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检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范文第1篇

数据服务系统不仅能实现标准的有效管理和准确调用,且可在检验流程管理与检验报告形成过程中达到实时控制与即时修正的协调统一。

1.1标准服务国内现行的标准体系包括国家强制性/推荐性标准、产品卫生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类别。选用规范有效、合适准确的检验标准是检验有序开展的前提,也是报告管理模式中的重点。我们建立了涉及1000余项现行各类检验标准、检验方法的标准库,按检验服务类别分为医学和与卫生检验两类,并利用种类、来源、范围、特征、使用频率、认证/认可类型和受控状态等要素创立了集合模式。所有标准及相关集合作为独立数据源,有目录、索引及关键词搜索功能,可在样品受理到检验报告出具的全过程随时浏览、联机查询或复制,在提升检验效率的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

1.2流程服务在检验流程中,原始记录收集、实验数据汇总、检验报告形成、报告内容审校、合格报告签发的系列过程涉及的人力物力成本巨大,也是管理的难点与重点;常规管理模式往往无法实时发现错误、有效判定责任。系统采用一样一编号、一号一流程的数据管理模式,与样品受理、样品交接、样品流转工序有机结合,实现全检验流程委托书、流转卡、交接记录、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单等关键性材料的数字化更新,并提供了便捷的实时查询功能。

1.3报告服务对常规检验,报告服务模式继承了标准服务、流程服务的特点,以样品编号为标识核心,将相关样品信息、流程信息、项目依据信息、检验结果信息等打包集合,报告编制时直接调用集合内容,系统自动匹配相关栏目、更新流转内容,形成完整报告。对需标示检验过程、检验方法特征、环境参数等有效信息的健康相关产品、消杀产品、保健食品、农用产品等的注册检验,或格式化要求高的洁净控制效果、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等的卫生学评价报告,因报告内容较复杂,多采用自定义模板(另行编辑的标识封面、方法依据、检验内容、结果评价等格式),配合报告服务模块按需组合修订相关检验信息要素形成报告。报告编制人通过原始记录汇总、结果数据核查后(对委托检验样品参比全部检验数据后评价检验结果,对委托测试样品直接出具实测结果)将报告初稿交付相关责任人批准审核后出具正式报告。另外,通过健全报告的修改程序,使报告的修改与原报告相关联,实现了报告修改的可追溯性。

2质量控制

落实样品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报告质量的核心与关键。落实质量核心内容(人、机、料、法、环)的具体措施反映在采用电子印章责任到人、全程监控关键控制的管理摸式:将有资质检验相关人员签名信息作为责任标识的电子印章分类保存、自动调用、实时更新;将样品接收、标准选用、信息采集、样品交接、设备管理、环境参数管理、实验员资质管理、实验相关物料管理、结果汇总、数据校验和报告编审全程纳入监控范围;以流程中交接环节为关键控制区,通过文本签名与电子印章的互调互校,对流程即时复核查验,对责任事故追溯与重现,达到对所有检验相关内容的质量控制。

3综合管理及查询

通过新增、删除、检索、调用等手段,达到认可/认证标识确定、检验依据/标准状态受控、检验项目/参数变更、电子印章运用废止等综合管理目的。查询模块即可嵌入质量控制模块,调用不同模块中标识信息,利用流程追溯、流程回退、错误更新、信息重置等方式,达到质量监控、错误纠正的目的;也可作为独立模块,利用模糊检索、关键字检索、时段检索等手段,对样品基本信息、数量、来源、状态、分配、存管、交接、报告流程、检验进度和工作量等记录进行综合掌控。

4特点与优势

4.1工作效率提高系统将报告质量控制关口前置,结合样品特点,对常见项目打包集合,按样品属性分类调用,实时确认,避免多次录入,方便信息调用和确认,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

4.2标准使用准确系统采用配置标准集合方式,将不同属性样品按项目分类集合管理,做到确定项目时有关信息同窗排列与模糊查询时有效分辨标准适用类别,克服了标准引用错误、配套错误和选取失误,提高了标准利用率,保证了报告质量。

