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

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

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一、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的对策措施

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的可行方法就是“零土地技改”和“无土地招商”,这种方法很多县市都在积极推行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鉴各地实践情况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的措施主要有:

1.1加大对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储备未供土地、低效利用土地和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排查实际情况,建立详细的记录档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处置开发利用,从而节约大量土地资源,使其发最大的效益。全面清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情况。对依法应当无偿收回、闲置满2年的土地,坚决进行无偿收回;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临时使用拍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征收土地闲置满1年不满2年的土地闲置费。对闲置房地产用地特别是超过2年的,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出台的管理办法征缴增值地价。

1.2实行优先使用储备土地战略

在各类项目用地、建设用地选址时,国土、招商、规划等部门及乡镇(街道、开发区)引导项目优先使用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和储备未供土地。提高储备土地的供地率,加快批而废弃、未供、闲置土地的盘活工作。对当年储备土地的供地率必须达到80%以上,往年储备土地的供地率要达到50%以上。依法进行处罚因项目投资不到位造成耕地撂荒的、土地闲置,坚决收回其土地使用权。

1.3加大闲置土地挖潜力度

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迁村并点、建设农村住宅集聚区和旧城改造等形式,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对供而未用、用而不足的土地应努力盘活,对闲置企业、乡镇旧址,撤并学校的存量闲置土地进行复垦挖潜,盘活闲置土地,为一般项目落地提供保障。加速旧城改造步伐、推进“城中村”建设,为新项目建设提供了用地空间。

1.4加强土地管理,优化供地结构

对生态环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投入产出率高的节能型项目,以及拆迁安置和农民小区、重点急需项目,优先供地;原则上不单独对投资额小于300万元的工业项目供地,生产经营场所的获得采取租赁标准厂房或租赁土地使用权的形式。强化用地审核监管,项目的落户、竣工、验收,实行全过程管理,新建用地的项目必须充分消化企业现有闲置土地,在项目立项审批、核准、备案时,把企业现有闲置土地面积一并核算为用地规模,坚决核减投资强度与容积率达不到要求的供地面积。

1.5完善并严格执行土地使用制度

首先,改革土地的供给与出让方式,在土地使用制度方面应引入市场机制。进行集约经营,将以供给决定需求的方式替代以需求决定供给的方式。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价值,避免工业用地的低成本无序扩张。制定严格的土地储备制度来完善土地使用制度,这个制度是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又一有效方式。城市土地的利用要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应该对土地市场进行适当的管制,来保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实现,土地储备是管制土地市场与政府调控的有效手段。作为盘活城镇内部存量土地和置换城镇内部低度利用的土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有效途径的统一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也能够规范土地市场、解决土地无偿使用制度下产生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

1.6整合用地,挖掘潜力

集中开发研究、中试、推广、生产区域,整合现有土地。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选择最有利的产业发展集群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挖掘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借鉴国内其他园区的经验,引进区片容积率控制的概念,即对开发区确定一个合理的容积率,一部分企业用地可超过区片容积率,另一部分企业用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小于区片容积率,只要整个区片实际建筑容积率不超过规划容积率即可,这样可满足不同用地者的需求,促使土地集约利用。

1.7多维发展,拓展空间

土地集约利用应该放眼未来,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地面上的建筑高度,通过科技技术向地下要空间。借鉴其他立体开发模式。如在一幢多层建筑中安置几个或几十个工厂或车间,即将平面方向上布置的厂房,在垂直方向上重叠起来,形成工业大厦或工业综合体。高新区基本上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企业,适宜于布置立体化标准工厂。另一方面,向地下空间拓展,认真借鉴世界各国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成功经验。

