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管理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科学协调统筹发展。继续推进西门客运站扩建前期工作,新建农村客运站12个。合理布局公路运输枢纽和市、县(区)客货运输站(场)推动以国家、省级运输枢纽项目为重点,以市、县(区)运输枢纽项目为基础,以乡村公交和农村运输站点建设为补充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道路客运班线的清理和调整,完善市内客运市场,巩固省内客运市场,调整超长客运市场,推进省际客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市政府2011年第62次常务会议精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公交场站建设,新建公交港湾站17个,推进公共交通智能指挥调度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步伐落实新增100辆乡村公交车工作。着实推动中心城区乡村客运发展建设项目。稳妥推进出租车行业规范管理。进一步做好中心城区新增出租车运力和出租车外观标识整治及营运标志灯更换工作。继续落实维护出租车行业稳定的政策措施。
以存量车改造调整为主要方式,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鼓励具备条件的道路客运班线改造为公交化运营班线,逐步推行至赵场、至凉姜、至李庄的城乡公交,各县均要在条件幼稚的1-2条农村客运线路进行城乡公交试点。积极发展黄金周旅游运输、假日旅游运输、乡村特色农家游,以应对道路客运淡旺季客流不均衡带来的影响。主动对接全市物流发展规划,科学制定道路货运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综合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规范货运市场管理,重点加强对货运站场、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运输企业平安生产、质量信誉考核的管理。推进货运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引导外挂货运车辆回流,力争外挂货运车辆回宜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新增货运车辆在市入户率达到100%翠屏区中心城区积极引导成立乡村货物配送、快运的专业货物运输企业。积极引导农村货运物流快速起步,每个县(区)均要选择1个商业较发达的乡镇作为农村物流的试点。继续强化危险品运输管理。举办现代物流发展论坛,推动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完善汽车维修网络,加快维修品牌建设,引导维修行业发展,鼓励维修企业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打造机动车服务品牌,大力建议国内外品牌汽车建立售后服务维修站,发展和完善农村机动车维修网点。
严格车辆技术审查和营运客车类型等级划分,继续强化车辆技术管理。加强二级维护核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修车洗车(含配件销售)集中市场建设,清理整顿主城区修洗车网点。全面贯彻《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方法》把好驾校准入关,积极引导驾校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精品化道路。完成驾培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指导现有驾校上档升级,扩大经营规模和培训能力。进一步规范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工作,规范培训监管。完成道路运输许可证换发工作。开展教练员评比活动,评选优秀教练员。加快道路运输营运驾驶员诚信考核体系建设步伐,建立完善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档案和营运驾驶员动态考核及退出机制。
(二)开创思维健全机制。注重法规制度建设,全面梳理市场管理政策法规,完善行业管理方法及配套管理措施。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道路运输改革、发展新特点,积极创新监管机制,大力构建主体明确、权责清晰、服务到位的行业管理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准入、退出顺序,积极研究探索运用招标、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等新方式,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调整监管执法架构,探索建立运输市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督察指导、联合执法、统计和定期通报、属地管理等机制。完善“96515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投诉功能,促进市场监管社会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推进行业管理工作规范化,完善质量信誉考核工作。进一步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考核机制,加强道路运输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健全从业人员、车辆年审、客运班线等基础台帐,完善道路运输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全面提高道路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建立完善道路运输统计制度,加强行业统计分析。做好燃油消耗申报和燃油补贴发放。强化行业自律,积极引导市道协、维协、公交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行业发展中起好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市场巡查工作制度,强化日常监管,扎实推进监管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合理配置有限的监管执法资源,抓好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实现科学监管。
关键词:科技档案管理;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就目前而言,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改进的方面,例如:服务对象少,服务内容单一等,因此,想要在档案管理的工作中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寻求创新的管理方式,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
一、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因此无论在任何领域,创新都是保持事物与时俱进,兴旺发达的根本方法。在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创新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在当前,社会迅速发展,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这些外在的条件都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认识到当前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寻求创新的工作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体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性,并且与时俱进,保持档案管理工作的活力,体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二、档案管理创新的方式
