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财业务实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实训基地建设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向有所明确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是具有较强的融合性的专业学科,也正是基于此,使一些教师和学生对该专业学科没有准确的定位。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如果没有对该专业以准确定位,就会导致人才培养存在“越位”的现象;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存在着局限性,而不会从多学科角度广泛地涉猎;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而言,财务管理专业是动态发展的,如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没有涉及学科的前沿,就会导致其进入到职业岗位只能够而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而不具备人才竞争力。实训基地建设有助于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充分融合,实施过程性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对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以培养,还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训基地建设有助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就业率是较高的,可以超过90%,但是,从就业质量来看,很多的学生都没有从事专业对口的职业,而是进入到相关职业领域,比如出纳、营销、材料管理等等,这些职业会涉及财务管理知识,但是财务管理并不是主业,而是发挥着辅的作用。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即市场对财务管理专职人才的需求量并无法从就业状况中获得真实信息,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到这些过渡性岗位,是由于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试图在这些过渡性岗位得到锻炼。如果学校开设实训基地,就可以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操作能力以培养,让学生的过渡性职业在学校中完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就业效率,让学生进入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就可以适应岗位工作。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对策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首先,要对学校的实训场地进行研究,包括功能、布局以及实训项目的可行性等等,都要有所考虑,以提高实训效果。其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考虑到实训活动的仿真性,主要是项目仿真,在环境背景建设上要与仿真的项目相符合,还要进行设施仿真。所有的仿真设计要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实际工作场完成项目任务,对财务管理的各项业务环境以体验,以能够对本专业的未来职业有所明确定位,避免进入到职业岗位后产生心理落差。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首先,要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所发挥的教学功能以明确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中,实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确保所建设的实训基地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符合。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是从职业岗位的角度建设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实训基地教学中要以岗位需求为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等,都要服务于专业研究项目,给学生塑造虚拟操作的空间,也可以实施项目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项目研究场景,学生不仅可以参与操作,而且还要接受评价,以对自身的专业素质以不断完善。
其次,结合实训项目开始教学活动。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教学更为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因此,所实施的实训项目都要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服务,包括教学软件以及硬件设施也要围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展开。学校的专业教师在实训项目的选择上,要通过人才市场调研获得,根据人才质量需求进行项目定位。比如,人才需求单位注重对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就可以将相关的内容设立为实训项目。实训基地所需要准备的教学设备包括手工实训所需要的资源、电算化设备、仿真设备等等,以确保实训教学能够顺利展开并发挥时效性。
关键词:独立院校;税收模拟实训;实训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7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同时对会计人员的税务知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与诸多高校培养学术人才的目的不同,独立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在办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和比重。会计类学生除了要掌握手工做账技能、电算化操作技能、蟊肀嘀朴敕治瞿芰Φ鹊龋还应精通税收实践。因此,开设税收实践课程非常有必要。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了与《税法》理论课程相对应的《税收模拟实训》课程,该课程有手工和软件两种实训方式。本文通过对两种实训方式进行比较,为独立院校选择实训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税收模拟实训方式概述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税收模拟实训》课程的实训方式有两种,手工实训和软件实训。其中手工实训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应的实训教材完成相关票据的审核,报税数据的核算以及报税表格的填制,最后通过提交纸质报税表格完成实训的一种方式。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税收模拟实训》课程在2014年对2011级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采用了手工实训方式。
