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贸业务实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贸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范围广、手续繁琐,它要求对外贸易的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和外贸专业知识,还应加强我们对外贸单证的了解和实际动手能力。
在这次实训中我们所做的单证有:制货物运输投保单、制一般原产地证、制普惠制产地证、制货物出运委托书、制出口货物订舱委托书、制海运提单、制商业发票、制装箱单、制汇票
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是为了提高我们制作常用外贸易业务单证和熟悉进出口业务一般流程,识别和加强单证业务操作能力的训练而进行的.让们进行比较系统的外贸业务综合技能训练,采取仿真模拟实际业务流程,一环套进行业务操作训练,为以后从事实际进出口贸易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因此,从大一我们商务英语专业就开设国际贸易、大二就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为了使我们更好地,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掌握本学期这门课程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相互联系,4月份本系特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让我们真正地认识到了和接触到了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论去联系实际.在这一周的进出口实务实训当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下,我把老师交给我们的实训任务圆满地完成了.在实训的过程中,我对进出口贸易的一些基本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实训,我对进出口贸易交易前的准备交易过程中的具体流程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也明白了平时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实际操作的必要性.
关键词:国际贸易 仿真互动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91-02
高职教育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训教学、实际操作才能实现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开展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究其原因,一是进出口业务一般是企业的重要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愿让实习学生接触和了解,更不愿将核心业务安排给学生实习;二是高职国贸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面向的中小型国贸公司本来员工就少而精,无法接纳成规模的学生实习。目前,很多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演示,但无法让学生在实际业务中进行操作,学生体验不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建设一种基于仿真互动平台,能进行真实业务操作的实训基地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就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内仿真互动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功能定位和建设思路进行探讨。
1 国际贸易仿真实训基地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贸市场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在市场竞争方面,外贸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市场正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外贸行业有进一步洗牌的强烈要求,而细分后的中小型国际贸易公司正面临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人才将成为核心竞争力。这些中小型国际贸易公司淡学历重能力,特别看重是否懂得国内外贸易法规和操作惯例,是否有从业经验。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这一需求变化,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学校加强国际贸易业务实训,培养能“零距离”上岗的人才。
经调查统计,湖南外贸职业学院2011 届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外贸企业和物流企业就业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5.08%,2012届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外贸企业和物流企业就业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6.29%。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很难适应外贸行业对实战人才的要求。因此,加强校内实践教学,搭建校内实训基地这一教学平台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就显得非常重要。
2 国际贸易仿真实训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仿真实训主要经历了三种模式的演变:第一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实训模式,即根据国际贸易业务过程中涉及的各个业务环节完成国际贸易相关单据的手工制作训练。这一模式实现了学生对国际贸易单据的制作训练,但缺乏系统性。第二,是以计算机操作为主的实训模式,即根据国际贸易业务涉及的各个业务环节在计算机上进行国际贸易单据的制作训练,虽然手段比手工操作先进了很多,但仍然只能为学生提供制作单据的训练机会,缺乏全过程的业务训练。第三,是以网络演练为主的实训模式,即在以上模式的基础上引进相关的国贸业务模拟演练软件,由学生在实训室内部网络上按照模拟软件的各个环节进行国贸业务操作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说与真实的国际贸易环境更为相似,但这种仿真实训只是演示型的仿真实训,它仍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这种仿真实训仍然以演示为主,还不是真正的训练模式,学生无法进行真正的业务操作,体验不到业务操作的过程和结果;二是软件平台仍然停留在简单的人机对话上,仅通过网络演练相对固定的业务,无法仿真灵活多变的市场环境,不能实现贸易方之间业务的实时互动;三是缺乏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模式,既无法考核实训过程,也无法考核实训结果。
