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艾滋病预防知识

艾滋病预防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艾滋病预防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艾滋病预防知识

艾滋病预防知识范文第1篇

【摘要】

为了解银川市不同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对3632名不同人群的调查对象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8类人群位居前三位的是医务人员、公安司法和政府官员,分别为58.5%、41.6%和30.9%;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建筑工人和青年学生知晓率较低,为11.7%和15.3%和18.2%。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建筑工人和青年学生是当前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 不同人群;艾滋病;知晓率

艾滋病在我国正处于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的关键时期,采取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在广大群众,尤其是不同人群中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提高个人防护意识,是当前公认的预防艾滋病的唯一有效办法[1]。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对银川市不同人群进行了艾滋病预防知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银川市医务人员、公安司法、政府官员、青年学生、普通居民、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建筑工人和暗,年龄在15~65岁的人群,共调查3632名。

1.2 问卷设计

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基线调查“健康调查问卷”。

1.3 调查方法

由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及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和灵武市CDC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

1.4 评分方法

按照UNGASS(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Special Session on HIV/AIDS)评分方法,问卷中8道题全部答对规定的5道题视为知晓。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表用Epi Info 3.2数据录入,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不同人群知晓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不同人群知晓率两两比较采用卡方分割,α′=αN,k2+1=k!2!(k-2)!+1=0.001724[2]对检验水准进行校正。

2 结果

被调查的不同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为26.3%。8类人群知晓率各不相同(χ2=388.73,P<0.001),其中知晓率位居前三位的是医务人员、公安司法和政府官员,分别为58.5%、41.6%、30.9%,其他人群的知晓率均小于25%,不同人群知晓率详见表1。表1 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略)

为了解不同人群知晓率彼此间有无差异,进一步进行卡方分割。经检验很多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彼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医务人员的知晓率高于其它7类人群,公安司法的知晓率高于医务人员外的其它6类人群,政府官员的知晓率高于青年学生、建筑工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居民的知晓率高于外来务工人员,暗的知晓率高于建筑工人和外来务工人员,见表2。表2 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两两比较(略)

3 讨论

调查显示,不同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和建筑工人知晓率较低,为11.7%和15.3%。农村人口在我国占大部分,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建筑工人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提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和建筑工人是当前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对象。

青年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仅为18.2%。应加强青年学生宣传教育。由于学校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3],故提示注意加强对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虽然医务人员、公安司法人员和政府官员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均未达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要求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5%以上水平。医务人员在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政府官员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策略、政策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专题教育仍需加强。

参考文献

[1]Sam Okware,Alex Opio,Joshua Musinguzi,et al.Fighting HIV/AIDS:is success possible?[J].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1,79:1113-1120.

[2]倪宗瓒.医学统计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4.

[3]秦玉明,杨国田,秦俊萍,等.晋城市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0):779-780.

2 结果

被调查的不同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为26.3%。8类人群知晓率各不相同(χ2=388.73,P<0.001),其中知晓率位居前三位的是医务人员、公安司法和政府官员,分别为58.5%、41.6%、30.9%,其他人群的知晓率均小于25%,不同人群知晓率详见表1。表1 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略)

为了解不同人群知晓率彼此间有无差异,进一步进行卡方分割。经检验很多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彼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医务人员的知晓率高于其它7类人群,公安司法的知晓率高于医务人员外的其它6类人群,政府官员的知晓率高于青年学生、建筑工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居民的知晓率高于外来务工人员,暗的知晓率高于建筑工人和外来务工人员,见表2。表2 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两两比较(略)

3 讨论

调查显示,不同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和建筑工人知晓率较低,为11.7%和15.3%。农村人口在我国占大部分,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建筑工人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提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和建筑工人是当前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对象。

青年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仅为18.2%。应加强青年学生宣传教育。由于学校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3],故提示注意加强对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虽然医务人员、公安司法人员和政府官员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均未达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要求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5%以上水平。医务人员在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政府官员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策略、政策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专题教育仍需加强。

参考文献

[1]Sam Okware,Alex Opio,Joshua Musinguzi,et al.Fighting HIV/AIDS:is success possible?[J].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1,79:1113-1120.

