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理论及模式

护理理论及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理论及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理论及模式

护理理论及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纽曼系统理论;急诊哮喘;护理效果

哮喘是一种全球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约有1.6亿哮喘患者,各地的患病率在1%~13%左右,我国的患病率在1%~4%左右,根据我国五大城市不完全统计显示,13~14岁年龄段的患者发病率比例较高,在3%~5%左右[1]。其中儿童患病率略高于成年人,城市患病率略高于农村,发达国家患病率略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在性别比例上无较大差异。据既往研究发现,40%以上的哮喘患者均存在家族史[2]。我院针对高患病率的哮喘哮喘患者选择正确且舒适的护理模式,对70例急诊哮喘患者进行了纽曼系统理论护士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5月,共接收70例急诊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6.2±12.5)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7.6±13.4)岁,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喘乐宁)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纽曼系统理论进行护理,首先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病情的评估,根据护理诊断结果制定护理目标,其次,制定护理计划,最后,观察和分析研究组患者的护理结果[3]。

1.2.1护理诊断 观察和分析患者体内、人际间、个体外存在和潜在的压力,以及患者各防线的特征、基本结构、心理因素等,并给予全面评估。经过评估,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正常防御线已经收到疾病的影响,被各种压力所突破,身体出现反应。因此,对本组患者主要护理已经存在的症状,以及通过系统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调动护理对象来加强三条护理防线(初级防线:维持患者身体系统的稳定,增进健康;二级防线:获得患者身体系统的稳定,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三级防线:维持患者身体系统的稳定),其中主要以二级防线作为主要护理方式,其它两条防线作为辅助[4-5]。

1.2.2 制定护理计划

1.2.2.1护理诊断1:患者气体交换受损。护理目标:给予和保持患者氧气护理和通气。护理措施:①密切观察研究组患者的发绀、出汗、神志等变化,评价呼吸困难的程度;②持续吸氧;③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耳朵、口唇颜色、出汗等情况;④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烦躁、呕吐、严重呼吸困难、胸骨后灼痛等氧中毒现象,一旦发生疑似现象,则应立即降低吸氧浓度[6],并及时通知医生;⑤SPO2应保持在95%以上,如果有下降的情况发生,应立即寻找下降的原因和及时处理。

1.2.2.2护理诊断2:无效的呼吸道清理。护理目标:减少患者肺部的痰鸣音,确保患者咳痰顺利,保持患者的呼吸平稳和通畅。护理措施:①观察和记录患者每次咳痰的颜色、量、粘稠度等;②保持病房内的温度在18℃~20℃,湿度在50%~60%;③给予雾化吸入喘乐宁,及时清除呼吸道、口、鼻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④关心患者情绪,嘱咐患者放松心情,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⑤定时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评估,观察和记录缺氧的改善情况;⑥鼓励患者用力咳嗽以利于排痰,必要时给予拍背;⑦SPO2应保持在95%以上,如果有下降的情况发生,应立即寻找下降的原因和及时处理。

1.2.2.3护理诊断3:患者焦虑情绪。护理目标:消除患者焦虑情绪,患者能自行应对焦虑。护理措施:①及时了解患者焦虑情绪的来源,理解和承认患者的感受;②主动开导患者,告诉患者医生和护士会尽最大的努力给予患者最好的护理和进行各项治疗;③向患者讲解其病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解释哮喘虽然无法根治,但是能被有效控制,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与护理;④多与患者家属沟通,要求患者家属配合护士给予患者心理护理;⑤指导患者如何放松和消除不安情绪,例如缓慢的进行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均有所减轻,神志保持清醒,并愿意积极配合治疗。

1.2.2.4护理诊断四:活动无耐力。护理目标: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护理措施:①嘱咐患者在急性期的时候应多卧床休息,取半卧位,被子不能过厚,以防增加胸部的压迫感,也不能穿过紧的衣服,保持呼吸通畅[7];②及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③患者出现严重的气促时,应根据医嘱给予患者解痉平喘治疗。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均绝对卧床休息,并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理论及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模糊理论 评定 试卷质量 Delphi法

引言

成绩考核是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督促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取得教学反馈信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进行教育评估、测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看,考试作为测验的一种手段,不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要有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指标。为此,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试卷质量的综合评判模型,以求找出一种较为简便易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

1.模糊综合评判简介[1,2,3,4]

在确定评价因素、因子的评价等级标准和权值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造模糊评判矩阵,通过多层的复合运算,最终确定评价对象所属等级。