国际贸易专业仿真互动实训基地是一种采用灵活机动的“真实案例”,基于“业务实操”仿真互动平台的实训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在校内进行真实业务实训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各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寻求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1)实训情境的仿真性。实训基地要设置出口公司、进口公司、工厂、银行、保险公司、货运公司、海关、商检局、贸促会、国税局、外汇管理局等实训室。各实训室从设计装修到实训室文化都完全仿照真实的职业情境和职业文化。
(2)实训内容的真实性。实训基地要找一至两家外贸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将这些合作公司的业务纳入实训教学,以业务为项目,以项目导向法为教学法,实施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实训,让学生仿佛置身真实的外贸公司,实现临岗实训,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实训角色的顶岗性。学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后,根据所进入的部门不同,学生将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学生如果是进入出口公司,学生则是外贸业务员,在实训时要以外贸业务员标准来要求和规范自己。
(4)实训过程的互动性。实训过程要将枯燥深奥的国际贸易商务行为与日常生活的生活习惯溶为一体,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要针对过程互动开发一个“国际贸易互动网络平台”互动软件,该软件包含国际贸易各个环节,同时也包括国际贸易所涉及的各个关联方。
(5)实训管理的监控性。实训基地应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把每一笔外贸业务订单看成是一个项目,在项目实施中进行目标和里程碑管理。通过项目管理,达到对项目过程的监控。采用的模式是项目启动―― 计划―― 执行―― 控制―― 收尾这五个过程。其中控制过程有输入和输出信息,对执行中的偏差进行纠偏,并对各种付款方式的选用都设置操作过程的预警信号。
(6)实训评价的职业性。实训基地对于学生实训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训评价以相关的职业为参照,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学生如果进入出口公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扮演外贸业务员的角色,由于实训内容的真实性,那么,我们对该学生的考核主要是看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是否熟悉工作内容和具备职业道德,以及实训完成后是否能给公司带来盈利。
4 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验基地的功能定位
构建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训基地的基础就是功能定位,要准确地对仿真互动实验基地的功能进行定位,一方面必须充分研究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实验室硬件和软件的制约。也就是说首先要全面考虑学生将来从事对国际贸易工作应该具备的技能体系;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如何通过软件平台实现基于真实案例的互动实操。“国际贸易互动网络平台”将国际贸易业务三个方面的作业活动与网络数据化手段结合起来,手段、内容、方法结为一体,实现了复杂业务的可操作化。在仿真情境下,学生自行设定交易信息、交易方式并进行相应的组合,进行无纸化网络操作。有许多计算机工作站在实训基地承担贸易流程中的单位职能,如,政府机构、国内外商务公司、海关、运输、银行、保险和商检等一些单位,标准业务过程将学生带入了仿真的无纸化电子商务场景中。该平台将包含FOB、CFR、CIF三种贸易术语及其相配套的L/C、D/P、D/A、T/T等多种结算方式,同时提供知识性与操作性的在线帮助,并向学生提供交易情境信息。具体平台功能如表1所示。
5 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验基地的建设思路
国际贸易专业仿真互动实训基地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建设目标,借助互动软件平台按国际贸易全真业务流程进行开发设计,基地规模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设计,要实现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的11个业务部门及服务部门的模拟仿真,实现学生在主要业务部门进行角色扮演和仿真业务操作,所有业务实现实时互动,实训过程中所有案例要来自企业真实案例,来源于从业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实训基地环境及管理制度要仿真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及管理制度。软件平台要解决新增案例与平台的接口问题,在能实现对系统的扩展和升级,使之能满足财经大类其它部分专业的仿真实训要求。
6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仿真互动实训基地的建设既具有可行性,而且在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培养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建设者精通国际贸易业务及其相关的技能,统筹安排,精心策划,周密地编写实训教程,搜集各式各样的单据样本,归纳各种有代表性的交易条件,做到各个实训区相互衔接和相互配合,使学生在仿真的外贸环境中通过体验性分析性的实训活动,实现与实际岗位近距离的演练,明显提高了实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彩云.国际贸易专业仿真型实训室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51-52.
[2] 万义平,饶华.构建国际贸易场景型实验室,加快应用型人才开发[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6(10).
