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稻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5%,具有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等特点。成熟后的水稻一般称作米,通常是煮成饭或粥。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工业使用。碎米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及米粉[1]。水稻使我们的饮食生活丰富多彩。改进水稻种植技术,采取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能提高水稻产量,对以水稻为主食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 水稻生长周期
水稻的生长周期一般分为5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表现形式及环境要求都不同。地膜水稻栽培每亩可增产200斤左右,水稻提早5-7天成熟,有利于再生稻的生产,再生稻可收350斤稻谷,每亩又可增收270元以上。强化栽培,调节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宽行有利通风采光,易于人工田间施肥、除草等农事操作。单株个体间分蘖快,上林早,有效穗成林,停止无效分蘖,比等行、宽窄行提前15天左右,有效穗成林早,有利于养分向有效穗积累,形成个体穗大、穗长、产量高,亩增产200斤左右。
1.1 幼苗期
幼苗期的形态变化是由1颗种子变成萌发出3叶的幼苗。一般种子在低温条件下易出现腐烂坏死的情况,所以在进行种子培育的时候,应该将温度控制在30~32℃。为了培育出健壮的水稻秧苗,选择排灌良好、光照充足的地理位置。
1.2 返青期
返青期是秧苗移栽后,秧苗逐渐变成青绿色的时期。培育温度与幼苗期一样,在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种植田时要经过4 d的培育方能确定它的存活情况。因为幼苗较小,在进行秧苗浇灌的时候,必须控制水位低于秧苗新叶,以免造成秧苗闭气而烂秧。
1.3 分蘖期
分蘖期是秧苗生长期中根、茎、叶生长高峰期,它对温度、光照、水分、营养都有严格的要求。在32~34℃时秧苗分蘖的有效穗数达到最高,适宜进行插秧。光照不足时,秧苗分蘖延缓甚至秧苗死亡。水分应该适当,水分多时,秧苗会因缺氧而导致分蘖停止;当水分少时,秧苗会因干旱而枯萎死亡。
1.4 分穗期
分穗期是水稻生长的高峰期,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期间,水稻的形态会发生很大变化,根群分化变大,稻叶变得繁茂。其中,在根群增加的时候,为了保证幼穗可以正常分裂,应该在抽穗20 d后进行施肥。在减数分裂时期,颖花对温度尤其敏感,保持在26~30℃时可以避免颖花孕育失败。幼穗到抽穗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般由颖花光合作用而成,因此适当的光照也是维护水稻生长的重要条件。
1.5 结实期
结实期是稻株生长停止,决定水稻产量的时期,这时的工作重点是水稻的管理。为了使稻粒饱满充实,应该保持适当光照进行光合作用,温度决定稻粒的质量,水分决定水稻物理性质,矿物质决定水稻的根茎生长状态,在进行培育的时候应该控制得当。
2 水稻栽种技术
大竹位于重庆西部,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有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境内有多条河流纵横,比较适合水稻的生长。笔者主要介绍大竹县适用的水稻栽种技术。
2.1 种子处理
水稻种子在播种之前一般要经过晾晒、盐水浸泡、消毒、菌拌4个步骤。晾晒是将稻种均匀铺摊在席地上,选在晴天的正午时分暴晒6 h,连续2~3 d,并定时查看是否有种子破皮。这样可以将稻种杀菌,提高其对水分与空气的吸收率,增加稻种进入培育田的发芽率。盐水浸泡选种可以将不合格的稻种及其他杂质淘汰。消毒是利用药水将选好的种子进行浸泡,间隔2 h换清水泡,反复2次,可以防止稻种病害。菌拌是将增产菌与稻种混合,用以增加水稻的产量。
2.2 插秧
插秧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水稻插秧技术要点概括如下。
(1)适宜水深。秧田水位的高度决定着插秧机作业的难易程度与秧苗的存活率。
(2)田面硬度。插秧时,如果田地很硬,秧苗无法插入,插秧机不容易行驶;但如果田面很软,秧苗也无法直立,扎根不牢。以田面至田里深度2 cm为适当深度判断是否插秧。
(3)插前三带。按照插秧计划,在插秧的前期对田地进行施肥,一般以磷肥、生物肥、增产菌为主。
(4)插秧深度。插秧的深度决定着秧苗的生长过程与结实产量。
(5)适龄壮秧。选择适当时期的秧苗进行嫁接。
(6)合理密植。在综合考虑秧苗田的地理状况后科学选择种植。
(7)科学灌溉。保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进行灌溉。
(8)早施蘖肥。在秧苗尚未完全返青前施蘖肥。
(9)及时防虫。记录秧苗成长情况,及时喷药防治害虫。
3 田间管理措施
3.1 苗床及秧后管理
