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文学的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教育价值里面包含了文学教育的理念,也可以引申为儿童文学的潜在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满足和实现学生的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得到不同的教学收益,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上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存文学的依托,基于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体系和儿童文学的特色,满足儿童的需要,使得小学语文教育价值的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的显现,起到提升学生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良好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价值体系的整个体系而言,儿童文学是基础体系,是与其他部分相互依存且密不可分的。在儿童的小学时期的教育培养方面,对于智力和各方面的能力,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儿童心理的成长与完善,都是充满了童趣和对于文学的萌芽。在对于后期的文学的理解与认知,在理论体系和教育价值上有了前期的启蒙,对于身心的发展和思维的认知过程,都是一个质的突破。近年来,随着儿童文学的阅读热潮,中国语文教育界新课标的推行,让大家意识到儿童时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儿童有他们自己的特殊需要。儿童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和机械的阅读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儿童文学在儿童心目当中的印象,充斥在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儿童文学突破了传统的模式,步入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二、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
从儿童本位出发探讨问题,“教育”并不是狭隘的教育,在儿童文学的思辨基础上,给了小学语文教育在价值体系上一个很大的突破。儿童文学家在这个激情迸发的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使得中国儿童文学生长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学语文教育是孕育于儿童文学体内的一分子,在这片土地上迅速的发芽生长。儿童文学的生长环境就是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发展了小学语文教育,尤其是在教育价值的体现上显得更为突出,对于两者之间的本质关系研究,有其相悖又有着紧密联系的地方。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的文学艺术,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奠基石。培养儿童最重要的便是进行文学熏陶与教育,儿童教育是需要贴近儿童生长变化的文学,小学语文教育是要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目标是要随着儿童的成长变化而转变的,是一种真性情的情感的的自然价值。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往往难以得到统一平衡,尤其是在教学法上的不同,使得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实践往往呈现多样性。中国的当代儿童文学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对于儿童文学的评判和对于儿童文学转向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认识,在基本性质上是落在了儿童的本身,具有现实意义的。
三、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具体实施方法
1、阅读指导法
与儿童文学不同,诗人马克•范多伦曾经说过:“在诗与戏剧中,叙述是让人更模糊的一种媒介。”文学需要一种模糊阅读。对于把握文学的本质,促使感觉具有了无比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丰富、深化学生对人生的体验和认识,培养健全的精神品质。儿童文学是与儿童精神联系最密切的文化资源,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与中小学生基本相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认知也最为直接。儿童是未来的缔造者,是祖国的栋梁,儿童的发展方向的决定,源自本身的品性和纯洁。儿童教育正如一弯明月,清澈的照耀着整个教育体制,对于儿童文学的撰写和引导,都在小学语文教育的阅读里起着重要作用。正确的阅读方式和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教育价值的体现是含义深远的。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多样化的阅读模式的产生,给了儿童文学注入的新的活力,但是这种快餐式的文化带来的反思也是巨大的,正确的阅读方式,和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引导是显得尤为重要。
2、欣赏指导法
童年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阶段。对于童话世界的幻想和对于新事物的欣赏与认知都在这个阶段完成,对于儿童文学的欣赏也是在一个逐步影响的阶段下过渡。儿童文学是以语言为表象构成的艺术世界,在童话、寓言的世界里孩子们自由的驰骋着想象的翅膀,对于文学的欣赏和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价值的理解,则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学会欣赏童话世界里的文学性和教育性,在教育教学体系里传承和指导好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基础。通过小学语文教育的各种欣赏指导,润泽和美化儿童的心灵,对儿童的成长成才是必不可缺的。
3、情感熏陶法
关键词 儿童文学 情感教育 社会价值
情感教育的社会价值,指情感教育活动在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情感教育,它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儿童文学作品专门为儿童创作并适合儿童阅读,它作为幼儿园各领域主要的教育传达方式之一,同时具有独特艺术品性和丰富教育价值,满足了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这种文学品种在山东省幼儿园(中班・上)的阅读材料中也占据一席之地。其情感教育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政治、文化和生态这三个方面。
