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范文第1篇

2、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3、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4、颐和园。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范文第2篇

今年外语节的主题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的老师给我们下达了一项简单的任务:回去制作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手抄报或电脑报。

“做手抄报?”老师刚布置好任务,我就趴在课桌上想。我很怀疑自己能否画好插图,就算画好了,也很难保证自己的字能写的漂亮。于是我选择了一直不停地向我摇动橄榄枝的电子报。说干就干。我一放学就来到电脑前,打开一个个网页,开始广泛搜索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不一会儿,我就整理好了多达25条的资料。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简介、遗产列表、种类等,它们排得密密麻麻,像一群小蚂蚁,看得我头晕。我又从网上下载了许多精美的边框,从中挑选了5张风格相同的卡通边框,将它们排版,然后再把刚才搜集到的资料插入进去……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支付意愿;遗产保护;游客;门票;明孝陵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2-0092-06

自1985年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已有29处文化遗产、8处自然遗产和4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尽管世界遗产名录设立的初衷是让人们认识和保护这些有着普遍价值的人类遗产,但世界遗产地却日益将其作为当地旅游营销的重要工具[1]。Hall和Piggin的研究表明,文化遗产地比自然遗产地更会用世界遗产的头衔来进行旅游营销[2]。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3]和国家的重视。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但考虑到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很难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国外很多研究表明通过门票价格的上涨来筹集保护和管理资金是当前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47]。如果世界文化遗产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是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那么游客是否愿意支付呢?他们的支付意愿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本文以南京明孝陵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揭示游客对门票涨价作为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拓展文化遗产旅游和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的相关领域。

一、研究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化遗产支付意愿研究进展

在国内文献库(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含SCI,SSCI以及A&HCI三大引文数据库)以关键词“文化遗产”和“支付意愿”进行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当前对文化遗产支付意愿研究大多用于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评价研究中。这里支付意愿表示在特定的文化遗产相关产品的消费中,消费者愿意支付的用于提高效用或者避免损失的最大值[8]。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是使用最广泛的定量判断文化遗产价值的技术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实验的方式来实施。国内外很多关于文化遗产产品经济价值方面的研究都采用了该方法。比如Salazar和Marques用CVM研究了居民对西班牙文化遗产Pirate Tower保护资金的支付意愿[7];Beltran和Rojas研究了3个考古遗址门票以及保护资金的支付意愿[9];Bille Hansen从使用者非使用者两个角度利用CVM研究了丹麦皇家剧场建筑这个文化遗产的价值[10];Chamber,Chamber和Whitehead研究了人们一次性支付历史遗迹保护资金的意愿[11];Dong,Zhang和Zhi等用CVM对世界遗产地九寨沟的游憩价值进行了研究[12],等等。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们多从支付意愿的角度来评估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而很少涉及从支付意愿的角度来研究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此外,正如Kim等在研究中指出的那样,过去的相关研究都从当地居民支付意愿的视角来研究文化遗产的价值,而如今世界文化遗产更多的是在被外地游客所使用,有必要从外地游客的角度来进行研究[13]。因此,本文将从游客的视角来研究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支付意愿,以此来揭示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景区高额门票的支付态度和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

(二)研究假设

游客对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支付有很多形式,比如一次性的捐款、定期的捐赠、景区门票的支付等。本研究所指的游客对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支付则特指游客以景区门票的形式来支付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

1. 满意度与支付意愿。满意度的概念来源于消费心理学中的顾客满意。顾客满意是顾客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心理状态,是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满足自己需要程度的判断[14]。顾客满意一般可分为单次满意与积累满意两类。游客游览景区的整个过程涉及很多环节,本文所指的游客满意度是积累的满意度,即指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景区的总体满意度。许多消费者支付意愿的研究表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与其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密切相关[1516]。Kim等人对韩国世界文化遗产昌德宫和后苑的研究也表明满意度与游客对门票的支付意愿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13]。由此形成以下假设:

假设1: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总体满意度越高越愿意支付文化遗产保护资金。

2. 文化旅游参与度与支付意愿。游客选择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受到其旅游动机的影响[17]。游览世界文化遗产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化旅游活动。沈苏彦等人的研究表明文化旅游参与度是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意向的有效影响因子之一[3]。也就是说,喜欢参与文化旅游的人更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由此更可能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也更愿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一点贡献,比如支付更高的门票价格以支持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本文假设文化旅游参与度是游客是否愿意支付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影响因素之一。这里游客的文化旅游参与度可以理解为游客对文化旅游活动的兴致和兴趣。因此本研究的假设2如下:

假设2:文化旅游参与度越高的游客越愿意支付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

3.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态度与支付意愿。旅游态度是旅游者行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态度通常指“人们对从事某种行为所持有的正面或者负面的情感”[18]。根据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态度是决定行为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态度越积极,行为意愿就越强烈[18]。运用到本研究中,即形成第3个假设:

假设3: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态度越积极越愿意支付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

4. 重游意向与支付意愿。Kim和Crompton的研究表明游客忠诚度是对门票价格感知和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之一[19]。游客忠诚的概念来自于顾客忠诚,即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顾客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深度的心理承诺,从而形成重复购买相同品牌或者同一品牌集产品,尽管顾客受到情境影响和市场营销的潜在影响[20]。而游客忠诚度可以通过游客的重游意向来测量[21]。因此,本研究假设4如下:

假设4:对世界文化遗产有强烈重游意向的游客更愿意支付文化遗产保护资金。

5. 人口学特征变量与支付意愿。旅游和游憩领域关于支付意愿的诸多研究表明人口学特征的变量(如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和收入)是影响人们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11,13]。本研究也将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要素考虑在内,因此假设5如下:

假设5: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支付意愿还受到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和收入的影响。

二、实证研究

(一)数据获取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实证研究的地点选在南京明孝陵景区。南京明孝陵在2003年作为明清皇陵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是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问卷的参与者为即将结束明孝陵游玩的游客。这里的游客是指那些不在南京居住、工作或者学习,而是来南京旅游的人。根据研究假设进行了问卷设计,2011年11月,32人参与了问卷的预测试,参与者为在校的大学生和其他以前游览过明孝陵的人。经过预测试,对问卷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部分修改,以使其更明确。正式的问卷调查工作在2011年12月在明孝陵景区进行。正式问卷调查前,首先问可能的被调查对象,“您是来南京旅游的吗?”“您是否已经游览了明孝陵的主要景点?”“您听说过‘世界文化遗产’吗?”以确定被调查者是对世界文化遗产有一定了解的外地游客,并且不是刚刚进入景区的游客。为了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游客参与调查的积极性,每位被调查者都获得一份小礼品。

(二)问卷内容

借鉴前人关于支付意愿的研究,本研究问卷中的题项基本采用封闭式问题[13,2224]。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支付意愿的问题采用二项选择题的方式。“南京明孝陵200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的门票价格是70元/人,如果门票高于70元,但多余部分用于明孝陵文化遗产的保护,您愿意支付吗?(1) 愿意;(2) 不愿意”。研究假设中提到的总体满意度、文化旅游参与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态度和重游意向均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总体满意度的测量题项是“总体而言,我对本次游览明孝陵感觉”,答案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分别赋予5分到1分的分值。文化旅游参与度和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态度的测量题项分别借鉴沈苏彦等人的研究[3],用“我在旅游(度假)时,游览历史古迹等文化类景点”和“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景区比不是‘世遗’的景区更有吸引力”来测量,答案分别是从非常喜欢(5分)到非常不喜欢(1分),从非常同意(5分)到非常不同意(1分)。重游意向也用1个题项来测量,即“我再次游玩明孝陵”,答案从非常愿意(5分)到非常不愿意(1分)。另外4个人口学特征的变量选项设置的具体选项 (三)实证结果

1. 游客基本特征。2011年12月总共在明孝陵景区内发出了400份问卷,回收了有效问卷361份。这其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分别为59%和41%。74%的被调查者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来明孝陵。大多数(61.5%)被调查者的年龄在18~29岁之间,30~45岁的占26.0%,46~60岁的占7.2%,60岁以上的为4.2%,小于18岁的占1.1%。有超过70%的被调查者的教育水平处于大专和本科组,而只有13.6%的被调查者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28%的被调查者的平均月收入在1 501~3 500元之间,平均月收入在3 501~5 000元的占27.7%,小于1 500元的占19.9%,而5 001~8 000元以及8 000以上的分别占12.5%和11.9%。

2. Logistic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基于本研究的探索性质,logistic回归模型中选用后退逐步回归法[25],先将所有自变量放入模型中,然后逐步将检验不显著的变量删除。样本数据显示满意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态度以及年龄这3个变量为检验不显著的变量,在逐步回归中被删除。表2是Logistic回归模型最后一步的各项输出值,只显示了检验显著的5个变量,其中性别、教育水平和平均月收入这3个分类变量中将男性、高中及以下学历组和收入小于1 500元组作为参照组。作为因变量的支付意愿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是指愿意支付发生的概率。

