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招商引资投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FDI 产业结构 招商引资
海南建省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在海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海南省在招商引资方面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对海南省的招商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新、更高的要求。然而,海南招商引资战略的选择中缺乏从产业选择和区域选择方面对外资投入的方向性引导,研究海南省招商引资战略方向问题和外商投资项目评价体系问题对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三次产业结构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外部资金的投放、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的正的溢出效应,直接或间接带动了海南省产业发展和升级,同时,海南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流向、方式和效益。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结构、流向受制于外资吸收地产业结构因素,即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
本论文在产业结构因素方面选取1988-2009海南省三次产业(分别记做PI、TI、SI)的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通过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在短期内,第一产业(PI)及第三产业总产值(SI)是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即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总产值和外长直接投资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在以上因果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总产值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数量分析,得到:lnFDI=0.322847-1.566542*lnPI+2.140983*lnTI
即: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不变的情况下,FDI自然增长0.322847;第一产业每增加1%,海南省吸引外资下降1.566542%,第三产业每增加1%,海南省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增加2.140983%。这个结论符合海南省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外商直接投资也迅猛增加的客观事实。
二、招商引资的产业方向选择
近些年,海南招商引资的发展迅速,卓有成效,开放领域主要集中在第一、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的进行,第三产业的开放也在逐步推进,在新时期海南做好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吸收外资的产业规划、区域规划,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外资的投资效益。
(一)坚持把第三产业的招商引资作为长期的战备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海南发展第三产业具有五大优势,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体制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海南省现阶段第三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整个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外资第三产业中的很多领域都有着明显优势,海南在法理发展对第三产业的招商引资的同时,应对第三产业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层次要求,充分利用外资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来发展海南较为薄弱的生产行业。海南招商引资围绕建设热带海岛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产业发展方针进行开发建设,使海南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将海南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经济行政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产品互动、体制创新的全省第三产业一体化。
(二)对房地产业的招商引资注重质量,进行适度引导
海南的房地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持续保持高涨态势,在海南省经济增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房地产业在保持现在招商引资方针的同时,不能对其过度依赖,应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质量取胜。开发应顺应海南形成旅游岛的形势,加大发展旅游度假的产品,主要的发展与旅游、与体育等产业相关的房地产相关的产品,配置地方稳定税源,并适度控制普通商品房的开发。
(三)合理布局农业产业的招商引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海南农业是地方经济中的弱质产业,突出表现在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农业整体科技素质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集约化程度低。加大对农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首先要加快对农业先进技术和项目的引进,加大政策倾斜度,对农业投资进行合理布局,着重引导资本流向独具海南特色的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吸引外资投入到食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产业,培育一批热带果蔬、水产品、畜产品、橡胶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此外,进一步鼓励和落实大型农产品贮藏集散物流中心建设,在此基础上推进农产品质量标准化控制和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使海南农产品走上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农业产业化升级。
三、招商引资的投资方式选择
海南省的招商引资初期以合作方式为主;90年代中期以前合资企业成为首选;90年代后期直到现在,独资方式占绝对优势地位。步入“十二五”,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海南在招商引资的投资方式选择上,应顺应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和趋势,根据不同的产业性质和区域的不同特点,合理引导外资的投资方式,积极引入跨国并购、产业外包等新兴投资方式。
