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品开发的策略

产品开发的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开发的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品开发的策略

产品开发的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产品;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建设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博物馆数量大幅增长,社会功能日益显著,成为公众文化休闲与假期旅游的主要去处之一。但是,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国内的博物馆在旅游产品开发上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与世界发达国家博物馆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博物馆旅游的研究,国外学者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功能演变与开发、博物馆游客心理与行为分析、博物馆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国内学者则主要集中在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博物馆功能及经营管理、博物馆游客行为及需求、博物馆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方面。具体针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国内外的研究还不多。本文就当前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状况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相应的发展策略。

“狭义的博物馆旅游产品,是指博物馆经营者依靠博物馆藏品、设施、服务等,为博物馆参观者提供的满足其参观活动的服务的总和。广义的博物馆旅游产品,是指博物馆通过各种展示方式和手段,使旅游者参观或接触博物馆藏品或其复制品,从而获得的博物馆文化的体验。”[1]

博物馆旅游产品主要由核心、外形及延伸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核心部分是能够满足游客精神文化需求的所有馆内藏品。藏品文化价值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高低。产品的外形部分,主要包括针对馆内各类藏品所进行的具体展览方式和展品解说,以及博物馆所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程序。而产品的延伸部分,则涵括了游客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当中所获得的各种附加服务和收益,例如博物馆向游客提供参观指导手册、馆内特色藏品介绍卡片以及精美纪念品等等。

二、相关研究综述

孔旭红,孙宏实(2003)分析了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创新举措。他们认为博物馆不仅要努力转变自身形象,广泛开展关系营销,还应努力完善旅游产品结构,重视核心产品及附加产品的开发,避免旅游产品层次不全、日趋老化的现象发生[2]。

李瑛(2004)分析了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状况,阐述了国外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她认为,不重视公众需求、产品宣传促销以及办展内容形式等是导致国内博物馆门庭冷落、经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国内博物馆应转变经营理念,重视社会大众需求,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并联合当地旅游业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各项功能[3]。

胡静锋(2007)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定位、开发以及SWOT进行了分析。他分别从博物馆的非赢利制度、开发商的角度和市场学的角度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特性进行了阐述,认为产品的开发应包括文物保护措施设计、展前市场调查、展览设计与信息反馈、试销、服务优化和商品化六个方面;只有以游客为中心,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博物馆才能得以发展[4]。

罗美娟、郑向敏(2008)阐述了澳门博物馆的数量、类型、展品内容与类型、展示手段,分析了澳门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认为“馆间亲密合作”、“全球化营销战略”、“政府与民间的支持”以及“传统与现代功能的结合”是影响澳门博物馆旅游发展的四项关键因素[5]。

李雪峰(2010)以上海民间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开发现状。他将民间博物馆旅游产品划分为三种:博物馆内部集合型、文化内集合型和文化外集合型。认为民间博物馆的发展应该遵循“大视野、强互动、多形式和高品位”的理念,在注重游客需求的同时,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从而推进文化产品向旅游产品的转变,形成多样化的民间博物馆旅游产品[6]。

段若鹏,李秋硕(2012)阐述了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理论及其设计方法,并以杭州运河博物馆群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以及ASEB栅格分析,总结出针对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并认为现代博物馆应及时了解游客需求,在展览陈列中采用高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有价值的体验型服务产品[7]。

三、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

近些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持续升温,公众休闲活动逐渐成为我国假日经济的主体。然而,国内的大部分博物馆并未结合自身特点去积极研发新的旅游产品,以致参观游客日益减少,未能体现其功能价值,究其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博物馆数量持续增长,但办馆质量参差不齐

建国以来,博物馆建设发展迅速。1952年国内博物馆机构数仅为35个,而到2010年,博物馆机构数已增至2435个,见表1,从整体上看,自1952年以来,国内博物馆机构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然而,国内博物馆的办馆质量却参差不齐。特别是那些类型单一、不注重旅游产品开发的地市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馆内展品不够丰富,珍品稀少,加之办展质量不高,缺乏自身特色,于是经营不善、门庭冷落。而那些展品丰富、颇具特色的综合型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等,参观人数居高不下。以历史悠久、文化浓厚的故宫博物院为例,作为国内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恢弘大气的明清两代宫殿建筑,加之清代宫内旧藏的大量珍贵藏品,自然而然吸引着大量游客慕名参观。2012年故宫博物院单日最高客流量达到18万人次,这是国内大部分博物馆难以达到的。