艾滋病预防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512.91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 817(2007)02-0161-02

【作者简介】 霍建勋(1958- ),男,北京市人,大学本科,教 授,主要从事儿少卫生与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儿少卫生教研室,014 010。

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防控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已被社会广大人群接受和认可[ 1]。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其影响范围较大,能更好地向社会传 播预防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及观念[2-3]。为了解不同类别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 信行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笔者对包头市3种类型高等院 校学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知识、信念、态度及行为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包头市医科、工科及师范3类院校 一年级 和三年级大学生1 513人作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1.13±3.04)岁,其中医科类大学生7 19名(47.5%),工科类大学生366名(24.2%),师范类大学生428名(28.3%)。

1.2 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法。参考国内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研究资料自行 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统一发放、统一回收,一律匿名。共发放问卷 1 589份,回收1 513份,有效回收率为95.22%。所获资料在SPSS 10.0软件包基础 上建立数 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院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正答率比较 由表1可见,对艾滋病 传播途径的正确认知率各校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医科类学生正确认知率较高, 师范类学生较低。在艾滋病预防措施方面,3类学校学生正确率在45.6%~62.8%之间,尚不知 道预防措施的回答率在15.3%~39.5%之间,各院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院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信念和态度比较 3类院校学生在同情艾滋 病患者的态度及相信自己会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社交情况下是否 会躲避艾滋病感染者,3类学校学生态度认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 科类大学生不会躲避艾滋病感染者比例较高,工科类大学生较低;认同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 的医科和工科类学生比例较高,师范学生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3 不同院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行为比较 表3结果显示,在校期间发生过性 行为和使用过安全套方面,工科大学生比例最高,医科大学生比例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是否愿意参加防控艾滋病公益活动中,3类院校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

3 讨论

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寻求并建立有效的方法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增 强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包头市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 较积极的参与意识;但在预防艾滋病知识、信念及行为方面与其文化层次相比仍显不足,与 国内一些地区的调查结果相一致[4-5]。对各类院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信、行 比较显示,医科和工科类大学生知识掌握明显好于师范类大学生;而在信念和态度方面 ,工科及师范类大学生表现较为消极;在预防艾滋病行为方面,医科类大学生表现最好。

医科类大学生在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致使他们对艾滋病的了解和 认知都优于其他院校大学生。师范类大学生肩负着为人师表、传授健康知识和教育下一代的 重任,因此更应加强有关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系统地传授知识,更 重要的是加强信念和态度行为的转变。工科类大学生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宜不断拓宽预 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规划应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 宜根据各类院校特点、学生需求和 教育目标制定教育内容和策略。

4 参考文献

[1] 徐韬,胡俊峰,侯培森.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中国健康教育,2002,18(2):111-1 14.

[2] 马骁,主编.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3.

[3] 王彦超,贾文祥.包头师范学院学生干部艾滋病知识培训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 04,25(6):704.

[4] 陈晶琦.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大学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4, 25(5):532-537.

艾滋病预防知识范文第3篇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探索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入校新生发放自制艾滋病知识问卷进行匿名调查,实施半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2.9%和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目前无预防及治愈艾滋病的疫苗和药物、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艾滋病正确认知率较高,干预前后均在90%以上;但对其他设计问题干预前后知晓率均有明显差异(P均<0.001);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主要是网络与广播,最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获取知识。结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使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高校应抓好每年入校新生关,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纳入教学计划中。

[关键词]

年轻人;学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卫生教育;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疫情在青少年这一特定人群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大学新生正处在这一高危年龄段。目前,在无治愈的药物和办法,也无有效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及早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成为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关键。对此,我们对入校新生发放艾滋病知识问卷,并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2014级入校新生971名。其中男生755人,女生216人;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为(17.27±1.56)岁。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根据艾滋病综合知识内容设计调查表进行现场匿名调查。调查前向学生讲解调查目的、意义和填表方法等,内容包括艾滋病传播方式、判断哪些行为可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与艾滋病有关的态度和信念以及获取艾滋病知识来源及教育需求等问题。

