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护理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5(b)-0158-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first aid chain-type nursing management process in primary hospital
LU Mei-ping
Inpatient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Shenwan Hospital in Zhongsha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 52846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irst aid chain-type nursing management process in grassroots hospital. Methods 122 patients given emergency rescu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August 2014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66) and control group (n=55)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method.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first aid chain-type nursing management process,whil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process.Successful rate of rescue,the effective time of salvage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in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Successful rate of rescue in observation group (89.39%)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8.57%) (P
[Key words] First aid chain;Nursing management;Rescue
急诊科患者通常病情危急,且病种较多,存在流动性大、抢救难度及风险性高、不可预见性等特征,医护工作者的抢救任务较重,在抢救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实现抢救流程的规范和有序化,便于提高抢救成功率[1-2]。现阶段,我国县级以下医院在不断发展,其人力资源、抢救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难度较大,医院设备无法满足灾难性或创伤性患者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使致残、致死率降低,必须做好抢救护理管理工作[3]。本文主要分析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2例急诊抢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管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56)。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9例,年龄18~59岁,平均(36.18±5.43)岁,其中轻症病例39例,重症病例27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18~60岁,平均(34.63±5.25)岁,其中轻症病例36例,重症病例20例。
1.2 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流程:提前准备好常规抢救用品,患者入院后,需及时评估其病情,监测其心率、血压等指标,并观察其呼吸变化情况,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
观察组采用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具体过程如下。①建立管理链:所有护理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内容包括急救现场模拟、急救操作及急救理论培训等,完成相应的培训工作后,护理人员需接受考核,未达标人员需继续参与培训,直到达标为止。同时,医院要制订合理的突发事件处理方案,明确抢救流程,将抢救环节细化,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知识,确保抢救护理工作有序进行。②成立抢救指导小组:抢救护理全程管理由总护士长负责,设置6人成立专科护士长组,各个部门间要相互协调,并告知副院长患者的具体抢救情况。除此之外,还需设置生活护理组、观察治疗组、生活干预组、重症监护组、接诊办公组。③管理抢救物品:专科护理人员必须强化管理抢救用品,定期检查物品,定点存放,并及时更新抢救用品,提高抢救的有效性与安全性。④抢救护理的具体工作:生活护理组、观察治疗组、生活干预组、重症监护组、接诊办公组中每组设置4名人员,以年龄、资历为依据搭配。接诊办公组主要负责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初步评估患者病情;重症监护组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及时给予护理、治疗与抢救措施;观察治疗组需要做好护理观察工作,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并监测其生命体征,给予基础护理,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协助医生完成各种治疗与检查;生活护理组主要负责指导患者的饮食与用药,提醒其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作好保暖工作;心理护理组要注重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当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时,要给予其心理疏导。
1.3 患者满意度评价标准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抢救护理有效性、护理安全性、护理态度、护理内容全面性等,共10个调查项目,每个项目10分,共100分,包括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种情况,评分标准如下。满意:≥80分;较满意:60~79分;不满意:≤59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成功率的比较
观察组中有59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89.39%,对照组中有44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78.57%,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P
2.2 两组抢救有效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抢救有效时间为(45.32±10.53)min,对照组为(81.28±13.26)min,观察组的抢救有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9,P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为83.93%,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急救链式护理管理的思路是链式抢救,通过优化抢救流程,可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使管理步骤规范化、科学化[4-5]。急救链式护理管理要求医院建立应急小组,提升急救护理技术,当意外发生后,及时组织抢救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基层医院的抢救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因此,这就要求医院能够实现抢救管理规范化,细化管理流程,从而取得更为显著的抢救效果[6-7]。
