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长期投资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理财 投资 资产 财富
财富就是将智慧运用于自然;致富的艺术不是勤奋,而是选择合适的方法、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地点。——(美) 爱默生 《处世之道》
市场经济时代,“财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理财”这一以前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银行、网络中到处可见“理财”这一名词。相对“财富”而言,很多人认为理财就是生财、发财,是一种投资增值,只有那些腰缠万贯家底殷实既无远虑又无近忧的人才需要理财,在自己没有一定财富积累的时候还很难涉及理财。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财观念,生财并不是理财的最终目的。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使用钱财,使个人与家庭的财务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法国亚兰在《幸福语录》中曾提到:“会赚钱的人,即使身无分文,也还有自身这个财产”。我们正是要学会掌握和把握自身的财产。从这种意义上说,理财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每个人在开始获得收入和独立支出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学习理财,从而使自己的收入更完美、支出更合理、回报更丰厚。
因此,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理财应是他们的人生必修课之一。在我们的周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已经在尝试着理财。尽管方式各不相同,办法五花八门,回报有高有低,效果有好有坏,但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则是永恒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也充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财富观念和理财意识。
一、开源——方式多多
一般来说学生的投资都是以炒股为主,当前,校园股民可以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投资有收益也有风险,所以只是一些家境较好的同学才能去过过瘾。在大学校园中的学生股民驻足股市并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为了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的个人理财积累一些经验,因此,其中既有学经济的、金融的,也有学法律的,甚至还有哲学专业的。这些学生股民的投资额高低不等,低的1000元至5000元,高的上万元,虽然真正赚到钱的人不多,但他们表示,炒股并非只为了赚钱,主要还是想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的个人理财积累一些经验。
有些投资较高的学生股民的资金来源大多是家里人从炒股资金中抽出来额外提供的,这些新股民在尝试的时候也有碰壁的时候。有人损失了投资总额的20%——30%,更有一些已赔了一半。笔者在和这些炒股的同学交谈时问及炒股损失对他们的影响,几位同学都认为更多的是积极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这是他们接触投资领域必交的学费,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了挣钱的不易。一位同学已将家里攒着准备给他买车的钱赔了三分之一,但他表示,将来一定要凭自己的本事再赚回来。损失并不是长久的和不变的,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失败也成为通向成功的一种助力。同普通同学相比,学生股民们在个人理财方面已呈现走在前列的趋势。
投资的另外一条途径是合伙做小生意,主要顾客群也就是学生,这种投资基本上都是贩卖一些生活必需品,如化妆品、衣服鞋袜和体育健身用品等。
校园中日见风行的网络也成了学生投资的理想工具。有些学生在网上寻找商机同时又通过网络来宣传自己的“商品”。有人戏称网络为“新经济增长点”。
二、节流——合理消费
理财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花钱有度,合理消费。先请大家读读下面两则小故事:
一名大学生说:“每个月的钱就是那么稀里糊涂花的,花没了才知道这个月还没过完。至于下个月,要不厚着脸向家里要,要不就先借着。”——《金华晚报》
某高校的方同学说,本学期他带3500元的生活费。到了学校后,租房子一次性付了1400元。他和女友一起逛街,并给女友买了一套衣服,自己买了一双运动鞋,晚上吃了一顿西餐,一天就花了700多元钱。等于这天就花了他一个月的生活费。现在,离学期结束还有近两个月,口袋里没什么钱了。——《金华晚报》
上面两个例子是在校大学生缺乏理财意识、盲目消费的典型,他们也因此而常常感到苦恼。其实,如果能增强自己的理财意识,注意该花钱的时候花钱,不该花的时候不花,根据实际需要,把握消费的“度”,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讲述的那种狼狈和尴尬了。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节流”的原则和技巧:
(一) 掷地有声,钱要花在刀刃上
很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早已不知“柴米”之不易,没有丝毫的节俭意识。家长的资助大多是他们
的主要经济来源,家里“源头”的充足让他们的支出更为任意。盲目高额消费,追求名牌,一味攀比是很不好的消费现象。实用加实惠是生活消费中的合理原则。任何所谓的潮流都不会长久地把持整个社会,盲目追求的潮流消费品往往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作为学生,应该把钱花在必须花的地方,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理智的选择。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
(二)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消费
有的学生会抱怨:不知道钱是怎么花光的,也不知道该如何控制支出。这个时候学会建立自己的“小
账本”是个很好的办法。尝试记账和预算可以很有效地帮助你安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也可以避免糊涂消费。
(三)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生活中有很多小开支,这里几元,那里几块,看似不起眼,但积少成多就是一个大数目。要学会从小事做起,逐步养成节俭的习惯。勤俭节约似乎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这个好的习惯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四) 把握消费时机
需要添置必需衣物的时候要学会稍稍“超前”准备。在很多大商场换季衣服都会低折扣销售。所谓的新款在刚刚上市的时候往往标出高价,但是在季尾销售时的价格会是先前的几分之一。所以,避开商家的销售高价期,学会“按时”消费会给自己节约一笔不小的数目。
(五)合理利用银行卡
有些家庭生活优越的大学生经常是“寅吃卯粮”,刚刚开学没几天就花完了半学期的生活费。这个时候家长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约束”一下学生了。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可以限制住盲目消费的学生。饮水思源,没有了“源”之头,学生们的消费就要自觉学会量力而行了。
目前通过银行卡有四种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合理安排生活开支,对于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自己可能管不住自己的学生,可以和家长商量采用下面的办法:
一是利用母子银行卡。具体做法就是,家长持主卡,子女持附卡,主卡和附卡共用一个账户,家长凭主卡存款,子女凭附卡取款或消费,家长既可以通过小金额多批次的存款来有意识地控制子女在校消费总额,也可以通过即时的账户发生额和余额查询来监控子女的日常开支。
二是利用银行与电信部门联合推出的账户信息即时通,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监控子女账户收支。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随时随地掌握子女账户资金的变动情况,包括余额上限、余额下限、单笔发生额、借方累计发生额、贷方累计发生额以及交易时限等等,一旦出现非正常交易即可及时进行查询和处理。
三是通过网上银行实行约期转账。即客户可以提前一次性地预先设定转账的日期、金额、账户,届时银行会根据客户的约定自动办理转账手续。这样可以避免柜面频繁办理的麻烦。
四是通过设定专用商户进行消费制约。针对子女存在的不成熟消费心理,银行还可以根据家长的意见,有意识地锁定银行卡账户的部分金额,将这部分锁定的金额设计成不能取现、只能在部分与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场所如食堂、图书馆、计算机房、医院、校园超市等指定的专用商户消费,杜绝非理性的消费和盲目 攀比现象。目前有个别银行在医院、超市等专用商户刷卡消费方面已具有成熟技术,只要客户需要即可办理。
