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辛弃疾词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3、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4、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5、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6、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7、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9、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0、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1、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
12、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13、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4、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5、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1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7、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1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9、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不长江滚滚流。
20、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1、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22、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23、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2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25、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7、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28、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30、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2、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3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34、三军甲马不和数,但见动地银山来。
35、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新凉好个秋。
36、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37、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原自要春风。
3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9、日头落下,胡人骑兵扬起的沙尘未曾断绝,西风渐起,边塞的战马白白养肥却不去打仗。
40、天外闪烁着七八颗小星,山前洒落了两三滴微雨。
[关键词]辛弃疾;题壁词;写作动机;题材内容
从唐代开始,越来越多的文人将诗词题写在亭台楼阁等各种建筑物墙壁上,或是驿站、渡口的柱石上,平时游览胜迹,往往将一己之怀即兴书写在岩石粉壁上,供人赏玩评点或唱和。在辛弃疾生活的南宋孝宗至宁宗时期,题壁文学已经发展得相对较成熟,今邓广铭《辛弃疾词编年笺注》一书中载辛弃疾的题壁词有27阕之多,其中明确在题序中指出是书写在粉壁岩石上的是8阕,另外的皆是为建筑物所题之词,虽没有材料确定其通过题壁这种形式进行传播,但究其写作因由与功用,仍可以将其归入题壁词的研究范围之内。
辛弃疾所作题壁词,写作动机比照之前的文人题壁词的书写更显复杂,不再是单纯的“发乎情”之作,夹杂了一部分应酬之作与他人请求之作。在题材内容上,前期创作数量较少,侧重于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历史的兴亡感;后期闲居田园时,题壁多关注个人际遇、家庭琐屑和田园农事,贴近生活,饶有趣味。而辛弃疾的题壁词创作,不仅秉承着唐宋题壁作品一贯的随意性和真实性的风格,更在题壁时将眼前的景色进行虚化,使其作品往往超脱了本来要描写的景致,而更多地倾向于抒发他的情感和表现想象力,以随意的笔调对于真实性的突破成为辛弃疾题壁词最重要的特点。
