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班分类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班美术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探索、发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31-01
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又哭又闹,他们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吗?怎样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时进行美术活动,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呢?……我接过以前的美术教案后,一直在思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我面对的是一批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该怎样入手呢?选择哪些内容比较合适呢?在我教小班美术的这几学年里,我一边实践,一边不断反思,究竟怎样才算“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
一、充分的准备是美术教学的有效保障
1、进行有关知识准备,提高美术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小班幼儿在我满满的一桶水里取到一杯水,我利用节假日学习了《儿童绘画成功施教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早期教育》(美术版)等有关书籍,特别仔细阅读了小班美术教学的有关内容,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认识。通过学习,我在小班的这一年美术教学中底气十足。如:在小班开展第一次绘画活动《颜色妙妙妙》时,孩子刚入园不久,哭闹声还此起彼伏。我利用幼儿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的特点,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盒油画棒,我问幼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提问引出这是“奇妙的小画笔”,并告诉幼儿:老师用它想画什么就能画出什么。我边讲边顺手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上的画纸上画着,我一连画了几样物品,活动室里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哭声,一个个宝宝睁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画……通过这次绘画活动,我发现幼儿很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边画边讲,有的则相反。
2、慎重选择教学内容
阅读完以前的小班美术教案,我发现这些教案确实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但我觉得内容的选择上有点偏,很多活动都是围绕“色”开展的,有的涂色,有的用色,有的玩色……这些活动对于处在涂鸦期、象征期的孩子来说能激发和保持兴趣吗?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吗?我又该换掉哪些内容呢?从阅读过的书籍中,我很快找到了了答案:爱涂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常常会在美术活动中表达内心的心情和对美术的感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孩子所喜欢的”……有了理论支持,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我显得理直气壮了许多,我决定选择各种类型的美术形式穿插安排:绘画、涂色、手工、泥工、拓印、手指点画、喷刷画等,其中绘画的次数比其他形式安排得略多。通过这一学年的实践,我发现我没有错,我班的孩子美术兴趣越来越高,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做到了“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3、反复推敲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指引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最后要达到的要求,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效的依据,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活动目标必须制定得明晰合理,并具有整体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我选择小班美术教学内容前,学习了有关书籍,并考虑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小班孩子,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符合我班现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精心开展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
1、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的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通过游戏来展现其潜在的精神。
2、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为了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见识,我常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中外名家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3、技能的传授有必要
小班孩子虽然有绘画兴趣和热情,可是他们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少,他们如果再缺少绘画技能的话,就会无从下手。事实就是这样的,在我没有传授绘画技能前,给幼儿发绘画纸和笔,多数幼儿只会乱涂乱画,也有幼儿坐着一动不动,还有幼儿就是喊:“老师,宝宝不会画!”……因此,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一旦幼儿掌握了绘画技能,他们就会忙得不亦乐乎。
4、活动评价以鼓励为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123-02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可能完全依赖教育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幼儿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获取的教育新理念、教育新方法又不可能完全照搬使用。因此,幼儿园应当立足本园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建立问题本位、教师本位的多元化教研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如即时教研、专题教研等。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将教研活动常态化,建立了教研奖励机制,主要开展了问题式教研、听评课式教研、主题式教研、集体备课式教研、专题式教研等教研活动。从实施效果来看,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问题式教研
问题式教研是指教师从幼儿园实际情况出发,对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同时针对在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式教研的基本流程是:发现幼儿一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现场提出问题―教师发表个人看法―共同讨论并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实施应用。
例如,在检查班级半日活动中,研究人员发现,各班在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幼儿年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教师要分楼层观摩各班幼儿的早操情况,并将各楼层、各班幼儿做室内垫上操的情形拍摄成视频,然后教师集体观看视频,分析在不同的环境中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幼儿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应当做好哪些准备,如何组织幼儿拿垫子,幼儿脱下的鞋子如何摆放,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等问题。教师在观看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幼儿在做室内垫操操视频时,要针对每一个活动环节进行研讨。在研讨中,教师们要总结教学经验,比如:组织幼儿将垫子分颜色归类并摆放整齐;不同楼层的活动场地的桌子的摆放也应当不同,在不同的教室,幼儿的排队、站位也不同。在解决了不同楼层、不同班级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之后,教师再按照给出的解决方案重新设计教学,再次组织幼儿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
