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科学的基础

管理科学的基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科学的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科学的基础

管理科学的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教育;课程设计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

根据不来梅大学技术教育研究所以劳耐尔为首的职业教育学的研究,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法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是以任务驱动来设置教学模块,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设计项目任务书,学生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任务、制造产品,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对项目完成的过程及产品进行综合评价。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务驱动”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完成任务的过程是运用行动做事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过程的操作要规范,符合工作要求。该方法的运用突破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时必须注意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与传统的的教学的区别,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理念等都必须遵从“工学结合、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工作过程导向《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人开始研究,但也是在尝试阶段,特别是对于针对东莞地区企业特色的《管理学基础》项目式教学目前仍是空白,众所周知,东莞市正在进行产业双转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食品饮料、造纸及化工作为东莞支柱性产业。以东莞职院为例,学院多数学生来自于东莞本地,将来就业的地区也多在东莞,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管理学基础》项目教学法,可以根据东莞当地的企业特色进行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就业及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本研究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通过一定的授课方式将工作的实际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掌握工作的程序,并体验中间涉及到的劳动组织关系,既强化技能训练,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管理学基础课程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的管理类各专业基本都开设了《管理学基础》课程,课程的覆盖面较大。管理活动无处不在,自有了人类活动便有了管理活动,一个部门、一个组织甚至一个人的自身都需要进行管理。这些管理基本上都有相通之处,都要遵循共同的规律。管理学基础是为各项专业管理奠定现代管理科学知识的一门管理理论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仍应以“面向学生、面向市场、面向实践”为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指导思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知识学习为基础,注重管理素养训练,突出技能和能力目标,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

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设计的思路是在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工作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改革。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企业或者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设计。本研究以东莞地区的高职院校的管理学基础课程设计为例,将东莞本地的某知名企业作为综合贯穿项目,来设计管理学基础的一系列训练子项目,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个组另外在模拟成立一公司,随着知识的逐渐深入,逐步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将逐步认识管理的概况。

工作过程导向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本课程采取双线并行的方式,课堂上以当某知名企业为总体项目贯穿始终,课外组建项目团队,每个团队模拟成立一公司,完成成立该公司的设计方案。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设计了以“走进管理”“奠定理论基础”、“四大职能运用”、“综合应用训练”四大学习模块并分为七个项目,培养学生管理问题分析能力、科学决策能力、计划制定能力、组织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本课程以培养基层管理高技能型人才作为首要目标,突出适应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继而向中层管理者成长的需要。

管理学课程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三、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设立课程培养目标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是地方高校,是地方科教兴市的重要基地,因此,只有结合地方实际,切实为地方服务,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才有发展的空间和活力。高职院校无论在专业设置还是课程设计上都要切实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特点,我们在进行课程培养目标确定时,也要把握好这一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打破了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被动的适应能力的训练。管理学基础课程在能力目标设计时应着重设计岗位操作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岗位操作能力,即能熟练运用知识完成一项具体工作(如:计划书撰写、设计组织结构图等等),这是职业适应能力的表现;职业综合能力,即完成一项整体性工作任务的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即任务组织、优化和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本课程以任务驱动来设置教学模块,并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教学内容体系,首先是让学生认识管理并奠定理论基础,即: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者等;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等;管理环境,主要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让学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这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与前提。然后培养四大职能的运用能力,即计划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控制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运用,使学生初步具备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最终达到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本课程据此确立各项目知识目标和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各项目的目标设置如表1所示:

四、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考核设计

高职教育大多强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素为课程内容选择标准与课程内容排序标准;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强调过程性知识为主,课程内容的序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依托于前面项目及需要完成的任务的设计来进行设计,内容知识点紧扣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整合,而最终考核方式,除了期末卷面考核外,平时表现占有一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了各知识点的考核,而我们对于每个知识点的考核也围绕着各小组模拟的企业渐进式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管理所应具备的技能。具体设计如表2所示:

五、结束语

课程组在工作过程导向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将学生从已经习惯了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转变到现在的主动学习的学做一体的方式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与此同时对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要求高职教师转变课程理念、掌握新的课程理念及新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技能,对教师的双师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诗文.高职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35,76-78.

[2]程路.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改革[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王艳红,蒋文昭.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8.

[4]严中华.我国高职课程改革三次浪潮解读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5]徐国庆.当前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困境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8(4):124-126.