一、抒写目的和动机
王兆鹏先生认为,题壁和观看题壁就如同现代的人上网发帖,因此题壁词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即时性、无偿性四大特点和发现人才、反映诉求、广告促销三大效应。(1)辛弃疾的题壁词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情之所至不吐不快的率性表达,这一部分作品才思灵动,情感丰沛,具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完全敞开怀抱写一己思绪的作品以《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最为著名,这首词写于辛弃疾闲居信州、往博山去的途中,少年之时“为赋新词强说愁”(2)的情怀在如今识尽愁滋味之后,反而显得说不出道不明,无法用语言来确切表达,便只能欲说还休,很有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意。这首词之所以为后世称道,便在于辛弃疾采用浅显通俗的口语,道出了人生的况味。有别于辛词中其他以文为词的大段铺叙,这首小词显得情意直白,更见辛弃疾对少年时的自己无奈而又悔恨的复杂感受。而这种不加掩饰的情感流露,正是题壁发生的直接原因。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一词,辛弃疾在酒精的催化作用下,将“弦断知音少”(3)的幽怨之情奋笔疾书在雨岩,借用了楚辞中娥眉遭妒的典故,自悲年华渐老而无用武之地,字字句句无不是酒后真言,醉酒之后情不能自已,因而感人至深。
作为一种自由开放地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作品,题壁词确实以表达自身情感的主动创作为主,但是当题壁词慢慢开始承担发现人才、广告促销等多样化的社会功能之后,就不再简单地用于文人抒感,应酬客套之作和他人请而作也就出现,这类作品在辛弃疾的题壁词中也出现得比较多。相对于率性自然地抒发性情,这类作品显得迂回深婉得多,真情实感也相对较少。
辛弃疾应他人所请而创作题壁词的时候,就需要满足求词者的意愿。《木兰花慢・题上饶郡圃翠微楼》作于庆元年间,是信州地方官赵伯瓒请辛弃疾为其所建的翠微楼所题之词,辛弃疾在词中对赵伯瓒建楼大加赞誉,“父老愿公欢。甚拄笏悠然,朝来爽气,正尔相关。难忘使君后日,便一花一草报平安”(4)之句对于地方官受到百姓的爱戴有直接的描述,这也就肯定了赵伯瓒的政绩,以及赵在任期间民心所向的和谐景象,不难想象,赵伯瓒拿到辛弃疾这样一阕题词,必认为辛弃疾不负其所望。
另外,辛弃疾在应酬客套而题词的时候,也理所当然地把应酬的效果放在第一位。作于开禧二年(1206)的《归朝欢・丁卯岁寄眉山李参政石林》一词,所题的建筑是辛弃疾并不熟悉的李参政李壁家乡故宅石林,远在四川眉山,辛弃疾于开禧二年(1206)差知绍兴府、进宝文阁待制,又进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令赴行在奏事(5),免不了与当时朝廷大员有所应和,因此在此词中,以苏洵父子比李焘、李壁父子皆才俊,又多次使用嵇康等人之典,以题石林故宅而赞美李壁,溢美之辞中似有阿谀之意,精致典雅但并无情意,纯乎应酬之作。
辛弃疾作题壁词明显出于以上三个不同的目的,这也就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质量有所区别。以己之手写己之心的作品,在情感酝酿和表现等方面都有动人之处,毕竟是情之所至,或与读者心有戚戚;应他人之请而作题壁词,虽然也可以抒写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却不得不考虑请词者之意,所以难免受到束缚;而应酬客套的场合,题词助兴往往更多的是敷衍,用典故填充其词,并无真情可言。当然,在考察辛弃疾题壁词创作动机的时候,应当分别对待这三种动机下产生的作品,这样才能理解辛弃疾在创作时的恰当处理。
二、题材内容多样性
从北宋开始,题壁词就开始迅猛发展。到辛弃疾所处的这一时期,题壁词的题材内容已经扩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人雅士每到驿站津渡、名胜古迹,必定会寻找前人的题壁,或追和,或若有所感,化入自己作品之中。辛弃疾就曾在长沙道中看到一处题壁,乃一妇人所书自己心中怅恨,辛弃疾观之心中有感,遂作《减字木兰花》一阕:
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水村山驿。日幕行云无气力。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6)
这首小词从题壁中的思想感情衍化而来,辛弃疾以女性的角度来表达情感,上阕写远离故乡闺阁又所嫁非人的哀愁,下阕写遥寄锦书、等候归人的怅恨之情。由此可见,通过题壁表达自身情感的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当时文人创作的关系十分密切。