软件实训是指在教师介绍软件操纵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完成实训企业的全部报税任务,包括在对应时间进行发票认证及更换、抄税、报税表格填制和申报等,最后通过提交所有申报数据完成实训的一种方式。自2015年开始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税收模拟实训》课程对2012级以后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采用软件实训方式。
2 独立院校税法模拟实训方式的比较
虽然独立院校税法模拟实训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税法知识的掌握和具体应用能力,但两种实训方式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以下部分从实训目的的实现,实训开展的资源要求以及对师资力量的要求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2.1 实训目的的实现
如前所述,无论采用哪一种实训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税务知识及相关的报税流程。地税申报方式优网上报税和上门报税,其中网上申报的流程是直接登录当地地税局网站,进入纳税申报系统,输入税务代码、密码后进行申报。上门申报流程则是填写纳税申报表,报送主管税务局。地税申报相对比较简单,手工和软件实训都可以实现实训目的。然而,国税的申报比地税申报相对要复杂一些,要求申报单位安装网上纳税申报系统,经过发票认证、网上抄税才能进行网上报税,并将相关资料报税务局完成报税。基于此,相比手工实训,软件实训可以进行发票认证和更换,通过软件自带的时间设定不同税种的申报。因此,软件实训可以从税种申报时间的调整到各个报税环节仿真地完成实际报税的所有流程,能够更好地实现实训的目的。通过对参加本院《税收模拟实训》课程学生的走访,参加手工实训的学生反映在实训过程中比较枯燥都是一些固定的表格,不能更好地展现实际报税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参加软件实训的学生则普遍反映,软件实训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场景模拟比较逼真,报税各环节的流程都可以非常清楚地提现出来。总体来说,软件实训比手工实训能够更好地实现独立院校《税收模拟实训》课程的开设目的
2.2 实训开展的资源要求
对于实训开展的资源要求,手工实训基本要求有配套的实训教材和相对固定的实训教室。手工实训一般在教室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最新的税务实训配套教材进行实训。由于现行税法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出台的文件、通知等行政性法规非常多,再加上这些调整多是适时的、不定期的。如2016年3月2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向社会公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然而,教材的出版往往需要的时间都比较长,这导致即使是最新的教材也不一定能够与最新的政策法规相对应。软件实训需要有对应的实训软件和机房。实训使用的软件要能完成相关的实训任务并且可以进行后续更新,与最新的政策法规及报税流程保持一致。软件都是在电脑上安装运行,需要有足够多的计算机保证实训时对设备数量的要求。相对于书本出版周期而言,软件跟新的速度比较快,能够更好地与最新的税法政策法规保持一致。相比较而言,软件实训对独立学校的资金支出要求较高。手工实训中使用的配套教材均为学生自行购买,学校仅需提供实训教室即可。但软件实训则要求独立院校提供计算机和软件,这些则需要学校自行购买。
2.3 师资力量的要求
根据上文,无论是手工实训还是软件实训都需要配备一定的教师。手工实训由于所使用的教材不一定能与最新的税法政策法规保持一致,因此对指导教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要及时学习最新的政策法规,对实训教材中相应的内容做调整,保证实训内容按照最新的政策法规操作。此外,手工实训中学生提交的最终实训成果均为纸质材料,指导教师要对每位学生提供的不同企业不同期间的各种报税表格进行审核,工作量相对较大。为了保证按时完成实训的任务,手工实训要求配备较多的指导教师。软件实训则要求指导老师除了有扎实的最新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参加相应的软件操作学习和培训,具备解决学生在软件实训中常见问题的能力。软件实训中学生在软件平台上完成发票认证及更换、网上抄税及报税后,软件会自动对学生提交的成果进行审核,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在师资力量方面,除了要求指导教师具有最新的专业知识外,手工实训需要的教师数量较多,而软件实训则要求教师掌握软件的所有操作和实训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
3 独立院校税法模拟实训方式选择考虑的因素
基于上述分析,独立院校在选择税法模拟实训方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3.1 资金
税法模拟实训中,采用手工实训的方式学校只需提供实训教室,几乎不需要额外的资金支出。而采用软件实训的方式学校则需要另外支付资金购买提供后续更新的软件。如果学校资金允许,应购买软件进行实训,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报税方式。
3.2 实验室硬件建设
手工实训一般对实验室和硬件没有要求。相比手工实训,软件实训需要配备足量的实验室场地作为学生模拟实践的场所,还需要有电脑、桌椅、书籍、教具等设施设备。
3.3 师资
无论是手工实训还是软件实训都要求指导教师具备扎实的税务申报知识。此外,软件实训还要求指导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税种的申报流程,并能够解决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综上,独立院校在选择税法模拟实训方式时,需要结合院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选择适合自身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月,张媛.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2011,(6):155-156.