1 政治价值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作为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幼儿阶段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展爱国主义等相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意义。但对于幼儿来说,一味的说教会使爱国主义等政治教育流于形式,而在山东省幼儿园(中班・上)阅读材料中,则通过轻松多样易懂的文学作品将这种情感教育的政治价值阐述得淋漓尽致。
主题活动二中、次主题三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我为祖国过生日》,此教学活动的开展按照整个教学计划恰巧是在国庆节期间,活动的选取的设计都很巧妙。该作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首先以一首《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这首悠扬动听的歌曲引出。活动的目标首先要求幼儿知道每年的10月1日为祖国妈妈的生日,也就是国庆节、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其次让幼儿了解到《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的国歌等;最后让幼儿观察周围节日景象,体验节日快乐。
次主题三中教学活动六诗歌《美丽的祖国》从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小朋友五个不同的角度表达出美丽的祖国有河流、山坡、泥窝、花朵和欢乐。同时,该教学活动也要求幼儿根据这种句式进行诗歌仿编,充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在这些阅读活动中,文学作品很好地承载了我国政治最明显的特征标记:五星红旗、国歌、国庆节、国家的自然环境等等。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学习《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首歌曲,及时巩固了前面所学内容。从小培养幼儿的爱祖国的政治情感,充分体现了儿童文学作品情感教育的政治价值。
2 文化价值
情感教育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情感教育活动能否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要,以及对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幼儿园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情感教育的文化价值。
在主题活动二中的次主题二“中秋情”,但从主题名称就可以发现该主题活动表达的浓烈的文化特色,中秋是我国独有的节日。该主题中穿插的儿童文学作品有民间传说《嫦娥奔月》和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解读,幼儿可以很直观深刻地了解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节日中有吃月饼的习俗。同时《嫦娥奔月》这个民间故事的讲解,也使幼儿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中秋节和月饼的来历。
助人为乐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主题活动二中次主题三里面的儿童文学作品《爱吃水果的牛》和《蜗牛和苹果》;主题活动六中次主题活动二里《问路》和次主题活动三里的《小蚂蚁坐汽车》,这些文学作品很好地传达了助人为乐的良好道德品质。
《爱吃水果的牛》这个故事里,一头牛喜欢吃水果,所以身体抵抗力特别好。当大家都因为没有吃水果抵抗力下降然后染上风寒时,爱吃水果的这头牛拼命吃了好多水果,把挤出不同口味的水果牛奶送给大家喝,大家的感冒就都好了。
《蜗牛和苹果》这个故事讲到蜗牛看到苹果树生病了,请了乌龟医生热情地给苹果树看病。虽然这个故事里助“树”为乐的是一只慢吞吞的蜗牛,更令人感到好笑的是,它请的医生是跟它速度差不多的乌龟。但正是这种幽默,才让幼儿以愉悦的心情感受并习得助人为乐的良好道德品质。
《问路》中,孤独的鼠先生在路上遇见了同样孤独的鼠小姐。第二天,鼠先生拿着鼠小姐给他的地址要去鼠小姐家,但是去不知道应该怎么走,在青蛙、公鸡、狗熊、狮子这些热心动物的帮助下,顺利地找到了鼠小姐的家,最后与鼠小姐拥抱在了一起。或许这个故事还会有个像童话故事里的美好结局: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在这个故事里,鼠先生敲了绿颜色的房子,出来的是青蛙;红颜色的房子里,出来的是公鸡……幼儿不仅能从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里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愉悦,同时也认识了颜色、掌握了礼貌用语“请”、“谢谢”、“再见”。
《小蚂蚁坐汽车》讲述了熊婆婆要坐车去森林里看她的小外孙,上车之后小羊、小狗、小蚂蚁等都要让座给熊婆婆,最后熊婆婆坐在了小蚂蚁的位置上,小蚂蚁就爬到熊婆婆的肩膀上坐着。在亲情、友情交叉的这个故事里,助人为乐的良好道德品质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3 生态价值
情感教育的生态价值指情感教育活动对一切生命现象及其环境的保护和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调谐思想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文化渊源。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而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不断出现。在生态环境问题中如何从小培养幼儿对自然的丰富情感和对生态问题的关心,就成为幼儿园情感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主题活动七中次主题二里有一个文学作品,名字叫《纸飞机》,乍一听似乎跟生态根本没有联系。但该故事内容却与保护环境密切相关,故事讲述了一架纸飞机请求青蛙在它身上画一片森林,青蛙很好奇问为什么,这架飞机就很伤心地告诉青蛙,“因为森林是我的家乡,在我没有变成纸以前,我是一棵树”。青蛙画完后,这架纸飞机就飞到了一个小男孩的家里,妈妈告诉小男孩“这架飞机上画了森林,是想要告诉我们:纸是用树木做成的,不能浪费纸。”这个道理从幼儿喜欢的故事中生发,会比单纯的讲述道理要有效果得多。
纵观山东省幼儿园(中班・上)阅读材料,每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故事的主人翁无一例外都有会说话的小动物出现,都有花草树木的出现;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采用废旧生活材料再利用等,都在无形中向幼儿传达着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情感教育要抓住幼儿期这个关键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体现情感教育的政治、文化和生态价值,引起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张鑫蕊.论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摘 要】儿童文学是一种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他们的整体状况算创作的一种文学,这类型文学在儿童的心理健康引导和审美需求培养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由于这类型的文学能够从儿童的需求角度出发进行创作,因此能够容易被儿童所接受。在小学的语文教育当中,儿童文学的出现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内容,并且积极地发挥了教育的功能和育人的功能,引导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具有价值性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儿童文学;地位;作用