辛弃疾自己创作的题壁词题材和内容更趋多样化,既有继承当时书写所见所闻、倾吐一己怅恨的主流内容,更无限拓展了题壁词的题材和内容。在辛弃疾的笔下,细如尘埃的琐碎家事可以成为题壁的中心,而千钧之重的历史兴亡也可以题于粉壁供后人慨叹。
(一)个人情感
行经驿站,或游览名胜,兴之所至而题词壁上,个人情感喷薄而出,一直以来是题壁作品吸引后来者伫足赏读的重要原因。辛弃疾的题壁词,也有大量通过眼前之景抒发一己情感之作。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一词作于淳熙五年清明前后,东流一地为江行泊驻之所,风景名胜让往来士人流连,赵蕃、韩都有诗记之。辛弃疾于落花时节驻留东流,免不了伤感一番,借伤春惜别表达年华老去的惆怅,叹一声“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一时间新愁旧恨缠绕纠葛,个人情感的抒发到达顶峰。
后来辛弃疾两度闲居江西,饱尝了田园生活的滋味,再题壁也更多地是通过农耕生活的描绘表达自己知足闲适之情。《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题在王氏酒家壁上,坦言“风景好,不争多”(7),以一个白发苍颜的老翁形象,倾诉自己以田园闲居了此一生的愿望。《木兰花慢・寄题吴克明广文菊隐》一词从菊的角度切入,借陶渊明、尧舜、巢由等贤人名士表达对“朝吟暮醉”(8)生活的欣然自足之情。
(二)家庭琐屑
题壁词一般具有随意性,内容多就地取材信手拈来,辛弃疾《定风波》中有一首就是书写在自家墙壁,描述自己大醉之后归来,家人要求其戒痛饮之事。完全着眼于家事,既富有居家之乐,又能见辛弃疾酒醉之后憨态可掬。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千古醉乡来往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9)
对于自己大醉归来,辛弃疾是不以为然的,虽身已归家,梦魂却仍然留在痛饮席上。而对于家人要求自己戒酒之事,辛弃疾更加不放在心上,以刘伶之妻劝戒的典故,自比刘伶,坦言自己不醉不欢。这种将生活琐事随意书写于壁的情怀,不失为辛弃疾题壁词题材内容的一大拓展。
(三)田园农事
辛弃疾两度闲居江西,饱尝了乡村生活的酸甜苦辣,由心有不甘到属意渊明,创作了大量词作表达自己对于村居生活的喜爱,虽然许多朋友都认为,辛弃疾的英雄之气不该被村居之宁静磨灭,但辛弃疾确实最终将自己一颗英雄之心安放在了宁静的山水之间。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辛弃疾的题壁词中,对于田园生活的实景描绘作为其抒情的载体,确实有令人称道之处。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即兴题在游鹅湖途中酒家的墙壁上,鹅湖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给了辛弃疾很深的触动,因此这首题壁词着眼于素朴的乡村之景,描绘荠菜花、群鸦、桑麻等自然景物,闲适清新。最是“青裙缟袂谁家女”(10),在这自然景色之中更添了几许多情与妩媚。
《鹧鸪天・戏题村舍》一词中,写鸡鸭成群、桑麻繁茂、柳树沙洲和溪流潺潺,无一不是对田园风光的实景描绘,以“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11作结,在纯粹的自然景物之外更添了淳朴的人情之美,从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两个维度来表达村居生活之乐,更将这种自然与人情的结合作为题壁词题材内容方面的突破,不啻为辛弃疾匠心独运之处。
(四)历史兴亡
辛弃疾二十岁时便曾于千军万马之间斩贼首级,万里南来,哪怕在南宋穷其一生都没有机会实现其北伐之志,但他胸中的英雄之气,并没有在时间的磨砺中消失殆尽,反而历久弥坚,在其题壁词中也常常出现历史兴亡之感与豪迈悲壮的英雄之气。
早在淳熙二年至三年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时,曾游于江西皂口,由皂口北望故土,写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词从眼前的清江水放眼开去,联想到北望家国失地,却被无数重青山所遮,回不去,望不见,空留下“毕竟东流去”(12)的无限怅恨。
长期的闲居生活没有磨平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到嘉泰四年(1204),垂垂老矣的辛弃疾在京口尘表亭题《生查子》一首,仍显英雄之气。其中描绘了“红日又西沉,白浪东流去”(13)的开阔雄浑之景,辛弃疾追慕万世之功的壮心犹在,一声“我自思量禹”的吟叹将他毕生建功立业的鲲鹏之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辛弃疾所作题壁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不仅沿袭了北宋以来书写实景、直抒胸臆的传统,更将所感所遇事无巨细都汇入词中,细碎如家人叮咛之语,宏伟若历史兴亡之辞统统入辛弃疾题壁词中来,这些题材多样的题壁词是辛弃疾才情的彰显,也是他对题壁文学内容的重要开拓。
三、由实入虚的随意笔法
