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价值取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1 世纪,我国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可以概括为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所带来的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使企业管理面临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同时,我国又加入了WTO,这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必然从封闭型趋向开放型并处于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之中。新环境、新形势对我国企业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企业管理仅靠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已远远不够了。强化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根本保证。
一、新形势发展要求企业管理进一步创新
(一)企业管理创新是实现“两个转变”的要求
目前正是我国实现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两个转变必然要求企业管理进一步创新。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是以生产为导向的封闭型、被动型、粗放型、物本型的管理模式。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大加强。这种情况必然要求企业管理进行变革和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自主型、集约型、人本型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现在已经走出短缺、奔向“过剩”,经济增长方式也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把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节能降耗、提高附加值和增加经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创新。
(二)企业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1 世纪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有别于以土地、劳动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能源、原材料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它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配置要素,以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作动力,以导致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主要特征。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我国企业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它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经营决策上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在作业流程上进行重新安排或彻底更新;知识经济是一种网络化经济,它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高管理效率;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它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在管理思想上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并提高企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重视环境管理。总之,知识经济必然要求企业管理在各个方面推进变革和创新。
(三)企业管理创新是加入WTO 的要求
加入WTO这样一个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组织,符合我国的前进方向和长远利益。加入WTO会给我国企业的管理带来诸多机遇,企业将更加深入地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有了更多、更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的机会,能更为直接地引进、借鉴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从而给国内企业带来崭新的管理视角和发展思路。加入WTO 也预示着我国企业在经济运行规则上的国际统一化,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对资源的控制和产业的垄断,直至完全退出一般性竞争市场,这将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完全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当然,加入WTO也会给我国企业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加入WTO 预示着我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使外商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主体更趋跨国化,投资方式更趋多样化;预示着更多的外国商品和服务将涌入国门,从而导致中国市场竞争加剧,原有的市场份额将重新分配;预示着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将通过人力资源本土化政策的实施,使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上述种种趋势都预示着企业运行和管理环境的剧烈变化,它必将迫使我国企业进一步加速推进自身的创新过程,并努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一)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
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清楚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管理创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科学管理思想,在此基础上,更新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部署,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二)建立有效机制,培育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因此,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职业化。
(三)构建企业创新文化
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也需要文化渗透,需要建立一个健康向上、同心同德、生生不息的企业人本文化。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为此,要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构建企业管理创新的软环境,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表彰创新英雄人物,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礼仪以及创新文化网络,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来感染员工。
(四)加快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互保证的关系。制度创新是解决企业资源市场配置的微观机制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细胞。管理创新是解决企业内部资源组合,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也就是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开发活力、行为激励体系及高效运作的机制。制度创新能为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增加推动力。因此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价值取向
应该看到,在现实的社会中,我国一些公司的高速增长是带有原罪的,带着对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破坏性和资源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明确企业和决策者的对外价值、决策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尤为重要。企业家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创新价值取向的核心。
(一)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发展尽一些义务。虽然社会效益和企业利润有时会发生冲突,但更有相辅相成的一面。既要讲究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能够长期存在、永续经营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引入企业社会效益经营理念,强调企业管理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效益是企业获得长期利益的重要保证。企业和用户、社会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了这种关系,企业也就不复存在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对待用户,是否注重社会效益,对企业长期利益的获得和发展至关重要。社会效益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公益形象,能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依托有形资产获得更多效益,具有促进企业有形经济资产原子裂变式增长凝聚人心的功能。而社会效益需求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有学者把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安全性需求、赢利性需求、独立性需求、超常发展需求和社会效益需求,这些需求呈阶梯形结构,社会效益需求处于企业需求的最高层次,也是企业存在的原本目标和价值。
