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国大学生创业对于解决就业、激发社会正能量、改变产业结构等各方面具有正面作用。但是创业不能只靠激情,理智和思考才能更好的创业创新。这就需要了解当前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现状和问题,改善创业创新教育,为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成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通过对三百多位学生的实践模拟课程的调查、以及通过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比赛的观察来看,大学生创业缺乏关于创业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对于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尚不足够,较多的创业创新项目缺乏资金来源或者来源不足,;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大学生创业技能欠缺。据调查,78%的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其中仅有42%的学生愿意接受创业课程的指导。创业的成功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的外部环境还不足以支撑大学生创业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氛围需要大力改进.
创业教育意识薄弱,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束缚。学生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业能力比较弱,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热情,对就业问题表现出“等、靠、要”的依赖情绪。
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授课教师大多是学术专家出身,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已经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一些高校在选择教材方面也存在很大局限性。
大学生普遍缺乏资金。技术、经验和能力.思想准备不足,创业风险意识不强,缺乏细致充分的调研,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力量,市场化经营运作经验不足,资金贷款困难重重,创业带有一点盲目性。创业项目技术含量和层次普遍不够高,“质”与“量”不并重。
二、SMELL模式内涵与教学实践检验
(一)SMELL模式内涵
SMEiL模式(STRATEGIC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 Learning),即战略性创业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该模式是一些大学自2006年以来,结合国际创业创新教育模式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围绕强化学生创新知识转化能力建设以及创业精神的培养教育理念,通过基于全球商业竞争的创业创新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力求探索出一套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业创新型综合能力人才的新路径。
其中STRATEGIC是指(如图):
Simulation Learning----商战模拟学习。主要学习形式是要促进学生参与全球创业实战模拟、全球创业计划大赛、案例大赛以及各类科技作品大赛;
Team-based Learning----团队协作学习。即学生是创业创新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要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协作学习,学习者之间是协商、合作的;
Role-play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角色扮演和互换学习。强调创业创新教学过程的角色扮演和互换性,以及学生积极参与创业问题的解决过程;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Integrated Learning ----知识整合应用学习。强调创业创新教学导向是以引导学生整合运用所学综合管理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为前导;
Target-oriented Learning ----目标导向型学习;教学的目标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性;
Entrepreneurship Chain Learning----创业学习链;教学程序是基于“创业活动 + 双导师制+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引导基金” 的创业学习链进行的;
Global Environment Learning----全球化商业环境学习;创业创新教学背景是基于全球化商业竞争的环境的,国际创业论坛,国际创业交流平台,国际创业培训师的培训项目为此提供良好的全球化商业学习环境;
Innovation-driving Learning----创新驱动学习;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成功,这也是创业创新教学效果最终评价的依据。
Competition-pushed Learning----商业竞争推动式学习。创业竞赛、模拟实验室和创业平台是主要教学工具,通过竞赛机制,这些工具能够为学生的商业竞争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SMELL模式下教学实践检验
在SMELL内涵理念下,对五个班级学生进行了实战模拟教学,通过实战模拟教学实践,使学生体会到真实企业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思维效果,并对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方式方法进行了锤炼。通过对教学结果的统计以及实践教学的体检,发现了以下成果与问题:
1.smell模式下实践教学检验的成果
(1)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加深了学生对团队合作的认识和体会。
五个班级共二十五组,每个组都进行了职务分类,每个组成员根据自身的性格、特长、专业等特征进行了适当的安排。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分工合理的工作效率,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并能通过讨论、会议等形式灵活处理团队工作的效率问题。较好的领会了团队合作的实际问题以及处理方式。
(2)商战模拟与角色互换提高学生的实践领悟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面临着未知的模拟实战环境,往往会发现角色担任中的不适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分析进行角色互换等手段进行解决。另外,在商战中,还存在违约、欺诈等情景设置,为提高学生的契约意识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而这些是一般的课堂教学所无法体会的内容。
