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最大的麦穗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麦地里最大的一个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总认为机会还很多,不许过早定夺。结果,到了麦地尽头时,他们每个人都两手空空。
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读着读着,我联想到我的表哥。
我表哥读完大学,考取了本科生。他那时二十多岁,正是志高气昂的时候,他准备以他寒窗苦读十多年学来的东西在社会上打拼出一片新天地。他积极地找工作、面试、他认为他是一个工程师,这门技巧可是很多人没有的,建筑公司抢着要呢!他总嫌人家待遇差,一连找了两年工作,面试了几十家公司,姨妈经常劝他说,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就算了,从低层开始,后来表哥终于开窍接受意见了,四年后的今天,他的年薪已是六位之数。
装一湖平静的水
淹没满地嚣张的尘埃
我的内心开始暴乱
如干柴烈火般疯狂的燃烧
聆听手指温度的声音
抚摩火焰心跳的振幅
在天地轮回的混沌间
清醒自己的头脑
把每一声轻喊都当作是最后的心跳
屏气凝神做最后的丰功伟绩
造福几世子孙
把身体放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让转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归零
回归一场暴乱年代的平静
在阳光下疯狂奔
从头演绎一场一个人的悲欢离合
水离开了鱼(一)
一些被风吹散了的日子
被严重误解为逃避
口吃的人努力辩解
所谓的"事实"仍旧是事实
??
午夜一具漆黑的影子
偷渡到一个陌生的国度
城市因此而无限膨胀
以至于无法收拾
??
城市的边缘
那棵海子精心呵护的麦子
因为海子的离开
被同乡人占为己有
??
麦子仍然是空气中那棵麦子
土地已被划分到户
地界如明亮的镜子
麦子的前方仍旧是冰雪封冻着
不长庄稼的荒地
麦子的后面则是被谎言切断的悬崖
悬崖畔被遗弃的人呓语
??
水离开了鱼(二)
空气中弥漫着一句句谎言
等待是一剂慢性毒药
不懂事的时间是最好的证人
那些被误认为是鱼恋水的日子
只是一个没有开始的结局
??
所谓的等待
或许是一种委婉的逃避
或许是一句美丽的谎言
但聪明的人
却甘愿在这七分痛苦中
寻找所谓的三分浪漫
??
直到希望的田野上
不在长出麦子
甚至没有荒草
庄稼人独守着麦田
将黑夜看透
??
水欲将鱼抛弃
鱼在水中哭泣
让思念的心在今夜停止跳动
思绪停止在今天最后的时刻
将所有的一切止于甜蜜的痛苦
寻找诗歌的年代
像风一把样自己的骨头隐藏
在腊月发黄的日子
游历于冰天雪地
或者荒凉的山冈
不留下任何脚印
看蓝色的眼泪挂满枝头
幸福和飞鸟一起远走高飞
抵达一片陌生的国度
把家驻扎在幸福的边缘
看太阳倾出所有的家当
面目憔悴如体弱多病的女子
即将化为梦蝶
消失在大山深处最后的一户人家
松开埋藏自己的双手
把自己埋藏在诗歌中
陌生的词语作厚厚的泥土
参差不齐的诗句作没有文字的墓碑
寻找李白
寻找一个属于诗歌的年代
往事
六月,是一个多雨的时节
思念好似江南女子,莲步蹁蹁
踏着一串歌声
回归烟雨江南
??
夜,很静
来自大地的呼吸
平静而又仓促
??
昔日
一道走过风风雨雨
一同度过月的阴晴圆缺
而如今
只能够拿记忆赎买曾经
的一个画面
寂寞以高分贝呼喊你的名字
??
思念是一束带刺的玫瑰
沉默是对自己的承诺
在停止中无法停止
在继续中依然继续
烟
一缕青烟骨瘦如柴
如同一个饥饿者
风趋赶着它四处游荡
它是一个自由人
田间山头是它流动的家
??
??