(一)在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
当前档案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产生了一定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创新并加以改进,就目前的档案管理状况来说,大部分的档案馆虽然能够对各种方面的资料进行收藏,但当前社会的需求和查阅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档案馆收藏资料的丰富程度,以及管理方式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档案管理者不仅需要对档案馆的收藏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和扩充,提升档案馆资源的持有量,同时还应当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收集一些使用的资料。除此之外,档案管理的工作上还应当不断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不断优化档案管理的组织性以及规范化,从而方便用户的查阅,也方便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除此之外,在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档案管理方面能够十分有效的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方便用户的查阅,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依托纸质档案以及人力管理来进行的,而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顺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可以储存电子档案以及声像档案,为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服务的质量。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方面,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电子信息管理技术,建立档案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并且要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这种新技术的使用方法的培训,让相关的管理人员都能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保证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管理观念上的创新
思想意识对人的行为有着指导的作用,因此在思想意识和观念方面进行改进,就能够帮助和促成行为的转变。而在档案馆管理的创新方面,首先应当做好的就是创新思想认识的建立。在进行档案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创新观念始终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并且能够在不断的创新实践过程中产生新的创新思想,从而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与创新工作的发展。在当前,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来进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和改进,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知识化,服务化作为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重点所在。要不断对过去传统的管理观念进行改进,将重收藏轻使用,轻服务的管理理念进行改变。在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当时刻注重提升管理的效率,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思想,从而更好地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帮助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的价值。
(三)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围绕着管理人员进行的创新,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创新工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也能够帮助管理人员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应当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正确的认识,应当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工作的性质和目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工作,也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帮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熟练地掌握电子信息管理技术,并且掌握各种创新的工作方式。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较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在过去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往往由于管理者的不够重视,而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文化素养较低,并且也在工作中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想要对这样的管理状况进行创新,就需要从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道德培训做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7~12月在我院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为保证样本的准确性,研究期间每天随机抽取20例患儿,共抽取3396例。排除标准:①年龄>14岁;②分流至其他专科;③因各种原因退号离开;④分诊资料不完善;⑤就诊开药或开检查单。入选的患儿中男1840例、女1556例,年龄9d至14岁,平均(2.68±2.45)岁。本研究匿名填写,患儿姓名以编号代替。
1.2规范化预检分诊管理方法