(3)以最终综合实力比较为目标,推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在最终考核中,以商业运作战绩作为考核结果,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业积极性,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多个小组又参与了挑战杯竞赛以及实际创业项目,目标导向在此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4)专业知识的整合过程得到深化。
在实践教学学习过程中,财务、营销、生产运作管理等知识需要完美的组合,深化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得以体现。讲述性的专业链条无法让学生充分领会,但在实践教学中得以较好的贯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与使用得到很好的深化。
(5)教学各环节促进了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创业促进了学习、商业化的环境以及商业竞争模拟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通过仿真的实践教学,结合着竞赛等的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寻。主要是由于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发觉知识的缺乏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主动学习,弥补由于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缺乏所造成的缺憾。
2.smell模式下实践教学检验中发现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与竞赛等的综合观察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搭便车现象严重
在团队合作中,有部分小组成员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影响了团队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影响了小组的工作效率。由于没有解雇机制的存在,所以团队无法顺利的解决搭便车问题,这与实际环境有差异。如果设置解雇机制,则会造成学生考核没有分数,也包含了一定的强制性的特点。此问题需要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
(2)面对违信等社会常见问题,学生不知如何处理
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发生多起违信现象,经过统计:企业间交易出现三次违约现象。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未签订合同,口头协议被违信,导致公司出现业绩下滑等现象。学生的社会经验需要得到提高。
(3)战略思维有待提高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大多缺乏战略规划,对战略型问题忽视情况比较严重。经过访谈,得知学生对于战略问题忽视的主要原因在于:战略被认为是纯粹的理论,认为理论性的东西不适合实战创业创新。这种错误的认识主要是由于大学学习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
(4)参与竞赛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目前略显不足
在所有几百名学生中,最终参加相关比赛的经过考察大约为20%,大部分学生对于创业创新的理念不积极,更多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创业创新的条件和能力,其中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外部环境不允许进行创业创新。
三、基于SMEiL模式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学模式推广建议
综上所述,推广smell模式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学模式需要从外部环境与内部改进两方面进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效率与积极性,并提高其创业的成功率,促进学生就业和发展。
(一)外部环境方面建议
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与企业文化紧密相连。本文主要就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管理进行了探讨,分别从理念、品牌、文化、管理、职责和规划等几方面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
物业管理企业要在构建和谐社区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必须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容和概念,并且应该明白如何去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方可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切实发挥物业管理的积极作用,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的品味、品格和文明程度。
1 树立经营理念,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
物业管理企业中的成员因为生活经历、文化素质和工作性质不同,他们的价值取向也会千差万别,这时就需要将他们的价值取向向一个方向发展,需要一种凝聚他们的力量,继而利用他们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个企业要想深入人心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企业理念概念。因为,公众往往通过企业理念来了解企业,并就此在心中给企业形象和声誉定格,企业理念可以说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竞争成败,是一种无形的企业资产。这就需要培育一种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精神进行提炼、弘扬,建立企业独特的价值观。提出能反映企业精神面貌的,例如“诚信经营,服务至上”等经营理念,一切以业主利益为重,发展企业核心价值观。
一个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取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制定能反应企业经营理念的口号和行动准则,并以这些口号和准则为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来激励企业员工爱岗敬业,自觉维护企业形象。企业要想树立一种良好的形象,应该有自己独特向上的企业文化,并拥有一种健康拼搏的企业精神,这对企业发展作用不可估量。
