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服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读者服务,假日体系
基层图书馆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时候是大多数人休闲娱乐的首选,不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由于音视频技术的发展,基层图书馆一度被人们忽视,基层图书馆如何转型,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所关注的,更是社会所关注的。
1、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让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精神层面的需求由于受到种种外部因素的限制并不能像物质生活那样充裕。为了缓解这一局面,社会公益性质的基层图书馆服务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就是,基层图书馆由于绝大多数都是属于社会公益性质,其开放时间往往和公众的作息时间发生冲突,在这一点上的需求缺口得不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基层图书馆的功效和作用也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
2、基层图书馆的“假日服务”体系建设
这里所指的假日服务并不仅限于法定的节假日,公众的一部分休息时间也被囊括其中。因为按照图书馆的基本开闭馆时间来看,差不多和公众的上班、上学时间基本重叠,在这样的时间里基层图书馆的作用也发挥不到最大。采用“错峰”开闭馆时间,不仅可以提升基层图书馆的对外服务质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
假日服务体系的错峰时间基本规划是在非节假日期间将上午开馆的时间从早晨九点往后顺延60―9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资源浪费,在下午闭馆的时候将时间提前30―60分钟,将调整出来的90―150分钟时间放在晚上19点之后。这样可以让民众在非节假日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到图书馆参阅相关的图书。而在节假日则采取工作人员轮岗、图书馆全天最大限度时间开馆的“人休馆不闭”措施。至于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缺口,可以和团委等部门协调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进行配合。
就目前图书馆前期的“假日服务”准备情况和部分试点单位的工作经验来看,图书馆的“假日服务”基本上在五个方面推行服务:
其一,常规服务和定点服务相结合。基层图书馆开放之后,受众范围扩充了不止一个层面,由于图书馆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那些原本对图书馆服务项目并不了解的人也纷纷的予以关注。如此一来,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就有了新的内容。首先,在实施了错峰开闭馆措施之后,有组织的来图书馆办理借阅服务的人群已经不再呈现出“散户”的状态,往往以5―10个人的小规模组织为主,其组成也以农民工、学生、技术工人为主。图书馆的常规服务是针对大众的,因此相关的专业书籍也基本上以2―3本居多,如此集中的小规模团体给图书馆的常规工作就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果采取定点服务的措施,以每一天为一个特定的“主题”,这样既能让假日服务体现在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又能让较为集中的工作相对分散出来,不至于给工作人员带来太大的压力。需要指出的是,在开展定点服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要过多的将工作集中在书籍的数量上,暂时性的图书信息缺失是开展定点服务工作必然的结果,书籍信息的更新才是最为关键的,尤其是涉及技术方面的期刊杂志,其时效性很强,要比专业的书籍能够带来更多的实时信息,对读者的帮助是最大的。
其二,延时服务和包场服务相结合。图书馆假日服务体系中最为图书的是延时服务,这种延时服务已经让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完全向常态化假日体系倾斜。这种发展的态势是好的,但是的确给工作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因此在延时服务开展的前期应当及时的进行引导,让延时服务真正的起到应有的效果,最为合适的措施就是在延时服务开展初期尝试开展包场服务措施。这里所谓的包场服务绝非是让特定的读者在错峰开馆时间来办理解决服务,而是在错峰开馆初期,限定特殊人群来办理相关业务。比如在上午时间段的时候只针对农民工读者办理相关借阅服务,晚上时段只针对学生等。让这样极具典型的包场服务模式形成之后,在假日服务体系开始正常运转之后,人们对于常态化的借阅服务已经掌握了规律,不仅整个运转相对就正常, 而且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并没有增加太大。
其三,纸质服务和电子服务相结合。经费紧张是图书馆日常工作中最大的一个瓶颈问题,就目前的预算来讲,一个县域的图书馆每年仅针对图书信息更新一项的费用就接近60―80万左右,这还不包括村级图书阅览室的书籍信息更新费用。如此庞大的一笔支出要想让图书馆再开展假日服务工作,人员支出与行政办公经费支出的增加又是一笔负担。开源节流的方式在高科技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得到缓解,省级图书信息中心可以利用自身的平台来进行资源调拨,能够开辟电子图书服务的话完全可以获得相应的正版版权图书前提下满足电子图书的“量化处理”。从目前的技术层面上来分析依托互联网无线技术的“电子图书”完全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其四,单体服务和网格服务相结合。基层图书馆要想将社会效应发挥到最大化,不仅需要加强自身软硬件建设,还要在一定层面上加强与村级图书阅览室的合作。截至目前,以村为单位的村级图书阅览室已经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政府文化资源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体系,在这个层面上图书馆加强与村级图书阅览室的合作,不仅能够突出文化资源共享的特殊作用,还能让电子图书资源和纸质图书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因为相对城市人群的周末休息假日分散状态而言,冬季的农闲假日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跨度上都更为集中,突出图书馆为农民假日的服务理念,更能体现图书馆便民、利民的作用。无论是“村村通”工程还是互联网改造工作都已经将网络传输信号和电子音视频信号覆盖到了农村,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信息盲区,为全面落实这项工作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3、基层图书馆“假日服务”体系的注意事项