急救链式护理管理可以对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进行分工,并建立相应的急救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必须遵守,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以提升其抢救技巧,使其迅速进入抢救状态中,确保抢救工作顺利实施[8-9]。急救链式护理管理要求在抢救前建立有效的管理链,明确所有人员的职责。抢救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准确记住抢救物品的摆放位置,一旦需要用药,需立刻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3.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3-0071-0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process management in hospital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5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186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study,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aditional routine care was carried out;and then chose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6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186 cases of patients as the study group during the period of this research,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ocess management in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 in our hospital.Work efficiency,and the satisfaction of doctors,nurses and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Nursing work efficiency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ocess manage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ocess management(P
【Key words】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process management; Clinical effect
一般而言,?t院的急诊科由于每天接诊的患者较多,并且接诊的患者通常病情不同,其次急诊科接诊的患者病情往往十分严重,加之急诊科接诊的时间不确定性,而此一系列因素导致了急诊科的工作量大并繁琐,因此急诊科的急诊护理往往存在着较大的问题[1]。急诊护理管理是对医院急诊科护理进行全面管理的一种模式,但是以往的急诊护理管理却不能够对急诊科的护理做到全面管理,存在极大的疏忽,十分不利于患者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登记等,因此医院急诊科需要选择一种新的护理管理方式[2]。就此,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实施全面流程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具体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186例作为常规组,常规组中男109例,女77例,年龄18~78岁,平均(46.0±2.2)岁;再选择2015年8月-2016年
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186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中男107例,女79例,年龄19~78岁,平均(45.8±2.3)岁。2014年7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及医疗器械等均未改变,其中医师20名,护理人员30名,病床80张。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按照传统常规护理方式开展,主要对患者就诊时间、患病情况进行记录等。研究组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全面流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对医院的急诊科的各个区域进行工作划分,对于普通患者划分一片绿色区域进行接诊登记;对于慢性患者则可以划分一片黄色区域进行接诊登记;对于急重患者则可以划分一片红色区域进行接诊登记;对于急危症患者则可以划分一片黑色区域进行接诊登记等。第二,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患病情况,按照重病、危病等优先就诊的原则进行接诊分类,但是在此之前急诊科应设立接诊窗口、患病情况评估窗口、病症类型分类窗口等,从而确保急诊科的接诊秩序、信息统计分类等。第三,对急诊科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设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流程。首先,急诊科接诊专业人员应对接诊患者的信息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患者的患病情况、治疗情况等。其次,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出入院时间进行手写记录,然后输入至电脑保存。其次,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对急诊科的物品信息及其他信息进行分类统计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医院急诊科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前后的工作效率及医师、护理人员、两组患者对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前后急诊科护理工作效率比较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前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显著低于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后的工作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观察对象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前医师、护理人员、常规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率均低于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后医师、护理人员、研究者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老年病;护理水平;并发症