三、个人理财规划的目标
规划自己使用金钱的方法,管理自己的财富,以达到财务自由的状态。
四、个人理财的作用
学会理财,提高你一生中拥有、使用和保护个人财富资源的效率;提高你的财富控制里,这可以避免过度的债务,可能出现的破产;通过规划,有效沟通的理财决策,提升你的人际关系;通过预测未来,规划支出和实现个人理财目标,拥有完全的财务自由。
五、个人理财规划的步骤
步骤一,确定当前的财务状况;步骤二,确定理财的目标;步骤三,甄选理财方法;步骤四,评估理财方式;步骤五,制定并实施理财规划;步骤六,回顾和修正理财规划。公务员之家
对我们大学生来讲理财知识并不是纸上空谈而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各个地方。上了大学后我们手里的钱多了起来,怎么样更好的利用有限的钱成了我们最关注的问题。这时我们就要学会一件会贯穿我们一生的技能——家庭理财。
关键词:艾略特 道氏理论 波浪理论
波浪理论的形成
波浪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漫长的时间过程。最初是由艾略特首先发现并应用于证券市场的,他认为股价的波动与投资群体心态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所以他在统计、分析、归纳总结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八浪循环的理论框架。但是他的这些研究成果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艾略特在世的时候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在艾略特之后,很多研究员为波浪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贡献最大的应为柯林斯,柯林斯总结了艾略特及其后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之上,逐渐的完善和发展了波浪理论。直到20世纪70年代,柯林斯的专著《Wave Theory》出版后,波浪理论才正式确立起来。
波浪理论是道氏理论的补充,大部分理论是与道氏理论相吻合的,基本上承袭了道氏理论的三种移动趋势说法,认为在一个完整的多头走势当中,应该具有五个向上的涨升波与三个向下的回跌波。艾略特不仅找到了这些移动,而且还找到了这些移动发生的时间和位置,这是波浪理论较之于道氏理论更为优越的地方。波浪理论可以明确知道目前股价是处在上升(或下降)的尽头,或是处在上升(或下降)的中途,可以更明确地指导操作,较道氏理论更具现实操作性。波动原理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主要特征是通用性及准确性。
波浪理论的主要原理
(一) 波浪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经济的大环境有一个经济周期的问题,股价的上涨和下跌也应该遵循这一周期的规律。不过股价波动的周期规律同经济发展的循环周期是不一样的,而且更复杂。艾略特最初发明波浪理论时正是受到股价上涨和下跌现象不断重复的启发,他认为股价的上涨与下跌也存在着像经济发展的循环周期一样的规律,他力图找出并归纳其上升和下降的规律。他的波浪理论是以周期为基础的。他把大的运动周期分为时间长短不同的各种周期,并指出在一个大的周期之中可能存在一些小周期,而小的周期又可以再细分成更小的周期。每个周期无论时间长短,都是可以以一种模式进行。在艾略特波浪理论里面,一个完整的股市涨跌周期是由5波段推动和3波段修正组成的,即每个周期都是由上升(或者下降)的5个过程和下降(或上升)的3个过程组成。例如,在一个上涨周期中,五个推动波段属于上涨部分,三个修正波段属于下跌部分。这8个过程完结以后,我们才能说这个周期已经结束,将进入另一个周期。新的周期仍然遵循上述模式。这是艾略特波浪理论最核心内容,也是艾略特作为波浪理论奠基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
波浪理论认为股票上涨是波浪式的,由低到高的一波上涨分为五段子波,如图1所示。首先推动波段5浪是指由图中的1、2、3、4、5五个浪构成的波浪,修正波段3浪即指图中的a、b、c三个浪构成的浪。通俗简单的描述波浪理论:第1波上涨,第2波回调,第3波再上涨,第4波再回调,第5波再上涨。在上涨周期的五个推动波段里面,单数1、3、5属于上涨段,双数2和4是暂时的回调波段。当5个子波都走完后,上涨阶段完结,接下来是由高到低的下跌。a波为第一波下跌,b波反弹,c波继续下跌。在下跌周期中,a、C段属于下跌部分,b段则是暂时的反弹。整个波浪由此完结,新的波浪开始。上涨阶段的要点是,在推动波段里面,第3浪不是最短的一浪,下跌阶段的要点是,第c浪一般会较长。归结起来,就是升五浪,下跌三浪。
(二)理论考虑的因素
应用中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即股价走势所形成的形态;股价走势图中各个高点和低点所处的相对位置;完成某个形态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在这三个因素中,股价的形态足尤为重要的,它是指波浪的形状和构造,是波浪理论赖以生存的基础所在。高点和低点处的相对位置是波浪理论中各个浪的开始和结束位置。通过计算这些位置,可以弄清楚各个波浪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股价的回撤点和将来股价可能达到的位置。完成某个形态的时间可以让我们预先知道某个大趋势即将来临,波浪理论中各个波浪之间在时间上是相互联系的,用时间可以来验证某个波浪形态是否已经形成。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形态、比例和时间,这三个方面是波浪理论首先应该考虑的。
数浪的基本规则与波浪等级的划分
(一)数浪的基本规则
数浪的两条基本规则:一是第三浪(第三推动)永远不允许是第一至第五浪中最短的一个浪。在股价的实际走势中,通常第三浪是最具有爆炸性的一浪,也经常会成为最长的一个浪。 二是第四个浪的底部,不可以低于第一个浪的浪顶。
除了以上两个在数浪时的铁律外,还有两个补充规则,这两个补充规则并非是牢不可破的铁律,它主要是帮助投资者能更好的判别浪型,协助正确数浪工作。
补充规则一:交替规则,如果在整个浪形循环中,第二个浪以简单的形态出现,则第四浪多数会以较为复杂的形态出现。第二浪和第四浪就性质而言,都属于逆流行走的调整浪,而调整浪的形态有许多种子类型。这条补充规则,能较好地帮助投资者分析和推测市场价格的未来发展和变化,从而把握住出入的时机。
补充规则二:股市在上升一段后进入调整期,尤其是当调整浪乃属于第四浪的时候,多数会在较低一级的第四浪内完成。通常性情况下,会在接近终点附近完结。这条补充规则主要是为投资者提供调整的终结点,从而使投资者了解在调整临近终结时,应注意做多、做空时的策略。不使投资者操作犯方向性的大错,铸成不可逆转的局面。
(二)波浪等级的划分
艾略特波浪理论中的基本信条之一是“时间的长短不会改变波浪的形态,因为市场仍会依照其基本的形态发展。波浪在其运行中可以拉长,亦可以缩短,但其根本的形态则永恒不变”。根据上述理论,一个超级循环的波浪,与一个极短线的波浪比较,其基本的形态与会依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分析的方法亦大同小异。所不同者,乃涉及的波浪级数高低有异而已。在艾略特的波浪理论中,他将股市运动中的波浪级数分为九级,从他那时研究所得到的资料将最小至最大的波浪给予不同的名称。不过名称对于波浪分析者工作实际上并不重要。通常而言,一个超级循环的波浪可包含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走势。至于微波和最细波,则属于短期的波浪,需要利用每小时走势图方能加以分析。
由此,我们可对股市的波浪划分情况作个结论:股价的运动方式不是单纯的呈一条直线,而是如波浪起伏而变化的。推动波或主要趋势行进方向相关的波浪,可细分为五个小级波浪,修正波或者和主要趋势行进方向相反的波浪,可细分三个更小等级的波浪。当一个完整股市的八波运动构成一个周期(五升三跌)后,这个周期便又成为另一个更大等级的股市周期中的一部分。波浪的形状会成为扩张或紧缩式行进,但其基本形态不因时间而改变。
波浪理论的应用
(一) 用波浪理论分析大盘走势
波浪理论之所以不被太多人看好,主要是因为各个浪级很难区分,似乎怎么数都对。所以就有人认为波浪理论是马后炮而已。以图2为例,高点3478下来的波浪走势关系到一年的总体操作策略。上图所标注的,A浪下跌,B浪反弹,然后C浪下跌,本文比较倾向性的看法就是C浪的下跌不是大级别的,目标就是前期低点2600左右。后市的事实证明,波浪理论首先能确定大盘方向,然后根据神奇数字切割0.618位波动,最后结束于1.213倍数位置,大盘2500左右。以图3为例,大盘现在处于启动状态,1浪2浪走势已经结束,现在是3浪调整状态,因为3浪肯定不是最短的,等3浪调整完毕,后市还会有一浪的上涨,所以大盘后市看涨,但是可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3浪调整期。
(二)用波浪理论分析个股走势
图4是2008年大盘熊市结束期的一个总结,此图清晰的标示出了A/B/C浪的连续3浪下跌,并且C浪的长度是已经超过A浪的1.618倍。那么我们现在来假设A/B/C3浪回调结束,而且经历的周期很长。那么,就需要注意C浪结束后量能的堆积,图4已经示明,在C浪下跌结束后,放出了巨大的量能。那么就可以确定A/B/C的调整浪已经结束,后市会有一个较长的5浪上涨期。图5是2012年美邦服饰的走势,图5已经表明经过了一个短暂的上涨期之后,2012年走势处于一个ABC的三浪调整趋势,现在正在走C浪,低点已经超过了A浪的最低点,从调整的趋势来看,C浪应该是A浪的1.382倍的可能性比价大,现在是等待建底的一个过程,通过明显的放量反弹之后,才是入手的时机。