1.1 单因素评判

假设对于试卷质量评定要从四个方面去进行评价,设评价集为V={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对第一方面的评判结果为V上的模糊子集R1=(r11,r12,r13,r14),我们称R1为对第一方面的单因素评判。同理,我们可分别得到对于其他三个方面的单因素评判,它们分别是:

模糊子集R1=(r11,r12,r13,r14),R2=(r21,r22,r23,r24),R3=(r31,r32,r33,r34),R4=(r41,r42,r43,r44),构成

为单因素评判矩阵。

1.2 多因素综合评判

对于多因素评判对象,诸因素的着眼点并不是等同的,不同的因素有不同因素集上的一个模糊子集A:A=(A1,A2,…,…,An),0≤Ai≤1,A1+A2+…+An=1。显然,B是评价集上的一个模糊子集。综合评判的问题就是已知原像A和模糊变换R,求出像B。

2.试卷质量评定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2.1 试卷质量的分级

试卷质量的分级是进行试卷考察能力判定的一个量度,将试卷考核水平现分为四级,成绩判定采用百分制,应将考核水平合理分级。

2.2 试卷质量评定因素

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学生层次;专业区分;考点分布;题型的多样性和难易程度的分布。

2.3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是一种采用通讯方式分别将所需解决的问题单独发送到各个专家手中,征询意见,然后回收汇总全部专家的意见,并整理出综合意见。随后将该综合意见和预测问题再分别反馈给专家,再次征询意见,各专家依据综合意见修改自己原有的意见,然后再汇总。这样多次反复,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预测结果的决策方法(5)。

抽取10 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成立专家评议小组对试卷质量进行评价,试卷质量评价内容见表2。

说明:同意哪一等级,就在相应的格子打“√”。

这样该试卷便有10份评价表,统计所有的有效评价表,分别将各指标每个等级的总“√”数除以有效评价表总数,得到各因素的隶属函数集Ti(i=1,2,…,5),例如:求得Ti={0.2,0.5,0.2,0.1},表明对Ti这一指标,有20%的人打“很好”,50%的人打“较好”,20%的人打“一般”,10%的人打“较差”,所有的Ti构成一个评价矩阵:

其次,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权重可写成矩阵形式,即权重矩阵A=(t),其中Σαi=1。其确定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经验人为确定;二是由各因素的相对重要关系式计算后确定,例如,有五个指标,其相对重要关系式为x1>x2>x3=x4>x5,则有

(行列对应因素相比较,大于或等于者取“1”,小于者取“0”)

权重矩阵A=(0.31,0.25,0.18,0.18,0.06),两种确定权重的方法可结合使用,对于项目少者,可根据评价目的人为确定,而对项目较多者则采用第二种方法确定。

最后,对各等级赋值,比如,“很好”为P1=95分,“较好”为P2=85 分,“一般”为P3=65分,“较差”为P4=50分,得赋值矩阵:

V=95856550

则评议小组的评价结果为B=A・R・V,该结果为一具体的百分制分数。

3.实际应用(6,7)

该模型用于评价试卷的质量,具体做法见下。各评价矩阵如下:

R=0.6 0.3 0.1 00.8 0.1 0.1 00.7 0.2 0.1 00.6 0.2 0.1 0.10.7 0.2 0.1 0

权重系数矩阵A:

A=(0.31,0.25,0.18,0.18,0.06)

赋值矩阵V=95856550

最终评价结果B

B=A・R・V=(0.31,0.25,0.18,0.18,0.06)0.6 0.3 0.1 00.8 0.1 0.1 00.7 0.2 0.1 00.6 0.2 0.1 0.10.7 0.2 0.1 095856550

则评议小组的评价结果:88.395。该结果说明,试卷质量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4.结束语

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试卷质量的评定,充分考虑了在试卷评定工作中的复杂性与模糊性,能最大程度地消除测评工作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更加科学,显得简便易行。给教师改进试卷质量,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直观的依据。

参 考 文 献

[1]王培庄,模糊集合论及其应用[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

[2]黄必恒.杨纫青,试卷质量分析初探,浙江林学院学报,1997,14(1): 82~87

[3]Hui-Yu Wang, Shyi-Ming Chen.New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Answerscripts of Students Using Fuzzy Sets, New Trends in 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olume 4570,2007: 74-83

[4]Zadeh, L.A.: Fuzzy Set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8 (1965) 338-353

[5]wiki.省略/wiki/Delphi%E6%B3%95

护理理论及模式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auses of construction accident and necessity of risk management in metro construction by summarizing the construction accident of Dalian Metro. Based on risk identification during construction stages, a model, which is combined fuzzy pattern recognition with variable fuzzy set, is utilized to make a grade evaluation of risk los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pertinent methods for risk control are given for different risk level calculated by the frequency and consequence. It will offer beneficial references and experiences for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in metro construction.

