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安全管理 制度 提高 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205-03
1 安全管理制度的作用
1.1 安全管理及安全管理制度概述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生产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项管理,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可以说,只要安全管理做到了位,企业就不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不仅为生产经营活动立下了赫赫战功,更是为树立和提高企业的外部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全管理重在人、机、环、管四个要素,人又是非常核心的要素。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所发生的事故,有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要实现安全管理,管好人是重中之重。要管好人,安全管理制度是核心,安全生产责任制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安全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法规等,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各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充分体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安全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安全制度。实践证明,凡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切实严格执行的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性疾病的几率就会减少。反之,会出现职责不清,相互推委,安全生产工作就会出现无人负责,无法顺利开展的被动局面。
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责任制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从而达到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要使安全工作得到提升,就要对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控制,运用精细管理的思想,细化每个工作步骤。通过事前制定标准,事中控制过程,事后评价考核,实行对安全生产的全天候、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
1.2 安全管理制度的分类
安全体现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体现设备、工艺、电气、土建等各专业的管理。其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度、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检维修制度、事故隐患与排查制度、工艺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人员行为安全管理、作业过程安全管理、特种作业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厂区交通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等。安全管理不但要从手段和技术上,使物处于安全状态,更是要通过制度来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在人、机、环、管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斩断事故发生的各个链条,进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安全管理制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过程的法宝,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安全生产职责。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各级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使全体从业人员知道“干什么”和“怎么干”,以及“由谁来干”,有利于避免相互推诿,有利于实现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规范人员的安全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规定了生产操作时应“怎样干”,有利于提高操作水平和技能,避免因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3)建立和维护安全生产秩序。企业明确规定了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的具体方法、生产的工艺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企业能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秩序。企业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药机制,能有效制止违章和违纪行为,激励员工自觉、严格地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该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利于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维护安全生产秩序。
2 安全管理制度可能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1)安全管理制度针对性不强。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目的是要让员工学会、读懂,并严格执行。但是,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针对性不强,洋洋洒洒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几百万字,作为企业的员工真的会去熟记于心吗。国家安监总局危化司王浩水司长曾经讲过一个案例:他曾经到一个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企业负责人拿出一大本安全管理制度,但一尘不染,当即问他,这么厚的管理制度,大家都熟记于心了吗,都能熟记于心吗,我看这么新,估计束之高阁很长时间没有看吧,说得这位企业负责人“无地自容”,连忙承认确实没有熟记在心,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认真整改。
(2)安全管理制度注重形式,内容空洞。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近年来上至国家,下到各企业集团、个体企业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企业为搞好本单位安全工作,在消化吸收国家、部委下发相关安全文件、安全条例、规章的基础上,制定了大量安全文件和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追根求源,就是在制定制度时重形式、轻内容,重制定、轻操作。
(3)安全管理制度面面俱到,操作性差。
现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可谓是面面俱到,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文件、标准等要求的要一个不漏的制定,别家企业有的也要仿照制定,唯恐差缺。其实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炼,在于实用、在于有用。当然国家要求的基本制度,适合企业自身的其他制度,必须制定,且应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4)安全管理制度来源于上级,吸收不好,转化不细。
近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工作总体稳定,事故指标连续趋好,这与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分不开。在事故发生后,从国家层面连续不断地出台安全文件、安全标准,无疑为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企业在这些制度、标准出台后,往往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消化吸收,并进而转化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从初衷看,肯定是非常好的,也是必要的,但从实际来看,企业在吸收和再制定过程中,存在吸收不好、转化不到位的现象。这样一来,企业职工就对安全管理制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
(5)安全管理制度仿照其他企业,照搬照抄,不切合实际。
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一般不是“闭门造车”而来的,往往会到其他企业进行考察和学习,初衷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实际上,可能没有认真地分析企业间的时间、空间差异,就盲目照搬照抄,存在不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可能性。