[3] 叶华光.高职院校对外贸易专业的仿真实验室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2009(2):139-144.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与构建
(一)“以岗为纲”,设置和构建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职业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大纲规定的目标为尺度衡量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所以“以纲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教育者的思维。“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思想与其相反,它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制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目,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深受一线岗位的欢迎。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国际贸易专业新型的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图如下所示:
1•在教学上对岗位能力四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知识与素养的要求是了解,然后再理解,对一般能力的要求是掌握,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熟练掌握。
2•正确处理基本素质、一般能力与职业能力三者的关系。从短期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但从长期发展看,知识与素质教育是基础,是基本功,基础不牢,专业难精。一般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必须长短兼顾,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3•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等合成。合成过程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内容教学得以完成,但课程本身具有缺乏弹性的特征,即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且存在时滞性,须将课程的“刚性”尽可能柔性化,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取舍或更新,都要依据职业技能、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简单拼凑过程,而是要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寻求其内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严格以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遵循各课程间递进式关系,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设置的思路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国际贸易行业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与素质,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来确定,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即
1•国际商务英语,含商贸英语、商务英文函电、英语口语等;
2•国际市场营销,含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推销理论与技巧、商务谈判、经营管理等;
3•电子商务,含计算机操作技能、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单证交换技能等;
4•国际贸易业务技能,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与保险、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这四大模块中各有众多的课程组合,而前面三个模块的课程都是为后一个模块打基础或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业务素质服务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各模块各门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要保证国际贸易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不受冲击和挤占,这就必须对各模块的课程进行整合,打破原学科的系统性,避免各课程内容的重复。可将相关联的课程整合为一门课,例如,“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就可整合为一门课,电子商务的几门课可整合为一或两门课。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国际金融”课,可采取开讲座的方式,只侧重讲解与外贸紧密相关的内容。“国际商法”课程要打破原学科体系的框框,专讲其他专业课未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例如,WTO规则,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关托收、信用证的国际惯例等,相关课程已涉及到了,没有必要重复开设,可采取专题讲座方式讲授一些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相关的国际法律知识,这既节省大量课时,又达到扩展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有关的法律知识的效果。又例如,“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同样需要与“国际贸易实务”进行整合,删除与“国际贸易实务”重复的内容,专讲各种业务单证知识和单证制作的技能,把教学重点放到指导学生缮制业务单证的训练,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从事单证业务打下扎实的功底。另外,其他的课程也都可考虑进行必要的整合。至于如何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是一项具体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分别做出详尽的方案,这里不再赘述。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开发
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以岗为纲”的教学要求,为适应市场对各种专业人才必须持证上岗的需要,国际贸易行业先后出台了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及单证员等资格证考试制度,凭有关机构认可发放的资格证书才能持证应聘上岗的普遍做法,应指导学生积极应试,并通过相关的资格证的考试,这是应用型高校应尽的职责。专业资格证通过率的高低,这是评价一个应用型专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为此,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前普遍要求参加有关资格证的考试,学校应组织开发有关资格证考试的“报关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报检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及“单证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等的编写和组织辅导工作,并使这些教材能有效发挥指导学生应试,大幅度提高考试的通过率。这是国贸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学院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市场培养大批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急需。
三、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采用“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的关键。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实践性教学模块:
1•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当讲述国际贸易政策,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政策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时,为了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变化,说明当前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日益弱化的特征,而非关税壁垒,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中国企业“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现状,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经过这样的训练,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会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可以分为:
(1)课程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调研实训、国际市场营销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外贸单证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等。在《外贸单证实务》与《报关实务》课程中,会有很多进出口贸易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收集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获得逼真的实训效果。同时,尽可能贴近业务和实际,收集实际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而且非常实用,让学生学得踏实。