管理科学的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院管理;医学基础课程;高校教学;有效路径

为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优秀医学人才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医学类高校不断响应新课改号召,深层次实施教学改革工作。在教学探索中,医学类院校纷纷从内容、手段、方法等层面进行摸索,逐步摸索出综合教学纲要及综合课程设置的线索,从而构建出医学类院校基础课程框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出现新趋势,这便要求我国医学类院校改革传统医学基础课程框架,转变教学观念,由学院管理视角出发,制定出优化医学基础课程的有效路径。

一、优化医学基础课程的意义及内涵

医学教育新目标及新发展的提出,要求医学类院校更新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因此,院校应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及学生学习规律,切合现代社会经济市场发展需求。在医学基础课程设置层面上,应将纵向型模式转变为横向交叉型模式,有效删减重复内容,提升课程授课针对性,给予高校学生更多课业支配时间。更能使学生同时接触不同医学专业、不同医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对整体课程做出大体了解,进而体会到医学课程的重要性。例如,通过设置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理学等课程,能使学生对专业方向及学习属性进行深入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此外,以学院管理角度促成医学基础课程优化,能够有效赋予学院管理教育教学属性,从而使高校教学工作形成全维度、全方位的教学体系,进而使医学类高校学院管理成为支持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平台,从体制管理层面推动着我国医学类高校教学质量及效率提升,为我国社会输出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

二、我国高等医学类院校学院管理范畴

学院管理是我国高校核心部分,与教学管理及安全管理具有同等管理作用,是促进高校全面发展的重要推手。学院管理内容涉及高校管理诸多方面,如基本制度管理、领导管理机制、考核管理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教师聘任机制以及招生与人才培养机制。因此,学院管理在高校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维系高校教学秩序与各项教学工作的枢纽,更把控着高校各项方针措施的制定与运行,推动着高校教育工作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我国高校仅仅将学院管理作为行政执行工具,在职能发挥上更倾向于制度维持与教学环境控制,无法有效为高校教师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和教学环境,更无法从深层次及内在结构层面提升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学习水平。特别在医学基础课程设置方向,仅仅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将基础课程进行纵向排列,并未结合学生学习及认知视角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导致学生难以从错综复杂的课程体系中厘清学习思路,构建医学学习体系,甚至出现基础课程内容重复、专业课程缺失等问题出现,极大限制我国医学生培养体系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三、基于学院管理的基础课程优化策略

1.整合医学基础课程。课程设置是医学类院校学院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首要任务是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达到优化医学基础课程的目的。首先应结合医学生专业特点,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性及系统性,对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整合。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病理学是研究常见疾病病因、病症及机体在应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代谢、功能与形态的科学;药理学是研究人体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科学。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应将医学基础课程进行系统整合,使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有全面认识。在整合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课程与课程、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将传统纵向课程结构转变为与横向课程结合的结构体系。纵向课程结构,即根据专业教学方向,将每个课程模块进行纵向拓展,譬如在学习心脏理论基础知识时,可延伸到心脏传导性、节律性、收缩性、兴奋性,使课程结构深入,继而引导学生学习心电图,并能有效根据心电图判断心脏病理及生理状态。而横向课程结构指以课程内容宽度进行课程设置,主要以学生所学专业为核心,将与专业具有相关性的其他学科知识纳入课程设置中,进而使学生对知识体系有更全面的了解。

管理科学的基础范文第3篇

一资料及方法

1教师及护生资料

选取50例护生为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学校,均为女性,护生年龄为19~24岁,平均年龄为22.5岁,护生均是经过高考进行选拔,将护生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护生。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上均不具有差异性(P>0.05)。每组各2名教师进行带教学习,两组教师的教学资历、教学水平、学历、职称等方面不具有差异性(P>0. 05)。其中观察组护生接受新形势下的新教学方式,对照组护生接受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

2方法

(1)对照组护生的教学

对照组教师按病种对护生进行讲课,理论课程结束后,让护生在医院各科临床上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让护生完成实习报告,完成毕业论文,并做相应的临床技能考核。而护生在医院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困惑,包括医学上、心理上及社会上的问题则由护生自行解决。

(2)观察组护生的教学

观察组护生在接受病种学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具体如下:第一,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及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结合不同护生自学和接受能力,将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诊断方法以及各病种基础护理的要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并将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对于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等相关基础内容可以让护生自学或简单讲解。第二,教学的内容应有主次之分,而不是一味向护生灌输基础知识,而忽略了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在以往传统模式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基本功往往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带教老师可以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提高护生临床基本知识技能。第三,由于医学知识更新的速度相当快,因此教师在做好自身的科研工作时,需不断查阅文献及资料,将国内外一些最新的医疗知识讲授给护生,而不是仅仅沿用过往的教案进行教学,而且需要对护生负起全面的责任,对护生提出的问题应给予充分的解答。

3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观察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对PBL教学方式的认识,包括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方面、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方面、提高学生综合归纳能力方面、有助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

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二结果

1两组学生实验能力水平提高分析

观察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87.6±4.8)分,对照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75.6±3.6)分,两组学生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

