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作文我的老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年级英语作文
二年级英语作文
四年级英语作文
在刚开学不久,学校校校长给各班布置了一项作文演讲竞赛的活动,这项活动主要围绕“铭记师恩,感恩师情”这一主题写各自的教师,目的是加强同学的写作能力,同时,也给了同学一次展示才华的机会。
妈妈为了我这次能在“大庭广众”之下锻炼我的胆量和我的表达能力,可费了心思。从我写这个作文起,妈妈就帮我修改多次,之后,我每天在课余时间都要在家里“演讲”几次呢!演讲的前一天晚上,我好激动,还不停地在爸爸妈妈面前做了多次“彩排”,我相信明天一定会表现得非常成功的。
就在今天下午第一节课,学校如期举行了这项活动,当“主持人”陈老师讲开场词的时候,我的心跳也随着他的每一句话不由自主地加速起来,心里想:“不会是我第一个吧!”再看看台下,似乎全校的师生都在“等”着我呢!还好,活动的顺序是从高年级到低年级的。我坐在台下,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啊!看着高年级的同学上台后,演讲的那么轻松自如,我的心又开始怦怦直跳了。正在这时,只听见陈老师宣布:下一个演讲者是来自三年级的……他讲完之后,我屏气凝神,走上了台,在作完自我介绍后,就开始演讲。可当我作自我介绍时候,之前准备得极其熟练的演讲却变得磕磕绊绊!真糟糕,一紧张,居然卡壳了!这时,我感觉到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正用鄙视的眼光盯着我,这么一想我更加紧张了。这时,站在我旁边的陈老师悄悄地对我说:“别紧张,你是最棒的!”听了陈老师的话,我一下子信心倍增,很流畅地演讲了起来。可是,快要结束时,竟然又一次忘词了,而我也再一次听到了陈老师的“悄悄话”,看到了陈老师鼓励的眼神!我终于把演讲顺利地完成了。但是,胆小的我心里很明白,这次的登台让我的老师、妈妈很失望,因为,在台上由于我的心情太紧张,导致发出的声音太小,当我演讲完毕后,听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最后演讲得分:8.89分,而且,还得了全校第二名。
虽然这次演讲,比我在家里的“彩排”差远了,尽管“不尽人意”但我还是非常高兴,因为,以后我还会有很多在“大庭广众”下讲演的时候,这次只是一个不错的开头,下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在此,我要衷心感谢陈老师给我提供这么宝贵的锻炼机会,更要感谢他在我演讲时候对我说的“悄悄话”,如果没有他的鼓励,我这次的演讲也不会这么好!这次珍贵的演讲,将会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关键词]失序 序列化 习作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84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材体系、我们学校的习作教学不能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知识的渗透和指导。于是,本应有效的习作教学过程成了在生产线上安装零件般的知识灌输。习作教学也因“失序”而深陷高耗低效的泥潭。
一、当前作文教学“失序”的现状
以苏教版五、六年级的两次习作指导过程为例。
二、教的“失序”――教学现状的把脉
以上两个习作教学片段,集合了“启发、对比、引发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看起来似乎融合了“说、论、联想”等多个学习因素,俨然具备了一节成功的习作课应有的众多条件。然而,习作教学“失序”繁多,症状如下。
(一)泡沫作文
对于写人、写事的习作训练,现在小学生的作文中除了雨中送伞、半夜送医之外,也看不到多少发自肺腑的感人情节。这种内容的作文,学生能从三年级写到六年级。这就是“泡沫作文”,看起来绚丽多彩,实则内容空洞无几。
(二)化肥作文
苏珊纽曼指出:“儿童阶段是他们发展学习品质最好的阶段。他们巨大的学习能力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他们能够独立地思考、创意地解决问题和独立地进行选择。”而为了让学生能表述充实、生动,学校或家庭也都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外出参观、游玩活动,但往往都是玩得很尽兴,写得很费劲。写出来的文章常常充斥着没有来由、没有根据的话语。这样的文章像施了化肥的庄稼,没有韧性和张力。
(三)空想作文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方式基本上是意蕴哲学,缺乏逻辑和实证。对于一个新的事物,我们更多的是看自己的喜爱程度和物理需要,很少进行验证和比较。反映在习作教学上便是乐此不疲地从间接知识到间接知识,以至于“生活化体验”变成了一味追求浅性教材目标,忽视了从原点出发的过程生成,这就是被康德称为“空对空”的思维。
三、建构理想的习作内在序列
(一)联系已有经验
在阅读理解中,知识的内在联系越紧密,结构化程度越高,识记和存储的效果就越好。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抓住词语之间的联系,构建类似的词串学习方式。在此类的连接中,儿童随着习作语言的丰富,自己也能从文本或生活中提炼出这样的语言组块,那么,儿童就有了自主建构习作语言的能力。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参与课堂,就能使习作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二)嫁接已有体系
