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赵州桥课件

赵州桥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赵州桥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赵州桥课件

赵州桥课件范文第1篇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结合课文知识进行作文教学,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中我寻找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的作文方面的训练。

比如在学习了《翠鸟》一课后,我觉得借助作者对《翠鸟》的描写方法,对学生进行动物类的写作训练是一个好时机。于是在讲课中我有意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形象、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这种生活在水边的可爱的小精灵呢?”显然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不知如何回答。我把问题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具体的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翠鸟的什么呢?”这下学生比较活跃的争着回答,有的说,“我最喜欢翠鸟的样子”,有的说,“我最喜欢翠鸟捕鱼”……我接着问:“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又比较熟悉的小动物呢?”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姥姥家有两只小黄鹂,有的说妈妈养着小山羊,有的说奶奶家的大公鸡很可爱,还有的说我家的小猫咪是我的好伙伴……看到同学们的热情被点燃了,我接着问:“大家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小动物也写出来介绍给大家,让大家都喜欢呢?”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好!”“那我们就来认真的研究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是怎样形象、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这种生活在水边的可爱的小精灵呢?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写的呢?。我们可以来学习文章《翠鸟》。”经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文章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动作特点。而翠鸟的外形更是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我请同学们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把惹人喜爱的翠鸟的样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同学们很快就说出了文章写了翠鸟的羽毛、爪子、嘴巴等。我接着强调作者可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想到哪写到哪,随便乱写,而是非常有顺序的描写。你看,在写羽毛的颜色时从头部写起,按照顺序往下写了背部、腹部。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要求读一句翠鸟外形描写观察一下插图,感受作者细致有序的描写。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很多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进行作文指导的素材。如在学习《赵州桥》一课后,我针对赵州桥一课的的写作方法对学生进行了作文指导。1、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先总起介绍了地理位置、建造年代、设计者、别名等。然后分着介绍了赵州桥的建筑特点:雄伟坚固和美观。最后总结介绍了其历史地位。2、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这个描写方法在二、三自然段有很好的体现。比如作者先概括赵州桥的雄伟的特点,然后运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桥长、桥宽。让我们对它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可以想象大桥有10个教室那么长;比我们的3个教室还要宽;它全部用石头砌成,构造非同一般,十分气派……当然称得上是雄伟了。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也是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我引导学生自己去细细体会。3、学习课文的过渡方法。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链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不但承接上文,而且引出下文。告诉孩子们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过渡方法。4、学习文章对精美图案的描写,学会展开合理想象运用排比句。“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样的描写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对同学们说:“我们的家乡也有一座古桥,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它就是咱们的万年桥。大家都去过这座桥吗?”因为我校离这座桥不远,所以都比较熟悉。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这座桥的视频和图片。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仿照赵州桥的写法来写一写万年桥。在写作中要运用1、总分总的结构2、要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3、要学会段与段之间的过渡4、学习“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有一位同学这样进行了描写:“在碧波荡漾的南阳桥上横跨着一座雄伟的古桥,它的名字叫‘万年桥’,从远处望去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所以又叫‘虹桥’。万年桥非常坚固……”在这篇学生的习作里既有总分总的结构,又有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还包含了巧妙地过渡和生动的排比。可以说只要我们老师有意识的加以培养学生还是孺子可教的。

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一次次的课堂作文的积累中,我自身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学生们也打下较扎实的写作基础,真心的希望孩子们不用再为写作而烦恼,让我们为孩子成功的写作而奠基。

郝文惠,丁明明,教师,现居山东青州。

赵州桥课件范文第2篇

【摘要】接受性学习是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经有的知识;接受性学习的优点:获取知识时间短、效率高;并能使人类进化数万年积累下来的知识遗产代代相传,绵绵不绝。但这种学习方式的弊端是:教学内容上侧重于现成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特点。而且教学模式单一、封闭,学生只知接受、记忆知识,缺乏对于结论的思索,自学能力长期得不到发展和提高。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依赖的环境和条件主要不是教师、书本和课堂,学生在自主研究和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以及获得亲身的、直接的体验与感悟。老师或其他人只是指导者、参与者,书本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固定的课堂教学形式也不再适合。