夜
夜是白昼最大的敌人
它们彼此追赶
意图彼此消灭对方
冬至夜占了上风
腊月夜黑的出奇
伸手不见五指
??
??
水
水鱼的守护神
鱼离开了水----
鱼死---
水亡
??
??
风
风吹草动
静与动的区别
就在一阵风之间
??
??
太阳
滚烫的身躯
传递世间的温暖
要将万物燃烧
深夜月光为它们降温
暴风雨
一场暴风雨在一个幽灵的指使下
袭击了整个夜晚
昨夜风急雨骤
击碎了一夜的安宁
犯下了滔天罪行
半山腰上那座似倒非倒的老屋
经历了人世间最为艰难的时刻
??
古老的山城微微颤抖
天明老屋喘着粗气
清点着昨夜的损失
发出苦苦的
想几个年轻的同伴诉说昨夜的劫难
??
老屋和山城遍体鳞伤
面目全非
他们试图将元凶找出
是风?还是雨?
风雨过后的案发现场
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纵使有千嘴万舌
也难以将事实澄清
受害者那些感天动地的语言
在暴风雨的阴影下徘徊
准备将案情上报
??
??
麦穗
岁月的盗贼
将麦田洗劫
一把用时光打磨的镰刀
将守田人致伤
风是目击者
被四处趋赶
在荒凉的山冈落脚
一束被岁月遗忘的麦穗
也被麦田遗弃
等待,放荡
与荒凉的山冈做伴
聆听大地的声音
熟悉而陌生
黑夜养足了精神
将事实澄清
天明随同六月的风
离家出走
买卖
赶在启明星退去的前面
黑灯瞎火借漫天引路人的玉体
将两点间的距离拉近
??
乡村女人提着一篮子爱情
和一篮子星辉
在时间和时间的夹缝里
在空间和空间的漂移中
做一笔交易
把青菜萝卜以高出农村一倍的价钱
卖给手提洋包的城市女人
??
物以稀为贵
再用换来的大把的毛票
来滋润她的菜篮子
??
日头已挂在了女人头顶的电线杆上
女人匆忙的把交易地做了最干净的打扫
然后乡村女人又提着满满一篮子爱情
与城市痛快告别
??
在那条荒芜的通往幸福的路上
女人盘算起柴米油盐
并一路欢喜的自语道:
这是我做的最成功的交易
附::陕西省宁强一中高三6班王飞电话13892636108
邮编724400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习作难在选材,因为孩子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越广泛、抽象,他们越难以理解。当习作选材,变成了在巨大的田野里拾取最大的麦穗,在浩瀚的海洋里打捞最亮的珍珠一般,孩子们便茫然了,许多随机闪现的写作灵感与契机,也在单元格式中稍纵即逝了。没有平时素材的积累,规定作文便成为"无米之炊"。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迈出了选材指导研究的步伐:立足于课内,帮助学生学习选材;放眼于课外,指导学生练习选材。将习作与孩子的经验互通,与孩子的情感互融,与孩子的心灵互动,帮助学生走向自由写作的广阔天地。
一、课内得法,建构选材知识系
教材,永远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好的例子。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课堂这一主阵地,把选材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建构自主选材的内部体系。
1.扣题眼。开放式的习作,经常要求自拟题目。这给了孩子充分的自由,也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因而在学生习作中常发现文题不符的情况。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指导孩子由题目入手,学习写作技巧。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让人一读便能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指导孩子写家乡美景时,先帮助孩子拟好自己的题目,再指导把家乡景物一一列出、曾经游览过、感觉能称得上"美丽"的,便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对象,于是,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心头之选--"美丽的小河"、"美丽的文化广场"。
2.抓关键。在阅读教学中,我还常引导学生留意文中点明中心、呼应课题的关键语句。如《珍珠泉》教学时,我让孩子们找出带有"珍珠泉"的句子,细细地品读,看看它们都告诉了你什么?孩子们通过找和读这些句子,孩子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位置-样子-抒感"的顺序来描写,它们起到了组织材料的作用。在这些关键句之间的段落,便是对"位置-样子-情感"的具体描写和表达。原来,文章的关键句子可以将散乱的语言材料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二、课外开源,打造素材信息库
课内通过教材学习选材方法,只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就像是给孩子渔网,却让他们在一湾无鱼的清水中打捞一般。
1.捕捉教材触点。阅读教学是学习如何表达,而习作则是练习表达。教师应抓住契机为孩子架起阅读和习作的桥梁。