苗床是秧苗赖以生长的温床,重视苗床管理对培育健康的秧苗有着重要意义。种植水稻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良好、无病虫害的沙壤土作为水稻种植基地。一旦选定,还要在种植过程中坚持定时定点监测、监控,保持、优化种植基地环境[1]。秧苗插秧后发现苗歪、苗缺的情况立即补救。待幼苗进入返青期,追加肥料保证枝叶繁茂。待秧苗开始分穗时,清除田间杂草。
3.2 光照、风力管理
秧田水分过多时,会导致秧苗根部缺氧腐烂,因此必须保证秧田通风。阴天时,可以打开顶棚或者使用农业风扇进行风干处理,秧田在旱育条件下更容易培育出强壮的秧苗。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根茎叶都会有足够的无机养料,这不仅促进根系的快速发育,还增加枝叶对养料的吸收。
3.3 水分、温度管理
水分管理应该严格按照标准,不能随意加量。水稻生长的障碍温度指标是播种至出苗期最低气温为-1℃,地表温度为-3℃;出苗至三叶期最低气温为3℃,地表温度为-1℃;三叶期以后最低气温为5℃,地表温度为1℃。如插秧期气温有1℃以下低温时,要将秧田盖好,或采取其他增温措施,严防秧苗受害[2]。
3.4 施肥、防病管理
水稻施肥应该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3]。一般每667 m2施用500~1000 kg有机肥,同时每667 m2配合施用尿素3~5 kg、磷酸二铵8~15 kg、氯化钾7~8 kg或施复合肥20~30 kg,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4-5]。在病虫防治方面,如白叶枯病、三化螟等复合为害时,可用叶枯宁与杀虫双的混配液防治,这样既省工省时,又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6]。
参考文献
[1] 任仕伟.浅谈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J].新农村(黑龙江),2014,(12):93-94.
[2] 汪佐荣.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 (8):106.
[3] 尹鸿艳. 试论水稻种植技术[ J ] . 农业与技术,2014,(4):129.
[4] 邰浩东.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初探[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12):332.
[关键词] 有机水稻 栽培技术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181-02
农业部门基层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大力推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发挥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作用,逐渐提升有机水稻的种植效益。
1 有机水稻栽培准备工作
在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应用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以便于提升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
第一,创建良好的土壤环境。基层工作者要指导有机水稻种植工作,要求创建良好的有机水稻种植土壤环境,例如: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利用秸秆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要做好施肥管理工作,适当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提升土壤的匀称性,为有机水稻的后续生长创建良好环境。
第二,设置营养补充方案。在水稻种植之前,基层工作者需要根据水稻生长需求,设置营养补充方案,可以大力推广生物菌肥或是有机肥,将其作为底肥,同时,还可以指导农民施加叶面肥料,保证在有机水稻植物生长旺盛时期提供充足的营养[1]。
第三,保护有机水稻植株。在有机水稻种植之前,基层工作者需要大力推广有机生物制剂,引导农民利用制剂浸泡种子,科学防治病虫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病虫害现象,需要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杜绝所有农药的使用,提升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同时,要利用叶面肥提升有机水稻自身抗性,缩小病虫害的扩大面积,利用人工灭草方式减少其中存在的杂草,不可以使用农药开展相关工作[2]。
2 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应用措施
在使用有机水稻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基层工作者需要利用良好的推广方式开展相关工作,提高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