2问卷调查内容分析

自行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培训的50例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具体结果见表2。

三讨论

1基础护理课实验教学落后于临床实践的原因分析

(1)师资力量不足

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职业学院的师资力量一时间难以满足扩招后对师资的需求,尤其在护理学院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在当前一些护理院校中,临床带教导师的数目有限,因此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一个导师带几十个学生的现状非常普遍。护理学院学生的增加,导师人数的不足加之临床带教资源匮乏,导致手术室外科学生的培养质量下降。

(2)护生缺乏积极性

目前大多数护生属于独生子女,其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他们普遍缺乏积极进取、勤奋上进、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进入手术室后,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性地观看带教老师操作,而自己却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脱节

尽管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护生对手术的操作过程都比较熟悉,但当其进入手术室后,头脑中虽然有无菌操作的概念,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往往违反无菌操作的原则,理论与实践操作无法统一。

(4)沟通适应能力差

作为护理人员不但需要做好临床护理工作,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护患关系建立的基础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但目前护理学院的护生年龄尚小,对社会缺乏了解,人际交往能力有限,因此当其毕业后走工作岗位时不懂得与患者进行沟通及交流。对于在手术的环境中更是不懂得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

2改革的措施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护理院校中师资队伍的建设较落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人员较缺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带教老师的质量,提高带教老师的待遇,从而留住一些优秀的教师。

(2)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护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手术的医护人员应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医护人员并不能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而阻止其动手。带教老师应指点学生让其独立操作,并让其逐渐熟悉操作。同时应针对护生学习热情,对其进行积极的提问,并耐心解答其问题,鼓励其多进行提问。

(3)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

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手术室外科护理生的培养质量应注意临床实践,而目前众多护理学院对外科护理的学习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应调整临床护理培养目标,加大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开展,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掌握临床的技巧。

(4)强化护士的道德观念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情操,随着护理模式改革的深入,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要求更为严格,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患者除了看重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外,还注重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因此加强护患关系的建设是目前各大医院的重要工作。

3本研究的启示

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87.6±4.8)分,对照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75.6±3.6)分,两组学生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侯占华,杜文娟.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综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7(2):456-457.

[2]夏平,姚健,徐邦生.口腔组织胚胎学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 2011(33):145-146.

[3]刘波兰,孟利敏,林卡莉,况花荣.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5):365-366.

[4]莫艳秀,陈晓岚,欧阳驰,刘科峰.组织胚胎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2): 136-137.

管理科学的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生本教育 班级管理 课堂教学

一、生本理念的自我理解

生,一是学生,二是生命。说学生,重在“学”,即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有学习的需求和必要;说生命,重在“命”,即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行动,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本,一是本人,二是本质。说本人,即学习知识的是学生本人;说本质,即学生的本质中具有探寻未知的冲动和需求。可以理解为:学生天生具有学习新知识的心理要求,天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不能剥脱他们作为主人的地位;他们也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人,不缺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们感情丰富,情绪多变。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做“学习打印机”——输入什么材料打印出什么材料。我们要做的是:想尽办法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积极性,让他们体味获取知识后的那种成功感觉,创设情境或其他教育机会让学生把喜怒哀乐都表现出来,感悟生命的酸甜苦辣,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人生,在感悟中更好地学习。于是,就如郭思乐教授所提倡的:让学习提升生命质量,此质量不但是物质,更是精神。

二、生本理念在班级管理的应用

1.相信学生。

作为班主任,尤其是刚做班主任的新老师,往往忙得焦头烂额,忧愁烦恼;更不妙的是:学生不领情,管理效果不好。这些勤奋的老师,负责任的老师事后就想不通了:我如此付出,为何学生还不能达到我所要求的呢?问题就在于:老师是一个人在想办法,一个人在做事,完全做了学生的“教育保姆”,学生成了“侍候”对象,学生没成为他本应成为的主人,哪能体味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在工作中,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管理的事就交给学生管理,让学生参与的事绝不放过机会。比如,让全体学生一起编写出班规班训,还发动家长参与修改完成;学生自己制定违反班规校纪的处理措施,家长补充完成,从而,学生对于自己在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烂熟于胸,极大提高了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就因为班规是他们自己定的。再比如,把班级管理权交给全体学生,每人都可当班长也都要当班长,每人管理一天,那一天,能交给学生的大小事情都由他们处理决定,我只在其中提醒处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管理一天下来,写出感想和体会及还没管好的方面,通过反思,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这样,学生不但能具体参与班级管理,真正做主人,锻炼管理技巧,提高管理水平,还能在反思中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即在学习中感悟人生。

