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隐患原因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范文第1篇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的心里,集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残疾[1]。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的重点,没有安全的护理管理,患者的生命会暴露在危险中,患者对医院不信任,对患者和医院均是不利的因素,安全管理是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风和事故的客观需要。现将护理安全的隐患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原因

1.1 患者方面

1.1.1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增强,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医疗案例的增多,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使护患关系紧张,患者对护士的不信任感增加。

1.1.2 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希望过高,或患者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少正确的认识,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不听从安排,拒绝服从治疗,导致患者人为的不安全因素。

1.1.3 医疗费用方面,由于大型的医疗设备的引进,新特药应用,医疗费用支付是患者难以承受及医疗收费不规范,易使患者产生不满,引起误解,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1.14自身因素也是部分患者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对护士出言不逊或不尊重,也是导致医疗安全的一个因素。

1.2 护士方面

1.2.1 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护士往往只重视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意识到自己享有的权利,希望并要求参与到诊疗的过程中。

1.2.2 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服务态度差由于护理人员偏配不足对患者的护理时间相对减少,对专技术解释不到位,护理风险告知不够[2],解答问题时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甚至与患者家属发生冲突;对患者观察不到位,延误抢救时机。

1.2.3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不规范,护理记录反映的是主观资料多,客观资料少,有的过于简单,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一致,执行医嘱后未及时签名及记录执行时间或记录的执行时间不准确,抢救患者的过程为及时记录或没有动态客观连续反映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生纠纷拿出真是可靠的证据,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1.2.4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执行遗嘱错抄漏抄,有疑问时不请示不报告,给错药或未按时发药。

1.2.5交接班不认真对卧床而又不能翻身的患者皮肤状态交接不认真,特别是夜间不到床头交接,对患者病情变化心中无数,不安护理级别巡视患者,导致观察病情疏忽大意,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失去抢救时机,发生严重后果。

1.2.6技术方面护士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下或不熟练,协作能力差违反操作规程,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2 对 策

2.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理管理者根据每个专科的护理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医疗高峰实施性弹性排班制度,采用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2.2 提高安全员意识,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要明确安全管理不仅是管理者的责任,还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是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如何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分析不安全因素及其的产生的原因,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寻找有效地防范措施。

2.3 制定并完善各种制度,组织常规制度学校,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新上岗的护士培训。使其明确职责,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成立护理质量监控组,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2.4 增强法制观念,执法懂法方可依法用法,才能更好指导工作和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指导护士的护理行为十分重要,使护理行为合理和情合法。

2.5 对患者履行告知义务,设立护理缺陷登记本,以制度规范约束护理行为,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

2.6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做好出院指导。要培养护士终生学习观念,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在护理过程中遇到难点,难点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提高技术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2.7加强患者沟通增强团体协作精神,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进行信息沟通,意见沟通,感情沟通,交流要通俗易懂,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建立良好诚实的互信关系,减少隐患,确保护理安全要鼓励培养护士间的相互协作精神,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2.8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护理记录是病例的重要部分,在法律上有不容忽视的严重性。要求统一护理记录格式。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以提高护理质量,并记录要全面,真实,客观准确,及时。

2.9严格按国家收费标准收费,杜绝多收费或少收费现象,向患者每日清单对费用高的药品或治疗,应做到提到告知患者或家属,解释目的,取得患者同意,减少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范文第2篇

【摘要】分析我院248例心内科患者的病情,找出了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跌倒、坠床、猝死、外出检查时发生意外、用药之后的不良反应、医嘱执行不到位。提出了减少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状况、完善防范措施、做好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等。

【关键词】心内科 护理 安全隐患 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范围之内,在护理人员护理的过程期间,患者没有发生心理、功能以及机体结构上的损害或死亡,也没有造成障碍或缺陷[1]。目前,我国心内科患者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而且病情不稳定,变化速度较快,使护理更具有特殊性,因此,如何对心内科患者的安全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有效提高防范对策,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3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患者248例,男性136例,女性112例,年龄55岁-90岁,平均年龄69.24岁,其中70岁以上的患者118例。患单一的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专科疾病的患者有56例,其余均合并有2个系统(含2个)以上疾病。常见合并的疾病有:糖尿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前列腺增生、脑梗死、等。