第一,科学选择地块。在有机水稻栽培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重点选择地块,根据相关标准,选择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保证有机水稻栽培质量符合相关规定。例如:选择灌溉便利、肥力较高的地块开展种植工作[3]。
第二,科学选择有机水稻品种。在水稻种植之前,需要科学选择水稻品种,例如:在吉林省区域,可以选择吉农大878品种,并对水稻种子进行全面的筛选,选择颗粒饱满并且外形较为完整的水稻品种,并具备一定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提升其工作质量。
第三,育种措施。在有机水稻实际种植中,需要做好育种工作。在种植之前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然后利用盐水对其进行浸泡,再利用1%的生石灰浸泡处理,避免种子中带有细菌。在此之后,需要对种子的苗床进行处理,在翻耕12cm之后,必须保证苗床的平整性符合相关规定,然后在苗床中添加一些有机肥,并对其进行均匀的搅拌。在当地气温为7℃的时候,就可以对水稻进行育苗处理,在育苗之后,需要科学控制播种密度。如果选择常规播种方式,就可以将其密度控制在1800粒/m2左右,如果选择地膜打孔育苗播种方式,就要将其密度控制在800粒/m2左右,保证播种的可靠性[4]。
第四,插秧措施。在有机水稻插秧过程中,需要做好整地工作,科学开展灌溉活动,利用机械设备清理土地中的杂草。在整理大田之后,需要在温度达到13℃之后,才能对水稻进行插秧处理,保证插秧工作的匀称性。
第五,秧田管理措施。基层工作者需要大力推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指导农民做好秧田管理工作,保证可以满足水稻植物的生长需求。首先,需要做好温度调控工作,保证秧苗的茁壮成长,合理控制秧田温度,例如:在秧苗生长中,需要将其根部温度控制在13℃左右,叶部温度控制在16℃左右,如果温度过低,会出现停止生长的现象。其次,需要科学防治青枯病,保证水稻秧苗的快速生长。
3 有机水稻管理措施
在推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之后,需要指导农民对水稻进行全面的管理,保证可以提高有机水稻的产量与质量,达到预期的种植要求。
第一,除草管理工作。在有机水稻移栽大田之前的15天左右,需要做好翻耕工作,消除大部分的杂草或是老草种子。在插秧前3天左右,需要再次开展翻耕工作,去除新生长的杂草。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利用人工拔草的方式,减少稻田中的杂草[5]。
第二,水分管理措施。有机水稻种植中,水分管理工作较为重要。在幼穗抽出之前,需要对其进行间歇性的灌溉处理,在抽穗之后,要做好浅水湿润管理工作,保证水稻根部的生长效果。对于灌溉区域而言,需要利用洁净无污染源头水等对其进行灌溉处理。要及时开展杂草清理工作,避免田间出现新生杂草。保证水面温度符合相关要求。在水稻成熟之前,需要做好排水工作。在水稻黄熟期间,也就是抽穗30天之后,需要停止灌溉,全面排水,并根据水稻生长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水分管理方案。
第三,病害防治措施。基层工作者需要做好病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大力宣传生物防治技术,科学控制水肥等管理工作,提升水稻的病害抵抗能力,从根本上防治病害问题。
第四,虫害防治措施。在虫害防治工作中,基层工作者需要根据水稻虫害实际问题与特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保证水稻种植产量与质量,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在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的情况下,需要科学开展虫害防治工作,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例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等对病虫进行诱杀,除了可以提升虫害防治效果之外,还能减少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优化其l展体系。
结语:
在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科学应用先进栽培技术,做好肥水管理等工作,满足有机水稻的生长需求,同时,还要做好管理工作,提升灌溉工作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提升先进技术的推广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桂英.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探讨[J].大科技,2015(27):201-202.
[2]钟春梅.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3(6):118-118.
[3]宋长庚.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17):27.