(二)展品陈列方式单一且手段落后,缺少体验型旅游产品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相比,国内的博物馆在办馆规模、经营管理、文物收藏、展览陈列和科研项目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称得上现代化博物馆的还不多,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综合型博物馆做到与时俱进,尝试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大部分博物馆仍然没有转变发展理念,“闭门造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一些博物馆,展示内容数年不变,与现实生活脱节,跟不上市场发展形势,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展室布局与观展路线设置不合理,展示手段依然沿袭传统的平面、静态式展览陈列,难以引起游客兴趣。而随着现代体验型声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往那种“隔着玻璃看、耳旁别人讲”的固定模式愈来愈显得单调乏味,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现如今,特别是年轻的游客,渴望博物馆采用参与体验型和交互作用型的展示方式,更多地提供具备参与性和自主性的体验型旅游产品。

(三)不注重开展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活动

大部分博物馆因受经营理念和运营经费的约束,忽视了对自身旅游产品的宣传。一些博物馆未能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工具,以至于异地游客甚至是当地居民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渐渐失去自身的社会价值。另外,大部分博物馆不注重开展产品促销活动,很多规模不大的博物馆甚至不能提供给游客馆内相关展品的介绍资料,更没有反映自身主题特色的精美纪念品。

(四)博物馆从业人员日益增多,专业型人才相对较少

2000年全国共有博物馆从业人员34199人,2011年升至62181人,见表2,尽管博物馆从业人数逐年递增,但领导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所占比例较多,专业型人才相对较少。博物馆的日常运营与维护,靠的是专业队伍的密切合作,但大部分博物馆在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队伍建设上还不够健全,缺少像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与修复这类对口专业的人才。人才缺失,不利于博物馆的长期运营,同时还使博物馆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维护上面临极大的挑战。

(五)经费支出限制了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

经费,是现代博物馆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难题。2000年国内博物馆经费支出总计144543万元,2007年经费支出总计472082万元,2011年则增至1171131万元,见表3,从整体上看,国内博物馆经费支出呈逐年递增趋势。

作为保护与宣传展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公立博物馆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由其所属的上级部门进行拨款,渠道单一、资金不多。而民办博物馆的经费则相对紧张,除了向当地政府申请财政补助,主要还是通过自筹资金来满足运营需要。目前已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有四百多座,若将未正式注册的也统计在内,数量则达千余座,但能像建川博物馆那样稳定运营的实在不多。

当前,国内博物馆旅游业远不如世界发达国家那样发达,因此,旅游为博物馆带来的收入远远比不上运营经费。虽然国内部分博物馆设有专门的产品服务部门,通过向游客提供语音讲解、纪念品销售等服务来获得少量的经营收入,一些博物馆甚至还通过接受社会捐赠、实行会员制来解决日益增长的经费问题,但相对于高额的博物馆运营费用和修缮费用,见表4,这些收入所占的比例还很小。

四、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发展策略

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博物馆旅游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只有及时把握时代的发展机遇,适时转变发展理念,积极与旅游业联合,开发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各项功能,造福社会大众。

(一)树立正确的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理念

科学合理的开发博物馆旅游产品,首先要注重产品的文化理念。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其旅游产品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产品,而这种产品的价值就在于让游客体验文化享受。博物馆经营者应在传承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打破单一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重视任何能够传播博物馆文化的产品开发理念。

其次,是休闲理念。休闲活动的知识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尝试开发体闲娱乐型文化产品,是博物馆文化走进大众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强文化氛围建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博物馆文化宣传教育,从而提升旅游产品的休闲层次,为公众的体闲活动提供更多具有“知识景观”。

第三,是体验理念。之所以出现各地博物馆人气冷热不均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博物馆的游客体验参与性不足。“博物馆旅游增加体验性项目,在藏品的呈现形式、游客感知环境以及服务设施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参与性设计,能够拓展经营渠道,增加营业收入;能够丰富旅游者旅游经历,提高对博物馆旅游过程的评价。”[8]

另外,打造品牌文化也是一项重要的经营理念。品牌作为博物馆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对于引导博物馆走向市场、寻求市场发展有着相当重要途径。博物馆在经营过程中,应该适时打造出自己的精品项目,凸显自身的文化特色,以高质量、深内涵的文化产品以及贴心周到的各项服务来赢得观众。

(二)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及时接收信息反馈

制定科学实效的产品开发策略前,经营者必须进行客观严谨的调查研究,且调查研究要由始自终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通常我们采用的市场调查方法主要有:文案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确定待展藏品的特点以及所适合的目标市场后,博物馆经营者要进行相应的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形势和游客消费需求,对比自身与周边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与优劣,然后以馆内藏品为基础制定自己的产品开发战略,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旅游产品以同其他旅游产品竞争。