注:(1)Logistic回归模型第一步中包括的自变量有: 满意度,文化旅游参与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态度,重游意向,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月收入;(2)*p

三、结论和讨论

近年来,我国各地世界文化遗产景区门票价格不断上涨,以此作为筹集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资金的一种方式。游客对于继续上涨的门票,如果是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持怎样的态度?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南京明孝陵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游客对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支付意愿。首先,游客的文化旅游参与度越高,重游意向越强烈就越可能愿意支付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在某种程度上,喜欢参与文化旅游的人更可能具有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而越愿意重游明孝陵的游客越希望下次再来时能看到保存完好的明孝陵景区,因此更可能愿意支付明孝陵门票的上涨部分,只要用于保护即可。其次,男性比女性更可能愿意支付文化遗产保护资金。这与Chamber,Chamber和Whitehead (1998)的研究结果不同。Chamber等人的研究表明女性更可能愿意为历史文化遗产支付一次性的保护资金[11]。这可能与我国男性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要高于女性有关,而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和行为。明孝陵的样本也表明,较高学历组的游客,包括大专和本科组以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组,都要比高中及以下学历组的游客更可能愿意支付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Light,Prentice,Ashworth和Larkham的研究也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热情就越大[26]6368。然而,样本数据显示并不是最高学历组的游客愿意支付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概率最大,而是大专和本科组的游客比研究生学历组的游客更可能愿意支付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可能的原因是,被调查者对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来源的态度不同造成的。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不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组的被调查者表示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应该由政府承担,而不应该转嫁给游客,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的遗产,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更应该让公众免费享用,每个人应该有平等的享用文化遗产的权利。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最高学历组的被调查游客中不少还是学生,因此月收入比较低。而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平均月收入是决定游客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也就说,月收入高的游客可能对价格不太敏感,支付更高的门票价格尚能接受,况且是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何乐而不为呢?因此,从一方面看,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整体教育程度水平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文化遗产是稀缺的旅游资源,而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同,以及支付能力的增强,就导致了即使世界文化遗产景区门票的大幅度上涨,各个世遗景区还是人满为患,门票价格上涨对控制游客量而言并不具有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Drost A.Developing Sustainable Tourism for World Heritage Sit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2):479492.

[2] Hall C M,Piggin R Tourism. World Heritage in OECD Countries[J].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2001,26(1):103105.

[3] 沈苏彦,郭剑英.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旅游意向的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2011,26(2):144149.

[4] Eagles P.Trends in Park Tourism:Economics,Finance and Management[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2,10(2):132153.

[5] Eckton G.Roaduser Charging and the Lake District National Park[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3,11:307317.

[6] Pollicino M,Maddison D.Valuing the Benefits of Cleaning Lincoln Cathedral[J].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2001,25:131148.

[7] Salazar S,Marques J.Valuing Cultural Heritage:The Social Benefits or Restoring and Old Arab Tower[J].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2005,6:6977.

[8] Plaza B.Valuing Museums as Economic Engines:Willingness to Pay or Discounting of Cashflows?[J].Journal of Cultural Heirtage,2010,11:155162.

[9] Beltran E,Rojas M.Diversified Funding Methods in Mexican Archaeolog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2):463478.

[10] Bille Hansen T.The Willingnesstopay for the Royal Theatre in Copenhagen as a Public Good[J].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1997,21:128.

[11] Chambers C M,Chambers P E,Whitehead J.Contigent Valuation of Quasipublic Good:Validity,Reliability,and Application to Valuing a Historic Site[J].Public Finance Review,1998, 26(2):137154.

[12] Dong X W,Zhang J,Zhi R Z,et al.Measuring Recreational Value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Based on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A Case Study of Jiuzhaigou[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1,21(1):119128.

[13] Kim S S,Wong K K F,Cho M.Assessing the Economic Value of a World Heritage Site and Willingnesstopay Determinants:A Case of Changdeok Palace[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317322.

[14] Oliver R L.Whence Consumer Loyalty?[J].Journal of Marketing,1999,63(1):3344.

[15] Kuo Y F,Wu C M,Deng W J.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ervice Quality,Perceived Value,Customer Satisfaction,and Postpurchase Intention in Mobile Valueadded Servic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9,25:887896.

[16] Chen C F,Chen F S.Experience Quality,Perceived Value,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for Heritage Tourists[J].Tourism Management,2010,31:2935.

[17] Reinius S W,Fredman P.Protected Areas As Attract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34(4):839854.

[18] 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1991,50:179211.