(2)考证实训项目。结合“双证书”制,要求学生获得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国贸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考证实训,一方面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另一方面普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专业综合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综合训练,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到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进出口商品成本核算、出口报价与还价、交易条件的磋商、进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单证的缮制、审单付汇,验货收货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在实训中要求学生通过因特网去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又通过这种模拟训练,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践
实习基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协议式的,主要是同外贸企业或工商企业订立实习协议;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主要是到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海关、商检局、商务局、港务局、国税局等。一方面,建立几个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如组织或鼓励学生参观港口、码头、仓库、生产车间,让学生看到真正的货轮、火车车皮、大型拖车、集装箱、堆场、货物包装方式、海关监管场地等实物。鼓励学生直接找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咨询相关问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也可归入这一模块。毕业实习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实结,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及指导老师的不定期抽查结果加以确定。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学期进行,由专业老师负责论文的指导、答辩和成绩考核。
一、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现状调查
针对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笔者学校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笔者学校英语教师以及商务专业的在校学生,涉及的教学课程主要包括外贸商函、外贸业务协调、外贸制单、外贸跟单、进出口业务实训等。在教学硬件方面,笔者学校拥有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以及若干实训设备。此外,笔者学校还与一些公司建立了有关商务英语实习实训业务联系,能够给学生提供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在对学生及用人单位的相关调查中发现,超过76%的企业对学生英语实践操作能力不满意,此外还对英语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不满意度。而师生对英语实训基地、实训效果、实践教学方法、实践课程设置等方面表现的满意度不高。由此可见,在中职院校商务英语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二、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中职英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在中职英语实践教学中,学校对英语实践教学的认知不足,观念陈旧,无法清晰地定位英语实践教学目标。学校在设置英语实践教学中的政策失当,课程设置陈旧,教学内容无法及时跟随社会发展需求,导致教学与社会脱轨,实践教学特色不鲜明。中职英语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不明确。此外,中职英语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不突出,教学形式单一、师资结构不合理、对学生商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使学生缺乏竞争优势。学校与企业的关联性不强,没有足够高效的合作企业,这使得学生英语实习实训效果不明显。
2.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学校层面来看,院校对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不够,实训基地缺乏有效性。学校自身对中职商务英语的认知不足,导致其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学管理也仅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不到位。学校层面对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没有明确清晰的定位,而学校层面的不重视也使得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强,专业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较少。
三、构建中职商务英语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1.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与教师应重视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作用,并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商务能力―英语能力―创业能力”。中职商务英语教学不仅仅要求“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语言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商务活动中的基本实务操作。因此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特征和市场需求属性摸索教学模式,比如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冠名培养模式等。
2.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中职院校与普通中学具有本质的区别,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注重学生的职业性,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同样体现在职业性方面,比如复合性、实用性、应用性等,这就对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针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实践操作性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教师实践培训机会,培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积极寻求企业合作,组建社会兼职教师队伍。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准确定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目标,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3.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评估体系
从教学内容层面来说,应加大外贸英语函电、进出口业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业务协调、外贸跟单等职业技术课的综合技能训练,要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应用性。在课程设置及能力要求层面,可将中职商务英语分为三个模块,包括基础应用、商务综合应用、实践操作。
结合当前国际商贸热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向,应在外贸商函、外贸制单、进出口业务实训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商务英语、物流英语、商务谈判、国际经济法、商务礼仪等课程,此外在实践教学环节,还应重视商务英语交际实习、进出口模拟业务实习、商务英语函电拟写、外贸单证操作等实践操作课程。还应结合专业课程特征与市场对人才的认证标准,将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目标,并开展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在优化创新的实践课程设置基础上,应完善评估体系,开展多元化的职业评估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创造条件增设校外考评。
4.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
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实训机会。在当前环境下,完全依靠企业提供训机会并不现实,因此需要学校建立足够的校内实训场所。在校内实践教学设施中,仅靠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不足以满足商务英语实践教学需求。学校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构建模拟实训场所,比如借鉴丹麦、奥地利等国的模拟公司实践教学形式,在校内建立模拟的外贸公司,提供给学生商务谈判室、商务会议室、外贸操作室、商务英语情景模拟实训室等,给学生提供外贸商函实践操作情境,使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得到锻炼。
此外,可借鉴日本的职业院校企业教育模式,在学校建立自创企业机制,将丰富的一线资源真实地展现给学生,并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亲身实战体验外贸商函的操作流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努力加强校企合作,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定岗实习,实现校企双赢。
四、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优化策略
首先,中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重视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对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资金、设备和师资投入。学校应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借助政府力量获得校外教育资源,增加学生外贸商函课程实训教学的机会。
其次,中职英语教师应更深入地学习,并结合专家和教育学家的意见,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教学目标。在外贸商函课程教学设置中,教师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方案,以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线,适当引入外贸商函课程涉及的非专业英语内容,比如外贸商务知识、外贸商务礼仪、职业素养与操守、团队合作等。教师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角色扮演、行动导向、项目导向、职业导向、任务驱动等。