1.8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模

严格控制城镇的土地利用规模,准确定位城镇的发展方向。根据产业优势、特点诸要素,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政策,确定城镇准确的发展定位。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所需的用地、人口聚集所需的用地、城镇公用基础设施所需的建设用地,从而确定合理的城镇的土地利用规模。对项目用地进行科学规划,切实控制建设项目的用地数量。在对建设项目的用地进行规划过程中,不仅应该考虑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还应该注重节约土地资源。确定合理的建设用地的规模,设计过程中切勿一味追求大规模、高品位,应该讲究经济买惠、节约用地、切买可行的原则。

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设用地;利用;问题对策

在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政策下,新增建设用地的供给十分紧张。而目前全市建设用地粗放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较低现象较为普遍。如何进一步挖潜建设用地潜力,大力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战略,为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支持,成为我市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现状与问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建设用地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有较高需求。在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政策下,新增建设用地的供给十分紧张。而目前全市建设用地粗放利用现象普遍,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超标严重,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较低,“空心村”、“一户多宅”现象较为普遍。近年来,我市所辖各县(市)国土资源局逐步将土地利用管理的重心转向内部挖潜、盘活存量、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通过强化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控制不合理用地,加快旧城改造,加大村庄整合、老宅基地复垦、农田整理力度,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城镇建设用地重外延扩大,轻内部挖潜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在城镇建设中存在单位土地面积建筑密度低、容积率低的现象;建设用地外延扩张的同时,城镇内部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的问题。石家庄市2009-2011年新增建设用地49平方公里,主要用于城镇和独立工矿建设。而城镇用地面积的扩大,基本上是靠征用城镇近郊的土地,主要是耕地,有相当一部分是征用土地后利用率不高或长期闲置不用的土地,现有城区尚未填满,就把触角伸向郊区,不断向外扩张,形成“摊大饼”式的发展。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分散,土地浪费较为严重

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城乡总用地面积的70.2%,占地面积大。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全市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着农村居民点用地中空闲地多;农村居民的居住建筑中多为平房,楼房少,利用率较低,通过对赞皇县、行唐县、平山县的调查,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建筑容积率平均为0.4;农村居民宅基地超标准多,“空心村”现象严重,这些都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三)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受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石家庄市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呈东南高西北低,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西部地区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的限制,建设用地效益偏低。如位于西部的平山县、井陉县、赞皇县等县比位于东南部的辛集市、晋州市、赵县等县(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高出2.1倍。

(四)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截至2011年年底,通过以往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地籍调查等工作,初步了解了全市城镇土地规模及其变化情况,但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利用潜力并不清楚,土地价值难以更好地显现。而目前相关节约集约用地的简单的易于操作的定量考核标准及节约集约制度绩效评价缺失,不利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城镇土地粗放利用的现状、提高城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二、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研,认为我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应在借鉴和学习上海、杭州等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着重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石家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

(一)科学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落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要求

落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盘活存量土地的重要前提,只有控制住总量,把握住土地供应的源头,才能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的质量。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完成,各类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协调,必须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前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较好的严格执行规划下达任务,切实落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要求。各县(市)建设用地利用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在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用地的同时,确保建设用地总规模、新增建设用地不突破上级规划下达指标;工矿企业布局也要以规划为指导,在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合理有序扩展;同时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及重要生态用地,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尽量实现区域间的共享,防止城乡建设用地盲目外延扩张。

(二)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从产业用地集约程度出发,优先发展那些市场竞争力较强,经济效益较好,占用建设用地少的第三产业,实行“退二进三”。根据不同产业情况,设置产业用地标准,使全市的产业结构向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向调整,鼓励发展电子计算机、商业、金融业和软件服务业等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积极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利用现有土地升级转产。同时,建立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认真开展低效利用土地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用地清查和处理工作,对占用土地面积较大,综合生产效益较差的产业用地进行限制,及时做好关停企业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工作。其次,对工业企业“二次开发”和产业布局进行总体规划,加大工业用地结构调整政策支持力度。产业集群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也有利于减少资源和土地的浪费,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围绕实施“中部率先隆起,东部整体突破,西部加快发展”的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战略,加强山区星火产业带、高端优势产业带建设,加大国家、省级各类开发区(园区、聚集区)的建设力度,积极引入孵化器、研发服务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构筑全国一流的产业集聚和发展平台。