2 打造品牌战略,树立鲜明企业形象
目前,物业管理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的竞争不再只是价格竞争和产品竞争,已经升级为品牌竞争。而品牌最重要的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企业文化直接关系到企业品牌,高品位和深层次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的文化底蕴。所以,应该建立起对内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对外能提升企业视觉印象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切实得到提升。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形象,并向外界传达了企业精神,精神是通过形象具体反映给公众的,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企业精神。因此,应该强化员工在思想文化、道德品质和服务技巧等方面的培训。要重视员工的外观形象,做到穿统一的服装,挂牌上岗,言语要亲切标准,耐心为业主服务。采用统一标识,办公环境要讲究色调、式样和陈设上的艺术和统一性,以别具风格的经营方式和文化品位,以良好的外观形象给业主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 凝练企业文化,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说就是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由新对旧的的挑战和改造。在定位企业文化时,企业领导要依据企业当前的发展战略,弘扬企业的优良传统,并借鉴和融合其它企业的先进经验,提出能反映本阶段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领导要重视自己的模范行为,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对员工的一种无声号召和示范。公司领导以自己的行动向企业员工诠释企业的价值观,带动和启发着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进行建设。
营造一种团结和拼搏的企业氛围。物业管理科应该编制出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手册,以向每一个员工传达企业精神和理念,并规范他们的行为,让员工将美好的形象展现给业主。企业员工要使用礼貌用语,微笑服务。激励员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业主真正被企业高质量的服务标准所感染,进而自觉为创建美好社区而努力。
4 加强科学管理,追求提质增效,创新服务能力
一正确引导业主养花草、宠物,学习安全常识和法规道德,提高业主文化思想素质,构建小区和谐氛围。再者,对物业主管部门申办物业企业和资质年检等工作程序进行简化,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发挥好社区居委会的协调作用。物业主管部门跟街道办一起,在各社区中成立居委会,组织居委会调解社区纠纷,尽量争取在社区中化解矛盾,减少法律诉讼;强化对于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指导,从当前业主的最关心的问题和需求出发,帮助业主创建业主委员会;在受到群众投诉后,尽快认真处理矛盾,维护社区稳定。
三是健全物业维修等日常资金的收缴和监管办法,保证公共设施维护有足够资金。完善维修资金等相关管理制度,清缴被挤占挪用的物业大修资金,追收未缴纳物业大修资金,形成维修资金的归集、使用和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合理使用维修资金,为社区居民提供完善的物业服务。
5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
应该发挥好企业文化凝聚、导向和规范的作用,切实做好企业物业管理。
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似一种粘合剂,它让全体员工的追求目标都集中在为企业经营共同奋斗上,彼此团结合作。一种积极的企业文化,应该可以让每个员工都看到企业的美好前景,把自己的命运跟企业命运紧密相连,并为之努力工作。在企业与员工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建立起相互支持和理解的和谐关系,形成巨大的凝聚力,给企业注入活力和生机。
导向作用。物业管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性的文化,它就像企业管理的灵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种种行为,是全体企业员工的理想和信念,它可以利用价值观念引导企业发展。
规范作用。企业文化来源于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又反过来成为了规范员工行为的准则,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约束力。
6 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
真正落实好企业文化建设,并将责任分配到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和党群工会工作部等部门,各个部门同心协力,创建齐抓共管新局面。
人力资源部主要的职责是引进优秀员工,并对其进行培养和激励,开展企业传统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和专业技能,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共同价值观。
综合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开展管理工作,对企业中的先进个人和感人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提高企业知名度;
党群工会工作部主要职责是组织企业员工进行技术比赛和劳动竞赛;开展多种形式的员工教育文体活动;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切实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7 加强总体规划,形成长效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是需要时间,逐步实现的。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该着眼于长远,制定分阶段的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计划。通过明确的制度来约束各部门和全体员工,以一定的奖惩措施配合实现岗位职责。应该通过日常教育和专门培训中,规范每位员工的言行,呈现企业的风采和先进文化成果。探索将工作做细做实的对策,有长期奋斗精神。以企业一线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基准,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邓钧.谈谈物业管理企业的文化建设现代物业.2008(12),36—57.
[2]刘婧.对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01),24—25.