2.2 安全管理制度在宣传贯彻上存在问题
(1)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制度制定的再好,若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理解,也就无法落到实处,无法顺利执行。因此,安全管理制度若要得到员工的认同、理解,教育和培训显得格外的重要。但实际情况,往往不令人满意。制度后,没有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教育,或宣传的力度不够,有的只是在报纸上走走形式,没有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真正的理解和认同,员工知之甚少,或根本就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能不折不扣的执行吗?答案是明确的,不可能实现不折不扣的执行,这是安全管理的大忌,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有必然的趋势。
(2)宣传、教育形式单一。
制度出来后,要得到广大职工的遵守,除了要强化教育力度外,教育培训方式也必须多样化,简单的形式得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传输便捷,可供宣传教育的手段非常多,不仅要利用好传统的宣传手段,更要利用好现代的宣传方式。形式多样化,更能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能让员工在不经意中获得相关信息,且记忆深刻,员工也才可能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3)宣传、教育针对性不强。
安全制度“只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说安全制度人人平等。但是,安全制度的培训教育一定要有强烈的针对性。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受教育和培训的对象,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且在分清对象的基础上,分重点进行教育和培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分管理层、技术层和操作层进行分期分批地宣贯和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各取所需。
(4)宣传、教育形式主义严重。
制度要深入人心,只注重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在宣传教育和培训过程中,不能只就制度而制度,一定要从制度制定的背景、来源,以及结合没有执行这些制度而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宣传和贯彻,还可以辅以必要的考试来检查和督促宣贯的效果。只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的教育和培训,一定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且容易使人产生厌倦和疲惫,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不讨好”,后患无穷。
2.3 安全管理制度在安全管理活动中执行不力的原因分析
(1)领导没有以身作则,带头模仿作用未充分体现。
对于各项制度,首先应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才能顺利实施和推进。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更是离不开领导层的“以身作则”。这里指的领导,不仅包括高层,更包括中层和基层领导,甚至班组长。实际情况,往往不容乐观。领导的带头和模仿作用十分见效,但不“以身作则”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可估量,因此,领导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地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为广大员工树立榜样。
(2)学习、宣传不够,员工对安全管理制度不理解、不知情。
制度是规范人的行为,是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的法宝。但是由于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广大职工的理解和认同,往往是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罪魁祸首,这是安全管理的大忌,因此,制度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职工理解和认同。只有职工学懂了安全管理制度,知道了安全管理制度的作用,才会主动去遵守和执行,才会有效地避免事故,有效地为生产经营活动“保驾护航”。
(3)责任心问题,认为不严格执行也不会带来不良后果。
责任心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了责任心,任何事情都做不好,在安全生产上会无穷后患。责任心注重细节,安全管理、安全生产也必须注重细节,细节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条件,那些“大而华之”“差不多”思想的泛滥,必将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不良后果。责任心的养成,在于平时的积累,在于做事的态度,在于素质的提高,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集团、一个个体企业,一定要重视教育,注重责任心的培养,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发达、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经久不衰。
(4)由于人的经验、懒惰、逆反、侥幸等心理,故意不严格执行。
人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有着千差万别的性格和千差万别的习惯,对事、对物、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也会千差万别。管理制度对于个体的人来讲,由于经验、懒惰、逆反、侥幸心理的影响,确实存在对制度执行的差异,认为过去的经验、不严格按照制度也没有发生事故,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忽视了安全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虽然,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但是一旦事故链条被全部接通,事故的发生肯定就是必然的,因此一定不能报有侥幸心理,认为这次未发生,下一次也一定不会发生,那就大错特错了。
(5)人的素质较低,无法完全落实制度。
人的素质有高有低,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工作能力的大小,但不应是不严格执行安全制度的借口。但人员素质的低下,确实有可能导致安全管理制度的不严格执行,尤其是企业承包商外聘的相关人员,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物质精神需求较低,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认识不到危险的存在,认识不到危险有害因素,工作常常是我行我素,不按照有关的规定和制度办事,无法完全落实相关的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对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务必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不厌其烦地讲解制度、规定,让他们真正懂得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的内容,并严格执行。
3 如何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1 安全管理制度在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
(1)安全管理制度应精炼,且具有可操作性。
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约束人的安全行为,规范办事的程序,因此务必做到精炼、精简,容易理解,利于操作。制度要有层次,要分类别,既要顾及全面,也要分清主次。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在制定过程中,一定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真空,不留死角,力求做到不交叉、不重叠,责任明晰,职责分明。注重岗位职责,不管个人喜好,只要你是这个岗位,就应当履行这个职责。务必实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核过程一视同仁。
(2)安全管理制度要切合企业实际,不能照搬照抄。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特点。企业务必根据装置要求、工艺要求、人员结构、原料性质、产品性质等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绝不能生搬硬套、照搬照抄。
(3)安全管理制度应严谨,决不能模棱两可。
制度既然是约束人的安全行为,规范做事的程序,务必要做到科学、严谨,经得住推敲,经得住考验,决不能这样也可,那样也行,这是制度能严格执行的前提条件,否则既不能约束人的安全行为,也不能规范做事的程序,还会适得其反。
(4)安全管理制度前应充分征求意见。