小学语文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育内容,儿童文学是从学生的需求情况和实际情况早都出发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将其融入小学语文的教育当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小学的语文教育当中,儿童文学可以发挥自身在德育审美方面的价值,并且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儿童文学的概述
儿童文学是为少年儿童所创作的一类文学作品,这类型的文学作品从少年儿童的角度出发进行整体的构思和设计,因此无论是语言还是整体的风格都更加符合儿童的习惯。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也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但是总的来说,在语言上他是通俗易懂的,在题材上它也是丰富多样的。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1.德育价值
对儿童文学作品来说,它通过内容的传递可以更好地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小学的语文课本当中,《雪孩子》就很好地向少年儿童传递了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是非常丰富有趣的,它在吸引儿童对内容进行阅读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它们想象力的提高。在儿童文学当中,很多作品都会通过真实的描写对儿童的童话世界进行在线,这样的一个的过程会把一些道德教育融入其中,从而让儿童在进行作品阅读和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2.审美价值
对于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说,它一般都具有比较强的美感,让儿童产生审美的价值,并且引导他们进入到内容的学习当中。通过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对学生的情操以及它们审美的能力进行创造。《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外表丑陋的小鸭子,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自己美好梦想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丑小鸭它飞出了养鸭场,到湖面上去,才接触到了自己的美丽,最终改变了自己。对儿童文学作品来说,它会被美好的事物进行展示,因此它本身就变成美好的感情和想象。
3.满足需求
在我国,儿童文学最早是在期间出现的,在那个时期所出现的文学作品更有比较强的政治味道。从当时的情况来说,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的创造,可以引导儿童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从而在救亡图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儿童文学作品说塑造的情感价值观有了变化,但是不管在任何时期,它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也满足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学习的启蒙教育,才让它在创作上会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因此所创造出来的作品能够满足学生成长和自己情感成长的需求。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1.儿童文学中所包含的情感价值和小学语文教育目的一致
儿童文学作品是为了儿童所创作的,因此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都和儿童本身的想法比较贴近,更好地帮助儿童对这些作品进行理解。在小学的语文课本当中,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寓言故事,亦或者是一些诗歌里面的题材和内容都是符合儿童的审美观的。因此,在教育的题材上,不管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还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那种,它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里面所涉及到情感价值培养利益和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小学是儿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教育当中,儿童文学的出现可以在小学语文的教育当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共同完成了儿童情感价值的培养目的,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从当前存在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里面的内容都是带有一定的参与性的,这些教育性内容的存在体现出来的就是和小学语文教育一致的目的。
2.儿童文学作品与小学语文教育同样具有文学教育的地位
对于儿童文学作品来说,首先,它本身就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对人都会产生这样的功能,具体的教育内容会随着作品中的内容来进行确定。对于儿童文学作品来说,它的存在也是具有文学教育的地位的,它可以在传统的教育中发挥作用。同样的小学语文教育本身就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儿童情感价值观以及他们的理解阅读能力上的培养,对于文字和美的欣赏能力上的培养是较为突出的。文学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繁荣和文学教育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它的繁荣和发展也是儿童健康成长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她和小学生一起组成了文学教育的重要功能,并且在儿童的健康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改的发展,在小学的语文教育当中,越来越注重儿童文学作品在其中的融入,很多教师也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当中选择一些有效的儿童文学作品加入到教育当中。这样的一种措施,也是教学改革中的必要过程,体现出来的是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促进作用。在文学教育方面,儿童文学作品是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已。小学语文教育是他的重要基础框架。二者的结合是文学教育的发展,也是文学教育的必然。从某一个角度上来说,它和儿童文学作品有着同样的文学教育地位,在不同的时代,会随着时代的需求和变化产生教育的功能和价值,都能够立足儿童的心理接受程度,在儿童理解的范围之内,尽量的对它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美学价值观形成进行培养,更好地引导儿童的健康成L。
