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项目管理相关内容概述
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企业人事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管理相关人员,涉及岗位规划,员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而是对各种事务的内部管理,涉及到各个岗位和环节应遵循指导方针,具体过程,具体内容,达到程度等。虽然管理的对象是人,但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由人构成的,在管理者管理项目的实际过程中,管理制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项目管理制度的主要原则是:第一,规范化原则。对于一个大的系统来说,其最大的作用是对各种职位的企业员工的业务活动建立标准化要求,从而实现企业的动态稳定发展。在具体的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活动方面,项目管理标准的变化和科技创新制度的自身改变不能解释规范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必须要调整项目发展和变化的稳定性标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标准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阶段评估调整,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二,效能化原则。由于各个业务正在不断发展,但取得的成果不尽相同,项目管理体系也必须不断创新,确保工作活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创新,是项目管理体系实现合理化和科学依据的重要实践。随着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和各种创新活动的实施,项目管理体系本身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的发展需要以一定的标准为基础,将管理体系和主体的使用范围必须加强作用标准化不断创新的标准。
二、科研项目中科技微创新制度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讲的科技微创新制度指的是涉及到科研课题、生产技术以及微型创新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有相关报道指出,当前因缺乏制度导致技术活动无法落实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对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做成极大的消极作用。针对这一问题,企业要结合各自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监管,从而形成长效、合理的微创新制度、新规范,并在动态中不断修正、完善;同时,不断调整经费使用和硬件设施的配备结构,从而推动科技微创各项新活动的发展与进步,为活动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地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为了更好的制定项目管理制度,保障制度运行,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制定合理的支出制度。科研项目的项目立项和成果均有资金的支持,为企业消除资金方面的担忧。但是在没有立项和取得结果之前,技术研究是没有经济支持的,这对企业员工来说不利于动员他们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应以科技型微创新项目为目标,制定适当的资金体系和使用计划,给予科技创新体系相应的财政支持,这不仅有利于科技项目的发展,更有利于动员工作人员的热情,从而从人员上保障制度的运行。
中图分类号:F407.2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飞速发展,企业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尤其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中的石油企业,已经经过多年的石油开采,使石油储备日益枯竭,开采成本逐步上升,自然环境不同程度的遭到践踏,再就业人员仍占一定比例,这一系列现实问题困扰着石油企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坚持以创新为主线,认真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迎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挑战。一、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发展进程
1、运行机制各司其职。现已形成总部负责决策和总体协调,项目部负责管理和具体组织项目实施,专业公司负责施工作业的良好局面。
2、管理体制系统监督。企业总部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的业务机构或岗位均按照业务系统对应设置,初步形成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
3、运营体系规范科学。企业建立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使公司的总部和项目部之间信息处理网络化,实现了工作运转程序化,提高了管理效率。
4、市场运行规律通畅。企业内外各种资源实现动态调配,建立了内部模拟市场运行机制,确保公司与项目部之间在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得资源配置上有较大的自由度。
目前,石油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为项目管理的实施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1、科技项目布局缺乏集中度。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内容是具体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旨在解决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或是解决石油行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问题[1]。在实际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布局不合理,造成重复建设现象,甚至影响关键目标,从而造成项目投资不集中,资源浪费严重。在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项目的细化,每个项目的研究方向平均投资强度或者资金的支持力度有所下降。影响了项目投资的资源配置,也影响了项目的投资效益。2、资源配置方式陈旧。科技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完成一个具体项目需要多个管理部门、多种资源共同协作,因此要实现科技项目的最终目标,需要将具有不同资源在各个部门进行有效配置。这是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科技项目管理最需要的加强的工作区域。
