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事业单位社会实践报告

事业单位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事业单位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事业单位社会实践报告

事业单位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 实践 解决方案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繁重,使得众多在校大学生有着“毕业即失业”的困惑。 纵观全球的就业形势,其实就业难,只是个伪命题。

一.教学过程中对“营销”一词的片面理解。

到底什么是市场营销?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简称“营销”。市场营销学,它是研究经济社会的整个交易过程,是交易的所属范畴都是营销学所研究的,这里所说的是“市场营销学”而非“市场营销”。“营销学”研究完了整个的交易过程,那么应用这个研究成果为自己或企业牟利就是“市场营销”了。整个交易过程是很复杂的,这也衍生出来营销中的研发、市场调研、策略、细分等问题,所有这个过程是一个整体,要做好营销必须要把涉及的所有环节都做好,这样才是完整、完美的“营销”。

二、营销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对大学生实践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定会进入相关企业作市场调查,而随着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必然以追求效益为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势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特别是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安全隐患,这就导致企业很难接受学生的社会实践,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正常开展。

2、实践教学基地、设备等不够齐全。

教学基地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重要条件,高校拥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可以在保证教学质量上提高实践效率,有利于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与实践,并可以合理突出应用到现实工作中。

3、实践中缺乏科学性。

首先,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时,严重脱离社会需要,缺乏专业指导,具体的实践内容得不到及时解决。学生自身又不擅长发现问题、捕捉信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取不出其关键部分,从而又导致相关问题和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

其次,学生在社会实践结束后做出的相关成绩,得出的一些相关调查成果,写出的社会实践报告,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评价。许多的院校只是给予学生现时性的评价,对此学生们无法获取满意的成绩,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积极性。

4、大学生对实践的认识不足。

社会实践原本就是大学生必须完成学业任务的一部分,而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更是需要加强对市场的了解,获取有效信息为毕业后的工作铺平道路。然而,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时,尤其是学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做市场调查时,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调查的内容是什么,外界的诱惑早让其忘乎所以。本就是心浮气躁,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把搞市场调研看成凑热闹,把社会实践当旅游,把走市场当成逛街购物。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为了应付实践成果的检查,随便到网上抄几篇、凑几句,应付了事,结果一无所获,最终害的是自己。

(三),提高大学生实践质量的相关对策。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了解与分析,可以看出,为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得到顺利进行,并对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践给予正确指引,以期收到预期效果,必须加强指导,进行规范操作。

1、社会给予关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实践基地。

(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够提高其综合素质,成为社会上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最终获益者是需要人才资源的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因此我们的社会和各种企事业单位不要鼠目寸光,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应给予重视和大力支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对于企事业单位也具有一定的宣传作用,因此希望有关的政府部门能出台相关政策,同时学校也应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方便。

(2),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基本保证,可以增强实践环节的针对性,解决课堂上教学的疑难点,突出重点,以适应社会环境对专业人才的需要。高校加强与企业之间建立战略联盟,可以为企业输送人才,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共同发展。

2、强化大学生实践意识与方法。

通过了理论考试并不能说明一切,所以只有学与用结合,发挥学习的最大效用。我们应针对就业制度的改革,适应市场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引导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学营销专业的学生的社会实践更是必要,在体验营销实践活动过程中,理解营销理论,使理论与实践正确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向实践性人才发展,教育大学生必须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指导与评价。

首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在事前确定好主题与基地、预算活动经费、编制活动计划、实施活动方案、评估总结、评写实践成果报告、进行统一的规划和部署,这样的社会实践才会更规范,更有意义和价值。

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成果给予规范的考评,做到奖惩分明和实事求是原则。在进行评价之前,还应结合实践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情况及活动成果一并评价,也可以到实践点抽样调查,做到严格公正。