2.当好参谋。

相信学生能做好很多事,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做,这是生本理念的具体运用,但学生毕竟经验不足,处理事情不够稳重,教育者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身边,当好学生的参谋。比如,管理中值日班长跟同学发生矛盾了,可以让班长说说当时的处理方法及态度,分析同学为什么不服管理,矛盾的根源在哪里?接下来怎么处理挽回局面,其实,很多时候,班主任不用出什么主意,在值日班长自己的分析中就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所要做的是:教会学生碰到问题了,学会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而这是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相反,如果事无巨细都是老师处理解决,学生就失去这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缺乏作为完整的人应该具备的能力。班主任不但在班级管理中当好值日干部的参谋,而且应当小组长的参谋。小组长怎样团结好小组成员使小组立于不败之地呢?班主任更要当好每一个学生处理师生矛盾、生生矛盾、亲生矛盾的参谋,在当参谋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思考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更进一步,思考怎样避免矛盾产生;如此,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处理问题的还是学生本人。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升了一个境界,作为自己的主宰在完善自己。

3.当好欣赏者。

放手学生管理班级,很多老师不敢也不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不相信学生,没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的管理成果。学生管理班级肯定不像老师亲自管理那样井井有条,平静如水,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缺陷,出现此起彼伏的小波澜;然而,我们要做的是:放低眼光,抛弃苛求的心态,用欣赏者的眼光欣赏学生的劳动成果,一切将会变得如此自然:学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管理的,管理的目的一是学习管理,二是在管理中暴露自己的缺点,给老师提供教育的契机。所以学生管理成功了,是成功了;管理出现问题了,也是成功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何愁有之?就让我们当好导演,当好军师,当好看客,让学生在我们的身旁,在眼前,在本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尽情表演。让我们做智慧的育人者,学生前程的“规划局长”,运筹帷幄的指路人,把一切锻炼才能的机会、感悟生命的时刻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各项技能的强者,精神生命的强者。

三、生本理念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试验场。绝大部分的教育火花都在课堂中产生、迸发。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只使用了课堂传授知识技能的基本功能,却忽视了更重要的育人功能。按照郭思乐教授的理念:学生是一个成长中的人,他们需要的不但是知识,更是成长为一个完整人格的人的各种“养分”。学生就像森林中的一棵树苗,他们要长成参天大树,不但需要肥料,更需要阳光,雨露;风,雪,雷,电;甚至害虫,猛兽,更至: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养分”万万千,他们各司其职,给学生以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锻炼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学生资源的发现与利用是我们今天提高教育质量的希望所在。尽可能发挥和利用学生资源的教育,是教育的新的境界”。[1]我们应该怎样创设教育学生的机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二是授学生以渔,三是成立互助互学学习模式,四是引导学生总结、思考、感悟。

管理科学的基础范文第5篇

产后出血性休克是因分娩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量骤减引起得周围循环衰竭。能否及时作出判断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效果及产妇预后。为了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提高助产技术,预防产后出血性休克,本文对30例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原因、监护及抢救进行了探讨,现将观察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产妇年龄21~36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4例,孕周30~42周;头位29例,臀位1例;均为阴道分娩,自娩25例,产钳4例,臀牵引1例。

1.2 休克发生率 本院1998年3月—2009年4月 阴道分娩总数为14600例,产后出血≥400ml者280例,出血率为1.9%,其中失血性休克30例,休克发生率为10.7%。

2 观察及护理

2.1 病因防治及护理 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量是减少失血性休克的根本措施: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如妊高征、胎盘早剥、宫缩乏力、巨大胎儿等,分娩时即建立静脉通路,便于及时给药和补液;适当缩短产程,胎儿娩肩时静脉给予催产素10~20U;第二产程严密观察胎盘剥离征象,有活动出血时,立即徒手剥离胎盘,并认真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分娩后按摩子宫,减少产后出血。

2.2 一般处理和护理 对产后出血者及早识别休克,准确判断休克程度,为医生提 供治疗、抢救依据。有休克早期表现,立即报告医生,为产妇吸氧、保暖、取平卧位,保持静脉通畅,立即配血,备好抢救药品,配合医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根据产妇意识、面色、脉搏、尿量、血压等判断血容量是否补足。

2.3 后期治疗及护理 因产后出血休克使产妇抵抗力降低易导致感染,故产褥期护理十分重要。产妇入病房休息需一级护理。24h内继续观察产妇全身情况及阴道出血情况。定时检查宫底高度,鼓励产妇排尿,加强营养,积极治疗贫血,防治感染。

2.4 心理护理 产后出血起病急,变化快,危险性大,死亡率高,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大,情绪紧张。首先要关心体贴产妇,了解心理状态。针对其心理因素给予安慰及合理解释,解除心理压力,积极配合顺利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