[4]李长林.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11):11.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 种植效益 培育秧苗 水稻灌溉
[中图分类号] S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187-01
鄂嘉镇位于双柏县的南部,全镇拥有耕地面积大约在36000多亩,其中水田面积14700亩左右,纵观水稻种植情况来看,水稻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12000亩左右。鄂嘉镇水稻土壤种类主要是红壤性水稻土,但是由于本镇的水田主要是放“跑马水”,所以水田的保肥、保水性较差,水稻产量保持一个平稳状态,水稻种植海拔范围在800―1400米,籼稻是当地的主要种植水稻品种,常年产量保持在600―850公斤/亩左右。
1 水稻栽培现状
当前水稻种植现状主要是以矮杆水稻和杂交水稻为主,采用旱育秧方式来改进水稻性能,提升水稻产量[1]。水稻栽培中,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插秧密度不断缩小的趋势,秧苗数量愈加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水稻产量,不利于当地水稻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水稻在种植期间,施肥逐渐从以往单一的有机肥料转变为混合式肥料使用,更是在肥料中进一步添加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元素,可以更有效的满足水稻生长需要。水稻在种植生产中,由于很多农户自身科学种植意识不高,忽视了晒田工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稻产穗量。此外伴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机械化设备应用其中,以机械化设备代替人力收割作业,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逐渐利用更为方便的农药除草代替传统中耕[2]。
2 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水稻作为日常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如何保证水稻产量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在水稻高产研究中,明确实验田产量并非是实际种植产量。水稻产量也不是衡量水稻种植的唯一指标,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还应该提升水稻质量,目前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水稻品种选择不当
稻农由于学历不高,对科学水稻种植认知水平偏低,更多的是依靠自身多年的种植经验来选择种植技术。很多地区的农户选择同一品种水稻种植,导致一旦某一水稻地出现病虫害问题,可能造成大面积的传染,为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水稻栽种中应该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搭配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水文特征,选择更为合理的水稻品种,确保水稻种植高产增收。此外水稻的产量同自身品种和生长周期同样存在关联,在水稻品种选择中应该选择抗倒伏、抗旱和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确保水稻产量[3]。
2.2 水稻育秧技术不当
由于农户自身科学种植意识不足,秧龄过长,导致秧苗之间的间隙不合理,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加之忽视育苗前期环节重视,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2.3 水稻播种时间选择不当
水稻播种时间的选择尤为关键,如果播种时间较早,相应的会延长秧龄,如果播种时间较晚,可能碰到寒冷气候,影响到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尽可能规避不良因素影响。
3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对策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总体来说,就是一个“前提”、一个“基础”、一个“中心”和一个“保障”。即以选用优良品种为前提,以培育多孽壮秧为基础,以建立合理的动态群体为中心,以防虫治病为保障。
3.1 选择合适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
是否选择合适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对于水稻生产影响较大,应该尽可能选择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品种,为水稻高产、优质奠定基础。
3.2 确定合理的播种时间、培育多孽壮秧
在水稻种植中,播种时间的选择是尤为关键的,如果早播需要考虑到全年种植情况,确保两个季节的种植过渡。不同育苗方式对于播种时间要求存在明显差异,湿润育苗相较于旱育苗方式而言温度应该高2℃。晚播的水稻则是需要充分考虑到水稻的生长周期,外界的天气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确保水稻产量[4]。鄂嘉镇水稻育秧需要考虑三月“倒春寒”和八月阴雨天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一般在3月8日-3月20日播种,多采用薄膜湿润育秧、旱育秧等育秧方式培育壮秧。
3.3 建立合理的水稻动态群体
在本镇水稻栽培中,根据不同肥力水平确定其栽培密度,栽培密度在2.5-3.3万丛,一般肥力田块采用(8+3)*4的种植规格,每亩栽培2.7万丛左右,结合合理的肥水管理技术,在确保水稻达到亩有效穗的同时,实现穗大粒多、粒大,从而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高产、稳产
在本镇水稻病害主要是稻瘟病(特别是穗颈瘟),虫害主要就是稻飞虱。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重点施用农药,确保水稻稳健生长,从而实现高产、优质、低耗农业的目标。
结论
在水稻栽培技术选择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确定播种时间,做好育秧和壮苗工作;根据秧苗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定期灌溉,注意每次灌溉不应该过多水,根据幼苗不同生长阶段确定水量,提升水稻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少林.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31):274-274.
[2]苏少红.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技服务,2013,25(6):1-2.