最后,学校还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力求社会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学校也应呼吁社会给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一定的实际性支持和帮助。建立好科学的运作机制,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精神鼓励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并与学校密切配合,避免弄虚作假现象,以多种方式共同鼓励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提高其综合素质,以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四、结束语。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营销活动是社会生产发展的纽带,它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创造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作为营销专业学生,要想将来在社会洪流中流出自己的一条河,必须端正自己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此外,我们的教师也应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求适应学生的实用性学习需求。最后,更需要社会、国家、高校给予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支持。最终通过多方努力共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型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消费心理学》主编:熊素芬.2006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事业单位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高一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一)

一学年即将过去,在今年里志愿者组织了很多活动,证明了“志愿者”的价值,而我在这一年的志愿者活动中主要是担任“居委会助理”这就应说是我第一次和校园以外,真正社会上的人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自然有很多感受。

居委会助理,即是帮忙附近一个社区居委会以及里面的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打些文件,递些东西,传些话等,尤其重要的是如何与来居委会的居民们打交道,因为他们问的一些问题是我目前所不明白,或无法回答的,透过几次“碰壁”后,我明白了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的职责,虽是助理但也能马虎行事,对于一些事情还是了解一些为好。

社区是基层,看似简单,但却又复杂。社区居委会的成员不仅仅要处理好社区间各邻里的关系,使其和睦相处,同时,她们又务必做好其他调节工作,使得社区内存在的各种企事业单位能够和谐发展。透过一段时间与居委会的人的相处、交往,发现人际潜力在社会中是很重要的,因为不善长人际,开始很多时候我处在那些不明白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的境界,好怕自己犯什么错,加上对她们工作开始的不了解,有点不知所措,渐渐的,明白了她们工作的性质、对象,也了解到她们工作的繁琐、细致,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认真,更需要坚持和友善,觉得她们的工作是很“神圣”的。

此刻,结束了居委会助理的工作,心里总结一下,当好一个助理要得是耐心与职责心,当好一名志愿者更需要热情与信心,很多时候在应对一些突发状况时,作为一名高中志愿者,给别人展示的不仅仅仅是志愿者的身份,还有高中生的风采,作为一个志愿者,在工作中出现了不足,在此,反省自己,也以此激励自己,期望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坚持所追求的,及时自省,勉励自己。

作为高二的学生,学习任务和各方面事情(家教、各项活动等),能安下的时间越来越少,但这短短的时间也让我感受颇深。感到了爱。居委会的阿姨们每次去那都让我自由的坐那,或看报纸,或没事的话让我带书去看。那里的居民也很关心我们,听到我说我是志愿者居委会助理时,他们满意的笑了。感受到了居委会工作的繁重和居民爷爷奶奶的热情。她们忙户口、生育、水电、退休、贫困、考试、孩子等等,几乎什么都管,而居民们也都参加很多活动,似乎永久年轻。他们都为和谐社区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也是小小的一员。一要有活动,我们都会参与进去,这是很荣幸的。我们能够做很多事。在社区里,我们能够把居委助理的本职工作做好(帮忙打扫卫生、整理文件等),还能够主动与那里的孤寡老人聊天,把我们的爱心传到那里。感受还有很多,但没办法细说出来。今年我的居委会助理工作活动就要结束了,但是我明白还会有一大批的志愿者,他们会继续为大家服务。而我呢,这可为大家做贡献的心是永久不会抹灭的,遇到我该做的,需要我做的,我都会尽力去做好。虽然这届志愿者结束了,但我要做更多得志愿活动,尽我所能。

高一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二)

我在2月迎来了寒假,当然,也是我迎来了的第一次经历社区服务。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炎热,烈日当头,我毅然踏上了社区服务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区服务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区服务,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为说不完的话题。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椰林小区,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巾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而,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业学小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仅要学好学校业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丁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

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对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

回想这次社区服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很多社会经验, 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的接受。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区服务,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高一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三)

调查目的:

目前,对大多数在校学生来说,挣钱是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而有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提高自身潜力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

调查资料:

本次调查透过对高中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对象:

在校高中生,而高中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高中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高中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取了在读高中生30名,分别分为高一10名,高二10名,高三10名。

调查方法:

透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数据显示,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打工的活动。从调查中发现,许多高中生都认为兼职是高中生的第二个“课堂”,透过兼职能够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

调查结果分析:

高中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高中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潜力和动手操作潜力的重要途径。

当代高中生与以往的高中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潜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高中生的职责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职责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

事业单位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意识 知识与技能 原因分析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C931.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2-0005-03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企事业单位对文秘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知识结构、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等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在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职业意识是大学生所具有的职业人的意识,包括个人对未来职业的认知、态度和看法以及其在各项职业实践活动中的意志品质、情感态度等,这是大学生在职业问题上的思想意识活动,对大学生就业前景影响巨大。秘书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不仅是秘书职业对秘书从业者提出的专业品质要求,也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内在动力,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良好职业意识的人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秘书。但是,由于现有教学体制的缺陷,社会条件的制约以及学生自身意识的欠缺等方面原因,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现状令人担忧。

一 当前高职院校秘书专业学生在职业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秘书知识的缺失

秘书知识具有“#”字形的结构特点,即“在横向上有广博的秘书基础知识和秘书相关知识,在纵向上有精深的秘书专业知识和行业专业知识”,而且横向的知识与纵向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当前高职院校秘书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不深、不全面,以秘书专业知识为例,虽高职院校开设了相应的秘书学课程,如秘书理论与实务、秘书写作、办公室事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公共关系学、秘书礼仪等,但是学生掌握业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活学活用的能力都有待提高。比如,文秘人员肩负着单位员工生活福利计划地编制和发放管理工作,给员工发放什么福利能很好地体现一个秘书的业务水平。在被问及“过年给员工发放什么福利”时,秘书专业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异想天开。其实,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达到双赢的结果,既要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又能体现出领导对下属的人文关怀。

秘书还要加强礼仪文化知识的学习,以最基本的接打电话礼仪为例,很多秘书专业学生拿起电话就是:“喂!谁啊?”、“喂,干吗?”等。一个秘书要想在部门内部成员之间,或与其他部门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必须要多说“请”“您好”“对不起”“不客气”等礼貌用语,这是对一个秘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评价一个秘书是否合格的标尺。路上的陌生人还会用相互微笑来打招呼,更不要说处是在单位部门处理事务的秘书们了。因而,我们应当加强秘书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秘书礼仪知识的培养。

2.秘书专业技能的缺失

俗话说“艺不压身”,在各行业追求“全能型”人才的今天,多掌握一门技能就意味着多一份就业机会。文秘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秘书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比如,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公关协调能力、会务组织能力、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能力等,成为“会沟通、善表达、懂管理、能操作”的多技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秘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匮乏程度令人吃惊。以无纸化办公为例,作为未来的办公室文员,秘书专业学生应熟练掌握文档处理、表格制作、对工作表的各项操作处理以及收发电子邮件、信息检索等,但是由于自身重视程度以及学校硬件设备等条件的制约,部分文秘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缺失严重,大学毕业后依然是“二指禅”,连最基本的打字都过不了关。试问这样的文秘人员如何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作为上下级之间沟通的桥梁,秘书人员要“学会看事”,善于察言观色。当领导因天气寒冷而打颤时,“会看事”的秘书会适时地递上一杯热茶或热咖啡;当领导对某件事情举棋不定时,聪明的秘书会建议其容后再议。秘书要“学会说话”,懂得讲话的艺术性。古有以“不翅、不飞、不鸣的鸟”来暗喻楚庄王,探视其政见的伍举;也有因不懂说话的艺术性而招致杀身之祸的杨修。秘书还要“会听话”,能够理解“话中话”“弦外音”。“很好”“不错”有时是“不够好”“很糟”的意思;“先放这吧”的文件很可能会被当做废纸处理等。