推陈出新是产品保持生命活力的根本。除了进行市场调查外,博物馆经营者还要及时收集、分析游客的反馈信息,以便适时做出相应的产品调整。

(三)转变博物馆经营者的观念,将现代企业营销学引入经营中

转变观念,即由传统的“等客上门”转变为“积极引导游客养成消费观展的习惯”,让更多的游客认识到“观展本应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处理好有两项前提工作:一是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二是要研究目标顾客的需求。结合市场和顾客的需求,提前规划好展览事项与活动,通过大量的前期宣传并结合特色的促销活动,来吸引更多游客的注意力。既要跟上现代科技展的步伐,满足游客视觉、听觉上的各种体验需求,还要积极引导与协助游客边观展、边动手,让游客充分参与进展览的活动当中。

(四)改进展览形式,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博物馆综合效益

许多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其馆内展品内容及陈列形式、解说内容及方式就很少有变化,有的博物馆甚至一处展览几年不变。游客参观博物馆是基于自身对知识的一种需求,单调乏味的展览很难吸引到大量游客,不能与时俱进的博物馆更是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被淘汰。因此,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当考虑到游客的诉求,积极改进展览形式,既要依靠讲解员科学有趣的解说维持生动的展览形式,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引进现代体验型声光设备,加强高科技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使展览形式得以创新。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在其两大主体建筑之一的陈列馆内建立了定时播放4D电影《梦回金沙》的四维特效影院,通过借助最新的高科技新视听技术,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到金沙文化、古蜀文明的风采。

与此同时,博物馆还应注重观众的休闲体验,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适当的服务项目。博物馆可以尝试为游客提供富有文化特色的娱乐表演,既增强了博物馆旅游产品的趣味性,还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加深了游客的体验印象。以四川省博物院为例,馆内除了根据展品内容和类型分别设置主题展区外,在游客视角的明显区域还设置有商品区、休息区、咖啡厅、表演厅、书店、蜀绣工艺品区、饮水处以及洗手间等,并且白天定时向游客提供娱乐表演节目,通过提供这些服务项目延长观众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博物馆的综合效益。

(五)积极引进与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

人才,是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优势资源。近几年,开设考古学专业的院校相对较少,但开设博物馆学和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博物馆应充分利用高校这一教育资源,积极开展馆校合作,择优招录高校毕业生,或与高校联合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从而充实馆内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快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另外,博物馆旅游产品的服务队伍也离不开博物馆志愿者。在国外,博物馆招募的志愿者来源广泛,他们往往承担博物馆宣传、参观指导、馆内讲解以及后勤服务与维护等工作。国内的博物馆亦可效仿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与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或者直接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组织他们接受相关学习与培训后,鼓励他们参与进博物馆各个工作岗位,而不仅仅是馆内讲解的工作。这样,既可以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服务,同时也可以节约经费。

(六)多方筹集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办馆

当前,国内博物馆普遍存在经费短缺的现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或个人资助社会公益活动所投入的资金是能够抵税的,因此通过企业或者私人资助建设和维护博物馆在西方国家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同样,国内也可鉴此经验,政府通过减免税收的配套政策,鼓励企业或私人投入资金于博物馆事业中。博物馆运营资金充足,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博物馆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博物馆,从而真正实现博物馆非营利的社会化功用。

五、结语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历史与民族文化的浓缩体现,既是一种文化传播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加之其它旅游业的竞争与冲击,使得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当前形势下,唯有及时转变发展理念,认真分析产品开发状况,正确认识博物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才能促进我国博物馆建设事业平稳较快发展,进而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达到传承历史、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爱霞.我国博物馆旅游创新开发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7-8.

[2]孔旭红,孙宏实.从封闭走向开放――博物馆业切入旅游市场的设想[J].经济论坛,2003 (21):30-32.

[3]李瑛.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4(4):31.

[4]胡静锋.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4):153-164.

[5]罗美娟,郑向敏.澳门博物馆旅游发展评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1):49-52.

[6]李雪峰.上海民间博物馆旅游发展思路及产品设计构想[J].生态经济,2010(6):111-114.