南方的夏季比较长,而开展户外活动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那么,教师如何依据南方气候的特点指导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根据所在班级的地理方位确定早上9:40―10:40这个时间段能够开展户外活动的场地,由一位教师对能够开展户外活动的场地进行拍照和汇总。在集中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先看相片,然后进行交流、讨论,把自己对本楼层能够开展户外活动的场地进行汇总,由一位教师代表发言。根据讨论结果,教研组要求每一位教师设计3个适合所带班级开展户外活动的方案,可以从幼儿的走、跑、跳、平衡、钻爬、攀登等方面进行考虑。教研组将教师们设计的方案进行汇总后共同分享,并由一位教师进行体育器械的统筹安排及户外活动场地的安排。通过开展这样的教研活动,教师们解决了幼儿园如何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开展户外活动这一难题。
二、主题式教研
主题式教研是指针对幼儿园在实施主题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的一种活动。其基本操作是:明确主题教学活动―提出问题―共同研讨―实践操作。
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为例,幼儿园正在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班级区域环境建设”。由于教师对本班教室墙面的布置、区角材料的投放、班级物品的摆放等都有自己的做法,而教师们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教师们就“环境布置”进行专题研讨,提出存在的问题:①班级环境创设的要点是什么?(你是根据什么来创设班级墙面环境的)。你是如何考虑墙面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除了主题墙饰,你所带的班级还布置了那些非主题墙饰?为什么?②教室环境创设图片分享: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操作材料要具有一定的标识。③教室的墙面设计和区角材料投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幼儿较少参与教室墙面的布置活动;材料的投放不方便幼儿的操作;没有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考虑材料的投放,如大班仅仅是水果的展示,局限于幼儿认识水果,不注重投放材料的多样性;投放的材料过多,摆放过于密集;角色区域材料投放凌乱。针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教师们共同研讨,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在区角材料摆放方面,小班要注重生活版块材料的投放,如扣扣子、拉拉链、肌肉动作发展材料的投放、角色区域材料的投放,还要注意班级固定材料的摆放,区分最底层、上层、中间层,材料投放不宜过多,如在认知区域放4―6样材料为宜,并在一段时间内有针对性地投放角色区域的材料。此外,教师们还对下一阶段教室墙面创设、区角材料投放等进行设计,比如: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根据主题活动内容来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有阶段性,便于幼儿参与活动。通过围绕主题进行教研,教师们对区域材料的投放更有针对性,对主题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有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集体备课式教研
集体备课式教研是指针对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其基本流程是:对上一阶段的教研情况进行总结―提出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体备课,共同研讨―组织实施。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开展的课题研究主题是《语言领域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小班、中班、大班选择的研究内容各有不同。教师们通过绘本、故事、诗歌等学习活动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口,探索出了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教学活动零碎且缺乏系统性的情况,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行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在备课时间,教师们集中在一起,教研组长首先总结一段时间内课题研究开展的情况,然后由教师分别提出在开展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需要研讨的重点问题,同时传阅教师们设计的教案,指出教案设计是否合理,针对教案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经集体讨论后确定教学方案,并应用于教学或游戏活动中。比如,在大班,教师们针对“如何提高故事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研讨,一位教师首先对教案中的“如何设计问题”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如针对故事的要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讲述故事的顺序等进行提问。在分析教案的过程中,教师们围绕这位教师提出“如何设计问题”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对该教师的教案设计进行点评,给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有利于教师在开展故事教学活动时明确提问的针对性,使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专题式教研
专题式教研是指针对幼儿在园生活中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的一种活动。具体做法是:确定研讨的专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给出对策―实施应用。
例如,每年新生入园,幼儿会出现“分离焦虑”等一系列问题,而此时教师和家长在沟通方面容易出现问题,有的家长在网上了大量对幼儿园不利的帖子,对幼儿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过调查研究,教师们分析了幼儿入园时出现分离焦虑症状的原因,为了让新生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围绕“教师如何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这一问题展开研讨。教师们以“击鼓传球”的方式回答了以下问题,比如,什么是分离焦虑症?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症的原因是什么?家长出现分离焦虑症会有哪些行为表现?缓解分离焦虑症状的策略有哪些?教师在给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的同时还例举了相应的案例予以说明。此外,教师们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在实际工作中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具体做法,与新生家长进行沟通的技巧,开学初给新生家长的建议等。在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师们要设计详细的接待新生入园的方案,给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具体办法,并运用到实践当中。
关键词:大班教学;小班教学;积极性;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06-02
高等学校的扩招趋势使得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使得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但是这种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手段单一,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课堂参加度低等因素,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受到影响,造成教学质量下降。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我国很多高校开始效仿国外大学的做法,尝试将小班教学引入高等教育。