应用波浪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波浪理论对于分析股市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是判断未来趋势波动的重要分析手段,但波浪理论自身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之处,如波浪理论实际应用起来较复杂,难以推测浪顶、浪底的出现时间等。若过于机械、教条地应用波浪理论,必会失败。因此,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应注意:波浪理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主观的分析工具,主观上的一些观点、想法必须要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要客观、全面地对待股价的涨跌现象。在对波浪理论的了解能够深入之前,不要把它当作是主要的技术分析方法。
波浪理论只考虑了价格形态上的因素,而忽视了成交量方面的影响,这给人为制造形状的人提供了机会,容易造成一些形态让人上当,这在应用中应仔细分析。
1.波泽.应用艾略特波浪理论获利.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自1998年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在年报中披露高层管理者持股状况以来,鉴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投资者、监管部门与学术界对管理层持股或期权激励非常关注。目前,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企业投资价值最大化和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两权分离带来的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问题,是传统的委托理论的核心内容。委托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实施管理层持股或期权激励,可以促使管理层在制定经济决策时选择和执行能增加股东财富的行动和投资机会(Jensen and Meckling,1976)。通过薪酬激励――管理层持股激励管理者,使其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减少成本,从而带来公司价值的增长。
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都集中于管理层薪酬和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关系的研究,然而对管理层持股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尚未有一个定论。如李增泉(2000)依据规模、行业、区域及国家股比例对1999年799个样本进行了分组检验,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的年度报酬与公司业绩无关,而与公司规模相关,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魏刚(2000)通过对1999年813家样本公司相关数据的检验认为,公司业绩与管理层激励计划没有呈现出统计上的显著相关关系;黄惠馨(2005)以1997年以前上市的高科技企业1997年~2001年的数据为基础,对特定行业经理人的年度报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认为高科技行业经理人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姚燕(2006)以2004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设定了管理层持股行业集中度这个指标进行回归检验,认为管理层持股和公司业绩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长期投资是企业长远发展和未来经济利益来源的重要保证,委托理论认为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存在着冲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2006年1月4日证监会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允许企业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以后管理层持股数量以及持股人数将会越来越多。那么,在现实经济环境下,管理层薪酬与管理层持股对企业长期投资是否存在实际影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内还很少,尚未有学者从管理层薪酬和管理层持股角度实证研究对企业长期投资的影响。就目前而论,大多数学者只是研究了托宾q值、现金流量、控股股东性质、销售收入、管理层学历和年龄对企业长期投资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与检验管理层持股比例、管理层薪酬和任职期限这三个变量与企业长期投资的相关性,完善对企业长期投资影响因素的分析。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回顾 管理层薪酬和管理层持股一直是国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现在由于信息经济学和委托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为研究管理层薪酬和管理层持股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国外学者基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理论对企业投资进行了研究。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有:Jensen(1986)通过委托理论的分析指出,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由于股东与经理人利益分配机制未必充分有效,从而在他们之间产生委托问题,经理人可能利用多余的现金去从事一些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而且经理人有在职消费、不断做大公司规模以提高个人声誉的愿望。这些因经理人与股东之间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委托问题,导致公司过度投资。Lambert.etc(1989)通过理论分析指出,包含股票期权的经理人薪酬不仅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还会对企业的股利分配以及资本支出决策产生影响。Sok-Hyon Kang.etc(2006)通过对美国1992~2000年间9379个样本的研究发现,企业的长期投资与经理人的薪酬结构存在着内生性的相关关系,即管理层薪酬结构对企业投资存在正相关性,经理人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的资本支出就越多;同时,经理人的薪酬和持股比例也受企业投资的影响。
(二)国内文献回顾在我国,对企业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上市公司融资问题,部分学者将融资问题引进公司投资决策模型中,并就公司投资是否存在融资约束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而基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理论来研究企业投资的文献很少。冯巍(1999)用Fazzari(1988)的检验模型,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现金流与公司投资的关系,以此来证明信息不对称假说,检验表明,现金流对每股分红低于0.05元的公司、非国家重点企业和没有实行主办银行制度的公司的投资水平存在显著性影响,从而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融资约束的结论。郑江淮(2001)从股权结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的融资约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国家股比重越低的上市公司没有受到明显的外源融资约束,而国家股比重越高的上市公司却受到了外源融资约束,说明国家股比重高的上市公司的信息成本比比重低的公司要高。潘敏(2002)则采用模型分析方法对信息不对称影响公司投资的机理作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制度安排也是影响公司投资的重要因素。
综合以上学者观点,企业投资和企业现金流量、控股股东的性质及主营业务收入存在显著相关性。由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着委托关系,也就存在着成本问题。为了解决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问题,对管理者制定长期的激励计划,使管理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保持一致,对管理者进行股票期权激励就是其中一种办法。由于我国刚刚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虽然以前也有股票激励计划,本质上还不是真正的股票期权激励,但是股票期权激励是一个趋势,可以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对管理层实施股票期权激励。那么,对管理层进行股票期权激励会不会影响企业的长期投资呢?管理层持股与企业投资存在哪些关系呢?下文以管理层持股、管理层薪酬和管理层任职年限三个变量,对企业长期投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三、实证检验