关键词: 地铁施工;风险损失;模糊模式识别;可变模糊集

Key words: metro construction;risk loss;fuzzy pattern recognition;variable fuzzy set

中图分类号:U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069-02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地铁工程越来越成为城市解决交通拥堵、发展公共交通的主要方向。2006年,全国只有10条地铁线路运行,2009年增至37条,2015年则会变为86条(见图1)。

在冷静对待“地铁热”的同时,还应看到,地铁工程是一项复杂的高风险性建设工程。我国地铁工程建设规模逐年扩大,但地铁施工安全事故频发。2008年11月15日下午,杭州风情大道地铁施工现场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造成17人死4人失踪[1]。事实上,在当前中国地铁建设热潮之中,类似地铁坍塌的事故并不鲜见。与其他工程相比,由于其隐蔽性、复杂性、地质水文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其施工难度和建设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对地铁施工中的风险进行清楚的了解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就显得极为重要。

1 大连地铁施工事故案例与分析

2011年3月10日,大连地铁201标段发生塌方,造成一名工人死亡。

2011年3月16日,大连地铁春光街站发生塌方,最终形成100平方米左右的巨大口子。

2011年3月17日,甘井子区山东路与松江路交叉路口处的地铁施工现场,地面发生约10公分的沉降现象。随后再度被人发现出现了多处空洞。

2011年6月9日,大连地铁山东路施工现场附近路面坍塌,出现直径超过5米的深坑,部分管线断裂。

2011年8月29日,大连地铁211标段南机区间发生塌方。

以上事故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①地铁结构本身及所处位置的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②工程建设周边环境 (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的复杂性;③施工工艺和操作水平;④监理人员的素质、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及工作态度;⑤管理决策人员的经验、理论水平、管理能力。

结合当前各大城市地铁建设的实际情况,可以总结出目前国内地铁建设的整体形势是:建设规模大,专业风险管理人员十分缺乏,使得规避和控制工程建设风险,以及在系统、规范和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应用上经验相对不足[2]。因此,应在地铁施工领域加强风险管理,将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转化为定量的指标,针对性的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控制风险,减少损失,以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的建设目标。

2 地铁施工风险损失的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作为一种风险定量分析的方法,在模糊概念分级条件下,用最大隶属原则对级别归属进行识别会导致错误的判断[3]。依据可变模糊集理论[3]-[5],在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级别特征值,对地铁施工风险损失等级进行识别评价,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①对地铁施工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建立待评价样本组成的样本集R={r1,r2,r3…rn}。②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建立地铁工程施工风险损失的评价指标-人员伤亡G1,环境影响G2,经济损失G3,工期延误G4,社会影响G5。并按照损失严重性程度划分损失等级[6]。③采用专家调查法,根据风险损失调查问卷确定待评价样本的各个评价指标值。④由于指标特征值、指标标准特征值量纲不同,需要对其进行规格化处理。⑤确定各指标的权向量w。⑥计算样本对级别h的相对隶属度。⑦应用级别特征值H的向量式得出最终评价信息。

护理理论及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互模式; 研讨班式; 阅读课程;英语专业学生

1.研究背景

阅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在基础阶段的必修课之一,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目前有些泛读课通过改革创新,采用了“互动阅读”教学法的实践和探索,关于互动在教学上的应用,巴黎第三大学教授Francine Cicurel在Lecture interactive一书中提出互动阅读教学法。教授认为不要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器,而应该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使同学也成为“互动阅读”教学法的设计者,教师应该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参加到阅读教学课中(朱佩娟,2010)。这促进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然而该理论过分强调了“学生为本”的原则,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忽略了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张法科,赵婷2004)。随着近年来国际教育交流的发展,国内也有研究者提出使用“Seminar”的阅读教学模式。但是,就目前课程的实际情况,很少有师生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共同参与阅读交流的情况(刘俊霞,张文雪,2007)。

本研究致力于探索英语专业阅读课中“交互阅读”模式的实效,期望为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一种新思路。

2.研究现状

阅读课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优化阅读课的教学效果一直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不同的教学模式也体现了不同的特点。

2.1 理论框架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阅读模式涌现了出来。其中,较有影响力的三种模式为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和交互模式。

1 .“自下而上” 阅读模式(bottom-up reading model)

