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业实践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R192.3;R2;G424.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60-02
壮医是广西特有的民族医药,广西从1985年开始招收壮医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2年起开始 招收壮医方向的本科生,但自我国1999年举办医师资格考试以来一直未能开设壮医专业医师 资格考试。经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同意,于2008年正式在广西开展中医类别中医 (壮医)专业医师资格考试试点工作。2008年7月2日,中医(壮医)专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 考试在广西壮医医院开考,考试实行三站式考试方法:辨证论治、基本操作考核、临床答辩 。考试范围以中医(壮医)专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突出壮医、中医特色,突出基本 知识、基本技能、临床经验。笔者现对2008年参加中医(壮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 生情况及其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中医药行政部门制订相关政策及有关部门对壮 医专业学生的招生、培养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报名参加中医(壮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生473名,其中执 业医师40名,执业助理医师433名。
1.2 方法
考生报名信息来自医师资格报名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按学历和工作单位不同 分组,记录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单位的报考、实考及合格人数,计算出合格率,通过考生各 站的实得分和应得分,计算出各站的得分率,以上数据采用数据库及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 析。
2 结果
2.1 考生基本情况
2008年,我区共有473名考生报名参加中医(壮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 考试,其中报考执业类40人,助理类433人;男性考生占60.89%,女性考生占39.11%; 壮族 考生占26.85%,汉族考生占63.69%,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占9.46%。考生平均年龄31岁,其中 最大61岁,最小19岁。
2.2 考生学历结构及单位分布
考生学历结构及单位分布见表1。
由表1中可看出,从单位分布来看,乡镇医疗单位的考生最多,占64.48%,考生最 少的为市 级医疗机构,仅占4.23%。从学历分布来看,中专学历考生最多,占73.15%;本科、硕士学 历考生最少,仅占5.92%。硕士、本科学历考生主要集中在省、市级医疗机构(75.00% ),而大专和中专学历考生主要集中在乡镇医疗机构(67.19%)。
2.3 考生的成绩分析
2.3.1 总体情况 总合格率为75.92%,其中报考中医(壮医)执业医师资 格实践技能考试 的考生合格率为94.3%,报考中医(壮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生合格率为7 4.3%。
2.3.2 不同考生合格率情况 从表2中看出考生学历、单位级别越高,合格率越高。
2.3.3 考试各站得分率分析 各站平均得分率分别为:第一站辨证论治77.0%;第二站基本操作63.5%;第三站临床答辩62 .9%。
3 讨论与建议
3.1 从学历分布来看,考生以中专为主,说明临床中医(壮医)队伍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且 学历越高合格率就越高,说明了学历水平与考生素质密切相关,同时也证明了考试试题区分 度良好,试题更具有公平性。建议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重视民族医药教育,并进一步完善中 医(壮医)教育体系,多培养高学历的中医(壮医)医师,同时各级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本 单位医生的培养,可鼓励通过成人医学教育等形式来提高其学历层次,提高中医(壮医)专 业医师队伍的素质,造就一支民族医药骨干队伍。
3.2 从单位分布来看,乡镇卫生院考生占总参考人数的大部分,说明乡镇卫生院对临床中 医 (壮医)医师的需求量大,且队伍不够稳定。考生试用单位级别越高,其合格率越高,可能 与单位管理、学习风气、师资条件、医疗水平及规范操作的因素有关[1]。建议医 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要加强自身建设和医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3.3 考试成绩:考试成绩能全面有效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执业医师合格率明显高于 助理医师,说明助理医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基本操作和临床答辩得分率明显低于辨证论 治,说明考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医生具有系统 的医学理论知识,还要求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2]。建议医学院校加强学生实 际操作方 面能力的培养,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也应考虑中医(壮 医)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试(聘)用单位应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强化技术操作训练,加强 带教,切实提高考生专业技术水平,使考生真正拥有作为一个中医(壮医)医师所必需的知识 和能力。
3.4 国家批准开展中医(壮医)医师资格考试,意味着壮医药从此有了合法身份。但由于 种 种原因,今年只允许具有规定学历的人员报考,对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医生仍无法参加考试 。建议中医药行政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政策,解决这部分人员的合法执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伍洪波,张绍金,熊坚.湖南省2001~2004年中西医结合类医师资格实践 技能考试考生背景及其考试成绩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99 -100.