关于中小企业 “强位弱势”问题
从个体和微观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诸如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诸多问题,尤其以融资难最为突出和普遍,这又大大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讲,它又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英国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就指出,在现行金融制度中,市场的力量无法促使资金配置到中小企业。就我国而言,除了政府在诚信环境建设、融资平台打造和配套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不足以外,单就借贷双方分析,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双方都存在问题,但我认为,还是应该从企业自身找病因,方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存在一些先天不足。
信息不对称。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经营信息更加不透明,外部出资者在收集中小企业信息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将承担更高的交易成本和更大的风险。若这些风险得不到足够的补偿,外部出资者就不会向中小企业投资。
规模不经济。由于中小企业在与银行打交道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转嫁部分额外成本,因此规模不经济产生的成本实际上主要被中小企业所承担。但中小企业对利率升水的承担能力也有一定限度,即支付的贷款利率不能超过其所投资项目的回报率。
经营不确定。经济灵活性是中小企业的天然优势,但在融资活动中,这种优势却可能转化为劣势。对于厌恶风险的外部出资者来说,灵活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不确定性。中小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倒闭率,显然使外部出资者特别是向其发放贷款的银行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使其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
抵押值不足。由于中小企业资本弱化的经营模式和固定资产比率低的财务特征,其所能用于抵押的实物资产与大企业相比显得十分匮乏。
体制不完善。由于金融压抑政策和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金融体制的结构单一,金融市场被少数大型金融机构所垄断,民间金融组织处于蛰伏状态,中小企业的融资就会由于渠道狭窄而受到极大的约束。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创新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我国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我认为,理论决定实践。有必要从理论分析入手,探讨和寻找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经典理论与案例,吸收先进理论与做法,才能从根本上求索出我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途径与方法。就我研究所掌握的情况分析,具体的理论支持有以下几点。
将融资理论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一并分析,可以得出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顺序。即在初创期,以内源融资为主;成长期和成熟期,以外源主动性银行融资为主;成熟期到衰退期之前,以内源权益性融资为主,此时,银行融资考虑退出;进入衰退期,则以外源被动性债务融资为主。如果能“二次创业”,则可以开始新一轮的主动性融资。但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中小企业始终存在对商业银行贷款融资的“路径依赖”。
从委托――理论角度出发,将储户――银行――中小企业纳入三角形契约关系之中予以分析。可以得出,它们之间是一种不完全契约,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存在所有者歧视和信贷配给,进而找出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症结。
从博弈论角度看,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它们之间是一种不完全信息下的不完美动态博弈,所以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不畅的问题,必须从减少信息不对称方面入手,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与加工成本,实现银企之间的信息充分与对称。
运用集群效应理论。可以提出成立“中小企业创业园”等类似企业组织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小企业之间的产业组合与融资互助,从而从中小企业自身方面提升整体竞争力与信用水平,为其融资提供条件。
借用生物共生理论观点。结合信息对称程度和交易成本大小,提出构建我国银企关系新模式,即“大银行―大企业”、“小银行―中小企业”的共生对应模式,是实现金融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制度安排,也是破解融资约束的突破口。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配套支持
银监会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非常重视,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业务指引,如要求商业银行要设立中小企业融资专营机构,加强六项机制建设,重点审查“三品”“三表”等非财务因素等等。
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它没有足够的自由资产可作抵押,银行为了抵制风险,就必须抓住现金流,而中小企业往往又是整个产业或物流链条上的一个节点,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可以有效转化为银行信用,既实现了企业及时回笼现金,又可以保证银行贷款封闭运行。在企业借款同时,要求法人提供担保,这样,个人的无限责任加上个人的信用水平都对中小企业风险进行了很好的缓释或披露,将个人信用纳入企业行为之中,可以确保银行贷款的相对安全。
另外,为鼓励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积极做好中小企业贷款,商业银行内部就要有激励机制。其中主要一个就是降低资本占用费分配比率,引导其做低资本消耗的业务。同时,相应提高大客户或高风险业务的资本配置占比,从结构上还可以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做到“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同时,监管部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要设一个容忍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比率要单独统计并解决,需要各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可以适当调整对中小企业贷款提拨备的比率,尤其是专项拨备方面,可相应降低比率,减少对当期收益的影响,进而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 从税收方面看,建议有关部门调整中小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的营业税率。在银行业整体税赋水平不变或略降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要调低营业税标准,以税收杠杆的方式,激励金融机构对小企业放贷。相应地,政府对涉及民生就业类的中小企业提供多种财政支持。包括财政提供启动资金,对银行贷款予以贴息,运用财政担保公司实现信用增级,减免企业或个人所得税等等。另外,还要运用一些信用平台,促进银企对接,增强项目的可贷性,提高小企业的可得性。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实战案例
中小企业的确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但是,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却又各有各的“难处”。因此,单就融资中的贷款而言,商业银行也需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融资需求,设计不同的信贷产品。只有“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我认为可以分为三大类。
针对工业生产型中小企业
工业生产具有周期性长、投入较大,拥有一定技术或专利,占有一定的固定资产,抗市场波动强等特点。如果是成长型的高科技工业企业,还具有产品销路好、回款良好、生命周期较长等优点。而且这类中小企业往往又是大型企业集团的“卫星式”配套企业,市场稳定性较好。所以,商业银行应该针对这种类型中小企业的特点量身定做对应的融资类产品。目前,可供操作的业务有以下三种。
知识产权(专利权)质押贷款。对拥有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应联手知识产权登记部门,在权威中介机构的评估价值上,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质押融资,真正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将技术转化为产业化所需的现金。
园区厂房按揭贷款。高科技工业生产企业大都坐落在各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园,针对前期投入较大的问题,商业银行可以推出“园区厂房(地)商用按揭贷款”。按照零售贷款模式去设计。而且在还款方式、期限等方面都要考虑企业现金流“前歉后丰”的特点,更体现人性化。 股东联保信用贷款。入股生产型企业的股东往往是战略性投资,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商业银行就应该激活股东的信心,利用他们的财务实力来帮助该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建立连带责任担保或股权质押贷款,取得银行贷款支持。