[关键词]国际商务实务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潘洁(1980- ),女,广东新丰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河北秦皇岛0661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4-0138-01
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但由于高等教育的突破式扩张、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沿袭讲授式教学等原因,我国国际商务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为了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以推动教学创新为手段,构建一套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加快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改变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
国际商务专业是一个以国际商务理论和实际业务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懂得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正确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原则、方针和政策,而且需要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商务惯例和国际法律知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本身来源于国际贸易实践,反过来也要指导和应用于国际贸易实践。因此,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切入点,体现高职院校教育 “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1.职业性。课程以国际商务岗位的职业资格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后根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确定课程的培养要求。
2.实践性。课程的内容及体系由课程组――专兼职教师共同进行开发与设计,做到以项目及项目单元任务为驱动,将国际商务实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学校通过建立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和安排校外顶岗实习等方式使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际的外贸活动中。
3.开放性。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或聘请企业资深业务员为学生进行专业讲座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还可以创立开放的教学情境,构建网络教学环境,引入职场鲜活“教材”,以缩小教学与应用的差距。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创新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必需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和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进出口业务能力,以适应外向型企业和市场经济需要。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有所探索创新。
1.教学内容创新。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普遍偏重于理论,实践的内容较为薄弱;教材内容存在内容基本雷同、没有针对性、实训教学比重过低、内容编排顺序欠妥等问题。基于此在教材的开发中,教师应与外贸企业共同研究开发出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的实训教材。教师必须及时把握国际商务领域新动态和新变化,从网络、电视、报纸和期刊等多种渠道获取最新的信息,并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调整内容,增加实训案例,并针对学生的相关专业补充相关内容,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加深记忆,以利于将来从事实际的工作。
2.教学方法创新。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中涉及众多关于国际货物买卖的相关理论和概念。首先,这需要教师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帮助学生对原理和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如“汇票的使用”是汇票章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涉及较为复杂的使用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汇票的整个使用过程,设计一个汇票使用流程图,把汇票的三个当事人和各使用环节用图表的方式有机地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记忆和学习自然会变得更加容易。其次,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枯燥,不易记忆。教师可以在讲授贸易术语、国际惯例等重点难点的过程中引入大量案例,鼓励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和分析,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并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入不同的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根据外贸业务员操作该笔项目的过程,将外贸知识的介绍嵌入到交易的整个履行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和完成具体的项目,实现 “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过程。
3.教学方法创新。在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备课和教学,包括电子教案、课件、试题库和案例库等的收集与建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国际商务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实事追踪,适时地引入热点问题的分析。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渠道,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开设与课程相关的交流探讨专区,进行答疑解惑,甚至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学生经常使用的沟通方式进行互动。多媒体课件能够增大课堂信息量,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评价办法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评价方法,改变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成绩的方法,不再单凭一纸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来决定,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专题报告、口头问答考查原有学习证据等。在国际商务实际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案例分析,引入实例要求学生完成整套的外贸单据,并以此作为最后成绩评定的参考。
三、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就业教育
就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就业实践活动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心理品质以增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国际商务相关就业教育可以和课程体系设计相结合,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进行:
1.创建有特色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可以与企业联合筹建,也可以学校自建,学生在实践过程能学到更多的就业知识,获得更真实的创业体验。如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商务系共建有国际商务实务校内实训室3个,校外实训基地8个,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在选拔学生到相关外贸岗位实习的过程中,笔试由行业企业专家命题,试题皆选自外贸企业的一手外贸函电资料,密切联系实际外贸业务。
2.创建创业经验介绍平台。商务系会定期在宣传栏推出“外贸企业优秀实习生事迹”展示,介绍他们在外贸企业实习中成功的经历,遇到的困难及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更加了解工作中需要哪些专业技能,同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课程、提升职业素养。
3.组织系列就业实践活动。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创业实践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计划书等的评比活动;另一方面可以自己组织举办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国际商务综合技能比赛、模拟商务谈判比赛等,营造创业实践氛围。
四、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国际商务实务”的专任教师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双师素质”比例高达85%,这对于日后的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制订、教学改革及实践教学都具有现实意义。“国际商务实务”的专任教师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者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增加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做到真正到岗位顶岗,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将最新的实践结合到日常教学中,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晓梅.国际商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