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油市场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影响效果概述。自1996年央行启动公开市场业务以来,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通过大规模的公开市场操作大量吞吐基础货币,通过与一级交易商交易,大量现券买断、正逆回购,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有效地对冲了外汇占款,控制了货币供应量,调节了市场利率,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日常操作的主要政策工具,中国货币政策基本实现了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这可以说是中国行使公开市场业务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
自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央行推出了人民币对外币做市商制度和外汇掉期交易,使得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强,公开市场业务也更加灵活。一方面,由于外币做市商的介入,中央银行不再是外汇的唯一买家,进入储备的外汇有一部分最终进入的是外币做市商手中,大大减轻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对冲外汇占款的压力;另一方面,从外汇掉期交易来看,2005年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创天量,同时到期兑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专家对光依靠中央银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的可持续性表示担忧,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则正好相反,人民币资金过剩,而外汇资金短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央行于2005年11月25日选择了国家开发银行等10家银行进行了总额为60亿美元的外汇掉期交易,央行即期卖出美元,同时约定一年后买回美元,并收取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做补偿,此次交易共回笼基础货币484.83亿元人民币,可见,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将更加灵活。
二、公开市场业务影响效果的计量分析。在这里我们选取五年期国债利率为因变量,7天正回购利率、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利率、一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利率分别为因变量――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回归结果表明,央行7天正回购利率、3个月期央行票据利率、一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利率与五年期国债利率的变动有相关关系,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相关利率变动引起货币市场利率变动,且7天期正回购利率和一年期票据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的相关系均在0.5以上,为中度相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在对冲外汇占款、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货币市场利率方面,起到了较为有效的效果。
多种因素对公开市场业务有效性的制约分析
一、交易工具本身的局限性及受到的制约。首先,从国债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国债的持有者以个人为主,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持有比例较低,这种不合理的持有结构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另外国债规模发行较小,远远不能满足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需求;其次,政策性金融债的到期还款尚没有足够的保证,这就需要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来获得资金,使得发行目标与货币政策目标有了一定的偏离,并且政策性银行采取的是“微利经营”或“保本经营”原则,这就要求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严格匹配,一般的政策性金融债的期限为5年,而目前使用政策性金融债的国家开发银行的平均贷款年限为10年,两者在期限结构上明显不合理;最后,央行票据是一种短期的、临时性的政策工具,具有到期兑付的压力,因而央行在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进行调节的时候应慎用票据发行方式。
二、外汇占款过多,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能力有限。央行为了控制货币供应量和稳定汇率,近年来不断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以达到回笼基础货币的效果。从2002年起,央行票据成为冲销外汇占款增加的主要工具,当年转换的票据占2002年下半年正回购总额的78.5%;2003年4月22日至12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63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总量是7226.8亿元,占回笼基础货币总额的54.8%,即使是这样的操作力度,本外币相抵,仍净投放了8765亿元基础货币;2004年央行共发行了105期央行票据,占当年公开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的70%,但同期外汇占款达到了1.61万亿元,央行发行的票据总额占外汇占款增幅的93.6%,净回笼的基础货币只占占款增幅的41.6%,央行票据在加倍发行的情况下仍显得捉襟见肘。2005年共发行125期票据,发行总量达27882亿元,占当年累计回笼基础货币的77.6%,但仍没有全额对冲外汇占款。