3、项目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严谨,管理多是靠经验,尤其石油企业。没有形成一套从公司到项目通用的、真正指导总部与项目部管理的制度体系。实际上造成了制度不能很好执行,项目管理主要靠经验。项目费用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项目进展受到严重影响。
4、管理模式落后缺乏风险意识。石油企业目前的现状是科技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成本的控制不够重视,使整个项目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造成项目的不良结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的前期评审和立项上,弱化了项目过程和验收的管理,弱化了对项目的及时终止,形成了“审批严、过程松、验收虚”的局面[2]。重大科技项目在论证和计划时,没有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计划,对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中造成的风险听之任之。很多石油企业“重技术、轻管理”,在科技项目立项之后,并没有后续指导、无人监督,科技项目后期管理形同虚设,只是在上级主管部门或领导的要求下,进行简单的项目结题验收。科技项目的实施没有充分体现出项目的风险意识,也没有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更没有用于项目的识别和分析的技术与方法。这样往往对项目实施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估计不足,这就容易造成项目实施的目标受到极大影响。
三、科技项目管理中问题的原因剖析
1、申报目的不够明确。各石油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主要是争项目、争资金,在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政出多门,以及科技管理部门资源和管理权限的制约,造成个别企业和地区,为了争项目,增加申报科技项目的数量,扩大科技项目的各种领域,造成科技投入分散,甚至重复建设,形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2、对科技项目的认识尚存偏差。资源配置方式落后,配置效率低是由于各个企业把科技项目看成是向政府申请资助的重要手段,项目能被政府立项就是个别企业的最终目标,对项目的具体情况并不关心。如何把政府资金的拉动效应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资源互补型的倍增效应,是项目实施高效组织实施的重要因素。在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是保证科技项目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3、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石油企业科研项目一直存“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其内容除了项目适用对象、申报程序的规定有实质可操作外,其他关于项目管理、监控、验收和产业化等内容几乎没有或者是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落实性。在很多企业眼中,申请项目就是要资金,在科技项目立项之后,放松了科技项目的有效管理。
4、社会责任意识缺。审核评估机制不存在,没有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科技项目的实施没有充分体现出项目的风险意识,项目负责人预期目标虚高定位,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应用条件缺乏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条件考察不细,要求不高,对项目相关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开发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缺少深入、客观的调研。四、加强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对策1、完善项目经理的选拔和考核机制。首先,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德而用;其次,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应从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拔。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锻炼,通过继续教育、挂职顶岗等途径,不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水平、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再次,要设置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机构[3]。施工公司一般要设有项目管理部,并由一名副总裁负责项目的计划和执行管理。为使项目管理更专业化还应设立协调部,主要协调项目与外部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使得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经理全身心从事项目管理,并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通过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建立项目管理机制。科技项目随着其范围不同变化很大,其所包括或涉及的学科、技术种类也不同,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多半是贯穿于各组织部门的,它们要求这些不同的部门做出迅速而且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反应。所以科技项目沟通管理是项目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重要领域。科技计划的监控,涉及项目评估评审、项目进展调查、财务管理核算、组织协调、信息资料统计分析、决策建议等,有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科技项目进度控制就是在项目的时间期限内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过程。首先要注重对科技人员时间的管理,提高科技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进行全过程的项目进度控制。