“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由Gough提出:“该模式把阅读看成一个被动的解码过程, 即读者通过对原文中低层次的语言单位(如字母、词) 到高层次的语言单位(如短语、从句和句子)的逐级识别, 重新构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该模式认为阅读就是一个解码过程。这种“自下而上的解码过程” 把阅读完全看成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从而忽略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它过于注重语言本身的作用,忽视了阅读者的已有知识和对语篇的宏观分析。

2 .“ 自上而下” 的阅读模式(top-down reading model)

Goodman 把阅读过程看成是一个心理语言的猜词游戏。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读者是阅读过程中的参与者,通过对语言符号、句法及语意这三种层面的分析来理解文章意思, 在阅读中主动做出预测、加工信息。 读者过去的经验、以及 背景知识即图示在这一过程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还把阅读的心理过程分为预测、假设、验证和肯定或修正( 图式的修正) 等四个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对语篇进行宏观分析。虽然这一模式在阅读研究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它过分强调和依赖读者的背景知识, 夸大了读者通过上下文线索进行预测和推理的能力,从而忽略了对词、短语、句子等低层次知识的解码。同时,该模式把信息的传递方向看作是单向的。

3.交互式的阅读模式(interactive reading model)

1977年 Rumelhart 提出了交互阅读模式,认为阅读过程不该是单纯的单方向的线性序列,而应是同时包含“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的结合体,并且具有交互性。交互式阅读模式把语篇提供的信息和读者的已有知识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认为阅读过程是“作者通过原有知识、语篇提供的新知识和阅读语境三者的动态交互以构建意义的过程”。换言之,交互模式认为阅读读者既是对语篇语言单位的解码过程,也是运用已有知识对文章进行推测的过程,更是作者进行交互的过程。这样,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1980年,Stanovich 提出了相互补充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任何层次的信息处理可以弥补其他层次信息处理的不足。也就是说,如果读者对语言单位的解码能力不足,可以用背景知识来弥补。相互补充模式是对交互作用阅读模式的补充和发展。 交互作用模式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的结合体,它融合了两者的优点,是阅读模式的重要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是运用第三种交互式的阅读模式来进行研究“研讨班”(seminar)对英语专业学生阅读成绩以及阅读兴趣、态度的影响。

2.2相关研究

基于上述理论框架,一部分研究者相信在阅读课上进行交互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阅读教学;而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此结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说交互模式具有绝对优势,并指出在互动中教师不易组织管理及发挥必要的督学作用。得出的这些结果都是基于实证研究:一些研究者通过教学实验(把被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与调查问卷,证实阅读课采用交互式教学会取得理想结果(余荻,2005;高怀勇、金桂林,2007;苏佳卓,2010; 张俊英,2010);同时,另一些研究者的实验结论则指出了交互模式的局限性(周澍,2002;康艳艳,2008)。

综上所述,关于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课教学的研究现状为:理论上讲,关于交互模式中教师的督学作用及其方式、意义仍未达成共识;实践上讲,相关研究的样本较小,不能得出绝对可靠的结论。但是这些实证研究的特点是:1)综合研究大学英语教学,很少专门研究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2)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对立研究,鲜有探索师生平等交流的“研讨班”教学模式的实验;3)方法上多采用单一的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将二者相结合的实验较少。因此,综合以上情况,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问题:

1)基于交互模式理论构建的“研讨班”式阅读课教学模式是否会显著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成绩?

2)基于交互模式理论构建的“研讨班”式阅读课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有何影响?

4.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际商务系二年级的学生。为了能更好的体现研究效果以及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对六个班共 131人进行研究。他们的年龄在20-22岁之间。这131人全部是通过2009年高考录取的英语专业本科生,他们来自中国各地,使得此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并且他们全都由同一个老师教授泛读课。

3.2 研究工具

(1)本研究采用了问卷法,在教学实验结束时对学生阅读态度惊醒问卷调查。此问卷是邵萍在An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for English Majors一文中采用的互动课堂对研究对象的兴趣和态度的影响。

(2)本研究采取的测试试卷是标准化阅读测试卷,包含三个题型:单词配对,单选和阅读理解。

(3)本研究对受测对象进行了访谈(interview),采取开放型访谈,记录分析他们对交互模式下的“研讨班”(seminar)式课程的感受。

3.3 研究方案和研究步骤

所有的受试者均进行两次卷面测试:前测是在新学期初始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的模式,后测是在交互模式下“研讨班”(seminar)课程进行后的第二个月。两次检测都是在“英语泛读”课上进行的,每次测试时间都为25-30分钟。第一次让学生做一套试卷,计算一次成绩;而后,二个月后同学们做同样水平的试卷来检测“研讨班”(seminar)式阅读课程的效果。两次测试的区别在于是采取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基于交互模式下的“研讨班”(seminar)阅读课程。