1 调研目的
了解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未来3-5年社会需求情况与发展前景;了解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了解企业对该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2 调研方式
通过向青海省建筑施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表以及与青海省本行业专家访谈方式进行。
3 调研内容
主要调查青海省建筑业企业对项目管理员(中小型项目经理助理)、资料员、施工员、造价员、合同管理员、招投标员的社会需求以及对岗位典型工作的需求。
4 调查结果
4.1 青海省建设市场基本情况 据《青海省统计年鉴》(2013年)统计:2012年青海省有各类建筑施工企业461家,其中建筑总承包企业287家,专业承包企业146家,劳务分包企业28家。在对其中的270家企业开展的调研显示,大型企业占6.3%,中型企业占19.6%,小型企业占63.0%,微型企业占14.1%[2]。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定位是:为青海省中小微型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从事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具备施工项目经理的基本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本次调查在青海省占90%以上的中小微型建筑施工企业中展开。
本次调研发出调查问卷表80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参与本次调研的14家企业中有38家私营企业(59%),21家民营企业(33%),5家国有企业(8%)。
4.2 青海省未来3-5年专业需求状况 未来5年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约为每年2600人,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施工企业在岗位需求方面,对于土建和安装施工员的需求是最大的,约为每年500人左右,其他岗位需求每年约为300人左右。
4.3 青海省未来3-5年本专业相关岗位需求状况 调研结果显示:造价员岗位能力需求的94%表现为编制招投标文件、完成工程预算、结算工作;项目管理员岗位能力需求的94%是开展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和技术管理工作;招(投)标员岗位能力需求的83%表现为协调各部门编审标底,起草标书,组织标底分析;对施工员岗位能力需求的88%是开展技术指导、质量管理,收集施工资料;对资料员岗位能力要求的88-95%是熟悉竣工验收资料体系构成,熟悉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内容及其要求,做好工程资料的收集、清点、补充、整理工作;对合同管理员能力要求的93%表现为汇总汇报合同签订、执行情况,熟悉合同条款及基本内容,审查其完整性,信息化管理合同。
5 结论及建议
5.1 对本专业招生规模的意见建议 青海省目前开设“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有两所(青海大学和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有该专业毕业生95人左右(青海大学40人左右,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55人左右),鉴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兼容性,认为该专业每年招生规模确定在100人左右较合适。
5.2 对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重点的建议 以上各岗位能力的培养通过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资料管理知识和能力领域的教学实现。根据调研结果,建议教学重点如表1所示。
关键词: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迅速发展,社会对于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也愈加受到重视。基于此,本篇文章将针对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进行简要概述,在此基础上探究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一、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简要概述
(一)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针对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来说,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都会运用到宽进严出的方法,因此,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基本上是在职人员,都是运用周末或者晚上课余时间进行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对于以往每一届会计专业学生生源进行调查分析能够看出,每一个会计专业班级都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工作,由此能够看出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其会计专业底子较为薄弱,存在学非所用、学习与工作相互矛盾问题。
(二)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都需要建立在国家统一执行的国家开放大学专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规划当中,将会计专业课程分成了六个模块,其中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通识课程模块、综合实践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延展课程模块。为了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满足学生毕业所得最低学分,通常情况下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课表的编制过程中都会编制三门课程、四门课程或者是五门课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难易程度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将专业课程以及基础课程两者之间穿行开设。针对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分析,课程内容当中不仅仅包括会计专业方面的简单知识,也包括较难知识,并理论知识以及实践两者相互整合[1]。另外,会计专业实践课程通常情况下被分布在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以及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当中,并且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低,没有将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的重视实践知识需求充分体现出来,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存在非常严重的仿照专科教学计划现象。
(三)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资源情况
在现如今时代背景下,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资源被分成为三大种类:第一大种类:是国家开放大学所设置的统一的实践课程,这类实践课程具备统一的考试平台以及网上学习资料。这个类型实践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国家开放大学责任教师统一进行实践教学任务的布置,建立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展开验收,如果学生及格,那么就会给予学生及格分数或者是及格以上的分数。第二大种类:是省级开放大学自主设计的实践课程,这类实践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是由省级开放大学责任教师负责统一的实践教学以及考核,例如:《会计操作实务》,由省级开放大学责任教师带头,组织五人形成会计专业课程教学队伍,通过集体的方式进行备课,建立在统一授课标准的基础上,将会计专业学生集中展开模拟实践,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就完成可以这门课程的考核。第三大种类:是省级开放大学自主设计的实践课程,通常情况下基层分校都会建立在课程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创设会计模拟实验室,然后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当中完成实践课程。例如:《会计管理模拟实验》,简单来说就是在基层分校自己创设建立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当中所完成的实践课程。这类课程通常情况下都是开放大学会计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实践课程,学生这类课程的考核结果能够代替毕业论文或者是社会实践。