[19] Kim S S,Crompton J L.The Influence of Selected Behavioral and Economic Variables on Perceptions of Admission Price Level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2,41:144152.

[20] Oliver R L.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0,17(4):460469.

[21] Chen C F,Tsai D.How Destination Image and Evaluative Factors Affect Behavioral Intentions?Tourism Management,2007,28:1 1151 122.

[22] Majumdar S,Deng J,Zhang Y,et al.C.Using Contingent Valuation to Estimate the Willingness of Tourists to Pay for Urban Forests:A Study in Savannah,Georgia[J].Urban Foersty & Urban Greening,2011,10:1 016.

[23] 周玲强,程兴火,周天赋.生态旅游认证产品支付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省四个景区旅游者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06,26(1):140144.

[24] 程兴火,周玲强.基于游客视角的生态旅游认证支付意愿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6, 21(5):1216.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世界遗产;教学;探索;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21-03

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截止到2012年7月,按其标准,世界上共评出世界遗产962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745项,世界自然遗产188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9项。其中中国共有世界遗产43项,世界文化遗产29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文化景观2项。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世界第三位。此外,我国还有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医针灸、京剧等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教育问题是伴随着世界遗产的产生和发展而提出的,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和重视。1972年诞生的《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教育计划”第27条也强调“本公约的缔约国应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本公约第1和第2条中确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实施指南也要求以适当的方式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学习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伯恩德·冯·德罗斯特曾说过:“人类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的未来掌握在今天和明天的年轻人手中[1]。

在高校开设世界遗产相关的课程,广泛开展世界遗产教育,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的有效途径。目前,关于世界遗产教育的研究很多[2-6],但是关于世界遗产方面的课程教学研究较为缺乏[7-9]。开展世界遗产教学是为了加强公众对遗产保护的教育,提高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开发世界遗产教育资源,提高社会公众的基本素质,探究人类智慧与文明,为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世界遗产课程教学方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开设世界遗产相关方面课程的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高校都率先开设了世界遗产相关课程。而西南林业大学目前只有一门关于世界遗产方面的公选课《世界遗产赏析》,学校没有相应的本科专业及研究生专业。因此,西南林业大学在世界遗产教学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本文就是希望通过问卷调查,更好地在西南林业大学开展公共选修课,进而开展必修课,推动西南林业大学世界遗产教育的发展,更好地开设此课程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对象与问卷统计

调查对象为近两个学期选修此课程的学生,每个学期都有80名学生选课,共160名同学,基本涉及到全校所有院系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回收16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97.5%。在有效问卷中,男女生分别占40.6%和59.4%(图1);理工科的学生与文科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60.6%和39.4%(图2);由于大一学生不能选此课程,而大四的学生学分都已经修够,所以大一和大四的学生为0人,选课的学生基本为大二和大三的,其所占比例分别为41.2%和58.8%。

?摇二、调查结果分析

1.选择世界遗产赏析课的原因。从图3可知,学生选课的原因主要是对世界遗产感兴趣,其比例为45.6%,仅有5.1%的学生表示由于感兴趣的课程选不上,被迫选择此课程。因此,选择此课程的学生以对世界遗产或相关知识感兴趣为主。

2.对世界遗产知识的了解。从学生的世界遗产基本知识上来看(表1),知道我国有几项世界遗产以及中国的世界遗产从何时开始的学生比例不足15%,而知道世界遗产有几种类型的学生也才达到44.1%。由此可知,学生关于世界遗产的知识还是比较缺乏。

目前,云南有丽江古城、石林、三江并流、澄江化石地遗址等4项世界遗产。西南林业大学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因此专门设置了此问题,来考察学生对于周边世界遗产的了解程度。从统计结果(图4)来看,知道有4项世界遗产的学生仅占12.5%,其他三个选项的比例基本差不多。因此,学生对于周边的世界遗产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

3.课程获得的收获。学生希望从此课程中获得内容来看(图5),为了获得2个学分、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以及获得旅游的信息的学生比重分别占到了20.8%、47.6%、18.9%、12.7%。因此,学生对此门课程的期望还是比较大的。

4.了解的世界遗产的途径。关于学生了解世界遗产的途径的调查中(图6),学生了解世界遗产主要是通过网络的占33.1%,通过电视、书籍和报刊等途径的学生比重都在15%~20%之间,通过广播的途径最小为5.2%,这与学生平时很少听广播有关。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通过课堂了解世界遗产知识的比重仅有8.9%。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的世界遗产课堂教育。