题壁词多即兴之作,往往一挥而就,写法具有随意性,有研究者认为题壁词中多用的物象一般是词人亲眼目睹,并成为词人情之所发的导火索,因而题壁词的物象更具有真实性。14这种带有明显随意性的真实写作,是辛弃疾所处的时代题壁词的主要写作手法,辛弃疾能熟练地掌握。在《新荷叶・再题傅严叟悠然阁》一词中,辛弃疾就用传统的题壁词写法,从实际景物着手,描绘所题之悠然阁,从眼前的南山耕种、采菊题诗、小阁横空、白云孤飞等景象切入,表现傅严叟的悠然阁所寄寓的归隐之乐,真实生动的景色具有较直观的视觉冲击。
但辛弃疾的题壁词没有停留在实写景物这个维度,而是由实入虚,运用神话、想象等方式,用随意性的笔法避实就虚,创造一种梦幻般的题壁词词境。
由实入虚的第一步是开始由实物描写转入自身志向的表达。同样是为傅严叟悠然阁题词,比起前文中提到的《新荷叶》,辛弃疾的另一首词《贺新郎・题傅严叟悠然阁》则隐去了悠然阁周边景色的描写,而将全部精力放在抒发自己的慕陶之情上面。“到君家悠然细说,渊明重九”就借悠然亭之魂,引出慕陶的话题,之后化用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和“欲辨已忘言”等句,表明自己与渊明心志相通,只愿把酒归田了此生。整首词似乎与所题之悠然亭完全无关,而只是反反复复在吟咏一己之志,这就已经超脱了传统的题壁词写法,开始由实景描写转向情感虚化。
辛弃疾《水龙吟・题瓢泉》未写景而以议论统领全篇,瓢泉乃辛弃疾之发现,瓢泉之名也为辛弃疾所赐,但这首题瓢泉的词却并没有写瓢泉的景色,而用颜回、公西华、许由等人的典故来自劝,勿为行藏用舍、贫贱富贵这些事情而心怀忧愁,而表达一种乐天知命的自我期许。
最能体现辛弃疾非凡才思的是不写景而用想象营造意境的题壁词,这些作品完全脱离了题壁词原有的真实性,而随心所欲地通过神话传说和想象、联想等手法,将景物完全虚化,以取得光怪诡谲的艺术效果。
《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一词就完全没有对积翠岩的形状、位置、周边情况进行介绍,而共工触怒不周山的神话故事写起,想象积翠岩是女娲补天时“却把此石投闲处”,充满了奇幻的色彩。紧接着以儿童敲火、牛羊磨角来侧面衬托积翠岩之坚砺,而结语却以“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15)抒怀,隐隐有哀怨之情却并未放弃希望,其坚如磐石之心或与积翠岩相类。全词中积翠岩并不是词人着重描摹的景物,虽然是为其题词,却超脱其外,因此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吟咏性情,驰骋怀抱。另一首《贺新郎》也是为积翠岩而题,同样避开了积翠岩的细致描写,而运用想象,造开阔雄浑之境,形成排山倒海之势。
拄杖重来约。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巨海拔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尚依旧争前又却。老我伤怀登临际。问何方可以平哀乐。唯酒是,万金药。劝君且作横空鹗。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九万里风斯在下,翻覆云头雨脚。更直上昆仑濯发。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推翠影,浸云壑。(16)
上阕还挣扎在人间哀乐之中不可自拔,下阕就转为甘愿化作横空鹗,不管人间污浊之物而驰骋九万里长空,翻手为云覆为雨,笔法随意但一气呵成,这样的雄心壮志也只有辛弃疾这样的英雄才不吐不快,这样的题壁词既成全了词人的情感流露,又超越了所题之物,有了更加丰富的意蕴。
辛弃疾的题壁词在南宋题壁文学发展历史中并不引人瞩目,但其题壁词既有情之所至的真实,也有应他人之请、应酬客套的便宜之处;在题材方面,辛弃疾能将琐碎的家庭之事和恢宏的时代、历史兴亡感融入词中,使其所作题壁词上天入地无处不可达,极大地拓展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在对传统题壁词真实性的突破这一方面,辛弃疾用随意轻松的笔法,将其擅长的历史典故汇入其中,是其题壁词高于一般的实景与情感的融合,而信步上升到完全虚化创造意境的状态,因而其题壁词有着由实入虚的突出特征,不得不说这是辛弃疾对于题壁词的一大创新性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广铭.辛弃疾词编年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邓广铭.辛弃疾年谱[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3]耿本栋.辛弃疾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辛更儒.辛弃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黎修良,谭小琴.试论辛弃疾的题咏词[J].名作欣赏,106-117.
[6]谭新红.宋词的题壁传播[J].浙江大学学报,2010(5):192-199.
[7]王兆鹏.宋代的“互联网”――从题壁诗词看宋代题壁传播的特点[J].文学遗产,2010(1):56-67.
[8]祝云珠.壁间奇葩――论宋代题壁词的艺术特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2(4):28-30.