安全管理制度在前,应向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征求意见,并在收集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认真讨论、研究,把符合的意见写进制度。制度正式后,需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一旦正式实行后,就应当不折不扣的执行。
3.2 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要有的放矢,形式多样,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制度已然制定,决不能束之高阁,一定得让职工学习、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不折不扣的执行。为了让广大职工理解和认同,制度的宣传贯彻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宣传贯彻的方法和形式就显得特别重要。如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强化,注重内容的同时,注重外在形式,采用寓教于乐、案例结合等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和宣贯工作。
3.3 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领导必须重视,才能形成一种高压态势,使各级管理人员不敢有丝毫懈怠。领导是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要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务必齐抓共管,照章办事,坚持原则,做严格执行制度的典范,给员工树立榜样,做到上行下效,才能有影响力和说服力。
3.4 安全奖惩制度应做到奖罚分明、奖罚及时
安全绩效考核一定要奖罚分明、奖罚及时,严禁奖罚失衡、时效滞后、避重就轻、考核不公和尺度不一。企业务必按照奖惩的相关条款,进行及时有效的奖罚。
3.5 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持续、持久、固化
制度一旦,务必持续、持久执行,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严格,明天松懈,这边严格,那边松懈,更不能“搞运动”,一定把制度进行固化,在执行上一视同仁,并逐步形成企业的安全文化。
3.6 安全管理制度应与时俱进,进行适时修订和完善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情况发生了变化,制度也会存在过时或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状况,因此,制度一定要与时俱进,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一旦存在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一旦与国家新的制度相抵触时,务必进行及时的修订和完善。
4 结论
总而言之,安全管理制度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安全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安全制度的好坏以及安全制度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而关系到企业的整个管理水平。只要安全管理制度得到了严格执行,控制了物的不安全状态,杜绝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必定能实现安全生产,获得持续、稳定的生产经营业绩,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毛海峰.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责任意识;规章制度;矿山开采;矿产企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7-022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7.106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保障,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对矿产资源的需要也日益增强。而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加迫使一些V产企业为了增加产量而忽略了安全生产,尤其是对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市场形势,传统的矿山机电安全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矿产开采的需求,着力提升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下业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矿山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矿山机电设备陈旧落后
我国的矿业发展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雨洗礼,虽然一些早期的机电设备系统已经淘汰,但其中不乏部分陈旧、落后的机电设备仍在继续使用。这些陈旧落后的机电设备因年久失修或维护保养不到位,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这也给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除了历史原因外,即便是一些新近上线的机电设备,由于矿产开采多在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野外,风吹日晒、雨水侵蚀等诸多自然因素造成了机电设备的损耗严重,加速了机电设备的老化。而所有这些因素都给矿山的开采埋下了安全隐患,例如机电设备的仪表由于老化或自然因素造成损坏,会降低设备的精确度和安全系数,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危害。然而,这些拥有陈旧机电设备的矿产企业往往经济实力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去更新换代,从而进一步恶化了机电设备的安全环境。
1.2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终归要靠人力因素的参与,没有了管理人员的参与就无法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当前部分矿产企业存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当前我国社会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就业市场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选择条件优越的行业或地区参加工作,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矿产企业不得不降低行业准入门槛,让一些综合素质欠缺的人员进入到采矿行业当中,由此拉低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其次,即便是一些高素质、高学历的安全管理人员能够招入到安全管理岗位,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设备更新换代频率不断增加,变得日益智能化和复杂化,无论是在运作原理的掌握上,还是具体的操作上难度都有所增加,这给安全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对那些年纪稍长的管理人员而言,更是无所适从,现有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需求。这种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安全管理知识的差距造成了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素质的相对偏低。
1.3 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建设是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只有在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下,才能实现机电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才能推动矿产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然而,当前我国一些矿产企业在制度建设,尤其是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具体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参与,通力协作,需要对各个细节和环节进行量化规范。然而,由于具体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以及相应的流程和标准,造成管理工作的无序;其次,安全责任机制不完善。一些矿产企业并未建立针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责任制度,一旦因机电设备安全引发了矿难事故,很难落实具体责任,甚至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相关责任制度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后,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制度不完善。有效的监督是保障制度严格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虽然一些矿产企业建立的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但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使得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很多管理措施落实不下去,走过场、做样子的现象时有发生。
