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果园科技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国土资源管理 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P285.2+39
前言: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一种由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所共同组成的物质实体。从狭义方面看,国土资源只是针对国家领土范围内的土地、江河湖海、生物、气候等自然资源而言,而从广义方面看,国土资源还必须包括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国土资源可以说是城乡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必须加强管理,确保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国土资源的性质分析,其主要包含以下特点:
①在数量上,具有无限性和有限性并存的特点。无限性主要是针对部分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而有限性则是针对数量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包括了几乎所有的矿物资源以及部分生物资源;
②在分布上,具有不平衡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资源的地理上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
③在实际开发利用中,具有可变性。在不同的地区,受环境和生产力的影响,对于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结合以上特性,我国加强了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对资源进行了合理分配,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政治发展情况,制定出了相对有效的发展方案。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管理人员队伍中出现贪污受贿的现象,导致部分资源被私自占用。部分管理人员受利益诱惑,私自动用自身的管理权力,在国土资源分配中实行暗箱操作,从中谋取私利,严重违反了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损害了国家利益。其次,国土资源分配相关证件不足,导致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难以分清其是否合理和合法,也为部分人员的暗箱操作提供了便利。最后,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视不足,缺乏必要的监管,导致许多国家的土地资源被私自使用,导致大量违章建筑的出现,不仅违反了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对违章建筑进行拆除时也容易引发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影响社会稳定。
二.强化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人们开始重视其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交汇点。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需要加强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其强化措施如下:
1.制定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土资源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针对当前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制定出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对国土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调和。
在对规划进行制定时,首先,必须集合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对现有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使得土地资源的效益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其次,要结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实际发展情况,集合城市发展的需求,拟定出完善的土地资源利用计划,引导市场需求,从而实现对于土地结构的优化,以及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的行为,明确土地利用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还必须对区域内的耕地数量、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规模进行分析和调节,以实现统筹规划,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的多样化。
最后,要坚持节约用地的基本原则,对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对闲置土地进行依法处理,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治理,确保占补平衡,在保障生态用地的同时,满足经济用地的需求,以促进城乡经济的持续发展。
2.建设高素质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
对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而言,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对现有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强化人员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并积极聘用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一只业务熟练、技术精通的高素质人才管理队伍,确保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不仅如此,还要结合国土资源的现状,对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对各部门的行为进行规范,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使得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此外,要重点关注耕地问题,制定相应的耕地保护红线,确保耕地的面积和数量。对于非法占用耕地的情况,要进行严肃处理,并加大耕地补充力度,切实保证耕地的占补平衡。
3.建立健全土地市场运营机制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要实现国土资源的有效管理,就必须顺应市场发展的趋势,建立完善的土地市场运营机制,从而实现对于城市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等资本的充足和营运,营造出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的公平、公正、公开,从而确保城市的持续协调发展。例如,可以应用市场运营机制,组织拍卖会,以公开竞标的形式,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出售,并建立其完善的信息公示和查询制度,一方面,可以确保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获得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提高企业在土地信息方面的对等机率。
另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土地储备制度,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对城市规划用地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拆迁、收购、征用、转用等方式,把原来分散的零星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效应,提高土地的实际价值。对于废弃矿山等土地资源,要积极做好治理工作,恢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可以起到“变废为宝”的效果。
4.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可以实行国土资源信息公开化,对国土资源的管理方式进行转变,一方面可以提高国土资源的管理效率,确保管理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流程管理,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提高管理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要建立完善的国土资源信息查询系统,通过相应的网络平台,对国土资源的信息进行公开,不仅可以为相关企业和部门提供全面准确的国土资源信息,还可以加强对于信息的整合、分析和提炼,加快信息更新的速度,从而提高信息的质量。
三.国土资源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国土作为一个国家和居民立足的自然环境,既是生活场所,又是生产基地。资源是一个包罗种类很广泛的概念,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能够产生某些效能,以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和居民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物质源泉。因此,加强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不仅关系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还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关系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结语:总之,国土资源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是关系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当前的发展形式下,相关管理部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加强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努力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和谐因素,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咏.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J].才智,2012,(10):352.