在科技项目的立项开始,就要求使所有项目参与者都能理解项目的目标,并根据项目目标分析任务,使承担的任务、计划、控制和报告处于可控状态,并利用网络图来表达项目中各活动的进度,确定关键路线,以求得最短周期,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延误,剔除不必要的环节和步骤。同时负责人要及时、定期地将项目实际进度和项目计划进行比较,掌握和度量项目实际进度与项目工期的差距,以做出相应的控制。4、实行项目过程管理。实施阶段是项目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完成的工作量最大、资源消耗最多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根据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BS)和网络计划来组织协调,确保各项任务保质量、按时间完成。指导、监督、预测、控制是这一时期的管理重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建立快速及时的反馈机制和运作机制,及时调整项目实施的设置和资源分配。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实施节点设置与节点控制的管理体制创新。根据项目实施的内部发展现律与建设特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实施分阶段、节点接口式以及阶段审计验收决策管理模式与运作机制[4]。项目的实施和控制应该依次遵循由项目实施研究方向下的子项目、项目研究方向、项目总体建设的层次顺序,层层实施阶段、节点、标志性成果、阶段评审的动态控制整个项目的过程实施与管理。实施阶段需要项目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决策;及时化解各项任务间的冲突,解决矛盾;及时解决项目实施困难,疏通渠道。项目管理者和项目组人员在这个阶段需要高度的目标认同感,建立协调、共享、公开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使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和管理进程能在一个共享平台查询,实现总体平衡的管理控制。
5、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由于项目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因而导致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能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也给政府的科技计划及经济发展带来损失。通过跟踪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识别项目的风险,即识别剩余的风险和出现的风险。预测未来风险,评估风险级别,修改风险管理计划,提出风险控制决策,评估风险控制效果等一系列风险管理过程。依据项目的重要性、急迫性、样板性、复杂性和经费数额等,监控关注的程度不同,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及时追踪国内外相关项目技术领域最新动态,检验目前项目目标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于实施目标不符合项目发展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论证,作出合理的计划变更和调整,最终达到项目实施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取得最佳的建设效益。
参考文献:
[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 institute
[2]重大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探讨 项目管理者联盟2009-11-12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管理;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34-02
一、引言
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该计划项目较原有大学生科研项目更强调过程管理,实施中期考核、经费浮动等管理方式:通过项目中期验收,给予科研成果突出的项目团队更多经费支持,同时减少或终止验收不合格项目的经费支持,此激励政策给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需要各组织单位对本院获批项目进展情况有实质性掌握。本文拟对目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对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及其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作用的体现做出概述和论证,并对新形势下对项目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进行探讨。
二、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每年一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大学生了解课本和课堂以外更多专业知识的机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组队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提供学生增强专业素养和多方面能力的机会。通过完成项目的方式,使大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可以有效地增强大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科研水平能力的提升,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三、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举措
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为例,本文将探索科学、有效地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方式方法及其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的严格评审
各教学单位对科研项目申报过程的评选是否公正以及能否严格把关,关系着大学生对科研工作严肃认真性质的认识,并对大学生建立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有重要影响。在各学院教师认真评审的良好学术环境下,提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的各项目组会更加踏实、认真细致地进行前期资料整理及项目调查论证。