另外,对学生课堂上喜欢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还是国外的世界遗产呢?以及哪种类型的世界遗产等,我也进行了调查。简而言之,遗产课程设置的内容以什么为主,较为符合学生意愿。其中大部分学生喜欢中国的世界遗产,大部分学生希望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双重遗产等。因此,在教学的时候,着重从这几种类型的世界遗产展开,增加一些相应的内容,将学生的兴趣提高到最高点。

三、对于课程教学的探索

根据以上对学生的调查,有针对性地对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设置,并进一步改进教学实施过程。

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开设,旨在提高学生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的那种相依相存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世界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和财富,从而增强学生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同时,通过这门公选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遗产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深入理解世界遗产的价值与意义,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拓宽视野。把世界遗产知识和观念潜移默化到他们的专业知识中,有助于他们将来为我国的世界遗产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另外,使学生拥有保护世界遗产的知识与能力。

2.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世界遗产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世界文化遗产;第三章世界自然遗产;第四章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第五章文化景观;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七章濒危遗产;第八章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第一章侧重于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分类,世界遗产全球分布、中国世界遗产的特征、的世界遗产的来源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的申报、目前世界遗产的研究现状,世界遗产存在的问题。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以及第六章等,侧重于各种类型遗产的概念,提名标准,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并分类型介绍相应的遗产,介绍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年代,所符合的提名标准,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予其的评价,再通过相关图片或相应的视频向学生介绍,使其加深印象。第七章介绍濒危遗产的概念内涵,成为濒危遗产的原因,以及向学生介绍如何保护濒危遗产。最后一章主要介绍当前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诸多问题,讨论了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课程教学实施。(1)通过播放相关类别的世界遗产的影像资料,如世界遗产在中国、美国Discovery频道拍摄的国外遗产地等,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之中。同时,将在国内外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包括自己收集的资料、撰写的文章和拍摄的图片、自己亲身考察的经历,以及实地考察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同时利用世界遗产知识的多元性,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情景教学的教学环境。(2)鉴于在上课的过程中,前面的学过的内容,后面涉及到的时候,再问学生,知道并不是很多,所以,每次上课之前对上节所学知识内容进行简单梳理,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每次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遇到具有突出普遍意义的有遗产价值的内容稍作停顿,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发问,这样可以加深视频印象,不会看完就完了。(3)让学生多了解遗产的一些最新信息,让学生课下主动的去阅读一些关于世界遗产的书籍、文章以及浏览相关的网站,如世界遗产中心http://、中国世界遗产网http://等。

参考文献:

[1]黄江丽,王瑾,洪剑明.世界遗产教育在大学的实践模式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4):68-72.

[2]陈红.国际理解视域下的世界遗产教育[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26(4):64-68.

[3]王旭晓.世界遗产教育的审美价值分析——兼论世界遗产教育成为美育课程的必要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7(1):1-5.

[4]黄江丽,王瑾,洪剑明.世界遗产教育在大学的实践模式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4):68-72.

[5]马育倩,邸丛枝.我国世界遗产教育发展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8(6):82-85.

[6]胡海胜.高校世界遗产教育:意义、现状与对策[J].旅游论坛,2010,3(5):607-610.

[7]谭祖雪.《中国的“世界遗产”》课程教学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4(23):1-3.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世界遗产;反应性监测;世界遗产公约

反应性监测(Reactive Monitoring),是世界遗产委员会(World Heritage Committee)对世界遗产的监测方法之一。通过反应性监测,敦促《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提升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水平。

199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首次将“反应性监测”写入《执行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操作指南》”)。根据《操作指南》的表述,反应性监测是指由世界遗产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其他部门和咨询机构,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的有关受到危胁的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的报告的行为。具体说来,就是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中心等,发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有可能或已经受到损害或危胁,向缔约国询问情况、收集信息、派遣专家组实地检查评估、对所有材料进行汇总分析等一系列做法,形成的报告要求递交到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及缔约国管理工作成效做出客观中肯的评判。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而狭义上,反应性监测是指世界遗产中心和咨询机构,对于那些突出普遍价值可能或已经受到影响的世界遗产地进行工作协调,以便专家进行现场检查评估。简要的说,就是反应性监测的现场检查评估。

国内学术界对世界遗产反应性监测的研究尚不普遍。曾纯净等提出,反应性监测是一种由外向内的监督机制,是针对所察知的紧急情况进行的反应。周海炜等认为,反应性监测是一种被动监测,对遗产地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闫金强梳理了世界遗产监测的体系,回顾了监测的历史,将反应性监测定性为“被动反应性监测”。、赵云对近年来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反应性监测进行了分析,对建立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反应性监测机制提出了建议。综合看来,学术界对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导开展的反应性监测还缺乏技术层面的理解和阐释,也鲜见对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反应性监测的独到见解。本文将主要阐述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中心等对世界遗产开展反应性监测的工作形式和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种监督制度对于推动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的启示和意义。