4.3检验流程规范系统实现了对检验全程实时监控,对流程错误及时修正,对交接程序关键控制,有效防止了人为错误与系统失误。尤其在质量管理上的信息录入、交接确认、数据整理、结果审校、报告编制、审校签发全流程关键控制区的电子印章与文本签名双落实的控制措施,对样品受理和检验过程所涉及人员和操作实时跟踪、全程监控,实现交接过程明确分工、明析责任、及时追溯、实时更正,规范了检验流程。

4.4实验数据安全系统通过电子印章授权限制,检验更正自动保存,使无资质人员不得参与检验,无关人员无法接触检验相关信息,保证了实验数据安全,符合“保护客户隐私”的服务理念。

5不足与改进

5.1标准库标准有时效性,针对标准的变更、升级与废止,标准库的维护非常重要,但工作复杂而艰巨,此外还需进一步开发与市售相关标准管理服务软件兼容的接口。

5.2认证认可标识的选择目前是由报告编制员在报告编制过程中人工选用,如何做到随检验项目的变更自动更替、如何对选用失误自动预警尚需改进。

5.3数字修约正确读取实验结果并输入原始记录由实验员完成,有效数字的确定与检验方法、实验仪器的选用密切相关。如何在管理体系内伴随标准、设备的选用自动对录入结果数位进行修约判定预警亦是尚待改进的内容。

5.4纠错预警对检验报告中的逻辑性错误系统有一定自动纠错能力,但在检验结论自动生成环节还不能纠正所有的检验内容,对需要进行人工拟合检验结论的纠错预警需要改进。

6小结

检验报告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2-0030-02

随着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简称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简称LIS)的无缝对接应用,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建设,门诊检验报告实现无纸化管理、门诊服务台护士即时打印检验报告已成为可能。2011年11月天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门诊预检护士直接打印检验报告,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可能造成的差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门诊患者的满意度,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门诊检验报告无纸化管理出台的背景

检验报告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的检验报告,都是由检验人员完成检测后集中打印成纸质报告单,再送至门诊预检服务台由护士发放。门诊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凭借就医册或社保卡由预检服务台护士手工翻阅查询领取。此方法容易造成检验报告漏取、错拿;多人多次翻阅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长期无人认领的检验报告单存放需占用一定空间。因此,工作效率低,患者等候时间长,群众满意度差,浪费有限的资源成本。由于社区卫生中心门诊量与二、三级综合医院相比较少,且就诊的多数是老年患者,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操作有一定困难。因此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管理系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不适应,为此,建立一套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的门诊检验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2 门诊检验报告无纸化管理的特点和实施

2.1 技术配置和基本流程[1]

2.1.1 检验信息无纸化管理基本流程

医生在门诊工作站开具电子检验申请,检验科打印全信息条形码标签并按标签信息采样,检验人员将仪器与中文电脑系统进行双向通讯并从LIS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中调出该标本所含的信息(检验项目和患者信息),样本放入自动分析仪完成各项测试,检测结果自动返回系统,经过门诊预检护士对患者信息审核确认后,即时打印和查询报告。

2.1.2 技术和设备配置

门诊全科平台安装上海中智公司提供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检验科工作电脑安装科华公司提供的检验报告管理系统软件,服务器安装网络版LIS系统,门诊预检电脑系统安装Win-XP系统工作软件。门诊预检服务台配备电脑一台、读卡器一个、激光打印机一台及打印报告纸若干。门诊预检服务台电脑通过内网与中心数据库服务器连接。

2.1.3 检验信息无纸化管理特点

①数据处理完全自动化;②自动对检验结果进行处理,建立数据库;查询方便,修改便利;③自动生成检测检验报告书;④可以在局域网中使用,方便了检验检测工作者,杜绝了传递误差的发生;⑤可以即时了解检验结果,分检验结果已打印、检验结果未打印、检验未完成3种情况进行反馈;⑥报告打印需有就医卡或社保卡登陆信息,防止错领、冒领;⑦安装过程简单,全套软件只需安装在一台电脑上,多人多机操作时只要经路由器或集线器连接就能同时完成各项任务。