3.儿童文学作品丰富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育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有教材中的固定内容,同样也有一些课外的补充内容。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现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是内容上的一个补充,它会以一种更加贴近儿童能够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的形式来对了小学语文教育进行辅助,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产生教育的作用,从而使得小学语文教育开展更加顺畅,教育效果更加突出。对小学生来说,只有生动有趣的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儿童文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小学语文教育内容中知识不够生动有趣的问题。
四、结语
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现对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是一种补充,也是一种途径,二者有着更多的相似性和教育上的一致性。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中有着受欢迎的程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下语文教育会产生促进的功能和补充的作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儿童文学作品必须要和小学语文教育寻找到契合点和平衡点,各自发挥优势,利用儿童文学作品丰富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借助小学语文教育的平台促进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其中的思想内涵能够在儿童当中进行传播,切实地在少年儿童的教育当中发挥着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学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浅析[J].未来英才, 2016(10):58-58
儿童文学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
(一)儿童文学阅读促进儿童母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从儿童母语习得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的言语材料是儿童获得言语动力的一个重要来源。相较于其他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更贴近儿童的心理,表现儿童真实的情感,并且往往通过儿童形象来表现生活,因此很容易让儿童受到感染、受到影响,他们也更容易从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过程中进行学习。而小学语文教育实际上就是儿童母语教育,儿童的母语能力是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实践需要环境,儿童文学阅读正提供了这样一种优化的语言习得环境。儿童文学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和个性化特征,它直接给儿童提供了成为书面语言学习的“范本”,提供情境化语言,有利于儿童语言获得,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母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儿童文学审美功能提供阅读乐趣,促进儿童阅读
儿童文学进入小学语文教学,一般是作为阅读材料使用。显然,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是文学教育、审美教育,但若在教学中不注重其文体特点,很难发挥这类课文的文学审美价值。因此,首先要明确儿童文学是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审美价值是其本体价值”,[1]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而存在的,而“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指人类与世界(社会与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情感的关系状态。”[3]儿童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无功利性、形象、情感是直接的,功利、理性和认识是间接的,往往借助形象塑造和情感渗透,将思想蕴藏其中,把知识穿插其里。其审美功能的无功利性能让儿童乐于接受儿童文学,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其次要明确的是小学语文课文承担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职责。虽说编入教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会被强调其知识性、教育性,而淡化其趣味性和文学性。但我们不应以强大的功利性掩盖其审美特性,失去其文学本性,使这些儿童文学文本的本体价值蒙受损失,也使儿童丧失阅读兴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想办法缓和教育性和文学性这对矛盾,在阅读选文及教学过程中尽量多采用儿童视角,尊重儿童心理,重视儿童的审美情感表达。
情趣是儿童文学审美功能的核心。“儿童文学相对于来说,总是洋溢着更为浓郁的谐趣和欢愉之美。”[4]这便构成了儿童文学“欢愉美”的审美特质。人们都说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快乐的文学自然能提供阅读的快乐。儿童文学具有娱乐性的审美特质能迎合儿童爱玩的天性,他们在阅读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时,常常带着游戏的心态,追求快乐的体验。他们凭借直觉就能获得审美感性形态,在文学欣赏中会情不自禁地入情入境,与角色同悲同喜,享受真切的情感体验,领悟其中的审美意蕴。而审美愉悦的获得,则会激发起儿童下一次主动接触文学作品的阅读期待心理。“文学作品若不能娱儿童之耳目,悦儿童之性情,儿童就不可能主动去阅读。即使读了,也难以产生对文学的热爱,难以从中最大限度地受益。”[1]所以说,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提供了阅读乐趣,从而促进儿童阅读。
儿童文学理念: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儿童文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综观中外的儿童观,都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被“遮蔽“的儿童—被“发现”的儿童—被“尊重”的儿童。儿童文学史,也就相应有了一个由“教育论”到“童心论”的转变过程,即儿童文学由早期的道德训诫工具逐步转向后期的尊重儿童的独特文化。通过儿童文学作品阅读及教学,接触儿童文学理念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从这些转变中重新考虑自己的学生观,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进行。