针对商贸流通型中小企业
这类企业具有物流周转快、上下游关系密、现金流速高等特点。但也存在自有资金少、成长性一般等不足。商业银行针对这些特征,需设计适应它们的信贷产品。 应收账款质押或保理业务。《物权法》出台以后,为动产质押提供了法律保障。人民银行专司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之责,这就更为大力推广此项业务铺平了道路。由于商贸流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存在一定的资金相互占压和支付账期的现象。因此,商业银行就应该运用这种融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盘活资金。
买方信贷业务。对于那些下游客户资金实力雄厚且信用记录良好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其下游客户(买方)发放专门用于购买销售商所售商品的贷款,实质是间接地支持了销售商的货款回收,改善了销售商的现金流量。
买方付息票据贴现业务。与传统的贴现业务不同,作为中小企业的买方如能替卖方贴付利息,采用商业票据融资方式支付相关费用,即可实现双方交易,又能以贴现率(远低于贷款利率)融得资金,可谓一举两得。对于中小企业报表来讲,只是由短期借款调整为应付票据。
针对涉农类中小企业
农业本身具有弱质性特征,而从事“三农”服务的中小企业就更需要呵护与支持。这里,就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作为一体进行融资计划的安排进行探讨。
保证保险贷款。鉴于“三农”的特殊性,一些保险公司纷纷推出各种保险产品,化解农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履约保证保险就应成为商业银行风险分担机制的一种选择。这种银保合作,也有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风险缓释。
林权、宅基地抵押贷款。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对“三农”问题提出新的期望。因此,金融机构要借大势、乘东风,就林权质押、农村宅基地有条件抵押等方面勇于突破,利用《物权法》和政策松绑的有利时机,唤起沉睡的“大地”,盘活这些资产,进而为“三农”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管理学》课程 理论与实践课程 新
一.《农业机械化管理学》课程概述
《农业机械化管理 》农业机械化管理的实质就是按照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要求,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及合理地组织农业技术设各进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活动。其主要任务表现为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及行政手段,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活动进行科学的决策,做到全面规划,有效的计划、组理论和技术织、指导及监督,从而使农业机械化达到最优的经济效果。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管理学、运筹学、工业技术经济学及系统工程基础知识,能够分析、研究如何用好、管好农业机械设备使农业机械化生产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目的,并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获得收益。
二.《农业机械化管理学》课程建设与内容方法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农机企业生产管理,二是农机企业设备管理,三是农机话生产管理。在实施过程中,课程少和讲课老师的不同,导致 《农业机械化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差别。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老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觉得费解难懂。而且学生学的过程中的积极性不高。教材内容及实验实习设备陈旧老化,修订更新缓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制约着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存在教学效果差,课堂互动差以及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知道了一些关于农业机械化的理论知识,一大批学生,除了在学习阶段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等所限,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够牢靠,还由于工作中未触及到农业机械,很快便淡忘了所学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知识。大多数同学反映的情况表明感到现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条件与实际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
2.2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差。该课程是实践性很强并且与理论并重的专业课。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效果差。课时太少,教学内容无法展开。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计划学时太少,在这么少的课时里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难度有点大。使课程内容支离破碎,造成知识体系结构不完整。现在的学生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根本无法理解及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但农业生产机械化化的实践教学受到时间,地点的诸多的限制, 有一些实践教学根本无法完成或只是部分完成, 降低了教学的效果。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重视的程度不够,与教师互动性不强。实践教学虽然是教学的一部分,但许多同学对实践课没有兴趣,自主学习性不强,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态度不认真, 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2.3课程资源建设不完善。课程资源建设就是通过备课等活动,搜集一些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案例、例题等资源。在高校里,教材和案例库建设存就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就是案例的供给数量不足。由于编写案例是费时费力的工作导致我国高校的案例教学中案例缺乏,供给不足问题尤其明显并伴有案例内容陈旧与教学内容脱节的问题出现。其次就是案例的质量参差不齐,案例编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用没有经过编辑和加工提炼的案例那么这个案例的适用性必然受到限制。管理系统开发滞后也极大的影响了案例库的建设。我国很多高校案例库应用管理系统开发的工作还很滞后,这又制约了案例库建设的进程,同时使案例的使用处于低效率状态。
三.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3.1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课程的教学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想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出改革。教师要有先进的教与学的理念 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堂的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下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解决一些问题,在讲课过程中要与学生一起探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习题增加理解记忆。可以以互联网为中心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教师也可搭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来进行交流,通过学生进行讨论增加主动学习的兴趣,并且在争论和探讨中,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通过这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除此之外还要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并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3.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为了解决实践教学中计划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也可以采用课内学时加课外学时的办法完成教学任务,把实践教学内容放在课外进行。然后由教师编写实验教学计划,对实验目的、方法、具体内容、考核指标做出明确规定后布置任务后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从而增加授课效率。