(一)坚持利用外资方式的多样化
海南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资金缺口,但更大的缺口则是技术、管理缺口。经过了10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推动本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成长的策略的成效并不理想。外商投资企业多采用独资方式,省内企业一般无法从中获得和享用外商拥有的先进技术,对产业技术升级的促进作用没有和合作经营和合作经营所起的作用较小。
在外资投资方式选择上,海南应该注意充分掌握自身的特有资源,防止外方获得该资源后谋求控股甚至独占,坚持利用外资方式的多样化。对于新开放的领域,外商为了迅速打开市场,仍然会积极寻求合资,在合资过程中,我方应该对自己的权利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一味满足对方的要求而减少自己的合理条件。在一些关键资源领域,建议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程度限制。
(二)鼓励利用外资的新方式
1、积极承接外包业务
业务外包是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新方式。一般来说,业务外包主要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外包。海南省应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积极对不同的方式的业务外包进行承接,同时需灵活应对。
一是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业务外包,海南省劳动力要素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有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业务外包的天然优势。在承接此类外包业务时,应考虑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在省内企业目前不具备竞争能力时,一个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至少引进两家跨国公司投资,形成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竞争,或者通过对同类产品进行关税补贴,使跨国公司的产品与进口商品形成竞争。
二是承接资源密集型产业外包,此种产业外包是外包企业充分利用承接地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产业专业,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海南省在对此类业务进行招商引资时,应对保持适度开放,并重要资源进行有条件控制,引导提高本土企业竞争实力,应进行科学引导,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三是重点承接服务业的业务外包。承接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是优化海南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重点方向,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转变经济和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提升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中的地位的战略选择。海南要大力培育本地有实力的服务供应商和外包承接商,逐步培育一大批专业化、国际化的本地服务供应商。
2、有条件鼓励跨国并购,实现直接利用外资与间接利用外资的有效结合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以及入世后逐步的政策的消失,外商直接投资领域逐渐放宽,跨国并购将成为外商直接投资更加常用的方式。海南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金融领域会更加开放,跨国并购将成为海南利用外资新的增长亮点,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机遇下,海南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并购市场。在招商引资时,应注意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的融合,引入企业参股、收购或兼并模式,根据不同行业类型,进行适当的引导。
海南对大部分竞争性的工业行业,应放开对跨国并购的各种限制,包括股权比例、并购方式等。放开这些行业对跨国并购的限制,有利于行业提高集中度和竞争力,改善行业的组织企业将结构,从而增强企业实力。
对存在明显规模经济的工业行业,主要是重工业产业(汽车、重化工业等),由于这些产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如果外商所占比重过大,将不利海南省的产业安全,并可能造成利润转移,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加大,所以应有步骤的放开对跨国并购的限制。
对服务业的跨国并购,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服务业开放程度较小,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省内企业难以承受国外服务业的冲击。且目前大部分服务业存在的高额“租金”,利润较高,如果允许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很大一部分利润将被转移出去。因此,服务业跨国并购应对外资的股权比重进行限制,同时在审批环节上从严把关。
3、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也是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因此,海南省在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可扩大产品市场,降低经济风险,获取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并可获取技术和生产性资源。
近些年来,海南省经济稳步增长,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也建立起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如海南航空、海马汽车等。随着“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和高科技支撑”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海南对东盟的产业比较优势开始形成,对东盟资源类的需求迅速增长。因此,期间内海南可加大与东盟国家的战略合作,以越南为突破口,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对外投资。
参考文献:
[1]江小涓,杨圣明,冯雷.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杨建龙,关于外商投资与外资政策的博弈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赖明勇,包群.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02(6)