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为例,每年申报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期间,历史学院都组织学院古代史教研室、近代史教研室和世界史教研室及考古教研室四个教研室负责人、院督导团教师和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师对学院本科生提交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公开、细心、科学的审核和公平、客观的排序,为各项目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并推荐申报国家级训练项目的项目组。逐年进行之下,这项制度逐渐完善、担任评审的教师公正认真,使得历史学院近五年来每年推荐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家级项目答辩会的过关率都很高,获批项目数更是连年居武汉大学人文学部中最高。
公正合理的制度和严格执行的过程使得师生都受益颇深,严谨的学术风气培养了学生科学论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的良好学术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院本科生的科研水平,使得学院连续多年在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奖中获奖率居全校前列,多年在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中获奖率居学校前茅,近五年来在两届全国史学新秀奖中,学院本科生分别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的好成绩,2012年学院本科生还在权威期刊《历史地理论丛》上发表文章,彰显了历史学院本科生优秀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二)宣传、组织申报和过程管理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科研项目参与意识不仅需要依靠学院教师的指导、院基层教学组织的认真评审,还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对申报的良好组织和对获批项目的有序管理。本科教学院长和副书记及其领导下的教学秘书、学生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安排工作需认真、及时、有创意。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每年一度的新生入校见面会上,教学秘书都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重点宣传,使新生入校时即对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全面、耳目一新的了解,继而介绍培养个人科研能力对其自身专业素养和全方位能力锻炼的价值和意义。
学院还定期组织新老生交流见面会,为高、低年级学生之间沟通大学学习、科研、生活、就业、考研等信息搭建平台,使低年级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高年级学生的优秀学习经验。为保障高、低年级学生间的顺畅交流,历史学院还建设了一项特色制度——“学长制”:优秀学长不定期给予低年级学生有关大学学习和校园生活的指导,这样一来,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大获裨益的高年级学生会在交流中介绍并建议低年级学生进行申报。由于宣传和组织的到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学生历来对科研项目申报极为踊跃,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数更是较2012年申报数翻了一番,且历年申报项目中从来不乏优秀者。
除了申报组织外,对项目的过程管理也是提高项目完成质量的有力保障。作为本科教学秘书,需组织各项目组按时提交申报书、安排好项目评审会;在项目申报阶段保持与学校教务部门的联系,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后,及时通知学生提交项目合同书;在项目进行中期,给予学生关于项目报告书写规范的指导,组织学生提交科研日志、中期报告和中期报告表,项目完成阶段组织各项目组提交项目完成报告表、项目完成报告和科研总结,并把关项目完成报告的格式;结项后期,安排学生经费报账。整个过程周期长、联系事务多,事务琐碎,如何做好该过程的管理工作是值得每一位教学秘书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作为项目指导教师,不仅要了解项目进程、给予项目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式的指导,并严格把关每份报告的学术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是只有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处理好所有细小的问题。
(三)创设院级、教研室级科研基金,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学院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学院设立研究小组,有的学院组织以科研工作为主题的项目大赛。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建立了院级和教研室级科研项目,以支持和鼓励学生投入科研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历史学院自2008年起设置历史学院本科生科研基金,并颁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科研基金与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以此激发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努力创新的科研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研氛围,全面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推进学院本科生培养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史研究所科研基金的评审采用的是校外专家盲评制度,将学生已经形成的科研成果匿名发给校外专家,综合校外专家评审结果,给予学生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的奖励。此举对学生科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项目评审的公正度增加了砝码,该制度实行以来一直广受世界史学生欢迎,切实资助和鼓励一批向往从事历史学科研工作的学生,使他们在大学学习成长过程中更加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在这样优秀的培养制度下,历史学院每年都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中一半以上走向了海外著名大学和北大、清华等国内著名高校进行进一步的深造,为历史学科研究队伍输送了优秀的新鲜血液。可见,院级和所级科研项目的创设为本科生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为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四)奖励机制的创设