2.2 门诊检验报告无纸化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

中心成立信息管理领导小组,全面协调解决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对门诊医生、检验科工作人员、门诊预检护士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学习掌握检验报告无纸化管理的相关操作流程,知晓报告打印系统出现的3种检验报告提示。根据提示,如果检验结果尚未打印,预检护士可在读取检验数据后直接打印操作;如检验报告未完成,预检护士可告知出报告的准确时间,避免患者往返领取。

检验科加强对检验报告无纸化管理的宣传,在科室的宣传栏内详细介绍检验报告无纸化管理的方法和流程,检验报告出具的大概时间,并告知检验标本采集和报告领取时均需凭上海市医保就诊卡作为唯一凭证。

3 门诊检验报告无纸化管理的效果、问题和对策

3.1 门诊检验报告无纸化管理的效果

3.1.1 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使用“无纸化”管理流程的作用显而易见。我们自制门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手工检索检验报告和社保卡信息查询打印的等候时间、患者对手工查阅检验报告和信息化打印的满意度等,对检验报告门诊无纸化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由原先的72.0%上升到100.0%,患者取报告等候时间从原先的1.5 min减少到30 s。

3.1.2 实现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临床医生能在第一时间查询到患者的检验结果,预检护士也能通过患者就诊社保卡查询即时打印检验报告,数据传输实时,查询打印快速、准确,避免了患者长时间等候的烦恼。

3.1.3 节约储存空间

过去,检验报告由化验室集中打印发送至门诊预检服务台,有些老年患者由于遗忘、病情变化等原因往往导致化验单无人领取长期搁置在门诊预检服务台,时间久易积灰,经常翻阅易破损,更浪费有限的储存空间。实行无纸化管理后,门诊预检服务台工作环境更整洁、明亮。

3.1.4 检验报告漏拿或错拿明显减少

手工检索检验报告单,容易导致错拿和漏拿,对患者来说可能延误疾病的治疗,错拿检验不但可能造成误诊、漏诊,也会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实现信息化即时打印后,杜绝了检验报告的漏拿和错拿,避免了患者不必要的往返查询,给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带来了便利。

3.1.5 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发生

按照原来的做法,检验报告由检验科集中打印,然后派内勤转到门诊预检护士手中,化验单经过多人多次查询翻阅后,再转交到患者手中,每道环节都可能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污染,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2]。实行门诊检验报告无纸化管理后,信息传输及时,信息打印高效、整洁,避免了院内的交叉感染。

3.1.6 更好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

由于检验报告打印的唯一凭证是社保卡,所以避免了在门诊预检服务台手工查询过程中患者隐私的暴露,特殊报告由化验室直接打印交给患者,对患者也是一种保护和尊重。

3.1.7 有利于检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检验结果的信息管理,对临床指标的回顾性分析和统计性研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能指导临床更科学地诊治患者,为下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临床科研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

3.2 门诊检验报告无纸化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当遇到老年患者社保卡忘记携带或损坏、或付费卡与查询卡不匹配、或自费患者时可能出现检验报告不能直接打印的情况,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专职的程序员,一旦电脑发生故障,可能无法快速进行解决,给患者带来了麻烦和等候;由于打印检验报告的主要是护士,当患者询问检验相关问题时,往往护士不能很好的进行指导、回答。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指导外来人员建立临时就医卡,这样凭就医卡也可以打印检验报告。考虑增加检验报告打印终端,当预检台电脑发生故障时,就可以以其他终端进行替代,或由检验科查询打印报告,减少患者的往返。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学习,对一般检验项目的正常值都要熟练掌握,更好地回答患者的咨询。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正在设想将检验结果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每个家庭医生的手机上,更有利于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推广,另一方面与辖区内的其他医疗机构联网,实现检验信息辖区范围内的共享,这样有利于避免患者的重复检查,更好地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更好地为居民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莉, 吴永康, 任丽玲. 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系统的应用探讨[J]. 华西医学, 2008, 23(6): 1396.