[5]张骁,杨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模式借鉴――来自日韩经验的启示[J].当代财经,2006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新 野来说,要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大上 项目、上大项目,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后发优势。
一、用开放的思路,审视县情,加速发展。围绕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新野县从县情出发,提出了创建“全国棉纺织强县”、“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县”、“全国皮 埃蒙特优质肉牛第一县”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没有开放的新思路,没有观念的大 转变,就没有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县域经济就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此,要树立四种观 念:一是新的发展观。树立抢抓机遇,打破常规,培植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 展的观念。二是新的条件观。破除认为新野无区位优势和客观条件差的思想,树立用辩证眼 光看待客观条件的观念,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再造后发优势。三是新的资源观。破除 单纯依赖自然资源谋发展的观念,树立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知识、信息、政策、管理、资 本、人才、服务等要素也是重要资源的观念。四是新的开放观。破除只重视向国外和沿海开 放地区引进资金、项目的观念,树立向国内外、县内外开放并举,既包括资金、项目,又包 括所有要素全方位开放的开放观。
二、用经营的理念,创新机制,加快建设。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大项目支撑大发展。要 坚持“三为主,三个一齐上”方针,即坚持以加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主、大项目为主 、高新技术项目为主的指导思想,做到大中小项目一齐上,国有民营一齐上,经济和社会事 业项目一齐上,重点抓好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投资额度大、科技 含量高的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是认真研究政策,扎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准 备工作。悉心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合理确 定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筛选论证一批对县域经济发展大局有带动作用、能够形成新的 经济增长点的项目。加强项目论证工作,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真正做到成熟一个,上马一个 ,成功一个。二是创新组织方法,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服务的 项目建设新机制,把政府行为定位在加强指导、制定规划、搞好服务、研究制定改革措施、 引导投资方向上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重在走出去招 商。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在招商主体上由行政型招商向业主型招商转变;在招商形式上由大 兵团招商向小分队招商转变;在招商内容上由全面铺开向重点突破转变。改进招商引资方法 ,采用网上招商、定向招商、招商、小分队上门招商等形式,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成功 率。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法人制、质量责任制,强化监理监督,确保项目质量 。三是搭建发展平台,扩大招商引资。以“项目园区化、园区城市化”为目标,高起点、高 标准规划建设县级工业园区,打造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平台,吸引高新技术项目、大企业 入驻。
三、用优良的环境,筑巢引凤,扩大引资。环境也是生产力,它决定着对外开放的程度 和经营发展的速度。作为欠发达的平原县,要在项目建设上求得突破,必须靠优良的环境招 商。因此,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手续,清理收费项目,规范收费行为,建立公 正完善的政策环境。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企业经营环境整治和纠正行业 不正之风活动,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 “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创造优良的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 完备法制建设,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各种行为,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法制环境。
一、提前介入,认真做好注册前的服务工作。
一是积极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省工商局要求各级工商部门主动加强与发改委、商务局(招商局)和各级开发区招商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安排、部署,使企业登记管理工作与当地招商引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登记注册机构应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重大招商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及进展情况,及时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要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主动参与、积极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和投资者做好项目的论证、策划及名称核准、合同签约、章程制定等工作。
二是积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省工商局要求各地主动地向重大项目招商工作人员、投资者宣传与投资项目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有关登记条件、登记程序,提供有关登记注册的文书表格。项目名称核准后,登记注册机构即应指定专人跟踪服务。
三是积极参与外资并购内资大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省局要求各级工商部门对外资并购内资的大项目要应提前介入,帮助制定合理的并购方案,解决并购后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名称核准、投资方式、设立方式、管理机构、公司类型、经营范围核定等具体问题。
二、建立登记注册绿色通道,认真做好注册中的服务工作。
