南、湖北等地工业设计市场及产业发展还不够完善,反映到市场上就是空喊口号,造成市场上表面繁荣,我国提出工业设计产业的系列化政策已有30余年,但真正在做工业设计、真正利用工业设计提高企业创新程度的企业又有几家,我国企业设计创新在世界创意经济体系中又有几份提高?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大部分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对工业设计创新的理解不够,缺乏工业设计自主创新的思想。对比60~70年代的日韩,日韩工业设计的振兴是正是通过政府参与并建立起设计先行、设计立国等相关策略才取得其当今设计制造业的国际地位。我国工业设计产业的振兴也需政府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对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创新进行规划,做出主导型榜样,从而引导中小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工业设计创新经济具有巨大的经济推动和社会带动效应,但前提是工业设计必须孕育于完善的市场机制中,需要政府进行一系列规划,包括宏观的工业设计创新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层面的工业设计运行与交流平台等,也包括微观中的市场准入条件、运作方式、政府扶持政策、设施建设、制度完善、市场监管与质量评估等等。2)行业自身特征需求政府的主导作用。工业设计创新是一项综合性要求很高的活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仅需要大量费用的支持、市场环境的支持、也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支持,而这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显然是很难做到的。这就需要政府从工业设计整个产业链入手,在相关环节进行相应的支持,只有这样中小型工业设计创新才有可能实现。

3.1.3产业集群下的政产学研创新模式模型

这种政产学研是在工业设计产业集群的理论背景下提出的,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等理应成为工业设计产业集群的主体,利用产业集群的网络知识数据库实现中小企业的设计创新。在此基础上引领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和工业设计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而辐射周边省市,该模式的重点工作应放在工业设计创新的推广与交流、设计人才与教育、设计文化的营造等之上,在政产学研的基础上,具体措施如下:1)依据城市情况打造工业设计产业链聚集区,形成工业设计区域相对集中,营造设计氛围;2)加强政府主导的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及数据库建设;3)建立完备的工业设计人才教育与培养体系;4)政府加大对工业设计研发的投入;5)借鉴国外设计产业发展模式,将设计融入城市,打造设计之都;6)政府主导建立专业的中小企业孵化、融资、咨询等服务体系。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各主体之间的关联关系,笔者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模型。1)整个框架构成了工业设计产业集群模型,在产业集群中存在政府部门、产学研集合体、服务性机构等,他们通过政府主导的设计服务性平台建立起彼此的关系(黑粗箭头线所示);2)在政府主导模式下,政府向产学研部门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持体系,保证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创新能够顺利展开,见图中政府部门同产学研集合体之间的关系;3)在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过程中,产学研各主体利用各自自身优势,在协调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为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完成自身职责。

3.2政府引导下的市场驱动创新模式

该类模式适合工业设计产业市场已经相当成熟、经济、文化、教育的核心城市北京、上海等城市。受这些城市的整体影响,中小企业对工业设计创新有相对足够的认识,已经初步形成了城市独特的设计文化和氛围,产业发展已形成稳定的发展模式,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设计创新,在这种环境下,就要由政府主导变为政府引导,走市场主导的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模式。在上述城市中,当地的制造业己形成数目巨大的中小企业规模、设计产业园、创意产业园,产业集群的趋势正向集群品牌发展,对设计发展有迫切的需求。因此该城市中小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利用产业集群优势,以研究市场变化、消费者行为为前提,通过设计创新不断强化设计在品牌建设中的中心位置;2)政府应针对中小企业进行政策、金融、基础设施、基地等扶持,引导当地企业发展设计;3)规范设计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4)政府应引导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以保证工业设计产业的良性发展。中小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中小企业打造设计与品牌,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必要手段。要提升这些城市中小企业的设计和品牌,就要建立完善地从设计咨询与服务、工业设计原创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品牌营销与传播的完整工业设计产业链体系。工业设计产业园中应包含这些体系,在这种产业园中,政府引导、设计机构及科研组织、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等应真正搭建起专业化数据互动平台和运营平台。对于上述模型做以下分析研究:1)从工业设计产业集群系统模型来看,市场驱动、政府引导创新模式的关键在于政府对网络平台的构建与监督;2)集群中主要的因素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知识机构、设计机构、网络平台建立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巨大设计产业网络;3)集群主体通过集群化优势对中小企业实现设计创新。