1.2.2资料收集方法

由校医院负责,学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配合,将调查表当场收回,且及时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共发放问卷1000份,现场收回合格问卷971份,有效回收率97%,根据调查情况,立即发放艾滋病宣传资料,并利用校园网与报栏有针对性的教育宣传,2周后做第2次相同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85份。

1.3统计方法

应用EPIDATA3.0软件录入调查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2.9%和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上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目前无预防及治愈艾滋病的疫苗和药物、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艾滋病正确认知率较高,干预前后均在90%以上;但对性接触传播知识和部分非传播途径缺乏了解,干预前正答率较低,分别为37.9%和49.9%;而对艾滋病潜伏期、可疑人员如何就诊检查治疗、与艾滋病的距离是否遥远、我国是否实行免费检测治疗政策、何为艾滋病“窗口期”、对待艾滋病人态度等正答率更低,分别为35.5%、31.2%、26.3%、26.1%、24.6%、19.1%,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新生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来源及健康教育需求

调查发现,96.5%的同学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系统学习艾滋病知识,尤其是如何预防性途径传播,90.6%的同学愿意参与艾滋病宣传活动。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电台、电视、书刊和报纸,均在70%以上;其次是学校教育为46.8%;来自同学、医生、家长的人数较少,低于20%。

3讨论

近年来的国内相关研究表明[1,2]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的上升与社会歧视和社会隔离等因素有关外,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态度、和高危也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干预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提高了31.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效果明显。大学生是社会和家庭的高文化阶层,健康教育易接受、易实施,尤其刚入校新生组织性强、依从性好、问卷回收率高,结合常规健康体检及时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认知的不足与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等行为干预,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结果发现,新生入校前对各类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多数问题回答不尽如人意,与国内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4]。究其原因,我国的中学校健康教育及医务室条件相对薄弱,中学生处在家长老师耳提面命的升学压力环境中,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网络与广播宣传,且大多是浅尝辄止式的浏览,加之媒体报道的知识不系统、不深入,教育效果收效甚微。本次调查有96.5%的同学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系统学习艾滋病知识,干预后的结果也表明,一次性发放宣传资料式的短期健康教育干预是不够的,高校应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从新生入校抓起,通过大学选修课、专题讲座、报栏宣传、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反复强化,警钟长鸣。于此同时,学团和学校的医务工作者应经常性地联合艾防机构深入学校“面对面”咨询、参与式培训,减少无知造成的恐惧和歧视,营造一个理解、宽容、健康安全的学校教育环境。

作者:孙晓娟 张小凤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校医院

[参考文献]

[1]陈禨?,庄勋,侯晓燕,等.南通市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779-780.

[2]陈青山,严文辉,梁文龙,等.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某高校大学生知•信•行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37-338.

艾滋病预防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年轻人;学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卫生教育;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疫情在青少年这一特定人群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大学新生正处在这一高危年龄段。目前,在无治愈的药物和办法,也无有效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及早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成为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关键。对此,我们对入校新生发放艾滋病知识问卷,并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2014级入校新生971名。其中男生755人,女生216人;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为(17.27±1.56)岁。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根据艾滋病综合知识内容设计调查表进行现场匿名调查。调查前向学生讲解调查目的、意义和填表方法等,内容包括艾滋病传播方式、判断哪些行为可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与艾滋病有关的态度和信念以及获取艾滋病知识来源及教育需求等问题。1.2.2资料收集方法由校医院负责,学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配合,将调查表当场收回,且及时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共发放问卷1000份,现场收回合格问卷971份,有效回收率97%,根据调查情况,立即发放艾滋病宣传资料,并利用校园网与报栏有针对性的教育宣传,2周后做第2次相同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85份。