[2]宋建国.创新国土资源管理 提高保障发展能力[J].青海国土经略,2012,(5):5-6.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这是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使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等方面。其学习领域是面向企业的中低级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在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情境的设计
因职业的需求,学生必须掌握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行动导向”原理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按“行动导向”原理,选取职业活动过程中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组织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教师适时讲解相关知识、启发引导学生自学延伸知识,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完成工作任务有机相结合,知识传授不再枯燥抽象,培养能力的实训环节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不脱节,实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
遵循“行动导向”原理,我们根据职业需求,结合学生的同期学习情况,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了学习情境,将需传授的知识分类归并入相应的学习情境中。
比如在员工的招聘这一部分课程中,我们结合用人单位的招录流程,将就业核心能力与课程内容于一体,构建了如下表的教学体系。这些内容是按照企业真实工作的流程安排授课顺序,下一步的教学是在上一步完成的项目成果上展开,将通过完成项目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加适合职业教育的学习特点。
二、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结构实施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理,让学生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境中,把无形的符号知识传递,通过有形的“做”,去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去掌握有意义的技能。
以“行动导向”为基础,以实际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为结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体系。行动领域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利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总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者而言,行动领域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从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工作,分析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到劳动关系管理的完整的工作过程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总和。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程度,其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也会有相应的不同和要求,对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的培养目标而言,一种简单的人力资源管理任务的完成过程系统已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这一工作过程,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具体的工作过程分析,如表所示。
三、结语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应该摒弃简单模仿本科院校、追求教学内容大而全的思想。应按职业能力培养需求来筛选教学内容,以“行动导向”为基础,按工作过程的逻辑结构安排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学习新理论、新技能的意识与能力,为培养创新型智力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七山二塬一分川”,千阳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北部,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是陕西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2013年,该县栽植两年的幼园亩产苹果800千克,2014年亩产达2500千克。“当年开花、次年挂果、3年丰产”主要得益于该县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思路创新。
近年来,千阳县按照“大企业引领、合作组织带动、能人大户示范、园区化发展”的思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千阳苹果试验示范站,聘请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明玉为苹果产业发展顾问。同时引进海升、华圣、大地丰泰等龙头企业,在南寨等乡镇建设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2万多亩。