(三)严格执行用地标准,严把用地关口

严格执行省会《工业项目用地标准》、《各类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及产业供地政策。严把土地用地预审、转征审批、土地供应三个关口,实行按照标准审核项目用地制度。对产能过剩行业、未经发改部门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受理预审申请;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的项目,一律不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对高耗能、高排放、淘汰类工业项目以及高尔夫球场等禁止用地项目,一律不予供地。

(四)积极推进内部挖潜,盘活存量用地

建设用地内涵挖潜是提高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明确建设用地模规模和潜力类型,重点对闲置、低效用地进行挖潜,减缓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提高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对石家庄西部地区而言,要加大存量土地的二次开发,推进山地工业、坡地城镇建设,对排列凌乱的建筑,狭小、断头道路进行整理,提高建设用地效益;同时,东部平原地区要提高建设用地容积率及建筑密度,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实现城镇的多维立体空间效益,充分发挥建设用地承载力;对于存量建设用地,要积极盘活,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进行复合利用,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此外,各县(市)还可以通过建设用地整理挖掘建设用地潜力,优化建设用地结构,整合建设用地布局,实现建设用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

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三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市城乡规划局为高质量做好对标定位工作,精心组织、认真谋划,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在继续深化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自查、征求意见和座谈等多种形式,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争创目标和推进措施,为提升规划标准、设计水平、管理效率夯实了基础。

一、明确目标,创优争先,抢占城乡规划制高点

从全市20__年的48项规划编制、重点工程规划项目中推出21项具有__特色的规划编制、设计精品。

1、规划设计在全省创建“五个一”示范工程:1项“十佳建筑示范工程”、1项“十佳公园示范工程”、1项“十佳节能示范小区”、1项“棚户区改造示范工程”、1项“‘山中城’建设示范工程”。

2、三项规划编制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市域镇、村规划全覆盖,市县(区)城市规划区、重点镇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3、八项重点工程规划方案设计力争达到省内设区一流水平:市民广场、明湖公园、国际商务接待中心、华北天然气结算中心、文化艺术中心、铂金时代广场(二期)、尚峰国际改造工程、五一广场综合改造工程。

4、八项重点地段城市容貌整治和景观建设规划设计达到省内设区城市一流水平:五一路、胜利路、滨河路、清水河路、纬三路、古宏大街、张宣大道两侧、快速路两侧。

5、创新规划管理体制,批后跟踪监督管理力争达到省内设区城市一流水平: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实施管理、规划监督管理、规划监察管理。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实现规划工作新跨越

一是深化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按照“提升旧城区、完善高新区、建设新城区、开发洋河南区”的要求,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南移,形成组团式建设、一体化发展、同城化管理。按照“一城七区多组团”的格局,以清水河和洋河为主轴,坚定(来源:文秘站 )不移地推进河道治理、路网建设、水系完善等重点工程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同时,加强对县城规划的指导,组织开展好“规划大师进县城活动”,着力提升县城建设水平。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规划编制体系。

二是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完善建设项目选址审批的分级管理制度,按照《河北省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工作规程》,明确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责任和工作标准。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壮大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快速发展的意见》,落实中心城区统筹范围,进一步理顺规划管理体制。严格落实一区(禁建区)、五线(红线、绿线、蓝线、紫线、橙线)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严格控制各类建设项目的容积率、居住用地容积率的上限,严格执行规划修改的工作程序,确保不再发生随意变更规划或调整容积率等问题。

三是加强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规划管理技术手段。积极推进城市数字化辅助决策系统建设进度,适时推进数字规划成果的运用,全面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手段,初步实现规划基础数据管理数字化、规划设计网络化、方案展示虚拟化,扩展信息化成果覆盖范围。