1.3统计方法

应用EPIDATA3.0软件录入调查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2.9%和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上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目前无预防及治愈艾滋病的疫苗和药物、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艾滋病正确认知率较高,干预前后均在90%以上;但对性接触传播知识和部分非传播途径缺乏了解,干预前正答率较低,分别为37.9%和49.9%;而对艾滋病潜伏期、可疑人员如何就诊检查治疗、与艾滋病的距离是否遥远、我国是否实行免费检测治疗政策、何为艾滋病“窗口期”、对待艾滋病人态度等正答率更低,分别为35.5%、31.2%、26.3%、26.1%、24.6%、19.1%,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表1)。

2.2新生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来源及健康教育需求

调查发现,96.5%的同学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系统学习艾滋病知识,尤其是如何预防性途径传播,90.6%的同学愿意参与艾滋病宣传活动。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电台、电视、书刊和报纸,均在70%以上;其次是学校教育为46.8%;来自同学、医生、家长的人数较少,低于20%(表2)。

3讨论

近年来的国内相关研究表明[1,2]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的上升与社会歧视和社会隔离等因素有关外,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态度、和高危也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干预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提高了31.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效果明显。大学生是社会和家庭的高文化阶层,健康教育易接受、易实施,尤其刚入校新生组织性强、依从性好、问卷回收率高,结合常规健康体检及时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认知的不足与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等行为干预,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结果发现,新生入校前对各类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多数问题回答不尽如人意,与国内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4]。究其原因,我国的中学校健康教育及医务室条件相对薄弱,中学生处在家长老师耳提面命的升学压力环境中,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网络与广播宣传,且大多是浅尝辄止式的浏览,加之媒体报道的知识不系统、不深入,教育效果收效甚微。本次调查有96.5%的同学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系统学习艾滋病知识,干预后的结果也表明,一次性发放宣传资料式的短期健康教育干预是不够的,高校应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从新生入校抓起,通过大学选修课、专题讲座、报栏宣传、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反复强化,警钟长鸣。于此同时,学团和学校的医务工作者应经常性地联合艾防机构深入学校“面对面”咨询、参与式培训,减少无知造成的恐惧和歧视,营造一个理解、宽容、健康安全的学校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禨?,庄勋,侯晓燕,等.南通市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779-780.

[2]陈青山,严文辉,梁文龙,等.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某高校大学生知•信•行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37-338.

[3]闫静弋,徐留臣,杨育林,等.山东省5870名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63-165.

艾滋病预防知识范文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宜兴市城区563家各类娱乐场所进行排摸,根据派出所、卫生监督所提供信息,结合实地目测观察,共确认108家高危娱乐场所,其中洗浴中心15家,歌舞厅28家,洗头房55家,其他10家。随意选择其中42家,包括洗浴中心3家,歌舞厅9家,洗头房30家,共调查了270名服务小姐。

1.2 方法

通过面对面深入访谈的方式,完成《宜兴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艾滋病性病调查问卷》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填写。问卷内容包括服务小姐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性病艾滋病知晓情况、个人性行业与安全套使用情况、性病求医行为,共4部分。同时抽取5 mL静脉血进行HIV抗体及梅毒抗体检测。HIV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筛,发现阳性送省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诊实验室确认。梅毒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

1.3 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信息通过Epidata软件录入,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接受调查的服务小姐年龄16~45岁,平均24岁;文化程度以高中以下学历为主,其中小学文程度占17.41%,初中文化程度占49.26%,高中学历占30.37%,大专及以上程度占2.96%;未婚者69.63%,已婚者28.15%。72.12%为外省市户口,目前从事本行业平均每天收入少于100元者占22.22%,每天收入在100~300元之间者占73.70%,日平均收入超过300元者占4.07%。

2.2 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2.1 性病认知 被调查对象对性病的症状认识程度各不相同,知道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是女性性病症状的只占23.33%;知道阴道异常分泌物是性病症状的占62.59%。

2.2.2 性传播疾病认知 对于有关HIV传播途径预防的知识知晓率为70.04%,对HIV 3种主要传播途径(性途径、血液、母婴)回答正确的比例分别是81.11%、78.89%、64.81%。对于一些日常生活接触方式是否会传染艾滋病,调查对象的认识程度各不相同,而错误的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的高达58.89%(表1)。