产品开发的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不能以一成不变的产品参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而必须适时推出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竞争的加剧以及模仿产品和替代产品的迅速涌现,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在这种严峻的态势下,保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有效的产品开发。

一、新产品的定义

所谓新产品,是指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质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具有创新或改进的产品。在市场营销学中所说的新产品,是从产品的整体概念来理解的。任何产品只要能给顾客带来某种新的利益,就都可以看作是新产品。因此,新产品不一定都是新发明的、从未出现过的产品。根据产品的创新程度,一般可以把新产品分成四类:全新产品、换代新产品、改进新产品、仿制新产品。这四种类型新产品的创新程度由高到低,其中全新产品的创新程度最高,仿制新产品的创新程度最低。一般地说,创新程度越高,其所需要投入的资源就越多,开发的风险也就越大。由于全新产品包含了非常高的成本和风险,因此大多数企业实际上都着力于改进现有产品而不是创造一个全新产品。

二、新出品开发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对于企业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等新兴工程、新兴科学的发展以及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使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飞速发展,产品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出现缩短的趋势,这给某些行业或行业里的企业造成了严重威胁。企业必须利用科技新成果不断进行新产品开发,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因此,新产品开发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二)开发新产品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没有产品开发能力,企业也就没有竞争能力。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激烈的商战中,谁拥有新产品,谁就占据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市场争夺战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给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及时填补市场空白,抢占市场制高点,控制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导向权。

(三)开发新产品是企业利润成长的动力。新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业绩与利润目标。美国三位学者对美国企业所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许多主管预期公司未来五年的利润有40%必须来自于新产品。换言之,公司既有的产品在未来五年内对公司利润目标的贡献只有60%左右。新产品上市成功与否是实现利润目标与否的重要变量。

三、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策略选择

产品开发策略就是开发新的产品来维持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开发新产品可以是开发全新产品,也可以是在老产品的基础上作改进,如增加新的功能,改进产品的结构,简化操作,甚至哪怕是改善外观造型和包装等,都可视为进行产品开发,都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市场效果。可供企业选择的新产品开发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进攻式开发策略。进攻式开发策略又称为抢占市场策略或先发制人策略。企业抢先开发新产品,投放市场,使企业的某种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这样的企业认为第一个上市的产品才是正宗的产品。具有强烈的占据市场“第一”的意识。具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雄厚的财力保障;开发出的新产品不易在短期内为竞争者模仿;决策者具有敢冒风险的精神的企业可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二)防御式开发策略。防御式开发策略又称为模仿式开发策略。它不是企业被动性防御,而是企业主动性防御,企业并不投资研制新产品,而是当市场出现成功的新产品后,立即进行仿制并适当改进,消除上市产品的最初缺陷而后来居上。具有高水平的技术情报专家,能迅速掌握其他企业研究动态、动向和成果;具有高效率研制新产品的能力,能不失时机地快速解决别人没解决的而且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这种企业可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三)系列化开发策略。系列化开发策略又称为系列延伸策略。企业围绕产品上下左右前后进行全方位的延伸,开发出一系列类似的,但又各不相同的产品,形成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档次的产品系列。如电冰箱的使用能够延伸出对电冰箱断电保护器、冰箱去臭剂、保鲜膜、冰糕盒的需求等。企业针对消费者在使用某一产品时所产生的新的需求,推出特定的系列配套新产品,可以加深企业产品组合的深度,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广阔的天地。具有设计、开发系列产品资源;具有加深产品深度组合能力的企业可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四)差异化开发策略。差异化开发策略又称为产品创新策略。市场竞争的结果使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企业要想使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就必须创新出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追踪市场变化情况,调查市场上需要哪些产品,哪些产品企业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够生产,哪些产品使用现有的技术不能生产。对这些技术,企业要结合自己拥有的资源条件进行自主开发创新,创新就意味着差异化。具有市场调查细分能力;具有创新产品技术、资源实力的企业可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五)超前式开发策略。超前式开发策略又称为潮流式开发策略。企业根据消费者受流行心理的影响,模仿电影、戏剧、体育、文艺等明星的流行生活特征,开发新产品。众所周知,一般商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阶段。而消费流行周期和一般商品的生命周期极为相似并有密切的联系,包括风格型产品生命周期、时尚型产品生命周期、热潮型产品生命周期等特殊类型。在消费者日益追求享受、张扬个性的消费经济时代,了解消费流行的周期性特点有利于企业超前开发流行新产品,取得超额利润。具有预测消费潮流与趋向能力;具有及时捕捉消费流行心理并能开发出流行产品能力的企业可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六)滞后式开发策略。滞后式开发策略也称为补缺式开发策略。消费需求具有不同的层次。一些大企业往往放弃盈利少、相对落后的产品,必然形成一定的市场空档。如国内洗涤用品市场几乎被几个“寡头企业”所瓜分,无论城乡,无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均充斥着“寡头企业”的知名产品。似乎其他后来者已很难进入市场。实际情况却是,各地尤其是在中西部农村,一些实力偏弱的小企业的中低档次的洗涤用品仍销得很好,它们在各大品牌产品的冲击下,仍能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具有补缺市场需求能力,而技术、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小企业可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四、新出品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开发新产品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技术储备与投放时机方面