本文在对医院护理人员的深入访谈和沟通基础上,展开对卧床患者及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以后医院护理工作模式提供应有的帮助和指导依据。现报告如下。
1各医院对不同常见并发症的关注程度存在差异
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各类医院对于卧床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已经有了相应的关注,但是,通过深入沟通访谈我们发现,对于常见的几类并发症,医院的关注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①压疮是备受关注的常见并发症在以上我们所提到的四种常见并发症中,以压疮的受关注度最为明显,并且,已经有很多医院制定和践行了良好的处理措施,比如制定常规护理流程,建立有序的工作制度,把该病纳入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等,通过这些很大程度的为患者减轻了病痛带来的痛苦。不同的医院采取的措施各有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有的医院建立了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规范了难免性压疮和压疮的上报流程。并且制定了压疮的诊疗以及护理规范”;在访谈中,管理人员指出“压疮如果是院内发生的,就定为不良事件,按照流程来上报、分析和讨论”;另外如医院护理部牵头建立压疮的管理组织,制定压疮管理的实施方案。②DVT越来越受到关注DVT作为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已经有个别医院管理者意识到了DVT早期预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要性,,并建立了多学科合作的DVT防治小组,并制定了多层面的预防和处理流程,但是,从医疗行业整体来看,医疗部门对于DVT的关注甚少,偶尔能做到的也就是知识培训和开会时强调加强基础护理的工作,并没有真正把他应用到医院护理实际工作中。比如在采访中,有的医院工作人员提到:由于DVT需要牵涉到非常复杂的工程,他在牵涉护理行为的同时,还和医疗等方面密切相关,因而造成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关注不力。③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受关注程度低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在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疾病感染方面,只有大部分的三级医院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流程。比如他们有的成了危重症小组,专门用来检测和控制危重患者的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情况;有的医院建立了完善的制定、培训、落实、控制到反馈,再完善这样的一个完整流程;另外还有一些医院时对于危重症患者在这两种并发疾病的方面给予严格的关注和护理。与三级医院详细,一二级医院在这两种疾病的管理方面就显得甚为匮乏和不足,并在原因分析中指出,由于这两种病症都是需要由医生出具诊断书才得以确定,而护士仅仅是执行医生的医嘱,所以在并发症护理方面,只有医生要求过的,才能够给予关注和处理。
2不同级别医院在常见并发症管理水平上差距大
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发现,不同级别医院在这房间的处理措施和管理水平上差异巨大。通常,三级医院会在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几次沪上,根据相关的指导说明,再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管理措施和办法,还能够保持随时及时的更新。相比较而言,一、二级医院在这方面的工作则要差很多,在这方面的管理基础非常产,很多一级医院对并发症的管理仅仅做到了最基本的基础护理和具体操作技术方面,他们的制作流程和制度往往来源于上级医院,把上级医院的文件直接拿来学习,而这样未必适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这就造成了使用中俄低效;同时,在培训提升方面,也仅仅只有个别护理骨干人员才能有机会参加,且次数很少,大大制约了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能力。
3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管理措施落实情况与受关注程度存在差距
对于卧床常见的并发症压疮、DVT等的处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而目前,由于受限于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等因素,很多医院护理工作者在这方面的重视和关注还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提出呼吁,各类医院都应该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护士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患者在并发症的护理方面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并把相关的制度和流程、措施等践行到实际工作中。
4护理管理者对常见并发症的认知态度影响并发症的受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各类医院对卧床患者中比较常见的压疮和DVT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1.在压疮方面,由于该病情的发生风险极高,且病情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好坏有着必然的直接关系,目前多数医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并积极采用了品管圈,PDCA循环等科学管理手段,在管理体系中详细包含了风险评估、护理常规、不良事件上报、专科会诊等方面。2.在DVT方面,由于其危害性极大,万一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现动脉栓塞导致死亡,所以,DVT已经日益受到各类医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3.对于另外两种并发症,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医院及各类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度普遍较低。笔者在此呼吁相关人士和各级医院,今后尽可能的在这两种并发症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采取必要的措施如严格管道护理、呼吸功能锻炼等方发,有效的为这两种病症的控制和减弱贡献自己的力量。
5总结
本文通过对国内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分析,深刻揭示了目前我们各类医院在各类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化,以及对于不同并发症的关注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上发现,目前在护理管理水平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说非常不完善,为此,我们应该建立和落实各级医院的指导性护理规范,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从总体上提高对于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小妹,肖明朝,赵庆华,丁福,王迎春.重庆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护理人员能力及培训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08).