1.4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不强
一些矿产企业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其工作的重点往往在提高企业利润和降低企业成本上,对安全管理这类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利润重视程度不够。还有些企业在发展理念上存在偏离,一味的寻求企业利润而忽视安全生产,不愿在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所有这些都是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不强的体现。另外,虽然当期我国制定了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矿产企业的生产行为,以保证安全生产。但由于法律法规实施力度不大,促使了一些矿产企业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会为了应付政府相关监督部门的检查或发生事故了才认识到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一线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而言,同样存在安全管理意识不强的情况,工作时粗心大意,不按照规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操作,违规作业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不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工作当中投机取巧、敷衍了事,严重地影响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 矿山机电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
2.1 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更新矿山机电设备
矿产企业要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着眼于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技术,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矿山机电设备,如轨道运输检测、监控系统;大功率采煤机、绞车变频调速装置;副井钢丝绳张力自动平衡装置等,通过将这些现代化的机电设备安装在作业点,可有效地减少机电事故发生的概率。在引进机电设备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引入,尤其是一些现代化的计算机软件的引进和运用,以此来加强对现有机电设备的升级,大幅提升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打造现代化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模式,为矿产开采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当然,矿山机电设备的更新换代离不开企业资金的投入和支持,矿产企业应将安全生产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加大对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设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保障机电设备购置的资金充足。
2.2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先进的机电设备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操作管理,没有一批业务过硬的管理人员,在先进的机电设备都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为此,矿产企业应着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首先,应把好招聘关,适当提高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和薪资待遇。综合考虑应聘人员的学历、技能和经验等要素,努力选拔出既懂理论,又懂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对一线管理人员要适当的提高薪资待遇,改善生活条件,以便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行业中来;其次,要加强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矿产企业应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专家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对现有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技能培养;通过选拔年轻骨干人员赴国内外专业院校进行学习深造,以提高其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通过设立“安全管理业务能手”、“安全标兵”等奖项鼓励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上业务技能突出的人员,以此带动其他管理人员加强自我教育和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业务技能。
2.3 建立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
矿山机电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常态化离不开相关制度的保障,为此要建立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在进行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精细化管理的建设路径,明确各个环节的管理流程和内容。要建立健全具体管理制度,将管理内容进行量化,从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到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再到后期的拆除更新,努力做到全程跟踪、无缝连接,让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渗透到每个细节当中。还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将安全管理的具体责任落实到每位管理人员身上,做到“安全管理,人人有责”。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应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避免相互推诿,逃避追究。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由矿产企业主要领导牵头设立监督监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工作问题要及时地予以纠正,严重的要结合相关责任制度追究其责任,以严肃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2.4 增强安全意识,加强思想教育
矿山机电安全管理意识的提升对于管理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只有增强了安全意识才能保障管理工作的质量。增强安全意识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参与,首先,就政府部门而言,要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等多媒体手段,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加强对矿产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通过在矿区张贴警示标语、宣传口号等形式,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其次,作为企业而言,要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理念,充分认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工作纳入到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当中。同r,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在企业内部营造“安全第一”的良好氛围;最后,就每位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而言,作为一线操作人员,必须树立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以企业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则制度开展工作,努力做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让安全管理的这根弦在头脑中紧绷,做到时时重安全、处处想安全。
参考文献
[1] 姜振水.矿山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8).