一、大班教学的弊端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大班教学采用的教室都是固定座位的教室,这样就限制了教学组织方式的多样化。这种座位的排列方式更适合“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得其参与课堂交流的机会少,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且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升有很大的局限性。
2.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大班教学上课的学生较多,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更多的是采取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授课,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就导致了教学只照顾到了部分学生,另一部分学生将被忽视。
3.不利于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教学效果差。在大班教学中,由于教室大,学生人数多,导致坐在后排的同学听不清讲课内容,看不清板书,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同时,后排的同学无法和教师进行语言和眼神的有效交流,这使得课堂更容易出现玩手机、聊天、睡觉等现象[1]。
4.缺少考核压力,部分学生应付了事。传统的大班教学由于平时课堂没有有效的方式来约束学生,同时也没有很好的考核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的最终成绩多以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为主,注重结果而不重过程,这就导致学生上课不积极,迟到、早退、旷课现象非常严重,课后作业抄袭应付,直到考前才会临时抱佛脚,对待考试成绩也是“及格万岁”的态度。
5.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大班教室由于人数多、通风差,教室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空气污浊,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容易产生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心理健康[2]。
二、小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以往的大班教学不同,小班教学强调的是实现师生身份的互换。教师应该贴近学生,充分与学生展开互动,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进入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状态[3]。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动态交流、尝试体验、动手实践等方式,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因材施教。由于班级人数少,师生交流互动多,教师能够比较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备课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上课时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质进行差异化教学[4]。由于小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有充分的交流,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授课计划。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同学,由于教师的关注,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增强,在情感上获得归属感,从而减少了消极情绪的产生。
3.有利于提高教师积极性。由于班级人数少,教师可以摆脱由维持课堂纪律、考勤、批改作业等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师生的交流更加频繁,思想碰撞增多。一方面,能够激发出教师的灵感去钻研符合小班教育的教学艺术[5],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的科研工作受到启发,进而发挥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6]。
三、实施小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能力欠缺。由大班教学转变为小班教学,教师的投入是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小班教学需要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这要求导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课前的教案整理、课后的教学反思等方面。但是由于现在高校教师在上课之余,普遍都有很重的科研任务,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另外,小班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并不是十分清楚如何开着小班教学。
2.教室资源不足。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都是大班教学,教室也更适合大班教学的使用,如果全面推行小班教学,势必要增加教室投入,新建或者改建教室。但是这一投入较大,很多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
四、现阶段小班教学的实施方案
1.改变教学理念,加大保障力度。小班教学的实质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这首先就要求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由传统的“灌输式”变为“启发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对课程内容了如指掌,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更需要老师拥有信息化教学能力、课堂把控能力、班级讨论组织能力等。同时,小班教学的开展要求有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有合适的教室用于小班教学,这就需要高校增加教学的软、硬件投入,比如新建教学楼,对已有教室进行改造,提高研讨教室的比例等。同时,还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明确角色定位,让其掌握实施小班教学的技巧。此外,还要增加人力资源投入,引进师资,为小班教学创造条件。
2.采用“渐进式”实施方案。由于中国国情的限制,想要在短时间内全面实现小班教学是不可行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可以考虑采取“渐进式”实施方案:①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大班授课主要完成的是理论课程的讲解,主要内容集中在对基础知识的传授,把握课程重点和教学难点。小班讨论作为大班教学的补充和提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着重培养。②大班与小班并行教学,在基础课进行大班教学,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体现系统性、层次性和重点性,在专业课进行小班教学,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专业素养、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
3.针对师生制定多元化小班教学评价体系。在学生方面,传统的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显然与小班教学的宗旨不符,应该在平时的课堂表现、研讨记录、实验报告、课题测验等方面加以评判,并加大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在老师方面,由于小班教学需要教师在数量和精力上对教学更加的投入,但是目前高校中的普遍情况是教师的工作量直接与选课人数挂钩,这就要求制定新的绩效考核办法,鼓励教师投入到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来。
小班教学既保留了教育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又突出了教学的灵活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开展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小班教学,将是今后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吕军莉.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1):161-164.
