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工作指导意见

德育工作指导意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工作指导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育工作指导意见

德育工作指导意见范文第1篇

一、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都为选修课,并且只在大三或大四才开设。指导方式单一,多是通过讲座讲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知识介绍的多,能力培养的少,内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有些高校只注重就业率,忽视毕业生就业质量和长远发展,导致毕业生盲目就业,为今后择业埋下隐患。

二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就业期望值很高,对就业的严峻形势不敏感,对自我认知不清晰、眼高手低、总想一步到位,无法正视实际存在的差距。另一类则崇尚“慢就业”,以时间上的错位避开就业高峰,实则是对现实压力的逃避,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不断尝试的信心,只能坐以待毙,逐渐成为“啃老族”。

三是各方缺乏信息互通交流。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和高校都设有就业促进机构,但由于隶属关系,政策适用性等问题,还没有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直接表现为学校不了解就业政策,政府不掌握学生情况,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缺位,最终损害的是广大毕业生的根本利益。

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够帮助毕业生尽快完成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增强就业的主动性和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一)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灵活设置课程内容,从关注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的应试性培训,转变为强调心理咨询、建立职业规划、引导创业思维的综合性指导,以“授人以渔”的理念提高毕业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将就业指导由面向毕业生转变为贯穿整个大学生涯,从大一开始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大二建立优势学科和就业兴趣点,到大三结合发展开展社会实践,大四掌握就业政策和择业技巧,以全程化的指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从而合理的规划职业生涯,自主选择就业方向。

(二)注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突出对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要加强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提升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要培养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到基层、到艰苦岗位锻炼自我,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发展的统一结合,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就业指导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加强对贫困和残疾学生的重点帮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顺利实现就业,同时做好就业后的跟踪检测,及时掌握待遇发放情况和事业发展情况,确保困难学生真正实现就业脱贫。

德育工作指导意见范文第2篇

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是通过推行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将新农合的支付方式由单纯的按项目付费向混合支付方式转变,促使医疗机构调整医药费用收入结构,控制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实现规范服务、控制费用的目标。其主要内容包括门诊费用支付改革和住院费用支付改革。《关于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从2012年开始积极推进统筹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和病种全覆盖的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争取到2015年实现在所有的统筹地区全面实施的目标。

2.为什么要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实行支付方式改革,有利于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增进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益,提高参合人员的受益水平;有利于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对于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让农村居民切实享受医改成果,保障参合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3.如何确保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首先要坚持全覆盖的原则。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要力争覆盖统筹区域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覆盖所有住院病人以及享受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的病人。只有实现全覆盖,才能避免医疗机构为控制费用而选择病人,才能避免医疗机构向未实行支付方式改革的病人转移费用成本,从而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有效发挥支付方式改革的内在激励和制约作用。

二要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新农合支付标准。支付方式改革的直接目的是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要保证支付方式改革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就要尊重当前医药费用的合理现实及未来医药费用的合理增长。因此,新的支付标准,要根据基线数据调查、既往医疗费用水平等因素合理测算。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支付标准的确定,还应有利于引导参合人员常见疾病在基层就医。同时,支付标准也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补偿方案调整、医疗服务成本变化、高新医疗技术应用以及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增长等因素,结合实际定期调整。

三要兼顾多方利益,确保持续发展。要逐步建立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协商确定付费标准及其他相关事项。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在考虑基金支付能力、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改革过程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医疗机构获得合理的补偿,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

四要强化质量监管,保证服务水平。支付方式改革的根本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参合人员受益水平。在提高参合人员保障水平的同时,也要保证其享受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管理经办机构将发挥卫生部门统筹管理医疗服务和新农合的优势,联合医疗管理部门,结合经办、服务监管协议,建立和完善支付方式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实施支付方式改革后医疗机构服务内容不减少,服务水平不降低,服务质量有保证。

4.如何对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进行监管和评价?

德育工作指导意见范文第3篇

高校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前途,因此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被国家和高校重视,各个高校都在着手建立一支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不断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整个就业指导体系能否顺利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总体情况

目前我们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倾向的是管理和服务而并不是指导,缺乏针对性,这显然跟不上严峻的就业形势。随着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新的就业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和社会对就业指导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越来越细化,而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不断增加的服务需求。同时参与就业指导的部门和人员虽然很多但是大多不专业,方法单一,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在参与过程中缺乏很好的连续性、协调性。