二、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现有实践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建立在实践教学模式的角度上进行整合分析,在现如今时代背景下,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其中包括:案例式实践教学模式、岗位角色全景模拟式实践教学模式以及游戏闯关式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如下:其一,案例式实践教学模式。案例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初级阶段运用过程中受到了教师以及学生的一致好评以及认可,但是在时间不断推移的背景下,案例式实践教学模式经过熟练运用之后教师发现,所运用到的案例并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导致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出现滞后性,逐渐使学生出现偷懒的学习问题,以此导致案例式实践教学模式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也会逐渐出现教学疲劳,不具备教学创新,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其二,岗位角色全景模拟实践教学模式[2]。一般情况下所有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都会运用到岗位角色全景模拟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岗位角色全景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着能够有效节约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做到在短时期之内,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体验以及学习到相关会计工作岗位所需要掌握以及运用的工作技能。但是岗位角色全景模拟实践教学模式还存在着缺点,具体而言,学生的学习压力过于集中,如果学生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获得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那么在运用岗位角色全景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学习压力,不能够实现在短时期之内完成学习任务。其三,游戏闯关式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当前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以及教师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一个考试任务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个考试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不能够自主进行考试顺序的调整,这种情况下能够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出来。
三、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其一,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所占据全部课程的比例相对较低,进而导致不能够将开放大学成人教育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针对开放大学而言,是将在职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主体,针对于学历教育方面来说,理论知识不深,同时也缺乏实践知识,这种情况下则会逐渐导致开放大学对于学生失去吸引力。其二,案例式实践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更新较慢,并不具备一个固定的教学队伍给予案例式实践教学模式提供及时并且有效的教学支持,同时还存在着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有待创新优化的问题。其三,不具备大教学统筹观念[3]。针对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而言,并没有将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实现有机整合,简单来说,学生不能够在理论教学当中适当接触或者是获得实践知识,这种情况下不仅仅导致学生具备较大的学习压力,还不利于学生通过实践深化以及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其四,在认识层面上,对于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存在认知偏差。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科型的教学方式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需针对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强调培养此方面的现代人才,但在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之中,却片面地认为会计实践教学即指实施较多的操作,将实物操作当作重要的讲述、以及考核内容,或是单一将其当作让学生投身至企业之中,对于会计业务的开展方式进行充分的了解,而未能够注重于理论以及实践二者之间的彼此渗透,所以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运用水平。
四、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对策
其一,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强化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立在国家开放大学专业规划的基础上,针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课程以及实践课程两者应当占据全部课程的比例进行合理分析,与此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要针对课程教学大纲以及考试大纲进行修改[4]。不仅如此,还要做到根据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能够接受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方向针对课程考核标准进行设置,这种情况下使得实践课程的比重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当中被有效增加,进而做到促使学生学有所用。其二,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教师一定要做到不断丰富自身会计专业实践知识,并形成自己的教师队伍,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网络以及书籍等等各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学校也应重视加强校企合作,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实践途径,这种情况下能够为开展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奠定良好教学基础,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得以保障。其三,教师在开展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在现如今时代背景下,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更为重视知识的易理解性、简便性、快捷性以及实用性,因此,教师应注重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以此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其四,提起对于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视。在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之中,财务管理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为重要的学问之一。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之中的一项关键构成部分,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对于财务管理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但不论要求如何改变,均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具备超高的决策水平。所以说,在开展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工作时,务必要提起对于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实际教学期间,能够利用于案例教学的模式,在时间安排方面上与理论教学之间进行良好的对接,也能够直接单独的安排时间,主要涵盖财务分析、投资决策等的案例分析。总而言之,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需要建立在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进而实现实践会计理论知识,以此形成会计应用能力,促使学生会计综合能力获得更好发展,因此,针对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促使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效果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孙雪姣.论国家开放大学会计实践教学的创新[J].考试与评价,2019(10):128.
[2]何永利.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以北京开放大学东城分校会计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15(14):100-101,107.