[2]李桂荣,陈玉娟.高校教学班级规模适度性的追问与探析-基于H大学的实证调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7(1):3-8.
[3]望军,贾碧,邸永江.高校小班授课与大班授课的利弊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223-224.
[4]王晓宏.高校小班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4):16.
[5]刘径言.高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的构想与可能途径[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4):119-123.
[6]李宏敏.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9,(2):32-35.
Discussion o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mall-Class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LI Xiang,WU Yun-qiu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Sichuan 611731,China)
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及方向。和大班教育相比,“小班化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教学面向个性异同的学生个体。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关于“小班化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等公共基础课中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小班化教学”在高校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却很少。作为一名从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在《食品营养学》专业课中进行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对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1 小班化教学的概念
目前,关于“小班化教学”,教育界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国外教学实践和我国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表明:小班化班级的学生数在18-35人之间为宜。同时,小班化不仅是指班级人数的减少,还有提高学生享受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提高班级指导的高效性。王华丽提出:小班化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形式。
所以,“小班”是一种比“大班”更好的班级配置,它强调的不仅是缩小班级规模,更关键的是建立在个性化教育基础上的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而更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并且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2 《食品营养学》实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2.1 有利于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目光关注
行为学研究表明,教师视野的最佳覆盖范围是28名学生左右,超过这个范围,教师就会顾此失彼。小班化教学的课堂人数控制在不多于35人,能够确保教师和学生的眼神互动和目光交流。而大班化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而忽视绝大多数成绩中等的学生。因此,采用小班化教学形式可以防止在大班化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被忽视的现象。
2.2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相对于大班教学,小班化教学能突破传统“注入式”授课方式的弊端,探究式的学习过程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8]。小班化教学更便于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与思考的氛围里,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扩大信息量。这种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3 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很多教师是靠自己摸索而获得有限的课堂管理经验。面对人数众多的大班教学,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经常一一点名,学生缺课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玩手机等不专心听课现象也难以杜绝。而在小班化教学时,课堂管理显得较为容易,教师可以不耗费太多精力就能进行学生考勤,还可以轻松观察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从而能够较好地驾驭课堂教学,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教学效果。
2.4 有利于形成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实施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兼顾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在课堂上,鉴于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可以回答任何一位学生的问题,还可以和学生展开辩论或探讨,充分显示平等和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3 《食品营养学》实行小班化教学策略和方法
3.1 问题式教学
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提前给出问题,随后通过指导学生查文献、专著、课本,到图书馆及网络上寻找答案;将班级学生分成5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分组进行讨论、归纳和汇报;最后教师作点评、总结。通过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转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2 角色互换式教学
针对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不同食物的成分、不同人群的营养等基础知识,选取“营养缺乏病的预防和改善”专题进行师生角色互换,将班级学生分成5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种营养素进行分工合作收集整理资料,并形成PPT课件形式,最终推举一人进行约8分钟的课件演示讲解,并组织该组成员回答班上同学问题,每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通过这种师生角色互换式的教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给学生一个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加自信心。
3.3 情境体验式教学
营养调查是研究人群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包括膳食调查、临床检查、人体测量和营养水平实验室检查。营养调查的顺利完成需要调查人在熟练掌握食品营养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综合运用。结合食品营养学实训教学,安排学生去扬州市新城花园幼儿园开展学龄前儿童的营养调查,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学习并掌握知识,掌握营养调查的方法和技能,了解幼儿园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为幼儿园进一步开展科学的营养配餐提供参考依据。
3.4 自我案例式教学