四是完善城市设计和景观整治规划。按照省《关于加强城市容貌整治与景观建设的意见》,在完成规划设计集中攻坚的基础上,结合我市20__年城市容貌整治和景观建设的主要任务,对丹拉出入口、张承五一路出口、所有互通景观提升等15项重点风貌区、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和景观整治进行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确保规划的落实和执行。

五是加强新民居建设和名镇名村保护。依据《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和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乡镇总体规划,20__年5月1日前,完成第二批省级农村新民居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申报工作,组织专门人员认真编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一并上报省政府审批。

六是全面深化建设项目阳光审批工程。深化“阳光规划”,建立健全公平、公正、透明的规划管理制度。明确各类规划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监督等事项,扩大公开公示范围,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规划公示制度、规划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快规划展馆建设。

七是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充分利用市、县、区自然和人文资源,充分发挥建筑大师的重要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突出单体建筑的个性化和艺术性,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围绕大型公共建筑及重要功能片区建设,重点培育和倾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环境品质的精品片区、街道、公园和单体建筑,实行目标化管理,打造一批具有地标性的精品力作。

八是切实加强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建设。强化《城乡规划法》的学习培训,年内,举办城市规划管理和技术培训班两次,邀请国内外城市规划专家对市局及各县区规划管理和规划编制工作人员、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定期组织召开规划工作研讨会,积极探索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的新模式、新思路。充分发挥__建院驻地优势,对干部职工进行全面培训,持续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和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一是各项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今年以来,各镇街道认真消化吸收兄弟县市工业功能区建设工作经验和做法,加强工业功能区规划的修编完善工作,目前*镇创业孵化中心已编制审批完成,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林埭镇五金机械创业孵化中心规划和*镇车业创业孵化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完成规划编制,并通过论证和审批;*镇、*镇正在抓紧编制创业孵化中心建设规划;另外*镇、*镇正在委托修编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

二是开发建设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市财政和绝大多数股东的支持下,今年我们对市信诚担保有限公司增加了1000万元注册资金,使担保公司注册资金达到2000万元,可为各镇、街道、开发区提供担保贷款16000万元;进一步加强了与金融机构办理担保贷款的沟通力度,调整了主办金融机构,目前主办金融机构主要确定农村合作银行和商业银行二家,已经为*经济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提供担保贷款4700万元(经济开发区1300万、*800万、*1200万、*800万、*600万),比20*年年初增加担保贷款1555万元,预期到年底担保贷款将超过6000万元,明年预期将超过1.2亿元。

三是开发建设重点突出,力度加大。创业孵化中心、标准厂房建设、路桥建设、征地拆迁等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出,工作有序推进。林埭镇在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高标准规划了镇工业功能区,大力度推进了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1—9月,林埭镇共投入1740万元,开工建设了51663平方米标准厂房,其中11140平方米已经竣工,拆迁安置了44户农户,启动建设了工业功能区内的通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功能区已初具形象。*镇今年在镇工业功能区建设上计划投入7820万元,1—9月已完成3830万元,启动了四路一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标准厂房35800平方米,其中16600平方米已经竣工。

四是开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1-9月,全市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5624万元,同比增长280%,其中列入市项目推进年“双百亿”工程的42个工业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1-9月已开工33个,开工率达到78.6%,完成投资额2.9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2.1%,其中9月份完成投资5855万元,为今年工业区基础设施投资额最多月份。工业区内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707万元,同比增长87.4%,工业区开发建设速度和企业生产性投资速度明显加快。1-9月,全市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6.5亿元,同比增长74.1%,其中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6.7亿元,同比增长65.8%,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64.8%,工业区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77%。