[3]张晓娜.开放大学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展望——基于锦州电大的调查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37-3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128-02
该文随机选取2011年―2015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试题内容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试题中的基础护理学部分,为今后护理专业学生提供针对性教学和复习方案,促使基础护理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将具体的报道作如下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2015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试题内容作为该次研究对象,试卷内容以模块的形式体现,重点分为专业实务题和实践能力题,其中专业实务题主要考察学生基础护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操作的熟练情况、护理伦理、相关疾病的病理分析及辅助检查等一些基础性医学知识;而专业实践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各种疾病的掌握和了解情况,具体包含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情况、治疗原则、护理干预促使及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1.2 方法
根据所选取2011年―2015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试题进行归类整理,按照试题学科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将其分成不同护理模块,对试题归纳并总结了解到所有考试试题中包含基础护理部分、内科护理部分、儿科护理部分、妇产科护理部分等,这些内容具体考察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实务;另一类是实践能力,通过归纳并分析近4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试题及试题的发展趋势,深入探究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方法,在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提高护士在全国护士执业考试中的通过率[2]。
1.3 统计学分析研究
该次研究中,对所有相关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计数资料使用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平均值±标准差),用t 进行检验,当P
2 结果
通过分析近4年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试题内容并将其围绕专业实务题和实践能力题两大类试题展开讨论,最终结果显示:基础护理部分有35道专业实务题,内科护理部分有30道专业实务题,妇产科护理部分有6道专业实务题,儿科护理部分有8道专业实务题,外科护理部分有25道专业实务题,其他学科有31道专业实务题;基础护理部分有2道实践能力题,内科护理部分有45道实践能力题,妇产科护理部分有9道实践能力题,儿科护理部分有12道实践能力题,外科护理部分有30道实践能力题,其他学科有37道专业实务题,试题之间的比例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
3 讨论
根据上述分析研究表明:对《基础护理学》教学采取的教学方法,根据无法满足护理学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延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在课堂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地位,无法提高护理实际操作问题,此外,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包含: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缺乏,基础护理学知识比较零散,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方法不灵活等,这些问题导致《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在全国护士执业考试中通过率较低。因此,针对这一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在学习中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技巧,使学生从“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4]。
关键词: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257-02
一、概念
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实际的行动和行为及其结果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教育[1]。由于旅游专业与实际结合紧密,操作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旅游高等教育中,实践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了高校旅游专业培养的学生技能差,理论知识得不到较好的运用等不足。
二、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设施不足。设施设备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由于很多高校开办旅游专业的时间不长,属于新兴学科,因此在硬件上所需要较大的投入难以得到满足,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对旅游专业教学的支持也和其他专业一样,只限于学生学费的补贴,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难以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2]。加上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不强,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支持实践教学的开展,因此多数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准备是不充分的,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旅游教学实验室,设施也几乎没有,严重地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实施和发展。
2.教学的方式有待改善。传统的高校重视理论教育,并且认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教学在课堂外进行。另外,旅游专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起步晚,在教学内容上更多的是向发达国家学习,注重吸收国外已成熟的理论成果,因此教学方式上注重理论而不是实践。中国高校在旅游实践课程的设置上明显偏少,国外一些著名旅游学院如美国的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要求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社会实践为1 000小时,实习为300~500小时,占总学时的1/3以上,充分的实践锻炼使学生很好的融入专业领域,操作能力强。另外,中国实践课程的种类也不全面,即使少数的实践课程也只涉及到实习,而且对实习的管理还比较松散,没有统一的规范措施,导致有少数弄虚作假,逃避实习的情况产生,诸多原因造成了课堂不重视实践,课外实践不规范,达不到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效果。
3.社会和企业参与不足。旅游专业依托的旅游业是一个社会关联度非常大的行业,与社会实际情况特别是旅游企业联系紧密的一个学科。对高校来说,这一关系主要从毕业生的就业和实践教学中体现出来,而实践教学又是毕业就业的基础。当前的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和企业存在脱节的现象,学生大多只是在学校规定的短时间内到附近企业去实习,实习由学校主导,没有太多的考虑到学生与企业的适应程度,企业方面也只能将学生作为基层的顶岗人员,不能弥补企业管理人才的缺口;学生也发挥应用不了所学知识,导致实习结束后学生所得甚少,毕业后就业、从业能力差等诸多问题。