2 安全隐患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可以引发心内科患者的安全隐患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跌倒、猝死等,外出检查时发生意外,用药之后的不良反应以及医嘱执行不到位等因素,下面做具体介绍。

2.1 跌倒、坠床:可以引起跌倒、坠床的因素也包括:①疾病因素:由于患者的心脏输血量的减少,而引起的头晕、心源性休克;由于患者的呼吸障碍,引起的缺氧和意识短暂停滞;还有由于有些患者的长期卧床,导致的心血管舒张的能力减弱,致使形成的直立低血压;还有就是由于老年人的感受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减弱也会导致直立低血压的形成;同样,老年人的动脉顺应性的能力减弱也会形成直立低血压[2]。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也使自护功能受限,易发生跌倒。②环境因素:地板湿滑、病床无护栏、卫生间无扶手、夜间灯光太暗等等;③药物因素: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就会导致患者头晕、头痛以及低血压等症状。本组患者有4例起床时发生头晕跌倒于床旁,有2例大便后跌倒于卫生间,有1例睡眠时发生了坠床。

2.2 猝死: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心脏疾病,都会有发生猝死的可能。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最高的,而且很容易发生,比如患者受到不良刺激、过度兴奋、失眠、饮酒吸烟、气温突变等情况都可诱发。便秘时用力排便也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破裂猝死。本组有2例患者发生了心跳骤停死亡。

2.3 外出检查时发生意外:心内科患者经常需要外出进行各项检查,在进行运送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心绞痛、心跳骤停的危险。由于计划不周密,使病人等候时间过长也易导致护患纠纷。本组有1例患者外出做心脏彩超时突发心绞痛,1例患者照胸片由于等候时间过长导致家属不满投诉到护理部。

2.4 用药之后的不良反应:由于心内科患者老年人较多,脏器功能减退,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减弱,接受应激能力也有限,所以在接受药物治疗之后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3]。在本组有25例患者用药之后发生了不良反应,主要为:有10例患者使用过扩血管药物后出现了性低血压的情况有;有8例患者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之后,注射部位皮肤出现了淤血。有 5例患者出现了腹胀、恶心、呕吐等低血钾症状,有2例患者应用降血压药后出现咳嗽、头晕、头痛等症状。

2.5 医嘱执行不到位:本组有5例患者输氧过程中出现了氧气管脱落、反折,2例患者自行停止输氧,2例患者自行调节输氧流量;2例患者漏服降压药物。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人的沟通不及时、不到位,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还有一些患者的记忆力较差,遵医行为不良,所以他们时常忘记服药,还有用药的剂量、时间把握的也不准确。

3 安全护理对策

3.1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我们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健全和完善各项风险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除建立健全病区的安全管理制度外,我们还要建立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如患者发生跌倒的预案、发生心跳骤停的预案、患者外出检查发生意外的应急处理预案等等。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改进措施。

3.2 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的情况:患者入院后护士应及时评估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和伴随症状、自护能力,如有无视力障碍、有无跌倒的危险因素等,以及每天所用的药物,每天发生的突发状况,每天的饮食,每天的状态与反应及突发病情变化等。做到与医师沟通及时,以确保患者的安全[4]。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比如患者的血压、心跳、呼吸、神志等,加强巡视,有预见性地发现一些安全隐患的苗头,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3.3 完善防范措施:为了避免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所有病床均应安装护栏,卫生间及病房地板应保持干燥,卫生间及走廊应设有扶手,病区灯光设施设置合理。对于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的患者应建议家属陪伴。患者外出检查时应与医生做好沟通,危重患者根据评估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如急救物品、呼吸及心脏兴奋剂等抢救药物及用物,医生、护士陪同,并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抢救[5]。必要时与相关科室及时预约沟通,做到随到随检。

3.4 做好用药护理

3.4.1 应用扩血管药物的护理在用药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告知用药时输入速度应缓慢,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有条件的话使用微电脑输液泵严格控制速度。用药后出现头痛、颜面潮红、心悸等症状是由于药物扩张血管所致。输液时不可突然改变,输液完毕卧床休息20分钟后再缓慢坐起,预防性低血压的发生。护士要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4.2 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的护理 用药前需了解患者有无出血倾向,皮下注射后必须按压注射部位15-20分钟,准确按压针眼处,防止移位引起紫癜、浸润、疼痛性红斑。用药后要观察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点;有无血尿、黑便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3.4.3 应用降压药、利尿药等的护理 应用降压药时向患者解释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不要漏服和多服。指导患者起床及改变时动作要缓慢,防止性低血压;应用利尿剂时要观察尿量的变化,注意多进食土豆、紫菜、海带、花椰菜等含钾高的食物,观察有无腹胀、恶心、呕吐等低钾症状的发生。

