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梅花的诗句

有关梅花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梅花的诗句

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第1篇

2、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落梅》

3、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梅花绝句二》

4、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

5、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贺新郎》

6、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咏红梅花》

7、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临江仙》

8、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咏红梅花》

9、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

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第2篇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入选作品最多的作家除了鲁迅,大概就要数朱自清了。《匆匆》《春》《背影》《绿》,还有《荷塘月色》和《冬天》。有了这些代表作品,就有了探究学习的基础。在初中学完了朱自清作品之后,我布置了有关朱自清作品的研究性学习任务。我布置的的课题很简单,只有一个问题:朱自清的作品美在哪里?要求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探究。研究的方式是在网上或图书馆里查阅资料,个人钻研和资源共享相结合。

在经历了自主探究和集思广益之后,同学们带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许这些成果对老师们来说,很平常,很简单,但是对学生来说就弥足珍贵,因为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一位同学说,挺喜欢朱自清一些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淡淡的哀愁,真切、平常、感人。他发现,《背影》和《荷塘月色》都是创作于1927年。于是他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这位同学还结合作者的阅历、个性和气质来分析朱自清作品的抒情特色,这是很有见地的。

一位同学说他喜欢朱自清作品里流露出来的韵律美。如《匆匆》一文开头一段,作者用句式整齐的排比句发问,再用疑问句去启发读者思考,既引人深思,又琅琅上口。还有作者通过句子的长短变化来营造一种错落有致的节奏和诗意的美感。

有一位同学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诗意美。他举的是《绿》中对水花的描写。把水花比作“白梅”、“杨花”,这些句子与古人描写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写白梅的诗句,他找出了王冕的《白梅》、张臬的《墨梅》、李公明的《早梅》、卢梅坡的《雪梅之一》中描写梅花的诗句来印证朱自清文句的精妙,通过梅花的色彩和芬芳来展现梅雨潭水花的晶莹剔透、细腻和美感。该同学还找出了一些写杨花的名家名篇,如唐・韩愈《晚春》、宋・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宋・晏殊《踏莎行》、宋・王安石《清平乐》、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王令《瀹瀹》,等等,认为朱自清通过诗一般精炼的语言,通过杨花的飞舞轻扬来表现梅雨潭瀑布的轻盈、轻巧。同学的研究也许很一般,但是这种对比阅读,开阔了同学的视野,既是一种有用的积累,也是一种难得的提高。

一位同学说他最喜欢朱自清作品中所表现的柔和美。他发现,作者善用女性作比。例如在《春》中把“春天”比作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在《绿》中把“绿”比作“少女的裙幅”、“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明油”;在《荷塘月色》里先把荷叶比作的裙,接着用“刚出浴的美人”突出“白花”的光彩照人,再通过“袅娜”、“羞涩”,写出了百花的女儿态。在这里自然的美景与女性的柔美融为一体了。同学们分析的真好。

一位同学说他喜欢朱自清善于化无形为有形。他举了《匆匆》中的例子。“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作者通过巧妙的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变单调为多彩:“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在这里,作者化无色为有色,变静止为动态,不愧为写作高手。色彩上,“青烟”是淡蓝色,“薄雾”是乳白色的。而动感则体现在时间是被“吹散去”,被“蒸融了”。

一位同学说他喜欢朱自清作品中的音乐美。语句抑扬顿挫,长短结合,轻快流利,很有音乐的美感。比如“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这样一种平白如话的语句,用语言的节奏和情绪的律动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平常性、流动性和易逝性。

一位同学说他喜欢朱自清作品的质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背影》篇幅不长,它没有精巧的结构,没有华丽的词语,而是凭借真挚、朴素的父子亲情感动了所有的读者。在他的笔下,生活细节自然地变为感人的抒情细节。如:父亲买橘子的蹒跚背影,不事粉饰,不着意渲染,而是老老实实写来,具有质朴自然的艺术特色。

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第3篇

读完《红楼梦》的读者,没有一个不为黛玉的气质、才华折服。她是出水芙蓉,本真率直;她是雨后桃花,娇艳夺目;她是秋后,迎风傲霜。她在百花生日那天于花团簇拥中降临这个世界,她又像雨后的桃花一般在风中凄然凋零。黛玉喜欢赏花、写花,也葬花。这与她的多愁善感的心性有关,也与她对生命的感悟有关。她知道,花虽然美丽,却只能灿烂一季,终究逃不过凋谢的命运。她深知,自己正如开放的花朵,面对即将逝去的年华,只能眼睁睁看着,最终也如花般地飘零在浩荡的春风里,散落在冰冷的大地上。所以黛玉的葬花既是对逝去的花的怀念与惋惜,也是对命运不能掌控的无可奈何的忧伤与反抗。“质本洁来还洁去”她是花的精魂。