(一)研究假设为减少委托成本,使管理者目标利益和企业长期目标利益一致,采用对管理层实施持股与期权激励,以企业长期目标利益约束管理者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从样本中的数据看,我国管理层持股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因此笔者认为,管理层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和行业持股集中度有关。据此,本文提出:
假设1:管理层持股和企业长期投资存在相关性,在管理层持股集中度高的行业。其持股与企业投资的相关性显著。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管理层激励主要是以薪酬激励为主、股票期权激励为辅,而且管理层基本薪酬一般都是提前制定好的、或提前就签订合同,因此,基本薪酬并不随企业业绩变化而变化。由于理性人都是风险回避者,据此,本文提出:
假设2:管理层基本薪酬与企业长期投资不相关或负相关。
管理者任期长短也会影响企业长期投资。当上市公司总经理任职期较长时,为避免企业收益大起大落往往会采取平滑利润的
方法,保全并注重自己个人声誉;又由于人本身都是有惰性的,不可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的工作,所以,管理者更倾向于比较保守的投资、或减少投资或者投资额变化不大。对任期较短的管理者而言,因信息不对称或者个人利益驱使,投资或投资额变化可能较大,据此,本文提出:
假设3:管理者在任期内与企业长期投资负相关。
(二)数据来源与模型设计本文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于Wind数据库,其中总经理的任职年限、总经理的基本薪酬和持股数量通过Wind数据库收集。2005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中,剔除了金融类公司和数据不全的公司后,得到上市公司326家。本文以这些上市公司2005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并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本文在研究企业长期投资时,严格地说,应该取每一家样本公司的当年实际长期股权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投资额,但是由于数据相对难以取得,所以采用了长期股权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期末和期初值之差,即变化额来近似替代。单项资产变化额为负数的取0计算。
本文使用的回归方程模型为:
(三)变量的定义及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的定义见表l。在表1所示的变量中,投资增加额、管理层基本薪酬、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除以K,采用相对值目的是为了消除公司规模影响,因为公司规模不同,这些数据会有很大的差距。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四)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包括管理层持股分布表、管理层薪酬分布表以及管理层任职年限分布表,分别见表3、表4和表5。
通过表2及表3、表4和表5可知:管理层持股的平均值为0.97%,持股比例的最大值为25.23%,持股比例的最小值是0.00005%,其中持股比例在1%以下的有291家,占了总比例的89.26%。由此可见,我国管理层持股比例还比较低,持股比例超过1%的很少,还可以作大幅度提高。管理层薪酬的平均值为28.24万元,薪酬最大值为275.6万元,最小值为1.99万元,其中在10~50万元之间的占总样本比例的72.39%,这说明我国管理层的薪酬水平不是很高。此外,还可以看到,管理层任职年限的平均值是6.78年,最大值是17年,最小值是1年。其中任职年限在5年至10年间的占总样本的比例为61.96%。
总体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是0.002,回归系数是1.462,这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长期投资之间存在统计上的显著正相关,管理层持股是影响上市公司长期投资的因素之一。适度增加管理层持股比例或对管理层进行股票期权激励,能增加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额。该回归结果和本文的假设1相一致。
管理层薪酬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是0.001,回归的系数是-37.514,这说明管理层薪酬整体上与上市公司长期投资负相关,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越高,企业的投资额就越低;管理层薪酬越低,企业的投资额就越高,这从另一方面表明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作为经济人是风险回避性的:当得到的薪酬比较高时,倾向于保守投资,不愿冒险;当得到薪酬比较低时,倾向于风险投资,获得更高的利润。该结果与假设2相符合。
管理层任期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是0.095,回归系数为-0.009,这表明在我国管理层任期和企业投资存在统计上的显著负相关,说明我国管理者在现实经济环境中确实存在没有努力工作的状况,任期越长,工作不努力的程度可能就越大。该结果与假设3相符合。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制造业的情况。
首先分析总体样本中行业的分布情况。以2001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CSRC行业标准为基础,将上市公司分为13类,即A农林牧副渔、B采掘业、C制造业、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E建筑业、F交通运输和仓储、G信息技术业、H批发零售业、I金融保险业、J房地产、K社会服务业、L传播与文化产业以及M综合类。按上述行业标准对总体样本进行划分,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看到,本文样本中属于制造业的企业有199家,所占比重为61.04%,这说明在我国制造业中管理层持股比较常见。
其次,以制造业长期投资作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其一,考虑托宾q值的回归,回归结果见表8。
其二,由于托宾q值在首次回归中不显著,故在回归方程中不考虑托宾q值时,回归方程如下所示,回归结果见表9。
通过表8和表9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管理层持股比例变量的回归t值都为3.832,显著性水平为0.000,与表6中的相比,回归结果的t值变大,显著性水平增加,这个回归结果也证明了本文前面假设1的后半部分。
本文通过上述的实证统计检验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1)管理层持股和企业长期投资正相关,对管理层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将影响企业长期投资;(2)管理层薪酬以及任期与企业长期投资在整体上具有统计上的显著负相关性,这也验证了理论中关于对管理层进行股票期权激励理论的合理性。
四、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这一要求难免太急功近利了。就像习武之人希望能达到“东邪西毒”的高境界,又不认同“从练基本功开始”。只想有高人传授一招“秘笈”以达到百战百胜,天下无敌。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以此心态投资结果堪忧!是会误入歧途的。
遗憾的是,以上投资理念的误区已被某些人“充分利用”:我们经常会收到各种“忽悠”短信,也有各种不同形式的广告,声称告知明天的大涨品种。真有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如有,那么大家可轻而易举地都变富豪了?看看以下分析吧,大家就会明白了:
尽管市场中有许多专家把精力用在预测和判研买进和卖出的时机已然而,成功的概率确实非制低。所谓的基于各种观测指标之上的技术分析,虽然貌似专业,但实际效果上都是只能用来事后解释已发生的走势,而鲜有经证明确能准确预测中短期未来的。
说到投资的基本原则,其核心简单得很,就是“低买高卖”仅此而已。只是实际的操作上,并非如此“简单”。投资(无论是股票又或是其他风险资产)实际上是需要“择标的”也要“择时机”的。然而即使是选对标的,也选对了“相对好”的时机。也不是一定不再有风吹雨打。在实操中,往往遇到的大概率事件是“买了就跌,卖了就涨”;又或是“涨了没买,跌了没卖”。如何处置?是马上作反向操作?结果往往是两边捱耳光。以耐心来坚持才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其实,投资是要看长期收益的,讲究的是稳健盈利。但很多投资者普遍只关注短期,而长期持有往往只是在短期投资失利被套后无奈地“被长期投资”而已。事实上,只看短期并希望有超额回报,那么即使短期成功了,也是难以持续的。很可能是一年收益很好,第二年则是负的,如此长期循环下来,回报也有限。以稳健的心态,设立合理的长期回报预期,避免经常的短期进出,也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者;短期机会主义者;R&D投入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01052);湖南省风险导向审计基地项目(12k021);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RS4052)