二、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独特优势

1.辅导员自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便利。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直接的工作人员,与学生在大学期间相处时间较长,对学生的情况更了解,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2.辅导员把就业指导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和学生活动中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辅导员能够贯穿整个大学生活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需要开展活动,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生涯规划,实现自我管理;还可以针对不同个人问题进行辅导,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3.信息和反馈及时。辅导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把学校的各项政策和用人信息及时的给学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利用有效信息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也能及时把学生所想所需收集整理反馈给学校和用人单位。

三、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具体作用

辅导员的工作主要职责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教育。根据有关调查资料的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呈现出“六强六弱”的特征:历史使命感强,具体责任意识弱;政治上进心强,辨析问题能力弱;人生进取精神强,集体主义观念弱;成才立业愿望强,抗挫折意识弱;社会道德认同感强,基础文明素质弱;自立自足意识强,自律自强能力弱。他们崇尚竞争,但又以自我为中心,不遗余力地个人奋斗;他们懂得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但过分强调个人价值、个人实惠。因此,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贡献力量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正确观念。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生涯规划的一部分应及早开展,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不普及,特别是大学之前的教育更是空白。辅导员应在入学教育时就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为今后大学的学习生活合理安排做好铺垫。然后辅导员凭借几年的大学生活对学生的了解全程化、全方位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应用。大学生处在心理成熟的转型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专业素质、自身实际和心理素质的差异与不足,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心理、急躁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等。如果不及时对大学生心理进行调试,就会妨碍正常就业,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择业和今后发展。这时辅导员就应该心理辅导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摆正心态,积极勇敢正确的面对就业压力。

4.就业指导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大学生就业就像高校推销自己生产的产品,而大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就像生产线,辅导员要在这每一个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加工。所以要把就业指导与日常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在每一个过程中都要开展相应的活动,以保证就业指导不陷入枯燥乏味的尴尬境地。

四、探讨以辅导员为核心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建立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是高校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同时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不是在几个人或者单一的某个部门就能够完成的工作,需要多部门、多人力统筹协调、系统分工、全校支持下才能够做到。

1.要建立一个制度完善、机构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形成由主管校领导、就业指导中心、各院系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等组成的一支有热情、干劲足的全方位、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在主管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地开展工作,在不同阶段或不同分工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就业指导人员要接受过专门、专业的培训,既懂理论又会实践,既了解学生又紧跟形势,熟悉政策法规和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学校应鼓励和出台相关规定,划拨经费定期让就业指导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使其成为在就业指导领域的专家和教授。

3.因为在高校涉及学生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辅导员去传达、布置、组织。辅导员有着独特的自身优势,在就业指导的多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部门就业指导人员通过辅导员开展工作,辅导员密切配合,这样才能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所以要确立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体系中核心地位。

科学地建立高校就业工作指导体系,是高校目前开展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高专业化程度,加强理论学习,例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知识。也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在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中起到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丁颖.加强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化建

设,促进大学生就业[ J ]. 新课程学习 ,

2009,(7).

[2]张伟聪.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

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实效性研究[J].中国

科教创新导刊,2010,(4).

德育工作指导意见范文第4篇

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艰巨繁重的任务。为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使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到和超过灾前水平,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科学重建。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合理调整城镇乡村、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的布局,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灾区各级政府为主导、广大干部群众为主体,在国家、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又好又快地重建家园。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必须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认真做好灾害评估和地质地理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等基础工作,考虑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各方面因素,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先急后缓、统筹安排,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恢复重建工作。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灾后恢复重建要从灾区实际出发,尊重民意,注重实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界定适宜重建和不适宜重建的区域,调整优化城乡布局、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

3.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灾区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组织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信心、振奋精神,自己动手、生产自救,苦干实干、重建家园。

4.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把政府主导和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结合起来,组织实施好对口支援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灾区恢复重建。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

(三)城乡住房。要把修复重建城乡居民损毁住房摆在突出和优先的位置。针对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政府补助政策。对于可以修复的住房,要尽快查验鉴定,抓紧维修加固;对于需要重建的住房,要科学选址、集约用地、合理确定抗震设防标准,尽快组织实施。让受灾城乡居民早日住上安全、经济、适用、省地的住房。

农村居民住房的恢复重建,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行农户自建、政府补助、社会帮扶相结合。要改进建筑结构,提高建筑质量,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满足现代生活需要,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风貌,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灾区各级政府要对农村建房的安全选址进行指导,组织规划设计力量,为农村居民免费提供多样化的住房设计样式和施工技术指导。

城镇居民住房的恢复重建,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群众自助的原则,实行原址重建、异地新建和维修加固相结合,优先安排维修加固轻微损坏和中等损坏住房。与现行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相衔接,在搞好城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满足受灾城镇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四)公共服务设施。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推进标准化建设,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和建筑质量。优先安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将其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农村地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学校原则上建在县城,初中建在中心乡镇,小学布局相对集中。