膳食调查和分析评价是食品营养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和技能,在这部分内容理论知识学习后,要求每位同学利用课外时间针对自己的饮食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按照膳食调查方法记录自己个人五天的早餐、中餐、晚餐的状况,进行营养素的统计和计算,并对自身膳食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书写完整的膳食调查与分析报告,按照主动自愿的原则选取8名同学进行全班的交流,最后教师作点评、总结。通过自我案例式的教学,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能体现自身所学知识的价值感,增加专业认同度,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
3.5 课内教学和课外自学结合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更应该将学生的课后的大量空余时间利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课后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随着《食品营养学》网络课程(网址:http://211.65.8.7/shx/spyy/)的建设完成和开放,教学空间得以极大的延伸。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在内容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首先,在助学园地篇中,学生可以轻松查阅到教学课件、课程教案、教学视频、课后习题、试题库等教学资料。其次,拓展资料篇中,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专业行业的技术资料、标准规范和专业书籍。第三,在技能鉴定篇中,学生能够查阅到大量的营养师考证的培训资料,为其考证提供了广泛的资源信息。第四,在科研教改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通过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这样一个辅助教学手段,并使之与课堂讲授有机地链接在一起,形成文字加电子、静态与动态、课堂与课外的立体化的教学体系,极大地方便了教与学,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 实施小班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1 个别学生积极性不够
小班化教学中,很多任务的布置和完成,都是以小组来进行,每组有5位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只是跟着同组的同学后面混。针对此现象,在每组任务完成的考核时,根据同学完成任务的贡献度进行差别评分,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4.2 学生感觉压力大
大班教学时,由于人数多,所以任务都是由部分学生自愿去完成,任务的考核只是作为一个附加分值。而在小班化教学中,任务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而每项任务都需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的资料,并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不少学生反映由于上课时间排布较满,加上课外作业等,业余时间不多,完成任务的压力较大。针对此,在教学中适时进行了一些调整,精简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当地设置一些任务。
4.3 学校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摘要: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游戏教学实践能力主要是包括:活动选材、计划编写、游戏准备、游戏组织、游戏效果评价等方面内容。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来看,他们选材比较单一,游戏活动计划编写没有针对性,课前准备不够充足,组织不够精细,导致游戏组织的效果不够理想,要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就要创设实践性教学环境,加强游戏课程师资的培训,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量,加强园、校联系,提升游戏组织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五年制:学前教育:教学能力
1、前言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了《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这门课程,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是理论基础较差,学生活泼好动。在以往的游戏课程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部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部分的教学,对区域游戏活动的教学比较重视,忽略了户外游戏教学活动,本文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游戏教学和五年制学生的特点,提出培养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游戏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游戏教学实践能力要求
幼儿园小朋友的主要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模仿,游戏非常适合幼儿的特点,是满足其探索未知世界与成长的重要活动。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和认知的发展,而且能有效缓解心理机能尚未成熟的幼儿因传统要求所带来的压力,促进其个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和谐发展。因此,游戏课程已经成为幼儿园的主要课程。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如果缺乏游戏实践教学能力,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就非常吃力,更谈不上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了。因此,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幼儿游戏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式去组织和引导幼儿学习与生活,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因此,必须重视游戏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学习、理解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真正含义,为将来快速的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游戏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各种类型的区域游戏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的特点和意义,以及规则、组织和指导的方法,为今后进入幼儿园的游戏指导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具备独自创编游戏活动的能力。在掌握的大量的游戏种类之后,要能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游戏,能够通过对幼儿游戏活动的仔细观察做出正确分析和评价,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参加各种不同类型游戏的愿望和需求。通过课堂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学生能够独立编写游戏教案,设计幼儿游戏活动,并进行相应的组织与指导,对幼儿所做的游戏有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3、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游戏课程和教学实践现状
通过对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二系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得出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游戏课程和教学实践现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学生理论学习基础差