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个联系皮层,它按照不同的记忆库将相似的信息联系起来。所以,学生在“嫁接”的时候,运用归类、比较、联想、推理等方式,可以准确地把握字、词、句、段、篇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意义理解与运用法则。例如,四年级的学生在写《我的老师》这个题目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想从前写这篇习作时的几个内容,然后进行比较和筛选,发现可以丰富的内容板块,进行延展性习作训练,使得原有的体系更丰富。
(三)创造个人体系
一是技巧化。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写作文的本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性和想象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决定文章质量的是内容,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只是漂亮的词句和严谨的结构。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学生没有细腻而真切的人生体验、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只是在老师的“训练”下,玩弄所谓技巧,其结果是花招、绝招频频,真正感人的作文少之又少。
二是封闭化。当前的写作教学止于课堂,强调限时限地完成,让学生在一个多小时内完成老师规定的作文,把平时练习当作临场应试,切断了写作的源泉,将广阔的社会现实、丰富的图书资料置于学生的视野之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他为二至六年级的学生准备的作文题目是:《一粒种子是怎样变成面包的》、《蜜蜂是怎样劳动的》、《人为什么活在世上》等。这些作文题是很难在课堂上限时完成的,不亲近自然,不深入生活,不广泛阅读,不深入思考,是无法写出这类文章的,更不要说写出好文章了。
三是低幼化。长期以来,写作教学按照什么年龄就写什么的要求,从小猫、小狗写到我的老师、我的同桌,这种低幼化的倾向一直持续到高中,以至于某年高考作文题竟是《妈妈只洗了一只鞋》。低幼化的文题,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相比之下,美国小学的作文教学已经开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与历史的问题了,如《我心目中的美国》(三年级)、《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中国的昨天和今天》(四年级)、《你认为谁对“二次大战”负有责任》、《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六年级)等。澳大利亚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也开始写《关于国家管理的研究报告》这样的作文了。
有鉴于此,我认为中学写作教学应当回归真我、返璞归真,让写作教学真正成为使学生流露真情、外化思想的途径与载体。要实现回归,就应突出以下三性。
一是突出人文性。通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诸如地球环境、生态资源、国际和平、关注自身、崇尚合作、学会负责,等等。这样的话题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调动学生创造的潜能。
二是突出开放性。写作教学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开放;少一点束缚,多一点解放。首先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将目光投向社会、生活、人群。写《我的父亲》,美国教师要求学生课余访问母亲、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访问父亲的上司和同事,然后写出不同人眼中的父亲,可以想见,美国学生笔下的父亲的形象将会是多么生动、立体。美国学生完成了这篇作文之后,提高的绝不仅仅是写作能力,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都会通过写作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三是突出体验性。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体验,将会刻骨铭心。体验包括生活体验、自然体验、生产体验、社会体验、文化体验。这些积极主动的实践与体验对于学生丰富素材的积累,健康情感的培养,坚强品质的养成,公德意识的生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在丰富的体验基础上进行写作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上学课间休息实在没得玩了,班长组织我们搞竞赛,看谁能把脑袋钻到课桌里去。我还挺争气,我钻进去了,拔不出来了。把我爸爸找来了,要带我去医院,可传达室老师不让出去,说桌子是公共财产,得摘下来才能去医院。我爸说我们要是能摘下来还去医院干嘛?后来交了押金才让走。现在大夫对病人负责,我们小时候大夫糊弄人,要给我从脖子这儿截肢。我爸说早就废除砍头了,拽着我就跑了。回家吧,上不了公共汽车。顶一桌子往家走,回头率百分之百,不知道我什么兵种的。我们有个街坊是木匠,他说要把桌子锯了。我爸舍不得,学校扣着押金呢。我爸说戴一桌子也好,写作业方便。脑袋在里头塞着看不见别的。整整顶了三天,人瘦了一圈最后了。
那时候我们家养了一只鸡,让汽车给轧死了。司机想赔钱,就问我:“小孩,这鸡是你们家的吗?”我说:“看鸡毛像,就是我们家的鸡没这么扁。”
我小姨有时候也辅导我做功课,给我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披头散发、青面獠牙,我不听,眼睛看着窗户外头,我小姨真急了:“方清平,你倒看着我啊,不看着我你知道白骨精长什么模样吗?”