引言
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是未来水稻种植的新趋势,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又叫绿色无污染水稻栽培管理技术,逐渐成为我国不同水稻种植区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技术。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土壤等具有明显差异,因此,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种植技术因地区而不同。在优质的北方半湿润单季水稻种植区,有其具体的栽培管理技术。
1选择优质的稻田
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种植需要选择良好的稻田,保证稻田生态环境优良,空气清洁无污染,具有干净的水源,确保灌溉便利,稻田附近没有重污染企业等潜在污染源存在。稻田内的土壤肥力充足,耕层较厚,并具有较强的通透性,无残留的有毒物质,整个稻田的大气、水、土壤等质量符合国家的控制标准[1]。
2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
品种选择是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技术中的首要技术,对水稻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坚持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原则,根据北方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特点确定具体类型。
3.培育秧苗
3.1对固定的苗床培肥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灌溉方便的田地培育秧苗,可以是园田菜地或旱田地,连续几年进行培肥。在5月底6月初,根据苗床面积在苗床中放入腐熟鸡粪、腐熟的烂稻草、酵素菌肥等。
3.2处理水稻种子
将水稻种子在高温下晾晒,或用盐水选种、温汤浸种消毒,以及催芽等方法对水稻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
3.3播种
在4月中旬,当气温维持在5摄氏度时,及时控制床土的PH值,控制在4.5-5.5之间,并播种。播种到出苗期间,保证苗床的温度、湿度,及时通风降温,使床土湿润,出苗达到60%时,喷散齐苗水。当出苗到一叶时,将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并开始炼苗。当出苗到2叶时,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及时通风炼苗,白天晴天时将薄膜全部打开,到下午四点左右盖好,控制浇水量。到移栽秧苗时,薄膜要在白天打开,晚上盖好。如果在移栽前5个小时里没有霜冻就可以完全揭开薄膜,适当增加喷水的次数,保证土壤的湿润。
4.整理稻田
对移栽的稻田进行整理,翻地、整地、耙地,使稻田的土壤达到平整、疏松、干净、细碎的程度。
5插秧并进行合理的稀植
5月下旬左右馕挛持在13摄氏度时进行插秧,对壮秧采用稀植的方法进行,每一穴控制在2-3株秧苗,插秧的深入保持在2.5cm,保证秧苗的行列直、穴均匀、棵准确。
6.适时灌溉
对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灌溉,一定要选用洁净无污染的水源,采用“浅-晒-浅-干”的灌溉方法,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恰当的灌溉。插秧分Y期在1.5-2.0cm进行浅水层灌溉,分Y末期排水晒田。孕穗期抽穗扬花期间则要保证3-5cm的水层灌溉,在具体的灌浆结实期间采用“湿-干”交替的灌溉方法[2]。在成熟期要以浅湿或湿干灌溉为主。
7.科学合理施肥并除草
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施肥主要以农家肥为主,辅助一些酵素菌肥,切记不能施用化学肥料。一般情况下基肥选用优质的腐熟农家肥和酵素菌肥,在翻耙前施用。分Y肥要在插秧后的25小时施入,穗肥在7月上旬施入,并适时追施酵素菌肥和农家肥。
对稻田中的除草工作一定要进行人工除草。春季容易使杂草生长,一般在耕翻时就要清除杂草。待插秧后,除去牛毛草以及一些形状怪异的莎草和小型的杂草。在深水中淹没小草至1-2小时。也可以采用高温晒田的方法进行除草。
8.有效防治病虫害
对于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病虫害防治,要改变传统水稻采用的农药杀虫方法,采用绿色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物杀虫,可以使用物理、生物,或有效的生态措施防治病虫害。让抗病品种、健康栽培等要素成为水稻植株健康的关键,更好的控制水稻的立枯病、稻曲病。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在恰当的时候消灭病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可以进行人工拔除病株的活动,摘除水稻上的病变部位。在春季及时消灭蝗卵,待到春季灌溉时打捞卵块,以防治稻蝗灾害。在水稻即将成熟的时期,每天傍晚使用荧光灯或杀虫灯,消灭害虫。另外,也可以通过清除地缘上的杂草,从根本上消灭虫源。
结束语