3.5 加强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后即应向患者介绍医院的住院环境和注意事项,使其尽快地适应病区的情况;在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目的及注意事项,如输氧时应告知输氧的目的、不可随意调节氧气流量及拔除氧管等;护士应根据老年人的性格、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采取多种多样、方便灵活的健康教育方式,强化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小结

针对心内科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我认为在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强化内部管理,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瑞敏.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5-1

[2] 李雪芬.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包头医学,2006,30(2),105-108

[3] 冯力.安全护理与事故防范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41-43

[4] 秦月兰.医院病人安全现状调查与护理安全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0),77-79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范文第3篇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院门急诊输液室患者29160例,发生输液反应42例(循环负荷过重3例,药物不良反应37例,晕厥2例)。纠纷7例(沟通不良2例,输错药液2例,技术不过硬1例,处理问题不及时2例)。药物配制错误27次(查对不严6次,剂量错误3次,加错瓶7次,溶酶不当8次,配伍不当3次)。杜绝差错128次(医嘱单与处方不一致16次,配伍不当13次,患者身份不符37次,发错药42次,医嘱单转抄错误20次)。

输液反应、护理缺陷的原因:①患者对输液滴速快慢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研究[1]报道,患者自行调节输液滴速过慢占23.3%,加快滴速者占80%。原因分析:输液存在的限制和空间的制约,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患者往往由于工作、学习时间紧张,想尽早结束输液;由于某些药物刺激,患者感觉疼痛自行调慢滴速。②个别患者空腹输液引起“晕针”。原因分析:患者因病无食欲或认识不足。机体在空腹状态下代谢减弱,针刺激活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易引起头晕、恶心、腹痛等。③患者自行调换输液位置。患者在输液室碰见熟人或嫌自己所在位置不适等而自行调换位置。④患者在输液进行中自行提药瓶离院。患者因有急事须马上离院。⑤患者未认识到药物过敏试验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皮试后自行离开皮试等候区。⑥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输液结束后患者自行拔液体。⑦患者输液后的穿刺部位有皮下瘀血。患者按压针眼的方法和时间不当。⑧个别护士缺乏药理知识,未按输注药物的使用说明、不良反应及患者病情来合理调整滴速。

纠纷产生的原因:①患者到输液室排队交药,在输液高峰时段,护士因忙接药后未告知患者输液需等候的时间,而患者由于从挂号到输液经过多次排队,情绪已不佳,再加上疾病的折磨,患者等候时间较长,此时如果护士与患者沟通不到位,患者往往会把就医过程中的不满发泄到护士身上,护士工作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投诉。②在输液高峰时段,巡视时间相对不足,液体输完、药物外渗、药物点滴不畅等,护士未及时到位而患者又不知如何处理,此时极易引起患者或家属的不满而投诉。③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患者自行调换输液位置,护士不认识患者,护士又未认真核对而出错;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而配错药或溶媒,输液或换液时又未认真核对而出错;病室嘈杂,护士呼叫与其名字相近的其他患者时,患者匆忙答应而护士又未认真核对致使出错。以上三种情况虽然被及时发现未出现不良后果,但出现了护理纠纷。④年轻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且态度不端正而产生纠纷。

药物配制错误的原因:①护士在药物配制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因工作忙乱未按操作流程或按定势思维方式导致配错液体、医嘱单转抄错误。②注意力不集中,不同瓶的药物加入同一瓶内或溶媒使用不当。③小剂量药品计算错误致配制错误。④药物的配伍禁忌不明,存在禁忌的药物于同一瓶中配制。

护 理

根据各个班次输液工作量情况,合理安排护士人数,实行二线值班,随时准备应对突况。推行电话预约,尽量使次日输液的患者避开治疗高峰期。

加强护士的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礼仪和患者沟通的技巧的培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反映,及时改正。

