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樱空之雪

樱空之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樱空之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樱空之雪范文第1篇

樱空之雪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电学知识;控制变量法

在对某个物理量与多种因素的关系或者某个物理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每次对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改动,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对该因素与实际研究的物理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转化该问题的难易程度,并且更好地解决问题。

1 初中科学中物理部分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今天,我国目前传统的初中科学物理部分教学模式实现了较大的转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缺乏充足的教学硬件设施,很难将一些物理实验完成。其次,现在很多初中学生都具有比较少的自主学习时间,在学校课程安排非常多的情况下,学生普遍面对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在物理自主学习中缺少足够的时间。最后,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物理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不能够充分地达到物理教学的教育目标[1]。

2 控制变量法简介

所谓的控制变量法主要是指对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尝试考虑,并且具备对变量进行控制的初步意识。在物理学科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多样性问题,而这些多样性问题都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通过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深层次的体会,除了主要因素之外,这些多样性问题往往很少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2]。

3 在初中科学知识中控制变量法的具体应用

3.1 在分析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时运用控制变量法

①在分析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时运用控制变量法:首先,要准备好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等相关的实验仪器;其次,要将与之相对应的电路图表画出来,该电路图表示意图见图1。

以电路图表为根据对具体的实物图进行连接,随后将开关断开,随后使滑动变阻器接入最大值,仔细地检查电路,在确定其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将开关闭上。随后放入第一个电阻R,调节滑动变阻器,对此时的电压和电流进行读数,并且将读数的记录工作做好。紧接着,选择电阻R1取代电阻R,同时电压保持不变,对滑动变阻器进行再次调节,将此时的电流读出,并且进行记录。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将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得出:电流和电阻在保持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成反比的关系。

②在分析探究电阻和电压关系时运用控制变量法。在进行该实验的时候仍然采用图1作为例子,并且选择与上述实验相同的实验器材。以电路图表为根据对实物进行连接,将开关断开,在确定其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将开关合上。随后放入第一个电阻R,调节滑动变阻器,同时保持电流不变,对此时的电压进行读数,并且将读数的记录工作做好。选择电阻R1取代电阻R,同时电流保持不变,对此时的电压进行读数。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将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得出:电压和电阻在保持电流不变的情况下成正比的关系。③在分析探究电流和电压关系时运用控制变量法:在进行该实验的时候仍然采用图1作为例子,并且选择与上述实验相同的实验器材。以电路图表为根据对实物进行连接,将开关断开,使此时的电阻值保持不变,在确定其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将开关合上,对此时的电压和电流进行读数。接下来对电路的电压进行调节,并且使电阻保持不变,将此时的电流数读出。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将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得出:在保持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小,电流就越大;电压越大,电流就会越小。

3.2 在动态电路难点问题的解决中运用控制变量法

在图2的电路示意图中在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通过控制变量的问题解决方法,使I、R两者中的一个因素保持不变,只对另外一个因素进行变化。电流I在该电路中必然会出现变化,因此要立足于定值电阻R着手解决问题。电流I在电路中变大之后,保持R不变,这时候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发现,R两端的电压UR就会出现变大的情况。在保持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UR会出现变大的情况,UC则会相应变小。在电学中该电路属于一个非常典型的电路,而且该题目衍生出了很多中考题目。学生在对该电路进行分析的时候往往感到非常的困难,因此在答题的时候具有较低的准确率[3]。学生在向左移动滑片的时候,很容易判断电流I在电路中的变化和电阻 Rc的变化,但是很难判断UR、UC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将正确的分析方法掌握住,这样就能够通过控制变量法将难点问题很好地解决掉。

4 结语

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种科学研究方式,控制变量法在物理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将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很好地解决掉,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电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对控制变量法的灵活运用,因此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樱空之雪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影响研究