一是提高登记工作效率。省工商局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告知和限时办结等制度,简化登记程序,缩短办照时间,提高登记工作效率。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要坚持做到急事先办、特事特办,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实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加班服务,对主要登记材料已提交并符合要求的,应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审核、当天发照。
二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省工商局要求各地本着能宽则宽、能简则简、能快则快的原则,在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出资方式的核准和材料提交等方面尽可能地降低准入门槛,放宽条件,努力营造一个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对法律法规规定需办理前置审批的,如企业承诺在办理前置审批前不生产、不经营,可采取发筹建执照方式给予支持。对有的主要登记材料已提交并符合要求,缺少个别一般次要材料的,在要求企业承诺一定时间内补交的情况下,可本着规范操作、方便企业的原则,采取先发照后补齐材料的方式给予支持。
三是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对需经国家和省级工商机关办理名称核准或其他审批事项的项目,登记注册机构应明确专人跟踪服务,协助企业办理审批手续。对由国家部委审批应在国家工商总局登记的项目,应积极争取国家工商总局授权省局或所在市局登记管理,以方便企业。
三、积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认真做好注册后的服务工作。
一是建立工商提示卡和建议书制度。在登记窗口向企业发放工商提示卡和建议书。提示新登记的企业按期出资和办理有关行政审批,以及经营活动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推动企业实施商标广告战略、争创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依法参与市场竞争,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通过股权出质登记和股权出资等途径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
二是建立工商联络员制度。地方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规模大的招商引资项目都应确定一名企业工商联络员,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要加强对工商联络员的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和业务指导,通过工商联络员主动掌握企业的需求,及时提供指导和服务。
三是建立回访制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登记后三个月内,登记机关应回访一次。通过回访,了解企业需求,重点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实施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与工商职能相关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拓展为客商和企业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改单一为企业提供办照服务为围绕工商职能的全方位、多角度提供服务。对企业提出的注册、商标、广告、合同、维权等方面的问题和需求应认真进行梳理分析,做到“一企一策、一事一议”,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限时办结。
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高点定位跨越发展、奋发有为争强当先”为主调,坚持招商引资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不断拓展招商区域,创新招商方式,健全招商机制,突出招商重点,加大工作力度,把我镇的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工作重点和目标
全面学习贯彻国家、省、市的产业投资政策,抓住市构建“两带三区四园”产业布局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镇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将产业投资重点放在太阳能加工、机械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上,实施物流园区整体招商、三产服务业优势招商、太阳能产业链招商、农业产业化招商和传统产业转型招商五大招商战略。招商引资对象面向国内外及省、市大企业集团、大投资财团,特别是等,招商引资区域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和胶东地区,形成抓重点、带全面的招商引资大格局。全年力争新引进过亿元项目8个,过3000万元项目20个,合同投资额达到3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突破5亿元,对上争取到位资金突破5000万元。
三、考核奖励
实行旬通报、月调度、季排名、年终总考核制度,数字考核和现场考核相结合,年终重奖。
1、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额及第一引荐人的认定
(1)招商引资项目认定:必须当年在市以上有关部门办理立项、备案等有关手续,并在镇进行工商、税务登记。只征用土地没有开工建设和设备安装,不予奖励。
(2)投资额的认定:投资额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机械设备投资,年终由镇招商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实地考核认定。
(3)第一引荐人的确定:由项目引荐人本人向镇招商办提出申请,由投资方确定认可并签字盖章,市招商办、镇招商办核准后确定。
2、奖励办法
(1)对村奖励。对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村,在年度综合考核中根据招商引资数额和项目服务质量进行排名,授予前6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
(2)对第一引荐人奖励。
①投资额达到500万元(含500万元)的项目,奖励第一引荐人5000元,投资额每增加100万元,增加奖金500元。
②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含1000万元)的项目,奖励第一引荐人10000元,投资额每增加1000万元,增加奖金5000元。
③投资额达到3000万元(含3000万元)的项目,奖励第一引荐人30000元,投资额每增加1000万元,增加奖金5000元。
④投资额达到5000万元(含5000万元)的项目,奖励第一引荐人50000元,投资额每增加1000万元,增加奖金5000元。
⑤突出物流园区整体招商,凡年度内引进外商实行物流园区整体开发建设或引进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大型物流项目,实行一事一议,重奖第一引荐人。