3.职业定位不足与职业规划缺失

一位秘书专业的人认为从事秘书行业并非易事,“企事业单位不会接收我们这些没有人际关系的文秘人员,作为女孩子,我长得也不是特别出众,又不甘愿去做别人的花瓶。”而在她的简历中,她写着希望从事会计、收银员的工作。结果可想而知,她因为对自身职业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职业规划,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期望的岗位。像她这样,忽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而对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又认识不足的文秘专业学生大有人在,他们在专业学习方面有时会走进死胡同,比如,很多秘书专业在校生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将主要精力放在考证上,如自学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有时甚至放弃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专注于这些考试。

就秘书专业而言,有些证书的考取是十分必要的,如秘书资格证书是秘书岗位从业人员的准入证和身份证,办公自动化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办公方式,英语四六级也是社会企事业单位招纳贤才的硬指标等,秘书专业学生考这些证书可以理解。但是各种证书只是求职的一种参考依据而不是绿卡,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发展潜能。因而,秘书专业学生应当明确自身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好自我定位,围绕本职工作重心,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使证书与自己的专业技能相辅相成。

二 秘书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缺失的原因

1.个体自觉意识

个体自觉意识是指在无外界限定性和非强制性的前提下,每个社会成员所具备的为达到既定目标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社会活动的思想行为。这种思想行为是其自觉自愿而有目的性的,也是非强制性而无外界干扰的。

很多秘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与技能,对大学里的课余生活无所适从,或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对于“为什么读大学、来大学干什么、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等这些问题总是“视而不见”或进行“冷处理”,等到毕业时又抱怨在大学里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走马观花似的结束了自己的大学生活。秘书专业学生自身自觉能动性不强、自觉意识缺乏是造成其职业意识缺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造成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屡屡碰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用人单位和领导都喜欢那种“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文员,而不太可能拿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再从头进行培养,那些抱着到企事业单位“被”培养想法的毕业生,自然不会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而,个体自觉意识的培养对秘书专业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有秘书专业学生都应当时时、事事、处处以一个职业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2.社会接触层次

秘书专业学生社会接触层次具有双向性的特点:一是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方面,即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是社会对文秘专业学生的接纳,也就是社会对文秘人才设定的准入机制。一方面,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职业意识形成的关键,它可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使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然而,当前大学生却很少能主动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长假期里,绝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宅”在家里,社会实践报告也是随便到网上拷贝一下更了事。“职场即战场”,等一个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的文秘人员,很难在书本上实现职业意识的提升。

另一方面,社会为大学生所提供的锻炼机会也不是很多,社会准入机制过于呆板。比如,虽说“学历不代表着能力”,但是在实际应聘过程中,用人单位还是非常看重学生的学历和所属院校的,还有些用人单位对以往工作经历提出了相关要求,这就让许多有能力而学历、工作经验达不到要求的人望而却步。与其他专业相比,文秘专业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又往往被社会人士所误解,比如,大多数人把文秘人员和“游手好闲、读读报纸、喝喝茶”等这些景象联系在一起,不太愿养这些“吃闲饭的人”。

3.学校教学资源

一般来说,由于高职院校大都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方式,秘书专业课堂教学应是新颖独特、轻松愉快的,教学内容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更注重其人文素养、职业意识的培养。然而实际上,当前高职院校秘书专业课堂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陈旧,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单一,缺乏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学生上课浑浑噩噩、了无情趣或课堂时间做其他事情,有的干脆逃课旷课。如此一来,何谈专业知识的传授,何谈职业意识的培养。

由于缺乏相应的实习基地、实验实训条件等,秘书专业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往往成为一句空谈。如办公自动化或速记速录等秘书技能的课程,学校应当有相应的电脑和速录机设备支持。然而实际上,某些高职院校开设的秘书办公自动化课程,学生不能每人拥有一台电脑,计算机速录课程学生没有速录机设备,使得学生学习技能陷入了一种困境。不管是学生知识的学习还是技能的培养都离不开学校设备的支持,只有知识和技能“两条腿”走路,才能使其成为一名优秀的秘书人员。