目前,血液检验依据成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体现在每一个标本或者每一个病人的体检过程中,如何有效加强血液检验的质量成为临床上研究的重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检验的质量控制目标就是检验结果的准确、精密、快捷和经济。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文件、程序、执行、记录、改进是构成质量管理的5大基本环节。这就要求按照《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或国际上通用的实验室认可的要求认真做好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制定质量管理的各种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标准操作程序(SOP),然后操作者都按程序进行工作,执行了就要纪录,各种记录本就是质量保证,控制和改进的客观材料。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标本采集前和采集的各个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免疫检验进行前,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并核定仪器设备值,能极大程度上减少误差。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其检验血样,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C-肽9份、Cal25有13份、甲胎蛋白8份,份癌胚抗原6份、Cal99有14份;试验组中C-肽10份、Cal25有11份、甲胎蛋白10份,份癌胚抗原8份、Cal99有11份,两组检验血样中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检验方式,实验组给予质量控制,具体过程如下。

1.2.1 检验前 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控制质量,选用枸橼酸钠为抗凝剂,采用静脉样本的血液采集方法,在用注射器采集血液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迅速进行操作。在送检血液样本时,应当保证送检单速度和样本的质量,避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送检不及时而降低,如果因特殊情况而无法将样品及时送检,则应当将血液样本放置进温度为5℃的冷藏室中。另外,血液检验进行前,应当对相关仪器设备严格消毒,并核定仪器设备值,使其误差减少。

1.2.2 检验中室温18-250C,相对湿度30-80%,有一定的通风,防尘措施;安装UPS,避免电磁干扰,仪器周围有一定空间,便于仪器散热;环境清洁,防潮,仪器实验台稳固。正确选择血样标本,保证所检验标本的新鲜度,对于部分需要进行特殊操作的步骤,应当严格根据相关说明书进行。同时,检测过程能中,要正确选择试验试剂,试剂必须配套使用,血液分析仪的试剂主要有稀释液,清洗液,溶血剂,校准品和质控物。五分类仪器还需要另外的稀释液和不同的荧光染液。凝血仪也有相配套的最佳试剂,必须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原装试剂。且所选用的试剂要保证没有被细菌感染,在使用有效期内,标本完成检验后,交由专业人员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查,若有疑点发现,应当对其进行再次审核。所有检验标本都要有备份保存,便于再次核查。

1.3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采用χ 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表1 两组血液样本各指标的平均变异指数比较(±s)

组别 N C-肽 Cal25 CEA AFP Cal99

对照组 50 38.3±4.5 24.9±3.0 34.5±3.7 39.8±3.1 34.1±2.8

实验组 50 56.7±6.1 57.6±4.3 67.3±4.2 68.5±5.7 63.8±6.5

P值

由上表可知,实施质量控制后,实验组血样中的C-肽、Cal25、CEA、AFP、Cal99等和指标变异指数相较于对照组,均发生明显的降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血液指标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检验结果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质量效果和预后。因此,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3]。

临床研究表明,影响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原因包括内源因素和外源因素。其中,内源因素主要是指检验的样本中含有补体、类风湿因子、交叉反应物质以及高浓度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而外源因素则指的是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溶血、标本凝固不全以及储存时间过长等。对于免疫检验统计学质量的控制,对样本种类的测定、样本检验前质量的控制以及血液样本浓度的控制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验结果。试剂对检测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全自动的血球分析仪是仪器自动加入溶血剂并定时检测,可基本避免这个问题,但是半自动血球分析仪需要在血液预稀释后加入溶血剂,此时溶血剂的用量和溶血的时间至关重要。用量不足或时间过短,溶血不完全,使红细胞计数减低,血小板计数增高;时间过久,白细胞明显变形,计数误差加大,甚至不进行分类。稀释液的渗透压,离子强度,pH,电导率直接影响测定细胞时脉冲波的大小,从而也会影响细胞的计数。此外,检验仪器、检验技术以及对检验结果的分析也会对结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实施血液检验时,应当严格实施检验质量控制,加强对各个检验环节的质量管理,同时要求检验人员充分掌握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提高其职业素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检验,以确保免疫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4]。

在运送的过程中,运输时间越短,运输时标本温度越低,标本到达时的质量越好,是较长距离运输血液标本的原则。遵循以下原则贮存血样 (1) 避免晃动血样,产生溶血;(2) 惰性分离介质能够提高血清和血浆的产量让血清保留在原管中;(3) 血样贮存的温度越低,血样保存的时间越长。但是对于有些检验指标血样不能深冷冻; (4)血样保存时应竖直放置以加快凝血。(5)为了防止蒸发,血样应贮存在封闭的容器中,蒸发的危险即使贮存在冰箱里依然存在;(6)贮存中注意避光,尽量隔绝空气;(7)血样深冷冻再溶解后,应重新混匀几次,防止检测物质分布不均。