4总结

企业创新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 创新模式 技术资源 导入与输出

一、引言

Henry Chesbrough于2003提出了“开放式创新”一词,为企业走出技术创新的两难境地、维持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研发和创新的模式。不仅如此,企业对本组织外部知识的维护也不断加强,因此这种视角表明,企业和企业间的关系其实是企业组织内部知识的一种延伸。开放式创新模式意味着:有价值的创意、想法能够从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同时获得,其获取商业化价值的路径可以从公司内部进行,也可以从公司外部进行。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本质就是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同时利用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创新资源实现创新。开放式创新更强调企业对内外技术创新资源的整合。

二、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分析

(一)技术资源导入型

1.产学研合作模式

当前各国都将产学研合作作为推进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主要作用于技术与经济在相互发展进程中,组织与大学、科研单位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机制下开展合作。

企业通过产学研可以取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势:第一,众所周知,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或者基础是知识创新,而高校在知识创新上已经具备很明显的优势条件;第二,高校通过知识创新的研究基础去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国家在创新领域研究方面的主力军现在必然属高校的应用研究。产学研在实际中也有成功的典范:如北方重工公司360工程项目实际上就是一个产学研的典范。从2006年工程项目启动以来,360工程项目按照自主研发、科学规划、企校联合的原则,各单位协同配合,全体参战人员克服资金、技术、设备、等诸多难题,最终取得圆满成功。

2.企业技术联盟模式

技术联盟的成立对于各个企业来说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或者说是战略性,四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概括:(1)通过增加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投入规模,规模经济报酬得以实现,技术创新的盈利能力水平得以提高,从而达到企业内部的目的。(2)扩大技术创新空间,抵御技术创新风险。当存在机会时,各成员会合作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努力,但是当机会失去,技术联盟就会解散,各个企业就会离开联盟,之后为了各自目标与其他组织结成新的技术联盟。(3)股权参与,之所以股权参与模式能够被企业所采用,是因为它保证企业、组织在技术创新研发上能够进行稳定、长期的合作,而且还可以兼顾到其他方面的各项权益和利益。(4)项目联合开发,该模式就某一具体项目进行联合攻关,集中资源易于管理和操作,如苹果和摩托罗拉公司曾经联合开发一款名叫PowerPC的微处理芯片,并通过这一芯片向当时的芯片霸主英特尔的垄断地位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并购模式

并购模式之所以能够在近几十年被许多企业所采纳式,原因有二:(1)并购能够补充企业内部自身在技术创新、研发上的不足和劣势。(2)并购还能提升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21世纪,科技革命的飞速变革,某些技术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促进创新者成功取得垄断,然而导致大型公司中常常无法快速地进行技术创新的转变与研发的原因在于他们运行机制的传统。而通过并购规模相对较小的新技术公司成为他们在短时间获得高新技术的秘诀,这也推进全球企业的并购浪潮向以技术创新为目的方向前进。

(二)技术资源输出型

1.技术转让模式

技术转让模式是技术成果由一方企业转让给另一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所转让的技术包括获得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传统技艺以及管理方法经验等,而转让方式一般为有偿,目的在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然这是需要在产品的生产能力提升的前提下才能达到目标。从企业方面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会因为技术转让模式的实施而造成比较大的威胁;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打算进行市场化发展的核心技术成果不可能是这些企业想要转让的技术,这样的话就不会对企业内部的核心技术战略造成阻碍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虽说是技术的所有者将技术转让给他人,但是所有者依旧保有与专利技术密切相关的一些特殊式样的专有技术,这些特殊知识不会轻易的随技术的转让而转让出去。