检验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检验报告;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C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检验员对检验报告中的检验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写法不一,同标准要求的有效数字的位数比较,有的多有的少,很不规范。检验数据的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使判定结论相反的事常有发生。举个简单的例子:GB10781.3―89米香型白酒标准对总酸的规定总酸≥0.25g/L为一级。实际检验中总酸的含量为0.248g/L,是否达到一定标准(总酸一项指标,下同)?

对上述检验数据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数据处理与判定。有人提提出临界值(由于数字所影响其单项结论合格与否的实测数值)和非临界值(非临界值进行数字的不影响其单项结论合格与否的实测数值)进行判定。实测数值为临界值,对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有影响,所以不能将0.248g/L修改成0.25g/L,只能把总酸量写为0.248g/L,判定刺白酒未达到一等标准。

第二种数据处理与判定。检验结果要求对数据加以取舍,按GB8170―87《数值修改规则》对数据进行处理。所以应将总酸的含量0.248g/L修约成0.25g/L,判定此白酒达到一级标准。

上面两种处理与判定有共同点:总酸含量写成g/L,总酸含量写成g/L判定白酒未达到一等标准。分歧在于0.248g/L能否修写成0.25g/L。

对上述的两种不同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不困难,更重要的是要对误差理论中的一些概念要理解清楚。

一、检验数据是否准确可靠,只决定与检验方法本身的准确度,不是决定于标准要求的准确度。对上例来说,总酸含量写作0.248g/L和写成0.25g/L都应该说是准确可靠的,严格的说0.248g/L比0.25g/L准确度更高。

二、对同一检验数据,未经处理的按GB8170―87《数值修改规则》进行处理,对同一标准来说,只能得出一个判定结果。对以上例子来说,总酸含量写成0.25g/L判定达到标准,写成0.248g/L,同时判定达到标准。不能说,写成0.248g/L,不应该判定未达到标准。其实道理很简单,只需根据GB8170―87《数值修改规则》对数据进行处理。0.248g/L能修改成0.25g/L(标准要求保留二位有效数字),就得承认0.248g/L=0.25g/L是正确的,就不能作出0.248g/L

检验报告范文第4篇

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一般应包括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常见问题

由于纺织品、服装产品种类繁多、检测项目众多、分析方法复杂等因素,导致纺织品、服装检验报告出现差错的概率较大,常见的问题有:

一是基本信息不全。检验报告中的基本信息应包括:样品名称、规格型号、商标名称、质量等级、生产批号、生产单位和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地址、样品数量、样品状态、检验日期、检验类别等信息。一份合格的检验报告至少应包括这些基本信息,它是所检产品的身份特征,缺少任何一项都将给所检产品的认定带来争议,从而影响报告的法律效力。但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常出现漏填、错填等现象。如:“样品名称”必须是明确而具体的实物名称,但在检验报告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服装面料一块”等含混不清的表述;有的产品有质量等级的要求,但在检验报告中却未翔实地体现;有的将生产单位“××市××服装厂”写为“××××服装厂”,虽只漏掉了“市”,但显得很不严谨。诸如此类看似很小的问题,有时会直接影响到检验报告的科学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是“检验依据”不符合要求。服装的检验依据一般是指产品标准和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有时也包括规范性文件。目前,我国标准共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之分。由于服装种类繁多,从而导致了涉及到服装的标准数以千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产品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还要熟悉标准的适用范围、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服装检验报告中检验依据存在问题的占了较大的比重。具体分析归纳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同一检验结果采用检验依据不同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如:纤维成分含量,标称:70羊毛/30腈纶精梳毛针织绒线,采用强制标准GB 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作检验判定依据和采用产品标准FZ/T 71001―2003《精梳毛针织绒线》作检验判定依据的情况差异如表2。

②部分检验项目(如:羊绒衫起毛起球)在所引用的检验依据中不作要求。这主要是由于有些老的产品标准中未引而检验报告中仅将产品标准作为检验依据,且未将检验项目所涉及的标准均作为检验依据所致。