二、认清形势,正确分析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市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建设在嘉兴市仍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主要表现在:一是开发建设水平不高。20*年我市9个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在嘉兴市甲级、乙级工业功能区评选中只有*镇一家入选,而且对照标准,其它8个工业功能区差距还比较大。嘉兴十强镇街道工业功能区我市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二是功能区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业功能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占比偏低,全市9个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嘉兴五县二区中的比重仅在10%左右,与我市经济发展总量在嘉兴五县二区中居中不相衬,说明我市工业集聚度还不高。三是开发进度明显落后。工业功能区规划总面积和累计开发面积居嘉兴五县二区第7位;工业功能区内企业用地面积、企业家数、工业产值、利税总额、引进内资居第6位;工业功能区内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居第5位,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二粗放经营现象仍较普遍。从市国土资源部门了解的情况以及市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全市工业企业建设用地情况排摸试点和经贸局对全市8个镇(街道)的419家规上企业建设用地投入产出调查情况看,全市工业企业平均投资强度仅100万元,平均容积率仅0.71。据*镇对170家工业企业用地调查分析,平均建筑容积率仅0.62,平均亩均投资仅91万元,无论是从亩均投入,还是建筑容积率,都与我市出台的相关规定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当然工业功能区、开发区内企业的平均容积率和平均投资强度可能高些,但也高不了多少。据*经济开发区189家已经投产企业用地分析,平均容积率也仅为0.77,扣除空闲土地后,平均容积率也仅为0.88,有限的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充分使用。

三是瓶颈制约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当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的形势下,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开发建设难度进一步增大。一是在土地供应上,用地指标逐年减少。2005年、20*年上级下达给我市的计划用地指标仅1024和1320亩,而且从今年起省政府取消对列为省以上重点项目单独带帽下达用地指标做法,再加上到20*年底我市已用完全部历年积累的建设用地复垦指标,并且从今年起,国家对所有新增建设用地全部纳入计划管理(包括未利用土地、土地整理指标折抵用地和围海造地土地),今年上级共下达我市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计划和使用折抵额度指标仅1441亩,仅这么一点土地,既要确保全市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用地,又要确保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用地,可用到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开发建设的土地少而又少。二是在资金保障上。一方面国家严控信贷规模,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导致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开发建设的财务成本较快上升,另一方面银行严格控制对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开发建设的贷款,举债开发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在环境容量上。我们今年的污染减排任务非常繁重,要满足全市项目推进,无论是cod容量还是so2容量空间都十分有限,特别是so2容量已经成为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最稀缺的资源。要素制约给我们整个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带来新的困难和问题。

三、把握重点,加快推进我市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是我市工业经济集聚发展的承载平台,是劳动就业、生产性投资和招商引资的主阵地,也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和独山港区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加快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按照规划合理、功能配套、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形象良好、贡献度高的要求,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大力提升工业功能区、开发区的开发建设等级和能量,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我市的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全部挤入嘉兴市甲级、乙级工业功能区,有2—3个工业功能区挤入嘉兴市二十强工业功能区行列,争取有2个挤入十强工业功能区。为此,下一步要突出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进一步完善开发建设工作机制。在具体工作上,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要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要每年排出建设计划,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狠抓工作措施落实。二要完善运作机制。针对前阶段金融机构提出的镇(街道)、开发区建设投资公司财务运作问题,要进一步抓规范完善,该进入建设投资公司的政府性补助、补贴和财政投入都要进入,市经贸局会同有关部门尽快提出镇、街道工业功能区融资主体运转管理办法,使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投资经营主体成为资产明晰、财务运作规范、有较强投资融资能力、能适应和满足投资开发银行融资要求、具备健全还贷机制和担保机制的经营实体,为进一步加快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能力。