2.内部成果外部开发模式

相比大多数企业习惯于的将外部技术成果引进到企业内部进行利用的传统来说,内部技术成果外部开发模式恰恰与以往相反,内部成果外部研发模式的本质是将公司内的技术成果拿到外部市场上利用、研发,而且该模式针对内部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外部风险评估企业机构应运而生,这样不仅能够为高新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且最终也能够实现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这一根本目的。

3.技术转移型模式

技术转移指技术成果在国家、地区、行业内部或之间以及技术自身系统内输入与输出的活动过程。技术转移包括技术成果、信息、能力的转让、移植、吸收、交流和推广普及。从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来说,企业技术资源输出的主要方式就是技术的转移。就目前国际情形来说,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的主要载体就是许多国际跨国公司,有限的技术和国内市场不能满足国际跨国公司的需求的时候,企业为了继续巩固在新技术领域的垄断这一根本目的,垄断全球市场是这些公司的根本战略,从而海外市场已然成为了大型跨国公司积极扩展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王成军.官产学三重螺旋研究——知识与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企业创新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技术创新 模式 研究

1 对技术创新及模式的研究

创新方式的主导模式及基本特征。

笔者认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大致经过5个阶段,即创办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在不同阶段,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需要选择不同的创新模式。

创办期和求生存期是企业创立和初始发展的阶段。处于这两个阶段的民营企业,在进入市场时多采用模仿创新。通过模仿和扩散,形成新的技术能力,从而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进入高速成长期,企业的实力加强,有了主导产品,生产能力已经形成,开始盈利,扩张欲望增强。因此企业此时的技术创新可以有意识地向自主创新进行转变。

企业成熟期是企业生命中最理想的一个阶段,进入成熟期企业在市场上完全站稳,盈利水平达到了高峰,管理日趋成熟,此时的企业创新能力非常强,企业适于采取自主创新战略。由于资源短缺等原因民营企业在进行重大技术创新时,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资金分摊和风险共享,从而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成功的可能性。

企业进入衰退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思想僵化症”等企业病,企业创新精神受到了排斥。但衰退并不是必然命运,只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制度、技术、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战略,企业也会不断获得新的成长。

民营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创新模式,各种创新战略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民营企业可以进行创新组合,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配合使用多种战略,以产生最好的创新效果。

2 国外一般的技术创新模式

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一般由跨国公司充任创新主体,跨国企业一般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二次创新。标致兄弟创立的标致集团就是一个从个体企业发展成为国际性跨国公司并在技术创新方面获得成功的最好典范。

3 我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3.1 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创业的基础是创新,技术创新是民营企业立业之本,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有其阶段性。一般来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大致可分为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二次创新。

(1)模仿创新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创新行为。模仿创新是当今许多企业参加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百度是一个善于模仿的企业,从模仿Google起家推出网页、图片和新闻搜索,以及模仿盈利模式推出baidu主题推广,再到模仿hao123推出网站网址(干脆把hao123收购),现在继续模仿和新浪爱问iAsk推出百度知道等等无不可以看到模仿的影子。