前测是基于传统的教师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模式。在前测中,教师采用的试卷以阅读题为主,利用阅读课上分别对六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检测,被测者有25分钟完成,五分钟检查时间。教师收上试卷记成绩。

后测基于长达二个月的交互模式下的“研讨班”(seminar)阅读课程的教学,撇开传统的教师教授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模式,在“研讨班”(seminar)教学模式指导下,师生在英语泛读课堂上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共同参与阅读交流,进行真正的“交互阅读”,达到教学与交流的双重效果。在后测中,教师采取与前测试卷难度指数相同的阅读题为主的试卷,利用阅读课上分别对六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检测,被测者有25分钟完成,五分钟检查时间。教师收上试卷记成绩。

教师批改完试卷后成绩用SPSS11.5 for Windows来检验,使用的是配对样本T检验。

同时,进行实验之后用问卷调查来研究受测对象的学习态度,问卷调查发放到受测的六个班学生中去,每个学生用大概10分钟时间完成18个关于接受互动模式研讨班式阅读教学的试验后的对于阅读学习的态度检测,收回问卷,进行百分比数据统计与有效分析。

采取采访个人和小组的方案,以探究受访者经过“研讨班”式阅读课程后的学习收获与感受。 对参加此研究课题的受访者进行随机的、开放型的个人和小组访谈,围绕阅读课上采取交互模式“研讨班”(seminar)式的阅读教学这一主题,请他们谈对此教学方法的认识与感受,阅读水平和学习态度方面的提高与收获。

5.结果及讨论

A.实证研究结果及讨论

从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学生在接受交互模式指导下的“研讨班”(seminar)式阅读课程后测试提高阅读成绩要比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方式下提高成绩更加有效果。对于第一个研究的问题的回答是“基于交互模式理论构建‘研讨班’式阅读课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成绩”(t值=-14.418。sig.值=.000.05)。

第一次测验之后,教师不再是阅读课堂的中心,转换单纯地在讲台上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角色,而是走下讲台与学生们围坐在一起,深入到学生们之中。教师一改之前的向学生发问方法,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参与探求答案过程之中,而是与教师共同研读所学对象,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坐在一起的全班同学与教师共同展开讨论,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起解决问题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互动”一词对于语言教师是很重要的(Brown,2001:159)。这有利于他们大胆的对文章形成自己的想法,增强理解文章的深度,掌握方法,增强自身的学习。交互模式指导下的阅读课堂会锻炼他们自身的阅读思维并使之形成习惯。他们在课上有限的时间内,充分以一种深度视角思考,积极大胆地提出疑问,教师与他们共同分析,共同学习,这可以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很快地有所提高,因此,会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在共同研讨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解决疑问的答案,可以立刻地与之交流讨论,了解学生的思维,没有因教师与学生之间身份的不同而带来不便,这样教师的引导比传统灌输纠正方式更容易被接受,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数据的结果也显示,学生们在第二次测试时所得测验分数远高于第一次分数,前测总分与后测总分差值很大,后测成绩比前测成绩提高了14.8788分。因此,交互模式下的“研讨班”(seminar)式阅读课程确实是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的很好的阅读教学模式。

B.问卷调查结果及讨论

本问卷旨在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在参与“研讨班”(seminar)式阅读课程后的态度,发放131份,收回有效问卷129份,其18个问题经因子分析,被自动析成5个因子,由于第10个问题与本研究的相关性差,故将其剔除。这5个因子分别为“课堂参与”,“态度改变”,“同学交流”,“评价认识”,“语言能力”,其平均分由均大于3.5,最高分为3.877,此结果说明互动课堂对英语专业学生态度有很大积极作用。

问卷结果显示,基于交互模式下的“研讨班”(seminar)式阅读课程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态度有很大积极作用。其中因子“评价认识”的平均分3.877为最高,受测对象经过两个月的互动课堂的课程教学对此种阅读模式的评价与认识很高,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相比,他们更愿意在交互课堂学习,认为在这种课堂上积极发言能够促进其成绩的提高,交互模式阅读课堂对他们来说是成功的。因为在此交互模式阅读课上,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学习具有自主性(Oxford,1981)。这可以创造友好积极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交互式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我国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先生认为,“外语教学成功的秘诀是学得+习得。”本课题的交互模式课堂采取研讨班(seminar)方式让学生在课上交流探讨对文章小说的分析理解,与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学得”相比,在重视“学得”的同时强调“习得”,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提高语言能力;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获得语言能力而言,以学生为主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普遍的积极意义(陈远洋,2001)。