1.对学生的奖励。为鼓励学院本科生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院在每年一度的保送研究生和奖学金评定中给予主持和参加国家级、校级和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完成项目的成员各自相应的加分,以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热情。
2.对指导教师的奖励。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直接影响着学生科研项目完成的水平,所以指导教师对项目指导所投放的精力多少、是否与项目成员间定期沟通等作法关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质量,所以学院很重视对项目指导教师的支持和鼓励。每年度本科教学劳酬分配中都对指导并完成结项的国家级、校级和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教师给予分配倾斜。
奖励机制的创设无疑对教师和学生投入科研项目的激情起到促进作用,使得教师为指导学生科研学习付出大把精力后能得到更多来自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肯定,使得学生在收获科研水平进步的基础上,增强对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心和兴趣。
(五)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与大学生科研间相互促进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先后建立了国家第二档案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安徽铜绿山考古基地等实习基地作为学院学生集中实习的实践基地,每年大三年级学生都会在学院指定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奔赴各专业基地实习3~4星期,考古专业实习期为一个学期。
历史文献和档案、文物对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陌生,通过接触第一手资料,紧密结合实习内容与平时专业训练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科研内容,使得学生增强了以后从事史学研究积累处理档案资料的经验,真正做到了实习与专业学习的紧密结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科研水平,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需要从宣传、评审到过程管理都采取认真、公正的态度,并不断挖掘新的思路来支撑和优化项目的实施,从而形成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多角度培养模式,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卫飞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项目管理实践[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12.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创新体系;建设
陕西省烟草公司宝鸡市公司针对“新常态”下烟草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科研需求,围绕“如何通过创新提高效益,如何通过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推进创新驱动实践应用,针对创新中出现的新动态、新情况,不断拓展企业创新发展新空间,打造创新驱动新优势,推进“科技创新上水平,科技增效上水平”。
一、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1.创新方法
(1)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强化技术挖潜,促进降本增效。一是大力推进“物联网”建设,优化业务流程,加快技改进程,实现技术装备升级与物流综合管控平台的有效衔接,实现物流全过程可视、可控、可追溯,再树全省系统物流新标杆。二是大力推进烟叶适用技术。持续深化烟叶移栽、培育、采烤等关键技术创新研发,着力解决烟株发育过度、上部烟叶占比过高等问题,破解烟叶生产发展瓶颈,不断提高烟叶质量和工业可用性,实现科技减害。
(2)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为载体,深挖管理潜能,实现创新突破。把精益管理和创新管理相结合,完善创新体系,健全创新平台,狠抓项目规划和管理,依托精益工具,带动项目创新,建立单位部门员工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激发全员创新热情,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二是深入推进对标工作充分发挥目标引领作用。
(3)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激发创新潜能,提升创新活力。一是建立健全创新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创设新的、更有效的激励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二是加强标准化建设,有序落实烟草类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清理意见,构建起层次更加清晰、结构更加合理的标准体系,重点完善烟叶生产管理标准体系与企业管理工作深度融合。
2.创新形式。
(1)科技创新项目。围绕市场需求、生产经营实际、烟草企业的社会责任,突出项目选题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注重“研究与推广、创新与适用、分工与合作”三个结合,重点在现代烟草农业、现代卷烟物流、现代卷烟销售、现代烟草专卖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要围绕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突出解决企业发展难点,致力于推动企业规范有序运行。