【关键词】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融合

"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1954年首次提出"学习方式"这一概念,他认为,"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地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从不同角度给"学习方式"分类,其中有一类是: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是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优点:获取知识时间短、效率高;并能使人类进化数万年积累下来的知识遗产代代相传。弊端:教学内容上侧重于现成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特点。而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只要有效的把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进行融合,就如孤鹜与落霞双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样,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相得益彰、惟妙惟肖。

1入情入境,让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孤鹜"展翅飞翔一样强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入情入境地把文本信息巧妙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接受探究前的铺垫信息,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孤鹜"展翅飞翔一样强烈。

2恰当双向的示范讲解,让学生的探究方法如"落霞"飞缕一样色彩斑斓。

朱熹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限制,不可能所有知识都自己探究。探究能力根植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寻找知识方法上下工夫,必要时教师或学习伙伴应给予恰当的示范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自主探究感悟,使学生的探究方法如"落霞"飞缕一样色彩斑斓。

2.1教师示范性的讲解,使学生如"落霞"一样直线冲天。

我在上《第一场雪》一课时,指导朗读此句:"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时,我首先出示雪停后的动画课件,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何感觉?等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后,老师进行了三种不同语调的范读:①如果你觉得是在赞雪大的话就这样读--(把"大"突出来)。②如果你觉得是在赞雪美的话就这样读--(把"嗬、啊"读重并要拖音)。③如果你觉得是在赞人欢的话,你就读出欢快的语气。

经过老师的一番讲解示范,学生明白了:原来同一个句子每个人有不同的感觉,那么朗读的语气也就不同。接着老师请学生自己去读读后面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山河、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这一句时,就会因每个学生对句子理解感悟不同而读出语调也不同,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2.2同学的示范表演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在教独幕剧《奴隶英雄》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剧本有更好的理解,我利用本班同学演示进斗兽场的那段对白(突出人物的对话、神情、动作、场景布置等)并用录像机录制起来,制作成课件。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身临其境,个个欲试。

有了前面示范性的演示,同学们就知道了独幕剧是怎么回事,减少了许多口头上烦琐的讲解,接着,学生再自主合作演示独幕剧。每个小组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像电视的明星一样,个个表演得出神入化。更让我兴奋的是,学生在发言中表现出来的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运用及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不得不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恰当示范的讲解和领悟不同的探究方法是水天一色的,就如同"落霞"一样,让整个课堂锦上添花。

3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让学生的探究思路如"秋水"一样明晰。

探究思路是学生思维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需要拓展开来。因此,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应进行点睛式的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探究思路如"秋水"一样明晰。

例如:我在上《草原》一文时,学生通过审题、读文、质疑、确定了探究主题为:草原到底美在哪儿?在探究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看图,初读课文理解"草原多美"的第一层含义,学生会说:"草原翠流,镶嵌着纯白绵羊,非常美丽,那绿草似海的草原真令人心驰神往啊!"我又问:"你们再看看,草原还美在哪儿呢?举手的人就少了,叫几个人发言也只是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学生的思维总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

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深究"草原多美",我是这样做的。

3.1联系上下文 师问:"同学们,课文中除了这些景色以外,还讲了哪些人和事也很美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响应。

3.2出示课件播放动画(草原上的人们热情的欢迎和招待我们,以及纯朴的风俗人情等场景)来感染学生。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观看课件,就等于给学生探究"草原多美"的思路搭了一座桥,探究路一下子得以畅通,理解了"草原多美"第二层含义--人情美。

4课内外"双剑合壁",让学生的探究空间如"天空"一样广阔。

4.1课前引导学生"磨剑",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先布置预习,查找有关工具书、图书、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等。积极摄取外来信息,为课堂中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作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赵州桥》时,课前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询《赵州桥》有关历史资料,并开展《桥之最》活动:

学生有了准备,上起课来也就得心应手了。课上就问学生,你对赵州桥了解多少?赵州桥有什么特点?以上问题不再抽象,回答起来也就容易了。弄清此问题后,还带出了一连串的有趣问题:赵州桥属于哪一类桥?中国古代桥有哪些特点?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桥?等新的探究课题,探究空间得以大大拓展。

4.2运用"利剑",画出学生课外学习的天空。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运用这个例子举一反三,走出教材,拓展延伸,形成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点实践。

4.2.1多读课外书。

阅读学习不仅是学习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运用阅读的能力,所以在学了课文之后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把学生引向课堂外,锻炼自读的能力。例如: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向他们介绍了《少年鲁迅的故事》;学了《草船借箭》让学生借阅《三国演义》;学了《猴王出世》让学生借阅《西游记》等。

4.2.2多参加实践活动。

课内外实践活动是对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否掌握的一个有效的延伸,因此,可以说它是对语文课堂的一个有效的检验与回报。例如:我在教学赵州桥时,学生课前通过《桥之最》这个活动,再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已经对赵州桥以及各式各样的桥,有了很深的理解。学完课文后,学生余味未尽,于是我顺势让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开展《家乡的桥》和《未来的桥》活动。表格如下:

教师鼓励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完成表格如:"家乡的桥"(古代桥、现代桥)这一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照相机、摄像机等信息工具,到社会上去实践,收集文字、图片等资料。像"未来的桥"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绘图工具来设计美观型、坚固型、实用型、创意型等类型的桥来,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4.2.3多写小练笔。

挖掘课文中的各个训练点,进行扩写、改写、续写、仿写等形式的练笔。读写结合是继续学习、深化学习,深入探究的好途径。例如:学了《凡卡》让学生续写《凡卡的信寄出去以后》,学了《赠送汪伦》让学生改写成记叙文。我想只要我们有机地把这两把"宝剑"有机地结合起来,前景是很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怎样处理好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作者李文洋。

赵州桥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目标将不仅仅着眼于具体的语文知识与试卷成绩,还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精神的养成,注重创新素养与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这对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求得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以乞抛砖引玉。

一、选择教法因文而异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理论与技巧层出不穷,有的盛赞多媒体课件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重大变革;有的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万能的,能够祛除一切课堂难题;有的认为情境创设非常吻合当前学生的心理与时代特征等。在众多的课堂理论面前,我们语文教师很容易迷失自我,不知从何开始选择,常在茫茫然中随波逐流,别人肯定什么我选择什么,别人鼓励什么我用什么。笔者以为,我们在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上应当因文而异,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当然我们还得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课堂的现成资源。比如,在讲授《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的内容时,我没有运用课件或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了由朗读贯穿课堂的教学方式,先是教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体会,指导学生用心体悟文章的情感。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很好地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创设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动力

创设情境,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中。讲授《哪吒闹海》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深入文本,我采用了师生共演文中的一个情节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近人物,深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我扮演一个报信的小虾兵,惊慌失措地跑进龙宫,大叫:“不好啦!禀报龙王,咱家夜叉被哪吒那小子打……打死啦!”学生个个进入角色,扮起龙王,气得“嗷嗷直叫”。接着,我通过对角色的体验,让学生进行想象练说,让学生想一想:根据课文描述与刚才的表演,想象龙王在听到夜叉被打死后的神情、语言、动作是怎样的,先自己准备,再上台说一说。学生自然文思如泉,滔滔不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融入情境,在探究后采用练说的方式加以巩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想象、联想

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主要的是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在教学《江南春》这首古诗时,笔者让学生们先读题目,看出题目分为两个部分:“江南”和“春”;再让每个学生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一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春天的?师生在交流时不一定按照诗句的先后顺序,但每找到一处,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个景,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评一评谁的画与诗句最吻合。每一次画、说、评,学生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双慧眼”去欣赏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成为必然。二问:你又从哪里看出是写江南的景色?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字、词、短语、句子,穿越时空看到了江南的特点。而能读好这些景物,学生就能领略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色景物的。由此,诗歌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句、诗的机械解释,而是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学生仿佛一会儿在写生,一会儿在春游。