[2]解敏.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帮扶及一体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卫生人才.2015(01).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
急诊科与其他科室不同,此科室是整个医院中风险系数最高,发生纠纷最多的科室。因为急诊科收纳的患者都是病情较为严重,且发病急,有突发状况的患者。所以看护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必须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且经验较为丰富。当然,仅仅是要求医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好急诊室的护理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护理措施,这样医护人员才能在患者遭遇紧急状况下得心应手,及时诊治患者,减少风险。医院为了保证急诊科患者的康复状况,就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护理流程。本院就针对这一问题,重视急诊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运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择急诊科实行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后治疗的2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将此2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有男患者150例,女患者100例,年龄在10~70岁。这250例患者思维状况良好,且具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同时选取250例没有实行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后治疗的2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得知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性别以及年龄等要素上都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1.2方法 医院中的交接工作仍需进一步改进,尤其是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的交接工作。一旦有患者入院,应当合理安排患者的科室,并且实现与相关的科室进行联系,并且嘱咐在院的医务人员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患者所需的药物以及医生所需的器具。手术完成后移交患者时,医生应该向接待的护理人员说明患者的身体状况。且需要在患者的病情记录册上签字,接待患者的护理人员要将患者顺利的送入抢救室,在护送过程中应给予患者安慰。而对照组的250例患者则按照一般的护理流程进行。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以及护理上的差错和医患的纠纷状况以及患者以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需要处理的数据均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均数实±标准差(x±s)的形式表述,采用χ2和t检验方法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验,显著学水准设定为a=0.05,当P
2结果
250例观察组的患者也即是实行了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的患者的就诊时间较为及时,不存在护理差错,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纠纷也很少,护理记录较为完整,除此之外,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和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另外的250例没有实行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的对照组的患者的就诊时间较晚,在护理过程中有较多的差错,医患纠纷也较为严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不可观。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实行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有利于医院的整体效益的提升,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也能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推动作用[4]。
3讨论
在实行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前需要对接诊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在培训中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接诊人员的招收应该面向全院。对培训的学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在培训课程完成后进行相关的实例模拟考试。选取其中的优胜者。选取的医护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从容的面对患者的突发状况,并且及时的解决患者的问题。医院的接应人员要及时与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保持联系,问清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且了解患者入院的具体时间,这样才能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才能从容的接待患者,缩短交接的时间,可以减少患者的风险。绿色通道是专为危重患者开设的,当患者被送入医院后医院的医护人员就应该讲病重患者从绿色通道送往抢救室[5]。这可以缩短途中的时间,可以进行及时的抢救。在此次调查中,观察组的就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通过分析资料可以得知:观察组中的医患纠纷明显比对照组中的医患纠纷少,并且记录的完整性更高。由此可见,按流程进行的效果较好。观察组中出现的护理差错没有对照组中的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与护理记录表的实行有关。患者进入医院之后,相关的医护人员都能够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此评估是以护理记录表为依据。医护人员签名可以加强双方的责任感,自然就可以减少医患纠纷。
本次资料中选用模式的实用性十分高,因为此模式是通过医院中具有资深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总结而成的。参与流程模式研究的医护人员都是具有高素质的医务人员,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医学教养都很有造诣。医院内部的医护人员都非常了解急诊护理质量的流程,医护人员能够很好的处理患者的突发状况,应变能均较强。这次研究之所以会如此成功与医护人员的素质有直接联系,由此可见,急诊护理的质量与医护人员的质量成正比,因此,提高医院医护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
在本次研究的250例患者经过抢救都脱离生命危险,当患者恢复意识时,对患者进行手术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通过分析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P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能够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首先,患者就诊的时间缩短了,因而得到了及时的治疗,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除此之外,此模式的运行减少了医患纠纷,并且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由此可见,此模式在医学上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刘惠萍,区秀凤,区秀丽.层级带教在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101,31(1):156-157.
[2]谢俊清.评分系统指导急诊科预见性开展护理风险评估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2(34):120-122.
[3]陶毅兰,崔丹,王伟英.关于构建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8(8):141-144.