C.访谈(interview)的结论与讨论

在学期末,我们从被试者中随机抽出12名学生作为我们的访谈对象。我们采用的是开放式的访谈形式,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对“研讨班”式教学模式的感受等。

多数学生认为此阅读教学模式较传统模式对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访谈对象5说:“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好,具有挑战性。此教学模式对我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也扩大了我的阅读面,提高了我的英语表达能力。但是,在这种模式下我仍需要加强锻炼。”访谈对象1也表示:“上过这种模式的课后,觉得自己对上课的内容印象很深刻,容易记忆。”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这种“研讨班”式教学模式还在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上填了把火。访谈对象2说:“课上我能自信、大胆的发言了,也有了读书的动力。”访谈对象8也认为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增加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此外,这种模式下的学习还能够加强同学间及师生间的交流。访谈对象12说:“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能够听取很多人就一个事情的各种看法,使自己能够多视角的看待问题。”访谈对象9认为讨论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分享了大家的看法。

一部分学生对这一模式持中立态度,认为这有利也有弊。其中访谈对象10表示对这种模式没有特别的感觉,他认为水平高的学生凭自觉性也能有所突破。访谈对象6说:“可能前期准备不足,使得自己在课堂上对此模式不太适应。”

然而,还有些学生认为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讨论,没有一点方向性;与老师的交流也让他们不能在课堂上轻松应对。访谈对象11说:“我认为讨论没有实际的意义,只能略知一二,没有增进兴趣,提高不明显。” 访谈对象3也说:“在课堂上感觉压抑,非常紧张,害怕被提问尖锐的问题,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访谈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研讨班”式的教学模式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效果是显著的,具有突破性的,这种模式也是可行的。此模式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注重在老师的指导下实现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给学生们营造出一种能够讨论的环境,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是,此模式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此模式,表现较被动,他们多从自身主观的角度如前期准备不好等原因解释。在这种模式下,也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焦虑感增强。所以此教学模式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此,他们也提出了建议。他们认为讨论应该更民主,主题也应该更宽泛。所以此教学模式应该因人而异,授课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灵活进行授课。

五、结论

经过以上试验和分析,本研究得出结论:在英语专业阅读课中,基于交互模式理论构建的“研讨班”式阅读课教学模式会显著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成绩,而且,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有积极影响。

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阅读课应更广泛的应用“研讨班”式教学,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在“研讨班式”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注意自己的角色,在改变过去作为课堂控制者的角色的同时,更应有意识地与学生共同探讨,同时要注意在合理范围内控制课堂,担任好学生的引导者。这样,使“研讨班”式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Gough PB.One Second of Reading [C]//K a v a n a g h JF,Mattingly IG.Language by Ea rand by Eye.Mass MI T Press,1972.

[2]Goodman.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J].Journal of t h e Reading Specialist,1967.

[3]Goodman KS .Behind the E y e :What Happens in Reading[C]//Goodman KS,Niles OS. Reading:Process and Program.Urbana: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1970.

[4]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 M ].Oxford:Pergamon,1981.

[5]Samuel S,Kamil .Models of the Reading Process[C]//Carrell PL,Devine J and EskeyDE.Interactive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6]陈远洋.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否适合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3).

[7]高怀勇,金桂林.大学英语交互式阅读教学活动对比个案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62-64 .

[8]韩光. 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互动教学――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J].教育探索,2003,(1):79-80.

[9]皮晓彩. 互动式教学模式新探[J].广州大学学报,2005,(7).

[10]苏佳卓.阅读教学模式与学生阅读能力及动机培养――大学英语阅读交互教学模式效果初探[J].中州大学学报, 2010,(4):65-68.

[11]张法科,赵婷.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外语世界2004,(6) .

[12]朱佩娟.外语泛读课“互动阅读”教学法探索[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6) .

[13]朱晓宁. 运用交互作用阅读模式创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74-76.

护理理论及模式范文第5篇

Abstract: Based on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s,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cluding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work, structural work and decoration work.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een construction is established by five element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s conservation and material resource use, water conservation and water us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ergy use and land con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land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fuzziness, incompatibil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een construction, through evaluating the different proposals by the fuzzy matter-element analysis, the more "green" construction program is selected. Finally, two examples of green construction program are evaluated in detail by the above method to selecte the relatively better construction program.