林黛玉的诗人气质,不仅表现在她的言谈举止的一颦一蹙中,更表现在她的心性上。诗有别才,林黛玉作诗从来都是一挥而就而且艺术高超,她的“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等都是文质兼美的传诵名句。她有着李易安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忧愁,她有着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悲伤,她有着严元照的“故乡迢递空相忆,深闺一片愁如织”的乡思。她喜欢挺拔俊秀高风亮节的青青翠竹,她喜欢留取听雨的秋后残荷。她点评王维的山水诗篇切中肯綮,她评价陆游的诗歌一语中的:林黛玉是诗的化身。

林黛玉芙蓉般的高洁品行、翠竹般诗化气质的形成以及桃花般的命运归宿绝对不是偶然的。

她生活在书香之家,温柔可亲、知书达理的母亲贾敏给了年幼的黛玉以聪明伶俐;饱读诗书、博学多识的父亲给了幼小的黛玉以知识智慧。故乡灵动的山水的滋润,养育了这位才思敏捷的姑娘。如果不是命运多舛,如果不是过早仙去,多才多艺的林黛玉何尝不是李易安,何尝不是谢道韫。她一样会吟诵出“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来时,月满西楼”的千古传诵的诗句。其实,她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在她细长的影子里,站着太多的诗人词家,正是她根植于华夏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才得以修炼成诗般的高雅。

当然林黛玉的的命运是必然的,一是性格的悲剧,一是社会的悲剧。还是个十岁左右的孩童时,林黛玉就用瘦弱多病的肩膀承受起失去母亲的苦痛,孑然一身告别生她育她的美丽江南,带着故土的难离,带着父亲的不舍,带着对童年的眷恋来到像梦一样的既陌生又令她胆怯的京华。从此寄人篱下。

她的目无下尘的性格注定不会讨得大观园中的那些人的赏识,即使有着贾宝玉的偏爱、贾母的呵护,可是在那样一个长夜漫漫何由彻的封建时代,林黛玉也不过是雨夜里一只摇曳的蜡烛,也不过是汹涌澎湃的茫茫大海中的一只没有帆甚至连桨都没有的孤舟。因此这位美丽聪颖的诗人如花凋零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棵绛株仙草的泪尽而枯也就自然而然了。只是我们每一位善良的读者面对这位诗人的夭亡而心有不甘,我们在隔着现实与艺术的遥远距离,在隔着时间与空间的生死距离而薄祭那颗瘦弱但不妥协的倔强花魂诗魂的时候,心中应该暗暗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而又自由的时代。

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第4篇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语文中的古诗词知识,学生能真切的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广泛性,物理知识的生活性,朗朗上口的语文古诗词中竟然包含着生活化的物理知识,学生不觉眼前一亮,乐于沉浸其中,这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魅力,下面选取一些语文古诗词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例子与读者分享。

1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声学知识的整合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赏析 这两句诗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在山中的回声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诗句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赏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通过介质传播到船上,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2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光学知识的整合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赏析 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由于光的反射现象,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 “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科学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揭示了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3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参照物知识的整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由于参照物的选取,以泰山为参照物,其它物体相对都较“小”,可以看出诗人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也写出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赏析 前面语句都是写地上的景物,接下来作者把笔锋一扬,画出“夕阳西下”的天空,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而且是向西运动的,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作景幕,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帐、感伤,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骨的迷离之意。“夕阳西下”又与“昏鸦”“西风”一起点明时光紧迫,已到暮晚,季节上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可这个时节、这种时辰却仍有“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不叫无家可归之人痛断愁肠?一个“断肠”,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

4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的整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国风·秦风】

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由于温度的降低,由液态的水已凝固成固态的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 浩瀚的荒漠上由于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凝华成固态的雪,冰雪已经积得很厚很厚;天空中的云也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惨淡的愁云也好像凝固住了一般。冰跟愁云在此表达了一种化不开的心愁,再看看它的修饰,百丈跟万里,由此可以看出它的程度之深,诗人以夸张的笔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旷远辽阔的的荒漠雪景,情感也随景物的变化,由惊奇喜悦而至苦涩难奈而至愁云凝结,渐次过渡到送别的情景中来。表达了作者满腹的郁闷,透着内心深深的忧愁。