(二)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注重社会效益和企业长期利益的一致性,在注重和追求社会效益的过程中获取企业自身的最大利益,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路子。虽然企业的目的是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但也要考虑经营活动对他人、对社会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要以社会伦理规范自身的经营活动,以民族责任感审视企业行为,最基本的是要做到企业的发展不是以损害他人为前提,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企业经营者人人自律,企业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整体发展环境。行业协会和企业家俱乐部等社会团体也要发挥作用,引导企业树立管理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大力宣传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形成示范效应。
【关键词】经营管理理念 创新 价值取向21世纪,我国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可以概括为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所带来的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使企业管理面临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同时,我国又加入了WTO,这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必然从封闭型趋向开放型并处于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之中。新环境、新形势对我国企业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企业管理仅靠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已远远不够了。强化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根本保证。
一、新形势发展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勇于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化经营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经营业绩总体上还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的盲目性、短视性,缺乏战略规划能力。面对外国跨国公司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企业必须精心谋划、运筹帷幄,找准跨国经营的切入点,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战略创新,这是跨国经营获得成功的重要战略要素。为此,我们要在经营的战略观念上不断调整、更新,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要求,提高国际化竞争水平。
21 世纪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我国企业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它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经营决策上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在作业流程上进行重新安排或彻底更新;它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高管理效率;它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在管理思想上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并提高企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重视环境管理。
加入WTO这样一个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组织,会给我国企业的管理带来诸多机遇,也预示着我国企业在经济运行规则上的国际统一化。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对资源的控制和产业的垄断,直至完全退出一般性竞争市场,这将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完全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上述种种趋势都预示着企业运行和管理环境的剧烈变化,它必将迫使我国企业进一步加速推进自身的创新过程,并努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1.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
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清楚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管理创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科学管理思想,在此基础上,更新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部署,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2.建立有效机制,培育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因此,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职业化。
3.构建企业创新文化
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也需要文化渗透,需要建立一个健康向上、同心同德、生生不息的企业人本文化。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为此,要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构建企业管理创新的软环境,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表彰创新英雄人物,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礼仪以及创新文化网络,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来感染员工。
4.加快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现代企业的竞争也是企业制度间的竞争。企业制度先进与否,企业制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一些先锋跨国经营企业无一例外地对原有企业制度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实现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即对原有企业进行了产权改造,实现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对企业产权关系实行了全面的重组和建设,这是其跨国经营成功的重要原因和制度保证。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些企业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从而加快了跨国经营的步伐,为企业更快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制度平台。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价值取向调整
应该看到,在现实的社会中,一些企业的高速增长带着对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明确企业和决策者的对外价值、决策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尤为重要。企业家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创新价值取向的核心。
1.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发展尽一些义务。虽然社会效益和企业利润有时会发生冲突,但更有相辅相成的一面。既要讲究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能够长期存在、永续经营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引入企业社会效益经营理念,强调企业管理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效益是企业获得长期利益的重要保证。
2.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注重社会效益和企业长期利益的一致性,在注重和追求社会效益的过程中获取企业自身的最大利益,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路子。虽然企业的目的是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但也要考虑经营活动对他人、对社会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要以社会伦理规范自身的经营活动,以民族责任感审视企业行为,最基本的是要做到企业的发展不是以损害他人为前提,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企业经营者人人自律,企业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整体发展环境。行业协会和企业家俱乐部等社会团体也要发挥作用,引导企业树立管理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大力宣传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形成示范效应。
昨日,包括海尔、美的、长虹等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中消协基于未知原因并未有点名哪些企业产品差,但这份报告却给众多企业的下乡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8件有1件出现过维修,产品维修率高达12.5%,让我们都感到意外,也让我们感到委屈。
上述人士表示,作为消费者权益代言人的中消协演绎的家电下乡“质量门”大棒横扫“全部家电下乡产品”,未免殃及无辜,使一些始作俑者——打着下乡旗号的“李鬼”厂商抱着侥幸逃脱制裁及舆论谴责的心理,暗中偷乐。
数据从何而来?
海尔、美的、TCL相关人士指出,2007年底家电下乡试点以来,各大中标厂商在履行中标义务,定制开发家电下乡产品设计及制造环节严把质量关方面,均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确保家电下乡产品质量。中国家电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从产品设计开发角度来看,家电的故障率主要在使用5—6年后出现。
记者注意到,在该报告后,中国家电协会迅速做出反应,以书面形式向中消协提出建议,希望提供调查报告的原始数据、抽样方式等资料,以便针对各种问题指导相关家电企业进行监督调查,改进家电下乡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从2007年以来的洗衣机、热水器、空调等监督抽查质量公告中看到,家电的总体质量合格率均维持在89%—99%之间,相对于其它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则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家电下乡产品质量门并非“普遍现象”。
截止记者发稿前,中消协尚未对中国家电协会的建议表态。业内人士表示,数据的真实性、普适性及准确性等技术性问题,已不是家电下乡产品“质量门”讨论的关键。关键在于如何将那些冒充下乡产品及“李鬼”制造商或销售企业,公布于众,并通过政府执法、舆论监督、消费者反馈等多种渠道强化管理,规范市场。
问题出在哪儿?