四、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赵州桥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听说读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72-01

好成绩是练出来的,这是很多老师都认识到的一个客观事实。近几年来,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还时间给学生的教学思想不断深化,我逐步尝试着把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我尽量少讲,少占用时间。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我就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内练阅读,在课外练随笔,在课内练默写,在课外练书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夯实语文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可以说,加强训练的教学尝试,让我收获颇多。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可以具体地归纳为以下几点,特于此撰文提出,以与广大同仁切磋交流。

1.重视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如若满堂灌式地讲,学生若愿意听你讲,有时候获得的也是支离破碎的信息。学生若不愿意听,那将是一无所获。然而如果把时间还给学生,指导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文学作品及字词句篇,学生就会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上,教师大可不必堂堂讲,而应开辟出两堂甚至更多的阅读空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及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剩余的课堂,每节课的前10分钟,也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名句名篇字词成语。用一定的时间阅读文学作品,厚积薄发之后,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写作能力及阅读兴趣。用10 分钟时间阅读背诵名句名篇,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而阅读背诵诗词歌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因为诗词歌赋和谐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无形就是审美教育的最好教材。对生词成语的阅读记忆,利用零碎时间效果最好,因为这符合化整为零,个个击破的记忆规律。通过恰当的阅读训练,即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夯实了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了语文成绩,何乐而不为呢?抓住了阅读训练这一环节,也就离成功不远啦。

2.让学生养成随笔记取所见所闻以及灵感的习惯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但作文水平的提高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需要长时间训练积累然后才会厚积薄发的事情。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想提高写作能力,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此时指导学生写随笔,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开始训练时,任务量要少,哪怕学生写三行两行也要肯定,一周练一次两次也要鼓励。学生慢慢有了兴趣,养成了习惯,那时让他们一次写上几百字甚至上千字都不是难事。练随笔将是学生爱好写作的敲门砖,铺路石,若能持之以恒,长期坚持,那么写作文将不是难事,同学们将告别那种写作文时苦思冥想搜肠刮肚的窘境。练随笔是学生我手写我思的过程,没有题目的束缚,没有字数的限制,这样的训练过程是一种自由轻松的创作过程,是学生自我肯定的过程。实践证明,这项训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

3.在课内外重视培养训练学生的默写能力

语文学习中,双基训练很重要,不可忽视。而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平时数理化生的学习任务已经挤占了他们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他们很少有课余时间学习语文。再加上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学了进步也不明显,不学退步也不明显,因此学生对语文知识往往犯有眼高手低的毛病,不进行实际操作,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学过的知识是否有漏洞。课堂上,在阅读背诵之后,用五分钟时间进行默写竞赛,将是查漏补缺的有效训练。默写训练,可以默写名篇名句,生字成语。通过默写训练,能让学生全力以赴学习所要默写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书写的准确性,一旦有默写错误的地方,就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牢固掌握这些语文基础知识。课内五分钟的默写训练。时间虽短,但效果明显。为了竞赛获胜,为了这五分钟的竞赛,学生可能会准备很多五分钟。在不知不觉中,这五分钟的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成绩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4.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化读、写、听、说训练

写是学生在倾吐生活的体味和感悟,只有深入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外部表象中把握生活的本质,揭示生活的真谛,描绘出生活的主旋律。观察事物,搜集材料,确立主题,取舍材料,写作修改文章,既是写作过程,又是思想教育过程。随着写作的深入,写作者的思想认识也会不断地深化。听说是人类最基本的语言活动。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听说活动显得尤其重要,将德育寓于听说训练之中,使思想感情借助圆满的口语形式进行交流。听,要听懂对方所说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反应。说,要适应听者,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服感染对方。训练中,可以采用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来锻炼听说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和态度,提高思考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5.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赵州桥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味” “四味”