强化告知制度,规范输液治疗过程中的行为,在输液治疗过程中护患双方共同参与,使患者对输液治疗的风险认知度和依从性得到提高,确保患者安全。

制作药物说明本,收集输液常用药物说明书并及时更新,便于护士对不熟悉药物的信息及时查找。制作药物剂量换算表、常用的药物配伍禁忌表。

安排专职人员加强巡视,重点观察输液滴速、有无心慌、液体外渗及不良反应,认真做好交接班。

加强同其他科室的沟通,如及时同药房人员核对药物发放、医生的医嘱单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将护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记录到输液反应登记本、护理差错登记本。定期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园防雷 隐患分析 防范对策

引 言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雷电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陡增,校园的雷击事故也屡见不鲜,典型的“07.5.23”重庆市开县某小学雷击事件,就造成了7名学生死亡、39人受伤的惨剧,让人触目惊心。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剖析当前校园防雷安全工作存在的隐患及原因,深入研究校园防雷技术措施和预防雷灾对策,以彻底消除校园雷灾隐患,保障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1 校园防雷安全存在的主要隐患

1.1直击雷防护存在的普遍问题

(1)建筑物没有安装防雷装置。这些建筑大多为二层以下的校舍、食堂、厕所、传达室、运动场看台等,有的为旧时建筑;

(2)防雷接闪器不符合规范要求。校舍维修及防雷装置日久缺乏维护等原因,造成接闪器倒伏、断裂、锈蚀严重,避雷带支柱脱落;接闪器材料规格偏小;楼顶不同高处接闪器布设不完整;楼顶上架设的天线、热水器、空调外机或广告架等金属构件未采取有效防雷措施或没有与防雷装置连接;

(3)建筑物设有接闪器,但无引下线,易成引雷祸端;引下线间距过大或敷设部位不符合要求;引下线材料规格偏小、腐蚀严重甚至锈断;

(4)接地电阻值不符要求。金属屏蔽管、配电柜的PE和金属构件等未作接地连接,或虽已连接但阻值超标;

(5)运动操场等开阔地带未受雷电防护装置有效保护;

(6)旗杆未可靠接地,未设置警示牌等。

1.2内部系统防雷存在的普遍问题

(1)电源总配电柜、机房配电箱没有安装SPD或安装的SPD已损坏。

(2)防雷电流感应、防雷电波侵入措施薄弱。架空线缆、各类弱电进线未作埋地、屏蔽措施,线缆缠绕在防雷接闪器部位;

(3)配电箱、机房、多媒体教室、广播系统、监控系统等设备未接地;消防管等金属构件未作等电位连接;

(4)计算机房设置在顶楼,或计算机房设备未作等电位连接、防静电地板没有接地措施等。

2 校园防雷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分析当前中小学校存在防雷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2.1对校园防雷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学校对防雷安全工作重视不够,防雷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雷电防御知识普及宣传缺乏。

2.2落实防雷安全责任制和具体措施不到位

防雷安全管理责任制不健全,具体责任部门和防雷安全管理人员不明确,许多学校没有建立防雷装置定期检查、维护、年度检测等防雷安全制度和防雷应急预案,防雷安全未纳入学校安全工作范畴,未建立相关工作档案。

2.3旧校舍雷电防护设施没有实施有效改造

学校建校历史普遍较悠久,旧校舍的防雷设施相对不完善,且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造;有些实施了改造,但设计和施工不规范,给校园防雷安全留下隐患。

2.4部分新改建校舍使用前未进行防雷验收

新改建校舍特别是农村、郊区学校存在建造前未经过防雷装置设计技术审查,建成后未经防雷竣工验收就投入了使用。

3 校园防雷安全防御的具体对策

针对校园防雷安全存在的主要隐患问题和原因,为完善校园防雷设施、强化防雷安全工作,应采取科学的防雷技术措施和预防对策。

3.1进一步提高校园防雷安全重要性认识

校园的防雷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要高度重视,认清校园防雷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进一步提高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校园防雷安全万无一失。

3.2建立健全校园防雷安全工作责任制

(1)学校要建立健全防雷安全责任制度,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落实责任部门和防雷安全管理人员,建立防雷安全工作档案;

(2)各级教育和防雷安全监管部门要履行好对校园防雷安全的监管职责,强化防雷安全常态化检查,督促学校将防雷安全纳入学校安全工作范畴,落实好各项防雷安全措施。

3.3抓好校园防雷安全隐患的整改实施

要在排查检测鉴定的基础上,把校园防雷安全隐患整治纳入校舍安全工程改造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和施工,防雷技术措施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1)外部防雷技术措施:

①校园各类建(构)筑物应安装避雷带或避雷针,其布设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以有效保护建(构)筑物;

②引下线宜均匀对称布设,间距、材料规格、敷设部位要符合要求;明敷引下线应牢固、平整,且远离人员活动区域,距地面上方1.8 米部分设绝缘保护层,设置警示牌;

③接地装置应完备,接地阻值符合相关要求;

④楼顶架设的金属构件应作可靠接地,接地阻值宜≤10Ω;

⑤有线广播、信号网线、电话线等线路不能缠绕在防雷接闪器部位;

⑥运动操场等开阔地带应受周边建筑物防雷接闪器的有效保护,未处于保护范围内的,应增设避雷线或避雷针;

⑦旗杆、路灯桅杆要按要求进行可靠接地,旗手站立处应放置木板、胶皮等绝缘脚垫,并设置警示牌。

(2)内部防雷技术措施:

①架空电缆线、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套管不少于15m埋地进入,进入端要作防雷电感应、防雷电波侵入保护接地;

②电源总配房、机房配电箱应安装相应规格SPD;有电化教室的楼层需安装两级SPD,设备要作保护接地;

③卫星接收装置、信息网络接口、交换机等端口处应安装信号SPD;

④教学楼金属楼梯扶手、消防管及室内金属构件等应作可靠等电位连接或与防雷装置连接;

⑤计算机房应考虑设置在中间楼层,设备应做好等电位连接;静电地板要多点接地。

3.4强化校园防雷安全的源头管理

(1)新改扩建项目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新建校舍的防雷装置设计需经技术审查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开工;校舍完工后,应进行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机构实施防雷装置检测。

3.5切实落实防雷设施日常维护与定期检测

(1)加强校园防雷装置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制定常规检查和维护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日常检查维护工作,发现防雷装置存在隐患时,应及时采取措施;

(2)防雷装置实行每年一次的定期检测制度,应主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专业技术机构进行年度定期检测;

(3)对年度定期检测中发现的防雷装置安全性能隐患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消除校园雷灾隐患。

3.6推M师生防雷避险知识的宣传教育

(1)加强防雷科普宣传教育,增强师生依法防雷、科学防雷、主动防雷的意识,提高师生防雷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并不断地推动全社会对科学防雷的认知;

(2)定期组织师生开展雷电灾害防御演练,着力提高应急处置雷击事件的能力。

4 结束语

校园是教书育人、学生聚集的场所,校园安全事关到广大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建筑物不断增多增高,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校园雷灾隐患也随之增加,防雷安全工作越显重要。因此各学校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雷电,增强综合防雷能力,确保校园安全。

参考文献: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患者安全 护理对策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1]。常出现异常的行为表现是:自杀、自伤、伤人、外逃的可能。对我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出现自杀、自伤、伤人、外逃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中,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1.2岁;文化程度:大中专11例,中小学33例,文盲6例;职业:干部10例,工人16例,农民24例。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自杀7例,其中自缢死亡2例,自杀未遂2例,坠楼3例;自伤4例;伤人23例;外逃16例;及时追回9例,回家7例。

2 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隐患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隐患存在护理管理因素,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因素,病房设施因素3个方面。

3 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可出现自杀、冲动伤人、自伤、外逃的行为发生,常引起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期间安全隐患分析并做好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医护质量考核的重要标准。本组资料显示,在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隐患存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管理因素:安全制度不健全及执行不到位;分级管理不明显。②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因素: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欠 缺,病人病情掌握不够,安全意识淡薄,对意外事件的发生不能有效地采取抢救措施。③医院设施管理因素;医院硬件设施不合要求,无定期检查病房设施安全隐患。

根据上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以下的护理防范措施;

3.1 严格执行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士要对各项规章制度有所认识如:分级管理制度、巡视制度、约束(保护)病人制度、探视制度、给药制度等,对各种规章制度应真正落实到实处,避免走过场。

3.1.1 实施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对有自杀、自伤、伤人、外逃及激烈兴奋 动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实行一级护理,安置在重症病房内,护理人员应24小时专人护理,随时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护理人员态度应和蔼、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对精神症状缓解期、康复期、病情稳定者,生活完全能自理者实行二、三级护理,安置在一般病房内,护理人员应开展组织学习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及防治宣教工作,做好康复出院指导。