作者简介:蒋艳辉(1981-),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财务数据信息分析与处理研究;唐家财(1990-),男,安徽天长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财务理论与实务研究;姚靠华(1962-),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复杂性科学与会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5/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4)04-0086-06收稿日期:2013-11-19
引言
R&D投入是企业开发无形资产、实施差异化战略与产品创新的基本保障。通过持续的R&D投资,企业能够形成专利等无形资产并提升企业资产组合中各要素的价值(David et al,2001)。Dowling 等(1994)以及Chauvin 等(1993)的实证研究结果均发现相比较于R&D投入低的企业,R&D投入高的企业在市场价值、市场份额方面表现得更加优秀。然而,由于R&D投入的产出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以及管理者自身的短视,使企业缺少进行R&D投资的动机(Chan,2001)。Hansen 等(1991)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抑制管理者为了短期收益而减少R&D投入的可能性。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影响企业R&D投入的方式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伊志宏 等,2013;谭克诚,2013)。已有不少研究论证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存在正相关关系(Baysinger et al,1991; Hansen et al,1991; Kochhar et al,1996;范海峰 等,2012;王宇峰 等,2012)。然而,也有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不会促进甚至会阻碍企业的R&D投入(赵洪江 等,2009;Graves,1988)。国内外研究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关系的研究上并没有得出一致性的结论。本研究拟在甄别机构投资者性质的基础上,考虑不同性质的机构投资者对长期价值追求和企业R&D投入的关注不同,依据机构投资者换手率特征将其划分为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机会主义者,选取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数据,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一、文献回顾
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可分为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不会促进甚至会阻碍企业的R&D投入。赵洪江等(2009)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与企业R&D投入没有显著的相关性。Graves(1988)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显著负向影响企业的R&D投入。第二种观点认为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会促进企业的R&D投入。Baysinger等(1991)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股权集中度与R&D投入正相关。Hansen等(1991)研究发现高比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可能会带来更高强度的R&D投入。Kochhar等(1996)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会正向影响企业的R&D投入。Wahal等(2000)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的R&D投入正相关。范海峰等(2012)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对企业研发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R&D投入影响的研究主要有:Kochhar等(1996)将机构投资者分为压力敏感型的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抵抗型的机构投资者。Bushee(1998)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机构投资者分为勤勉型、短暂型和准指数型。Eng等(2001)研究了银行、保险公司、投资顾问、投资公司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大学基金、私人基金、私人退休基金和公共基金)持股与公司R&D投入的关系,研究发现除了投资顾问持股与企业R&D投入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他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1)学者们在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的关系时并没有得出一致性的结论。(2)学者们在研究同一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的关系时的假定条件是同一类型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风格、投资目的可能是相同的,而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范海峰 等,2012)。本文将机构投资者视为同一性质的机构投资者,研究其持股与企业R&D投入的关系,然后将机构投资者视为不同性质的机构投资者并根据其换手率特征将其划分为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机会主义者,进而研究长期投资者持股和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的关系。
二、研究假设
相比较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长期理性的投资者,他们能够发现企业R&D投入对于公司长远价值的重要性。此外,机构投资者具有的专业、信息和资金优势能够有效制约管理层侵占公司资金等机会主义行为,增加企业用于R&D投资等长期投资的资源。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假设1。
假设1: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正相关。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换仓频率是国外成熟市场的好几倍,甚至不低于散户投资者(刘斯D,2013)。刘京军等(2012)指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有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机会主义者之分,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变化比例对收益率以及市场稳定性的影响较长期投资者显著影响市场收益率和市场稳定性。Bushee(1998)将机构投资者分为勤勉型、短暂型和准指数型,发现短暂型的机构投资者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的短期收益而不是企业的长远利益。Koh(2007)研究发现长期投资者可以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抑制作用,对于有动机和能力通过应计利润达到目标利润的公司,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与盈余管理正相关 。从以上论述可知,长期投资者关注的是企业的长期价值。R&D投入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并能够产生利润,但是与此同时,R&D投入也能够产生高度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成本(Balkin et al,2000)。R&D支出的费用化就是其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R&D支出的费用化会减少企业的短期收益。短期机会主义者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的短期收益,所以短期机会主义者倾向于企业少进行R&D投入甚至会阻碍企业的R&D投入。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假设2、假设3。