产品更新换代要能顺利完成,必须做好产品的储备和投放时机的选择。投放时机选择的过早或过迟,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投放迟了,可能丧失时机,处于被动地位。投放早了,会因老产品过早淘汰给企业造成损失。因此,必须搞好市场预测,选好产品更新换代的时机。从产品生命周期图中可以看出,当一代产品从成长期刚刚进入成熟期,后一代产品就要通过储备进入投入期。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时机呢?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1、产品进入成熟期,虽然销售额和利润没有明显下降,但这时竞争对手已经蜂拥而上,产品已受到威胁,必须做到有备无患。2、在这个时期,企业可以利用前一代产品在成长期和成熟期获得的利润,扶植后一代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促进新产品的成长。

(二)新出品开发方向方面

新产品开发是从营销观念出发所采取的行动,因此首先必须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不能满足一定市场需求或虽能满足某一需求但需求量太小的产品,对企业而言再新也没有意义,而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有特色、包括式样新、功能全、性能特等。2、节能、小型化、标准化。3、使用安全、质量可靠。

(三)企业必须有开发和生产能力

新产品开发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活动。不能盲目进行,而必须同时考虑企业的开发能力以及开发出来的生产能力。首先,应明确所开发的新产品按企业的技术水平、财务承受能力能否完成,会不会因这些客观条件限制而夭折。其次,要研究新产品研制出来后,企业的生产条件是否具备。企业开发新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产品生产后投入市场以获得较高利润。如果有了新产品而不能批量生产,新产品开发的经济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四)企业必须要坚持开发与管理并重

新产品开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要消耗企业大量资源,因此有必要抓好开发管理,提高开发效率。开发管理不仅包括对开发计划实施过程的管理,而且包括可行性研究、开发规划的制定以及营销方案的制定等一系列的工作,因此,开发管理也是新产品开发成功的重要保证。

产品开发的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博物馆 文化创意 产品开发 创新设计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部门,定期、不定期推出各种丰富展览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众文化消费意识的凸显和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辟了新的市场。对于博物馆来说,文化创意产品是实现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的重要媒介,更是自身永续经营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起步较晚,尚处在学习借鉴阶段,设计形式趋于雷同,产品设计现状与优质丰富的馆藏资源不相匹配,与市场需求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当下国内博物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就现存的问题制定一系列设计策略,合理有效地开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研发。

一、建立多元的文化体验

文化体验是体验式经济时代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最新需求。传统意义的文化创意产品关注博物馆文化的单方面输出,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产品的造型、色彩、功能等基本构成因素结合来输出文化。而文化体验下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则是以消费者的体验为中心,使消费者与产品互动的体验过程中产生文化认知和情感体验,最终将实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

1、建立多感官文化体验

多感官文化体验是经由消费者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对文化产生感知,设计师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通过相应的设计手法实现产品多感官表达,最终建立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多感官文化体验。通过感官刺激使消费者从多方面接受产品信息并感受博物馆文化,进而产生文化认同,最终实现情感的满足。

丹麦未来学家罗尔夫・詹森(Rolf Jensen)说:“当我们在购物时,事实上是在商品内寻找故事、友情、关怀、生活方式与品性,我们其实是在购买情感。”①建立博物馆文创产品多感官文化体验,目的是通过多感官刺激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例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服装研究所根据馆藏的一双二十世纪的粉红色缎子花边高跟鞋设计的“Pink Shoe Bookmark”书签(见图1),做工精致、造型新颖。设计师打破鞋子的原有功能,通过材料肌理表现高跟鞋表面的珠片,实现其独特的质感和触感。通过高跟鞋侧面轮廓的重塑还原藏品本来的面貌,同时又赋予它书签的实用功能,产品材料与同类产品的反差打破了消费者既定的思维模式。

2、建立互动式文化体验

互动式文化体验是指消费者通过参与文创产品创造的过程,接受博物馆文化,进而实现精神需求的满足。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再是设计的决策者,而是以消费者的参与为中心,通过建立消费者与文创产品的互动关系,传递设计理念,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消费者的关注重心从产品外形、功能等静止状态,转向与产品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感知。在文化中发现自我,最终引发心理上的响应。