本研究通过对100例患者的血样标本分别给予质量控制检测和常规检测,结果显示,实施质量控制后,观察组血样中C-肽、Cal25、CEA、AFP、Cal99等和指标变异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实施质量控制在血样免疫检测中较常规检测可以有效降低各指标的变异指数,这一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吻合。

综上所述,强化控制质量手段运用于血液检验中,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段洪云,段玲.检验标本采集与分析钱的质量控制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0(4):366-367.

[2] 容桂荣,张萍萍,赵立民,等.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的之治疗控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3(7):645-647.

樱空之雪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问题溯源;控制分析;对策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高职英语教学也不断发展,但是由于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成果并不令人满意。高职教育逐渐发展出自身的特点,也随之暴露了其中的缺点。本文将阐述分析高职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再根据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改善高职英语教学效果。

1、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1忽视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学科,能够影响学生整体成绩。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老师应该不仅仅注重理论教学,更应该教导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这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共同要求。我国是应试教育国家,因此容易导致老师和学生都忽略教学本身的重要性,引起功利教学主义的出现。学校和老师对教学的忽视,导致学生没有及时将所学的知识及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21世纪所需要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英语则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学科,如果只是单纯学习英语语法单词一类的东西,那么学生必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

1.2学生的英语基础不一,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学校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基础,有些学生基础好,可以很快地领略老师所讲的知识,甚至在开学第一年就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而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来说都比较差,这影响了整个英语教学效果。英语基础差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信心,甚至使他们产生厌恶情绪,这给英语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对课堂也不重视,更加不会课前课后进行预习复习,使得他们的英语无法跟上老师的进步。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改善学生基础的方法,辅之以多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主动性,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1.3教学设备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资金匮乏,很多高职学校的教学设备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多数高职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陈旧落后,这也说明了学校对教学手段的不重视。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缺乏多媒体辅导的英语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只接受表面上的教学思想,而不会与国际接轨,这也导致学生无法成为技术应用型人才。除此之外,学校对英语这门学科的课程设置并不合理。与普通高等学校不一样,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应用新人才,而普通高等学校培养普通型人才。“术业有专攻。”学校对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实践为主,比如多参与课外活动,帮助学生系统科学地了解英语学科的重要性,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但是在英语教学上仍然缺乏针对性,高职教师对待高职学生的要求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是一样的,这使得学生的发展更加良莠不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4 过分注重基础,考核方式单一

由于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因此高职院校多数注重基础教学,高职英语教学教师选择基础性比较强的东西对学生进行讲解,这使得学生逐渐对高职英语失去信心。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语法和词汇之类的东西了解比较好,但是并不能很好地将其运用于实践。另外,考核方式单一是造成高职英语功利主义教学的重要原因。我国属于应试教育,因此通常以考试作为考核方式,这也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局面,学生能够理解语法和词汇,但是不能将其很好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而学生在考前一到两周集中复习考试内容就能取得高分,与教学目标相悖,因此单一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措施

2.1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

明确英语教学目标,是针对所有高职学生而言的。在了解所有学生的英语基础后,老师应该做好备课准备,对于简单的课程内容简单描述。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老师应该选择不一样的教学手段,比如说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辅导,老师可以选定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对其进行辅导,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英语教学目标,因此需要老师选择新型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学校应该及时对多媒体设备进行更新,确保老师在课堂上能够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此来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解《英语国家文化概况》时谈到The UK,老师可以询问学生“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UK”或者“You must have seen some films produced by the UK,and 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art of the country?”这类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从学生的爱好角度切入正文。

2.2改革教学内容,侧重英语运用能力

就目前的教学内容而言,很多高职院校仍然处于为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阶段,因此教材的内容多以词汇和语法为主,这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学校应该选择系统性和针对性比较强的教材,放弃原有的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成为技术应用型人才。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主要用于日常交流,学生也应该主动了解英语运用的重要性,将学习和实践联系起来,加强师生互动,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也应该注重英语职业性的培养,确保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及时适应变化,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多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学,以此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可以单纯使用“Yes”或者“No”可以回答的问题。比如说在讲解Job Hunting的时候,老师可以以自身的经验来谈一谈“the art of job hunting”,再询问学生“Is there any crazy ideas that you can get from my experience, would you mind share it with me?”这样的问题能够直接引起学生对话题的注意,从而发表自己的意见。