(2)微创新项目。QC小组活动。QC小组活动作为部门内部或跨部门的小组活动,具有“小、实、活、新”的特点,由小组成员通过活动程序,寻找问题根源,并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从源头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活动目标。六西格玛项目。围绕公司级目标要求确定改善方向与课题,并采用六西格玛的DMAIC五个阶段实施改善,管理关注过程和价值核心过程,确保提升企业管理能力,节约企业成本,从而提升服务水平,增加顾客满意度。改善提案。通过系统性引导各级岗位员工通过精益管理理念和IE手法,持续改善“人―人”、“物―物”和“人―物”关系,使员工立足工作实际,从公司经营、发展、制度、标准等方面发现问题、有针对性提出本岗位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创新工作室实施改善,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和效益。一卡式改善。各岗位围绕本岗位相关的业务,主动识别“六源”,运用简单的精益工具通过“短平快”的方式进行改善,培养员工“持续改善、追求卓越”的精益理念,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鼓励引导员工立足自身岗位持续改善,提高工作质量。小改小革。鼓励全员以“小改小革”作为创新活动的载体,即有了想法,马上动手,立刻就改,不做过多的分析和根源的追寻,通过树立典型、广泛动员,形成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思考创新、人人能够创新的氛围。
(3)标准化项目。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公司标准化是以获得公司的最佳生产经营秩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实施公司标准,以及贯彻实施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过程。
二、“十三五”创新体系建设探究
1.体系架构
(1)创新工作室:在全市系统范围内聘请在专业管理、专业技术、职业技能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高技术人才为负责人,以优秀员工和创新达人为主要成员,围绕科技创新项目(含省研、市研)、精益改善课题(含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项目、改善提案)、标准化项目等创新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及市公司指定的相关项目研发,成立创新工作室。
(2)项目众筹库:鼓励员工申报QC课题、六西格玛项目、改善提案等相关创新方案与课题,经管理部门审核汇总形成《创新项目需求目录》并,根据《需求目录》征集项目研发人员,项目发起者为项目带头人,承担相关科技创新项目、精益改善课题等创新项目的研究和推广。
(3)创意创客群:创意创客群是由创新骨干员工及创新活跃员工组成的自由讨论和活动的网络空间,创意创客群成员可承担小改小革、一卡式改善等由个人发起的创新项目,形成个人的论文、专利等成果亦可计入创新评价积分,享受创新奖励。
2.运行机制
(1)项目审查机制科技创新项目、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项目应按照文件要求按年度推进,创新项目应在每年的11-12月将当年创新项目选题方向提交至项目管理部门,由项目管理部门审核后提交科委会办公室,经科委会办公室审核通过,QC小组活动和六西格玛即可按要求进行小组组建推进项目进程;科技创新项目在选题方向通过评审以后,还应于每年的3月,将《科技项目立项申报书》和《经费预算表》编撰完毕,提交科委会办公室审核。改善提案、一卡式改善、标准化项目、小改小革等比较灵活的创新项目,项目实施单位、个人应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及时提交管理部门进行登记、评审,通过评审后方可实施。未及时登记、评审自行实施的项目,原则上不予成果认定。
(2)项目管理机制科技创新项目、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项目、标准化项目等集体项目,每月集体讨论或其他集体活动不少于一次。改善提案、一卡式改善、小改小革等以个人为主要活动方式的项目,项目提报人也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资料整理及申报。取得成效的创新项目,应填写成果申报表,并附成果材料,报科委会办公室。运用PDCA循环、统计技术等科学的方法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使之不断循环前进,阶梯上升。
创新平台涵盖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获奖成果(科技创新、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项目)、结题成果、申报终止的项目、形成的标准、获得受理或授权的专利、发表的论文、按创新成绩评选的创新带头人,以及以创新带头人为主要负责人的创新工作室。
(3)经费保障机制。市公司财务预算列支专项支出,给予创新项目经费的保障,其中与科技项目相关的费用支出(科技项目有关的论文、专利、印制、评审等)计入企业研发费;与科技项目无关的费用计入职工教育经费;其他QC小组活动、专利申请、标准化项目等产生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4)创新评价机制。市公司创新平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创新评价管理办法》,将创新过程、创新成果、成果推广进行数据化管理,对创新项目立项、成果评审根据项目难易程度进行积分。对已形成的成果,进行引用及推广的,按照二八比例,将20%的积分计入成果持有人或成果持有团队,项目实施人或实施团队得该项目积分的80%。项目众筹库主导的创新项目分配方案需参加项目三分之二人签署同意分配方案方可实施,创新工作室主导的创新项目由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负责签署分配方案,以各区县分公司、各部门主导的创新项目,由行政管理负责人(项目第一完成人)签署分配方案。创新评价采取积分及星级并行的方式,积分以年度为单位进行计分,并按照管理、烟叶、专卖、营销四个类别建立员工个人创新积分档案(年度和累计),对当年创新评价总积分占所属类别有创新积分的员工人数前10%(含)的员工给予两星评价,前10%~40%(含)给予一星评价,40%~90%的员工不予星级评定,对排名最后10%(不含)的员工,给予降一星处理(当前无星级的员工,不做处理)。因工作调整等其他原因跨类别积分的,当年积分按实际工作区间分段计分,并将原类别积分按当年类别平均分与新类别平均分之间的比例折扣计入新积分,得到总分后进行星级评定。
(5)项目激励机制。市公司创新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将按年度对创新平台涵盖的项目进行评选和奖励,全市系统进行征集、评选、奖励。奖励20名优秀一卡式改善优秀岗位;20名优秀创意改善提案;六西格玛项目评选一等奖项目2个、二等奖项目3个、三等奖项目6个;QC小组活动项目一等奖项目3个、二等奖项目7个、三等奖项目10个;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各等级标准化项目评选一等奖项目3个,二等奖项目7个,三等奖项目10个。以上项目获得其他等级(省公司、国家局等)奖项的,根据高级奖励内容市公司1比1配套奖励,市公司已经给予奖励的,以最高奖励金额的差额补齐奖励。
对科技创新项目市公司不予评奖,参加省公司以上项目获奖的市公司1比1配套奖励,获得优秀奖等奖项无奖励金额的,市公司奖励10000元。
对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根据期刊等级给予2000-5000元奖励。对获得受理、授权的专利(含软件著作权、作品著作权等)根据专利内容给予2000-5000元奖励。
参考文献:
[1]凌成兴. 贯彻发展新理念 再上卷烟新水平 努力实现烟草行业“十三五”良好开局-在2016年全国烟草工作会上的报告(摘登)[N].东方烟草报,2016-1-15.