一位南方某家电企业人员告诉记者,在中消协对外报告的第二天,他们就对12.5%的产品维修率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一些打着“家电下乡”中标产品幌子的山寨家电出售所致。该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农村市场走访中就发现,一些商家自己注册品牌后在浙江、广东等地贴牌,然后卖给老百姓,也会给13%的补贴。整个过程完全被克隆了,老百姓只管有补贴,价格还便宜。
记者调查后还发现,一些经销商为了借机谋利,不仅在外贴牌搭车销售,还混淆中标和非中标产品,将促销变成补贴,将一些质量没有保障家电卖给农民,引发了下乡机口碑差等问题。
记者在报告中还看到,维修网点远、配件价格贵和服务人员素质低,是农村消费者对维修服务不满意的三大主因。对此,一家慈溪的洗衣机企业下乡办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许多农村服务网点确实存在上述问题,更可怕的是,一些农村服务商为赚钱还会卖翻新机、二手产品。还有不少将产品小故障夸大,达到更换零部件赚钱的目标。
一位行业观察家指出,中标企业对下乡的产品质量肯定是有保证的,不可能会为了一时谋利偷工减料。更关键的是,这些中标企业的违规违法成本很高,不仅面临被处罚,还会面临舆论讨伐,今后将很难生存。
关键词:工程 项目 管理 误区
尽管项目型和矩阵型的企业组织架构在我国的大型工程公司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协调上的高度灵活性和技术上的稳定延续性等优点,目前国内很多中小型工程公司,仍然沿用了传统的职能型企业架构来管理工程项目的实施。所谓职能型企业架构,指的是企业按职能来组织部门分工,把承担相同职能的管理业务及其相关人员组合在一起,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和职务,如工程公司按专业设置为市场开发部、设备采购部、技术部、工程部等,而工程部又按专业分为土建组、管道组、电气组等。
然而,由于资源、授权有限以及在民族文化、管理理念甚至管理者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很多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在管理过程中只粗浅地关心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忽视了对项目的全面、精细化管理,从而使项目管理不断地走进误区,这不仅给国家、建设方、承建方带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设项目健康、有序的发展。
成功的项目都是类似的,而不成功的项目却各有各的不成功之处。作为多年在职能型架构的工程公司中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基层项目经理,针对项目管理中常见的九个误区, 特提出一些见解供有识之士参考。
1.项目启动
1.1项目经理何时介入项目
误区:项目合同签署前,都是公司市场部的事情;商务上有市场经理负责,技术上有投标方案组负责;项目经理在项目合同签署后再介入即可。
剖析:管理控制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一种预防性控制。按照管理控制线的理论,项目经理越早介入项目进行控制,项目失败的风险就越小,项目变更的代价也越低。作为工程公司,销售的不仅是项目产品和服务,更应该是项目前景,需要让顾客关心的不仅是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有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能实实在在地协助他们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工作状态。在这个意义上,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可以基于自己丰富的同类工程经验,结合技术人员的前瞻性和市场人员的灵活性,协助市场人员提前介入与项目业主的沟通,更全面地摸清业主对项目的意图和期望,清晰地描述项目实施的过程和未来的前景,解除业主的顾虑,让业主放心。这样既有利于早日与业主达成合同上的一致,又有利于项目经理对项目的实施早做准备。
1.2合同保密
误区:合同,无论是与甲方的合同,还是与分包方的合同,都严格保密。
剖析:合同,涉及到部分商业秘密,对合同条款保密,似乎无可厚非。现实中,很多工程公司对项目合同讳莫如深,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部的主要成员甚至项目经理,有时候都很难见到全部的、完整的合同,仅靠一份简单的任务书甚至只是口头交待就来接受或去安排工作,这与国外某些工程公司中项目部内部人员人手一套项目合同的状况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项目合同是工程顺利实施最根本的依据之一,也是衡量项目范围、进度、成本等指标最重要的依据,要想项目成功,必须确保项目部每个成员根据合同全面、正确、完整地理解其在项目中应该承担的任务,以及在本项目上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合理配合时间。事实上,职能型工程公司中很多项目部的成员是在实施过程中先后介入的,他们对项目背景、工作范围、工作目标、工作状态等信息的理解,会因为工作安排时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时间、空间、技术等因素造成信息的遗漏或误差,导致他们很难很快进入角色,或者在进入项目初期走很多不必要走的弯路。