4.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学指导标准不统一。目前,高校旅游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教学评价标准。由于旅游业的实践性较强,工作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往往不注重学校里的成绩,这就造成了教学评价体系与就业需求的脱节的情况,教学成果的好坏缺乏全面、有效的评价,考虑到旅游业从业的特殊需求,高校旅游专业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另外,高校旅游专业的设置起步晚,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各高校在使用的教材不统一,还存在“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材编写缺乏科学性,与产业实况脱节等不良现象”[3]。缺乏与中国旅游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内容,借鉴国外旅游业发展的材料很多,且理论多,实践少,有些甚至是生搬硬套,造成课本不实用,学生看不懂,教师用不上的情况,而实践教学方面的教材也相对缺乏,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
三、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1.加大投入、完善硬件。国家和学校自身都应该加强对旅游专业的投入。除了添置书籍以外,更重要的是完善实践教学场地和用具。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包括模拟饭店前台、客房、餐饮等部门,利用多媒体现场导游讲解,大量引进现代技术工具,如旅行社和酒店信息系统、旅游规划与设计信息系统等[4]。学校还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广开门路,多渠道增加投入,借助旅游企业的资源优势,以赠送、转让、租借等方式获取更多的设施设备和资源,为实践教学得以有效的展开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2.采取课堂内外相结合的灵活、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的含义是广泛的,广义上讲,凡是通过实践获取知识的方式都叫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进行,课堂内理论课程的教学应该融入实践内容,为课外的见习和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课外的实践又应该为理论教学得以运用提供良好的平台,二者相辅相成。
课堂内的实践教学要注意采取多种方式,如小组练习、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实践思维模式的培养。小组练习法是单独或以小组形式解决各种问题;案例法给学生提供范例,要求回答问题或扮演案例中的角色,企业人员,表演事件的产生、处理过程等,讨论事件的结果和对策,总结经验教训。在采用以上实践教学时,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及学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必须对所设置的情景予以细致而耐心的说明,积极引导学生从旅游专业的视角,用专业的理论,遵循专业的思维,去分析所设置的情景。对于学生,则应该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的教学,要善于把自己看做是“情景中”的人,尽量把自己融入到教师所设置的情景中去,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问题,分享经验,获得能力。
课外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见习和实习,是实地参观和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学校应该充分重视见习,旅游专业教师可以选择可控性比较强、专业问题比较突出的公司、企业的旅游现场,指导和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见习让学生第一次走出学校,走出课堂,在具体的工作一线,感受旅游行业发展方方面面,并使学生在真正的上岗实习之前,对行业的情况有个初步的感性的认知。
高校旅游专业要求学生要参加实习,实习是实践教学最关键的一步,可以说实习的成败检验着教学的成败。为克服实习的分散性和不易监控性,学校应该加强对实习的监管,制定合理可行的实习规章制度,杜绝弄虚作假,逃避实习的情况,明确和规范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行为,做到有所收获。
另外,还应相应调整教学计划,增加课外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和学分设置,改变课外实践教学课程是专业辅助课程的地位,充分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
3.建立校企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高校旅游专业应立足于旅游行业的特点,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使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去,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去。
在校内的实践教学中,可以聘请、邀请企业管理人员、优秀服务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为学生讲解实际问题,回答学生的疑问;在课外的实践教学中,要改变以学校为主导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旅游企业主动性,让企业参与制定见习、实习计划,考虑和照顾企业的实际需求,增强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见习、实习期间不仅能学到东西,而且能对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体现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实现企业利益与学校教学目标的双赢。在此基础上,推动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能使企业选才的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就业渠道得以拓宽,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形成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互利、互动的良性循环。
4.建立完善的证书体系,以统一的行业标准作为实践教学的依据。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颁布的任职或资格凭证,在行业内部具有权威性,是行业体制的指挥棒,也可以说是专业人士的标志,对企业选择人才来说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引导性。在旅游行业的各个部门或岗位建立完善的证书体系不仅有利于规范行业经营管理,同时它所伴随的严格的、标准的资格认证制度能够提高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对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各级各类旅游专业证书的获取应该成为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明确目标之一,即培养具有任职资格和技能的专业人士,使其在这一专业领域中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人才。
另外,针对专业教材不统一,教学指导标准不统一的情况,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把行业标准引入到旅游专业的教学中来,使行业标准成为教学的依据,引导实践教学朝行业需要的方向发展,如旅游专业主干课程《饭店管理》,就可以按照2003年的GB/T14308―2003《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为指导进行教学;《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也应该参照2005年颁布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把行业标准作为教学依据之一,再配以特色教材,使实践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方法更为规范,教学的专业性得以更充分的体现。
总之,旅游专业的特征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中国高校旅游专业从开办到现在,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加强的地方,只有建立适合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实践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旅游专业的发展、成熟和繁荣。
参考文献:
[1]俞仲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
[2]张广瑞,等.2002―200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