重点恢复重建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计划生育机构,全面恢复市县乡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医疗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

合理布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抓好县级文体设施的恢复重建,加强资源共享。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

注重民族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对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实施抢险修缮,保护具有历史价值和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建设地震遗址及纪念设施。

恢复重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残疾人服务、劳动就业、社区管理等设施。

在基本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节俭实用的要求,恢复重建各级行政机关办公设施。

(五)基础设施。各类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要把恢复功能放在首位,根据地质地理条件和城乡分布合理调整布局,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远近结合,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交通设施的恢复重建,要着眼于完善综合交通体系,重点恢复重建干线铁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和通往重要工矿企业、重点林区的专用道路以及受损民航设施,抓紧恢复旅游交通。

通信设施的恢复重建,要体现资源共享、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的要求,重点加强通信干线网的恢复重建,做好公众通信网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恢复重建邮政设施。

能源设施的恢复重建,要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和体制改革相结合,重点恢复重建高压输变电设施、城乡低压配电网和油气管线,修复重建水电、火电、油库、加油站和符合建矿标准的大中型煤矿。

水利设施的恢复重建,要统筹考虑防洪安全、饮水安全、恢复生产等需求。重点抓好水库工程、堰塞湖及河道淤堵处理工程、堤防工程、乡村供水设施、灌排水利设施、水文水资源设施等的恢复重建。

市政公用设施的恢复重建,要符合调整后的城镇总体规划,恢复重建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燃气、供热、垃圾处理、公园绿地和避难场所等设施。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六)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政策和就业需要,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机结合,合理安排受灾企业的原地重建、异地迁建和关停并转,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恢复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能力,抓紧农村水利、畜禽圈舍、养殖池塘、农机提灌站等基础设施和良种繁育、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农技服务等设施的重建,恢复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加大旅游业恢复重建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带动就业、拉动消费和增加收入的重要作用。加快恢复重建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

引导各类企业适度集中布局,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土地节约使用和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扶持为恢复重建直接服务、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建材产业,重点支持重大装备和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支持中央和地方骨干企业和军工企业。扶持特色优势中小企业发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安全生产要求的落后产能。

(七)市场服务体系。按照稳定市场、保障供应、满足需求、便民安全、增加就业的要求,优先恢复重建对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和恢复生产具有重要作用的市场服务设施,恢复市场服务体系基本功能。

恢复重建粮库、食用油库、粮油供应站和军供站点等粮食流通设施,成品油、通用物资等国家物资储备设施。恢复完善日用消费品网点和农副产品贸易网点。

恢复金融服务功能,加快修复和合理布设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完善服务网络,配备营业设备,保障金融系统安全运营。

(八)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坚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重视防治威胁灾区群众生命安全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的各种次生灾害,抓紧治理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点。加强土地整治和复垦,做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修复。

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逐步修复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做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区的森林恢复,抓好补植补造和抚育管理。加快森林防火、林木种苗、动植物病害防控等基础设施重建。有计划地开展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恢复重建。

结合城镇乡村和工业集中区的恢复重建工作,恢复重建各级环境监测设施,加强水源地和土壤污染治理,做好废墟清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处理。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恢复和强化气象、防汛抗旱、防震、地质灾害、水污染预警预报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灾害监测预测预防能力。

三、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九)坚持规划先行。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是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依据,必须建立在全面调研、科学评估、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规划编制要充分听取灾区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借鉴国内外灾后恢复重建的有益经验,组织专家对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论证,科学民主决策。要加强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形成有机整体。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要在省级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实施计划。切忌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盲目动工,仓促上马。

(十)精心组织实施。灾区各级政府要按照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的要求,统筹安排好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要抓紧做好永久性住房建设与过渡性安置的衔接,确保受灾群众安全度过灾后第一个冬天。在明确选址和抗震设防标准的前提下,先行启动建设居民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和对恢复生产有先导作用的基础设施。要根据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制订年度计划,明确建设时序,落实责任主体。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严把设计、施工、材料质量关,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恢复重建任务。

(十一)加大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土地、产业、就业等政策手段,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各地区、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尽快落实好、组织实施好相关政策措施。要继续鼓励社会各界自愿捐助,引导国内外捐助资金用于灾后重建。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国有大企业集团多承担社会责任,支持各类企业到灾区投资兴业。加大以工代赈力度,鼓励灾区群众投身灾后重建。制定异地务工经商的灾区群众及其家属由就业地政府安排就地落户的政策措施。