关键词: 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模糊物元理论;方案评价

Key words: green constru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fuzzy matter-element theory;evaluation of proposal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053-04

0 引言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近年来建筑行业领域研究的重点,而施工阶段是把建筑构想实现的阶段,对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很大。而我国传统的施工模式是“大量建造、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其所产生的噪音、扬尘、固体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等,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1]。这与21世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科学发展等理念是完全不符的,并且旧的建造方式不能适应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建设领域里,适应时代要求的以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为出发点的绿色施工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对绿色施工方案评价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施工单位选择更合理更“绿色”的施工方案;另一方面,选择出更好的方案也有利于国家鼓励和提倡更好的施工方案;再者,绿色施工方案评价的开展,有利于业主、施工方、政府部门形成一个行动准则,也便于社会对绿色施工的有效监督。

模糊物元理论在处理相对模糊的信息时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被许多学者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领域。绿色施工方案的评价涉及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合理性等诸多因素,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指标体系具有模糊性、分离性的特点。因此,应用模糊物元理论来研究绿色施工方案的评价具有科学性。

1 概念简介

1.1 绿色施工简介

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绿色施工应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程施工中全面应用的体现,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它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等内容。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2],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它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完善的对于绿色施工的一套评价标准,具有里程碑意义。

1.2 模糊物元理论简介

客观世界里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随机性,另一个是模糊性。随机性,是因为事物因果关系的不确定而形成的,属于概率分析、设计所包含的范围;模糊分析、设计,主要是设计事物的模糊性。模糊性,是由于某些事物和概念的界限不清晰,具体体现在含义上无法清晰地区分是非,在论域上无法分辨其界限。这一模糊概念是客观事物的一个原本属性,属于事物的差异之间客观存在的过渡阶段。如很大、年轻、傍晚、暖和等,这些概念所包含的对象属性不能单纯地使用“是”或“否”去回答。由于概念自身不是清楚的、界限明确的,所以对象对集合的隶属关系也并非清晰的、非此即彼的[3]。

物元分析方法是由我国知名学者――蔡文教授于1983年首创的一门介于数学与实验之间的学科。它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得出:人们在处理不相容问题时,必须将事物、特征及相应的量值综合在一起考虑,才能构思出解决不相容问题的方法,更贴切地描述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把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形式化。这一方法的关键是把事物用“事物、特征、量值”三个要素来描述,并构成有序三元组的基本元,即物元。物元分析是研究物元及其变化规律,并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不相容问题的有效方法。

如果物元中的量值带有模糊性,便构成了模糊不相容问题。模糊物元分析即将模糊数学和物元分析有机地结合融合在一起,提炼、渗透,对事物特征相应的量值所具有的模糊性和影响事物众多因素间的不相容性进行分析、综合,最终获得解决这类模糊不相容问题的一种新方法。近几年来,这一实用性很强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开始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4]。

2 绿色施工方案评价

2.1 绿色施工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参考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中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为便于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定量考核,将工程按进度划分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依据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和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五个要素进行评价,并从各要素中的控制项和一般项中按照三个阶段各挑选出针对各阶段的项作为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如表1。

2.2 绿色施工评价阶段和评价要素权重的确定

根据《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绿色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和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三个阶段的权重如表2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五个要素的权重按标准确定如表3。

2.3 绿色施工方案评价步骤

对于绿色施工方案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详细的计算过程见第四部分的案例。

步骤一:模糊量值的确定。模糊物元理论主要对事物特征对应的模糊量值进行分析。本研究以绿色施工的“方案、指标、指标得分”作为描述事物的模糊物元。其量值的确定主要对于绿色施工方案中对于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相关的措施进行评分。若该指标无相关措施,则得0分,评分区间为1-4分,以该分数作为初始模糊量值,记为Xij。

步骤二:建立从优隶属度模糊物元。从优隶属度是值单项特征的模糊量值从属于标准特征所对应的模糊量值程度。在从优隶属度原则下,所对应评价指标的量值包括越大越优型和越小越优型两种。比如,效益、利润等应该选择越大越优型,而风险、损失等应该选择越小越优型。在绿色施工方案评价中,得分越高,说明该指标对应的措施越完善。因此,本文选择越大越优型作为从优隶属度的计算。

步骤三:建立标准模糊物元和差平方模糊物元。标准模糊物元指各个模糊量值均符合标准要求的模糊物元。将标准模糊物元与从优隶属度模糊物元中的各个元素作差平方计算,就得到差平方模糊物元。