关键词:煤炭采掘;安全生产;制度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高炭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未能得到根本扭转的情况下,煤炭仍是驱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能源。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煤炭需求量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煤炭产量的持续增长又离不开安全生产,煤炭采掘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成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煤炭需求的关键。
煤炭开采作为一项高危行业,一直是事故的高发区,如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火灾、顶板冒落、矿井透水等事故时有发生。虽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煤炭的安全生产,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煤炭采掘技术不断提升,煤碳采掘的安全管理系统也在逐步完善。但整体上我国煤炭采掘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 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强
在我国煤炭采掘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的现象。从煤炭开采企业的层面来说,企业所有者其企业发展理念存在偏差,偏重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忽视安全生产。为了降低煤炭开采成本,很多必要的安全生产防护措施没有配备,安全采掘的宣传工作落实不到位。企业管理层在抓生产、抓管理的同时,忽视安全,对采挖一线的工人安全管理、培训以及教育力度不大。对违规操作的行为通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产量跟得上就任由其违规生产。而从员工个人层面上来说,一线的煤炭采掘操作工人多为农民工,其文化水平低、素质较差。在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方面较为薄弱,在煤炭采挖的过程中存在很大不符合安全标准流程的操作行为,如采掘接替紧张时,采用非正规工作面开采煤炭;采用串联通风或用局部通风机送风;不使用防爆设备等。意识的淡薄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2 煤炭采掘安全设备陈旧、落后
我国矿难高发区是一些中小煤炭开采企业,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小、效益差、资金投入不足,其安全生产的设备较为落后、陈旧,矿井抗灾能力低,安全系数不达标。虽然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行壁式采煤法,但由于需要更新生产设备,很多中小企业仍旧沿袭着上房柱式采挖方法。以木支柱作为巷道的支护手段,通风设备和能力与其开采量不协调,系统不科学、合理。即便是一些大型的煤炭开采企业,同样存在着开采安全设备发展滞后的情况。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采、掘、机、运、通各大系统及数字化、智能化的监测监控等新技术、新设备开发相对滞后,安全生产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大多尚处于摸索、研发阶段,其技术设备不成熟、不稳定。而一些大型煤矿企业的开采设备,由于技术匮乏、落后,不得不从美国、德国等具备先进技术的国家购买、引进。
3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煤炭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安全管理制度则是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安全事故以及减轻工人的劳动量,保障安全生产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对于煤炭采掘意义重大,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保障采掘工作的顺利开展,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进而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然而,在现实的煤炭企业运作过程中,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即便是有些企业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则制度,但也往往是为了应付检查采取的形式主义。很多规章制度往往是抄袭、借鉴其它煤炭企业的,具体规定没有针对性。还有些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仅仅停留在纸上,并未切实的贯彻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其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有些煤炭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重点不突出,其内容也未能涵盖煤炭开采安全教育、监督、责任的各个方面。
有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应在理性思考、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以保障我国煤炭开采的安全生产,促进煤炭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增强煤炭采掘的安全管理意识
煤炭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原则,加强对煤炭开采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的考试、考核工作,着力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员工个人要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意识,积极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自身安全生产技能。在工作岗位上要严格遵循《煤矿安全规程》,以及所在企业制定的煤炭开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实做到学以致用、安全生产。而对于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而言,要切实抓好辖区内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定期组织煤炭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机关关于煤炭安全生产的政策精神,部署下步煤炭安全生产的具体工作安排。并且,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开展辖区煤炭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以政府的实际行动,来唤醒整个辖区内煤炭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
3.2 加大煤炭采掘安全生产设备的投入
2015年3月国家能源局就煤炭企业发展提出了“在煤炭安全开采方面,要加强煤矿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装备研发,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这为煤炭采掘的安全生产指明了方向。为此,煤炭企业应充分把握当前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加快推进煤炭开采设备的更新换代。及时淘汰陈旧、落后的煤炭采掘安全设施、设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安全生产设备和技术。同时,要加强自我研发能力,大力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以自动化技术加快改造煤矿井提升、供电、胶带运输、排水等主要生产系统,依托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瓦斯、煤尘、水、电、火以及顶板压力等安全隐患全方位、全时段的监控。
3.3 建立健全煤炭采掘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煤炭采掘安全管理制度对于防止矿难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煤炭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为此,煤炭企业应着力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着重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安全教育课程学习与考核,使员工时刻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二是,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对重点区域的隐患排查登记制度、现场隐患的整改制度、监督检查值班制度等。三是,安全事故责任制度。煤炭企业负责人相互之间要明确责任,对于分管区域发生事故要敢于担当,不可相互推诿。同时,建立连带责任制度,防止安全管理人员下井检查走形式。四是,突发事件应急制度。企业协同当地政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制度,建立应急抢险预案。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处理演练,提高企业和员工的抗灾能力。五是,班组安全管理制度。班组作为煤炭生产的基础单位,其对煤炭开采安全的把控至关重要。应建立班组长、队长、安全员和单独作业人员交接班及汇报制度,班前、班后会议制度等,以此增强班组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范玉书.浅谈煤炭企业安全管理[J].科技信心,2011,28.