据悉,一些高校教师会选拔一些优秀的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部分高校还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基地开展科技创新训练和实习活动。学生加入到教师科研团队或参与校企科研项目,既能使科技创新活动得到专业教师或企业专家的悉心指导,又能充分利用高校、企业的资源,包括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研经费等。
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重视和支持程度不够,相关的投入不足
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部门对创新活动的支持也不是很积极,没有真正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学生创新基地,导致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缺乏实践平台。此外,很多高校虽然有专门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但经费十分有限,大大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2.2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外科技活动氛围不浓厚
据了解,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课程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他们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把主要时间精力用于理论课学习,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的意识不强,只有少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很多高校普遍缺乏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虽然一些高校举办类似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等活动,但科技创新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所占比例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不够。
2.3指导老师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成果水平较低
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但是很多教师对此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对于指导老师的激励政策没有健全和落实,导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2.4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健全
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科学的规章制度,包括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团队考核、活动场地管理、经费使用管理、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学生科技项目管理、激励措施等方面。部分高校由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及保证制度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导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展缓慢。
3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主要措施
3.1加强组织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和组织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是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有效组织和推进这项工作,需要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一是院系层面要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整个科技创新活动,制定详细的日程计划和工作部署。小组由党政领导班子担任正副组长,成员包括各系(室)主任、专业教师、实验员、辅导员,同时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二是要成立导师团队,选拔一批结构合理、实力过硬、认真负责的优秀指导教师队伍,负责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指导。三是要成立学生学术型社团。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由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团队和有关学生干部组成,专门负责组织开展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包括学科竞赛、学术论坛、技术培训、项目申报等活动。
3.2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科学整合大学生科技创新资源
科技创新平台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要以实验室平台为依托,建立学生创新实验室,吸纳优秀学生长期进驻。要为实验室配备专业仪器设备并落实日常管理人员。依靠校企合作的模式,充分挖掘校外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基地。科技创新活动注入企业资源,既可以争取企业的经费赞助、仪器、耗材供应,甚至项目支持,同时也能让企业专业人员给予学生技术指导,使得学生的作品具有社会实用性及市场推广价值。此外,建立完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并由相关科技型社团进行管理,选拔优秀的学生团队长期进驻创新实验室,进行技术钻研、项目研究、竞赛参与或作品制作,实现团队、项目、竞赛、基地的有效整合。
3.3丰富创新训练内容,发挥学生科技文化节等活动载体的作用
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项目是纽带。创新项目包括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这些活动包括了“院—校—省—全国”四个等级的内容,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组织和发动学生参与创新项目,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活力,必须加强对学生科技文化节等活动载体的建设,提高科技竞赛等活动的组织水平。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应立足于丰富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科技创新视野,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以科技竞赛、学术交流、作品展示、动手实践为主要形式,融专业性、创新性、创造性为一体,不断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更多的学生踊跃参与其中。
3.4畅通宣传引导渠道,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高校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展板、横幅、校园网、广播、微博、微信等多种途经宣传创新活动,让广大同学深入了解各类创新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通过举行著名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科技团队的宣讲会,宣传当今的科技前沿。还可以树立优秀学生榜样,如评选“科技之星”、“优秀学生科技团队”等,并加大对其优秀事迹、优秀项目、优秀作品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举办创新实践大讲堂、科技创新沙龙、优秀科技作品展和成果报告会等活动,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动员和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并专注于科技创新活动,从而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3.5完善管理保障制度,确保科技创新活动科学规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