注释:
(1)王兆鹏:《宋代的“互联网”――从题壁诗词看宋代题壁传播的特点》,《文学遗产》,2010年第1期,第56-67页。
(2)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74页。
(3)同上,第182页。
(4)同上,第420页。
(5)邓广铭:《辛弃疾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版,第134页。
(6)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78页。
(7)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73页。
(8)同上,第421页。
(9)同上,第190页。
(10)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93页。
(11)同上,第199页。
(12)同上,第43页。
(13)同上,第568页。
(14)祝云珠:《壁间奇葩――论宋代题壁词的艺术特征》,《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2年4月,第28-30页。
早上好!
随着九月初升的太阳,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从今天开始一批新同学新老师正式融入了__中学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集体,在今后的三年和以后更漫长的岁月里,__中学的风景一定会因为你们的到来更美丽,__中学的未来也一定会因为你们的到来而更加精彩。在此,我谨代表__中学所有教职员工向新同学、新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同时我代表学校党总支、学校行政向一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进取的全体教职员工,向一年来专心学习、自强不息的全体同学,致以新学期的祝福: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老师、同学们!在过去的半年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在各个方面的稳步发展:学校成为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__市绿色学校、__省绿色学校,20__年高考我校再创佳绩,上重点线人数突破三位数达140人,上本科线以上人数772人,__中学的莘莘学子跨长江,过黄河进入全国知名学府深造,实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在过去的半年里,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体育、文艺、卫生、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所有这一切都凝聚着全校师生的心血和汗水!只要我们全校师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不断进取,我们坚信江南中学的明天会更好!
新的学期意味着新的征程。在新的学期里,我们要继续发扬“团结务实,自强不息”的__人精神,发扬"团结、顽强、拼搏"的中国女排精神,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共同努力,竭尽全力!
同学们!__中学是一个能成才的好地方,__中学是你们今天的选择,明天的骄傲!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要求你们首先做一个合格的__中学学生,其次做一个优秀的__中学学生,再次做一个出色的__中学学生。
老师们,同学们,__中学风光无限好!在新的学期里,让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海的胸怀,山的信念"去迎接新的挑战,让我们人人争做优秀的__人,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建设__,发展__,创造更优异的业绩,向祖国向人民献礼!
[关键词]辛弃疾;苏轼;农村词;继承;发展
[作者简介]康丽云(1962―),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宜春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江西宜春336000)
在中国文学史上,由于文人自身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阶级局限性等诸多因素,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生活的词作并不多。从词的发展史来看,最早写农村词的是苏轼。苏轼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创作了清新明朗、朴素无华的农村词。继苏轼之后的辛弃疾,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关注农村题材,他常常用通俗浅近、朴素清新的语言创作农村词。辛弃疾的农村词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上,还是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都直接承继了苏轼的农村词,并且有所发展。本文仅从农村场景的描绘上,农民形象的塑造上,表现手法的运用上三方面探讨辛弃疾农村词与苏轼农村词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一、农村场景的描绘上
农村场景的描绘包括描写农村的自然风光以及农民的生活图画两方面。
苏轼不仅是一位具备多种艺术才能和有过杰出革新创造的优秀作家,而且是一位廉正贤明的地方长官。他在任密州、徐州和杭州知府时,曾经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如筑堤坝,修水利,灌溉农田,亲自组织领导农民抗水灾,抗旱灾等等,并多次请奏朝庭减免农民的赋税。他还以“世农”自居,表示愿意世代务农。由于苏轼关注、热爱农民及农耕生活,因此他创作了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农村词。其农村词虽然数量不多,大约只占其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却描绘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的生活图画。如著名的《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五首: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软肌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这组词创作于1078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府。这一年竟然一春无雨,旱情严重。徐州城东20里有一石潭,与泗水相通。作为一州长官苏轼和老百姓一起来这里求雨,捉鱼放生于石潭。得雨后,苏轼又赶去参加石潭祭神“谢雨”的仪式,与民同庆,沿途所见所闻,写下了这组组词。词既描写了农村宁静质朴的自然风光,如“日照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麻叶层层苘叶光”;“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等词句。也描写了农民的生活图画,如“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等词句。表现了苏轼热爱农村,关爱农民的情怀。