三 培养秘书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方法与途径

1.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首先要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使其尽早做好职业规划,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特点,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预案。有了理想就有了勇往直前的冲劲,有了远大的目标,才会有伟大的成就。职业规划为秘书专业学生在学习方面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提供了学习的动力。很多成功的秘书都赢在了起跑线上,因而在跨入大学校园时,大学生就应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专业和社会需求等,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求职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有针对性地积累学识和经验,增长求职的资本。制订职业规划时一定要客观公正、切合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不着边际,也不能轻而易举、唾手可得。

大学生在知识方面可能超越很多前辈,但其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等方面依然有所缺失,提高秘书专业学生的自觉意识还要提高其社会实践的自觉性。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学生有很多的课余时间和很长的寒暑假,秘书专业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些闲暇时间,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学会在自觉意识的支配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修炼好内功,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一个职业人的姿态,将知识技能与社会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2.拓宽学生接触社会的层次

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必须拓宽学生接触社会的层次。第一,秘书专业学生应当主动寻求社会实践。大学生们可在学校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文艺汇演、社会调查、校内兼职、志愿服务等活动,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到企事业作兼职文员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秘书专业学生可以了解到自身的欠缺,从而及时调整自己学习的方向和重心,为实现日后顺利就业增添砝码。

第二,秘书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应努力拓宽学生的社会实践渠道,采用多种途径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活动,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参与并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大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都应树立“社会人才,社会教育”的理念,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接纳大学生。当地社区、周边乡镇、各企事业单位等,也应积极地加入到与高校合作的队伍中去,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不断地为大学生提供成长和锻炼的机会。

第三,社会各企事业单位还应转变用人的观念,放宽人才市场的准入制度。孔子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孟尝君如果不是有善盗窃和会学鸡叫的两个门客,恐怕就要客死他乡了。用人单位不能将容貌、名校、学历、证书、有无工作经验等作为选取人才的唯一标准,而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看其知识与技能能否为我所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拘一格用人才,放宽人才的准入机制。

3.改革学校的教育体制

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作用。第一,学校在软硬件设备方面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加大现代教学方式的比重,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教学。秘书专业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学校软硬件设备的支持,课堂教学应根据教材内容,选用适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像、投影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第二,学校应尽早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职业目标,做好职业准备,还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让他们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学校应从新生入学开始着手强化其职业意识,让其了解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素质要求,指导其初步规划职业生涯,激励其自觉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事业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第三,学校应发挥其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高校教学模式的单一呆板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与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学校应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寻求和企业单位联合办学,搞好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而不是把学生圈在校园内,更不能置身事外,将学校应做的“功课”转嫁接到任课教师身上。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大学生职业意识缺失现象严重,必须引起高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造成文秘专业大学生职业意识缺失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体制和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原因。针对上述这些原因,我们建议从大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着手,共同解决文秘专业大学生职业意识缺失的问题。就学生自身而言,大学生应在积极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做好职业规划,提高自觉意识,努力以一个职业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从学校角度来说,高职院校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另外,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应当转变用人观念,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校企合作,给新人锻炼提供一定的空间。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一、会计人才培养概述

(一)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以及职业院校对会计人才培养都采用了较为统一的教育大纲,培养路线基本一致,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专业课以及职业能力有明确的标准,这使得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拥有较强的、符合现代会计工作需要的职业能力。然而,会计人才进入工作岗位,完成工作所需要的不仅是对会计工作软件的应用能力、理财能力和核算能力等,还包括责任心、对会计工作的敏感性、创造力、崇高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自我发展意愿以及对职业的明确规划。这些能力作为“软实力”,在学校教育大纲中虽有体现,但是教学涉及到的较少,因此,会计人才的职业软实力发展不良。