步骤四:贴近度的计算。贴近度是用来度量各种样本与标准样本之间关联性的大小。贴近度越大,表示两者越接近;贴近度越小,表示两者距离越远。因此可按贴近度大小,将被评样本进行排序评比,得出最优方案,并可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优劣分析。考虑到绿色施工方案的评价意义,本文用欧式距离公式和(γ,+)算法,即先乘后加法来计算和构建欧式贴近度模糊物元RρH[5]。

3 绿色施工方案评价案例

3.1 工程概况

项目概况:广州市某地块项目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地块东侧为彩滨北路,西侧是山前大道、里横路、浔峰山路,南侧和北侧是规划路。周边交通运输情况便利,但也需考虑市区道路拥挤、交通管制等情况。建筑工程:地上部分为住宅楼及其配套用房,地下部分为机动车库、自行车库、设备用房。总建筑面积:179844.52m2,地下建筑面积37011.28m2,地上建筑面积142833.24m2。地上39层,地下2层。现场施工环境概况:供水情况:水接头位于场地东北侧彩滨北路,临时供水接驳点直径300mm,总管125mm。排污情况:排污口位于彩滨路,共设两个?准750下水井;施工主入口设汽车冲洗池一个,以及一个三级沉淀池,所有施工污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下水管网。地下管线情况:场地东侧的彩滨北路地下管线有电信、电力、燃气、雨水、污水、给水等,施工时应注意管线保护。

两个绿色施工方案M1和M2对与该工程项目“四节一环保”均采取了相关措施来保证绿色施工的顺利进行。

3.2 指标评分

针对方案针对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相关措施的完善性、可行性、经济性等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打分(0-4分),其中0分表示无相关措施;1分表示采取了简单措施;2分表示采取了一般性措施;3分表示采取较好措施;4分表示采取非常好的措施。按照各阶段权重系数表和各要素权重系数表计算得到总体方案各指标的评分如表4。

3.3 构建从优隶属度矩阵和差平方模糊物元

由于5个一级指标及19个二级指标层的取值越大,表明绿色施工程度越高,故在此采用越大越优的原则,即μji=■,建立从优隶属度模糊物元矩阵Rmn,从而得到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Rγ。

Rmn=■ Rγ=■

3.4 计算欧式贴近度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构建被评样本的欧式贴近度RρH及各一级指标欧式贴近度如下:

RρH=■

RρH(A)=■

RρH(B)=■

RρH(C)=■

RρH(D)=■

RρH(E)=■

3.5 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贴近度的计算结果,两个样本工程的总体优劣顺序为M1>M2,即总的说来,方案一的绿色程度要更加优于方案二。但是具体到各个要素,两方案又各有所长。具体说来,在环境保护和节材方面,M2要优于M1,主要原因是在环境保护和节材方面,方案二采取了更加全面和详细的措施,且针对结构工程阶段和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阶段均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在资源保护措施指标项中,M1仅采取一项措施,而M2则具体列出来3项,显然在这方面M2是优于M1的,从而使得在这两个要素上的评分上方案二大于方案一,所计算的欧式贴近度的值也是方案二大于方案一,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十分明显。

而在节水、节能、节地这三个方面,方案一是明显优于方案二的。比如,在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阶段中,材料的选择一项中,由于方案一有针对该阶段的非常详细的措施,相反,方案二在这方面没有针对措施,且项数极少,导致两者在指标的评分上面有3分的差距。还有一些即使项数相当,但方案一采取了更优的措施。比如在临时用电设施一项中,方案一的自动控制也比方案二的好。

总而言之,两个方案在不同的要素中,各有所长,但是因为在环境保护和节材方面,虽然方案二由于方案一,但是差距不是很大;而在节水、节能和节地三个方面,两者差距十分明显,综合起来导致总体方案还是M1要优于M2则相对较采取的措施较少,在另外三个方面M1要优于M2,并且在这三个方面两者相差较大,导致总体上M1要优于M2。

4 结论

本文首先根据《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建立单个建筑工程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模糊物元理论应用到绿色施工评价中,建立基于模糊物元的绿色施工评价模型,该方法有效避免了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对全面、客观的进行绿色施工项目优选,具有独特优势。具体内容包括:

①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将评价阶段分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分别对这三个阶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②对多个绿色施工方案分阶段进行对比评分,然后将模糊物元理论运用到绿色施工整个方案比选中,并阐述评选步骤。

③实例分析。将本文所阐述的评选方法应用到实例中,从而对该项目绿色施工的程度做出相应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申琪玉,何熹.绿色施工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施工技术,2015(44):817-821.

[2]GB/T 50640-201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S].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

[3]王广月.土建工程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