“互动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物质化的媒体界面,更多的是创造一个‘空间’,让人在其中感知、接受并且交流。”②这种交流过程就是消费者感受博物馆文化内涵并且塑造自我的过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通过可塑性材料(如陶泥、纸张、木头等)和特殊结构(如纸型结构、桦卯结构等)的结合,给消费者提供固定形态的产品模块并附文物介绍和产品说明,引导互动过程的展开。文化的互动体验让消费者的身份从产品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创造者。通过互动形式接受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传递的信息将使消费者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记忆。手脑结合的互动方式于消费者而言拓宽了自己的思考空间,于博物馆而言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于博物馆文创产品本身而言不再是一个静态的纪念品而是一段产生共鸣的创造过程。

经过文化互动完成的产品是消费者调动自己积极性和热情参与的产物,作品的制作过程是消费者“自我实现”的过程,作品完成后会产生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同时,消费者根据设计师提供的线索制作完成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在作为礼物馈赠亲友时附加了消费者的创造价值,更真切地表达了赠送者的情感。

二、开发独特的文创产品

开发独创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种类需要通过产品差异化的方式与其他博物馆形成区分,差异化分为垂直差异化和水平差异化。垂直差异化是指设计出比其他博物馆更好的产品;水平差异化是设计出与其他博物馆具有不同特性的产品。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通过现有产品的设计优化实现垂直差异化,通过其他产品的设计创新实现水平差异化,两种手段交替使用可最大化地实现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独创性。

1、基于现有产品的设计优化

由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已经涵盖了大部分文化商品的种类,所以基于现有产品的设计优化,是在博物馆已开发文创产品基本使用价值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产品材料的更新、产品制作工艺的提升以及产品外观的重塑等手段实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质量的提升。设计优化的对象可主要集中在书签、镜子、U盘、钥匙扣、冰箱贴等常见实用文创产品。例如201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具人气十大文创产品之一“印象蒙古马头琴”U盘(见图2),外形根据蒙古族代表性乐器马头琴的形状进行艺术加工。U盘整体由琴柄和琴箱两部分构成,琴柄为马头琴琴头侧影,琴箱上绘蒙古族传统纹样。琴柄和琴箱可分离,琴柄下方为U盘USB接口,琴箱为U盘外套盖。这类产品功能固定并且外观可塑性强,通过针对性的设计优化可以使产品与其他博物馆文产品形成区分。

2、开拓其它产品的设计创新

对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来说,开拓其他产品的设计创新是指依据博物馆文化资源,开发区别于现有产品的文创种类,设计全新的文创产品。新产品的开发要依据消费者市场调查的结果,首先要分析博物馆主要消费群体的新需求,设计开发独具馆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以稳定一部分市场份额。其次,当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市场中专门针对老人、儿童等人群设计的文创产品较少,故而对这一类产品的新品开发可以填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空白。将文物融入日常生活与饮食,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消费者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也是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所未达之地。

三、丰富产品的使用功能

博物馆早期的文化创意产品只是单一地实现它的纪念价值,产品的表现形式基本上是对博物馆藏品的不等比复制或者是藏品纹样的简单提取,不涉及产品其它使用功能。而现如今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己经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之中,消费者高标准多层次的消费需求,需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功能满足更丰富的精神需求。可开发多功能博物馆文创产品,让产品使用功能更加多样,并在提升博物馆文创产品使用价值的同时,赋予其教育意义和象征意义,最终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精神需求。

由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意义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消费者在博物馆文化氛围中购买的文创产品,在生活中的意义会被削弱。多功能博物馆文创产品通过提高产品利用率来延续自身的价值,有助于节约成本并且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实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可持续性。为了确保多功能博物馆文创产品可以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认可度,在设计多功能文创产品之前首先要确立产品的合理性,从而提高文创产品的可用性和实用性。

四、私人订制的可能性

随着个性化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各种私人订制服务相继涌现,文化创意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和私人化体验方式也将是未来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一大趋势。

结语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本身是一个由多学科综合的产物,需要系统全面地研究其开发与创新的策略,探索出一套适合新时代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站在宏观的角度,结合博物馆特色与消费者日益变更的情感需求,针对性的进行产品设计,才能在众多文创产品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品牌个性与特色。

注释:

①杨淳.系列化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 2008 (2)

②潘雪梅.论旅游产品设计的创新和发展[J].艺术与设计.2007(4)

产品开发的策略范文第4篇

新产品开发可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可以加强企业的战略优势,增强企业形像,有利于保持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生产和经营资源提高品牌权益等。

二、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方式

1.独创方式。企业开发新产品最根本的途径是自行设计、自行研制,即所谓独创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开发新产品,有利于产品更新换代及形成企业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产品竞争。自行研制、开发产品需要企业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研发队伍、一个深厚的技术平台和一个科学、高效的产品开发流程。