学完了这篇《可贵的沉默》课文,孩子们也都沉默了,看来他们也受到了心灵的触动。我赶紧抓住契机,布置孩子们一项特殊的作业:晚上回家为爸妈做一件事,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第二天的课堂上像炸开了锅似的,孩子们都激动而兴奋:有的说自己一回家就认真写作业,没让家长操心;有的说自己做了一张小卡片,放在了妈妈的枕头下;还有的为爸妈读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赶紧把事情记录下来,作为评选最佳礼物的依据。这次小练笔,没有一个孩子觉得难以下笔,个个写得生动异常。有了教材做范例,再加上真实的生活经历,孩子们必然能"思路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2.捕捉情感体验。习作最本质的形态应该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所以,老师应当有意识地抓住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我让孩子们调查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把它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调查在家长们的支持下开展得很深入,有的孩子还参观了父母的工作环境,体验了他们的工作状态。交上来的习作,非常详尽,记录下了家长们的点滴辛苦与付出。因为写完之后,要给家长看,孩子们把自己的感受和今后的打算都写得真实感人。家长们的回复也都情真意切。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令人感动。
——在区庆祝第二十一个教师节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代表获得表彰的教师上台发言.请允许我衷心地感谢沧浪区教育文体局的领导,感谢沧浪区实验小学的领导,感谢帮助和关心我的老师们.大家给了我这么大的鼓励,使我的生命中有了今天如此灿烂的时刻.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愿做绿叶护花红".
我叫叶虹,"绿叶"的"叶","彩虹"的"虹".1986年从江苏省新苏师范毕业,走进沧浪区实验小学,在这个有着百年历史却始终充满活力的学校学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十九年了.如果说,刚刚工作时,我的理想是追求如"彩虹"一般的绚烂,那么,十九年后的我,则深深懂得,只有当好护花的"绿叶",才更符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才真正能体现我个人的人生价值.
人生要有目标.我的人生目标,那就是当好一名人民教师.记得踏上工作岗位时,凭着年轻,凭着热情,我曾有过最初的辉煌:连续三次被评为区教育新秀,进而获得市优秀班主任,市中小学第二届教坛新秀等光荣称号,92年入党,94年破格晋升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研究学生,读书进修,参加比赛使我的生活充实而又忙碌.
然而,学校培养我成材,到自觉奋发成材,还有一个经受考验,经受磨练的过程.每天忙于日常的工作,感觉透不过气来,没有时间好好想想自己的将来.有时,因为不敢接受改变,没有勇气面对新环境可能带来的挫折和挑战,也会使最初的目标看上去显得模糊遥远.
但我当老师的志愿没有动摇过.怎么当个好老师呢 我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个拾麦穗的弟子之一,从成败得失中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归纳,希望可以懂得目标抉择的科学方法.
幸运之神再次对我显露笑容.有一天,李建钧校长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宣布了评选沧浪区星级高级教师的消息.我感觉眼前的目标顿时清晰起来.争创星级教师,我的生活开始有了不同.
参与语文课改参与教育科研成为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一次次区语文教师基本功考核培训中,我铆着劲儿学习,懂得了将引导和帮助学生积累作为我优化语文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有了积累,学生们语文学习兴趣浓了,课堂教学活动模式也逐步发生改变.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学生们或争先发言,或正反抗辩,或据案慷慨,或点评,或小组讨论,领悟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习作评价改革初探更使我尝到了工作的甜头.记得我多次拜访过苏州大学基础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黄岳洲老人,他给我最大的教诲就是要会用辨证法解决问题.放胆文与命题作文训练结合,量的要求与质的要求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信心,情感及技能等方面的进步,使个性发展成为看得见的东西,令人惊喜.