一、“语文味”中的文趣味

语文阅读不单单是只局限于知识的累计和信息的摄取,还要突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以精彩为形态的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比武活动中,从认识字到明悟道理、从理解内涵到实际运用、从感触新知到赞为欣赏,无不是在培养语文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提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让语文教育进入更深层的文化层次。“语文味”的文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比武课《赵州桥》中,杨老师充分相信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品读“赵州桥的设计巧妙在哪?”并给学生留足思考的余地,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珍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感悟,轻松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文化内涵。

王老师在教授《雪地里的小画家》时,让学生一遍一遍地去读诗、唱诗。从读正确到读通顺,从范读到自由读,到读给大家听,每个学生在这节课上自己读课文和听别人读一共经历了数十遍之多,每一次读,每一次听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王老师在课堂上“尊重”和“珍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才能、展示阅读个性,学生超越文本,展现出令人欣喜的灵性。在场听课的教师将热烈的掌声送给王老师和学生。

正如教育学家商友敬所说:“学习由两个层次组成,浮在上面的是‘信息’,它能为你所用,而不能沁人心脾;沉在下面的是‘文化’,它积淀而为你的修养、思想、观念。我们今日教育的弊病是取其‘花’而不取其‘实’,大家都成了追逐信息的‘狂蜂浪蝶’,难以培养出有文化修养、有思想观念、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应该从课堂上抓起,也就是从基础抓起,利用我们的母语教学从孩子就开始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通过教学,让学生从小就做个有自己的思想观念,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

二、“语文味”之――人味

新课标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教师把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个性潜能全部地发掘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自己本身的发展和自己个性的优势,从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多年的文化底蕴,去体悟语文,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思维空间,全方位、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感悟、欣赏语文作品,从中产生对文本语言美、人性美和文体美的认可和赞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创设出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语文课堂上体味到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更好地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化阅读。为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效果,教出语文的味,那么我们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积极的对话交流互动,从而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分析、阐释文本。这样学生在评价、欣赏、品味文章时才能够多方面设想,不一而论,不断地追求新的境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节课,尊重学生的情感、认识水平、阅读需求和评价。杨老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感悟,去体味现实的生活。

在《卡罗纳》一课中,最精彩的是程丽老师尝试让后进学生站起来读书而不仅仅让朗读翘楚闪亮登场,让学生解读文本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而不仅仅是千人一腔,其教学过程的真实远比获得正确的结论更重要。杜甫诗曰:“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让学生去细细地品味“嫩蕊”所需的那种细心的呵护,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表达,从而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

三、“语文味”之――情味

我校所倡导的“以精彩为形态的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情感活动,尤其是语文教学。因此,我们在“以精彩为形态的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活动中以情激情,完美地去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从而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去很好地获得情感的体验。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情感氛围中深入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使语文课堂达到平等的对话交流,教师应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插嘴。语文教学不是教师作指示与报告,不需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应和学生进行共同的讨论,学生随时的插话有利于辨明问题,引入新的思考,激发思维的火花。如教学《赵州桥》一文时,杨老师让学生想象赵州桥桥上雕龙画凤的画面,并在学生讲述时尽量提供学生发言的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配上民乐朗读,使之真正融入课堂,融入课文。

四、“语文味”之――韵味

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语文教学为起点,以课文为凭借,重点地培养学生对获得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也就证明,语文的教学最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对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正因为如此,我们教师才会在上完课后为学上介绍一些跟当堂文章内容相近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空闲之余去学会独立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金老师在上《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更是“棋高一着”,她利用课件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韵味,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同时培养了自己们的学习能力。

我校的“以精彩为形态的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比武活动如诗如歌,让人遐想回味,赞叹不绝;如酒如茶,细细品味,让我感受到了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充溢、蕴含浓郁语文味的课堂。祝愿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充盈熠熠的语文之光。

参考文献:

[1]戚晓玮.在静读、静听、静思中向语文更深处漫溯[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4).

相关期刊更多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轻工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科技大学