2.引进方式。技术引进是开发新产品的一种常用方式。企业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很快地掌握新产品制造技术,减少研制经费和投入的力量,从而赢得时间,缩短与其他企业的差距。但引进技术不利于形成企业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3.改进方式。这种方式是以企业的现有产品为基础,根据用户需求,采取改变性能、变换型式或扩大用途等措施来开发新产品。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依靠企业现有设备和技术力量,开发费用低,成功把握大。但是,长期采用改进方式开发新产品,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

三、新产品开发的策略

1.领先策略

这种策略就是在激烈的产品竞争中采用新原理、新技术、新结构优先开发出全新产品,从而先入为主,领略市场上的无限风光。这类产品的开发多从属于发明创造范围,采用这种策略,投资数额大,科学研究工作量大,新产品实验时间长。

2.超越自我策略

这种策略的着眼点不在于眼前利益而在于长远利益。这种暂时放弃一部分眼前利益、最终以更新更优的产品去获取更大利润的经营策略,要求企业有长远的“利润观”理念,要注意培育潜在市场,培养超越自我的气魄和勇气,不仅如此,更需要有强大的技术作后盾。

3.紧跟策略

采用这类策略的企业往往针对市场上已有的产品进行仿造或进行局部的改进和创新,但基本原理和结构是与已有产品相似的。这种企业跟随既定技术的先驱者,以求用较少的投资得到成熟的定型技术,然后利用其特有的市场或价格方面的优势,在竞争中对早期开发者的商业地位进行侵蚀。

4.补缺策略

每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完全满足市场的任何需求,所以在市场上总存在着未被满足的需求,这就为企业留下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企业详细地分析市场上现有产品及消费者的需求,从中发现尚未被占领的市场。

四、新产品开发的步骤

新产品开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从根据用户需要提出设想到正式生产产品投放市场为止,其中经历许多阶段,涉及面广、科学性强、持续时间长,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开展工作,这些程序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才能使产品开发工作协调、顺利地进行。产品开发的程序是指从提出产品构思到正式投入生产的整个过程。由于行业的差别和产品生产技术的不同特点,特别是选择产品开发方式的不同,新产品开发所经历的阶段和具体内容并不完全一样。现以加工装配性质企业的自行研制产品开发方式为对象,来说明新产品开发需要经历的各个阶段。

1.调查研究阶段。发展新产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和用户需要。用户的要求是新产品开发选择决策的主要依据。为此必须认真作好调查计划工作。这个阶段主要是提出新产品构思以及新产品的原理、结构、功能、材料和工艺方面的开发设想和总体方案。

2.新产品开发的构思创意阶段。新产品开发是一种创新活动,产品创意是开发新产品的关键。在这一阶段,要根据社会调查掌握的市场需求情况以及企业本身条件,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要求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有针对性地提出开发新产品的设想和构思。产品创意对新产品能否开发成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新产品设计阶段。产品设计是指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产品生产过程的开始,分为初步设计阶段,这一般是为下一步技术设计作准备;技术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是新产品的定型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编制设计任务书,让上级对设计任务书提出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荐性意见,经上级批准后,作为新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工作图设计阶段三个阶段,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供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

4.新产品试制与评价鉴定阶段新产品试制阶段又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阶段。

(1)样品试制阶段。它的目的是考核产品设计质量,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及主要工艺,验证和修正设计图纸,使产品设计基本定型,同时也要验证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主要工艺上存在的问题。

(2)小批试制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工艺准备,主要目的是考验产品的工艺,验证它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即在生产车间条件下)能否保证所规定的技术条件、质量和良好的经济效果。

5.正式生产和销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不仅需要作好生产计划、劳动组织、物资供应、设备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还要考虑如何把新产品引入市场,如研究产品的促销宣传方式、价格策略、销售渠道和提供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新产品的市场开发既是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终点,又是下一代新产品再开发的起点。通过市场开发,可确切地了解开发的产品是否适应需要以及适应的程度;分析与产品开发有关的市场情报.可为开发产品决策、为改进下一代产品、为提高开发研制水平提供依据,同时还可取得有关潜在市场大小的数据资料。

五、结束语

不断开发新产品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是企业成功推出新产品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产品开发的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妆品;新产品开发;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模型;风险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182-03

一、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识别

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它包含两个变量,用公式可表示为:R=f(P,C)。式中,R代表风险值,P代表风险发生的概率,C代表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风险值的大小和它的变量成正比,概率或影响程度越大,风险就越高。

所谓风险管理是指识别,度量风险,并采取有效手段处理这些风险的过程。化妆品的新产品开发风险管理大致包括几个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对策。其中,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一)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来源