我的点滴进步都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2001年学校安排我接受苏州市中小学教科室主任岗位培训并担任沧浪区实验小学教科室副主任工作.我从抓"课题"入手,逐步学会并做到认真制定学校教育科研计划,组织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各级各类课题的立项,检查,结题,交流等管理工作中,我得到了锻炼和发展.至此,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而更应是知识的创造者.
在观察了李建钧,徐济川,胡迪等学术界前辈,领头人的教育研究实践后,我发现他们虽然也只采用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但区别在于作了某些人文化的改造,注意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呈现极强的综合性.
我要向他们学习.首先要读更多的书.本科学历进修,包括论文撰写,共16门课程,3年内完成时,我拿起理论性强的书籍,感觉不再那么吃力了.上完课,坐在教科室,看着满橱的新书,我会气定神闲.
同时,上网学习,也使我大开眼界.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每一个"行动"都有着独具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我不止一次在凌晨听到老师在网上发出的声音.每一次只要踏上这只"教育在线"的船只,就可以尽情地阅读这本厚重的网络大书,欣赏着"新教育"海上日出一样的风景,陶醉着"朱永新小品"的表演,品尝着"李镇西之家"的风味特色,感受着"小学教育论坛"的习习海风.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常拿"教育在线"网站读到的这句话鼓励自己.学校对教师的奖励机制更使我争着上公开课,抢时间写论文,大胆地在业务讲座上畅所欲言,简直有欲罢不能的架势.
今天,在这里,我向大家汇报,十九年的努力使我成熟起来.在连续两次荣获一星级教师嘉奖之后,我又更上一个台阶,2004年喜获丰收:参加了苏州市校长培训班,先后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并获得3星级教师殊荣.
要实现高质化的随文练笔,有效择取训练点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以为,有效的随文练笔训练点至少应体现以下几个特点――适切性:所谓适切性就是当练则练,实现适切性最主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要能够立足学生习作发展水平的实际来检视文本中的言语训练点,要避免重复训练与超前训练。匹配性:匹配性要求随文练笔所选择的点能够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或是运用语言,或是习得写法,或是展示理解等,要真正打通读写之间的壁垒,实现读写能力的有效桥接。成长性:随文练笔所选择的点一定要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之后获得真切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所择取的点一定要立足在学生言语或理解的生长点上。延展性:学生在随文练笔中形成最初的读写力,但也不能被这种模仿(迁移)式言语训练限定住学生的表达个性与特色,所以在预设随文练笔点时,我们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习作个性。此外,还应体现魅力性,让学生在随文练笔的过程中,享受到言语实践的高峰体验(或是领悟妙处,或是生成自信),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丁有宽老师曾经说过“读写结合,事半功倍”,其实,择取有效的结合点也能让随文练笔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基于以上选点要求,在随文练笔的过程中,我们究竟可以采用哪些择点策略呢?