(2)自主创新是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最有效方式。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一些企业勇于拼弃原有的技术优势,积极投身于企业的自主创新中,希望企业能够研发出行业领先,市场上受欢迎的产品,以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从而使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3)二次创新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战略。民营企业采取二次创业战略,是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根本标志和转折点。面对国内外的挑战和威胁,我国民营企业必须要进行二次创业。例如重庆摩托车产业,经过自身的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后,企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产品的衰退期的到来,现有的技术水平显然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重庆摩托车兵团冷静的分析了市场竞争态势,紧紧围绕中国的市场需求,实施不同的策略,开发新机型。使得重庆摩托车产业又一次走出低谷,迎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3.2 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我国民营企业的家族制度性质根深蒂固,这对其技术创新行为也构成了一定的约束。(2)从总体上看,生产企业多,制造能力强,主要产业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水平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主导技术仍以引进和模仿为主,发展后劲严重不足。(3)加入WTO后,竞争加剧,创新成为必然选择。(4)许多民营企业由于经济规模偏小,企业创新能力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企业创新发展步伐缓慢。(5)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且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投入的资金中用于“购置设备”比重较高,而用于“购买技术”和“新产品有关的培训费用”等方面的比重较低。(6)创新要素的错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重资金轻人才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形成了创新要素的错位。资金固然是技术创新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创新人才的作用更显突出,然而许多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相当匮乏。(7)技术创新的环境和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多数企业希望政府给予“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政府资金支持”、“提供技术、市场和政策信息支持”,同时多数企业希望构造“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良好法律环境。(8)创新观念的错位,很多企业认为自己开展了技术创新,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简单地把上项目和开发一、两种产品与技术创新等同起来,造成创新观念的错位,不利于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3.3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1)夯实人才基础,促进创新工作持续发展。家族企业必须转变思想,重视技术创新,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把企业的权利下放给真正的“能人”管理,让家族企业不再以“家族势力”为核心,而是以“能人集团”为核心,建立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努力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创新人才,通过务实、灵活和行之有效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引进关键技术人才、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和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政府应开展智力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建立特聘专家制度,采取柔性引智方法解决急需人才问题。要充分利用本地院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优势力量,加快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形成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交流、评价、激励和留人机制,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2)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企业技术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困难和压力,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调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人为主体、外资和社会投入为重要组成要素的多元化融资体系。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减税、财政补助、优惠用地等相应政策,加大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引导、扶持力度,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有效地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3)构建基础平台设施,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技术服务。针对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内部的开发机构,也没有技术创新所必须的检测、试验的基础支撑条件,从区域经济发展和扶持中小民营企业成长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快建立关键产业的检测、认证、试验分析平台(中心、基地),建立面向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培训平台(中心),建立区域科技情报系统与数据中心平台,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创新服务。

(4)向高科技要市场,立足于技术自主开发与创新。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中,以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为特征的知识经济,不但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而且也改变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

(5)正确理解技术创新,改变创新观念的错位。创新是在新的体系里引入“新的组合”。创新同科技发明不同,发明创造是科学技术的源泉,但要把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首先要成为商品并市场化。技术创新首先要创新产品,创新产品就是要不断求新、求变,求特、求精。创新技术是提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保障。技术创新,实现了产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技术创新,推动了产品技术革命,加速了产品的产业化进程。这正是企业必须持续开展技术创新的原因所在。

4 技术创新模式现实路径及选择方法

企业创新的必要性是基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一旦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产品就失去市场,企业进入衰退期。但部分企业在创新目标上贪新求全,急功近利,没有充分考虑企业自身实力和市场需求,造成了创新目标的错位。实践证明,技术并非越新越好,脱离市场需求,漠视竞争环境,技术创新也会导致失败。

为了迅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地采取技术引进的模仿创新模式。然而,这种技术创新要求其他的生产要素必须协调,厂房要改造,设备要更新,尤其是劳动力素质要提高,否则就会造成创新模式的错位。企业技术创新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技术创新必须面向市场。许多企业把“面向市场”简单地理解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把目光盯在市场热销的产品上,产品开发消极地跟着市场走,这就造成创新市场的错位。

第二,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首先,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不仅是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而且还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竞争格局,自主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明确投资重点和方向。其次,企业是技术创新研发主体。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动,确定研发计划、重点和项目,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再次,企业还是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作为利益分配主体,有权对收入进行自主分配。企业在选择和启动技术创新项目的同时,不能只就项目抓项目,要研究创新技术的转化工作,第四,企业应加强对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 结语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竟争力是有积极意义的。我国的民营企业通过研究自身的条件背景,选择出最适合企业应用的技术创新模式。紧跟市场、开发市场和寻求市场,寻找出一条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郭克莎,韩建军.中国最有影响的企业案例-管理[M].商务印书馆,2003,78-90.

[2]刘苏燕.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分析与评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1).

[3]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68-170.

[4]魏杰.中国企业战略创新[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0-40.

[5]张晓东.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4.

[6]吴永忠.技术创新的信息过程论[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23-45.

[7]杨晓峰,杨晓荣.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技术创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60-80.

[8]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8,64-70.