继苏轼之后的辛弃疾,进一步把农村题材写入词中,其词也描绘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及农民的生活场景,但题材更广泛,反映更全面。
辛弃疾把农村的一虫一鸟、一鱼一雁、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等自然景物都摄入了笔端。如“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陇,雪堆蚕簇”(《满江红・山中即事》);“朱朱粉粉野蒿开”(《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春入平原荠菜花”(《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鹧鸪天・戏题村舍》);“宿路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陌上柔桑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村点暮鸦”(《鹧鸪天・代人赋》)等词句,都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农村朴素清新的自然风光。
辛弃疾还善于选择农村典型的生活场景,反映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鸡鸭成群晚未收,桑麻长过屋山头”(《鹧鸪天・戏题村舍》);“青裙缟J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旱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词句,描写了农民的劳动生活。
又如“竹树前溪风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乐竟谁觉,天外有冥鸿”(《水调歌头》);“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满江红・山居即事》);“夜来归梦江上,父老欢余。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等词句,描写了农民的热情好客。
再如:“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鹧鸪天・戏题村舍》);“寿酒同斟喜有馀,朱颜却对白髭R。两人百岁恰乘除。婚嫁剩添儿女拜,平安频拆外家书。年年堂上寿星图”(《浣溪沙・寿酒同斟喜有馀》);“东家娶妇,西家嫁女,灯火门前笑语”(《鹊桥仙・松冈避暑》)等词句,反映了农民的风俗习惯。
辛弃疾在继承苏轼描写农村自然风光,反映农民生活场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农村的各种自然风光,把农民的劳动、人情、风俗等生活场景写入词中,扩大了农村词的表现范围。
二、农民形象的塑造上
由于苏轼能够深入到农村中去,对农民的劳动生活情况有着直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与农民的关系友好亲密,因此,他在词中塑造了一些农民形象。如《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之一下片:“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描写一群在户外劳作的农民乍见官家求神队伍的心理动作的反映。农民们平时怕见官家,猛地见到官家队伍来了,个个吓得象胆小的麋鹿那样,纷纷跑开。但是他们内心充满了好奇,所以并未跑得太远。当他们看清这是一支为百姓谢神而来的队伍,并不会伤害他们时,他们又顺着谢神的鼓声自动跑回来围观。有些小伙子还赶紧跑回村里,把消息告诉那些年轻的村姑们。词人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出神入化地勾勒出了农民的心理神态。
又如:“黄童白叟聚睢盱”;“道逢醉叟卧黄昏”;“隔篱娇语络丝娘”;“牛衣古柳卖黄瓜”(《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等词句,描绘的是勤劳、质朴的黄童、白叟、醉叟、缫丝姑、卖瓜者的农民形象。
辛弃疾曾在江西农村闲居近二十年,与农民有着长期的亲密无间的交往,并且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会因农民的痛苦而痛苦,因农民的欢乐而欢乐,因此,他在词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农民形象。象白发的老农老妇,年轻的浣纱女子、采桑姑娘,活泼可爱的村野山童,还有渔夫、蚕妇、山民、瓜农等都被辛弃疾栩栩如生地描绘在词中。如《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描写了一老一少两个人物形象。秋风吹起,一位淘气顽皮的孩童在梨枣园中,手把长竿,偷打梨枣。这幅情景被一位老人看见,这位老人童心未泯,充满了好奇之心,因此他悄悄隐身一边,静静地闲看孩童偷打梨枣。孩童的专注神情,老人的闲适神态被活脱脱地描绘出来了。
又如:“一川明月疏星,浣沙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描写的是一位身段窈窕、体态轻盈、神情羞怯、勤劳质朴的浣沙女子形象;“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人过竹边村”(《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描写的是冒雨回家的卖瓜农形象;“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浣溪沙》),描写的是面对丰收在望,眉头舒展的老农形象。“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头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舍》),描写的是一位农家五口人的生动形象。老人恬淡闲适,大儿、中儿质朴勤劳,小儿淘气顽皮的形象,被辛弃疾描绘的有声有色。