让项目部每个成员尽量提前了解项目合同的全部内容,还可以使每个成员从不同的侧面对工程合同的执行过程进行交流、探讨、监督和反思,减少、避免项目经理在工作安排中的疏漏,这对于保证项目管理过程的无缝衔接,实现精细化管理意义重大。
2.项目策划
2.1项目二次设计
误区:工程实施时应付性地向公司或业主提交二次设计资料。
剖析:二次设计是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中比较成功的一道工序,很多工程公司在项目投标时还会承诺提供相比于设计院的图纸更详细的二次设计资料,包括施工详图、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等。然而,二次设计无需设计资质,要求不似设计院出图那么严格,很多项目经理在进行项目策划时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常常应付性地准备、提交二次设计资料,很多时候甚至还会出现所参考的同类项目名称、工艺过程等张冠李戴型的低级错误。
二次设计,应该是工程项目部接受到项目任务后、正式进场施工前的主要工作,其实质是项目正式开工前的纸面模拟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进一步完善原设计图纸,向业主提供优化工艺流程的建议并通过这些优化获得更多的应有的利益;可以细化、优化施工过程管理计划和施工方案,确定最佳的施工路线;通过假设情景分析等手段,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实践证明,对于工程公司来说,项目实施成本节约的最大来源,不是来自于项目施工过程,也不是来自于项目收尾过程,而是来自于项目的二次设计过程。二次设计的深度越深,实际施工时就越顺利,返工、次品废品、怠工等现象就越少。
2.2项目干系人管理
误区:项目的实施,管理好项目团队成员,处理好与设计院、监理、业主、兄弟施工单位的关系就行了。
剖析:这种观念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项目团队成员之外,设计院、监理、业主、兄弟施工单位,确实是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打交道最密切的几类主要的项目干系人,但却不是全部的、必须重视的项目干系人。所谓项目干系人,是指与项目有相关利益的所有的人(或组织),不仅是指参与项目的各方,还包括其利益会因项目的实施而受到影响的所有的人(或组织)。项目干系人可能会对项目的启动、实施和结果施加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项目经理必须充分识别项目干系人,根据他们的文化背景、种族信仰、生活习惯等特征,分别确定他们的真实、最终的需求和期望,并尽最大努力管理与这些需求和期望相关的影响,才能使项目顺利实施并获得最终成功。一般认为,与项目有相关利益的所有的人(或组织),还应包括投资方、政府机构(如工程监督机构、环保验收机构)、新闻媒体、供货方(分包方)、本企业内的各职能部门及同事、本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本企业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社会公众、来项目现场参观的业主的同行等等。笔者负责的一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就曾经因为项目所在地周边社会公众的阻挠而停工达7个月之久,项目进程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一个成熟的项目经理,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将项目放到更大的环境中去思考对项目干系人的管理,才能平衡好所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做到双赢、多赢。
2.3对工程风险的认识
误区:工程施工中注意防范施工安全事故,风险管控就到位了。
剖析:工程风险的合理管理与控制,与施工安全管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程实施中的风险远不止施工安全事故这一种。很多项目经理持有这种错误观念的原因,是由于对工程风险认识严重不足,在工程管理中只依靠经验积累来判断、处置。工程风险源于项目进展的不确定性,包括:不可预见的风险和可以预见的风险,实际应用中分别以管理储备(公司层面)和应急储备(项目层面)来应对。风险还可以分为经营上的风险(如业主方面的、经营合同方面的)、管理上的风险(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经济上的风险(如利率、劳动力价格)和技术上的风险(如设计上的、新技术应用上的)等。在项目启动阶段,项目经理就应该通过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设立项目风险登记册,评估各项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在项目实施阶段还要时刻监控风险的发展过程,有效采取并适时调整应对措施,将消极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将努力开拓、创造条件提高积极风险带来的机会。
3.过程管理
3.1项目范围的蔓延与镀金
误区: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惜一切代价,打造精品工程。