2.3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单一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学校应该改革英语的考核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量增加英语大赛,比如演讲和写作大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举办外教演讲活动,以此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外,考试也是学,学校考核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比赛可以分占不同的分数比例,以此促进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从比赛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能够借助比赛来促进学生英语运用水平的提高。另外,学校也应该投入资金,对师资队伍进行强化培训,确保他们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针对老师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学校可以采取自主评价的方式,以此培养老师和学生反思的能力,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优势。这也是促进老师和学生自主学习和改善的重要手段。

结语: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对英语教学的重视,改革教材内容,选择针对性和职业性比较强的内容进行教学,从整体上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利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的重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提高自身的英语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闵.浅谈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09(20)

[2]. 杜志范;李文涛.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

樱空之雪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糖尿病 营养治疗 血糖

营养治疗是通过饮食合理调配,科学控制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保证各营养素的平衡,以减轻胰岛素β细胞的负担,不用药物或减少药物用量,尽量使患者的尿糖、血糖及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改善或稳定病情,防止和延缓各种病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维持正常的体重,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从事日常生活和工作,以期带病延寿[1]。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DM)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其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0年以来,对48例糖尿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营养治疗干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糖尿病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47~68岁,平均57.5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28例,小学12例,文盲8例;患者和家属生活在一起。患者家属主要指患者的配偶、子女,按出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和营养治疗能力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营养治疗方法:两组出院时均遵医嘱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并给予患者及家属一般的糖尿病知识宣教。在上述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强化,强化内容包括:①心理治疗:糖尿病患者常存在焦虑心理,教育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针对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加强糖尿病咨询。患者不够重视饮食,不接受营养治疗,甚至认为自己依着习惯就好,无需过于讲究,另有一部份患者误认为糖尿病患者什么都不能吃,每天只吃素食,产生悲观、忧虑、恐惧心理,在患者恢心时给予鼓励、支持和陪伴,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认知治疗: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包括糖尿病的病因、病程、预防和治疗、血糖水平对疾病的影响、并发症的预防和识别,并发症的严重后果,提高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③行为治疗:讲解饮食及调配,特别强调“糖尿病健康知识三要点”即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培养规律的生活起居、安排合适的运动方式和时间。掌握饮食计算与餐次;食物的选择:即宜用食物、忌用或少用食物;做好低血糖防治。④将营养治疗内容编制成册,发给患者,由专科护士对患者及家属每个月随防1次,采用家访、电话、门诊复查等形式,根据患者血糖控制及有无合并症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指导并将其具体病情、营养治疗资料进行登记。观察时间半年。嘱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到医院复查血糖[1]。

结 果

3个月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见表1。

半年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见表2。

讨 论

营养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着积极意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须终生面对。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帮助他们使血糖浓度达到或接近正常,并减少或治疗并发症。由于糖尿病患者中动肪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显著增加,制订营养治疗方案时要考虑与之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营养治疗的基础为限制能量以达到适度减轻体重,减少钠摄入量以治疗高血压,适当调节膳食中的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相对比例和形式来治疗高脂血症。但应注意的是没有一种“糖尿病食谱”可适用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应对患者进行健康与营养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治疗目标与步骤,所制定的治疗饮食应考虑正常生长发育、工作和劳动、全身健康状况的需要,同时还要兼顾糖尿病伴发的代谢异常及其合并症的治疗[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水平正常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营养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有积极意义。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营养治疗,是一种良好的康复方式,能大大提高患者的遵医嘱行为,控制饮食,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间接降低了医疗费用。

营养治疗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的体会: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三要点”的理解和遵照执行程度不一致,有的不以为然,有的思想上认同而行为上偏颇,有的则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而通过营养治疗的干预,可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如患者对营养治疗不够重视,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不够,财力投入较大,患者的不理解等,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需要家庭、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关注、重视,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新闻传播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健康生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广东建筑装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