(十二)落实工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树立全局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灾区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机构。灾区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的灾后恢复重建负总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实施,市、县人民政府具体承担和落实恢复重建的各项任务。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指导、协调和帮助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

(十三)强化监督检查。灾区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的要求,加强重建工程项目的管理,不超标准,不盲目攀比,不铺张浪费。定期公布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来源、数量、发放和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恢复重建资金拨付和使用的管理,并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以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组织开展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稽察。加大对恢复重建所需重要物资的价格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主要建材价格,必要时可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十四)做好宣传工作。要加强新闻宣传工作,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大力宣传恢复重建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振奋精神、同心协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定期公布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情况,做到公开透明,有效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德育工作指导意见范文第5篇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发展处,江苏江阴214433)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适合现有的教学模式。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以简单、有效的方式获得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 :工作过程;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78—0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苏南地区高职工科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编号:D/2008/01/067)。

收稿日期:2014—07—19

作者简介:朱征宇(1977— ),男,江苏江阴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发展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科技管理。

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所有的理论学习环节都有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环节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紧密结合。将各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联系到一起,就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近年来,苏南地区的高职院校依托地区办学,结合经济建设,与企业紧密接触,专业教学贴近企业。尤其是工科实践教学,面向地方经济产业,更是以企业的需求为目标而展开。培养具有较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职业人才,是校企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在高等职业教学中,如何在各门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课程、实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所有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

基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打破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实践与创新,较好地解决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技术操作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传统实践教学的缺陷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体系为中心,首先教授理论知识,然后进行一些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实践处于从属地位,其目的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在实践教学时,学生也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或实践内容,缺乏探索和钻研精神,不注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操作。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如果按照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环节的训练,其学习起来比较被动,不知道所学知识的用途,导致其对专业失去兴趣,专业应用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实践教育体系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特点,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三年的教育规划。在每一阶段的实践环节中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教学,使学生以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获得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构建原则和思路

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的拟订要符合教育规律,考虑学生特点、社会需求和专业课程建设要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现代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并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构建方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按项目的“认知与基础系统与创新企业现场训练”的层次递进式进行,注重其内涵建设。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具体来说要实现两个转换:

1.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

将行动领域的教学任务进行分解,把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项目任务,落实到课程或课程模块中去,有机地融入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学生需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项目的学习,不断地培养创新与团队合作能力。

2.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

学习情境是将学习领域的内容划分为一个个主题学习单元,每一个主题学习单元又由一个个学习任务构成。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的出发点,以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为基本单位,使学生真实地进入完成任务的学习情境,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创设学习情境包括任务驱动的过程创设,如任务的描述与分析、相关知识的链接与技能的学习、任务的实施与拓展等,也包括完成任务的工作环境的创设,如实训室环境的布置、学生任务学习小组的建立,最终实现课内外互动,互补学习,师生教与学实践的双边结合与能力的同步增长。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

(一)认知与基础层次的专业实践教学

对于低年级学生,为了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依托实验课的课堂实践,根据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实验课也要有专门的授课计划、授课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体系,以保障教学效果。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动手能力不断得以提升。其次,依托专业社团的实践活动,对课堂实践形成强有力的补充。专业社团的构成是分年级、分层次的,高年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下一届学生,在社团中形成互学互长的氛围,为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提供可靠的实践平台。专业社团可以聘请资深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并采用刷卡制和摄像监控的方式加以监督和管理,形成可靠的保障和监管。最后,依托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平台,学生可以采用预约方式进入相应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和安装产品,系部根据预约情况安排专职和兼职指导教师进行管理和指导,这也为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系统与创新层次的专业实践教学

在系统与创新层次的专业实践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指导原则。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并让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根据实际工作完整的程序,集体规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和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拿着成果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在研究中创新。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我们探索出一条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激发理论学习兴趣、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和提高实践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三)企业现场训练

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后,为学生创造企业现场训练的机会,把学生送到实习基地进行企业现场训练,使其更快地与社会、与企业接轨。为了方便管理,我们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实习考核制度,学校和实习基地通过沟通和协商签订协议,规定双方的责任、义务和管理,建立实习基地的考核机制。由于学生分散实习,学校教师很难进行日常跟踪考核,因此,可由实习基地选择专业性强、有责任感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者担任考核评委,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以确保持续的实践训练和考核机制。

四、结束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拥有许多突出的教学优点,能够充分地发挥高职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将理论知识教学与项目工作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因此,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于金玲等.构建高职教育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2]董军等.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3).

[3]刘小霞.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