1.2.1制订预检分诊流程图,建立预检分诊工具成立预检分诊小组,由儿科急诊医疗组长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资深分诊护理人员(儿科急诊分诊工作时间≥5年)5名成员组成。预检分诊小组负责分诊制度的完善与管理、分诊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参考美国急诊严重指数分级制度(EmergencySeverityIn-dex,ESI)[5]、原卫生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6]、国内同行的实践[3,7-8],结合我院实际制订预检分诊流程图(见图1),建立预检分诊工具(包括快速评估工具、4级预检分诊标准),经护理及医疗专家审核并修订完成。从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20例患儿,由2名分诊护士同时应用预检分诊工具对患儿进行分诊,2名分诊护士分诊结果的一致性为80.0%,Kappa值为0.64。1.2.2预检分诊工具的应用由预检分诊护士对急诊就诊患儿应用快速评估工具、4级预检分诊标准进行评估、分诊,准确、快速分诊至相应就诊区,分诊时间约2min。候诊期间患儿可能突然出现病情恶化,甚至死亡[9],因此,分诊护士应定时巡视候诊区域,整点巡视整个候诊区,半点重点巡视A区。巡视时运用儿科预检金三角(PediatricAssess-mentTriangle,PAT)法则进行再次评估,重点为婴幼儿,冬天包裹较多时,打开包裹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候诊期间患儿的安全。1.2.2.1快速评估工具运用PAT法则进行快速评估。评估从3个方面进行:①一般情况,包括意识、面色、反应等;②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频率、深度、呼吸音、有无辅助呼吸(如氧枕供氧、呼吸机供氧)等;③循环系统,包括皮肤温度、湿度、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尿量、出血征(如皮肤淤斑)等。评估从分诊护士见到患儿时立刻进行,患儿3个方面任何一项存在或潜在问题,立即送入抢救室抢救或诊室就诊。1.2.2.24级预检分诊标准见样表1。为了保证预检分诊的准确率,需做好以下几点:①增设预检分诊工具。电子体温计(肛表)、指夹式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带秒针的桌面时钟等。②规范化“望、闻、问、触”。望诊患儿面容、指甲颜色、精神;闻诊患儿哭声、呼吸音;触诊患儿皮肤温度、湿度、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问诊患儿主诉、过敏史、用药史、病史、饮食、睡眠、尿量等。③特殊患儿分诊。患儿年龄越小,病情变化越快,病死率越高[10]。将就诊新生儿分诊为2级,优先就诊;≤6个月的患儿有中等热(T≥38.1℃),分诊为2级,优先就诊。④划分候诊区域。A区为红色候诊椅,靠近分诊台,B区为蓝色候诊椅。⑤加强宣教。急诊分诊叫号系统“广播宣教”中增加预检分诊内容,提高患儿家属对预检分诊的认知度,配合分诊程序。1.2.3人力资源配置①人员培训:分批次进行,确保所有分诊护士全部参加培训。培训共6个学时,内容有预检分诊理论知识、案例分析讨论、10个分诊案例练习及测验,测验合格者方可参与分诊工作。②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安排主预检护士1人,辅预检护士2人。主预检护士要求儿科急诊工作时间≥3年,主要负责对患儿进行分诊分级并合理安排。A辅预检护士要求儿科急诊工作时间≥2年,主要负责病情及生命体征观察;B辅预检护士要求儿科急诊工作时间≥1年,主要负责收集病史及相关资料,护送患儿入诊室等。实行弹性排班,繁忙时段适当增加分诊人员,淡季适当减少分诊人员。
1.3评价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来诊资料和就诊资料。一般资料包括患儿年龄、性别及就诊卡号;来诊资料包括来诊时间、主诉、生命体征;就诊资料包括分诊级别、就诊时间、处置(如回家、入院、入PICU/NICU)、医疗资源使用情况(查阅信息系统获取)等,统计患儿入院率、入PICU或NICU率、医疗资源使用情况。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及Spearman秩相关,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急诊就诊患儿的分诊级别及预检分诊时间急诊就诊患儿预检分诊为1级7例(0.21%),2级232例(6.83%),3级761例(22.41%),4级2396例(70.55%)。预检分诊时间均控制在2min左右。患儿处置结果、医疗资源使用及与分诊级别的相关性分析见表1。
3讨论
[关键词] 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45-03
手术室是实施麻醉、开展手术、抢救治疗急诊手术患者的重要场所,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效果[1]。眼部结构精细,即使轻微损伤都可能引起患者视力减退,甚至视力丧失,在眼科患者中,手术病例占到总病例的93.2%[2]。眼科手术具有精细、手术时间短、手术量大的特点,常出现连续接台手术[3],且手术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患者沟通困难、基础病多、行动不便,因此,眼科手术室的护理风险较高,一旦出现失误,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规范化管理措施的制定能有效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护理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医护纠纷发生。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1853例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提出对策,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眼科手术的18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90例、女963例,年龄2~92岁,平均(66.1±12.3)岁。其中白内障摘除术1050例,玻璃体切除术51例,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外路)61例,斜视矫正术50例,抗青光眼术168例,眼外伤手术121例,其他眼科手术352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53例患者眼科手术期间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化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手术期间安全事故统计结果
1853例手术中,出现显微镜灯泡突然烧坏2例、冷凝机无法制冷3例、激光机无法开机2例,经立即维修后顺利完成手术;出现器械遗失2例,经重新清点查找,核对无误,未影响手术;出现人工晶体度数核对错误1例,发现及时手术顺利完成;出现眼心反射1例,因紧张、尿急致血压升高2例,经
对症处理后顺利完成手术;出现缝针刺伤1例,术中医护人员接手机谈话引起患者不满1例,经耐心劝解未引起纠纷;出现术后感染2例,术后患者撞伤1例,经对症治疗后无影响。见表1。
2.2 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分析结果
回顾性分析1853例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配备不完善,知识和技能单一,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监督意识薄弱,后勤保障欠缺;及医疗制度不够完善。