风险识别的第一步是要确定风险来自哪些领域。根据美国全国工业会议的分析表明,导致新产品失败的风险因素有:a市场分析不恰当;b成本超出预期值;c产品本身不好;d投放时间不当;e销售阻碍;f销售力量、分销和促销组织的不好。根据以上经验性资料分析,结合营销理论和化妆品开发特点,我们认为其中a,d,e,f属市场风险,b和c分别属于财务和技术风险;即化妆品新产品开发失败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领域:市场、技术、财务。

(二)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指标体系

在确定风险领域之后,需要找到各风险领域内影响新产品开发的具体风险因素,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完成风险识别的目的。化妆品的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二、 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评估

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评估是对化妆品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各个风险因子进行综合判断、分级、评价等分析过程,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个方面。风险估计的对象是单个风险因子,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得到各个风险因子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计算出风险值,并按照各个风险因子的风险值对其排序,从而找到关键风险,确定主要风险领域。风险评价针对的是新产品开发活动的整体风险,它是在风险估计的基础上用一定的方法判断出整体的风险水平,以便做出决策和措施。在对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评价中,我们还加入了对主要风险领域的风险水平的计算,为之后合理选择风险对策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一)基于主观评分法的风险评估模型

主观评分法的特点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用于模型建立的第一步,即确定单个风险。具体是指通过风险识别找到开发流程中的各风险因子之后,利用专家的经验或已知数据给出各风险因子在风险开发各流程中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得到单个风险值。

在得到单个风险值之后,以各风险因子为纵向,开发流程为横向,得到新产品开发的综合评分表,计算出整体风险水平和主要风险领域的风险水平,完成风险评估。

1.确定单个风险值。假设有某个风险因子Ri,在某个开发流程中发生的概率是pi,发生后的影响程度是ci,风险值是ri。

本文用数值定义法来描述各风险因子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根据公式风险值=概率*影响程度来确定各风险值(如下表):

表1单个风险值计算

2.评价整体风险水平。假设某产品开发活动有m个风险因子,必须经过n个开发流程L1,L2……Ln,则其综合风险评分(如下表):

该产品开发活动的整体风险水平t=r/rs,其中rs是该活动的最大风险权重值,它的值等于表中每格的最大风险与风险值个数的乘积。

3.评价主要风险领域的风险水平。通过上表亦可得到各项风险因子按风险值大小的排序,从而找到主要风险领域。并以同样的方法算出主要风险领域的风险水平。

(二)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评估

某化妆品企业,拟开发一个新产品,专家经过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得到以下风险评价表:

上表中,每格的最大风险权重是5*5=25,表中无赋值的格子也无权重,因此最大风险权重rs=25*36=900,该活动整体风险总值r=288。所以可得该新产品开发活动整体风险水平t=r/rs=288/900=0.32。

根据各风险因素的风险值的大小,可将该新产品开发活动的风险做出排序(如下表):

表4某化妆品企业风险因子排序

通过对该化妆品新产品开发风险的排序我们可以看到,排在首位的是来自市场的需求预测风险,其风险值为69,远高于其他风险。因此,对化妆品新产品开发而言,主要风险领域来自市场。根据上文同样的计算方式,可算出市场风险的水平为0.59。

三、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对策

(一)新产品开发风险应对策略的种类

风险应对是指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价和估计,在考虑风险的综合因素之后,提出合理的风险处置意见和办法。风险应对策略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风险储备、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回避。

1.风险储备。风险储备是指当风险值较小,积极处理风险的支出反而大于风险损失本身时,关注而不采取积极措施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

2.风险缓解。风险缓解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应对策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降低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并使风险影响程度降到最小。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移至其他人或组织。其目的不是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减轻不利后果,而是通过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给有能力承受或控制局势的个人或组织。

4.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当风险值过大时,为了避免损失而选择放弃。虽然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策略,但有时却也是明智的选择。

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应用于不同的风险水平。将风险评价的两个维度,即整体风险水平和主要风险领域的风险水平与风险水平基准进行比较,得到合理的应对策略(如下图所示)。

图2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应对策略图

图中,①代表风险储备;②代表风险缓解;③代表风险转移;④代表风险回避

(二)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应对策略选择

根据以往化妆品的新产品申报情况,可将整体风险水平基准t0定为0.6。通过上文计算已得出,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市场风险的水平为0.59,整体风险水平为0.32。故,根据上图,对于化妆品新产品开发,应采取风险缓解和风险转移的方式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美]加里・阿姆斯特朗,[美]菲利普・科特勒.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第6版[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李五四,孟繁荣,雷培莉.市场营销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沈建明,郑东良,闫植林.项目风险管理:第1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