一、语言运用策略:创设相似性情境,实现语言的即时倾吐
在阅读与写作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不少优美词语,但却不能及时运用到作文当中。这与我们老师尚未有效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有一定的关系。入选教材的文本基本上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优质范本。我们在引导学生体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后,还应该创设情境或话题,带领学生试着用一用学习本课时所积累的精妙语句。
案例陈述:在教学《雾凇》一课时,笔者就采用了这样一种“语言运用”式随文练笔,主要步骤如下:首先,引领学生通过品读“弥漫”“涌现”“模糊”“镀上”等动词领略雾凇形成过程的动态美;其次,带领学生欣赏一段黄山云雾的视频,为学生提供随文练笔素材;第三,提供一组表示雾气变化的动词,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动词,写出雾景的变化之美。在随后的练笔中,笔者发现学生都能有意识地运用动词来表现雾景的变化。
策略解读: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以“语言运用”为策略进行随文练笔时,就需要我们做好“吸收”与“倾吐”这两项工作。“吸收”,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能够发现本篇课文语言的特点,尤其要关注对学生具有一定陌生感的语言,比如《雾凇》一课中描写雾凇变化的动词,《卢沟桥烽火》中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等;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能预设出有效的教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语言的秘妙之处,上例中笔者在引导学生体悟这些动词的秘妙时分别采用了“读动词,联想画面”“换动笔,比较精妙”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品悟到这些动词对写出景物变化的重要作用。在引导学生“倾吐”时,教师要能创造出适切的语境让学生运用,相似语境是最适宜学生迁移的,所以教师在创设语用情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文本语言环境相近或相似。在这样一种即时运用的情境中,学生不仅真正实现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更为主要的是培养起即时运用的意识与习惯。
二、以写代解策略:尝试重构式创作,实现理解的内外融通
在阅读的过程中,显示学生对文本理解与领悟的方式是多样的,有用朗读读出体悟,有借谈体会谈出理解……当然,我们还可以借助随文练笔的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不过,我们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随文练笔时,要避免过于简化,只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写下来,这样的随文练笔与口头表达理解无任何实质性差异。其实,我们可以采用切入文本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重构性写作来体现对文本的理解。
案例陈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小时候并不真正理解父母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第二部分写作者后来理解了父母不同形式的爱,并在这两种爱的鼓励下走向成功。笔者在学生理解了文本意蕴之后引导学生对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进行改写,将故事中“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改成“记得十四五岁的时候”,让学生想象当作者渐渐理解了父母不同形式的爱的时候,又写了一首诗,是如何面对父母的“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注意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来写作。
策略解读:以写代解既能实现对文本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又可锻炼写作能力,是随文练笔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以写代解”式随文练笔时,一定要注意立足儿童的角度来把握文本意蕴,课文主旨是否适合儿童生活实际与发展状态?如果不适合,该从哪个角度进行重构?笔者在进行《第一朵杏花》教学时发现儿童理解竺可桢爷爷的“精确观察,掌握规律”的科研精神有一定的困难,于是笔者设计了话题“当我_______,我需要_______”,让学生立足生活重构自己的生活态度。同时,还需要教师对文本有全局的视野,哪里是事情发展的转折点,哪里是人物态度的变化处,哪里是意蕴的重构处等,这些都是可以进行“以写代解”的点。最后需要教师确定重构性写作的方式,或续写,接着故事发展的脉络继续往下写;或改写,立足文本意蕴,改变故事发展,如上例;或重写,面对文本意蕴的局域,写出你的新解,如《最大的麦穗》一课中,我让学生构想自己心目中“最大的麦穗”,让文本原本单向的意蕴走向生活走向多维……因为“以写代解”式随文练笔是让学生带着理解出发的,所以能够实现理解与表达的互相促进,真正实现理解的内外融合。
三、写法迁移策略:立足同类化练习,实现技法的有效落实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虽然带领学生认识、体会了不少文本表达上的特点,但大多数时候,也仅仅停留在体悟的层面,并未能真正让学生试着像课文作者那样写一写,文本的表达特点仍然停留在认识与理解的层面上,所以就出现了学生对许多表达方式津津乐道,而在写作中却鲜有使用的情况。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体悟到文本表达特点后,也像作者那样写一写,以弥补当下习作教材不能真正教写作的不足。