3.1.2 加强巡视制度 凡有患者活动的场所,都有护理人员看护,对每个病人的病情、姓名、相貌熟悉,对严重自杀、自伤、外逃的病人应在记事黑板上有明显标记,重点巡视,每10—15分钟巡视一次,每一位护士应做到心中有数,在夜间、凌晨、午睡、交接班等时间段,护理人员要特别加强巡视。厕所、走廊、暗角、僻静处都应仔细察看。有文献报道,此时此地极易发生意外。

3.1.3 加强约束(保护)病人制度 对极度严重兴奋懆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外逃的患者给予保护性约束。对约束的病人,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应经常检查,防止因保护不当而损伤其肢体,应经常巡视,观察肢体血运,当症状有所改善或患者安静入睡后,应解除约束,应做好重点床旁交接班[2]。

3.1.4 加强探视制度 探视时,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探视者,检查家属所带的物品、零食、禁止探视者把危险品如刀、剪、绳类、玻璃制品等带入病室。同时,还要随时了解患者在探视前后的病情变化,遇特殊情况及时处理,并及时报告经治医生。

3.1.5 加强给药制度

在精神科疾病中,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严重患者无自知力的病人,设法拒绝服药。将药吐掉、 扔 掉、个别病人藏药蓄意自杀;部分病人因服药后不适而不肯继续服药。因此,护理人员给药时,先易后难,先发给服药合作者,最后再发给拒绝服药者。以防藏药,护理人员在给患者发药时,一定要注意检查口腔、手指缝、口杯、衣裤口袋,保 证病人服完后方可离开,再发下一个病人,以防一次性大量吞服药品而发生意外。

3.1.6 加强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特别是对情绪低落、有严重自杀企图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了解病人的内心思想,及时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消除悲观情绪,鼓励其积极参加文体娱乐活动,对不安心住院的患者,应多关心体贴照顾[3]。

3.1.7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生活情趣,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3.1.8 建立健全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在病人入院、返院、外出活动返回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检查把关,严防病人带入危险物品;如刀、剪、玻璃制品、绳类等,禁止带入病房或存留病人身边,每日晨间护理时应检查患者的每一个床单位,及时清查危险品。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整理床单位时要注意发现隐患,堵塞漏洞,杜绝意外事件发生[4]。

3.2 加强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

3.2.1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的培训 定期组织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护理安全意识,应意识到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均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杜绝工作的松懈态度,从而减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

3.2.2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培训 护理部管理者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对新来院的护士必须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和技能考核,对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定期进行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每一位护士应掌握给氧、吸痰、洗胃、徒手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以提高护士应急防范意外事件的能力。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护士能沉着冷静,争分夺秒,迅速抢救,将安全隐患处于在萌芽状态。

3.2.3 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的培训 精神科的服务对象特殊性,随时可能发生各种意外事件,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病人病情及思想动态,带病人外出检查及外出散步时,认真清点人数,对每一个病人做到心中有数,护士的视线不能离开病人,对有明显外逃企图的禁止带出户外活动。

3.2.4 建立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护理管理者应结合护理安全隐患的实例对护士进行安全护理教育,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在工作安排中应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按学历、能力、资历长短合理调配人员。针对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等。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定期进行安全巡视、检查与教育指导;修订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及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对策;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议,对巡视、检查出的差错事故隐患仔细分析原因,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5]。对差错、事故性质情节严重者,给予处罚,与年终考核评先、评优挂钩。

3.3 加强病房设施安全管理

给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确保安全为准则,病房室内应保持安静、整洁、床单位设施简单、舒适。被套、枕套带子不宜过长,以防患者用作自缢的工具,定期每周大检查一次,对病室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应及时检修,病室的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以防患者摔倒。医务人员的钥匙随身携带保管好,出入病房时随手关门。抢救仪器、药品等应保持良好的性能,各项物品做到“四定”(定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灭菌、及时补充),以备抢救使用。

4 小结

总之,针对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护理防范对策,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效地减少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使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得到安全、优质的护理,从而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沈渔顿. 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3.

[2]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47.

[3]王晓璇,吴妙新,高镇松等.不同年代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