【关键词】投资理财 高职教育 教学实践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出快速稳定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在家庭财富始终呈现增加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对理财加大了重视,理财观念不断更新。为了配合当前社会的理财需求,我国教育部门决定将对理财与投资方面的教育作为人才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许多院校纷纷设立了投资与理财专业,高职教育也不例外。加强高职院校的投资理财专业的教学建设,对理财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投资与理财专业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匮乏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投资与理财专业的设立时间都比较晚,专业建设经验相对不足,最重要的是无法形成一支完善的专业素质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目前该专业的师资来源主要可分两大类型,一类是具有金融背景的教师,另一类教师则缺乏金融背景,且这类教师占据该专业教师队伍的主流。一般来说,这类教师的职称较高,有较深的教学资历,其主攻专业一般为经济学或管理学等;金融背景的教师内部可进一步细化为两类,一类教师拥有较高职称,长期担任院校的专业理论研究及教学方法研究工作,而在实践方面的指导方面则力不从心,另一类是新上任教师,由于这些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担任教学工作,因此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二)教材匮乏
为了使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需要取得紧密联系,应着眼于助理理财师方面的进修和培养,将理财规划师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重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繁杂,知识范围也比较大,因此其中涉及的从业资格证书种类很多。通常高职院校设置的投资与理财专业所必修的专业课程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投资类课程,如金融理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证券投资、保险实务、房地产项目投资、企业融资以及投资项目的绩效考核与管理等;第二部分是管理类课程,包括会计基础理论、财务管理、税收管理以及市场营销业务等;第三部分是法律类课程,主要进修经济法;第四类则是业务实训课程。在教材选择上,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投资与理财专业均采用了金融或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教材。由于这类教材没有体现出本专业的教学要求和特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在课时设计、知识点的深入方面都无法达到投资与理财专业应有的高度。尽管课程设置中包含了实训部分,且相关理财网站及理财类理论专著较多,但这些资料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社会身份代入的问题,且很少对实际案例进行到位而深层次的分析,因而无法提供实用有效的理财建议。从这一角度来说,目前针对高职院校的综合性理论及实训教材比较匮乏。
二、实践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一)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为了使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提高,必须首先从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入手。对于投资与理财这一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来说,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为良好的实践能力。为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鼓励教师积极进入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使处理问题的经验在实际业务的开展中逐渐丰富;第二,可引导教师从事实训教材的编写工作,这样就能促使他们思考如何有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第三,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并指导针对学生开展的各类校外技能比赛,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又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另外,学校还可到相关企业中聘请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理财规划师到学校开办讲座,从而实现校内和校外、课堂学习与岗位实践之间的有效对接。对于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校外兼职教师起到的作用尤其明显,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积极开展技能比赛活动
由于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在于能够进行策划和提供建议,因此可通过实际模拟演练的方式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主要是开展专业技能的活动和比赛。根据比赛内容的不同,可将比赛分为三类:课程理论比赛、校企合作比赛以及校外比赛。其中,课程理论比赛是随堂进行的,教师在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讲授之后,向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或学习目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活跃课堂气氛;校企合作比赛则是由学生社团和企业合作开展的比赛形式,参与对象可为全体在校学生,校企合作比赛对于今后校企合作活动的深入开展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极大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校外比赛能够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有效地评估,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在当今经济发展形势下,急需加强对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的培养,社会对投资理财的需求正日益提升。本文对投资与理财专业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淑芳.论高职投资理财专业证券投资类课程实训体系的构建[J].消费导刊,2012.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既能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教学,广泛选取教学材料,充分利用实践设施,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教学;建议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金融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既能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了解如存贷款、银行理财、证券投资、结算业务等的实际操作。这为其将来从事银行、公司财务管理等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教学现状
1.缺少适合的教材
市面上,商业银行业务及管理相关教材品种众多,然而大多数教材要么理论性过强、达不到实用性的要求,要么光注重操作性、理论内容过于简单,能满足培养本科人才要求又切实考虑实践性的教材较好。另外,由于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商业银行在业务内容和服务水平上不断推陈出新,而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现实的发展变化。
2.实践教学缺乏相应设施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很多银行业务,如存贷款、结算业务、外汇交易、证券投资等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若学生能亲身实践操作,将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虽然近年来很多院校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建设了模拟银行实验室,但真正使用起来用于教学的院校少之又少。另外,目前市面上的实训软件在仿真上做得不完善,有些只支持柜面业务,有些只注重银行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实训软件的不完善使这门课程未能达到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3.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目前,很多院校尤其是独立院校中教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师主要是刚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工作的青年教师,这些教师缺乏社会经验,缺少科研基础和实践积累。另外,一些老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真正从事过银行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加上银行业务复杂繁多、变化日新月异,导致该门课程缺乏能指导学生实习实践的教师。