一、反应性监测的实施

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规定,缔约国提名一项遗产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缔约国要采取适宜的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修缮和展示好世界遗产。

为了实现对世界遗产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操作指南》第172条规定,《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将在受《世界遗产公约》保护地区开展或批准开展可能影响到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大规模修复或建设工程,世界遗产委员会促请缔约国通过秘书处(世界遗产中心)向委员会转达该意图。缔约国必须尽快(例如,在起草具体工程的基本文件之前)且在做出任何难以逆转的决定之前通告,以便委员会及时帮助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保证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得以维护。

这条规定,授权世界遗产中心对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的重大工程和项目进行评估和监管。但这条规定过于模糊,操作性不强,因不同缔约国对该条款的理解程度不同,便会有多种不同的处置方式。如对某个修缮项目或者建设工程,缔约国可能认为修缮原则正确、方法得当,没有影响到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于是便不会将项目或工程方案通告世界遗产中心。但如果世界遗产中心通过非缔约国的“其他渠道”知道了这个项目的存在,认为缔约国可能没有对保护遗产安全进行必要的、正确的处置,或认为该项目会威胁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便会对缔约国进行质询,要求缔约国确认消息是否属实,对工程、项目和存在问题等进行澄清,并需于规定日期前提交。

一般来说,上文提及的“其他渠道”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新闻媒体的报道。如2014年对武当山古建筑群进行的反应性监测,就是世界遗产中心在新闻媒体的报道里注意到“遇真宫”的顶升工程,认为这项工程有可能会影响到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突出普遍价值。二、国际组织或非政府组织的反馈。如2014年对曲阜孔庙、孔林及孔府进行的反应性监测,就是与当地文物部门合作的某国际组织,认为当地政府对位于曲阜三孔缓冲区内的古泮池区域进行的环境整治工程,有可能会影响世界文化遗产曲阜三孔的突出普遍价值,而向世界遗产中心反映了有关情况。三、个人的举报。对世界遗产关注的个人,发现了在世界遗产缓冲区内、可能对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有影响的工程、项目,也可以向世界遗产中心反映情况。

通过上述三种情况,世界遗产中心知晓了缔约国要开展的某个项目,或世界遗产有可能受到损害的消息,世界遗产中心会要求缔约国对此提交信息、说明情况。之后,世界遗产中心会同咨询机构,对缔约国上报的材料以及“其他渠道”获取的信息等,一并进行分析评估,以保护状况报告的形式提请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一般情况下,世界遗产委员会会做出以下两种决议:一是认为目前所有的信息足以说清楚事实,并不需要缔约国提供更多的信息;另一种情况是,认为世界遗产确实存在潜在的风险,就会在决议中,要求缔约国,邀请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专家,组合联合反应性监测现场检查评估专家组,对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造成潜在负面影响的项目进行现场考察、评估。二、反应性监测现场检查评估的内容和工作形式

反应性监测现场检查评估的内容,主要是对触发反应性监测的大规模修复或建设工程进行现场检查,评估其是否会对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产生影响。

另外,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要求和世界遗产中心的授权,反应性监测现场专家组,还会对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管理体制、管理规划的实施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所以说,反应性监测,也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地开展的一次全面检查。

反应性监测现场专家组开展工作的方式包括地考察、听取遗产地管理机构的汇报、与利益相关者座谈等多种形式。现场考察结束后,反应性监测现场专家组须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反应性监测报告。

世界遗产中心和咨询机构,对缔约国提交的遗产地保护状况报告、反馈的信息,通告的项目方案、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其他渠道”提供的信息、有关文章、反应性监测报告等全部资料,进行汇总、评估和分析,形成遗产地的保护状况报告,上报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