据专家介绍,美国、荷兰、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在30年前就开始采用矮砧密植栽培技术,目前90%以上都是矮化自根砧苹果。而我国90%以上为乔砧和中间砧,这种传统果业生产模式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对推动我国苹果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如今面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紧缺、果园管理投入与产出矛盾日益突出、分散的种植户达不到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等问题。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必须走规模化轻简高效的路子,以科技创新带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与传统模式相比,矮化自根砧苹果有“四省一优一早”的特点,即省水、省肥、省地、省力、品质优、结果早。通过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能比传统模式省水60%、省肥70%;亩栽180~300株,亩产5000~6000千克,是传统果园的3~4倍,可节省土地80%;传统栽培1个劳动力只能管理5亩果园,矮化密植宽行栽培利于机械化耕作,在欧洲1个劳动力可管理60~270亩果园;矮砧宽行果园通风透光好,果个大小均匀、易着色、品质好、商品率高;乔砧、中间砧苹果树栽后3年开始结果,6~8年进入丰产期,矮化自根砧苹果栽后当年开花,次年挂果,3~4年即可进入丰产期。
经过3年来的探索,千阳县已建成矮砧苹果集约化示范基地2.4万亩,形成了立架栽培技术、水肥一体数字化管理、果园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职业农民培训、国际国内技术合作等完整的苹果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广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规模、矮砧苗木繁育、生产管理技术全国领先,探索出一套苹果产业的“千阳模式”。
在园地建设上,千阳采用矮化自根砧大苗建园,实行宽行密植、立架集约化栽培。在生产管理上,采用果园生草、测土配肥、机械化作业等标准化栽培方式。
为了更好地进行苹果生产技术创新和推广,千阳县引进了33名农学硕士从事果业技术服务,依托西农试验站和国内外专家,在生产基地组建苹果“田间大学”,培育职业果农。完善县、镇、村农技服务体系,组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质量安全监测服务站,指导成立农机服务、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组织,落实果业保险、金融信贷等支农惠农政策,服务保障果业发展。
有了好苹果,还要有好销路。千阳县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个,发展30亩以上种植大户128户,建设现代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区26个,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苗木、农资、农机、技术、建园“五统一”标准化管理,规模化建园面积达4.7万亩。
关键词:技术选择;苹果种植户;经济效益变动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35
苹果作为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苹果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不但和果品产量、质量和销售产生的经济收入有关,还受管理技术产生的支出影响,有针对性地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苹果种植管理技术,实现增收节支,对促进广大苹果种植户提质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苹果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技术分析
苹果种植管理主要技术有土壤管理技术、整形修剪技术、花果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传统苹果种植管理技术主要采用清耕制、人工秋翻的土壤管理技术,果实不进行套袋;苹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主要采用生草制、机械耕翻的土壤管理技术、苹果套袋栽培。通过对采用不同种植管理技术果园的生产支出、收入、经济效益进行统计,分析其对苹果种植户经济效益变动的影响,从而择优选择适当的种植管理技术和技术集成。
2 试验园片x择
试验地点选择在承德县和林果品种植有限公司黑沟门苹果基地,树龄8a,品种为国光苹果,株距3m,行距4m,山地梯田果园,按种植管理技术不同分3个对照组,每对照组选取试验面积、对照面积各0.667hm2(其它种植管理技术相同)。
3 主要种植管理技术内容
3.1 生草制栽培
果园采用自然生草,人工辅助割灌机割刈,于2016年7月12日―9月8日共进行2次割刈,留茬5cm。对照采用清耕制耕作技术,于2016年7月12―13日、9月8―9日开始进行人工中耕除草2次。
3.2 机械耕翻
于2016年11月3日进行果园机械耕翻,深度树下5~10cm,行间15~20cm。对照于2016年11月1―5日采用人工进行秋翻,深度树下5~10cm,行间15~20cm。
3.3 苹果套袋
采用承德县和林果品种植有限公司生产的双层内红疏水纸袋,于2016年6月10―25日完成套袋工作,除袋分2次进行,时间分别为9月23―30日、9月27―10月3日。对照采用不套袋栽培技术。
4 经济效益变动影响分析
通过对比,实行果园生草制,每667m2节省生产支出300元,比对照降低支出75%;实行机械耕翻,每667m2节省支出390元,比对照降低支出78%;开展苹果套袋,每667m2增加支出3128元,增加收入5512元,每667m2净增加收益2384元,比对照增加经济效益54.7%。
3项种植技术综合运用,与传统种植管理技术果园相比较,每667m2果园投入增加2438元,同时经济收入也增加了5512元,经济收入净增加3074元,经济收入增幅达到70.5%,投入产出比226%。
5 结束语
苹果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农村失去农业劳动力红利、农业从业人员急剧减少的形势下,只有下大力转变原有的传统种植管理模式,开展机械化、省力化、科技化栽培,剔除和更新不必要的人力投入措施,增加必要的科技、人力投入,将有限的人力、财力投入到果品优质生产技术之中,才能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艺学;荣县椪柑;产业;品牌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1 荣县椪柑的基本情况