③数据单位和技术要求等项目填写上存在缺陷。数据单位一定要与检验标准的要求相一致,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将“%”作为计量单位。技术要求是判定所检项目是否合格的唯一依据,“技术要求”一项的填写至关重要。如不及时掌握更新信息将有可能导致错判。

④“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上存在问题。“检验结果”是检验报告中比较重要的一栏,“检验结果”中数据有效位数常与标准要求不一致,一些检验报告中存在不按照检验方法要求修约及随意修约的现象。由此,将会导致一些临界值结果上的错判,影响检验报告的质量。此外,如果检验结果小于方法的检出限,检测结果中应标明“小于检出限”而不应标示具体的检测数据;如若标示为“未检出”,则应在“备注”栏内标示该方法的检出限。

三是“检验结论”填写不规范。检验结论并不是简单地在报告上标注“合格”或“不合格”,而应将检验依据也纳入检验结论中。应具体说明产品是符合哪些标准要求而被判定为合格,或者产品是因哪些检验项目不符合何种标准而被判定为不合格。服装检验报告中一般将实物质量和产品标签分开判定后,再进行综合判定。实物质量的判定一般按检验依据上的技术要求进行,但在标签检验和判定上常存在不妥之处。服装标签内容除应标注品名、面料纤维成分、执行标准、洗涤说明、厂名厂址等基本信息外,一些特殊产品还有一些特别要求。总之,服装标签应符合所有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而不能仅以个别标准作为检验和判定的依据。

几点建议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制度上规范。出具一份高质量的纺织品、服装检验报告需要有一个规范的制度为基础。 针对检验报告所制定的制度,应涉及从抽样到报告出具整个过程,包括抽样、运输、贮存、检测、原始记录、出具报告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应根据不同样品所需要的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细节条款。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检测过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达到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要求,最终确保检验报告的质量。

二是思想上重视。制度是要靠人去执行的,而思想是执行效果的最终决定因素。只有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制度才能得到很好地执行。这就要求各检测机构逐步培养职工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最大限度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检验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字: 6Sigma生化检验缩短 时间研究

急诊生化检验是临床使用较多,涉及的可是最多的一种常用的检验项目,是对急症、危症、重症患者做病因诊断、抢救以及紧急治疗必须的重要的辅助检查。急诊检验报告的时间过长,不但会延误对患者的诊治,还会降低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更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医疗上纠纷。所以,缩短急诊生化检验报告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6Sigma的管理方法是注重以客户的需求为关注的中心,注重的是数据和事实,借助于数理统计方法和技术,找到出错的原因,进行错误消除、优化流程、减少浪费的过程来最大的满足客户的要求,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的、注重过程改进的一种方法,在医疗行业中可以广泛的应用。

我院选择进行缩短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来作为6Sigma的改进项目,开展项目的实证研究,现将此次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的全部住院患者495例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所有研究对象的急诊生化检验报告信息。

1.2方法

根据6Sigma的改进方式,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对所有研究的患者的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中的关键特性进行分析识别,分析出影响检验报告时间长短的关键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及控制方案。对改进盒控制后的效果评价采用分析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1.2.1界定标准

由本次项目的设计主要范围,由质量管理部和检验科成立项目中心团队,制定项目时间表,制定急诊生化检验报告的时间,确定标本送达检验科及检验结果确定的时间为本次研究的关键时间。根据本院的管理细则,确定住院病人的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

1.2.2测量标准

由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的生化检验报告时间均是从本院获得,所以可以直接计算报告时间的均值,经计算,495例患者的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均值为88分钟,标准差为54分钟,与我院的管理标准规定的