⑥对招商引资第一引荐人的奖励根据项目签约时间和建设进度确定奖励年度,按当年实际到位资金数额确定奖金,最多连续奖励两个年度,对投资数额比较大、建设周期比较长的项目,另行专门研究确定奖励年限。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和重点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全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和调度。实行重点项目指挥部分线作战,成立地矿项目合作推进指挥部、重点招商项目推进指挥部、工业技改扩能重点项目指挥部、物流园建设指挥部、中华儒商文化产业园建设指挥部、泰隆大酒店及生态园建设指挥部、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指挥部等11个指挥部。各指挥部要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对重点项目进行调度,切实凝聚招商合力、浓厚招商氛围、推进项目进度。
2、创新方式,灵活多样。(1)突出领导带头招商。党委书记、镇长要带头招商,每位班子领导成员要把招商引资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确定招商主攻方向和推进措施,为各级干部做出表率。(2)强化专业队伍招商。加强建设以招商办工作人员为主体的专业招商队伍,实施定点招商、敲门招商等措施,发挥招商引资的主导作用。(3)实施产业集聚招商。发挥中华儒商文化园、物流园、农产品加工园等专业园区载体作用,不断增加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外商投资兴业的吸引力,实现园区的项目充填和集聚发展。(4)做好以商引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招商环境,全面加强与外来投资者的联系,不定期走访慰问外来投资企业和召开座谈会,及时帮助解决外来企业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外来企业增资扩建的信心,以现有外商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广泛赞誉吸引新的外商前来投资兴业。(5)搞好项目落地服务。成立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办公室,专门负责项目落地手续办理和项目建设全程关系协调,确保项目如期开工顺利建设。
3、完善制度,强督猛促。进一步完善镇村干部“招商月”制度、周一党政班子例会招商引资首项汇报制度、重奖招商引资第一引荐人制度、领导干部包保项目制度和镇领导干部招商引资保证金制度。每名镇领导干部向镇财政交纳招商引资保证金1000元,年内必须至少引进一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对上争取无偿资金到位10万元以上。完成任务的,返还保证金,同时奖励1000元;完不成任务的,保证金不予返还。
在指导思想上,要辨证处理“强化招商意识”与“树立有意识招商”的关系。经济要发展,投入是关键。资金紧缺是长期困扰和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要谋求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借助外力发展自己之路,而招商引资是缓解资金紧缺的有效途径。因此,政府需要不断强化招商意识,采取有力措施,营造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要避免“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莱”、“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真正树立起“有意识招商”的观念,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效益。要围绕本地经济发展的战略来展开,针对增加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后续财源、增加就业岗位的目标来实施;要注意分析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掌握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走势;要加强对资源的整合,项目的包装,上、中、下游产品的衔接,产业链的培育与形成;要下决心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招商队伍,改进招商方式,降低招商成本,努力实现以商招商、特色招商、产业招商。
在政策制定上,要辩证处理“取”与“予”的关系。追求效益、谋求发展是招商引资合作双方的共同目标。任何一个投资商的投资取向都是谋求利益最大化,追求最高的回报率。所以,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守住自己的底线,大胆地予以让利。要树立“近期让利”是为了“长远得利”的思想,舍得拿出最好的资源、最好的产品、最好的项目、最优惠的政策与投资方合作,使客商在不断获利的过程中增强扩大投资的兴趣和信心,使客商落户以后真正有利可图,从而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投资。要学会倒算账、算大账、算长远帐、算活账,先替客商着想,大胆地让客商发财。只有做到先予后取、多予少取,才能把招商引资工作越搞越活。当然,招商引资也要算成本,不可为招商而招商,更不能为了完成招商任务而不计综合收益,或不顾生态环境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真正把招商引资与谋求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既谋求当前的发展,又顾及本地的长远利益。
在引进内容上,要辩证处理“引资”与“引智”的关系。经济的发展需要多种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资金是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没有资金万万不行,但光有资金也不一定行。一方面,要把引进资金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坚持以资源、市场、存量换资金;另一方面,要把“引智”提上重要位置,把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引进来。市场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工业通过“引智”,可以解决一批技术难题,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农业通过“引智”,可以引进大量的良种良方,促进种养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化的形成,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尤其是通过资金、人才、技术的聚集,可以使引资开发项目在高标准上稳健起步,在高效益中持续运作。同时,还应注重借外力培养本地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真正做到“引一个项目,出一批人才,兴一方产业,强一地经济”。
在工作部署上,要辩证处理“招得进”与“留得住”的关系。能否塑造良好的地方形象,能否成为一方投资热土,能否使大批客商涌入,能否谈定大量的合作项目,是一个地方招商引资效果优劣的直接体现。一个新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一个新财源,只有源源不断地引进新项目,才能保持经济的强劲发展。形成合力,强化责任,做到“招得进”固然十分重要,但也不能孤立地抓招商。要跳出招商看招商,着眼于打造优良的招商平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努力提高本地的招商诚信度,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改善招商服务水平,使客商能留得往。为此,要不断整治和规范市场秩序,以优越的软环境弥补硬环境的不足,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确立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处处都是招商引资形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