剖析:不惜一切代价,打造精品工程,这是一种对项目合同范围的镀金。所谓镀金,就是项目团队主动在项目范围之外增加额外的工作。除了出于公司战略的考虑,不计成本打造样板工程,否则,对于正常的项目管理来讲,这种做法意味着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是不可取的。众所周知,同一个项目,按不同的质量标准做,其成本是大不一样的。所以,一旦项目合同签订完毕,质量标准、合同范围便已确定,除非另外办理范围变更手续,否则,就应该严格按合同施工。
另一种对项目合同的不恰当变更是项目范围的蔓延,即在业主的要求下(以各种方式),不经过正常的范围变更控制批准程序而直接就扩大了项目范围的工作内容,而事后也不补办或不能补办相关的变更手续。
把好合同范围变更关,对于控制好项目成本、按时完成项目至关重要。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杜绝项目范围的蔓延与镀金现象,确保按照既定的项目基准完成项目。
3.2长期性人力资源与临时性人力资源
误区:项目部往往尽量多地向公司或其他职能部门伸手要人、要资源。
剖析:职能型工程公司中工程项目数量相对较少。公司的规模及项目的离散性,决定了项目的各项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常处于匮乏状态。项目经理缺乏开拓精神,被传统的资源观所束缚,只盯着公司内部的长期性资源,总是不停地向公司或其他职能部门要人,常使得项目部演变为人力及其它资源相对固定的“分公司”,或者使得各职能部门的人员将很多时间浪费在来往各项目救急的旅途中,造成公司人力资源的低效与浪费。因此,公司应该鼓励项目经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应对抢工期等特殊情况急需人员或技术支持时积极开辟多种渠道获取临时性人力资源,不求为我所有,只求为我所用,如从项目所在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甚至项目业主那里临时聘请相关人员等;部分技术问题,不一定非要面对面地在项目现场解决,围绕项目目标建立、补充虚拟的项目团队,跨地区甚至跨国境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技术合作也可以。
这种现象常发生在公司对项目部缺乏严格绩效考核情况下。严格考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类现象。
4.项目收尾
4.1项目资料与组织过程资产
误区:在工程竣工时按业主、监理要求的格式做一套(N份)资料签字盖章提交就行,平时无所谓,大不了补做。
剖析:这是职能型工程公司里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项目经理常以人手不足、工期紧张来不及等借口忽视工程资料的重要性。事实上,项目资料是一个不断积累过程,是项目顺利实施和最终完成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原因如下:①按国家规范要求,工程实施的各个过程,都有相应的过程资料需要及时提交给业主/监理,这些资料,其实并非都是流于形式,而是都有实质性内容的,可以完整记录工程施工的进程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件。②完善的工程资料可以给项目部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一旦发生纠纷,更容易提供有力的证据材料。例如,开工报告可以确认合同项目开工日期,固定了施工工期的起始日;完整的开箱验收资料,可以充分保护工程公司的权益,防止竣工交接时因为设备随机资料及备品备件等问题而纠缠不清;工作周报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工期因为天气等不可抗力原因而延误;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单则可以记录工程的实质性进展;工程决算时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联系单(工程签证单)是核实工程量变更的最重要的依据,直接影响到工程合同的最终结算总金额。③及时、有效做好过程资料,不仅可大大减轻竣工资料提交时的工作压力,而且也是向业主展现企业规范形象的重要内容。④项目过程资料(含项目竣工资料、项目审计评审资料)是组织过程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项目结束时一起完整移交到公司归档。
所谓组织过程资产,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中提出,包括任何或全部与过程相关的资产,可来自任一或所有参与项目的组织,用于帮助项目成功。组织过程资产可分为两大类,流程与程序,如标准化的准则、模板、规定等;共享知识库,如项目进度网络图、经验与教训、问题与缺陷管理数据库、风险登记册等。可见,项目部在实施项目之初,可以从公司的组织过程资产中充分借鉴同类项目的信息以帮助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项目部也有责任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对组织过程资产进行必要的更新和补充,即,将本项目使用过的范围、成本、进度、质量等的基准,出现过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财务数据,风险管理,项目评价,产品确认以及验收标准,工程实施经验总结等,以适当的文件形式归档到公司,以便为未来的同类项目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4.2项目结束:什么是项目的成功?