4.考核形式单一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实践
现行的学生课程成绩一般都由期末试卷分(70%)+平时成绩(30%)构成,期末考试由于形式所限,内容更偏重理论部分,这就造成很多学生依赖考前突击,平时上课心不在焉,课后疏于思考,不注重实践内容的学习。显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实践部门的用人需要。
二、推进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1.广泛选取教学材料,大胆整合课程的理论体系
学校要尽量选择最新出版的教材,如二十一世纪、“十一五”规划等本科教材,以保证教材质量。另外,学校可适当选取各大银行编写的产品手册、培训资料、网站上的业务介绍等作为教学资料的补充。这样,学生既能够学习到基础的理论知识,又能很好地了解实际业务。此外,学校应充分借鉴商业银行经营理论与实践,大胆取舍,勇于创新,整合课程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弥补过去理论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如银行理财业务等,同时可适当删减与其他课程重复的章节如证券投资等。
2.多种方式推进模拟实践教学
模拟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直接的办法。模拟教学的实施一方面是通过实训软件,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在适当的章节引入相应的实践内容。目前的银行实训软件大部分针对的是柜面业务,所以柜面业务的讲解,如存取款的操作、同城票据结算等都可以放在模拟实训室进行,一边讲解概念一边进行实操,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实操能力。其他一些业务,如零售业务中的银行理财、贷款业务中的贷前调查等,目前没有合适的实训平台,所以这些章节需要依靠教师引入实践内容。例如,针对银行理财业务,学校可要求学生选择2~3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期限、投向、收益等方面的比对,学习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同时可利用网上银行展示理财产品的购买。贷前业务的实践内容,学校可以给学生企业的背景资料,模拟保理、保兑仓等业务情景,要求他们撰写贷前尽职调查报告。
3.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目前,讲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教师基本具有研究生学历或讲师职称,专业基础都比较好。学校可多开展授课大赛、教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技能。在提升业务经验方面,学校一是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自学等获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定期选派教师到合作银行进行业务实践;三是聘请银行不同部门的职员做学生的教学实践教师,让他们把工作经验带到实践教学环节。
4.考核方式改革
学校要改变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提升平时考核的比重。学校具体可按考核内容分成理论部分及实务两部分,理论部分采取笔试考核,实践部分依据平时实践成绩进行考核。例如,实施模拟实践教学后,实验教学课时占其总课时30%~40%,甚至高达50%,相应的平时实践成绩要占到总成绩的50%,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50%。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促使学生平时努力学习和积极实践。
参考文献:
[1]韩颖.独立学院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1
[2]潘家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1.09
一、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现状
笔者对部分财经类高校《财务管理》实践的开展情况做了调查分析,调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其他专业(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如表1所示。同时,笔者还对《初级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做了调查分析,如表2所示。从调查分析中,结合《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体会,总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现状如下:
(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尽管在《财务管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实验课时,但由于《财务管理》内容的丰富以及课时的有限,导致大部分老师在讲课时只着重于理论部分的讲述,而无暇开展实践教学。因此,导致未能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开展实践教学。
(二)重会计实践教学轻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由于会计课程的特点是能够直接接触到凭证、账簿和报表,会计实践开展的时间较早,相对也较受重视。而《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开展实践教学的难度,《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实验室设置上,几乎没有专供《财务管理》使用的实验室。
(三)重校内实验室建设轻校外财务管理实验基地建设 目前,大多数高校均建立有专门的会计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不仅承担会计学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也承担了《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部分任务。但各校在校外财务管理实验基地上的建设尚显薄弱,表现为实验基地数量少,分布区域不均衡。大部分实验基地是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在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理财业务实习的机会很少。而且,出于商业秘密的考虑,实习单位不积极配合学生实习,学生接触不到所想要了解的资料,预期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由于近年来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数量增加,很多学生甚至没有机会参加实习。
(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目前各校《财务管理》学科教师大多没有机会真正参加企业的理财实践,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到底有哪些常规的财务问题不甚了解。
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问题
通过分析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可以发现《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践项目的单一性问题 根据国内多数高校《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大纲,现有实施的实践项目主要是单项实验,即针对《财务管理》教科书中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的实践项目。如年金价值的计算、风险的衡量、资金需求量的预测、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等实验项目。虽然这些实验项目有助于学生掌握《财务管理》教材的理论知识,但由于这类实验对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运用过于单一,与现实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仅仅开设单项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财务问题、分析财务问题和解决财务问题等能力。