案例陈述:笔者在教学《广玉兰》与《夹竹桃》时,没有限于对两篇状物散文内容的简单梳理上,而是让学生着眼于表达方法的对比。学生分别从写作顺序、描写花的色彩、描写的重点、蕴含的情感等发现了异同。随后,笔者又创设了迁移运用的情境:选择你最想试用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校园里的香樟林。学生在习作中均尝试使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来描写香樟林,使本篇习作训练的质效明显提升。
策略解读:在随文练笔中要真正实现写法迁移,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三点:第一,需要教师培养自身对写作的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解读教材时具备一双慧眼,及时发现文本表达上的特别之处。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写作敏感性呢?一方面需要经常研习写作技法,知道各类写作方法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需要勤于练笔,要经常体验写作过程,知道该如何使用这些写作方法。第二,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体悟使用这种方法的妙处与路径,其中同类比较(如上例中,将几篇相同体裁的文本进行比较,发现其写法上的异同)、系列梳理(同样是使用动词,写景文章与写动物文章又有什么不同,如《庐山云雾》中描写雾景变化的动词与《珍珠鸟》中描写小珍珠鸟动作的词语)、先写后读(出预设话题让学生写作,然后再与文本对照,发现文本表达的优点)等都是引导学生深入品悟表达妙处的方法。第三,则需要教师创设与方法相匹配的创作话题,如上例中,让学生借鉴《广玉兰》《夹竹桃》的写法来写一写校园里的香樟林,这就是属于同种类型内的写法迁移,又如学生学完了《我们爱你啊,中国》,笔者让学生迁移写作《我们爱你啊,母校》。学生在相同类型的题材内练习,容易在较快的速度内获得认同感。
四、文本互话策略:借助补白式介入,实现阅读的细腻深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接受美学指出,文本本身就是一个召唤性结构。文本本身的“留白”就在吸引学生对文本进行不断地“补白”,以实现与文本阅读的互动性对话,从而将阅读走向细腻深入。其实,有不少文本的“留白”就是随文练笔的绝佳结合点,这时就需要我们能够即时捕捉,引领学生用笔不断走向文本世界的内在。
案例陈述:笔者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第五自然段时发现,课文在写嫦娥与蓬蒙周旋时,只有人物的心理、动作,而缺少语言。针对学生对话描写的弱项,于是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围绕“周旋”一词,写一写嫦娥和蓬蒙之间的对话,要求恰当使用提示语。在课堂上,学生借助自己的笔触再现了嫦娥与蓬蒙语言“周旋”的场景,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嫦娥的善良机智与蓬蒙的奸诈贪婪。
策略解读:文本的留白往往是理解的关键处,也是练笔的“绝胜处”。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让学生围绕“饱经风霜”一词展开随文练笔,让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黄包车夫的外貌特征,在写作时也充分感受到黄包车夫生活的艰辛。上例中,教者通过写人物语言上的“周旋”,人物的特点就在学生的心中慢慢突显。文本补白式随文练笔需要我们能够发现文本的留白处,当然这样的留白处要与文本主旨密切相关,切不可什么“留白”都拿来写作。其次,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如何指导?一是顺应文本的写作内容与方法,比如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黄鹤楼送别》一课时,可以顺应文本内容,让学生想一想,李白可能会对眼前滚滚东逝的江水说些什么呢?此种方式更有助于学生深入品悟人物的内心与情感;二是立足学生写作训练的实际,适切地安排相关技法训练,如上例中,既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了细密对话,又复习了如何正确使用提示语,真正实现了双赢。
五、材料另写策略:采用嫁接型写作,实现资源的崭新使用
课文不仅为随文练笔提供了语言、写法等内容的借鉴,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在平时教学中,虽然我们已经开始关注文本所提供的习作素材,但还未形成系列、深入使用的意识与习惯,一些文本素材资源就这样被遗忘在角落。其实,如果我们采用新的视角对这些文本素材进行“嫁接”,就会发现这些素材其实都是非常精彩的随文练笔点。
案例陈述:《莫高窟》(苏教版第九册)一文从彩塑、壁画、藏经洞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艺术瑰宝,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尚未真正写过导游词的现状,便让学生围绕其中的一方面,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注意抓住景物特点,并能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因有了集体展示(由教师出示幻灯,学生模拟导游)的任务驱动,学生纷纷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撰写了内容具体、特点鲜明、富有人情味的导游词。在后续的展示中,学生个个介绍得有模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