2.2.1 护理人员方面 (1)人员配备不完善。眼科手术室手术时间短、手术量大、贵重精密仪器种类繁多,需要护理人员相对固定,熟悉眼科手术器械使用和手术流程,并具有较强的眼科专业知识。而目前专业的眼科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对缺乏,手术咨询、准备、人流控制等工作做不到专人负责,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无法及时到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2)护理知识和技能单一。眼科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大多为中专或大专学历,眼科专业知识欠缺,工作中多数是被动执行医嘱,科学、独立、变通处理眼科手术室护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眼科手术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其往往伴有其他合并症,或部分患者经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会引起心率加快、高血压、胸闷等症状,需要护理人员掌握多种合并症的处理方式,而部分年轻护理人员因知识和技能单一而无法独立处理。多数护理人员认为手术室护理是单纯性配合医生的工作,缺乏积极学习新护理技术和方法的主动性,一旦需要综合处理新术式和新仪器时,往往会束手无策;(3)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是医患纠纷、护患纠纷的多发地,且随相关法制规章的不断健全和媒体对医疗纠纷的关注,患者的维权意识和医疗护理要求不断提高[4-6],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章,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2.2.2 管理方面 (1)缺乏手术室人员间相互监督意识。手术室的各项操作均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尤其是眼科手术室,眼睛生理功能特殊,解剖复杂,需严格遵守术前术中各项操作的规范。个别医护人员自我主导观念较强,不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会威胁到护理安全。(2)后勤保障欠缺。手术室工作的联系范围较宽,需要多科室、多人员共同协调完成,尤其对于手术量大的眼科手术室,器械和布类等物品需要及时灭菌处理和补充,后勤保障工作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出现显微镜灯泡突然烧坏2例、冷凝机无法制冷3例、激光机无法开机2例,虽经及时维修后没有影响手术进行,但是术前检查工作不够到位,也增加了护理安全隐患。
2.2.3 医疗制度方面 旧有制度没有及时修订,灭菌消毒制度、手术患者接送和交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术中医嘱执行制度等新制度没有及时添加,使得实际护理中的一些活动缺乏有效依据,从而引发潜在护理安全隐患。
2.3 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的规范化管理
2.3.1 护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服务意识。加快医疗配套改革,明确护理人员分工,重视护理人员的梯队建设,综合培养护理人员反应力、眼力、体力,使护理人员从超负荷的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全方位保证眼科手术室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2)重视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医学理论、新的医疗器械以及新的手术方式应运而生[7],不断应用于临床实践,护理人员必须强化医疗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最新医疗动态,拓宽知识面,并积极参加各种仪器操作学习和讲座,同时医院管理者应组织各种类型的医护知识培训和比赛,增加医护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组织和督促护理人员学习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8],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实践,有效保障护理人员和患者双方权益,减少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处处以护理质量为中心,时时以患者安全为己任,对于合并高血压、高血糖等其他基础疾病的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在处理眼科问题的同时,加强对其基础疾病的治疗,避免因基础疾病恶化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2.3.2 护理安全的规范化管理 (1)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监督力度。在人性关怀护理人员和保障护理人员权利的基础上,赏罚分明,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从而调动护理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和手术主治医师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提高手术护理安全。(2)加强后勤保障力度。眼科手术室管理者要与其他各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和交流,加强后勤巡查和监督,满足手术相关机械供给,保证医疗机器的平稳安全运行,消除各环节不安全因素,使得手术顺利进行[9]。尤其要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严格区分内眼、外眼手术标准,避免交叉感染,固定物品摆放,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防治医源性感染。
2.3.3 完善制度 施行眼科手术患者的视力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且行抗青光眼术、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听力、运动、感觉等功能降低,连台手术时容易出现错答错应、混淆排号等情况,因此要建立和执行术前七查、十二对、三到位制度[10-12],术后患者需敷料包扎术眼,因此安全制度的建立对降低术后意外伤害至关重要。管理者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各项医疗法规,结合本院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眼科手术室运行的规章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洞察缺陷与不足,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使各项职责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减少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3 小结
眼科手术高、精、难的手术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创新,对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对1853例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包括:护理人员配备不完善,知识和技能单一,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监督意识薄弱,后勤保障欠缺;及医疗制度不够完善。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适合我院眼科手术室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合理配置护理人员,重视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监督力度和后勤保障力度;同时完善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 瞿静文.影响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隐患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5,4(3):63-64.
[2] 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3] 谢斌.基层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防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857-2858.
[4] 欧雪芬,蒋维连.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124-125.