关键词: 补液信息化;排队选号;瓶贴
门诊和急诊是医院通向社会的窗口和前哨,是门急诊病人治疗疾病的重要地点,门急诊的治疗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门急诊具有工作量大、患者就诊时间相对集中、流动性大、患者年龄跨度大、病种多杂、病情复杂多变、新药种类繁杂、技术要求高、重复性强等特点[1]。门急诊中的补液室属于医院患者流动性相对比较大的科室,因此,门急诊补液室也就成为门急诊患者提供治疗的主要场所之一,门急诊补液室的管理不规范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风险,影响了静脉输液的安全高效。
1 现状分析
有研究这通过对某医院2008年至2010年三年20273例的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在这些病例资料中一共发生输液风险事件29例,总发生率为1.4‰,在这29例风险事件中,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的共有17例,占到风险病例数的58.6%;由于技术因素发生的共有4例,占到风险病例数的13.8%;由于管理因素发生的共有8例,占到风险病例数的27.6%,发生的情况与其他文献报道的结果相近[2]。
一般来说,二级医院的补液量在各等级医院中人数是最多的,而我院作为青浦区的中心医院,同时也是青浦区唯一一家创建三级医院的医院,补液人数更多于其他二级医院,所以对于补液的管理尤其重要,目前上海来说,部分三级医院对补液流程进行了改造,实行了补液的瓶贴管理。我院原有意引进三级医院的补液管理软件,但各个医院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不同的HIS厂商,不同的病源和医护人员素质,不同的结构等,正由于这些原因,加上制作成本问题,后期维护工作量比较大,所以外面制作补液管理软件的公司很少。对于我们这样的郊县二级医院来讲,形成了需求不对称的问题,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护理部、网络中心等几家部门联合起来,对现有的流程进行再造,由信息部门自主设计出合适于本院的补液流程和软件。
2 研究目的
对门诊补液的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合作,同时建立补液信息化系统,实现座位筛选,补液瓶贴打印,计算机核对信息,相关历史数据查询及统计功能。通过补液系统实现流程改造,优化补液室环境,规范补液室秩序,减少投诉和医疗纠纷,降低补液室人力成本投入,使护理人员从低水平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
3 创新之处
补液高峰期,护理部往往派出大量的人力仍然无法解决补液的排队冗杂的问题,另外,由于门诊输液病人年龄跨度大,病人密度高,流动大,病种多,用药比较复杂,护理工作更是繁忙,难以做到合理计划安排,给查对带来一定的困难,易导致差错的发生。本项目的目的就是用较低的成本改变补液室排队长,人员混乱冗杂的现状,减少人员投入,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比如说建立补液的对号入座流程,改变补液室“菜市场”的工作状况,建立补液与HIS相连,实现瓶贴打印,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避免由于混乱状况引起的投诉和医疗纠纷,可节约经济成本和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通过信息系统还可实现补液量的实时监控,护理部可以根据监控情况安排相应的人力。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建立补液的排队叫号系统,省去患者提着补液瓶苦苦排队的过程,真正做到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着想。
4 主要研究内容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首要问题和最基本要求,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护理因素是影响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护理实践中查对贯穿于护理工作每个环节的始终[3]。
门急诊补液患者排队时间长,医院投入大,投诉率高,医疗纠纷多正成为中等规模的综合性医院管理的难点。在高峰期间,虽然投入大量人力,但却收效甚微,运用信息化工具,建立补液信息化系统,优化门急诊补液的流程,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
首先,要对现有补液流程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补液流程进行深入了解;其次,对补液流程进行流程再造,根据现有条件,相应地改造相关流程;再次,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补液的排队选号、瓶贴打印等功能;最后,实现一些补液的统计功能,同时对现有的流程进行修订。
门急诊输液室是临床上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门急诊输液也是患者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以及护理人员的技能操作中应用最多和最常进行的一项工作之一。面对平均每日上百上千人次的输液工作,护理人员工作的质量,对于患者治疗的效果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临床上,门急诊输液工作具有工作量大,时段性强,牵涉部门多,患者病情复杂多样的特点,直接给工作造成诸多的安全隐患。因而,对门诊输液工作加强管理,提高门急诊大量输液时的工作质量,从而为患者提供及时、安全、有效和舒适的输液治疗服务,成为了所有医疗管理者和参与者共同面对的课题。
5 预期成果
门急诊输液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将明显减少输液差错事件的发生,门急诊输液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提高了管理者的管理效率[4]。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沿窗口,门急诊输液的输液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现补液的瓶贴打印,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护理安全。调查结果显示,使用电子打印瓶贴将大大降低护理的人力成本。目前医院以及各科室都在实行成本核算,而护理人力成本的降低,此消彼长,可使护士的待遇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整个医院的成本效益[5]。本项目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有巨
大的社会效益,通过成本、效率及人员等的节约,间接产生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卫兰.影响门急诊静脉输液安全的因素及对策,2010,11(3):197.
[2]杨健郦,曾红英.门诊输液实施零缺陷管理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1117.
[3]戴国红.门诊输液病人的查对管理.临床肺科杂志,2008,13(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