(二)情商培养的重要性

情商指的是表现在个人工作和处理事务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与个人性格特征和情绪能力有关,与智商、系统的职业能力相关不高。对于会计行业来说,情商不仅包括在工作岗位中能够合理处理同事、上下级关系的能力,还包括合理认知会计工作岗位、鉴定工作中的职业道德感、认真负责、对工作范围内的各种事务的敏感性、创新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多种能力。培养会计人才的情商,等同于赋予会计人才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帮助会计人才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职业发展,也有利于会计行业整体的发展,是会计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会计人才情商培养策略

(一)深刻挖掘教材培养会计人才情商

无论是大学还是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材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出来了会计专业必备的职业能力之外,还包括了一些有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如财经法规等。很多教材都明确规定了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使用各种案例以及文字描述进行解释,这些都是可贵的情商文化。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商培养内容,例如,将优秀会计人才的案例传递给学生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又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编制舞台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金钱不贪不占,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理万金,分文不沾”,培养学生形成正直诚实的品质,不偏不倚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提升会计职业荣誉感;在教学中,使用微课的方法,给学生呈现一些现代优秀会计师的工作报告和案例,引导学生产生提高业务技能的自觉意识和强烈愿望,培养学生掌握钻研会计新业务的科学方法。

(二)加强社会实践培养会计人才情商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实践是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它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增强对国情的了解、自身责任的了解、社会角色的了解,是会计情商提升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大学还是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作能力培训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也可以进行会计人才的情商培养。一旦会计专业学生开始工作能力的实训,就意味着他们开始进行社会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能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教育,情商培养就可以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强度也会提高。教师可以采用收取学生每日社会实践报告的方法,了解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纠错和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情商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情商培养;也可以采用视频研讨会的形式,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录制成视频返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分享和习得其他同学的实践经验,思考情商水平给工作带来的影响,也能够在实践中主动重视自身的青商发展。

(三)营造校园气氛培养会计人才情商

情商的培养与外部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注重日常积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理解会计行业中个人素养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各学校要培养会计人才的情商,就应该从校园气氛的营造入手,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情商发展空间,做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例如,加强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张贴标语口号、班训、校训,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又如,经常组织会计专业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之间的学业交流和实践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形成一致的会计人才情商发展空间,使本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形成集体的认同感,也有利于情商培养。

事业单位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1.1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行业特征及现状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各项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因此具有就业口径宽、就业范围广的特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策划、市场分析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各项工作,所以需求行业没有限定,涉及社会各层次各行业。在本次调查中,用人单位所属行业遍布制造业、房产建筑业、金融投资、消费零售、外贸、政府机构、广告媒体等行业,比例最高为消费零售业(21.2%)、其次为房产建筑业(15%)、第三为制造业(12.4%)。在这些单位中,12.4%的用人单位表示上年度没有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其余87.6%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都有需求。从单位性质上来看,民营企业占了绝对数量,为调查样本的57.5%;其次为合资企业,占21.5%;其他单位性质包括了国企(4.4%)、外资(4.6%)、政府机关(3.5%)、事业单位(2.7%)等。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行业泛化,需求状况比较乐观。

1.2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数量及趋势

从总体需求数量及趋势来看,虽然历年来对本专业的需求绝对量依然很大,但近年来工商管理岗位需求略显不足、且呈一定的下滑态势。以人社部委托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进行的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部分人才供求情况调查数据结果为例:用人单位专业需求情况排名工商管理专业高居第三位,但相比2012年第四季度,需求减少了3.2%,是所有职位中需求下降最多的。本次调查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有需求的99家用人单位中,本专业需求占单位人才需求总量比重以1%~10%为主,占49.8%;此外,1%以下的占了21.3%,10%~20%的占18.6%,20%~50%的占了10.3%。在这些平均单位规模约200人(对单位规模的调查显示:20人以下的占23.5%、20~99人的占28.6%、100~499人的占28.5%、500~999人的占8%、1000人以上的占11.4%)的单位中,最近一次招收工商管理专业人才225人,平均每家单位招收2.3人,可见目前需求数量不大。另外,在需求趋势表现上,主要体现为“稳中有升”(占34.5%),其次为“平稳”(占32.7%),此外还有7.1%表现为“急剧上升”、5.3%表现为“稳中有降”、“急剧下降”的仅为0.9%,可见从具体样本调查而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趋势还是较为乐观的,这可能与调查对象主要分布于青岛地区及周边,与全国整体需求情况略有不同所致。