(二)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定位工作。各镇、街道、开发区要按照定位到区块、定位到产业的要求,进一步修编完善工业区开发建设规划,整合、细化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规划布局和产业定位,明确创业孵化中心、标准厂房、职工公寓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并及时报请市经贸局组织相关部门会审论证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20*年要全面完成各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建设规划整合优化和创业孵化中心、标准厂房、职工公寓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市经贸局要及时会同市发改、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加强对镇、街道工业功能区优化整合方案和创业孵化中心、标准厂房、职工公寓建设规划编制的指导帮助和会审论证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报市政府审核批准,认真做好规划建设的日常监管工作。按照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重点督促落实创业孵化中心、标准厂房和职工公寓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要进一步加强基础配套,提升工业功能区的总体形象。工业功能区的功能是否完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工业功能区的能级。因此,一要进一步加大征迁力度。要按照集聚集约、连片开发的要求,加大征迁力度,加快征迁步伐,要像*、林埭镇一样集中力量抓好征迁工作,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今年的征迁计划,同时也要谋划好明年的工作;二要加大配套功能建设。当前制约我市工业功能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功能不完善,配套跟不上。为此,各镇街道要把职工公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路、桥、线、管、绿化等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业区的配套能力、集聚水平;三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市工业发展资金要进一步向工业功能区、职工公寓建设倾斜,进一步优化政策导向,按照多投入多补贴、少投入少补贴、不投入不补贴的原则,进一步拉开市财政资金对镇街道工业功能区补贴的档次。在土地指标上,要进一步加强对创业孵化中心建设的支持,从明年起市政府每年从土地指标中拿出100亩用于支持创业孵化中心建设,这100亩土地指标的支配要与镇街道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工作进度和项目推进力度相挂钩。

(四)要进一步提高开发建设效益。工业区规划调整和开发建设要与新村示范、村庄整治相结合,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努力使规划建设用地更多地转化为项目建设用地。要实行连片建设,提升工业区块形象,降低开发成本。要有效整合现有资源,促进土地要素向工业核心区块集中。要把握项目的准入门槛,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推行清洁生产;坚持特色化、集群化、精品化和生态化建区标准,建设集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于一体,高效运转和良性循环的生态工业系统,实现工业功能区生态发展目标。

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一、工业项目准入要求

(一)产业要求。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工业产业规划和环保要求,鼓励投资以下重点产业:

1.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50强的节能环保设备制造。

2.节能环保产品生产。

3.资源循环利用。

4.集成服务。

5.汽车零部件及电子产业。

(二)投资要求。

1.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高科技成长型企业除外),注册和税收解缴关系在园区。

2.单个项目亩均投资强度在200万元以上。

3.单个项目亩均销售收入在300万元以上。

(三)税收要求。

项目投产后年亩均税收达12万元以上。

二、项目用地要求

(一)配套办公用房及服务用房用地面积不超过净用地面积7%。

(二)单个项目净用地面积不小于20亩。

(三)总平面设计体现丘区特色,按项目工艺尽可能结合原始地形,减少场平工程量。

三、项目规划设计要求

(一)容积率:≥0.9。

(二)建筑密度:≥40%。

(三)绿地率:≤20%。

(四)配套办公用房及服务用房建筑总面积不超过项目总建筑面积7%。

(五)不得修建住宅、宿舍、倒班房等居住用房。重大产业化项目员工集中住区的规划按照市规划局《关于印发重大产业化项目员工集中住区的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成规管〔2011〕45号)执行。

(六)其他。未提及内容参照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执行。

四、项目规划建设方案要求

(一)建筑风格: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体现时代特色和工业现代化。

(二)景观。除安全、保密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建设用地与规划道路的分隔宜采用透空栏杆、绿篱、绿化、水景等形式。

1.通透式围墙通透率应大于70%;

2.确需建实体围墙的,围墙临规划道路要砌宽度100厘米以上的种植槽,用于种植常绿植物,遮挡墙体,绿化覆盖率要达到100%。

(三)方案初步审查按照《县工业项目规划建设方案初审表》(详见附件1)执行。

(四)方案报请县规划建设专题委员会审查,重大项目需报请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