关键词:油水井 不压井作业 适应性分析
1 不压井作业工艺简介
1.1不压井作业原理
不压井作业是指在保持井筒内一定压力,不压(洗)井、不放喷的情况下进行管柱起下的一种先进的井下作业技术。不压井作业主要实现3个关键控制:用密封防喷系统控制井口油套环空压力、用液压加载系统进行管柱上顶起下控制、用管柱堵塞器进行管柱内部压力控制。对于油井而言,不压井作业最大优点在于它可以保护和维持地层的原始产能,避免对油层的污染、减少酸化、压裂等增产措施的次数,为油气田的长期开发和稳定增产提供良好的条件。对高压油水井而言,作业前不需要停注放压,可以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1.2 不压井作业技术概述
1.2.1不压井作业设备简介
目前采油厂在用的不压井作业设备分为两种:一种是油井上作业时井口油压小于1.5 Mpa、水井上作业时井口压力小于3MPa的低压不压井作业设备。主要由低压型密封防喷系统、加载举升系统、工作台系统、液压站系统四部分组成,适用于3MPa以下的水井和1.5MPa以下的油井。
另一种是油井上作业时井口油压不大于5 MPa、水井上作业时井口压力不大于7 MPa的高压不压井作业设备。高压不压井作业设备的组成与低压设备相似,它增加了液压剪切器,具有剪切功能,能够起下1.5m工具串,适合压力高的井。
1.2.2 管柱堵塞工艺
国内管柱大多存在结构复杂、腐蚀比较严重等问题,单一的预置堵塞技术并不适用。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主要形成了六种堵塞工艺:
(1)简单管柱堵塞工艺;(2)分层管柱堵塞工艺;(3)通井、冲砂等中间工序堵塞工艺;(4)自喷转抽完井管柱堵塞工艺。(5)分层注水完井管柱堵塞工艺;(6)化学方法堵塞。
2 不压井作业开展情况及效果
2.1 健全组织机构
为保证不压井作业工作的有序进行,采油厂成立了以主管副厂长为组长的不压井作业工作运行小组,多次组织召开推进会,对不压井作业设备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下步工作方向进行指导,推动不压井作业工作深入开展。组建了4支不压井作业队伍,东区1支、西区3支,并在作业管理中心设立专职人员,负责不压井工作的运行管理和工作量考核,通过加强与设备、安全、地质、工艺、作业大队等单位和部门的协调,确保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2.2 完善制度体系
为促进采油厂不压井作业工作的运行,由作业管理中心负责,结合油田新出台的15项不压井作业标准,制定出台了适用与孤岛采油厂《油水井带压作业技术标准》(试行)。该标准详细介绍了采油厂带压作业配套设备性能、选井技术条件、施工前准备工作、标准施工工序和各单位生产运行职责等内容,为今后工作的运行提供了依据。针对带压作业占井周期长,水井施工进度慢的问题,调整带压作业工作量考核基数,充分调动带压作业设备队伍的积极性,保证了工作的有序开展。
2.3 加强职工培训
2012年,为提高采油厂不压井作业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组织作业大队(西区)带压作业队到作业大队(东区)进行了交流学习,并邀请采油院相关专家来到采油厂对工艺所、地质所、作业大队前线干部进行了培训。针对油井方面可以减少油层污染避免产量损失、节省灌入液或压井液数量等方面进行了技术交流,为带压作业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4 优化节点运行
针对不压井作业施工周期相对较长、搬家费用高等特点,实行了“单井节点优化、井井衔接优化”的运行模式,将“投堵”节点前提,通过“投堵”节点的前提优化,有效避免了重复搬家和误工。例如中27-4换管柱井,因油管腐蚀严重,上修前先后进行了3次不同位置的投堵,均不成功,直接更换井号,有效避免了重复搬家。在施工过程中,将部分节点合并完成,例如在中27N5与中20C16衔接过程中,通过节点合并共节约一天时间。另外,针对居民区作业晚上施工受限等不利因素,创建并完善了“三早、五优” 的全新居民区作业运行模式,大大提升了居民区内作业运行效率。“三个早”井号安排早计划、动力搬迁早准备、过程准备早落实;“五个优”人员优化、时间优化、衔接优化、方案优化、工序优化,实现了作业生产高速高效运行。
通过以上工作的优化开展,有效提高了不压井作业的运行效率。2012年,采油厂共实施不压井作业300口,其中用带压设备131口、常规小修169口,维护占井周期较实施前降低0.3天,其中城区内维护占井周期降低了0.5天。
2.5 不压井作业取得的效果
利用不压井作业技术,从四个方面,实现了四个突破。
2.5.1 经济效益
2012年,孤岛采油厂共完成不压井作业工作量 300口,其中油井211口,水井89口,共节省压井液费用118万元、节省洗压井车辆费用120万元,减少放溢流,避免外排1.5万方,合计节省费用269.5万元。
另外,211口油井作业井消灭含水恢复期、缩短占产周期避免损失产量1880吨;避免油层伤害减少产量损失6500吨,预计减少产量损失8380吨。
2.5.2 社会效益
一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实现“绿色作业”,二是保护油藏、保持地层能量,实现无伤害作业,三是提高井控安全等级,实现安全生产,四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善现场施工环境。
2.5.3 开发效益
一是提升作业运行节奏,确保油藏稳定生产,二是最大程度避免油层伤害,提升单井产能,三是缩短作业占产周期,提高产量贡献率。
3 几点认识
(1)不压井作业较传统井下作业相比,没有外来流体入侵,油气层就没有外来固相、液相和气相的伤害,不会产生新的层间矛盾,地层压力系统不会受到破坏,不需要重新建立平衡,有利于油气井修复后的稳产、高产。
(2)相对于传统的注水井作业,在不放喷、不放溢流的情况下作业,对单井而言不需要卸压,有效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减少了地面污染,降低了注水成本。
(3)对整个注采井网来说,不影响对周边注水受益井、注水站的注入工作,保持了整个注采网络地层压力系统不受破坏,不需要再建立压力平衡,在控水稳油、提高注水时效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4)通过不压井作业工作的全面开展与深入实施,不仅掌握了更加先进的作业技术,而且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千里.新型带压作业装置[J].石油机械,2008,36(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