(二)实践教学素材的真实性问题 开设《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在虚拟的理财环境下,运用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财务管理问题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项目的选取应该尽量真实,应该尽量模拟出真实的财务管理环境。这就要求实验应争取成为开放式的实验,实践资料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是学生在《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之后所熟知的。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如何采集或加工财务信息?如何根据财务信息的加工结果分析和判断?如何提出整体的解决方案?这些问题应该完全由学生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唤起学生的激情,才能使实践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理财问题能力的目的。然而,现行的《财务管理》实践教材上的资料大多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要么缺乏“真实感”,要么内容过于“理想化”。
(三)案例分析与财务软件脱节 目前的《财务管理》实践教材未能和财务软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么是就案例分析案例,缺乏数据的处理工具;要么是就Excel讲述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缺乏真实的案例和到位的定性分析。
三、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包括《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和《财务管理》实训教学两个部分。《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是指在虚拟的环境下,模拟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如利用 Excel或XBRL进行财务模型的构建、财务结果的分析和财务方案的判断等,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财务问题、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财务管理》实训教学是指在仿真的环境下,利用模拟数据进行实践教学,如利用软件系统生成原始财务数据和报告数据,运用财务管理的理论模型对公司财务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一)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综合性、多层次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实践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内容、学时分布、学生应达到的要求以及考核办法,明确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并以实践教学大纲的形式体现出来。
第二,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由于《财务管理》是关于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和分配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课程,同时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受财务理论的指导。因此,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财务管理基本原理实训,该部分包括理财目标、理财活动、理财环境等实训以及理财过程中应树立的基本价值观念的实训;第二个层次是日常财务管理活动实践,包括资本结构决策实验、投资决策实验、营运资金管理实验、股利分配实验等内容。这一部分是实践的核心;第三个层次是财务管理活动综合实践,该部分通过案例将公司完整的财务管理活动展开。
第三,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和实验工具。对上述第一个层次的内容,采用认知环节实验法,即接触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当中的各项实际内容,如通过模拟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资金运动过程;认识资本市场上各种筹资工具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上述第二个层次的内容采用单项实验法,即根据《财务管理》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设计一些实验项目。如资金需求量的预测、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存货经济订货量的决策、信用政策的制定等,分别设计若干单项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单项实验帮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于上述第三个层次的内容采用综合实验法,即把《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点以综合案例的形式串在一起。如设计筹资方案选择的综合分析、投资项目的综合决策分析、并购重组决策的综合分析等实验项目,以此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综合知识的把握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案例时,可考虑增加实验素材的“研究设计性”。如当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时企业融资策略调整的模拟;当企业理财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调整的模拟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采用课堂引导型,教师讲授为主,讲清原理,给出分析思路;也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型,即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导为辅。鉴于财务软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对每一个试验中分析都注重利用Excel或XBRL工具的使用,综合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以避免分析结果的单一。
第四,立体的实践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方面,以学生平时实践表现、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或课程论文的撰写质量为准。课程成绩分为两部分,平时实践表现成绩占30%,调查或实验报告成绩占70%。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调查或实验报告的考核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期末成绩为全部调查或实验报告考核成绩总和按全部实验数目求平均数,对实验有独创见解,在期末考核中可以加分;没有提交平时实验报告成绩的学生期末课程成绩按不及格处理;缺课累计达6课时及以上者,不给予评定成绩。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认知实验等方法展开,运用excel或XBRL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并以立体的实践考核方式检验实践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二)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特点 该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认知实习到课程单项实验到课程综合实验到财务管理与决策沙盘实训”过程,其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全程化设计。从学生入学到第四学年,与《财务管理》课程相关的实验分为五大类,按其顺序为入学认知实习、课程单项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财务管理与决策沙盘实训。
二是分层次设计。笔者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分为五部分,充分体现实验设计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过程。一方面,符合教学进度的安排,另一方面,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三是全面仿真设计。借助实物仿真、环境仿真、流程仿真、沙盘仿真等,使学生体会与现实工作环境高度相似的实验环境,采用模拟的设备、微缩的场景、集合的流程,使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充分感受实际的业务运作过程,强化学生实际理财能力。
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财能力,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专业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本文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BJJ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JY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