由于该门课的实践性很强 ,然而传统的理论考试使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讲,成绩考核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对考试的改革来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在考试环节上应体现出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且实践考核应大于理论考核,理论考试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而实践考核则可以在实验室通过抽题的方式来进行。通过提升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3加强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修订好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进行教材和案例库建设。在大量收集案例之后,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学科专业不同的案例库,也可按照同一专业的不同内容建立案例库系统,开发案例库管理系统平台并且将案例整理归库。案例教学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一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根据案例库建设的不同目标,案例库的提交形式也多种多样。案例库的建立要考虑案例覆盖的知识点与教材内容的相关性及多样性。案例的内容理论的深浅应与教学要求相吻合。为了方便查询和提高利用率,尽可能对案例进行数据处理,把入库的案例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存放在库中,进行有序化加工处理。案例库可以对案例进行统一编选、制作,并对入库案例进行及时更新,使入库案例具有良好的覆盖性和系统性,并形成大量的企业素材积累,从而使学生和老师更为方便的使用案例。
结束语:《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应该弥补以往课程教育体系的不足,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制定该课程的考核标准。该门课程应该充实教学的内容,注重因材施教,并且要依托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成果。该课程同时也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校应该提升实践课程在该课程的比重。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平台进行教材和案例库建设。 通过采取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推进先进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实践与研究, 一定能为培养现代化农业所需人才发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敬堂,张富贵,方雷. 《农业机械化管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农机化,2012,04:197-200.
[关键词]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内容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根本途经。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我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创新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有效的企业管理离不开创新,在企业管理中,我们要进行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创新;成功的创业也离不开管理,无论是新创企业还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创业都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管理实践中用到的原理和方法正是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可见,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所以,我们应对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挖掘和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1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
1.1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
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展,一些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新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涌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发生变革。企业中出现的新变化对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但是,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企业实践,未及时引入企业实践中出现的新变化。如果学生接触不到企业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思维和能力。
1.2理论与实践脱节
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素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但是在教学中,普遍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检验,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1.3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不紧
在高校中,专业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企业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涉及面广。虽然在企业管理中需要进行创新,也有很多企业强调在企业内部进行创业,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也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机会,但是,很多教师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大多过分依赖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注重让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没有充分挖掘课程中蕴藏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机会,没有将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2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重构的思路
2.1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企业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更新知识储备,从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业态等传达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自学、网络、合作企业等途径来获取企业实践中的新变化,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信息共享等方式让学生学习,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紧扣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兼顾创新创业教育,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一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强化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二是根据课程特点设计相应的竞赛项目,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力;三是学生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企业中学习企业中先进的技术、工艺、管理方法等。
2.3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在创办企业前要对各种企业有所认识和了解,在创办企业后要对初创企业进行管理。所以,认识企业是创办企业的准备工作,管理企业是创办企业的后续工作。鉴于此,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认识企业、创办企业和管理企业三大模块,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一是增加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如增加了认识企业、创办企业两个项目;二是在每个项目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在每次课中考虑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3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