总之,在北方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从选田、选种、育秧、播种等不同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管理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止等,保证水稻的产量及质量,促进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稻;抛秧盘育苗;优点;栽培技术;寒冷稻作区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078-01
梅河口市属于北方寒冷稻作区,5―9月≥10 ℃活动积温2 732 ℃,降雨量577.1 mm,日照时数1 159 h,无霜期138 d左右;水田多为白浆型和冲剂型水稻土;全市有大柳河、大沙河、一统河三大河系和大小30余条河流。从历年情况来看,虽然积温相对不足,但是光照好,雨量充沛,土质肥沃平坦,水利资源丰富,发展水稻生产具有许多有利条件。近年来,为推动水稻单产不断跃进新台阶,通过试验示范以及大面积的推广和栽培技术的完善,使水稻增产潜力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应用抛秧盘育苗进行水稻栽培的面积逐年增加,而且发展潜力巨大,获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水稻抛秧盘育苗优点
1.1四省
一是省工。用工30~45个/hm2,而且主要省在育苗、插秧等劳动强度较大的环节上。二是省种。用种子18.75 kg/hm2,与常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省22.5 kg/hm2以上。三是省苗地。本田需苗床面积75 m2/hm2,与常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省135 m2/hm2。四是省薄膜。本田省育苗薄膜21 kg/hm2,与常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省费用276元/hm2。
1.2两高
一是高产。2010年春夏季节,气候多雨寡照,日照时数明显减少。在水稻前期营养生长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应用水稻抛秧盘育苗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田平均产量达到8.55 t/hm2,出现了产量超过9.735 t/hm2的高产田。二是高效益。2010年秋田间测产调查表明,增加产量1.02 t/hm2,增加产值2 958元/hm2,增加收入3 150元/hm2以上。
1.3一稳
水稻抛秧盘育苗及栽培技术,解决了前期苗床内温度较低,起到了隔凉增温作用。播种后发苗快,在移栽到本田时,主要表现为带土抛秧,入土浅,不伤根,发根快,返青快,初生分蘖节位低,有效分蘖早而多,而且抛秧苗耐低温[1-2]。比常规旱育苗提早缓苗1~2 d,特殊年份也可安全成熟,年度间产量相对稳定。
1.4一优
2010年测定结果表明,应用水稻抛秧盘育苗进行抛(摆)秧栽培,水稻结实率均达到80%以上,整米率高,米质优良。
2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择与抛(摆)秧相配套的中晚熟品种,如秋田小町、吉粳507、吉粳83、农大27、通科17等分蘖力强、高抗、大穗型中晚熟品种。
2.2培育壮秧
一是营养钵土的配制。要选择具有黏性的菜田土或泡子土,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入30%草炭土或腐殖土,之后与营养土混配均匀。二是播种(选种、消毒、催芽与常规旱育苗操作相同)。4月16―21日开始播种,播种量一般为每个营养钵2~3粒。三是摆盘。把做好的苗床浇足底水,摆盘时把盘摆到苗床面后覆土,覆土不宜过厚,一般不超过3 mm,否则易盘根。之后把钵体压入床面下1 cm左右,要压实,以防秧苗生长后期床面干燥缺水。四是床面管理。由于钵体间有一定间隙,水分蒸发快,要注意及时补水[3]。苗出土后,苗床内温度控制在21~26 ℃,秧苗1.5叶以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0 ℃以下,防止徒长,以促进秧苗根系生长;3叶后,夜间无霜可昼夜通风炼苗。秧龄不宜过大,以秧龄30~35 d、叶龄3.5~4.5叶、株高13~15 cm为宜,否则秧苗抛秧后不易站立,影响缓苗。
2.3抛(摆)秧
整地水耙后,池面整平即可抛秧。抛秧密度为12.5万穴/hm2,需抛秧盘241.5盘/hm2(坏孔及秧苗损失率为3%),先抛整田面2/3,剩余的补抛(摆)完成。
2.4肥水运筹
底肥施硫酸钾15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在6月5日、6月23日、7月10日分别追施尿素37.5、75.0、90.0 kg/hm2。钵苗抛(摆)到本田后东倒西歪,散乱3~5 d就可挺立,这时需要浅灌水,地皮水即可。秧苗直立后,采用浅、湿、干交替的灌水方法(使用除草剂的1周内应保持约3 cm水深)。9月5日前后排水晒田。
2.5病害防治
对各种病害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特别是在稻瘟病的防治中,在普遍防治叶瘟的同时,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药剂防治穗颈瘟[4]。防治稻瘟病的药剂很多,如枯草芽孢杆菌120~180 g/hm2,或25%稻不瘟(咪酰胺)375~450 mL/hm2,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125~1.500 kg/hm2,对水450~675 kg进行喷雾,喷药时必须选择晴好天气。
3参考文献
[1] 王薇.水稻抛秧盘育苗及抛秧栽培技术[J].科教探索,2008(11):185.
[2] 樊中东.超强118水稻抛秧盘育苗及苗期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0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