三、反应性监测的决议

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的决议要求,对附有推荐决议草案的保护状况报告,要在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进行讨论;如果没有,就不再进行讨论。后来,鉴于《操作指南》确定的程序和遗产数量的不断增长,现在采取的方案是:对涉及要从《世界遗产名录》中删除、提议列入或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需要进行加强监测机制、遗产地需要最紧急的保护措施、收到关于遗产地新的材料、需要对决议草案进行修改等事项,要在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进行公开讨论。其他的项目,均可以不进行公开讨论。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1个委员国,对世界遗产中心和咨询机构提交的遗产地保护状况报告,进行讨论后,可以做出以下五种决议:(一)如遗产未受到严重损害,则无须采取进一步行动;(二)遗产确实遭到严重损害,但损害不至于不可修复,只要缔约国采取必要措施在合理期限内对其进行修复,就仍可保留在《世界遗产名录》内;(三)遗产面临严重的、具体的危险,要将该遗产列入《濒危遗产名录》;(四)遗产所受损害已使其不可挽回地失去了赖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诸项特征,将该遗产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五)当获取的信息不足以做出以上决议,可以采取必要手段、措施,进一步了解情况,确定遗产状态、所面临的危险及修复的可靠性。

反应性监测的有关程序,可以用下表表示:

四、反应性监测体系的特点

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中心通过《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设立的反应性监测,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总体上来说形成了一套完整、严谨和规范的体系。反应性监测不是一种惩罚机制,其最终目的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护好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避免遗产地从《世界遗产名录》除名。反应性监测体系不仅加深了缔约国和遗产地管理者对《世界遗产公约》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利于提高保护管理水平。世界遗产委员会愿通过与缔约国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世界遗产的更好的保护。分析起来,反应性监测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反应性监测触发的信息来源广泛,有个人,有机构,有新闻媒体。现今时代,信息传播极为迅速,使得各缔约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都面临着全面、实时和全世界的监督。

反应性监测现场检查评估专家组规模灵活,根据对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潜在的影响程度,反应性监测现场检查评估专家组由1-13人组成。一般来说,每位专家代表一个国际组织,如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等。如2014年对曲阜三孔的反应性监测,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一位专家承担;2014年对武当山古建筑群、2015年对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反应性监测,反应性监测现场检查评估专家组均由三位专家组成,分别代表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

在反应性监测现场检查评估专家的遴选方面,世界遗产中心和咨询机构有明确的标准和清晰的指向性。分析起来,选择标准和要求如下:一是需要对世界遗产事务熟悉。如对武当山古建筑群进行反应性监测的景峰,任职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长期协调、管理亚太地区的世界遗产事务。对武当山古建筑群进行反应性监测的乔・金,对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进行反应性监测的加米尼・维杰苏里亚,均在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遗址部任职,两人长期代表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事务,执行过多次反应性监测任务。二是来自同一地理文化圈。对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进行反应性监测的吴瑞梵先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任副主任,常驻上海;狄丽玲,香港大学教授,常驻香港。三是具有同类型世界遗产的专业背景。承担曲阜三孔反应性监测任务的印度专家穆尼什・潘尼特,是名建筑师;承担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反应性监测任务的韩国专家蔡美玉女士,获得景观建筑硕士学位,城市规划博士学位。

反应性监测的工作流程有严密的规范和约定。如反应性监测现场检查评估专家组均持有世界遗产中心出具的“授权调查范围”证明;在结束反应性监测现场考察后的六个星期内,反应性监测现场检查评估专家组须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详尽的考察结果和建议报告;报告须按照反应性监测任务的报告格式,附件包括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有关决议、考察团组成、行程和活动、人员列表、地图等全部资料;如无特殊情况,反应性监测报告须向社会公开等。

在反应性监测的全过程,世界遗产中心和咨询机构特别注重与缔约国的沟通,通过缔约国上报的保护状况报告、有关工程方案、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等,听取缔约国的意见和解释;反应性监测专家组在现场检查时,多次召开会议,与缔约国和遗产地代表沟通,并反馈反应性监督专家组的考察评估意见。

按《操作指南》的表述,反应性监测现场检查评估专家组在考察期间的费用由世界遗产基金承担。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世界遗产基金的资金困难,对我国进行的反应性监测,一般由我国承担反应性监测现场检查评估专家组在境内发生的正常费用。

五、对中国的启示

对缔约国来说,反应性监测是一种被动的,是从国际到国内的监测方式;对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世界遗产中心来说,反应性监测体现了“问题导向”,是一种主动行为,可以理解为是对缔约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的检查。近十年来,中国的明清皇宫、丽江古城、澳门历史中心、武当山古建筑群、曲阜三孔、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等六处文化遗产接受了反应性监测。而同是东亚国家的日本、韩国,则无一处遗产地接受反应性监测。虽然不能单纯以反应性监测的频次,来判断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水平。至少可以说明,日本、韩国的世界遗产管理方面,还没有出现大的缺陷和问题,引起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关注。中国应该从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这种体现“问题导向”、“灵活”的世界遗产监督形式中有所启示,不断提高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水平。