(一)在阅读活动中尊重儿童的阅读心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
所谓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4]儿童文学和相区别的最重要标志:是否具有儿童情趣。可以说,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的生命。儿童审美的非功利性原则,使得他们在自然的状态下,更愿意亲近的是“有趣”的文学作品,而非成人认为“有用”的书籍。就算是某些冠以“儿童文学”之名的作品,因其童真童趣的缺失或教化痕迹过重,依然无法进入儿童的阅读视野。而有些并非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作品却历来深受儿童喜爱,如《西游记》等,因为这类作品的审美情趣与儿童的审美需求相“暗合”。这一事实可以看出,儿童有他自己的阅读兴奋点和审美标准。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情感体验方式。因此,语文教育要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在阅读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阅读需求,保持阅读过程的新鲜感和完整性,避免课堂教学过分干扰学生的欣赏乐趣。尊重儿童富有童心童趣视角的独特见解,不要把成人的价值观强加在儿童身上。特别在应试教育越演越烈的今天,因为教育的功利性,使得部分教师缺乏对儿童心理、情感的了解和尊重,而漠视儿童心灵成长的母语教育一定是不成功的、不完善的。另外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不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喜欢努力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灌输给儿童,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儿童的参与。其实,这既违背了语文教育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阅读的特点,造成儿童与课程的割裂。当然,尊重之时,要巧妙引导。张天翼借《宝葫芦的秘密》告诉儿童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但孩子们读完后却写信告诉张爷爷:“我爱宝葫芦!”因为形象大于思想,所以“教育”之前应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不能把文本的教育意义和形象剥离开来。阅读活动中,在学生自由讨论后老师可以强调某一种价值判断,但应避免主题先行、主题归一。强调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文学理念,影响着教师的课程观,要求教学内容不仅要逻辑化,还要心理化,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不仅要符合学科的逻辑,还要考虑学习者的心理逻辑。”[1]只有充分尊重儿童的阅读心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才能调动起他们的阅读期待,才能提高儿童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将阅读视为生活习惯,也才能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成为伴随儿童愉快成长的良伴,从“悦读”走向最终的“阅读”。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重视人文精神培养
在语文教育的框架下,把儿童文学作为文学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的缺陷。“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知识和能力,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我们在唯理性的道路上前行,只关心求真、求是,不关心求善和求美。学生原本丰富的情感世界在条分缕析的理性分析面前被忽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对美的敏感和对情感交流的需求很难再课程中找到对应物,而这些缺陷都可以通过儿童文学得以弥补。”[1]可以说,文学教育是儿童文学进入语文课程的基本方式,其目的主要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就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人文功能,通过审美的途径来达成,而不能依靠道德教化和思想提纯。长期以来,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直觉感知和体验,很难让学生感受到美的魅力。重理性重知识的教育传统,忽视儿童心灵和情感的发展,而心灵和情感的发展是知识所无法替代的。促成心灵与情感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文学艺术。阅读儿童文学可以帮助儿童体验和习得情感,陶冶情操,同时还可以使儿童得到一种情感交流基础上的心理释放,纾解现代社会容易产生的紧张、焦虑、不安等情感负荷,获得精神成长必要的营养。儿童文学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而久远的。因此,在儿童文学的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肯定儿童的情感体验。因为儿童文学是富于感性化表现的文学,它与儿童感性化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以教师要帮助儿童“打开”心灵,在感受和感悟中丰富情感,尊重儿童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奠定人性的基础。
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个体对于美的感受能力。新的课改就是要重新唤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把儿童文学文本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还给儿童。儿童文学中最美的就是儿童情趣,儿童情趣能引起儿童的各种不同情感体验。这就决定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进儿童文学视角,重点从情趣入手,帮助儿童感受情趣,品读出童真童趣来,而不是让儿童文学文本承载过多的教化作用,甚至把成人的想法、误读拿去影响学生的阅读。如包蕾的童话《猪八戒吃西瓜》,其中猪八戒每贪吃一块西瓜都有一次精彩的心理活动。当他捧起最后一块西瓜时自言自语道:“师父,师父,不是老猪不留给你吃。一则老猪实在渴,二则一块西瓜也交不了账,让老猪代你吃了吧。”[5]很明显,作者已经将猪八戒进行了儿童化处理,使之具备儿童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将猪八戒明白事理但又管不住自己的儿童稚拙心理,充满情趣地揭示出来,使得这篇童话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把自己置身于儿童之中,认真体察儿童的思想和情感,深入挖掘儿童文学阅读中的“趣”,让“趣”来打动孩子的心,让“趣”来唤起儿童心中的情感,引导学生发现“趣”并乐在其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和文本之间有着交流和互动,得到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文性。只有尊重儿童的经验世界,注重儿童的情感体验,重视儿童阅读情趣的培养,才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实之痛与对策研究