[9]胡继灵.高薪技术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47-48.

[10]卡海耶尔(美).管理百科全书[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47-151.

企业创新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环境;小微企业;融资;创新模式

近几十年来,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急剧增长,已经逐渐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有效的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这对社会的经济增长和保证社会的稳定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逐渐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型的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衍生出互联网金融这一全新的行业,这将给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发展困境带来转机。

1、小微企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小微企业是由我国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概念,主要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以家庭作坊模式为主的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规模较小、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种类比较单一、员工人数较少、经营决策权比较集中且融资范围较小是小微企业的主要特点。小微企业的这些自身特点有一定的优势和缺点,首先规模小,比较容易进行内部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本;但同时在资源上较为缺乏,比如人才资源较少、资金资源相对匮乏、设备资源不能及时更新等情况,这些情况会导致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出现,虽然能够减少一定的劳务成本,但也会造成企业内部人员的职权和岗位职责不能明确的划分,从而造成企业内部管理的不稳定;再者小微企业服务的业务范围偏向单一,范围较小,业务流程操作相对较为简易,这对于节约企业成本,降低企业风险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同时对企业的发展和转型以及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2、小微企业传统金融模式下的融资现状和问题

我国的小微企业在进行融资时,经常会陷入出价的价格高但是获得的资源却较少的情况,造成融资价格和信贷资源的不匹配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小微企业在进行银行借贷时往往需要更高的成本,另外在融资的资金来源上也比较狭窄,所以说当前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情况非常的不均衡。有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小微企业在进行外部融资的首要渠道就是银行贷款,一般情况下,小微企业所需要的贷款金额较小,贷款的期限也相对较短,由于周期性较强,因此贷款需求会比较急切频率会比较高。由于缺乏相关法律制度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提供的信贷服务过于繁琐且外部融资渠道比较狭窄,没有建立健全相对应的融资担保体系,这些都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困境。

3、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小微企业融资的创新策略

3.1第三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支付方式

所谓第三方支付主要是指一些非金融机构参与收款与付款的过程进行网络支付和转账等业务,企业在选择非金融机构时要注意其是否具备一定的信誉。通过第三方支付的方式,企业不需要进行抵押就能获取一定额度的融资,能够有效解决企业交易成本高且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难度。在当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不断发展下,客户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服务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同时有利推动了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第三方支付也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合适的信用融资服务。由此可以看出,第三方支付为小微企业的贷款服务提供很大的便利,对小微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2通过大众人群进行融资

小微企业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大众筹资,主要是对自己设计的创新产品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并,网络上的网友可以通过团购或者是预先订购的方式购买企业设计的产品,从而使企业筹集到资金,但是在这种模式下的资金筹集有一个限定就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或者超过事先设定的目标金额才能获取资金。众筹模式的兴起颠覆了传统模式下的企业项目融资渠道,有效降低了融资的门槛,让大众人群能够参与到企业融资过程中,小微企业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回报方式,降低融资的成本。

3.3P2P网络借贷模式

P2P网络借贷属于一种民间借贷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小额资金的聚集实现的,需要进行融资的小微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找寻适合自己的借贷用户,这种网络借贷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P2C,另一种是P2B,这种融资渠道有线上渠道,主要是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借贷;另一种是通过网络进行申请,实际的处理放在线下,最后一种则是企业选择合适的借款人,作为中间人将债券转给投资方。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融资,只需几部简单的电脑操作即可完成借款申请,并且还可以随时查看借款的进度,归还借款也可以通过此平成,这将大大提升企业的融资效率,很好了解决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程序的时间限制,互联网平台会让双发之间的交流趋于透明化,能够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企业还能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贷款类型,这些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都是大有裨益的。

4、结语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造就了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这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互联网金融较传统的金融模式更具优越性,互联网金融不仅大大推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带来了转机,小微企业一定要善于抓住机遇,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之前的融资模式,勇于开拓其他的具有可行性的融资渠道,扩大外界资金的来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从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作者:徐秀丽 单位:新疆伊犁州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付惟,李萱,吴栋.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