假设2:长期投资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正相关。
假设3: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负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样本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并按照如下步骤对样本进行筛选:(1)根据2008年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三个指导性文件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政策依据,根据《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文件的精神,高新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行业代码G)和制造业行业中的电子(行业代码C5)、机器设备仪表(行业代码C7)和医药生物制品(行业代码C8),并且这几个行业对于研发信息的披露相对比较规范。因此,本文将上述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2)剔除掉ST、PT的企业。(3)剔除掉2009年之后才上市并且数据缺失的样本公司。
我国上市公司于2002年开始披露有关研发投入的相关信息(夏冠军 等,2012)。笔者通过如下方式获取R&D投入的数据:(1)在2007年至2011年间由于我国实行了《新会计准则》,增加了研发支出这一项来衡量企业本期研发支出的总额,我们从国泰安数据库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中下载研发支出的数据作为R&D投入的数据。(2)对于2004至2006年和2007至2011年中没有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R&D投入的公司,由于研发投入披露的不规范,造成了研究中R&D投入数据的口径不一致,为了研究的需要,将R&D投入的数据锁定在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量”和“管理费用”栏目中的研发费、技术开发费、科研试验费、科研经费、研发支出等项目,并通过手工搜集整理得到,年报来源于巨潮咨询网。
笔者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研究其持股与企业R&D投入的关系。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数据,本文在WIND数据库中选取2003年6月~2011年12月所有股票型基金每半年度披露的股票资产组合数据,并依据此数据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性质进行相应的划分。其他相关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数据库。
(二)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机会主义者的分类
笔者采用机构投资者的换手率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机会主义者。Yan等(2009)采用机构投资者的换手率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长期机构投资者和短期机构投资者,研究发现短期机构投资者会通过频繁的交易获取他们的信息优势。相比较于Gaspar等(2005)用换手率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长期机构投资者和短期机构投资者的方法,Yan等提出的方法更能够降低机构投资者拥有的现金流对于资产组合的影响。我国学者刘京军等(2012)也参照Yan等的方法,利用证券投资基金的换手率将其划分为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投资者,研究发现短期投资者持股变化比例对收益率以及市场稳定性的影响较长期投资者显著影响市场收益率和市场稳定性。所以,笔者认为Yan等提出的分类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的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机会主义者,并且对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因此,笔者拟参照Yan等的分类方法将证券投资基金划分为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机会主义者。
首先,笔者计算出每一个证券投资基金在每一个半年度的累积买进和累积卖出的股票总资产。对于证券投资基金K,每半年度的累积买进和卖出的股票总资产的计算公式为
CR_buyk,i=∑Ni-1Sk,jjPij-Ski,j-1Pi,j-1-Ski,j-1
ΔPi,j(Sk,i,t>Ski,i-1)
CR_sellk,i=∑Ni-1Sk,jjPij-Ski,j-1Pi,j-1-Ski,j-1
ΔPi,j(Sk,i,t≤Ski,i-1)
其中,Pi,t和Pi,t-1是股票i在t期半年度和t-1期半年度的股票价格,Sk,i,t和Sk,i,t-1分别表示证券投资基金K在t期半年度和t-1期半年度所持有的股票i的股票数量,CR_buyk,t和CR_sellk,t是证券投资基金K在t期半年度累计买进或者是卖出的股票总资产。
其次,将证券投资基金第t期半年度的换手率定义为
CRk,t=min(CR_buyk,t,CR_sellk,t)∑Ni=1Sk,j,iPi,j+Sk,i,i-1Pi,t-12
再次,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过去四个半年度换手率计算出这四个半年度的平均换手率。
AVG_CRk,t=14∑3j=0CRk,i-j
笔者将按照平均换手率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性质进行划分,平均换手率越高的定义为短期机会主义者,换手率最低的定义为长期投资者,按照平均换手率的数据排序后分为三组,换手率最高的那一组认定为短期机会主义者,换手率最低的那一组认定为长期投资者。然后计算出每支股票中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机会主义者的持股比例。
(三)模型设计和变量说明
为了考察证券投资基金持股、长期投资者持股以及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笔者提出如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模型1:Rdint=c+α1Jijin+α2Lnsize+α3Lev+α4Growth+α5Tobinq+α6Share+α7Rsh+α8Ind+α9Msh+α10Year+ε1
模型2:Rdint=c+β1Changqi+β2Duanqi+β3Lnsize+β4Lev+β5Growth+β6Tobinq+β7Share+β8Rsh+β9Ind+β10Msh+β11Year+ε2
模型1和模型2中的Rdint为被解释变量,Jijin、Changqi和Duanqi为解释变量,Lev、Growth、Tobinq、Share、Rsh、Ind、Msh、Year为控制变量。变量的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表1变量定义
变量分类变量名称变量标识变量定义被解释变量R&D投入Rdint研发支出/营业收入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Jijin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数/总股数解释变量长期投资者持股比例Changqi长期投资者持股数/总股数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比例Duanqi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数/总股数资产规模Lnsize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资产负债率Lev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公司成长性Growth营业收入除以上一年的营业收入减去1投资机会Tobinq公司市账比控制变量股权集中度Share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股权制衡Rsh第2-第5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比例Ind独立董事规模/董事会规模高管持股比例Msh高管持股总数/总股数年度哑变量Year控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涉及八年7个变量
(四)实证分析
1.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2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样本数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注差Rdint66300.370.020.03Growth663-0.876.430.220.41Lnsize66318.7226.4921.551.09Lev6630.030.970.450.18Changqi66300.130.010.02Duanqi66300.220.0120.03Jijn66300.530.070.09