误区:项目顺利结束并移交出去,工程款按时按量拿回来,项目就成功了。
剖析:由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特性,许多项目经理持有上述认识。但是,成功的项目,其标准还不仅于此,真正成功的项目应包括三个方面:①项目本身的成功,即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做完了,各项经济指标符合项目目标,各项技术指标、功能满足合同要求。对于项目本身的成功,有一个特例,即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企业内外部各种原因但非项目部本身的原因而被终止,在项目经理的管理下,以在项目启动时的管理基准为考核指标,项目部或公司在本项目上的经济、技术上不但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损失甚至还有较大的收获,也就是说,不考虑本项目上工程公司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情况,仅考虑项目启动时项目部与工程公司之间约定的经济技术考核指标,该项目在被终止时的成本产出比在比较合理的区间内,这样的项目,仍然可以认为是成功了。②项目管理的成功,包括:项目各干系人有较高的满意度,项目成员业务水平与能力得到增强和提高,建设方、承建方、分包方之间有着合作性的工作关系并形成多赢局面,项目部对组织过程资产有重要贡献等。③与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目标保持一致,如,由于本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的创新,使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提高,对公司在项目所在地区的业务拓展或者对项目所在领域里的业务拓展有着重大推动作用和影响等。
或许,世界上永远也不会有真正成功的项目,而只有比较成功的项目。真正成功的项目所包括的上述三个方面作为衡量基准,永远是项目管理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项目管理追求完美的路,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王勇 张斌 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美)项目管理协会,2009年8月。
关键词“近00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引言
研究其“近00大学生”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实时性强的引导措施,不仅是对现有理论的补充完善,更能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刘建荣、钟运华(2014)重点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分析了“90后”就业价值取向特点的影响因素,但提出的引导措施主要是站在学校的角度上,没有其它三方的引导建议;刘健康、王朋朋(2014)立足于党的十三中全会《决定》,详尽地分析了大学生的择业就业现状,从个人、家庭、高校、社会和国家五个角度全面透彻地提出了相应的引导措施;AnnelieSchedinLeiulfsrud,JanD.Reinhardt(2014)通过在挪威对脊髓有损伤的人以及各岗位身体健康的工作人员进行31次采访,探讨在挪威脊髓损伤的人的就业价值,强调平等的实现每个人的就业价值是一个社会规范和道德义务。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步,研究其就业价值变化特点,分析并总结共性,通过个人、家庭、高校、社会和国家多方的努力,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与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以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择业就业,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奠定基础。
1“近00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因素
1.1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近00大学生”是被宠溺的一代,他们整体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抗挫折能力较差,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往往容易在求职路上遇到困难时退缩放弃,就业价值取向也易因为情绪波动而改变。1.2家庭教育与经济能力的影响中国大多数家庭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与支付能力去支持孩子继续学业,除少数个例外,几乎家庭都是支持子女接受教育,继续深造;并且大多数家庭遵循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教育。研究大学生的家庭情况会间接反映出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趋势。1.3社会教育观念与就业环境的影响教育方面:由“精英化”高等教育到现在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全民性”,但也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使得同一时间针对同一岗位的就业竞争者大幅度增多,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就业环境:就业市场供求决定的“双向选择”就业政策,使得毕业大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性,但整体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由于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变动不定,就业市场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职业要求繁杂,且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倾向选择或竞争的岗位不对口。
2“近00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其变化特点
2.1择业自主化:由就业到创业近年来,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趋势愈加明显。他们有主见,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以良好积极的形象向社会展示大学生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的同时鼓励、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自主创业的行列。2.2择业市场化:由对口到非对口大学生能够以较强的适应力与学习能力,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对就业方向选择做出改变,即使进入了不对口的行业,大学生会依靠自身的不断学习与积累经验,将“不对口”变成“对口”,这显示了大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会根据市场变化而变化。2.3择业多元化:不再局限铁饭碗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时候,不同于以往的挤在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国企,而是将目光投放在更具发展潜力的金融业、服务业等行业,说明大学生在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同时,能够运用长远的眼光去择业就业。2.4职业平等化:职业无尊卑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不再一窝蜂的倾向于高薪高职高待遇的职业,而是开始重视自己的爱好与自身的实际能力。他们意识到所有的职业都是平等的,都是值得被人尊敬的。他们更多的是选择可以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职业。2.5职业创新化:敏锐捕捉新职业当代大学生会根据生活的环境或社会大背景而选择那些刚刚兴起的行业。还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凭借自己的敏锐经济嗅觉而开创一种新型职业,这类职业往往起步容易,投资小,是社会需求的,就业市场却不存在的岗位。2.6就业信息化:就业渠道网络化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流通传播就是生命。在大学与社会的合作下,大学生可以通过就业市场信息:校园招聘会、双选会、企业宣讲见面会、网络招聘会等各种形式,及时参与到市场中。