基层图书馆实行“假日服务”体系的初衷和相关措施是好的,但是其中也有几个问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以重视,因为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出现事与愿违的局面。作为基层图书馆,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机遇,夯实基础,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从而为城市文化、社会文明的发展做贡献。紧紧围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根本目标,明确了政府主导、财政支撑、服务全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的工作原则,把基础设施建设好、维护好、运行好,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人民群众最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前提。按照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固强补弱,加强基层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应作为基层财政投入的重点。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进行资源和设备更新,在现有的条件下增加藏书量,满足不同阅读群体的需要;改善阅读环境,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品质;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力度,适应数字时代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知识要求。
首先,假日服务应提供完善的馆藏资料供阅读。很显然,一旦图书馆试行了假日服务,馆藏信息就肯定会呈阶梯式的增长,单凭政府相关部门一己之力很难满足区域性范围内的图书阅读量增长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可以寻求第三方配合,目前最为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方面是接受大众的捐赠,另一方面是谋求和社会福利组织的配合。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图书信息的所有量同时,提升馆藏图书的整体水平。
其次,假日服务应量力而行。基层图书馆的实际建设规模有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些基层图书馆的面积甚至不足300平米,这对于县域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公众阅读需求来讲是一个很大的缺口。图书馆方面应该一边与城建、国土等部门协调增加图书馆面积,一方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公示最大同时容纳人数,这样也是基于公众公共安全的角度考虑。
另外,假日服务应该遵从一定的市场规律。尽管目前绝大多数的基层图书馆都是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兴建起来的,属于社会福利性质,但是随着图书馆馆藏图书质量的提升,其信息量也随之增大,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的提供有偿服务一方面可以缓解图书馆的资金压力,一方面可以相对的制约一下来馆阅读人数,这对于那些面积较小的图书馆而言是一个是很有效的措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的有偿服务标准不宜设置过高,以大众化消费水平即可,从目前的实践经验总结上来看,办理月度借阅手续的费用掌握在30元左右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价位。
还有,假日服务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增设新的服务内容。电子书以及电子阅读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开展电子书阅读服务不仅可以让读者减少在馆阅读人数,也能够节省读者往返图书馆的时间。不过由于目前各个电子书平台的图书价位较高,因此很多读者虽然钟情于阅读,但是也还是选择基层图书馆这样的福利性图书阅读平台来满足阅读需求。如果以一个图书馆的当量去谋求电子书的批量可能不太现实,但是政府职能部门如果能够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将阅读信息进行整合的话,那么那些电子图书的发行平台是十分乐意合作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政府职能部门获得一定数量的正版电子图书发售授权,然后在基层图书馆开设不同的APP端口服务,顾客在安装了这些APP软件之后可以根据不同档次来选择不同的图书、杂志进行阅读。这样就真正的让“产、供、需”三方实现了共赢。
最后,假日服务应提供完善的安保措施。图书馆本身就是消防安全的重点防范单位,一旦开设了假日服务之后,又是公共安全的重点防范单位。无论是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还是作为图书馆自身,都必须将安保措施检查到位,特别是在高峰期的时候,不仅需要时刻注意消防安全,将全场禁烟等措施完全切实的落实到位,还要和辖区治安联防机构取得联系,有效控制图书馆范围内的治安安全。
4、基层图书馆“假日服务”体系的展望
基层图书馆在前一阶段的假日服务体系中获得了公众的认可之后,下一阶段的工作应该在前期成绩的基础上更为深入的将服务理念延伸。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层面的工作需要拓展。第一,大力推行网络电子图书信息技术。电子图书信息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可以扩大图书馆的图书信息量上,在开放了相应的APP服务之后,理论上来说图书馆的服务已经真正的实现了全天候,虽然这样淡化了推出假日服务的初衷,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让假日服务与常规服务真正的实现了并轨和融合。让基层图书馆的服务真正的“深入民众、深入生活”;第二,巩固专业书籍更新模式。假日服务体系的开展让基层图书馆的专业图书、杂志等书籍的更新实现了质的飞跃,图书馆的面向社会服务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将这个工作的周期性延长,形成固态的模式之后,无论是对民众而言还是对图书馆的自身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第三,加强与社会层面的合作方式。基层图书馆的服务本身就带有十分强烈的公益性质,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相关业务其实与图书馆的理念十分接近,二者的工作有很多的交叉点,图书馆的服务可以让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可以缓解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和资金上的紧张局面,二者的相辅相成可谓是珠联璧合。
基层图书馆是面向公众开放的窗口单位,图书借阅服务行为又是传播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服务体系的完善,一项假日服务体系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很多,主要是涉及图书馆内部服务质量提升、软件更新、周围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也不乏需要有大额的资金作为支撑才能完善相关的工作。但是只要是社会各界能够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那么假日服务体系肯定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精准体现。
参考文献:
[1]毛刚,吕晓声,李贺.基于社会知识论和需求理论的学科间理论交叉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 2013(03)
[2]毛刚,李贺,李琳.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