从表2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R&D投入的最大值为0.37,而最小值却接近于0,这说明高新技术企业在R&D投入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的最大值为0.53,说明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占据很大的比重。长期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均值为0.01,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比例的均值为0.012。从均值可以看出,长期投资者在证券投资基金中占有的比重大约为14.29%(0.01/0.07),短期机会主义者在证券投资基金中占有的比重大约为17.14%(0.012/0.07)。
2.主要变量的相关分析
从表3中的相关系数矩阵可知,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R&D投入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长期投资者持股和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与R&D投入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证券投资基金持股、长期投资者持股与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长期投资者与短期机会主义者只是证券投资基金的一部分。所以,他们有可能与证券投资基金存在正相关关系,由于长期投资者持股和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对于企业R&D投入的影响是放在模型1和模型2两个不同的模型中予以检验的,所以可以避免回归模型中出现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表3主要变量相关系数矩阵
RdintJijinChangqiDuanqiGrowthLnsizeLevRdint10.09*0.13**0.09*-0.043-0.15**-0.27**Jijin0.09*10.55**0.63**0.125**0.169**-0.15**Changqi0.13**0.55**10.43**0.119**0.184**-0.11**Duanqi0.09*0.63**0.43**10.076*0.154**-0.11**Growth-0.040.13**0.12**0.08*10.0330.056Lnsize-0.15**0.17**0.18**0.15**0.03310.44**Lev-0.27**-0.15**-0.11**-0.11**0.0560.44**1注: **、*分别表示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3.回归分析
表4给出的是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企业R&D投入的回归结果,从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企业R&D投入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出现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如下两种原因:(1)这可能是由于本文使用的样本数据和他们所使用的样本数据不同。(2)将证券投资基金都视为同一性质的机构投资者可能看不出到底是何种性质的机构投资者持股会促进企业的R&D投入。从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长期投资者持股与R&D投入的回归系数是1.276,并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而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与R&D投入的回归系数是-1.018,并且在1%水平下显著,这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2和假设3,这种结论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对证券投资基金进行恰当的分类是很有必要的,从而可以发现只有那些长期利益导向的证券投资基金才会更加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而促使企业更多的进行R&D投入,而短期利益导向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只关注自身的短期收益,所以会阻碍企业进行R&D投入。这种结论比较符合刘京军等(2012)的研究结论,即短期机会主义者想要通过其频繁的交易获取短期收益,这也就决定了短期机会主义者不是非常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只是关注自身能够获得的短期收益。
4.稳健性检验
笔者参照周建等(2012)的做法,采用R&D投入/总资产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检验。此外,考虑到极端值对回归结果可能存在的影响,笔者参照陈艳艳等(2013)的做法,剔除解释变量数值为0 的样本并采用winsorize方法,将1%以下和99%以上的数值分别替换为1%和99%的取值,得到的稳健性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表4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R&D投入的回归结果
变量模型1模型2c-0.135-0.066Jijin0.081Changqi1.276***Duanqi-1.018***Lnsize0.02***0.016***Lev-0.393***-0.339***Growth0.00040.019Tobinq-0.022***-0.013***Share-0.29***-0.268***Rsh-0.176***-0.145***Ind0.241***0.152***Msh0.044**0.056***Year控制控制ADJUST_R20.680.71F统计值83.83***93.04***注:***、**、*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表5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
变量模型1模型2c0.499***0.47***Jijin0.068Changqi0.602***Duanqi-0.368***Lnsize-0.017***-0.016***Lev-0.111***-0.094***Growth-0.0060.009Tobinq-0.005**-0.0009*Share-0.131***-0.128***Rsh-0.11***-0.109***Ind0.060*0.025*Msh0.058**0.062***Year控制控制ADJUST_R20.230.27F统计值11.40***12.37***注:***、**、*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从稳健性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R&D投入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068但不显著,说明证券投资基金整体持股与企业R&D投入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长期投资者持股与R&D投入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602,并且在1%水平下显著;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368,并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说明长期投资者持股会促进企业的R&D投入,而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会阻碍企业的R&D投入。这与前文的研究假设以及研究结论是基本一致的,表明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笔者根据2008年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相关规定,选取了信息技术业、制造行业中的电子、机器设备仪表和医药生物制品这四个行业中于2004年至2011年披露R&D投入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企业R&D投入的关系,研究发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企业R&D投入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的换手率特征将其分为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机会主义者之后,发现长期投资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显著正相关,而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显著负相关。