1.3需求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

本次调查选取了专业知识、外语水平、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抗压能力等九个维度,调查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在以上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87家单位都选择了“沟通能力”,占77%;其次为“团队协作能力”,有67家单位选择,占59.3%;另外有56家选择了“适应能力”、52家选择了“专业知识”、49家选择了“学习能力”。在对以上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的调查中,得分最高的(排序第一位得5分、第二位得3分、第三位得1分)为“沟通能力”(284分)、其次为“团队协作能力”(133分)、第三为“专业知识”(93分)、第四为“适应能力”(88分)。由此可见,用人单位最注重本专业人才在沟通、协作、适应方面的素质能力,同时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很高,整体质量需求体现为高素质、全面化。

2青岛地区整体人才供给情况

2.1青岛地区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供给数量

工商管理专业作为多年来的热门专业,几乎所有综合类高校都设立了该专业。在青岛地区23所驻青高校中,包括青岛工学院在内的本科层次10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青岛滨海学院等),全部设立了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规模较大。

2.2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及模式情况

从各高校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层次来看,重点本科院校如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着重培养的是工商管理高级专业人才,注重理论知识素养的培养,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选择继续就读研究生及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等;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包括青岛工学院在内的各民办高校,偏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着重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生胜任用人单位的岗位工作要求速度快、可塑性强。目前两个层次的人才供给情况大致相当。

2.3需求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供给质量的满意度

本次调查中,需求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满意度评价显示为:“比较满意”占比重最大,为43.9%;其次为“一般”,为41.0%;选择“非常满意”的占13.3%;另外仅有1.8%表示“不太满意”、“非常不满”的为0。由此可见,需求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供给质量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但差强人意的现象也较普遍,应该引起重视。

2.4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在素质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在本次对工商管理专业不足之处的调查中,需求单位反映最多的为“心浮气躁、不扎实”,占51.3%;其次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占47.8%;第三位为“动手能力不强”,占45.1%;另外,“缺乏责任意识”(37.2%)、“抗压能力较弱”(35.4%)、“团队观念较差”(26.5%)也是反映较多的问题。这与案头调研中得到的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总体呈现出的不足较为接近(实际操作能力弱、知识匮乏、安于享乐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良好工作态度)。在需求单位提出的对本专业学生培养建议方面,很多单位提出了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可见,该方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迫切程度。

3青岛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3.1招生年限及毕业生人数

青岛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自2005年建校伊始开始招生,目前已有5届共996名毕业生。目前招生数量较为平稳,每年均稳定在250人左右。

3.2就业率及就业去向

青岛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近年来就业率始终较高:2013年总体就业率75.56%(其中正式就业率46.67%);2012年总体就业率82.27%(其中正式就业率68.64%);2011年总体就业率95.74%(其中正式就业率75.53%)。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方面,根据2013年对青岛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性质方面,64.5%的毕业生在私营企业工作,23.4%的毕业生在国有、集体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另有10.4%的毕业生在外资、独资、合资企业工作;在用人单位规模方面,50%毕业生在50人以下和50~100人的小型企业工作,在100~1000人规模企业工作的占24%,另有7%的毕业生工作单位规模超过1000人;而用人单位所属行业方面,则是和问卷调查结果相近,毕业生就业行业不固定,遍布国民经济各行业领域。

3.3用人单位对青岛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及反馈

从用人单位对青岛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及反馈来看,主要还是对前述实际操作能力欠缺的反映较大;另外毕业生流动性较大、不够扎实、不能安于现状也是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还有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全面、将理论知识灵活用于实践的能力不强等。当然,用人单位对青岛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吃苦、团队协作能力较强、思维活跃、有一定创新意识、社会经验较丰富等方面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及肯定。