[2]贺超,曹庆仁,王建军.我国煤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5.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认真强调和落实,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是对工程的负责,也是对人员的负责。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建筑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注重建筑施工进度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问题,避免相关问题的发生。
一、我国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制度的的不健全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施工安全管理的不规范,导致了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出现。制度,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保证工作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素。然而,就我国当前建筑行业而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存在非常大的问题,漏洞百出,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由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容易造成工人员管理方面的严重疏漏,使许多环节出现了技术操作的不规范,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会导致许多技能能力和企业资质较低的单位乘虚而入,盲目追求企业利益,使建筑施工问题大大增加。
(二)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意识的淡薄,是造成施工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就目前我国工程施工建设企业建筑队伍的组成,大多是由素质水平较低的农民工组成,他们对安全施工的认识较为局限,而企业也并不会建设团队进行任何有关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相关培训教育工作,这是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其次,由于企业过度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不会拿出宝贵的施工时间来进行员工的上岗培训和专业的技术指导,而农民工自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得现场施工安全问题频频发生,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三)监管力度不足
监管力度的不足,就容易造成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队伍存在普遍的素质能力低下的问题,因此,为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加强工程现场监督力度。然而,由于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并不到位,大多数企业的施工监管团队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是例行公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工作态度散漫,严重缺乏认真工作的态度,虽然部分企业目前已经开始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大力整改,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因此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
(一)安全工作的落实不到位
指导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层的安全工作不到位。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都过分追求眼前利益,对安全二字并不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工作不到位,无法正确的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从而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企业在安全设备的配备方面,缺乏资金的投入,部分施工现场甚至缺少安全头盔的发放,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风险;安全标语,现场容易出现危险状况的设备没有妥善管理,也是导致施工危险的主要问题。在工程预算中,企业本该设定一部分的安全施工和安全管理费用,然而多数企业对安全施工抱有侥幸心理,使得这部分费用却常常被恶意削减,导致了相关保护工作的匮乏,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
农民工,是我国施工建筑队伍的主要组成,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能力欠缺的农民工团队显然无法满足科技含量较高的建设工作,这也是导致现场安全事故的一项重要原因。由于我国人口收入问题的差异性,致使了大量农民工前往城市参加工程施工建设,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能力培训,以及安全知识的指导,致使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工程操作失误,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生产设备问题
生产设备问题,也是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一大主要原因。工程建设生产设备,对于我国工程建设进度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生产设备的大量使用,也是工程施工带来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大多数工程施工人员的个人素质较低,因此在设备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操作失误,这就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此外,设备老化也极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对施工设备的重视不足,对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安检审核工作都不到位,注重对设备的使用,却不注重对设备的关华丽,导致了设备的老化现象严重,使得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大大提高。
三、现场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安全施工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施工企业应该认真对待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从而促进建筑施工的安全化,保证建筑项目施工进度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安全化生产。施工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整改,对未涉及到的部分进行补充,对现有的制度要认真细化,从工程设备的管理、工程施工规范等方面,综合系统性的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工作人员能够规范施工,从而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加强安全施工意识
加强安全施工意识,就是从工作人员入手,提高个人安全意识,使他们正确对待安全生产,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我国建筑施工团队的素质普遍较低,短时间内也无法得到明显的改变,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尽量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因此,必须加强安全施工的培训工作,对施工人员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真指导安全生产技术,使施工人员能够掌握一定的安全常识,从而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加强施工监管力度
首先,要加强施工监管团队的建立工作,培养工程监管人员的责任心。施工安全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施工监管人员必须摆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去完成自己的认作任务。在工程现场施工监督过程中,要严格落实施工人员的工作规范,做好工程隐患的检查工作,掌握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做好正确的处理措施。此外,工程监管人员每天都要做好工作记录,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性,保证工程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四)加强施工生产的安全费用投入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加大对建筑工程施工生产的安全费用投入,对工程施工人员做好充分的保护工作。对于施工人员,应该配备安全系数较高、产品质量过关的安全设备,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对较为危险的施工设备应该做好全面的围护,并做好警示标语;对于施工设备,施工企业也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做好维修和质量检验工作,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总结:
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必须要认真落实的工作,是工程施工进度的保障,也是确保工程建设人员人身安全的有力手段。在日常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不断总结和探索,找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修改,从而真正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竣工,推动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幼民,赵军伟,朱新智. 努力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 陕西建筑, 2010,(07) .