笔者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第一,在未来研究机构投资者的相关问题时,不能将机构投资者都视为是同一性质的机构投资者,需要对机构投资者的性质予以适当的甄别,因为不同性质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目的与投资风格可能是不一样的。第二,我国应大力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正相关,所以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存在对于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三,对短期机会主义者予以适当的监管。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显著负相关,而R&D投入与企业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息息相关,而短期机会主义者的存在会阻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这对于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国际竞争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应当对短期机会主义者予以适当的监管。
参考文献:
陈艳艳,谭燕,谭劲松. 2013.政治联系与会计稳健性[J].南开管理评论(1):33-40.
范海峰,胡玉明.2012.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研发支出――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9):60-69.
刘京军,徐浩萍.2012.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者还是短期机会主义者?[J].金融研究(9):141-154.
刘斯D.2013.长期投资者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5):95-102.
谭克诚.2013.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下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65-69.
王宇峰,左征婷,杨帆.2012.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5):102-107+144.
夏冠军,陆根尧.2012.资本市场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J].科学学研究(9):1370-1377.
伊志宏,李艳丽.2013.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角色:一个文献综述[J].管理评论(5):60-71.
赵洪江,夏晖.2009.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创新行为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5):33-39+54.
周建,任尚华,金媛媛,等.2012.董事会资本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沪深两市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研究与发展管理(1):67-77.
BAYSINGER B D, KOSNIK R D, TURK T A. 1991.Effects of board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on corporate R&D strateg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1): 205-214.
BUSHEE B J.1998. Investors on myopic R&D investment behavior[J]. The accounting review, 73(3):305-333.
BALKIN D B, Markman G D, Gomez-Mejia L R. 2000.Is CEO pay in high-technology firms related to innov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43(6): 1118-1129.
CHAUVIN K W, HIRSCHEY M. 1993.Advertising, R&D expenditures and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firm[J]. Financial management, 22(4):128-140.
CHAN L K C, LAKONISHOK J, SOUGIANNIS T. 2001.The stock market valua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56(6):2431-2456.
DOWLING M J, McGEE J E.1994.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strategies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a study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dustry[J]. Management Science, 40(12): 1663-1677.
DAVID P, HITT M A, GIMENO J. 2001.The influence of activism by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on R&D[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4(1): 144-157.
ENG L L, SHACKELL M.2001.The implications of long-term performance plans and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for firm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investmen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 Finance, 16(2): 117-139.
GRAVES S B. 1988.Institutional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R&D in the computer industr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1(2): 417-428.
GASPAR J M, MASSA M, MATOS P. 2005.Shareholder investment horizons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76(1): 135-165.
HANSEN G S, HILL C W L. 1991.Ar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myopic? A time\series study of four technology\driven industri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2(1): 1-16.
KOCHHAR R, DAVID P.1996.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firm innovation: A test of competing hypothes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7(1): 73-84.
KOH P S. 2007.Institutional investor type,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benchmark beater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6(3): 267-299.
WAHAL S, McCONNELL J J. 2000.Do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exacerbate managerial myopia?[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6(3): 307-329.
YAN X S, ZHANG Z.2009.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equity returns: Are short-term institutions better informed?[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2(2): 893-924.
(编校:蜀丹)
Heterogeneity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Corporate R&D Investment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the HighTech Enterprise from AShare
JIANG Yanhui, TANG Jiacai, YAO Kaohua
(Business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6,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