2.2.3 预防知识 艾滋病预防措施知晓率为65.55%。 认为每次性生活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者占81.48%,错误的认为口服避孕药能预防艾滋病者占11.11%,认为服用抗生素类药物能预防艾滋病者占15.93%,知道与外表上看上去健康的人发生性关系,仍可能患性病者占21.85%(表2)。

2.3 个人与安全套使用情况

270名接受访谈对象第1次平均年龄为19岁,最近1周平均每人与2名客人发生;67.78%的小姐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要求客人使用安全套。最近半年里,58.52%的小姐除了客人还有固定性伴;最近一次与固定性伴在一起52.59%的小姐未使用安全套;小姐最近一次与客人在一起安全套使用率为70.00%;双方共同提出使用安全套占51.67%,客人提出的占11.52%,自己提出使用安全套的占36.8%;不用安全套的原因为客人不愿意使用者占19.28%;如果客人不想用安全套,在对方提出加钱的情况下,50.74%的小姐加钱也不做。如果得了性病,87.78%的服务小姐会停止,3.7%的小姐不停止,病情很严重才会停止,5.19%小姐虽然不停止,但是每次都用安全套,3.33%的小姐拒答(表3)。

2.4 性病求医行为

如果怀疑得了性病,愿意到正规综合性医院性病门诊看病的占75.93%,自己买药的占7.78%;选择医院时关键取决于诊疗水平的占65.19%,选择保密性好的占12.59%,按收费高低选择者占9.26%。

2.5 实验检测结果

270人中HIV抗体均为阴性,梅毒检测阳性7例,阳性率为2.59%。

3 讨论

娱乐场所服务小姐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宜兴市高危娱乐场所的服务小姐以年轻未婚女性为主,外来人口占72.12%,日收入在100~300元之间的占73.7%。92.51%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危险。提示这一特殊人群普遍对艾滋病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防病意识,是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重点目标人群[1]。

娱乐场所的小姐对艾滋病知识虽然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远不够全面和深入。艾滋病预防知识、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为70.04%、65.55%,[2]均低于江苏省的77.1%、73.3%的水平。[2]这与调查样本部分来自低档洗头房有关。提示今后我们要针对各种不同娱乐场所有侧重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外展工作,提高知晓率。既要提高小姐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认识,使她们认识到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是危险的,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又要让她们了解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减轻她们对艾滋病的恐惧,营造一个非歧视艾滋病患者的环境。对性病知识了解较少,对知道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是女性性病的症状的只占23.33%。提示在干预工作中,应首先对这类高危人群进行全面的性病防治基础知识宣传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彻底地减少性病和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调查显示,虽然在中70%的小姐使用安全套,但在对方提出加钱的情况下,只有50.74%的小姐坚持不用安全套不发生关系。陈树民[3]的研究中也提到在娱乐场所从事“商业性”小姐往往受到利益驱使,加上对自身危险认识不足,而常常不用安全套。而与固定(男友、情人)在发生性关系时52.59%的小姐未使用安全套。虽然知道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但不坚持使用是因为小姐对艾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说明干预措施还要加强,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推广使用安全套有效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还要加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大力推广安全套使用。通过健康教育,让目标人群提高安全套在预防性病艾滋病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4]。提倡在娱乐场所100%使用安全套。

服务小姐对干预工作态度、需求和建议等信息表明,大多数服务小姐在怀疑感染性病时,大都能选择正规的大医院就诊。相关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必须杜绝任何歧视,为她们提供规范的诊疗,并引导其正确就医,从而防止性病的扩散,达到预防艾滋病传播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蔡晓峰,杨美霞.85家高危场所服务小姐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行为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07, 19(5):218-218.

[2]闫红静,陈国红,等.江苏省推广实施娱乐场所行业干预项目基线调查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 2007, 18(1):13-15.

[3]陈树民,李冰,李长玲,等.商业性性接触中安全套使用频率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1998,4(6):34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