[2]马可健. 浅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 2005,(04) .
[3]杨适综. 浅谈项目施工安全管理[J]. 工程科技, 2007,(02) .
【关键词】油田;档案;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油田建设和油田管理工作也在逐渐完善中,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也在不断的落实中。从目前来看,我国油田要想获得深入的发展,就必须有针对性的对档案保密安全工作进行改革,使之更为符合油田的发展,符合科技时代的要求。那么,在新形势下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需要进一步的落实,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结合我国油田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效的进行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
一、我国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难点
从目前来看,我国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油田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在油田分布上来看,油田分布比较零散,各个油田之间的竞争压力比较大,如果没有深入的落实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则会直接影响到油田的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油田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油田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需要从存在的问题着手,针对目前我国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
(一)缺乏正确的认知
从目前来看,油田在档案保密工作中已经加大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是,由于油田与油田之间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大,为了缓解这种竞争压力,更好的推动油田的发展,油田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们将重点工作放在了业务层面上,却忽视了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这种客观环境和主管意识不强的现象导致了我国油田档案管理工作的疏忽。
(二)硬件条件有待提升
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不仅仅需要理念支持,同时,对于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来说,还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比如说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层面的不断拓展,需要针对油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引进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以便于更好的进行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但是,大多数油田将资金投入到了发展层面,忽视了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硬件配套设施的不全面也会影响到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的进展。
(三)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针对制度层面来说,制度体系健全是保证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的关键,而疏于制度体系的建立,则会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比如说在大多数油田中,其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分工不是十分明确,没有真正的落实好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在发生一些档案泄漏或者是泄密现象的时候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处罚,影响了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的开展。
(四)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对于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来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油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制约我国油田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油田档案保密工作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油田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不利于油田档案保密工作的进展。
二、优化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的措施
从目前我国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革,要强化组织领导,优化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展现管理模式和管理队伍的优化等等,使得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能够与时代步伐接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接轨。
(一)强化意识
针对目前我国油田对于档案保密安全工作管理重视不足的现象,需要从意识上进行优化,端正油田管理者和油田的领导者对于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的重视,将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纳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来,使其与其他管理工作融合起来,形成并驾齐驱的状态。在现有的油田档案保密安全管理工作中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管理意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通过对于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重视程度的提升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力度和工作效果。
(二)健全制度
在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中不仅仅要针对现象进行管理,也不仅仅是针对出现问题的现象进行惩治,而是要在现有的油田档案保密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来进行优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完善的油田档案保密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在健全档案保密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体现出法制性,将相关法律引进到档案保密安全管理制度中来,从法律层面进行监督,并以现有的法律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油田档案保密安全管理机制,使得我国的法律与体制相结合。
同时,在制定油田档案保密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要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使油田档案保密安全管理制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档案保密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之后,要将此制度落实到具体的档案保密安全工作中来,使得档案保密安全制度与油田发展相适应。
(三)强化设施建设
在完善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其需要针对油田的不同情况来进行,从我国大多数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来看,需要进一步优化设施建设,首先,在库房建设上要建立好管库档案,由于大多数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的库房都是在工作区域,这为企业档案保密安全工作设置了一定的障碍,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一些防盗软件的配套上也要体现出先进性和时代性。
(四)优化惩戒机制
在我国油田档案保密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我国档案保密安全工作需要进一步的强化惩戒机制,即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给予处理,并建立科学的、公平的惩戒机制。比如说针对不同的档案保密工作问题和档案泄漏问题,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档案管理和档案优化。
(五)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档案保密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了我国档案保密安全工作不到位,因此,要想进一步的优化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需要更好的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以工作要求为基础养成自我提升和自我拓展的好习惯,从而更好的推动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使得我国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以人为基础,得到更为深层的优化和改进。
总之,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如何以市场经济为依托,进一步的完善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将成为油田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将成为我国油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结合我国油田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要制定个性化、专业化、科技化管理模式,带动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的全面性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洪霞.新形势下油田档案保密安全工作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