苏轼在农村词中,更多的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塑造农民形象,所描写的农民形象数量也有限。辛弃疾在继承苏轼描写农民形象的基础上,极富感彩地描绘了各式各样的充满泥土气味、纯真朴实的农民形象,让农民在农村词中获得了主人公的地位,使得农民形象成为词坛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鲜活形象。
三、表现手法的运用上
苏轼在具体创作农村词时,主要运用的是白描手法。如《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之二上片:“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罗裙”,描写一群村姑出门观看官家谢神队伍的心理神态。她们出门看热闹,总是要先打扮一下,但又害怕误了时间,词人用“旋抹红妆”的运作描绘了她们此时的心理状态。村姑们还不好意思一个人挤在人群中看热闹,只能“三三五五”地远远地站在家中的“棘篱门”前观看,即使如此,她们仍是感到很害羞,总是把同伴推到前面,自己站在后面,在相互推让之间,以至于“踏破倩罗裙”了。简洁的三句把村姑们的心理与神态勾画的淋漓尽致。
又如《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之四上片:“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词人用白描的手法描写农村质朴的风光,通过“落枣花”、“响缫车”、“卖黄瓜”的特定景象,逼真地勾画出了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真实地传达出了久旱逢甘雨之后农村出现的欢快情景。
辛弃疾在农村词中继承了苏轼的白描手法。如《鹧鸪天・戏题村舍》:“鸡鸭成群晚未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上片勾画一派农家乐的景象。农民们满足于有成群的鸡鸭,有比房子还高的茂盛的桑麻的闲适生活。下片用柳树、沙州、溪水的自然景象,来表现农民生活的安稳、悠闲。词人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图象。
又如《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词人用白描手法描写一位回娘家探亲的村妇形象。由于长年忙碌,村妇只有赶在寒食时节,趁着蚕生农闲之际回娘家。她着意打扮了一番,穿上了“青裙缟袂”,体态轻盈地走上了回娘家之路。
老师,同学们:
新学期已经开始,我们每个人在内心会憧憬着各种各样的希望和梦想。如何去实现这些美好的希望,将五颜六色的梦想变成现实,是摆在我们每位同学面前需要用时间和实际行动来回答的一个问题。第一次国旗下讲话时向大家提了些的要求,今天我在这里想和大家再谈谈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作为我们同学要养成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养成呢?
首先是认真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新课之前提前将即将所要学习知识进行自学,尝试练习书中的作业、看有没有自己通过自学后知识点还有点模糊的地方,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
第二,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我们经常见到有部分同学,上课铃声响了,都进行师生问好了,或者老师都开始讲课了,他的本节课的学习用品还没在桌子上放好,还在翻书包等,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说明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影响了听课。所以学校要求我们每一同学在上节课一结束,就要先把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做好,包括教材、课堂笔记本、文具等等,然后再进行课间活动。
第三,要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这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听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知识的掌握与否。注意力始终要集中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抑制外部不良好因素的干扰。要与做小动作,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说不。学校安排了专门人员进行巡查,发现上课不听讲的同学及时批评,令其改正。
第四,要养成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习知识的巩固需要通过作业、练习来完成。没有谁能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所有的作业都必须保持整洁,把字写认真,尽量做到少用橡皮、不涂改。本学期学校继续推行人性化作业,大家在做作业时还可以与老师进行交流。我们将在期中和期末进行优秀作业展评。对作业认真和较以前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进行表彰,对平时作业马虎、不认真完成的同学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还要进行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竞赛。进行各个年级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竞赛。当然作业不光是写的作业,还有读的作业,市教育局每天都安排了诵读的内容,希望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期中前学校将组织诵读比赛,检查大家的诵读情况,评选部分诵读小明星。要求我们各班人与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班与班之间都要进行比赛,班班要有背书进度表。
第五,及时复习的习惯,学过的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复习,才能强化巩固。为了帮助我们同学复习,这一学期学校在校园网上定期每一单元结束后的题库,可用于单元结束的测试。条件允许的学生,可到网上下载后进行练习。学校将组织人员对各班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监测。对学习成绩进步较大的同学给予表扬,特别是以前不及格通过努力能够及格的同学,以前达不到优现在能达至优的同学。不光发给奖状还有奖品。今年五1班有几个同学进步就很大(张慧慧、朱强)。
第六,互助学习的好习惯。学校要求我们要成立学习互助小组,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校将进行优秀互助小组评比,比一比哪个互助小组提高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