3引导“近00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的有效措施
3.1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对自身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1)正确认知自身。正确审视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定位,以积极主动的心态乐观面对求职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2)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认真学习知识;增强自身人文素养;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经常参加比赛、实践工作等,加强面对压力与挑战的心理素质。(3)注重培养成熟心境与开朗性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投身到自然中,缓和自己急功近利的心;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培养自己开朗性格。(4)树立人生目标。大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为自己设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与终生理想,以阶段性目标为动力,明确自己人生主线。3.2家庭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1)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家庭作为一个小的社会载体,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家庭成员应该经常与子女谈心,时刻了解孩子内心变化。(2)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家庭成员应该经常在一起活动,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和谐的家庭关系会间接利于孩子形成正确意识形态。(3)家长以身作则。家长应该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与自我理想,避开追名逐利的生活,为子女做出榜样。3.3高校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1)培养正确就业意识。高校定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择业就业价值取向的意识,提高其分辨能力与就业能力。(2)将理论实践化。每学期定期开展模拟招聘赛,邀请企业从事相关工作人员到场评选,通过亲身实践的比赛,锻炼大学生求职的必要技巧与良好心态;分批、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到真实的招聘现场。(3)做好就业准备服务。高校及时就业信息;与各地企业形成合作关系,支持企业走进校园招聘;为毕业生全面准备就业所需学生档案、证明等材料。3.4社会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1)充分发挥媒体的力量。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走进基层、大学生考村官等等成功事迹,以传播积极阳光的信息来引导大学生正视择业就业问题。(2)企业寻求与高校联合。企业走进校园招聘,提高学生就业安全性;企业定向招收优秀或有意向毕业生;企业定期资助有联合关系的高校,加强学生对企业认识。(3)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企业自身严于律己,保证企业稳定运营;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宣扬积极行为。3.5国家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1)提供就业政策支持。近些年来国家出台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并且规定事业单位、公务员提高招聘比例等政策,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有益于大学生在潜意识里更加主动勇敢地迎接就业压力。(2)加强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性的保障就业市场的稳定秩序,维持公平竞争,为大学生排除后顾之忧。(3)完善教育制度与体系。完善义务教育体制,保证教育普及性与重要性并行,确保学生从小接受良好健康的教育,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同时,培养专业性与新型人才,在学生之间形成良好表率。
4结论
个人主观能动性、家庭教育与经济能力、社会教育观念与就业环境都会影响其就业价值取向;“近00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变化总体趋向于自主化、多元化与市场化,并且显现出更多的特点变化;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多方共同努力,实现全面、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的目标,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建荣,钟运华.“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4):122-124.
[2]刘建康,王朋朋.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分析及有效引导对策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61-65.
[3]AnnelieSchedinLeiulfsrud,JanD.Reinhardt.Thevalueofemploymentforpe-oplelivingwithspinalcordinjuryinNorway[J].Disability&Society,2014(8):1177-1191.
[4]罗薇,陈曦.马斯洛需求理论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3):200.
[5]林啟霞,张路.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差异分析——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亚太经济,2016(4):258.
[6]沈东华.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