4基于社会用人单位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改革思路

4.1强化内功,打造地域性优秀教育品牌

学校品牌优势与生源质量是相辅相成的。面对短期内还无法争取到优质生源的现状,青岛工学院应从挖掘学校资源特色及现有学生资质潜力方面入手,争取打造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进而加强宣传、扩大影响,以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同时吸引优质生源,从而促进“生源优——培养精——就业好”的良性循环。可以依托当地资源,争取多与当地政府及各用人单位合作交流,首先在当地建立并巩固青岛工学院的品牌优势,获得当地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逐渐扩大知名度及影响力。

4.2修改旧版培养方案,重构教学体系,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

按照青岛工学院《教学计划修订实施意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管理学院对工商管理2010版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是结合教研室的研讨记录、社会单位需求角度、用人单位的意见、专家的意见和学生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性修订。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沿袭了母体高校中国海洋大学的培养特点。学校自2011年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本科高校后,首先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等文件精神,全校上下进行发展定位讨论,明确了学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根据培养定位,管理学院自2012年6月启动修订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历时一年多,经过6次反复修改,完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其中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方案模块的安排。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方向课程)以及创新与素质拓展课程四大课程模块。培养方案的设置形成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政治、军事、体育教育与素质、体质提升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科研活动与培养创新意识相结合”的“五结合”育人模式。(2)学分的设置。总的学分要求方面,青岛工学院文科将从2010版160学分调整到2012版150~155学分之间。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分调整到153.5学分,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实践课程每16学时计0.5学分,按周计的实习、实训课程每周计1学分。工商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最低修满153.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环节)5分,专业基础课程(环节)31学分,专业技能课程(环节)55.5学分,创新与素质拓展课程(环节)8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程至少3学分,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多选。而且,凡是2个学分以内的课程集中到半个学期开设,提高课程开设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3)实践课程设置。为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紧贴社会单位需求,并邀请相关学科、行业专家充分参与课程设置论证,突出管理学院各专业的实践性特点,确保课程内容反映学科专业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2012年修订过程中在第七学年加设了实践课程。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项目管理专业在前面六个学期学习了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课程后,第七学期主要突出实践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增加实践课程学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25.1%。日后将继续调整增加比例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4)通识课程设置方面,规范、精简、调整了通识教育课程,严格遵循国家关于思想政治课评估改革的精神,调整课程开设模式,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除讲授以外,另外单独开设2周的社会实践课程,学生利用寒暑假通过社会实践、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完成社会实践部分。通过举办时事讲座的形式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程,逐步引进并建立《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大学生就业指导》全国性的精品网络课程,提升课程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专业主干和基础课程设置完整,为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在专业技能课程模块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和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程。工商管理专业设置了4门专业技能方向的选修课。

4.3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特色,改革教学方法

工商管理专业将总体培养特色思路确定为:“以能力为本位,以案例为依托,以企业模拟大赛活动为剂,以企业经营模拟实训为助推剂,围绕职业资格考试,以培养适应21世纪市场需求的新时代、具有综合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为最终教学目标”。围绕工商管理专业能力本位的培养特色,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将理论课程与企业案例有效结合,实现“延展性课程”案例教学的灵活性。古今中外、成功与失败、著名公司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甚至校内的小店铺、学生的创业小公司都可以作为课堂案例,课堂教室、操场或者商场都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场合,以便学生有效结合社会实际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切身地体会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2)将模拟实训与企业经营模拟大赛有效结合。为更好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熟悉企业经营规则,在本科大四学年进行ERP软件模拟运行的“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演练”的模拟实训,让学生扮演企业相关角色,切身思考企业的战略决策,营销策略,广告策划与财务管理等。该课程考核以小组对抗赛的结果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让学生更能体会市场的竞争的残酷,以此激发学生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