5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流体压强知识的整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赏析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卷我屋上三重茅”富有动作性和感彩,诗人眼巴巴地望着狂风把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走,原因是在物理学中,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地方,气压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气压越大,屋顶上强风吹过,流速大,屋内因为室内空间,明显不会刮大风,屋内的气压比屋上的气压高,这样,形成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导致屋顶上的茅草被掀起。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帘卷西风”的原因是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地方,气压越小,流速越小

的地方,气压越大,帘子在室内,当西风来时,屋外空气流速大于屋内空气的流速,导致屋外的气压小于屋内的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帘子掀起。

6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分子运动知识的整合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

赏析 “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旬“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由于梅花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

赏析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导致暮霭像轻纱般的舒卷飞翔,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人溶溶的月光。叠用两个“笼”字,极为传神,把“烟”、“寒水”、“月”、“沙”四个意象和谐地溶合在一起,使人对秦淮河上的月色烟光有一种朦胧、迷茫、冷寂的感觉,在幽静中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

7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能量知识的整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赏析 天狼是天狼星,星象里是主侵略杀伐的,雕弓是弧矢星,是猎户座中间那三颗以及周围其他各星,组成弓箭的星象,中间那三颗星,就是箭矢,连成一线向西北延伸就是天狼星。在星空中就形成了弯弓向西北射天狼的景象,这是由于弯弓具有弹性势能的缘故,“射天狼”就是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具体体现,作者当时被贬为密州刺史,但心中仍希望为国效力,因此在一次出猎中,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眷·雪】

赏析 “弯弓射大雕”一句中指出了发生弹性形变的弓具有弹性势能,当它工作时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弓的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而射向“大雕”。这一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及前面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显示了一种豪放的气度,让对手闻风丧胆的霸气和威严,表现出藐视先人权威,并有超越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远大抱负。

8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速度知识的整合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积累概念;理解内涵;答题套路

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从学生做诗歌鉴赏题的情况看,我发现复习诗歌鉴赏部分时,涉及到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题目,学生的正确率普遍较低。为什么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通过把握意象、知人论世等方法理解诗歌,但是得分依然不高呢?下面谈一点自己的思考,与同行们磋商。

首先,学生对诗歌鉴赏中的有关术语积累不够。诗歌鉴赏中,学生明明能够基本理解诗歌的内容,心里知道意思,却不知怎么表达,因答题不准确而导致丢分。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就是因为对有关术语积累不够。高中考查学生诗歌,不外乎从修辞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语言、意境、表达效果等方面出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加强术语概念的积累。如诗歌中常用的比喻、比拟、借代、起兴、互文等修辞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抒情方式,以乐写哀、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等描写方法,赋比兴、先抑后扬、铺陈、烘托、象征、用典、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惆怅、伤感、孤独、闲适、仰慕、激愤、忧国忧民等思想感情,缠绵、凄凉、清新自然、雄浑壮阔、苍凉悲壮、凄清冷落等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表达作用。学生掌握了这些“行话”,答题时就不愁有话说不出。

其次,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够准确。要想准确答题,还必须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区分相近概念的区别。比如诗歌中学生常常把渲染与烘托、对比与反衬分不清,答题六乱说一气;把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借古咏怀、借物抒情中“景、物、古”不分,“借、触、缘、寄”不辨,不管什么诗歌一律答成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教学中,老师就要引导学生理解、分辨。

先拿渲染和烘托来说,它们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渲染是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通过描摹景物营造气氛;烘托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比如,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渲染闲愁之浓之深。杜甫的《登高》中,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连用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气氛。而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禽窥素艳来”一句就是用了烘托手法,表现出早梅的素艳。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再说对比和衬托。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对比时修辞手法,衬托是表现手法。

比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把“自古”与“我”对比,“悲寂寥”与“胜春朝”对比,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而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诗人以冰雪衬托梅之坚毅耐寒,用桃李与梅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从而表达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再如岑参的《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犹发旧时花”,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庭树犹发旧时花的春景,从反面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第三,学生答题缺少“章法”。要想答好题,还得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套路。如分析技巧类的问题,可分为三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再说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如陈与义《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可先说“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再说“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最后说“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分析语言特色类的问题,也可分为三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分析《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的语言特色,可先说“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然后结合诗句分析:“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最后指出感情: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