(一)以“内容大于形式”为指导原则,做好准备工作

因为反应性监测是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中心对世界遗产地已经出现“问题”的现场检查,其结果或会导致世界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甚至被移出《世界遗产名录》。因此,各遗产地人民政府对反应性监测都备感压力,对反应性监测专家组的现场考察极为重视,比如各遗产地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往往会以“超常规格”接待反应性监测现场检查评估专家组,安排警车开道、入住豪华宾馆等。

但实际上,对反应性监测现场检查评估专家组的接待,把握的原则应该是“内容大于形式”。也就是说,遗产地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准备向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的各项资料,给反应性监测专家组提供详实、准确的项目方案、解释拟建项目与世界遗产的关系,论述项目的可行性,做好文物影响评估以及保护管理规划的汇报,而不应过多关注专家组的衣食住行。

(二)与国际同行分享中国遗产保护经验和做法

虽然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没有世界遗产的有关概念,但中国是《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从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第一天起,就应遵守《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履行缔约国的职责。

201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8届会议对武当山古建筑群反应性监测的决议中,指出对缔约国没有按照《操作指南》第172条的规定,将遇真宫提升工程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强烈遗憾。但又坦承,遇真宫环境的环境和背景的改变,没有对武当山古建筑群整体的突出普遍价值造成威胁。事实上,反应性监测的报告中,也认可目前选择的抬升方案,而且认为已经实施的工作的技术质量“非常杰出”(Excellent)。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在遇真宫顶升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向世界遗产中心通告该项目,寻求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上游”(upstream)咨询建议,事实上也是与国际同行分享中国遗产保护的经验和创举。然后,根据世界遗产中心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供的建议进一步完善、修改方案并实施,遇真宫顶升工程或会成为我国遗产保护历史中值得浓墨重彩的一个章节,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反应性监测自然也是可以避免的。

因此,对开展的重大文物修缮项目和环境整治工作,我国应该以更开放和自信的心态,通过世界遗产中心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咨询机构沟通,与国际同行分享中国遗产保护的经验,同时,敞开胸怀,广泛听取国际范围内专家的意见,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这也符合世界遗产中心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咨询机构一直强调的,愿与缔约国加强合作沟通,提供有关项目的“上游”咨询服务。

(三)严格控制世界遗产缓冲区内的环境整治和建设活动

世界遗产缓冲区的设置,是为了有效保护申报遗产而划定设立的遗产区周围的区域。申遗成功以后,往往伴随而来的是游客的增多和各种旅游服务设施需求的增长。有些地方政府,以经济利益为重,肆意进行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或者管控不力,缓冲区内出现超高、超大体量的建筑。此类建设,如果没有履行相应程序,往往会触发国际组织的反应性监测。如对曲阜三孔进行反应性监测,就是缘于当地政府对位于三孔缓冲区内的古泮池区域进行大规模环境整治;对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进行反应性监测的起因,是在大昭寺缓冲区两侧兴建了八廓商城、神力商城,高度超过《大昭寺文物保护规划(2015-2030)》等规划中关于建筑高度的控制要求。

因此,各地方人民政府和遗产地管理机构,应该严格遵守缓冲区内的管理规定,对缓冲区进行的环境整治、新建建筑等,都要请第三方机构做文物影响评估;新建建筑的样式、体量、风貌等,都应与周边环境和遗产地保持协调;更重要的是,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履行相应的报告和通告手续。

虽然《操作指南》第172条规定模糊,但我国应该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内部标准,减少自由裁量权。总的原则应该是,除有保密需要或该项目几乎不会对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周边环境景观造成任何损害的项目外,应尽可能通告国际组织在世界遗产缓冲区内开展的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方案文本、文物影响评估报告、保护管理规划等。通过通告,既可以增进交流,更重要的是展现缔约国政府对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水平和能力。

(四)建立中国国内的世界遗产反应性监测制度

根据世界遗产中心的授权,反应性监测现场检查评估专家组,实际会对整个世界遗产工作进行全面的现场检查和评估。这也是一处世界遗产,除了在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有国际专家进行现场检查之外的,又一次接受国际专家进行的全面的现场检查、评估。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缔约国世界遗产开展的反应性监测,以发现的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明确任务,能够使缔约国政府、遗产地管理者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世界遗产公约》,帮助遗产地管理者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敦促遗产地管理者进行整改和完善,采纳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目前,反应性监测成为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中心等,对缔约国世界遗产地进行有效监管的一个重要工具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