[5] 李会娟.浅析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2013,17(2):116-117.
[6] 赖丽君,刘荣.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46-47.
[7] 刘耀梅.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0):111-112.
[8] 李莉燕,万明玉,肖育梅.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5):87-88.
[9] 黄雪玲.基层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717-718.
[10] 曾木兰.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8):156-157.
[11] 唐秀花,张军红.影响护理安全的隐患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5,22(3):69.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87-02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国内很多高校中的工业工程、物流工程及物流管理等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它的前身是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工厂布置设计”课程,二战后课程名称曾改为“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设施规划与物流”、“设施规划”、“设施规划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料搬运”、“物流设施规划”等。
一、“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性质
(一)设施规划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边缘性学科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和理论扩展的结果,不仅涉及到有关领域的专业技术,如:建筑、机械、通信、电气等工程专业;还涉及到经济、管理、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正是由运筹学、技术经济学、基础工业工程、人机工程、生产运作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理论扩展,设施规划学科才得以发展壮大。因此,学生对这些学科相关内容的融合贯通和交叉应用变得非常必要和重要,这无疑对设施规划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课程的相关内容,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全都学过,这种情况造成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设施规划具有广泛的工程实践性
如今,“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制造系统布置扩展到仓库布置、服务系统布置,如学校、银行、医院、火车站、机场、办公室、超市商场、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同时也扩展到非传统布置,如:计算机主板上的插槽布置问题、机场登机门的布置问题、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布置问题、手机键盘的布置问题、飞机驾驶舱布置问题、各种机器的操作面板上按钮布置问题等。
二、对于不同专业,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不同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性质不同,专业培养目标也不一样,所以导致“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不同专业中,其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是不同的。对于工业工程专业而言,“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是为培养工业工程人才、适应各类工业设施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改善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施规划与企业物流设计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工作步骤,掌握设施规划与设计的过程和有关技能。“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很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中,是作为选修课存在的。这也有一定道理,毕竟物流管理专业是管理类专业,不是工科的工程类专业。它的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般是:主要研究物流企业的生产或工作设施与物流企业的服务设施运行管理所需要的思想方法、工作程序和分析手段。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初步运用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方法,对某些实际管理系统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初步进行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三、物流管理专业中,“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
结合“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自身性质,考虑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不同专业的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反映到该课程上的要求及教学方法也不同。其中,系统布置设计(SLP)是“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中的重中之重。SLP是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采用一套表达力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布置设计的方法。对于在校物流专业大学生来说,参与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是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最可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鉴于此,下面对物流管理专业这门课程中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探讨。