1.2.3分析过程

本过程从人员、材料、方法、测量、机器五个方面分析时间长的原因,整理出5个方面的原因,具体为:(1)人员方面:在标本处理的高峰期,检验科的人员明显不足。延长报告时间的时间段为每天的12点-下午2点及每周的周一,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每天上午是采集标本的高峰期,所以在每天下午进行检验的数量会比较多,这样会产生检验报告的延迟。还有就是每周一的样本比较多,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双休日不进行标本检验,都会延续到每周周一开始,这样就导致每周一的工作量加大,而工作人员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产生检验报告时间延长。(2)检验科的仪器数量较少并且功能落后也是造成检验报告时间行的因素。现有的生化分析仪器无法满足现在的工作量,造成报告时间延误。(3)处理标本的流程不合理。送样人员送达标本到检验科,检验科需对标本进行核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要对标本进行急诊和平诊的区分,导致时间延长。(4)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懈怠。由于监督管理存在漏洞,导致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积极,导致检验报告时间延长。

1.3改进措施

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来优化工作流程,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具体措施为:(1)调整工作人员的排班制度。在标本处理的高峰期,将具有较强的工作技术的人员放到工作岗位,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添置新仪器,提供仪器使用率及检测效率。(3)优化送检急诊样本的工作流程。对急诊标本进行特殊标记,并且将急诊和平诊标本分开送检,缩短核对标本时间。(4)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考勤制度。对工作人员执行监督管理,并且记录在岗人员完成工作情况。设立岗位奖励,增强对工作人员的奖惩管理。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对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坚持每日例会,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给予批评。(5)对于其他的外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整改。可以对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加强业务水平,对仪器的操作进行系统的培训讲解等等。

2结果

经过了3个月的改进,再次调取我院2011年7月所有住院病人的急诊生化检验报告503例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中显示:503例患者的标本检验报告时间

表1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数据前后对比

由表1中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到,进过3个月的改进措施,我院的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的时间合格率由原来的36.36%提高到现在的91.65%,经过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医院的工作主要是面对患者,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所以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医院想要有一个持续的发展,就首先要保证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所以,从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抓起,从服务的根本上保证医疗的高水平。要保持一个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就要加强对医院的管理,只有加强对医院的管理,才能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医务水平,而6Sigma的管理方法就是利用数据及事实说话,用不同层次的6Sigma标准进行衡量,进而达到质的飞跃,并且尽最大的努力来实现零失误。

对于医院来讲,质量与效率是运营过程中追求的两个指标,这也就要求在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同时,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如果一味的追求高质量的服务而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那么,这也是作为一个管理者的失败。6Sigma管理法是在更快、更好、更省的原则下提高生产率,通过改善服务流程,减少资源浪费,进而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是缩短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为重点,运用6Sigma管理办法,通过一系列客观的调查分析,寻找形成目前这种时间长额问题的关键过程及影响因素,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计划,进行逐步的改进,最后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改良效果盒经济收益。第一,有效的缩短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的时间,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技能,提高了临床科室的工作人员度检验科的满意程度,更加提高了患者对我们医院的满意度;第二,检验科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检验仪器得到了合理的利用,有效的降低了医院的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就目前的管理水平来看,本次研究的目的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和6Sigma的预期水平,这需要各个部门继续在各个流程环节中进行持续的改进,期望可以更深入的缩短急诊生化检验报告的时间,同时,将6Sigma管理改进方法在我院的其他科室推广。

目前,在大多数医院的流程中还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大型医院尤其是专科医院的床位紧张,患者入院非常困难,在此同时,其他一些专科医院的床位就比较充裕,这就造成了医院资源不能合理应用。而通过6Sigma的管理法,就可以对这些病床进行有效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最后达到改进流程,优化资源,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有效的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这种管理方法有一个先进的管理概念,并且是持续的改进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变革过程,医院必须进行长期的推广,这样才能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医院实力,在同行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使之成为一个医院文化,更好的为患者提供给安全、整体、全面的高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婕,浅谈医疗服务流程的再造[C].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11.

[2]宁宁,杨晓春,马伟光,6 Sigma管理法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及实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

[3]蔡秀珍,刘银艳,郭敏如,应用六西格玛法缩短门诊患者血标本采集等候时间[J].护理学杂志.2007(22).

[4]王文慧,应用6 Sigma法建立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常规的实施与成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