1.1 荣县椪柑的引进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容县从中国柑桔研究所引种椪柑接穗100枝,落户于留佳镇瓦子村三组胡同元的0.021hm2自留地。通过嫁接管理,于1975年9月定植,1976年开始试果,到1983年7a间每667m2平均产果1930kg。开创了荣县椪柑每667m2产量的产值是种粮食产值的5~10倍。胡同元的0.021hm2椪柑核心基地,辐射到全乡(镇)全县。
1.2 荣县椪柑的规模、品种分布
荣县水果种植面积达1.4万hm2,产量13万t,其中,柑桔1万hm2,产量11万t,柑桔产业中种植椪柑0.67万hm2,产量9万t,种植户5万。主要椪桔品种有普通椪柑、新生系3号、岩溪晚芦等。新发展的晚熟椪柑岩溪晚芦0.067万hm2重要分布在河口镇,其余0.53万hm2中熟品种主要分布在留佳、古佳、河口、正紫、新桥、东佳、保华、度佳、旭阳等乡镇。
1.3 荣县椪柑的特点
1.3.1 荣县椪柑的品质优良
荣县椪柑具有果大皮薄、色泽鲜艳、肉质脆嫩、汁多化渣、香甜可口、风味独特等优点。
1.3.2 种植技术较为成熟
全县现有从事水果生产的一批专家、基层科技人员和果农,他们长期从事生产,积累了一套成熟的椪柑种植技术。同时与西南大学、川农大、中国柑桔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并在省农业厅经作处、市农业局经作站等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加大了水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的引进推广力度。
1.3.3 椪柑销售网络较为完善
荣县椪柑以鲜销为主,以椪柑为主的中熟椪柑鲜销果占60%左右,贮藏保鲜后销售约40%。全县90%的水果销售都靠分布在城乡的水果经纪人、营销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完成,主要销往四川、重庆、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有少量出口俄罗斯。
2 荣县椪柑存在问题分析
2.1 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政府、业主及农户资金投入“前重后轻”。重发展轻管理,重生产轻营销。政府在柑桔市场营销、产后商品化处理等方面投入不多,支持不够。
2.2 管理粗放,技术措施没有真正到位
2.1.1 栽植密度过大,树体过高
我县仍有80%的椪柑计划密植园未能及时间伐和改造,密度偏大,树体较高,形成下部空虚,中上部光照不良的群体结构,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2.1.2 果园土壤用肥品种不当
有机质肥严重不足,大部分果园土含有机质仅在1%以下,施肥时间不当,比例不对,施肥量不足,方法欠妥,耗力很多。
2.1.3 果园病虫防治不及时
用药成本高,乱用药,测报机制缺少,防治不到位,不彻底,病虫害猖獗,影响果品外观和内质。
2.1.4 修剪不合理
疏大枝方法不到位,树冠荫蔽,结果部位外移,光合产量少,立体结果能力弱,煤烟病较严重。
2.1.5 恶性早采
个别果农在10月18日就开始采收中熟椪柑,色泽不佳,固形物低,可食成熟度不够,影响消费者食欲,导致市场萎缩。
2.3 果园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全县椪柑园约70%为丘陵山地,30%为缓坡地,土层瘠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大部分在边远地区。果园基础设施薄弱,交通和水利等设施薄弱,致使低产低质果园面积较大。
2.4 椪桔品质下降,品种结构不太合理
管理粗放,导致品质下降;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早熟品种占5%,中熟品种11~12月份成熟的所占比重达到80%以上,而晚熟仅占不到15%,且晚熟椪柑是近几年才发展的,投产面积不大。
2.5 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全县水果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局面尚未形成。我县虽有不少水果经纪人,但多数走的是低端市场,不利于品牌创立,且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缓慢,涉足水果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少,且带动能力弱。
3 促进荣县椪柑产业升级的策略与建议
3.1 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县乡两级政府要加大椪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县上下统一口径,大力实施椪柑质量提升工程,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科技人员待遇,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整合项目资源,加大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倾斜椪柑产业,充分利用好现在的农业农村项目。
3.2 科学管理、技术更新,改善果实品质
以提高果实品质为理念,发展绿色食品,并逐步向有机食品过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业主、果农要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农资,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3.3 加强科技培训,强化科技示范推广
结合荣县开办新型农民技术学校的大好时机,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在重点乡镇建立生态高效科技示范园区、建立保障科技人员抓点示范和技术联户制度,在椪柑产量大的村、组,组建技术服务队,优化土地转包,推行疏树、疏大枝,多次疏果,高接换种,病虫综合防治,柑桔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
3.4 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