在鄂西北地区,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同学中考入校成绩都比较低,理论基础比较差,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初中就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游戏课程的理论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理论部分的学习缺乏热情,大部分的同学课前预习不到位,在课堂上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积极思考,甚至课上玩手机等现象,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完成的不够理想,以至于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好。所以,从总体上来说,大部分同学对游戏理论部分掌握的不是很好。
3.2对游戏课程不够重视
对游戏课程的重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校和学生对待游戏课程的态度。在学校方面,游戏课程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加在一起,一共开设的学时数为36个学时,这36个学时中不仅要完成区域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积木游戏以及户外游戏活动的理论部分的教学,还要有大量实践部分的教学,还包括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分析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算下来,课时远远不够。而且游戏实训室的数量也达不到数量上的要求,没有充分利用校园实训室。在学生方面,尽管《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这门课程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但是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仅仅是带领幼儿做游戏,对于理论部分的学习很肤浅,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对于游戏的实践部分,仅仅当作游戏娱乐,与自己本身实践游戏教学结合的不够紧密。
3.3课堂人数过多
在《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这门课程中,教学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而每个班级的人数大约为40至50个人,在理论部分的教学中,对教学实际效果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实践部分教学中,在区域游戏活动教学时,不可能分成人数太多的大组,只能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实践教学,在户外游戏的教学中,一个小组的人数过多,学生的组织能力还达不到要求,而且一部分同学在组织或者参加游戏活动时,就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4选材比较单一,计划编写没有针对性
在游戏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很多学生把握不住幼儿游戏的特点。区域游戏活动教学时,学生交上来的游戏教学计划中,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大部分都是耳熟能详的动画片或者影视片段,很少有经过自己改编的游戏,更没有自己创编的游戏。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基本上都是一些传统的民间游戏,而且以规则性游戏居多,也没有说明到底是针对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幼儿,游戏没有针对性。
3.5准备不充足,组织不精细,游戏组织的效果不够理想
由于学生缺乏对幼儿园游戏课程的理解和重视,在游戏教学的实践环节,教案准备的不够详细,在组织游戏过程中,在讲解游戏规则时,自身对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刻和详细,语言不流畅、不规范,身体姿态不合标准,在进行组织游戏时,对于队形的调动和人员的组织等比较混乱,游戏组织的比较“粗糙”,组织游戏过程中出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很多同学反映学生自己组织的游戏“不好玩”。
4、提升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游戏教学能力的对策分析
4.1创设实践性教学环境,理论与实践并重
首先要重视理论部分的学习。在理论基础学习中,严格要求,打牢基础。使学生牢固掌握区域游戏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理论基础没打好,教学实践就无从谈起。在游戏实践部分,首先要加强实践部分的教学管理,重视学生游戏组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的游戏教学实践能力。
4.2重视游戏课程
对游戏课程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该全面重视起来。在硬件设施方面,加强实训室的建设,提高幼儿游戏实训室的利用效率,实训室的玩具、器材等设施的够买,要征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而且具有针对性。在软件设施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游戏课程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创设积极的游戏活动氛围,为游戏课程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4.3开展小班教学
在上幼儿园游戏课程时,尤其是游戏实践部分的教学,要减少游戏课程中班级人员的数量,改成小班教学,每个小班的人数为20个人左右,可以直接将一个自然班分成两个小班来进行教学,这样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实践性的指导,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游戏当中并实际组织游戏,任课教师可以对每个同学组织的游戏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这样学生得到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了课堂游戏教学的实际效果。
4.4加强游戏课程教师的培训,使学生掌握多种类型游戏
在游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区域游戏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的种类和组织方法,使学生在游戏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指导游戏课程的的规律和经验。
但是首先教师要掌握扎实的幼儿园游戏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这样才能在教学时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所以教师能力的提升是首要部分。并且在课堂上,要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够从全面来把握游戏的分类和特点,多进行不同种类游戏的组织练习和实践。
4.5加强园、校联系,提升游戏组织的实践效果
幼儿园资深教师对实习学生业务能力提高至关重要,通过幼儿园资深教师的指导,以及在幼儿园中对小朋友游戏的实际观察,对学生游戏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所以,不仅要在本身游戏课程中,把学习游戏课程的重心放在实践环节,增加游戏实践部分的课时量,把游戏组织的实际效果作为考试的评判标准,另外,更要加强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建立相互信任支持、真诚合作、长期稳定的互惠关系,进一步明确幼师生进行游戏实践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能够给予学生切实的支持和指导,保证游戏教学实践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作者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丁海东.论游戏与教学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3]徐燕.学前教育专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6,(21).
[4]王金洪.高职师范教育专业游戏教育课程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