(一)课程设计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的课程设计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紧密结合,这一点在工业工程专业中受到广泛的重视。而在物流管理专业中,有的高校把该课程设为选修课,课时少,再加上部分学生是从文科考入此专业的,完全没有理工科背景,学习起来难度很大,所以有的高校就弱化了这一环节。而这一环节针对该课程性质而言却是必需的。即便是开设此课程设计的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这一环节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开展的课程设计,理论与实际脱离,多数是运用传统方法进行手工设计,而现在设施规划已经步入软件设计阶段。这正是目前物流管理专业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第一,要加大课程设计内容和企业实践的关联度,充分利用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去,在实践中学习。同时,课程设计数据就从该物流企业中获取,由学生进行分析设计,进而解决设施规划方面问题。第二,在课程设计中尽量运用“设施规划”软件。电脑是设施规划工作的有力工具,通过“设施规划”软件的运用,可以减少设计过程的计算工作量,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的准确性。所以要求学生熟悉Office、visio、AUTOCAD、FactoryCAD、WITNESS等布置设计及仿真软件的操作。另外,市场上多数流行的布置设计软件都是建立在传统设计思想基础之上的,软件的使用过程也是对传统设计思想的温习体会过程。
(二)课程设计目的
物流管理专业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目的是通过对某具体物流企业,如空港物流园区、货站仓库、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基地、分拨中心等物流设施进行布置设计的实践,熟悉SLP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管理的物流学生掌握一点工程知识,使其具备一定的初步工程素质,为未来在物流领域从事物流工程工作打下基础,促使其成为企业需要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针对给定的物流园区实例,完成下列工作:(1)绘制物流园区现有平面布置图。(2)进行物流分析。分析各区域之间的货物流量及流向,绘制各区域间的货物流程图、作业单位物流相互关系图。(3)进行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要对物流园区中的各作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可考虑针对各个不同作业单位编制相对应的问卷调查表。绘制出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表。(4)绘出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将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与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表,按照物流和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加权值(3∶1、2∶1、1∶1、1∶2、1∶3),并进行合并。(5)算出各个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得出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表,据此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6)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占地面积,将各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与其区域的几何形状相结合,绘制出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7)根据企业现场调查研究的情况,列出实际限制条件和影响布置的修正因素(考虑调研的具体情况和物流专业学生能力,此环节也可略去)。(8)产生n(n=小组成员个数)套布置方案。(9)布置方案的自我评价。从物流效率、安全生产、可扩展性、空间利用率、人员的联系等几方面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比较,得出最佳方案。(10)应用陡削下降成对互换法对最佳方案进行优化。
(四)课程设计成果形式
课程设计说明书是物流专业“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课程设计成果形式,它是整个设计工作历程、各阶段成果的集中全面体现。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各阶段工作内容、工作数据表格、各布置方案图形及文字说明。
四、结语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物流管理专业为数不多的具有工程实践性的课程,其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以符合课程自身的性质为前提。设计适合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是实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设计,学生不但对设施规划及运筹学、技术经济、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融合交叉有了更深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工程基本素质的训练,这对学管理的学生尤其重要,为其日后成为社会认同、企业需要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在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自己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更多的是小组成员间的团队配合、讨论,互相取长补短、互相磨砺,不断在合作中寻求更优方案,所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这对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融入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从课程设计初的数据收集、整理、处理,到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产生的大量图形、表格,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这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学校不会安排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所有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一些设计软件的使用,由于课程学时所限,教师也不可能在课堂上充分详细讲解其使用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自学,这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设施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锻炼了学生将课上讲的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耀祥,等.设施规划与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扬琴,等.关于“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教学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4).
[3]赵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管理观察,2008,(12).
[4]周宏明,等.设施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董海,等.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