我上课也不听讲,老师在上头讲,我在底下嘀咕。我们老师惩罚我:“方清平,把刚才说过的话大声重复二十遍!”不敢不说啊,我往那儿一站:“老师的牙缝里有韭菜、老师的牙缝里有韭菜、老师的牙缝里有韭菜……”“行行行,以后记住咯:上课要说话,必须先举手。”老师又讲了二十分钟的课,该回答同学问题了,大伙都举手,我也举手。老师还记着刚才那仇呢,最后一个才叫我:“方清平,你要问什么啊?”“来不及了,我就地解决了。”
我学得最差的就是语文,连造句也不会,老师让用“陆陆续续”造句,我造的句子是:“晚上六点,我爸爸陆陆续续回家了。”老师在后头写评语:“你们家乱不乱呐?”我那时候造句老离不开我爸爸,家里就他一个人挣钱啊。老师让我用“感谢”这词造句,我造的句子是:“我感谢我爸爸给我写作业。”我把我爸爸给出卖了。老师让我用“原来”造句,我造的句子是:“原来他是我爸爸。”
写作文更差了。小学二年级,老师让写《我的某某某》,我为了拍马屁,写《我的老师》。头一句:“我的老师是一张瓜子脸。”这“瓜”字我少写了一“钩”,少写一“点”。我们老师一看:“我的老师是一张爪子脸。”爪子脸,什么德行啊?接着往下看:“午夜十二点,我来到老师家门口,看着老师家的窗口还闪烁着烛光(我们老师是节电标兵)。老师连夜给我们批改作业(小学这点作业其实半个小时就改完了,我们老师手慢,得改到夜里)。望着老师鬓间的白发,我的眼睛湿润了(那年我们老师才二十多岁,少白头)。老师忍着病痛为我们改完最后一本作业,欣慰地合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一定继承老师的遗志,长大了都做人民教师。”长大了都当老师,也不知道上哪儿找这么多学生去,我们小时候只能写这种作文。
小学三年级,又让写《我的某某某》,不敢写老师了,怕惹祸,写《我的姥姥》:“我的姥姥已经去世了,我衷心祝福她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老师说:“都死了还寿比南山呢,零分!”
小学四年级,还让写《我的某某某》,我琢磨这次一定写好,再也不能得零分了,我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战友》。老师说:“你也得认识人家啊,连我都没见过同志,零分!”
因为我们小时候啊,知识面窄,老师只能给我们出这作文题《我的某某某》,要不就写《一件好事》。一写这个题就麻烦了,全班百分之八十的同学都得看见老太太过马路。现在这老太太都会自己过马路,那勇敢得,车开得越快她越往前冲,车从这边来,人家那老太太往那边看,还嘀咕着:“反正你也不敢撞我。”我们小时候老太太都老实,拄着棍儿在那儿等着,等着我们给扶过去,扶过去还不回家,还查户口:“你叫什么名字呀?”我们反正也不能告诉她,说:“我叫红领巾。”
这是写一件好事,还让我们天天写日记。那么小的小孩,每天有什么事可记的,只有胡说八道:“今天风和日丽,老师带领我们攀登珠穆朗玛峰,同学们展开了登山竞赛。体育委员王小明用了不到五分钟爬到山顶,山顶是一片果园,有西瓜树、冬瓜树、圣诞树。农民伯伯蹭蹭蹭爬上西瓜树,灵巧得像一只大花猫。农民伯伯摘了最大的一个西瓜扔给我,我用左手稳稳接住。穿过果园是故宫博物院。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里点燃篝火,听老师讲她打仗的故事。老师说只要考出好成绩,就带我们攀登比珠穆朗玛峰更高的山――香山。老师说要带我们去香山摘香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