重视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行动。但审视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太令人乐观。
(一)“读图时代”的困扰
电视、动漫、卡通正成为儿童闲暇时期的主要“阅读对象”,文学作品正被束之高阁,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呈降低趋势。网络文化、影视文化的发展,使儿童的业余生活通常被视听文化所占据,经常性的被动接受,妨碍了孩子们积极思维的发展。
(二)儿童课业负担沉重
直接的后果是儿童没有时间读课外书。虽说目前全国有100多个出版社设有儿童读物编辑室,每年出版1万多种儿童图书,但是儿童能尽情阅读的时间实在有限。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当教师和学生在应试的大棒下疲于奔命时,课外文学阅读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三)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亟需提升
(一)儿童文学的基本要求
一是,教育性。儿童文学和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尤为重视教育性。儿童可塑性非常强,古人经常用素丝作为比喻,说它:“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2]。因为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其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此,儿童文学尤为重视教育性。二是,形象性。儿童不乐于接受抽象说教。在儿童教育中,需要采取各种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这样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所以,儿童文学一定要和戏剧一样,必须具有动作性,能够充分展现人物心理活动与性格,让儿童能够看进去。三是,趣味性。儿童的生活经验、知识均不丰富,理解能力也比较差,不容易理解一些复杂事物,很难体会成人的思想感情与生活经验。所以,儿童文学必须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可以让儿童轻松、愉快的学习,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一个道理或者有益的启示。四是,知识性。儿童文学作品中应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以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五是,故事性。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要求结构单纯,情节紧凑、生动。强调故事性,并不是单纯追求情节离奇,不从生活出发,不写人,只写事。
(二)儿童文学的言说方式转变
一是,成人对儿童的训诫性言说。儿童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和儿童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越来越强调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的作用,并且将其当做是最有价值的一种,逐渐表现出“训诫主义”倾向,形成了训诫性言说。训诫性言说主要就是通过“灌输”让儿童接受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与道德主旨,作者要向儿童传递很多训诫,甚至是政治说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儿童文学教育的功利性。在此种言说形势下,主要就是以成人的需求,让儿童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不仅没有对儿童的审美心理发展、接受能力予以考虑,还忽视了儿童童年应有的兴趣与欢乐,极大弱化了儿童的自身需求。二是,成人对儿童的想象性言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儿童文学属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认为儿童文学具有以下功能:教育、认知、审美、平衡心理、娱乐等。为此,认为儿童文学应该引导儿童不断探究人生真谛与奥秘,也就是启发作用,其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净化儿童心灵,带给了儿童无限的欢乐。所以,儿童文学应以幽默、幻想启发儿童,使其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善待他人,拓展儿童生活空间,解放儿童思想,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从而形成了想象性言说。三是,游戏精神下的儿童自我言说。在20世纪末期,理论家们开始从开放、发展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与儿童。有些学者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儿童文学,不仅要服务于儿童,还要理解与尊重儿童,并且充分挖掘儿童的人性价值,从儿童自身原始生命欲求着手,发展与解放儿童。”也就是说,儿童文学应该真实的反映儿童生活。此种世界不是成人以儿童的角度对儿童生活予以想象或者特意模仿,而是成人以平等的态度承认儿童世界,充分体现儿童的娱乐天性与游戏精神,给予儿童一定的自我言说自由,这就是游戏精神下的儿童自我言说。
二、儿童文学言说方式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一)认知与尊重童年状态
童年价值主要体现为: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主体,与成人是平等关系;童年生活并没有因为年龄、生活差异而缺乏价值;童年并不只是成人的预备期,也不一定要成为成人所规定的某种人。儿童作为相对于成人的一种“他人”,具有自我发展力量,异于成人的问题看待角度与规则、行为。为此,在教育过程中,成人需要对儿童的童年状态予以认知,并且尊重儿童的童年状态,给予儿童一定的言说自由,让儿童自己认知世界万物,并且充分表达自己的世界,获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在儿童教育中,可以利用儿童文学营造一种生态化的人文环境与成长氛围,让儿童获得生活经验,实现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成人的恰当引导
认知与尊重童年状态,并不是否认成人引导。与成人相较来说,儿童社会化程度较低,认知水平与身体机能情况决定了儿童需要接受成人引导。在儿童教育中,需要基于儿童天性,同时正确引导儿童,让儿童主体性、天性得到正确的发展,并且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在儿童教育中,可以利用儿童文学让儿童懂得一些浅显的道理,促使儿童自身的不断发展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